2022年山东省菏泽市郓城武安中学高一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2年山东省菏泽市郓城武安中学高一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2年山东省菏泽市郓城武安中学高一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2年山东省菏泽市郓城武安中学高一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2年山东省菏泽市郓城武安中学高一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山东省菏泽市郓城武安中学高一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17世纪英国某科学家“为我们留下了一个统一的科学体系,这个体系能解释大量的自然现象,也能用来做准确的预测。”这位科学家是A.伽利略B.牛顿C.爱因斯坦D.达尔文参考答案:B【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为我们留下了一个统一的科学体系,这个体系能解释大量的自然现象,也能用来做准确的预测”的英国科学家是牛顿,故B项正确;伽利略是意大利人,故A项错误;爱因斯坦是德国人,生活于20世纪,故C项错误;达尔文是英国生物学家,生活于19世纪,故D项错误。2.“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材料所描述的商业现象最早出现于A.汉朝洛阳

B.唐朝长安

C.宋朝东京

D.元朝大都参考答案:C3.俾斯麦在1881年、1882年两次讲演中明确宣称:在普鲁士、在德国,皇帝代表了真正实际权力。这反映出德国A.适合君主专制政体

B.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C.立宪政体有待完善

D.各邦完全听命于皇帝参考答案:C1871年后的德国是君主立宪制,A项错误;中央集权是与地方分权相对应的,B项与题干无关;“皇帝代表了真正实际权力”表明在德国民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C项表述正确;德意志帝国是联邦制国家,各邦保留了一些自治权,D项错误。故答案选C项。4.从1789~1848年,发生在英国的大变革……应该看作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喷发,并且还在继续使整个世界发生变革。对“使整个世界发生变革”理解不正确的是A.工业化进程加快B.社会结构分化加剧C.洲际间联系加强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D选项与题目的“1789-1848”时间界定、与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不符。从题干时间来看应是第一工业革命期间。而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是在第二工业革命时期,即19世纪末20世纪初。故D理解不正确。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5.《汜胜之书》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农业科学著作,书中对耕作的基本原则、选择播种日期、农作物栽培技术、调节稻田水温法、区田法等均有详细记述。我国古代农业的生产方式是A.个体农耕B.铁犁牛耕C.精耕细作D.男耕女织参考答案:C【详解】根据题干“耕作的基本原则、选择播种日期、农作物栽培技术、调节稻田水温法、区田法等均有详细记述”可以看出《氾胜之书》对农业的耕作原则、栽培技术、管理方法做了详细的记述,反映了我国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故答案为C项。A项,根据所学可知,个体农耕是针对奴隶社会奴隶在井田中集体劳作而言的,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农具和生产技术的进步,私田出现,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形式经历了从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的变化,排除;B项,铁犁牛耕是一种耕作方式,自春秋战国开始,排除;D项,材料不能体现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特点,排除。6.宣统皇帝的退位诏书写道:“……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这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份皇帝诏书,也被称为新时代开始的一个重要见证,是因为它()A.宣告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B.标志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确立C.意味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D.宣告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可以看出最后一位皇帝退位也宣告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而B、C、D材料中没有体现。7.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参考答案: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和对历史基本知识的熟练掌握。从题干材料可以看出在古代君臣关系和地位的变化中,大臣的地位越来越低,君主的地位越来越高,说明皇权不断加强和提高,相权不断消弱并下降,故C项符合题意。B项未涉及内阁制度。A项题干不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D项未涉及六部。8.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进的正确顺序是A.科举制——世官制——察举制B.世官制——科举制——察举制C.察举制——科举制——世官制D.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进经历了“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三个阶段,故选B。其中,世官制是在商周时期,世卿世禄制;察举制是在西汉时期;科举制是在隋唐以后实行的制度。考点:古代的选官制度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古代的选官制度。古代的选官制度主要有西周世官制、汉代的察举制、魏晋九品中正制和隋唐时期的科举制等,每一种制度都是把官员的品德放在很重要的地位。一些制度特别是科举制,对后世影响深远。古代的选官制度体现了由重视血缘关系和门第的高低逐渐转向考试成绩,体现了向公平、公正的方向发展。特别是科举制的推行,有利于选拔高素质人才,扩大统治基础,稳定社会秩序,因此科举制从隋唐确立就一直延续到清末。9.有学者如此评价二战后初期美国政府的一项举措:“美国统治当局似乎找到了一种途径,把‘遏制’共产主义的计划与制造商、出口商的热情融为一体。一箭双雕,成为真正的受益者。”这项“一箭双雕”的举措是A.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B.提出杜鲁门主义C.实施马歇尔计划D.建立北约组织参考答案:C材料“把‘遏制’共产主义的计谋与制造商、出口商的热情溶为一体”反映了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既控制西欧、对抗苏联东欧,又获取经济利益,故C正确;1944年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不是二战后初期,故A错误;杜鲁门主义属于政治方面,与“制造商、出口商的热情”无关,故B错误;建立“北约”组织属于军事方面,故D错误。故选C。10.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之间寻找经济发展的平衡点。“国家让市场充分发挥调节作用,并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最符合这一特点的国家是()A.英国 B.法国 C.联邦德国 D.日本参考答案:C【详解】二战后,联邦德国实行国有化改革,建立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之间的“社会市场经济”。这一模式特征是“国家让市场充分发挥调节作用,并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故C项正确。A是混合经济模式;B是计划经济指导性模式;D是统制经济体制。11.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被西方史学家称之为“扩张的时代”,主要原因是(

)A.欧洲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B.新航路开辟后,殖民时代开始C.东西方国家都进行了大规模的航海活动D.狂热的宗教传播和宗教征服参考答案:B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扩张的时代”,又称“发现的时代”“勘查的时代”,特指欧洲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的历史,即新航路开辟及其前后。欧洲人在这个时期,通过新航路的开辟,开始向世界其它部分大规模的扩张和殖民。进而进行了“著名”的资本原始积累。因此选B.12.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A.秦、唐、元

B.汉、宋、明C.秦、元、清

D.秦、唐、明参考答案:D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从①中“蜀郡”、“丞相与诸卿”,可判断是秦朝;从②中“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户部”可判断这是隋唐时期的的三省六部制;从③中“阁臣”、“工部、户部”可知这是明朝废除丞相、设立内阁;据此,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13.我国丞相一职的设立与废除体现了

A、国家统一安定的需要

B、权力互相制约的需要C、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D、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参考答案:C14.爱国诗人邱逢甲率绅民上书清政府:“和议割台,全台震骇。……臣等桑梓之地,义与存亡,愿与抚台誓死守御。……如倭酋来收台湾,台民唯有开仗。”以下符合邱逢甲践行其誓言的行动是()A.驾舰撞向“吉野”,不幸中鱼雷与舰同沉B.率领黑旗军,在台中附近的大甲溪伏击日军C.组织领导义军,新竹、台南等地痛击日军D.淞沪抗战,多次击退日军进攻,迫使其三易主帅参考答案:分析:本题考查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需要掌握邱逢甲的行动.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和议割台,全台震骇”、“臣等桑梓之地,义与存亡,愿与抚台誓死守御”判断出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即可.解答:依据题干“和议割台,全台震骇”、“臣等桑梓之地,义与存亡,愿与抚台誓死守御”可知,反映的是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结合所学可知,在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中,邱逢甲组织领导义军,新竹、台南等地痛击日军,故C项正确.A项是甲午中日战争,应排除.B项是刘永福的行动,应排除.D项是抗日战争中的战役,应排除.故选C.考点:本题考查在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中邱逢甲的行动,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5.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意义”。“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由此可见,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的作用是A.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人人心B.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C.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D.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参考答案:C材料强调了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华民族民族意识的觉醒,即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民主共和的问题,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体现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方面的信息,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是强调思想解放而是强调民族觉醒,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材料的民族觉醒的含义——民族民主意识的增强。16.我国神话传说中,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了三位部落首领,他们都是通过推举的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历史上把这种产生首领的办法称为A.选举制B.投票制C.世袭制D.禅让制参考答案:D【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民主禅让制度是我国民主推举首领制度的办法,相传尧老了就把首领位置让给舜,舜老了就把首领的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但禹后来却把位置传给儿子,从此禅让制被破坏,家天下代替了公天下,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故D项正确,C项排除。选举制和投票制为现代民主方式,排除AB。17.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对古代某一地方制度作出了如下评价:“(它)就是一个……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这一制度是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参考答案:D18.有历史学家认为,中国改革开放经过了三次思想大解放:1978年第一次思想解放冲破了个人崇拜,1992年第二次思想解放冲破了计划经济崇拜,1997年第三次思想解放冲破了所有制崇拜。“第二次思想解放”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提出

B.重申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C.邓下平南巡谈话

D.邓小平“三步走”战略的提出参考答案: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材料中“第二次思想解放”是指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这次会议的召开是以邓下平南巡谈话为重要时代背景,所以答案选C,ABD三项是1987年中共十三大作出的重大决策。19.西方学者认为,1989年是20世纪末最具决定性的一刻。它使得全球化走进苏联阵营。自此以后,全球化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材料表明()A.苏联在欧洲的政治、经济体系崩溃B.两极格局瓦解推动经济的“全球化”C.美国成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D.世界经济开始出现区域集团化趋势参考答案:考点:EP: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分析:本题考查当代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主要考查学生对1989年发生的东欧剧变引起的世界格局的变化对世界全球化产生的影响理解.解答:材料中西方学者认为“1989年是20世纪末最具决定性的一刻.它使得全球化走进苏联阵营”,表明1989年东欧剧变及其引起的苏联解体具有划时代意义,使社会主义国家纳入经济全球化的轨道,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时代到来,据此可知两极格局的瓦解推动了经济的全球化,故选B.A项说法明显错误,C、D两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故先B.20.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

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参考答案:D21.1935年5月27日被罗斯福等人称为“黑色星期一”,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上演帽子戏法,一连将罗斯福的三部新政立法斩落马下。到了年底,报纸将“最高法院下达判决,怒怼新政”选为1935年的年度新闻。这反映了A.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受到挑战B.最高法院的权力高于总统C.新政危害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D.罗斯福新政之路艰难曲折参考答案:D材料“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上演帽子戏法,一连将罗斯福的三部新政立法斩落马下”可见罗斯福新政之路艰难曲折,故D项正确;罗斯福新政强调国家干预经济,扩大行政机构(总统)的职能,此时的最高法院对总统权力进行制约,正说明美国三权分立体制得到维护,从而维护了美国民主制度,故ABC错误。22.南北朝时期出现的“三教合一”这三教中不包含A佛教

B道教

C儒教

D景教参考答案:D23.人民公社化运动带来的教训是:

A.上层建筑改革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B.生产关系变革必须依据生产力的发展

C.经济政策与广大人民的愿望相一致

D.经济发展指标要与物力等资源相适应参考答案:B24.杨秀清在《谕英使文翰》中说:“尔海外英民,不远千里而来归顺我朝,不仅天朝将士兵卒踊跃欢迎,即上天之天父.天兄亦当嘉汝忠义也。”这表明太平天国的局限性在于A.不能维护民族权益B.农民阶级落后于时代的小农的封闭意识C.没有与外来反清势力联手D.对西方列强本质认识不清参考答案:B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太平天国运动25.西周建立之初,“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而到了东周时,“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导致“礼乐征伐”权力变换的最主要因素是()A.生产力的发展 B.井田制的破坏C.诸侯争权夺利 D.生产关系变动参考答案:解析:“礼乐征伐自诸侯出”主要指分封制瓦解,旧有统治秩序瓦解,其根源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故选A项。答案:A26.欧洲中世纪谷物的收获量通常是播种量的三至四倍,最好的年成也不过是六倍。从云梦竹简的材料来看,早在秦汉时期中国谷物的收获量就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或十几倍。古代中国农业相对发达的主要原因是()A.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B.基于小农经济的农业精耕细作C.铁制农具的使用与推广D.黄河、长江流域适宜农业发展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题干中“秦汉时期中国谷物的收获量就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或十几倍”主要是小农经济的精耕细作的提高所致,故本题选择B项;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不是主要原因,A错误;铁制农具的使用与推广属于生产力因素,C错误;黄河、长江流域适宜农业发展是客观因素,D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农业发展·小农经济。【名师点睛】精耕细作精耕细作是现代人对中国古代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它指的是古代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包括改善农业环境和提高农作物生产能力等一系列技术措施。精耕细作的基本要求是在遵守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争取高产。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也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27.公元1302年,元朝中书省批评各行省“不详行体轻重,无问巨细,往往作疑咨禀,以致文繁事弊甚非所宜”,要求各行省自主处事,如非重要事情,应自行解决。元朝中书省这样做的目的是:A.扩大行省权力

B.强化君主专制

C.提高行政效率

D.加强地方监察参考答案:C28.我国古代有很多的名窑和制瓷中心,它们出产的瓷器质量领先,而且各具特色。下列制瓷中心中有“瓷都”之称的是A.河北的定窑

B.河南的汝窑

C.浙江的哥窑(龙泉窑)

D.江西景德镇参考答案:D略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几个世纪以来,亚洲一直是欧洲许多贵重商品的主要来源地,其中的部分制成品是欧洲无法与之竞争的,例如丝、棉织品、地毯、珠宝、瓷器和优质钢,以及部分被加工成半成品的药材和食糖,尤其是香料。欧洲人从未亲自到过东方货物的供应地。——R·R·帕帕默《现代世界史》材料二、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没有了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同时在旧大陆也很难出现像美利坚合众国那样的自由资本主义试验场地。同样,没有把世界联成整体的地理大革命,也不可能出现推动否定旧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摘自黄邦和主编《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材料三、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智利进口硝酸盐,从阿尔及利亚进口铁矿石,从爪哇进口蔗糖。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当然,国外市场也为欧洲剩余的制成品提供了市场。欧洲通过其资本、工业及军事能力而在19世纪末统治了世界经济。——杰克逊·斯皮尔伯格《西方文明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新航路开辟的主要动机。材料二中有关新航路开辟的结论体现了研究者怎样的历史观?(6分)2)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末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出现这一特点的原因。(8分)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主要动机:掠夺黄金和贵重商品。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或整体史观)。(2)特点:以欧洲为中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原因:经济发展,科技革命(交通革命),资本输出,殖民扩张。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航路开辟原因的分析与掌握。回答时要联系所学的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及材料“几个世纪以来,亚洲一直是欧洲许多贵重商品的主要来源地……欧洲人从未亲自到过东方货物的供应地。”归纳动机:掠夺东方的财富。对于史观要紧扣材料分析解答,从材料“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认为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变过程”可知应是文明史观。(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19世纪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认识与分析。回答时一方面要结合材料,一方面要联系所学,进行归纳总结。如材料“……欧洲通过其资本、工业及军事能力而在19世纪末统治了世界经济。”体现了“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开始形成”。30.假设在唐太宗时期,国家要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而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到众多机构,那么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应该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户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参考答案:B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美国人使自己拥有了一种截然不同的社会制度——自由、平等,不仅在法律面前平等,而且在机会面前平等,每个人都有平等地追求幸福的权利。……当英国统治者将本土不征收的税收强加给殖民地时,美国人民对此就越觉得不可忍受,于是他们革命。他们创造了一种新的社会文化制度,而不仅仅是进行了一场独立战争。——茅琦《历史的边际与坐标》材料二:美国宪法是人类法制文明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的制定将从欧洲文艺复兴时代以来有关人类对理想性政治的思考变成了现实的政治原则,使这些伟大的思想在政治实践中获得发扬光大。——《西方政治制度史》材料三:制宪会议取得制宪的任务,不是基于人民的创意或同意……而是由于会议中代表自己的决定。参加会议的各州代表的产生,不是出于人民直接或间接的选举,制定出来的新宪法也未交人民表决。——《高中历史教学用书》(1)材料一中“新的社会文化制度”是指什么?(2)用史实说明你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美国宪法“将……对理想性政治的思考变成了现实的政治原则”?(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有人据此认为“美国1787年宪法没有反映广大人民的意见”,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简要说明理由。参考答案:(1)总统制民主共和制。《1787年宪法》。(2)①宪法规定,国家职权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分,分别由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执掌,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②同时规定总统和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体现了人民主权原则。(3)答案1:同意。①立法程序脱离民意,导致出现忽视甚至损害人民权利的结果。如:没有提及人民的基本权利;②承认黑人奴隶制等。答案2:不同意。①有利于维护人民的利益。如确立联邦原则,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促进经济发展;②确立民主原则、分权制衡原则和共和政体,防止了独裁和暴政。试题分析:本题围绕美国1787年宪法,考查学生知识的准确记忆与迁移的能力。第(1)问,考查学生对1787年宪法的准确理解,由材料中“他们创造了一种新的社会文化制度,而不仅仅是进行了一场独立战争”可知指的是1787年宪法所规定美国的政体,即总统制共和制。第(2)问,考查学生对1787年宪法内容的准确记忆,解题时抓住“将……对理想性政治的思考变成了现实的政治原则”,结合已学知识可知即美国1787年宪法,可以从三权分立与人民主权两个方面归纳分析即可。第(3)问,观点评述题,解题时需要首先亮出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史实分析概括即可,因此答案可以同意,但也可以不同意。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评价32.传统经济社会结构的近代更生常常伴随着迷惘和阵痛。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旧生产方式逐步解体所产生的苦难之外,还应当有新生产方式破土而出的生机和朝气。如果忠实于历史唯物主义,就不能不承认:历史的主题应当是后者而不是前者。”请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论证陈旭麓先生提出的观点。(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00字左右。)参考答案:观点:陈旭麓先生认为旧的生产方式逐步解体不仅给社会带来了苦难,产生消极影响,更促进了新生产方式的诞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和标志论证:①自然经济解体(即旧生产方式的逐步解体)给社会带来苦难:19世纪40年代开始,伴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倾销和原料掠夺,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难以维持生计,产生痛苦和迷惘,也造成社会动荡②商品经济的发展、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即新生产方式的破土而出)推动中国社会近代化:自然经济的解体为民族工业的诞生、发展提供劳动力和市场等条件,促使中国融入世界发展潮流;伴随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而产生的新兴民族资产阶级,推动中国政治体制、思想文化等领域的变革,如维新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中国不断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总结:新生产方式取代旧生产方式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代表历史发展潮流,所以传统经济社会结构近代化带来的胜利才是历史的主题。根据材料信息“除了旧生产方式逐步解体所产生的苦难之外,还应当有新生产方式破土而出的生机和朝气。如果忠实于历史唯物主义,就不能不承认:历史的主题应当是后者而不是前者。”和结合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相关史实,可确立观点为“陈旭麓先生认为旧的生产方式逐步解体不仅给社会带来了苦难,产生消极影响,更促进了新生产方式的诞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和标志”。根据观点,结合材料要求和所学知识可从自然经济的解体带来的苦难方面(如耕织分离和农民破产、破坏政治稳定等)和推动中国近代化方面(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救亡图存兴起等)进行论证,注意观点与所述史实必须一致,史论结合,逻辑严谨,条理清晰即可。结尾时,根据观点和论证的内容,进行理论升华和总结即可。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们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瓦特机发明前,英国工业生产动力主要是水力……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煤炭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来源(大不列颠拥有)“供应不会枯竭的优质煤炭”。(引者按:若干代以后真的还是“供应不会枯竭”吗?)英国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三一些学者已经为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感到不安了。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里埃指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在他以后,瑞典学者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应”。——德尼兹·加亚尔《欧洲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首先取得满足工业革命爆发所需要的三项因素的。(2)指出近代蒸汽动力技术产生的主要原因。(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蒸汽机的创制对历史发展的直接影响。参考答案:(1)市场:殖民扩张扩大了海外市场,圈地运动扩大了国内市场;资金: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提供了资金来源;劳动力:圈地运动和行会较早瓦解,提供了劳动力资源。(2)主要原因:社会生产力的直接推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