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江西省地质局第四地质大队招考考试冲刺题3套合1含答案详解卷_第1页
2022年10月江西省地质局第四地质大队招考考试冲刺题3套合1含答案详解卷_第2页
2022年10月江西省地质局第四地质大队招考考试冲刺题3套合1含答案详解卷_第3页
2022年10月江西省地质局第四地质大队招考考试冲刺题3套合1含答案详解卷_第4页
2022年10月江西省地质局第四地质大队招考考试冲刺题3套合1含答案详解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米宝宝科技2022年10月江西省地质局第四地质大队招考考试冲刺题3套合1含答案详解题目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第一卷一.综合能力拔高-押题卷(共100题)1.形象:花容月貌

A.态度:前倨后恭

B.体格:虎背熊腰

C.行踪:闲云野鹤

D.环境:山清水秀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花容月貌指女子美丽的容貌,可用来形容形象,且花和月都是一种比喻,二者为对应关系。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项:前倨后恭指待人接物态度前后不一,可用来形容态度,但前和后不是一种比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B项:虎背熊腰指背宽厚如虎,腰粗壮如熊,可用来形容体格,且虎和熊都是一种比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

C项:闲云野鹤比喻无拘无束、来去自如的人,不能用来形容行踪,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D项:山清水秀指风景优美,可用来形容环境,但山和水不是一种比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2.(

)被称为社会经济活动的内在稳定器。

A.货币政策

B.财政政策

C.产业

D.投资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的变动来影响和调节总需求。财政政策是国家整个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财政政策具有自动调节国民经济的功能,无须改变政府政策就能使政府的财政收入和支出自动变动,从而自动减少国民经济波动。B项,现代财政制度具有自动调节国民经济的功能:通货紧缩时,具有阻止经济进一步衰退的功能;通货膨胀时,具有抑制经济进一步扩张的功能。这种无需改变政府政策就能使政府的财政收入和支出自动变动,从而自动减少国民经济波动,稳定经济的机制被称为“内在稳定器”。财政政策主要体现在: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政府转移支付的自动增减,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等。因此,被称为社会经济活动的内在稳定器。

故正确答案为B。3.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拟人修辞法的一项是:

A.我们睡着的时候,以为风睡了,树也睡了,以为日月星辰虎豹虫豸都睡着了。待拂晓醒来,天,已连夜画好了一幅朝霞

B.“传统儿童游戏”不该只属于博物馆,利用好了,它也有春天

C.冬天,花朵儿们并不躲懒。它们不太看重季节,春夏秋冬,开了落,落了开,一切都自然

D.墙角处,花骨朵儿小小的头颅昂扬在细细的草茎上。风一吹,沾着的雨水轻轻滑落,花骨朵儿柔韧地颤动几下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A项,风、树属于不具备人动作和情感的事物,“睡着”是人才有的动作,由“风睡了,树也睡了”可知,该句将风、树拟人化,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排除;

C项,花朵属于不具备人动作和情感的事物,而“躲懒”是人才具备的动作,由“冬天,花朵儿们并不躲懒”可知,该句将花朵拟人化,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排除;

D项,花骨朵儿属于不具备人动作和情感的事物,而“头颅”特指人的头,是人才具备的特点,由“花骨朵儿小小的头颅昂扬在细细的草茎上”可知,该句将花骨朵儿拟人化,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排除;

B项,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方法,将传统儿童游戏未来良好的发展比喻成“春天”,没有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当选。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

解题思路:第一步,审题干,拟人修辞方法,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的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花朵儿们并不躲懒”,“偷懒”是拟人修辞。B项“花骨朵儿小小的头颅昂扬”,“头颅昂扬”是拟人修辞。C项“风睡了,树也睡了”是拟人修辞。D项无拟人修辞,“它也有春天”是指“传统儿童游戏”也有迎来大发展的一天,把未来的良好状况比喻成春天,属于比喻修辞,不属于拟人修辞。

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没有使用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解答本题首先需要了解拟人修辞手法的特征。然后分析各个选项。A项,由“躲懒”“看重”等表述可知,句子将“花朵儿们”拟人化。B项,由“头颅昂扬”的表述可知,句子将“花骨朵儿”拟人化。C项,由“睡”“连夜画好了”等表述可知,句子将“风”“树”“日月星辰”“天”都拟人化。D项没有使用拟人修辞手法。故本题选D。4.下列措施中,有利于扩大消费需求的是:

A.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B.扩大居民收入差距

C.培育新的消费观点

D.实施紧缩财政政策

参考答案:A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微观经济知识。

第二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形成良好的消费预期,在社会保障完善的条件下,群众更愿意消费,所以有利于扩大消费需求,A项当选;培育新的消费观点,实现消费结构升级,有利于扩大消费需求,C项当选。

因此,选择AC选项。

B项:扩大居民收入差距,富者更富,贫者更贫,因为大部分群众收入少,则会减低消费需求,不利于社会稳定,不利于扩大消费需求。B项错误。

D项:实施紧缩财政政策,减少财政支出,抑制社会总需求增长,不利于扩大消费需求。D项错误。

5.功能障碍性悲哀是指因个人或家庭已经存在的或已经察觉到的丧失,如人、财、物、名利、地位、身体某部分的丧失等所引起的悲伤情绪反应;预感性悲哀是指因个人或家庭将要或可能要发生的丧失所引起的悲哀情绪反应。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预感性悲哀的是:

A.老王的好朋友去世了,他感到非常悲伤

B.小红没考上心仪的大学内心感到很难过

C.老刘担心儿子求职面试失败而愁容满面

D.小军车祸后被截肢,他的父母倍感伤心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多定义,考查“预感性悲哀”,其关键信息如下:

①因个人或家庭;

②将要或可能要发生的丧失。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老王的好朋友去世了,属于已经发生的丧失,且不是个人或家庭发生的事,不符合定义;

B项:小红没考上心仪的大学属于已经存在的丧失,不是将要或可能要发生的丧失,不符合定义;

C项:老刘担心儿子求职面试失败属于对儿子可能要发生的丧失感到的悲哀情绪,符合定义;

D项:小军遭遇车祸属于已经存在的丧失,不是将要或可能要发生的丧失,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C选项。

6.甲携带凶器拦路抢劫,黑夜中遇到乙便实施暴力,乙发现是自己的熟人甲,便喊甲的名字,甲一听便住手,还向乙道歉说:“对不起,认错人了。”甲的行为属于以下哪一种?(

A.实行终了的犯罪未遂

B.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

C.未实行终了的犯罪未遂

D.实行阶段的犯罪中止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刑法。

A、C项错误,犯罪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着手实施犯罪,但因为其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得逞。未得逞则指行为人的行为没有满足刑法分则规定之具体罪名的全部构成要件。而题干当中,甲抢劫熟人乙,“熟人”本身不足以阻止犯罪的继续,不属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所以甲停止犯罪的行为是意志以内的行为,不属于犯罪未遂。

B项错误,D项正确,犯罪中止是指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产生的。甲是因意志以内的原因自动放弃犯罪,属于犯罪中止;但由于其已经开始实施抢劫暴力,犯罪行为已经着手,不再是预备阶段的中止,而是实行阶段的中止。

故正确答案为D。7.科学发展观把(

)作为一切发展的前提。

A.经济发展

B.科技创新

C.精神文明发展

D.和谐社会建设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作为首要任务,把经济发展作为一切发展的前提。

故正确答案为A。8.某位知名教授认为:我们应当制定全国性的政策,用立法的方式规定父母每日与未成年子女共处的时间下限。这样的法律能够减少子女平日的压力。因此,这样的法律也就能使家庭幸福。

以下各项如果为真,最能加强上述推论的是:

A.未成年孩子较高的压力水平是成长过程以及长大后家庭幸福很大的障碍

B.大部分的孩子平常都能够与父母经常在一起

C.这项政策的目标是降低孩子们在生活中的压力

D.父母有责任抚养好自己的孩子,这是社会对每个公民的基本要求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加强”,确定为加强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这样的法律也就能使家庭幸福。

论据:制定全国性的政策,用立法的方式规定父母每日与未成年子女共处的时间下限。这样的法律能够减少子女平日的压力。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建立联系。指出未成年孩子较高的压力水平是家庭幸福很大的障碍,因此根据该法律可以减少子女平日的压力,从而推知该法律可以使家庭幸福,在论点和论据之间建立了联系,具有加强作用。

B项:无关选项。子女和父母原本就经常生活在一起与该法律能否使家庭幸福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

C项:增加论据。指出该政策的目的就是降低孩子们在生活中的压力,即该法律的出台是可能可以减少子女压力的,对原论据具有加强作用。

D项:无关选项。社会对每一个公民的基本要求与该法律能否使家庭幸福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

第四步,强弱比较。

对比A项和C项,建立联系比增加论据在加强形式上力度要更强,且A项直接与论点中“家庭幸福”相关,因此,A项力度强于C项。

因此,选择A选项。

9.分割谬误是指基于整体拥有某性质,而推论其中的部分或全部个体也都具备该性质。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分割谬误的是:

A.本案被告很有钱,因为他出门都开豪华跑车

B.这座城市到处都有抢劫案,我光是在《城市晚报》就读到三起

C.这个足球队是本赛季最强的足球队,毫无疑问该球队的守门员也是最强的

D.这个交响乐团中的每一位乐师都非常出色,所以这支交响乐团非常出色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

“整体拥有某性质,而推论其中的部分或全部个体也都具备该性质”。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因为出门开豪华跑车,推出被告很有钱,不符合“整体拥有某性质,而推论其中的部分或全部个体也都具备该性质”,不符合定义,排除;

B项:从报纸读到三起抢劫案,推出城市到处都有抢劫案,不符合“整体拥有某性质,而推论其中的部分或全部个体也都具备该性质”,不符合定义,排除;

C项:从足球队最强,推出球队守门员最强,符合“整体拥有某性质,而推论其中的部分或全部个体也都具备该性质”,符合定义,当选;

D项:交响乐团的每一位乐师都出色,推出交响乐团出色,不符合“整体拥有某性质,而推论其中的部分或全部个体也都具备该性质”,不符合定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解题思路:第一步,根据提问方式,确定为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基于整体拥有某性质;

②推论其中的部分或全部个体也都具备该性质。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开豪车和有钱都是被告一个人的行为和特点,不涉及“整体”和“其中的部分或全部个体”,不符合定义;

B项:在报纸上看到三起抢劫案,推出这座城市到处都有抢劫案,是从部分推出整体,不符合“基于整体拥有某性质,而推论其中的部分或全部个体也都具备该性质”,不符合定义;

C项:足球队是最强的,符合“整体拥有某性质”,由此推出足球队的守门员即“个体”也最强,符合定义;

D项:每一位乐师都非常出色,推出整个乐团非常出色,是从部分推出整体,不符合“基于整体拥有某性质,而推论其中的部分或全部个体也都具备该性质”,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属于分割谬误的一项。分析题干定义,发现其关键点为“基于整体拥有某性质,而推论其中的部分或全部个体也都具备该性质”,在解题时应严格依据这些关键点分析选项。分割谬误定义的关键信息:基于整体拥有某性质,而推论其中的部分或全部个体也都具备该性质。

A项,由被告开豪华跑车推出其很有钱,不是基于整体拥有某性质而推论其部分具备该性质,不符合定义。

B项,这座城市到处都有抢劫案,在《城市晚报》就读到三起,不是基于整体拥有某性质而推论其部分具备该性质,不符合定义。

C项,由该足球队最强,推出该足球队中的守门员也是最强的,是基于整体拥有某性质而推论其部分具备该性质,符合定义。

D项,由每一个乐师都非常出色,推出乐团非常出色,是从个体拥有某性质而推论整体具备该性质,不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C。10.0,3,16,61,206,(

A.657

B.659

C.751

D.759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多级数列。

第二步,优先做差,如图所示:

观察差数列发现:13=3×3+4、45=13×3+6、145=45×3+10,规律为第二项=第一项×3+修正项,下一项为451=145×3+16。所求项为206+451=657。

因此,选择A选项。

11.两个小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刚好拼成一个周长为8米的大正方形,则原来两个小正方形的周长和长方形的周长之和为(

)米。

A.10

B.12

C.14

D.16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根据题意可得,拼成后的大正方形边长为米,如图所示:

则长方形的长为2米,宽为1米;两个小正方形边长均为1米。故原来两个小正方形的周长和长方形的周长之和为米。

故正确答案为C。12.法律终止有效是法律时间效力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以默示废止方式终止法律生效时,一般应当选择的原则是:

A.特别法优于一般法

B.国际法优于国内法

C.后法优于前法

D.法律优于行政法规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法的效力知识。

第二步,法终止生效即法被废止、法的效力消灭,它包括明示的废止和默示的废止两种情况。明示的废止是指新法或其他法律明文规定废止旧法。默示的废止,即在适用新法的过程中,立法机关没有明确规定废止旧法,又出现了新法和旧法冲突,由于适用新法而导致旧法事实被废止。新法颁布实施后,以默示废止方式终止旧法,旧法不再具有法律效力,此时后法(新法)自然优于前法(旧法)。

因此,选择C选项。

A项:“特别法优于一般法”是适用法律的原则,是指一个行为既可以适用一般法又可以适用特别法时,特别法优先于一般法。例如,当合同法对某民事合同纠纷作出相关规定与民法总则不一致时,有限适用合同法判决。A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B项:“国际法优于国内法”是适用法律的原则,是指一个行为既可以适用国际法又可以适用国内法时,国际法优先于国内法。例如,我国在民法等规范性法律文件中对涉及到我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的规定和国内法的规定产生冲突的情形,作出了优先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B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D项:法律优于行政法规是指法律和行政法规对一个行为都有规定时,优先适用法律,因为从效力层次上看,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例如,国务院的税收征管办法和税法规定不一致时,优先适用税法的相关规定。D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13.光的折射是一种光学现象,是指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或在同一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时,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

根据以上定义,下列不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A.某海边经常出现海市蜃楼现象

B.鱼儿在清澈的水里面游动,可以看得很清楚。然而,沿着你看见鱼的方向用鱼叉去叉它,却叉不到

C.太阳光照在镜面上,再从镜面上照到学生的脸上,学生会感到刺眼

D.当你站在岸边,看见清澈见底、深不过齐腰的水时,千万不要贸然下去,因为实际水深比你看到的要深得多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或在同一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

②方向发生偏折。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海市蜃楼是一种因为光的折射和全反射而形成的自然现象,是地球上物体反射的光经大气折射而形成的虚像,符合定义;

B项:沿着看见鱼的方向去叉它,却叉不到,是因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面,发出偏折,我们看到的“鱼”只是虚像,实际位置比虚像要深一些,符合定义;

C项:学生感到刺眼,是光的反射造成的,不符合定义;

D项:光从空气斜射入水面,发出偏折,所以看到的水底比实际的水底要浅一些,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分析题干,明确光的折射的定义要点,选择不符合定义要点的一项。光的折射的定义要点:①由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或在同一种不均匀的介质中传播;②方向发生偏折。

A项,海市蜃楼是由于远处的光线通过密度不同的空气层时方向发生偏折,属于折射。

B项,由于光线从水射入空气中发生了偏折,都符合定义要点①②。

C项,学生感到刺眼是由于光的反射,不符合定义要点。

D项,实际水深比你看到的要深得多,符合定义要点①②。

故本题选C。14.下面是一个水平放置的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若图中“快”是正方体的上面,则这个正方体的下面是:

A.如上图所示

B.如上图所示

C.如上图所示

D.如上图所示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六面体相对面。

寻找正方体中“快”字的相对面。

第二步,分析选项。

如下图“快”字面和“福”字面位于“Z”字型两端,满足相对面关系,只有B项符合。

因此,选择B选项。15.计算之于(

)相当于实验之于(

A.推理:逻辑

B.物理:天文

C.数学:化学

D.大脑:助手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为填空型,代入选项验证。

A项:计算和推理没有必然联系,实验和逻辑也没有必然联系,排除;

B项:计算和物理是学科和主要方法的对应关系,天文的主要方法是观测不是实验,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C项:计算和数学是学科和主要方法的对应关系,实验和化学是学科和主要方法的对应,前后逻辑关系一致,当选;

D项:计算需要借助于大脑,是对应关系,实验不一定借助于助手,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故正确答案是C。16.设想一下三条鱼成群而游。一条鱼可能被捕食者Y看到的空间是以该鱼为圆心,Y能看到的最远距离为半径的圆。当Y看到这三个圆之中的一个时,该鱼群可能受到攻击,由于三条鱼之间距离很近,这三个圆在很大程度上重叠在一起。

下面哪项是从上面一段中得出的结论?

A.成群而游的鱼比单独的鱼更不易被捕食者攻击

B.捕食者Y攻击四条鱼的鱼群的可能性比攻击三条鱼的鱼群可能性小

C.整个鱼群的易受攻击性比鱼群中的每一条鱼的易受攻击性大不了多少

D.一条鱼能被看见的最大距离不怎么取决于鱼的大小,而更多地取决于该鱼是否成群地游动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依据题干特征和提问方式,确定为归纳推理。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成群而游的鱼不可能低于单独鱼的可视范围,不会更不易被捕食者攻击,该项无法推出,排除;

B项:题干未涉及四条鱼的鱼群与三条鱼的鱼群间的比较,该项无法推出,排除;

C项:由题干“三条鱼的鱼群之间距离很近,这三个圆在很大程度上重叠在一起”可知,三条鱼组成的鱼群相对于一条鱼被Y发现的距离类似,因为他们区域基本重叠了,所以能够得知整个鱼群的易受攻击性比鱼群中的每一条鱼的易受攻击性大不了多少,该项可以推出;

D项:题干未讨论鱼的大小对可发现程度的影响,而题干说到“一条鱼可能被捕食者Y看到的空间是以该鱼为圆心,Y能看到的最远距离为半径的圆”,因此被看见的最大距离是不变的,就是Y能看到的最远距离,与是否成群游动无关,该项无法推出,排除。

因此,选择C选项。

17.干粉灭火器的灭火原理是(

)。

A.降低温度

B.隔绝氧气

C.增加湿度

D.制造泡沫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科技常识。

灭火器的种类很多,按所充装的灭火剂则可分为:泡沫、干粉、卤代烷、二氧化碳、清水等。

A项错误,降低温度来达到灭火目的的一般是冷却灭火法,这种灭火法的原理是将灭火剂直接喷射到燃烧的物体上,以降低燃烧的温度于燃点之下,使燃烧停止。或者将灭火剂喷洒在火源附近的物质上,使其不因火焰热辐射作用而形成新的火点。冷却灭火法是灭火的一种主要方法,常用水和二氧化碳作灭火剂冷却降温灭火。

B项正确,干粉灭火剂一般分为BC干粉灭火剂(碳酸氢钠)和ABC干粉(磷酸铵盐)两大类。灭火原理:一是使燃烧链反应中断而灭火;二是靠干粉的粉末落在可燃物表面外,发生化学反应,并在高温作用下形成一层玻璃状覆盖层,从而隔绝氧,进而窒息灭火。另外,还有部分稀释氧和冷却作用。

C项错误,干粉灭火器不能增加湿度。增加湿度是清水灭火的原理。

D项错误,泡沫灭火器,灭火原理是灭火时,能喷射出大量二氧化碳及泡沫,它们能粘附在可燃物上,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达到灭火的目的。

故正确答案为B。18.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长租公寓企业在资本助力下抢占房源,对推高房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另外,“资本公寓”也带来金融风险,一些长租公寓企业为了获得资本杠杆来争夺房源,引导甚至骗取租户进行租房分期贷款,这类金融产品不仅没有稳定产权担保,杠杆率也极高,存在较大风险。在资本的裹挟下,一旦长租公寓企业在租赁市场上形成垄断地位,房租上涨将更加难以约束。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长租企业的问题会影响房租租赁市场健康发展

B.我国目前的房屋租赁市场发展还很不规范

C.相关部门需要出台政策约束房租过快上涨

D.无序竞争的长租市场会带来金融风险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开头指出长租公寓企业的两方面问题:推高房租和带来金融风险。尾句再一次提出,一旦长租企业在租赁市场上形成垄断地位,房租上涨将更加难以约束。文段为“分—分”结构,主要强调长租企业的问题可能会影响房屋租赁市场的健康发展。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是对文段的全面概括,符合文段意图。

因此,选择A选项。19.在中国传统观念中,雕塑一直未被看作是与绘画同等的艺术形式;在中国传统学术中,也只有“画学”而没有“雕塑学”。历史上的这种不重视,造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量具有极高史料研究价值的石雕作品流失海外。而今天,新兴收藏家们的目光也只停留在艺术品的财富表象上,因此使得元、明、清三代的铜鎏金佛像价格一路飞涨,而面对那些真正体现中国雕塑文化及历史风貌的高古石雕时,他们表现得却有些畏畏缩缩、举棋不定,这难免让人觉得遗憾。

这段文字主要谈论的是:

A.观念上重视雕塑艺术的意义

B.高古石雕在中国不受重视的原因

C.目前雕塑收藏家不成熟的心态

D.雕塑收藏品价格与价值背离的状况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主旨的把握,解答本题需要梳理文段行文思路。本文为并列结构,分别介绍了过去与现在造成高古石雕不被重视的原因,正确答案应能涵盖这两个时期。文段首先介绍了中国不重视雕塑的传统及由此导致的具有极高史料价值的石雕作品流失海外,然后阐述了直到今天新兴收藏家们的目光仍然停留在艺术品的财富表象上,对极具价值的高古石雕仍然举棋不定。由此可见,文段主要探讨的是高古石雕不受重视的原因。B项与此表述一致,当选。

A、C两项均涉及一个方面的内容,D项无法从文段得出。

故本题选B。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第一句和第二句说明历史上雕塑不受重视的原因及带来的严重后果,第三句讲“新兴收藏家们的目光也只停留在艺术品的财富表象上”,而对“高古石雕”没有深刻认识,让人觉得遗憾。文段是“分—总”结构。主旨是“高古石雕没有受到重视”,主体是“高古石雕”。

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是对文段内容的全面概括。

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文段开篇通过中国传统观念和中国传统学术中雕塑的地位,说明历史上对石雕作品的不重视。接下来分析今天的情况,新兴收藏家们只关注在艺术品的财富表象,关注铜塑金佛像,但真正可以体现中国雕塑文化及历史风貌的高古石雕却不受重视,故文段尾句利用程度词“真正”强调了由于种种原因,最终真正具有代表意义的高古石雕不受重视,对应C项。

A项未体现“重视雕塑艺术的意义”,为无中生有,排除;

B项未体现“雕塑收藏家不成熟”,为无中生有,排除;

D项“价格”可对应文段“元、明、清三代的铜塑金佛像价格”,但并非文段重点,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20.在中国东部沿海部分地区,“用工荒”现象已出现多年。每年春节过后,几乎所有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都在为工人的事儿犯愁,甚至出现了中西部和东部争夺普通劳务工人的新现象。而另一方面,大学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却面临“就业难”的窘境。出现上述矛盾现象的原因是(

)。

A.企业的薪酬没有达到大学生期望值

B.近几年,我国大量工人通过劳务输出到海外工作

C.大学生的就业要求与劳动密集型企业提供的工作岗位不相符

D.很多年轻人选择自主创业,而非外出打工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经济常识。题干中反映了我国存在的严重结构性失业问题,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动,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的不适应所引起的失业。题干中的矛盾在于:一方面劳动密集型企业缺少工人,另一方面大学生却面临“就业难”。

A项错误,企业的薪酬没有达到大学生期望值不能反映出劳动密集型企业缺人的问题,解释不了题干中的矛盾。

B项错误,大量工人通过劳务输出到海外工作不能反映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解释不了题干中的矛盾。

C项正确,大学生的就业要求与劳动密集型企业提供的工作岗位不相符是造成题干矛盾的原因,属于结构性失业。

D项错误,很多年轻人选择自主创业不能反映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与题干所述内容无关。

故正确答案为C。21.为了研究早餐前锻炼和早餐后锻炼对健康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了连续8周的实验,其中,实验组在早餐前锻炼,对照组在早餐后锻炼。结果发现,实验组锻炼过程中平均燃烧的脂肪量是对照组的2倍。体检结果进一步显示,实验组胰岛素反应能力得到了改善,而对照组没有。研究人员由此认为,相较于早餐后锻炼,早餐前锻炼更能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研究人员的观点?

A.胰岛素反应能力强能有效稳定人体的血糖含量

B.脂肪量过高是罹患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

C.饱食状态下锻炼常常会引起胃穿孔等意外

D.实验对象都是已经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个体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相较于早餐后锻炼,早餐前锻炼更能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论据:实验组(即早餐前锻炼)锻炼过程中的平均燃烧的脂肪量是对照组(即早餐后锻炼)的2倍。实验组胰岛素反应能力得到了改善,而对照组没有。

论点强调的是早餐前锻炼和降低患心血管疾病风险之间的关系。论据说的是早餐前锻炼和脂肪量降低、胰岛素反应能力改善之间的关系。论点论据话题不一致,优先考虑搭桥。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论点说的是可以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该项说的是能有效稳定血糖含量,而血糖含量和心血管疾病之间是否存在必然关系并不确定,无法加强,排除;

B项:脂肪量过高是罹患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所以脂肪量燃烧得多,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就降低,在脂肪量和心血管疾病之间建立起联系,属于搭桥项,可以加强,当选;

C项:论点说的是早餐前锻炼和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关系,该项说的是餐后锻炼可能产生的问题,话题不一致,无法加强,排除;

D项:论点说的是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即减少得病的概率,该项说的是所有实验对象都已经患有心血管疾病,与题干论点无关,无法加强,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最能支持研究人员观点的一项,需首先明确研究人员的观点,即“相较于早餐后锻炼,早餐前锻炼更能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题干论据为“实验组锻炼过程中平均燃烧的脂肪量是对照组的2倍,体检结果显示,实验组胰岛素反应能力得到了改善,而对照组没有”。要支持该观点,可以在论据和论点之间建立联系。题干论据:实验组锻炼过程中平均燃烧的脂肪量是对照组的2倍,体检结果显示,实验组胰岛素反应能力得到了改善,而对照组没有。研究人员的观点:相较于早餐后锻炼,早餐前锻炼更能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A项,说的是胰岛素反应能力对人体血糖含量的影响,并未涉及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该项与题干观点无关,不能支持研究人员的观点。

B项,指出脂肪量高会罹患心血管疾病,而实验组的脂肪量燃烧较多,则体内脂肪量比对照组低,因此实验组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低,在论据和论点之间建立了联系,支持了研究人员的观点。

C项,说的是早餐后锻炼可能产生的危害,并未涉及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该项与研究人员的观点无关,不能支持研究人员的观点。

D项,题干论述的是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如果实验对象均已患有心血管疾病,则根据实验结果无法判断早餐前锻炼是否可以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质疑了研究人员的观点。

故本题选B。22.一艘轮船从A河的甲岸驶向乙岸,速度为25千米/小时,返回时轮船顺水而行,速度是出发时速度的1.5倍,假设轮船在行驶过程中速度保持不变,则轮船此次航行的平均速度为(

)千米/小时。

A.30

B.32

C.32.5

D.35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解法一:

第一步,本题考查行程问题,属于流水行船类。

第二步,由题可知,轮船溺水而行的速度为25千米/小时。而轮船顺水而行的速度是出发时速度的1.5倍,所以轮船顺水而行速度为:25×1.5=37.5千米/小时。

第三步,因为来回路程相同,等距离平均速度可利用公式计算。平均速度(千米/小时)。

因此,选择A选项。

解法二:第一步,本题考查行程问题,可用赋值法解题。

第二步,本题已知往返速度,故可令甲乙两岸距离为75千米。所以可算得往返时间分别为:75÷25=3(小时),75÷(25×1.5)=2(小时)。平均速度30(千米/小时)。

因此,选择A选项。

23.长久以来,心理学家都支持“数学天赋论”:数学能力是人类自打娘胎里出来就有的能力,就连动物也有这种能力。他们认为存在一种天生的数学内核,通过自我慢慢发展,这种数学内核最后会“长”成我们所熟悉的一切数学能力。最近有反对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数学能力没有天赋,只能是文化的产物。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反对者的看法?

A.10~12个月的婴儿已经知道3个黑点和4个黑点是不一样的

B.数学是大脑的产物,而大脑的生长模式早已由基因“预设”

C.经过人为训练的大猩猩、海豚和大象等动物能处理数学问题

D.绝大多数的原始部落的居民只能表示5以下甚至更少的数量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数学能力没有天赋,只能是文化的产物。

论据:无。

本题只有论点,没有论据,所以优先考虑补充论据的方式来加强。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说明婴儿可以区分数量不同的黑点,举例说明数学能力是有天赋的,否定论点,无法加强,排除;

B项:说明数学是大脑的产物,大脑已被基因预设,也就是说数学是有天赋的,否定论点,无法加强,排除;

C项:指出部分动物经过训练能处理数学问题,但是并不知道其是否有数学能力的天赋,不明确选项,无法加强,排除;

D项:说明绝大多数的原始部落的居民只能表示5甚至以下的数字,通过举例子的方式说明数学能力确实是文化的产物,补充论据,可以加强,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

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最能支持反对者看法的一项,需首先明确反对者的看法,即“数学能力没有天赋,只能是文化的产物”。要支持该观点,可以说明“数学天赋论”是错误的。反对者的看法:数学能力没有天赋,只能是文化的产物。

A项,10~12个月的婴儿就已经具备数学能力了,说明数学能力是一种天赋,削弱了反对者的看法。

B项,指出数学是大脑的产物,大脑的生长模式早已由基因“预设”,也就是说数学能力是天生的,削弱了反对者的看法。

C项,经过人为训练的大猩猩等动物能处理数学问题,说明数学能力可以通过学习获得,但无法确定它们是不是刚出生就有数学能力,支持力度较弱。

D项,原始部落的居民是缺少文化教育的,他们的数学能力低下,说明数学能力确实是文化的产物,而非天赋,支持了反对者的看法。

故本题选D。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支持”,确定为加强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数学能力没有天赋,只能是文化的产物。

论据:无。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增加反向论据。“10~12个月的婴儿已经知道3个黑点和4个黑点是不一样的”,证明人类自出生以来就具有一定的数学能力,具有削弱作用。

B项:削弱论点。该项指出大脑的生长模式早已由基因“预设”,说明数学能力是有天赋的,具有削弱作用。

C项:增加论据。大猩猩、海豚和大象等动物经过人为训练后能处理数学问题,说明数学能力是文化的产物,具有加强作用。

D项:增加论据。因为绝大多数的原始部落文化落后,而缺少了文化教育使得人们的数学能力只能表示5以下甚至更少的数量,支持了反对者的论点,具有加强作用。

第四步,强度比较。

C项、D项都是通过举例子的方式来证明论点,但是C项是将动物与人类比,D项是直接举出某部落的例子,故D项支持力度更强。

因此,选择D选项。24.找出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句子:

A.这种药有效对治疗冠心病一类的病人。

B.他急忙着跑上了就要开走的一辆公共汽车。

C.完成学年论文是每个学生最忙碌的时候。

D.虚心向别人请教,能使你很快获得进步。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审题干,找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第二步,辨析选项。A选项语序不当,“这种药有效对治疗冠心病一类的病人”应改为“这种药对治疗冠心病一类的病人有效”。B项语序不当,应改为“他急忙着跑上了一辆就要开走的公共汽车”,将量词提前。C项主宾搭配不当,缩句为“论文是时候”,应改为“完成学年论文之时是每个学生最忙碌的时候”。D项没有语病。

因此,选择D选项。

25.喜欢一个人,是一种感觉;不喜欢一个人,却是事实。事实容易解释,感觉却难以言喻。

从这段话可以推知:

A.喜欢或不喜欢一个人都是说不清道不明的

B.喜欢或不喜欢一个人都属于非理性的感觉

C.不喜欢一个人是不需要任何理由的

D.喜欢一个人是说不清楚缘由的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能够由题干内容推知的一项,在解题时应严格依据题干信息,不要扩大或缩小题干所述的范围。A项,由题干论述“喜欢一个人,是一种感觉,而感觉是难以言喻的”,可知“喜欢一个人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同样由“不喜欢一个人,却是事实,而事实容易解释”,可知“不喜欢一个人是可以解释的”。因此该项说法错误,排除。

B项,题干并未体现喜欢或不喜欢一个人是理性还是非理性,该项无法推出,排除。

C项,由题干可知,不喜欢一个人是可以解释的,即有理由的,该项说法与题干观点矛盾,排除。

D项,由题干可知,喜欢一个人是说不清道不明的,该项正确。

故本题选D。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依据题干特征和提问方式,确定为归纳推理。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不喜欢一个人是事实,事实容易解释,而不是说不清道不明的,排除;

B项:题干中并没有提到喜欢或不喜欢一个人是否为理性还是非理性,排除;

C项:题干只提到不喜欢一个人是事实,事实容易解释,与是否需要理由无关,排除;

D项:喜欢一个人,是一种感觉,感觉却难以言喻,可以推知:喜欢一个人是说不清楚缘由的,可以推出。

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抓住题干主要信息。

题干说的是喜欢或不喜欢一个人分别意味着什么。喜欢一个人是一种感觉,感觉难以言喻;不喜欢一个人是事实,事实容易解释。

第二步:分析题干信息,结合选项得出答案。

A、B两项错在把喜欢或不喜欢一个人混为一谈,故排除;

C、D两项由题干信息可知,喜欢一个人是难以言喻的,也就是说不清楚缘由的,而不喜欢一个人是容易解释的,也就是有理由的,因此C项错误,D项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D。

26.月亮对于(

)相当于理发师对于(

A.潮汐;剪刀

B.太阳;学徒

C.月光;造型师

D.天体;职业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逐一代入选项。

A项:潮汐是一种自然现象,指海水在月亮等天体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因此潮汐是由月亮引起的,二者为因果关系,剪刀是理发师理发时使用的工具,二者为工具对应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B项:月亮和太阳是并列关系,有的学徒是理发师,有的学徒不是理发师,有的理发师是学徒,有的理发师不是学徒,二者为交叉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C项:月光是从月亮照射到地球的光线,但光线来源于太阳,二者为对应关系,有的造型师是理发师,有的造型师不是理发师,有的理发师是造型师,有的理发师不是造型师,二者为交叉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D项:月亮是一个天体,理发师是一种职业,均为种属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一致,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27.国家强行对一些生产经营不善或者生产能力过剩的企业实行兼并,强行压缩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属于政府干预中的(

)。

A.经济手段

B.法律手段

C.行政手段

D.以上都对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宏观经济。

A项错误,经济手段是指政府在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借助于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经济杠杆是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宏观调控的价值形式和价值工具,主要包括价格、税收、信贷、工资等。

B项错误,法律手段,指政府依靠法制力量,通过经济立法和司法,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以达到宏观调控目标的一种手段。

C项正确,国家强行要求企业实行兼并、强行压缩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属于政府干预中的行政手段。行政手段是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

D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正确答案为C。28.让机器人听懂人说话,并不容易。机器要能够________识别语音并像人一样通过理解判断作出回应,需要基于大量的“学习”,并像人一样根据________进行判断预测。这种“学习”有两种方法:通过在数据中找寻类似事例来提供解决方案,或是通过________许多数据样本的共性来对这件事情做出判断。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准确

经验

归纳

B.完整

信息

识别

C.高效

知识

提炼

D.自动

思维

总结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让机器人听懂人说话……”可知,文段强调机器要能够识别语音,听懂人说话。A项“准确”指正确,B项“完整”指完好无损。二者均是机器人“听懂”人说话的条件,符合文意。C项“高效”指效率高,文段没有强调机器识别语音必须要有较高的效率,与文意不符,排除C项。D项“自动”指不用人力而用机械、电气等装置直接操作的,符合机器自身的特点,符合文意。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根据“像人一样”可知,该空应体现机器人要有判断预测的能力。A项“经验”指从多次实践中得到的知识或技能,能够体现机器人根据经验来进行判断预测,符合文意。B项“信息”并非人的特点,机器自身也可以根据输入的信息执行指令,作出反应,不符合文意,排除B项。D项“思维”指人脑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应过程,是作出的反应,“根据思维”搭配不当,排除D项。答案锁定A选项。

第三步,验证第三空。“归纳”指由一系列具体的事实概括出一般原理的思维过程,“归纳共性”搭配得当。

因此,选择A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空,根据“让机器人听懂人说话······”可知,文段强调“听懂”,故横线处强调机器能够识别语音,进而听懂人话的过程。A项“准确”指正确,B项“完整”指完好无损,“准确识别”“完整识别”都是能够“听懂”人话所必须的,符合文意;D项“自动”指自己主动,符合机器的特点,保留。C项“高效”指效率高,文段没有强调机器识别语音必须效率高,排除。

第二空,横线处需体现出“像人一样”。A项“经验”指从多次实践中得到的知识或技能,人能够根据经验来进行判断预测,符合文意;B项,根据“信息”作出反应并非人的特点,机器自身也可以根据输入的信息执行指令,作出反应,排除。D项“思维”指人脑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应过程,是作出反应的过程,而非依据,故“根据思维”搭配不当,排除。锁定A项。

第三空代入验证,“归纳”指由一系列具体的事实概括出一般原理的思维过程,“归纳共性”搭配得当且符合文意。

故正确答案为A。

【文段出处】《“说话”间,走进“人工智能+”时代》

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明确空缺处词语的含义。第二步,先看第一空,文意为机器人要像人一样对语音做出回应,依据词义及文意,排除不符合文意的C、D。第三步,再看第二空,所填词语应体现人类特有的优势,据此排除B。第四步,验证第三空。第一空,句意为机器人要能够识别语音,听懂人说话,并像人一样理解并做出判断。“高效”指效率高的。文段并未强调效率,排除C。“自动识别语音”现有技术已经达到,无须再“学习”,排除D。第二空,由“像人一样根据……进行判断预测”可知,空缺处所填词语应体现人类相较机器人所特有的优势。人和机器都可以依据“信息”做出判断,不是人特有的,排除B。验证第三空,“归纳共性”搭配恰当,且与句意相符,正确。故本题选A。29.①它是一条连接苏皖的古驿道,穿村而过,所以有很多古代名人在这里驻足并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②蒋山村具有独特的自然条件和遍布的人文古迹

③这里自秦汉以来就建有一个古驿站——招贤驿

④蒋山文化的核心元素是“驿站文化”

⑤在现代社会中,蒋山村的文脉古风,正是人们向往的心灵驿站

⑥山水与浪漫传说成就了蒋山文化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⑤②⑥④③①

B.③①②⑤⑥④

C.④③①②⑥⑤

D.②⑥④③①⑤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观察选项,③出现代词“这里”,放在首句指代不清,应排除B项。⑤中出现“正是”,“现代社会”,都不适合放首句,其应放在描述完蒋山文化的特点之后,排除A项。⑥的话题是“蒋山文化”,而④中强调的是蒋山文化的核心,两者话题一致,应捆绑一起,锁定⑥④顺序,排除C项。

故正确答案为D。

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选项特征,确定首句。⑤句中出现“正是”,不适合做首句;③句中“这里”放在首句指代不明,③句不适合做首句。因此,排除A项和B项。

第二步,寻找捆绑,⑥句的核心话题为“蒋山文化”,④句介绍了“蒋山文化”的核心元素,二者话题一致,应将⑥④捆绑在一起,排除C项。

因此,选择D选项。30.运动会上,甲、乙、丙三人进行1000米赛跑,甲到终点时,乙距终点还有100米,而丙比乙还落后90米,若甲比乙早到达18秒,则乙比丙早到达终点多少秒?

A.14

B.16

C.18

D.20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行程问题,属于基本行程类。

第二步,根据题意,甲跑1000米时,乙跑了900米,丙跑了810米,时间相同,速度与路程成正比,则甲乙的速度之比为1000∶900=10∶9,都跑到终点时,跑的路程相同,时间与速度成反比,即跑完全程,甲乙的时间之比为9∶10,时间相差1份,根据“甲比乙早到达18秒”,可知1份时间是18秒,则乙跑完全程用时18×10=180(秒);又乙丙的速度比为900∶810=10∶9,同理,跑完全程乙丙的时间之比为9∶10,则丙用时为180÷9×10=200(秒),即乙比丙早到达终点200-180=20(秒)。

因此,选择D选项。

31.把144张卡片平均分成若干盒,每盒在10张到40张之间,则共有(

)种不同的分法。

A.4

B.5

C.6

D.7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约数倍数问题,用枚举法解题。

第二步,把144张卡片“平均”分成若干盒,则每盒的数量应该是144的约数。对144进行因式分解可得,144=2×2×2×2×3×3,那么,10到40“之间”满足条件的数字有:2×2×3=12、2×2×2×2=16、2×3×3=18、2×2×2×2×3=24、2×2×3×3=36(注意:2×2×2=8和2×2×2×2×3=48不在10到40之间),共5个数字。

因此,选择B选项。

32.生命起源于海洋,因为海洋更适合于生命活动。生物要从水域移动到陆地是一种十分危险和艰难的

,而潮汐区则提供了一种

:一个可作为水陆之间“桥梁”的环境,许多人相信,一些生物就是利用这座“桥梁”完成登陆这个进化过程的。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巨变方向

B.蜕变可能

C.转变选择

D.激变途径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空考查近义词辨析。“巨变”指变化程度大;“蜕变”指人或事物发生质变;“转变”指从一种形式、状态或特点变成另一种形式、状态或特点;“激变”多形容速度快,势头猛。由后文“一些生物就是利用这座‘桥梁’完成登陆这个进化过程的”可知,第一空强调的并非生物从水域移动到陆地的变化之大和变化之快,而是强调从水域到陆地这一实质环境的改变,排除A、D两项。

第二空,根据后文“可作为水陆之间‘桥梁’的环境”可知,潮汐区使生物向陆地移动具有了可行性,因此提供了一种“可能”,B项符合语境。“选择”侧重于从一群或一组中择取一个,而文段只提到了潮汐区,因此,此处用“选择”不符合语境,排除C项。

故正确选项为B。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生物要从水域移到陆地”可知,这是一个艰难的生物进化过程,从生物发展的角度来看,这必然是较大的变化且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实现的。A项“巨变”是指巨大的或剧烈的变化;B项“蜕变”指发生质的改变或衰变;C项“转变”指从一种形式、状态或特点变为另一种形式、状态或特点,均符合文意。D项“激变”指事物发生突然而激烈的变化,这与生物演化缓慢的过程相矛盾,排除D项。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根据“:”可知,下文是对第二空词语的解释说明。根据语境信息“桥梁”一词可以看出,作者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喻潮汐给水生生物演化为陆生生物提供了一种途径或者可能。A项“方向”指东、南、西、北四个方位或者指正对的位置、前进的目标,不符合文意,排除A项。C项“选择”指主动选出自己所需的对象,但是生物演化并非其主动选择,而是受多种外界因素共同决定的,不符合文意,排除C项。

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明确空缺处词语的含义。第二步,辨析第一空备选词语的含义和用法,选择与文意最相符的一项。第三步,验证第二空。“巨变”指巨大的或剧烈的变化;“蜕变”指(人、物或者事情)发生质的改变,比喻事物由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转变”指从一种形式、状态或特点变为另一种形式、状态或特点;“激变”意为急剧变化。生物从水域进化到陆地,本身发生了质变,故第一空填“蜕变”最合适。

第二空,“可能”填入也恰当。

故本题选B。33.世界贸易组织的英语简称为WTO,中文简称为世贸组织,它是一个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国际性组织,有“经济联合国”之称,其总部设立在:

A.瑞典

B.瑞士

C.德国

D.美国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经济组织知识。

第二步,世界贸易组织(WTO)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B项符合题意,当选。

因此,选择B选项。

世界贸易组织,简称世贸组织。1994年4月15日,在摩洛哥的马拉喀什市举行的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部长会议决定成立更具全球性的世界贸易组织,以取代1947年订立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是当代最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之一,拥有164个成员国,成员贸易总额达到全球的98%,有“经济联合国”之称。世贸组织(WTO)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WB)一起被称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总部所在地为华盛顿。

34.下列表述中,不属于公共财政基本特征的是:

A.公共财政是弥补市场失灵的财政

B.公共财政是为市场活动提供一致性服务的财政

C.公共财政是营利性的财政

D.公共财政是法治化的财政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用关键词法解题。题干要求选择不属于“公共财政”特点的选项,“公共财政”对应的应是“满足公共需要的财政”,从性质上不应是“营利性”的,C项明显错误。而A项“弥补市场失灵”、B项“为市场活动提供一致性服务”、D项“法治化”,都符合“公共财政”的特点。A项错误。公共财政是弥补市场失灵的财政。公共财政活动的领域,主要是在市场失灵领域。

B项错误。公共财政必须为市场提供一视同仁的服务。

C项正确。公共财政是非营利性的财政。

D项错误。公共财政是法治化的财政。

故本题选C。3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自从这位教练接掌球队以来,队员们的精神焕然一新。

B.市卫生监督部门要求各餐饮单位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管理。

C.出国旅游代表的不仅是自己,更不要忘记祖国的身份。

D.凡是吃过这家餐厅的招牌菜的朋友,都被厨师的手艺所深深折服。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A项,搭配不当,应改为“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排除;

B项,宾语成分残缺,应改为“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排除;

C项,不当递进,应改为“代表的不仅是自己,更是国家”,排除;

D项,没有语病,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36.上海是中国高收入者最多的地区,有人说“不可能所有上海人都很有钱”。

与此判定最为接近的表述是(

)。

A.可能有的上海人不是很有钱

B.必然大部分上海人都很有钱

C.可能有的上海人很有钱

D.必然有的上海人不是很有钱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翻译推理。

不可能所有上海人都很有钱可能所有上海人都很有钱必然有些上海人不是很有钱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题干说的是“必然”,该项说的是可能,含义并不一样,排除;

B项:与题干表述不一致,排除;

C项:与题干表述不一致,排除;

D项:为题干的等价命题,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37.某大学将在赵、钱、孙、李、周、吴等6位同学中选拔几位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考察,老师们对这6位同学形成如下共识:(1)不选拔赵;(2)或者选拔孙,或者不选拔钱;(3)如果选拔李,则不选拔周;(4)赵、钱、周都有可能被选拔出来;(5)如果不选拔赵,则一定要选拔李;(6)选拔孙,或者选拔吴。

据此,可以推出:

A.选拔赵、钱、孙

B.选拔钱、孙、李

C.选拔孙、李、吴

D.选拔李、周、吴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题干关联词“或者……或者……”等,确定为翻译推理。

第二步,翻译题干。

①¬赵

②孙或¬钱

③李→¬周

④赵或钱或周

⑤¬赵→李

⑥孙或吴

第三步,进行推理。

由③⑤递推可得:⑦¬赵→¬周,根据①“¬赵”是对⑦的“肯前”,根据“肯前必肯后”,则选拔李,不选拔周;

④为“或关系”,根据“或关系”的特性“一真则真,全假才假”,不选拔赵,不选拔周,则必定选拔钱;再结合②,根据否定肯定式,选拔钱,则选拔孙;

结合⑥可知:吴不能确定;

综上,选拔:钱、孙、李;不选拔:赵、周;吴不确定。

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翻译题干。

(1)-赵;

(2)孙∨-钱;

(3)李⇒-周;

(4)赵∨钱∨周;

(5)-赵⇒李;

(6)孙∨吴。

第二步:展开推导。

(1)是事实信息,为本题突破口。再根据(5)可推出,李;再由(3),因此可得到-周;根据

-赵

,-周

和(4)的选言关系可得

钱;又根据(2)知

孙。最后的结论有-赵,李,-周,钱,孙,吴无法判断。

故正确答案为B。

38.下列不能申请法律援助的是:

A.低保户老王起诉村干部截留其低保费用

B.困难职工小刘起诉工厂,要求支付劳动报酬

C.贫困户老张因邻里纠纷动手,致邻居轻伤而遭侵权之诉

D.下岗职工孙某起诉其子,要求支付赡养费用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法律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因申请人的过错责任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而引起的民事诉讼或刑事自诉案件,法律援助中心不予提供法律援助。“贫困户老张因邻里纠纷动手,致邻居轻伤而遭侵权之诉”属于以上情况,不予提供法律援助。

因此,选择C选项。

根据《法律援助条例》第十条,公民对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项,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一)依法请求国家赔偿的;(二)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三)请求发给抚恤金、救济金的;(四)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的;(五)请求支付劳动报酬的;(六)主张因见义勇为行为产生的民事权益的。

A项:根据《法律援助条例》第十条,……(二)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故老王请求低保费用时可以申请法律援助。A项正确,不当选。

B项:根据《法律援助条例》第十条,……(五)请求支付劳动报酬的,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故小刘请求劳动报酬时可以申请法律援助。B项正确,不当选。

D项:根据《法律援助条例》第十条,……(四)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的,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故孙某请求赡养费用时可以申请法律援助。D项正确,不当选。

39.从所给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A.A

B.B

C.C

D.D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线段明显的递增,后面的图形都是在前一个图形的开始和结尾各加一画。

故正确答案为C。40.研究显示,世界上较长的246条河流中,目前仅有三分之一还能保持全程自由流动,越来越多的水坝和水库正在减少健康河流为全人类提供的多种利益。

以下各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结论的是(

)。

A.这是科学家有史以来第一次对地球上河流自由流动的状况进行评估

B.目前全世界已建成的大型水坝有近6万座,正在规划或建造的大坝则超过3700座

C.许多国家致力于发展低碳经济,迫切需要开发可再生能源,水电成为重要选择

D.自由流动的河流不仅支持淡水鱼的繁衍,还能提供大量沉积物维系生物多样性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越来越多的水坝和水库正在减少健康河流为全人类提供的多种利益。

论据:世界上较长的246条河流中,目前仅有三分之一还能保持全程自由流动。

本题论点和论据都是讨论河流正在减少,话题一致,要想加强优先考虑补充论据。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科学家第一次进行评估,但是评估的准确性不得而知,而且没有提到减少健康河流为人类提供利益,无法加强,排除;

B项:强调了有很多已建成和正在建的水坝,但是否减少健康河流为人类提供利益不知道,无法加强,排除;

C项:许多国家迫切需要开发可再生能源,且水电成为重要选择,但是没有提到“水电”和“全程自由流动河流”有什么关系,不明确,排除;

D项:指出了自由流动的河流带来的利益,而越来越多的水坝和水库使自由流动的河流减少了,解释了为什么这些水坝和水库正在减少健康河流为全人类提供的多种利益,补充论据,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41.开机:拨号:通话

A.举枪:瞄准:射击

B.吃饭:穿衣:睡觉

C.刮风:下雨:打雷

D.跑步:打球:游泳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开机”“拨号”“通话”分别是三个连续的动作,应该先“开机”,再“拨号”,之后才可以进行“通话”,三者是动作先后对应关系。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项:“举枪”“瞄准”“射击”分别是三个连续动作,应该先“举枪”,再“瞄准”,之后才可以进行“射击”,是先后顺序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

B项:“吃饭”“穿衣”“睡觉”分别是三个动作,没有明确的先后顺序,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C项:“刮风”“下雨”“打雷”只是三种不同的天气现象,没有明显的先后顺序关系,也可以同时进行,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D项:“跑步”“打球”“游泳”都是运动的三种不同方式,之间没有明确的先后顺序关系,三者是并列关系中的反对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42.2017年,河北强力推进冬季清洁取暖,1到7月全省共淘汰燃煤锅炉20379台、35398蒸吨。同时在全省146个县(区)启动(

),并加强火电机组关停减煤工作。

A.光伏发电工程

B.风力发电工程

C.新能源补贴工作

D.气代煤、电代煤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时政知识。

第二步,2017年,河北省环保厅副厅长殷广平指出:在加强燃煤锅炉治理同时,为推进冬季清洁取暖,河北在全省146个县(区)启动气代煤、电代煤,并加强火电机组关停减煤工作,2017年1到7月全省关停小火电燃煤机组19台。D项正确。

因此,选择D选项。

清洁取暖是指利用天然气、电、地热、生物质、太阳能、工业余热、清洁化燃煤(超低排放)、核能等清洁化能源,通过高效用能系统实现低排放、低能耗的取暖方式。

43.某项工作,若甲单独做需40天完成,乙单独做需24天完成,如果乙先做12天,再由甲去完成,请问甲还要做几天可以完成全部工作?

A.13

B.20

C.14

D.18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工程问题,属于时间类。

第二步,根据乙单独做需24天完成,可得如果乙先做12天,会完成全部工程的一半,剩余一半的工程再由甲去完成,由于甲单独做需40天完成,所以甲做一半工程需要20天。

因此,选择B选项。

44.在原子能发电厂的原子反应堆中,充当燃料的原子核所进行的变化是:

A.聚变

B.衰变

C.裂变

D.扩散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物理化学知识。

第二步,原子能发电厂又称核电厂,核电厂是指通过适当的装置将核能转变成电能的设施,是利用原子核裂变反应释放出能量,经能量转化而发电的。核裂变就是一个大质量的原子核分裂成两个比较小的原子核,在这个变化过程中也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但是核裂变释放的能量更大。人类已经可以实现可受控制的核裂变,如核电站、核潜艇等。C项正确,当选。

因此,选择C选项。

A项:核聚变,又称热核反应,小质量的两个原子核合成一个比较大的原子核,在这个变化过程中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人类已经可以实现不受控制的核聚变,如氢弹的爆炸。A项错误,不当选。

B项:衰变,亦称“蜕变”,指放射性元素放射出粒子而转变为另一种元素的过程,如镭放出α粒子后变成氡。B项错误,不当选。

D项:扩散是指物质分子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转移,直到均匀分布的现象。D项错误,不当选。

45.2017年11月30日,我国首颗暗物质科学卫星——“(

)”号在轨运行近两年后,成功获取了目前国际上精度最高的电子宇宙射线探测结果。

A.墨子

B.天宫

C.天眼

D.悟空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科技常识。

A项错误,“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于2016年8月16日1时40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是我国自主研制的世界上首颗空间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也是中科院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于2011年首批确定的五颗科学实验卫星之一。

B项错误,中国空间站又叫天宫空间站,预计在2022年前后建成。1992年,中国政府就制定了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建成空间站是发展战略的重要目标。2011年9月,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发射升空。2016年9月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发射升空。2021年4月29日,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2021年6月17日18时48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C项错误,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天眼)于2011年3月25日动工兴建;于2016年9月25日进行落成启动仪式,该科技基础设施进入试运行、试调试工作;于2020年1月11日通过中国国家验收工作,正式开放运行。

D项正确,2015年12月17日8时1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发射升空。它具有能量分辨率高、测量能量范围大和本底抑制能力强等优势,将中国的暗物质探测提升至新的水平。

故正确答案为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科技成就知识。

第二步,2015年9月,我国将“悟空”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送入太空,这是人类在探索宇宙核心秘密的进程中迈出的又一重要步伐。悟空号在轨运行近两年后,成功获取了目前国际上精度最高的电子宇宙射线探测结果。

因此,选择D选项。46.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流行语,网络热词则是互联网时代最普遍的副产品,与以往不同,网络热词的更替速度令人_______,“来得快,去得更快”成为网络热词的集体________。

依次填入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目不暇接宿愿

B.不堪重负命运

C.顾此失彼结局

D.眼花缭乱宿命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空,横线处所填词语与“令人”搭配,且根据“来得快,去得更快”可知,横线处所填词语强调网络热词的数量多、更新速度快,令人看不过来。A项“目不暇接”指吸引人的事物很多或景物变化很快,看不过来,D项“眼花缭乱”形容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二者均符合文意,保留。B项“不堪重负”指不能承受沉重的负担,程度过重,排除;C项“顾此失彼”表示在两件事情之间应付不过来,横线处仅强调“网络热词”一个主体,排除。

第二空,A项“宿愿”指一向怀着的愿望,感情色彩与文段不符,且主语通常是人,不能形容“热词”,排除;D项“宿命”的“命”即“命运”,文段表明网络热词“来得快,去得更快”的“命运”,符合文意,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

【文段出处】《“词时代”来了,社交热词记录社会变迁》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来得快,去得更快”可知,第一空应体现“数量多、更新速度快,让人看不过来”的意思。B项“不堪重负”指承受不了繁重的负荷,不能担当重任,不符合语境,排除B项。C项“顾此失彼”指顾了这个,顾不了那个,而语境并无此意,排除C项。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所填词语用来形容“网络热词”的最终结局。A项“宿愿”指一直拥有的愿望,对象通常是人,网络热词不会有“愿望”,搭配不当,排除A项。D项“宿命”指生来注定的命运,偏消极色彩,置于此处用来形容网络热词发展的命运,对应“来得快,去得更快”,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空,由“来得快,去得更快”可知,网络热词是快速更替的,让人眼睛看不过来,而不存在难以应付或负担的问题,排除C、D。

第二空,“宿愿”侧重于愿望;“宿命”侧重于命运。“来得快,去得更快”是网络热词的特性,而非其愿望,排除A。

故本题选B。47.据初步统计,我国已经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点近47万处,博物馆约2900家,粗略估计,全国文物藏品不超过2000万件。这些数字是什么概念?英格兰面积只有我国的1/73,而其受到国家登记保护的文物点达到50万处,各类博物馆有3000余家,其中大英博物馆目前就拥有藏品700万件。建国历史仅200多年的美国,各类大小博物馆有16000余家,其中美国斯密森博物院收藏的文物藏品就多达1.3亿件。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我国对文物的保护和重视远远不够

B.政府应成为保护文物的中坚力量

C.我国应加大对文物的发掘和管理力度

D.各国对文物的判定标准不尽相同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主旨的提炼和把握。解答这类题目,需要首先分析文段结构,提炼文段关键信息,从而得出文段的主旨。本题所给文段没有明确的结构,需要我们根据其中所给的数据对比提炼出文段意在说明的主旨。文段通过列数据的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