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技术各国进展及著名研究小组课件_第1页
纳米技术各国进展及著名研究小组课件_第2页
纳米技术各国进展及著名研究小组课件_第3页
纳米技术各国进展及著名研究小组课件_第4页
纳米技术各国进展及著名研究小组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讲纳米技术研究进展

及著名研究小组简介1.美国的纳米科技2.日本的纳米科技3.我国的纳米科技4.别的国家的纳米科技5.世界著名研究小组1.美国的纳米科技1.1美国发展纳米科技的历史回顾1991年,美国正式将纳米技术列入“国家22项关键技术”和“2005年的战略技术”1997年,美国国防部将纳米技术提高到战略研究领域的高度1996-1998年,纳米技术发展情况调查研究

2000年2月,“国家纳米技术计划”(NNI)

微米科技纳米科技占中心地位,发挥革命的作用美国总统科学顾问委员会由此认为:纳米技术是自二战以来美国将要经历的第一场不具备绝对领先优势的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的科技革命,如果美国要在21世纪继续保持其经济上的领导地位和保证其国家安全,则需要在未来的10至20年中显著地、稳定地增加对纳米科技研究开发的投入。2000年8月,美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专门成立了“纳米科学、工程与技术分会(NSET)”1.2美国联邦政府在推动纳米科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我们的某些目标可能需要花费20年或者更长时间才能达到,这也正是联邦政府在其中处于重要角色的原因所在。-------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美国联邦政府目前正努力在纳米科技长期和高风险投资中发挥作用,将政府对纳米科技的投资重点放在刺激合作和支持基础科学方面,帮助建立未来十年所需的纳米技术基础设施和研究支持,培养为未来纳米产业发展所需的人才储备,鼓励跨学科的网络与合作,确保信息的传播,鼓励新兴公司开发纳米技术。纳米科技研发投入策略(联邦政府、国会高官):目前纳米技术研发的投入应以联邦政府为主,并且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联邦政府需要保持其投入的稳定性。

纳米科学、工程与技术分会(NSET)2000年8月,美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专门成立“纳米科学、工程与技术分会(NSET)”,以加强对纳米科技研发活动的领导与协调,保证NNI计划的实施,包括:1、项目的计划安排;2、经费预算;3、项目实施与评估等。NSET又下设“国家纳米技术协调办公室”,负责日常技术与行政工作,并作为政府机构、科研院所、产业界、职业社团、国外机构以及其它组织开展纳米科技活动的联络站,还负责在NSET的指导下完成相关的文字材料,并维护NNI网站。1.3近五年美国纳米科技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正如NNI报告中所阐述的:“鉴于纳米技术具有高竞争性和动态特性,及其所具有极大的投资回报潜力,目前明显需要为纳米科学、工程及人力资源的发展创立一种平衡的基础设施,现在正是国家兴起一项支持纳米技术的重要的研发推进计划的时候。”为创立这样一种平衡的基础设施,美国首先在以下5个方面进行了战略布局和重点投资:(1)长期、基础性的纳米科学和工程研究。这一发展主题旨在长期扶持从事基础性、创新性研究的单个研究人员和小型组织,并促进大学—产业界—联邦实验室和各机构间的合作伙伴关系,培育跨部门间的联合。

(2)重大挑战。这一发展主题瞄准了纳米科技的应用开发。美国确定了总计十二项重大的挑战,这些挑战将奠定美国纳米科技发展的基础,诸如:纳米级微电子产品的低成本制造方法;更有效的能源储存装置;运用于保健和生化恐怖威胁的生物传感器等。

(3)优秀的中心和网络。这一发展主题是促进研究的网络化和共用学术界用户设施。优秀中心和网络的建立被认为是实施NNI计划的关键,在特定工具的开发和利用中以及将来促进合作伙伴关系方面将扮演重要角色,它们将有力促进纳米科技在不同学科间的融合。

(4)研究基础设施。这一发展主题的目标是建立一套能使新发明和新发现被产业界快速商业化的灵活、实用的基础设施。投资重点主要在于度量衡、检测仪器、建模和仿真以及用户设施等方面。将建立拥有新的测试设备的研究中心,并保证各研究机构都可以利用这些测试设备。

(5)道德、法律、社会影响及劳动力教育和培训。这一发展主题主要在于培养纳米技术所需的新一代跨学科技术人才。同时对纳米技术在法律、道德、社会、经济和劳动力准备等方面对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加以研究。美国联邦政府在纳米科技五个重要战略布局中的经费投入(单位:百万美元)

年份基础研究重大挑战优秀的中心和网络研究基础设施道德、法律和社会影响及劳动力总计2000877147501527020011441497876174642002201180969730604200323220411912035710资料来源:《NationalNanotechnologyInitiative:TheInitiativeandItsImplementationPlan》和《SmallWonders,EndlessFrontiers:AReviewoftheNationalNanotechnologyInitiative》两个报告中相关数据汇总1.4美国纳米科技研究与开发重点纳米科技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是它的跨学科特性,它涉及到化学、物理、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工程和材料科学等众多学科。不过,在今年6月份发布的《SmallWonders,EndlessFrontiers:AReviewoftheNationalNanotechnologyInitiative》报告中,特别指出:纳米研发的重点领域是考虑到纳米科学发展的需要,而不仅仅严格局限于纳米范围,因为很明显,微技术对于纳米科学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在基础研究方面,目前美国正在进行的研究重点领域包括:(1)纳米生物系统;(2)纳米结构与量子控制;(3)纳米元器件与系统结构;(4)纳米过程与环境;(5)多现象模型与模拟。在应用研究和产品开发方面,目前美国正在进行的研究重点领域包括:(1)纳米结构材料的设计;(2)纳米电子、光电子与磁性材料;(3)用于保健、治疗和诊断的纳米技术和装置;(4)纳米过程与环境改良;(5)高效能源转化与储存;(6)微型航天飞机与太空探测;(7)用于监测传染性疾病和生物威胁的生物传感器装置;(8)纳米技术与经济、安全的交通;(9)纳米技术与国家安全。1.5美国未来纳米科技的发展动向(4)增加纳米技术和生物学的交叉研究

纳米生物学和生物医学正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细胞作用的过程本身就是纳米现象,开发纳米级上操纵物质的技术,就是要构建与细胞相类似的具有复杂功能的纳米装置和系统,但目前的技术要达到那样的目标还差很远。现在的关键是要消除各部门和各学科间的障碍,以便于开展这方面的研究。(5)发明纳米科学研究所需的新型仪器

历史上,许多重要的科学进步都是在有了合适的研究工具以后才出现的。因为首先我们要对一种现象进行测量,为此就要开发能够定量研究纳米级现象的工具。仿真工具也是研究基础设施的一个基本部分。这样的工具可以使得研究人员虚拟地检测物质的特性和合成路径,设计更有效的、更廉价的实验,以及引导各不同学科的研究人员使用相类似的计算方法。国会最近批准成立一个新的机构——国家生物成像和生物工程研究院(theNationalInstituteofBioimagingandBioengineering),该研究院能够提供先进的、用于支持纳米技术的设备、仪器和仿真工具。

(6)设立总统专项基金以促进跨部门的合作研究

NNI计划罗列了重要的跨部门间的合作,但是在这些合作领域没有共同的战略计划,在这些领域工作的研究人员也没有进行跨部门的交流。所有的NNI资助经费现在都是由各个部门拨给其自行选择的项目或计划。需要建立一个特别的基金,其将严格用于有意义的跨部门合作,这将产生尽可能密切的合作和有效调节资源。已经有一些进行良好合作的案例。如一个多部门的合作资助了纳米制作和生物系统会议,此会议中涌现的一些新的概念正推动着纳米系统和生物学领域的交叉研究。1.6美国纳米技术应用研究的四大热点

美国纳米技术的应用研究目前正在半导体芯片、癌症诊断、光学新材料和生物分子追踪等四大热点领域快速发展,其中在芯片和癌症诊断领域的应用可望在10年内出现划时代的突破。来源:正在美国从事纳米技术研究的华人青年科学家崔屹博士17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一席谈

(崔屹:30岁,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后在哈佛大学获纳米应用专业博士,目前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从事研究工作。曾在《自然》和《科学》等权威杂志上发表多篇研究论文,2003年美国“米勒”杰出青年科学家奖和2001年美国材料研究学会金奖得主。)2.半导体芯片领域在半导体芯片领域,如何让芯片体积更小、速度更快是科学界一直研究的课题。目前用于芯片制造的光刻技术已经接近于发展极限,要想把更多的晶体管集成到一块芯片上已经越来越难。目前,美国纳米技术专家们试图把纳米级的半导体材料做成晶体管,从而可以让一块芯片上容纳更多的晶体管。这种芯片的运算速度可望比传统的硅芯片提高上千倍。这一研究方向在2001年取得基础性研究突破后,目前在应用研究中越来越热。据崔屹估计,这一技术可望在10年后达到实用化。3.光学材料和生物分子追踪两个领域纳米技术在光学材料和生物分子追踪两个领域的应用也是研究热门。在光学材料研究领域,科学家们试图改变某些半导体材料的分子结构,用来生产特定的光学器件。比如,一些科学家试图让某种半导体材料内部具有纳米级的线状结构,这种材料用于显示器制造领域可以大大提高显示器的清晰度和颜色逼真度。而在生物分子追踪领域,科学家把某种纳米颗粒“粘”在生物分子上,然后利用纳米颗粒的发光特性研究生物分子的行踪。这对研究艾滋病病毒等在人体内的活动过程十分有益。2.日本纳米科技发展现状及趋势

2.1日本纳米科技发展回顾2.2日本政府在推动纳米科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3

日本企业界在纳米科技方面的作为

2.4日本未来纳米科技的发展动向

2.1日本纳米科技发展回顾1981年,日本科学技术厅(现改为文部科学省)就推出了“先进技术的探索研究计划”(ExploratoryResearchforAdvancedTechnology,ERATO)

每年启动4个ERATO基础研究项目,每个项目实施5年,研究内容绝大部分是纳米技术的前沿课题,如纳米电子学、纳米材料学、纳米分子学、纳米加工和纳米结构等研究领域的课题。1991年开始,日本通产省(2001.1.6更名为经济产业省)先后实施了数个有关纳米技术的大型10年研究计划

原子技术研究计划(1991-2001,1.85亿美元),量子功能器件研究计划(1991-2001,4千万美元)原子分子极限操纵研究计划(1992-2002,250亿日元)1992年,国家先进跨学科研究所(NationalInstituteforAdvancedInterdisciplinaryResearch,NAIR)和日本及美国的20余家大型企业联合成立“原子技术联合研究中心”(JointResearchCenterforAtomTechnology,JRCAT)

2001年实施了《材料纳米技术7年计划》

2002年建立国家级纳米技术研究所,10个纳米技术研究中心

2.2日本政府在推动纳米科技

发展中的重要作用1.制定计划(1)由于日本纳米技术研究起步早,目前在许多方面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2)日本政府在新的“科技基本计划”中把纳米技术作为今后5年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3)2001年实施了《材料纳米技术7年计划》;(4)实施“纳米技术综合支援计划”,该计划旨在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科研机构的潜在能力。主要内容是,搜集和提供信息、促进交流、组织联合攻关、建设特殊研究设施等措施,向有关科研机构提供各种支援活动,推动纳米技术研发。

2.成立组织

2002年建立了国家级纳米技术研究所;并建立了10个纳米技术研究中心。

3.投入巨资2002年文部科学省纳米科技研发经费分布

资料来源:日本文部科学省(MEXT)2001-2002年经济产业省纳米材料计划预算经费(亿日元)

资料来源:日本经济产业省(METI)2.4日本未来纳米科技的发展动向日本政府负责制定科技政策的综合科学技术会议在2001年召开的“推进重点领域战略专家调查会”上,确定了未来日本纳米技术发展的重点方向。1.

确定的纳米技术重点领域:应用纳米技术制成的信息通信元件,具有环境适应性的高增值材料和微量影响环境因素的管理技术,对体内病灶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微小系统,仿生材料,观察各种生物现象及应用生物机制的纳米生物技术,纳米级的测量、评估及加工等基础技术,具有新的物理性能的材料。2.引进竞争机制,促进不同学科的相互融合和人员交流,加速科研成果产业化的进程,加强政府、大学和企业之间的联合攻关,培养和确保人才。

3.我国的纳米科技发展现状天安门广场飘扬的纳米国旗(2002.10.1)京工红旗厂中商纳米公司成本增加20%3.1国内纳米科技发展进展3.2存在问题国家纳米技术产业化基地于2000年12月6日正式批准成立,坐落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地2平方公里。3.1.2发展现状◆政府重视

我国已经将发展纳米技术载入十五届五中全会的报告

列入十五规划

列入“863”、“973”计划。

◆科研投入

我国对纳米科技的资金投入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因基数太小,根本不能和美、日、欧盟等技术大国相比。

◆主要研发力量

我国纳米技术研发力量表面相对集中,实际上仍很分散,难以形成规模优势。研发力量主要集中在津京地区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企业介入纳米技术的研发领域占5%,力量薄弱且层次不高。80%的研发力量集中于金属和无机物非金属纳米材料,高分子和化学合成材料等方面。但在较低层次的纳米材料领域,就集中了一半以上的研发力量,在纳米核心技术——纳米电子、纳米机械、纳米生物、医药、纳米检测等重要领域,力量薄弱。

◆科研成果

尽管我国对纳米技术研究投入严重不足,但在过去10年中我国科学家还是取得了非凡的成绩。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共发表有关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的论文2400篇,其中发表在《自然》和《科学》等世界顶级学术杂志上的论文共6篇。

◆技术人才

国内有50多所高等学校、科研院所、4500名纳米科研人员。

◆产业化状况

据调查,全国共有纳米企业323家,其中以“纳米”注册的企业共57家。但大多数企业尚处初创期,技术尚不成熟,处在微利或亏损的状态。

3.1.3存在问题◆空有计划虚有组织

虽然有关部门制定了我国纳米技术发展的十年规划,并成立了国家纳米技术指导小组,但因种种原因使我国纳米技术发展几乎空有计划、虚有组织,发挥不了应有的强大作用。◆科研投入严重不足,迄今为止,尚无有关纳米技术的国家预算规划出台。

◆项目重复投资由于我国传统的科研体制和社会分工的不合理,造成在科研经费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有相当一部分科研项目属于重复投资。例如纳米隐身涂料,需求的领域专业性很强,但全国就有40多家科研单位在搞。根本原因在于:传统科研体制的条块分割;后计划经济的弊端,信息不对称;◆尚未形成跨学科、跨领域的联合研发体制传统的科研体制和教育体制决定了科研工作往往表现为各自为战,单打独斗,不能形成科研领域的强强联合。而纳米技术的跨学科、跨领域等特点恰恰要求建立联合研发体制,这严重制约了纳米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没有纳米技术权威检测机构造成市场上狂炒“纳米”热的主要原因,就是国家没有建立一个权威的纳米技术及材料的检测机构。不能对纳米技术及其产品进行检测、鉴别,客观真实地评价纳米技术对新产品、新材料所带来的性能等方面根本性的提升和改变。4.别的国家的纳米科技4.1英国1.成立组织为促进大学、产业界和国家纳米技术发展,英国政府早在1997年就建立了——英国纳米技术研究院,主要负责:

组织国内各研发机构共同从事纳米技术研发;

提供教育及培训;

为企业提供可供产业化的纳米技术;

组织英国与其他国家的在纳米技术领域的联合攻关。最近英国与韩国共同签署了在纳米技术方面的合作协议,该协议涉及八个方面,组织了英国和韩国的多家大学和科研机构共同完成。

2.制定计划

英国1998年创立纳米技术联系计划(LINK)。

3.投入巨资

除了LINK计划每年的资助外,政府投入逐年增加:(亿美元)1999年2000年2001年0.310.353.84.2德国1.德国科学技术部曾经对纳米技术未来市场潜力作过预测:他们认为到2010年,并预测市场的突破口在信息、通讯、环境和医药等领域。2.制定计划

德国纳米技术的开发研究和产业化发展一直得到德国政府的大力资助。1991年—2000年实施BMBF计划,从事微纳系统的研发。3.成立组织领域市场容量(亿美元)世界纳米结构器件6375纳米粉体、纳米复合陶瓷以及其它纳米复合材料5457纳米加工技术442纳米材料的评价技术27.2德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六大纳米研究中心。形成全国纳米科技研究协作网。建立这些中心的目的是使德国的纳米技术迅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同时使德国纳米技术尽快被工业界所利用。这些研究中心的成立,一方面可以向社会开放,另一方面,除了协调研究与开发以外,研究中心本身还承担着各种纳米研究项目。同时,中心也培养纳米技术方面人才,创造一个具有浓郁产业化开发氛围的环境,此外还向企业界提供咨询服务。4.投入巨资5.加快行动

尽管如此,德国认为自己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与美、日存在着差距。为此,德国将重心放在了产、学、研联合攻关,发展具有市场潜力的纳米技术,加速推进纳米技术产业化发展。6.领先的技术

由于联合了大学和工业界的力量,德国已在纳米分析和测量技术方面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超薄膜的基础研究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在解决纳米材料的分散方面居于领先地位。德国纳米技术研发投入(亿美元)

1999年2000年2001年0.520.560.454.3欧盟1.制定了计划1999年以来,欧盟国家都大大加强了对纳米技术领域的争夺。制定了一系列跨世纪的新计划。微电子先进研究计划,支持纳米集成电路的研究;纳米技术信息设备计划,开发纳米级设备的信息处理系统、器件及生产技术和工具。2.投入了巨资2002年开始的五年计划中,欧盟为了追赶美国和日本,加大了对纳米技术的经费投入,达到11.55亿美元。欧盟共同为纳米技术研究提供资金,并呈逐年增长的势头。从总体来看,欧盟委员会对纳米技术的投入占欧洲公共资助的15%。欧盟国家主要依靠欧盟委员会的财政支持。尽管如此,美、日、欧等技术大国都明显感受到了来自对方的竞争压力,都力争在纳米技术所涉及到的科技领域尽可能的独领风骚,日本和西欧1997年在这个领域的支出就超过了美国,而日本、德国、欧盟都在具体的纳米技术领域创造了各自优势。可以说,美、日、德、欧盟在纳米技术的研究方面已经形成了争锋的局面。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在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政府也对纳米技术迅速加大了投资力度。近年来在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政府也对纳米技术迅速加大了投资力度。※1该数字为联邦政府对国家级研究所和大学等专业单位的投入。受限于预算制度,美国没有长期预算计划。5.世界著名纳米科技研究小组5.1王中林小组5.2卢柯小组5.1王中林小组5.1.1王中林简介王中林82年获西北电讯工程学院工学士学位(应用物理);83年获CUSPEA资助赴美,师从电子显微学权威Cowley教授;87年获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理学博士学位,论文题目是“电子能量损失谱:小颗粒及表面”。先后任职于纽约州立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及国家标准及技术局。90年10月任田纳西大学研究副教授,现在任乔治亚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兼电镜实验室主任。Regents’Professor,COEDistinguishedProfessor欧洲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海外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海外评委、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讲座教授、教育部清华大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讲座教授,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华南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兼职教授。/zlwang/5.1.2研究小组

(1)研究方向1)Nanowiresandnanobeltsofsemiconductingoxide:frommaterials,topropertiesandtodevices(2000-present).

2)In-situnanomeasurementsonthemechanical,electricalandfieldemissionpropertiesofnanostructures(1997-present).

3)Dynamicsofshapecontrollednanocrystalsandnanocrystalsself-assembly(1995-present).(2)小组成员工作人员、访问学者、研究生(3)工作条件(4)成果J.L.GoleandZ.L.Wang"Tinoxidenanostructures",USPatentNo.6,940,086Z.L.Wang,ZhengweiPanandZurongDai"SemiconductingOxideNanostructuresI",USPatentNo.6,586,095Z.L.WangandX.Y.Kong"SemiconductingOxideNanostructuresII",USPatentNo.6,863,943Z.L.WangandP.X.Gao"SemiconductingOxideNanostructuresIII",USpatentNo.6,918,959.Z.L.Wang,X.D.WangandC.J.Summers"UltrathinandMesoporousSingleCrystalZincOxideNanostructures",provisionalpatentfiled(Dec.,2003).Z.L.Wang,X.D.Wang,E.Graugnard,J.S.King,andC.J.Summers"Large-scaleFabricationofOrderedNano-Bowl,NanowireArrays",USpatentfiled(Dec.2004).5.2卢柯研究小组5.2.1卢柯博士简介

卢柯,男

1965年生于甘肃华池,原籍河南汲县

1985年8月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机械系

1985年考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

1990年在本所获工学博士学位,导师为已故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景唐先生。

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院士现为

主要从事金属纳米材料及亚稳材料等研究。发展了一种制备无微孔隙和界面污染金属纳米材料的新方法——非晶完全晶化法,系统研究了金属纳米材料的结构性能关系及结构稳定性,揭示了纳米材料的本质结构特征和性能,发现了纳米金属铜在室温下具有超塑延展性。深入研究了非晶态合金的晶化微观机制和纳米晶体的熔化行为及过热机制,建立了过热晶体熔化的动力学极限理论,并获得了金属纳米薄膜的稳定过热。发展了利用表面机械变形处理实现金属材料表面纳米化的新技术,并大幅度降低了铁的表面氮化温度。5.2.2课题组成员在职人员序号姓名职称/职务电话E-mail1张常青秘qzhang@2张奇秘zhang@3刘刚副liu@4韩忠副honghan@5汪伟副ei.wang@6卢磊研究lu@7史亦农副inongshi@8唐凤军工程angfji88@9马洪波高级实验bma@10陈吉博chen@11王镇波博bwang@12陶乃镕副rtao@13梅青松博smei@序号姓名入学时间合作导师E-mail1郭金宇2000.8卢磊

jyguo@2申勇峰2001.3卢磊

yfshen@3周蕾2001.3吕坚lzhou@4代春丽2001.9徐坚

cldai@5谭孟曦2001.9mxtan@6文军2001.9王建强jwen@7陈先华2001.9卢磊

xhchen@8杨海2002.9王建强hyang@9叶其斌2002.9王亚平qbye@10孙海庆2002.9史亦农hqsun@11李玉胜2002.9卢磊

yshli@12王爱平2002.9王建强apwang@13张于胜2002.9韩忠yshzhang@14吕寿丹2002.9刘刚sdlu@15洪传士2003.9刘刚cshong@16韦舒予2003.9汪伟sywei@17肖国华2003.9韩忠ghxiao@18姚佳昊2003.9王建强jhyao@在读博士研究生

序号姓名职称/职务来访地1YuntianZHU教授LosAlamosNationalLaboratory2DieterWolf教授MaterialsScienceDivisionArgonneNationalLab.3郭发强助理教授美国福吉尼亚大学机械系4马恩教授美国约翰霍金斯大学5李毅副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6H.-E.Schaefer教授德国斯图加特大学7赵永好博士LosAlamosNationalLaboratory,USA8生红卫博士美国霍普金斯大学9张星航博士美国10高华健教授德国马普金属所11金朝辉教授德国Karlsruhe科学中心纳米技术研究所12吕坚教授法国特鲁瓦技术大学客座人员5.2.3研究领域

1.金属纳米材料:

纳米材料的制备与加工,微观结构的表征,力学性能,物理性能,热稳定性,以及相变

2.非晶态合金:

非晶态合金的晶化,玻璃转变,压力对热稳定性的影响

3.非平衡加工:

快速凝固与快速加热,严重塑性变形,压稳相变(热力学与动力学研究)

4.低维材料的熔化与过热:

纳米颗粒,纳米粒子结构,多层薄膜,计算机模拟

5.2.4研究成果1.论文2.专利1.卢磊,斯晓,申勇峰,卢柯一种超高强度超高导电性纳米孪晶铜材料及制备方法专利号:ZL200310104274.72.陶乃镕,李玉胜,卢柯一种超高强度高导电率块体纯铜材料及制备方法申请号:200510047555.23.陶乃镕,赵伟松,洪传世,卢柯一种提高金属及合金强芳的方法申请号:200510047554.84.卢磊,斯晓,申勇峰,卢柯一种超高强度纳米晶体铜材料及制备方法申请号:02144519.25.卢磊,斯晓,申勇峰,卢柯一种超高强度超高导电性纳米孪晶铜材料及制备方法申请号:PCT/Cn03/00867(美国专利)6.卢柯,吕坚形成纳米结构处理方法和专用处理设备专利号:ZL01122981.07.卢柯,吕坚形成纳米结构的机械方法和专用机械设备专利号:ZL01122980.28.卢柯,吕坚形成纳米结构方法和专用设备专利号:ZL01122979.99.卢磊,卢柯一种高强度高导电性纳米晶体铜材料及制备方法专利号:ZL01114026.710.LUJian,LUKeProcédédegénérationdenanostructuresetdispositifgénérationdenanostructuresFrancePatentNo.51-011229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