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艾青诗选》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1页
名著导读《艾青诗选》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2页
名著导读《艾青诗选》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3页
名著导读《艾青诗选》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4页
名著导读《艾青诗选》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艾青诗选教学设计【议题】悲悯的精神与燃烧的灵魂【文本解读】我们把《艾青诗选》的阅读教学母题定位为“悲悯与燃烧”。“悲悯与燃烧”既指向整本书的主题,也关涉艾青诗歌的风格,更是对艾青艺术人格的概括。从这个母题出发,我们可以对整本书作这样的解读:“悲悯”的“悲”意为悲痛,不是为自己悲痛,而是为人世间的一切苦难而悲痛;所以“悯”就不是一般的“同情”,而是一种更深邃、辽阔的同情。如果从这种博大的同情与悲痛里生长出责任意识和担当的美德,则是悲悯的更高境界,艾青把这种境界称为“英雄”的境界,即“以自己的命运给万人担戴痛苦”。阅读《艾青诗选》,我们也可以充分体会到这种悲悯精神。“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是艾青悲悯形象的鲜明写照。艾青的悲悯源于对土地的热爱,表现为忧国忧民,升华为英雄担当,绵延到对人类命运的关怀。与传统诗人相比,艾青这种基于悲悯的英雄境界还燃烧出了生命的大能量,这里既有斗争的意志和反抗的精神,也有对自由的歌颂、新生的期盼和对光明的追求。一句话,艾青的悲悯具有战斗性。他要成为一只嘶哑的鸟、腐烂的鸟,为被暴风雨打击的土地歌唱,用生命为土地献祭;他要成为斗士和先知,让战斗的血液漩流在温热的胸膛,用先知的号角声唤醒东方温柔的黎明。所以,艾青的悲悯精神既继承了中国文人忧国忧民的济世传统,也是个人气质和时代情绪碰撞出的燃烧之火。艾青燃烧的灵魂是根植于他的悲悯精神之中的。与同时代诗人的诗歌相比,艾青的诗歌表现出更深沉的悲悯情怀;而与传统诗人相比,艾青诗歌又表现出更热烈的战斗精神。从悲悯到燃烧,艾青用他的诗歌创造了一个独特的艺术世界。【学情分析】《艾青诗选》是选集类整本书,学生对整本书的系统性认知往往不足;由于时代的隔膜与主题的宏大,学生对艾青诗歌不容易产生亲切感;学生对诗歌的阅读常常停留在基于形象思维的感知层面,思辨能力不足,对文本的认知常常流于表面。【教学设想】这节课是基于“思辨读写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理念下的一次教学实践。基于此理念,《艾青诗选》整本书阅读强调在思辨读写中对作品作批判性理解。具体的学习路径是:借“母题”确定阅读的视角,用“议题”关联整本书的内容,设“情境”推动思辨的进程。这节课的课型是母题阐释课,即就整本书母题进行归纳和分析论证,以引导学生理解文本核心价值。相较于其他的整本书阅读教学,《艾青诗选》整本书阅读教学至少要关注三点:一是关于“诗”。传统的诗歌教学往往更多是基于形象思维的共鸣式阅读,如何借力于思辨,对诗歌进行更有深度的审辨式阅读,是本节课教学创新的尝试。二是关于“诗选”。《艾青诗选》是选集类整本书,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关联对整本书进行系统性的认知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三是关于《艾青诗选》。学生对艾青诗歌不容易产生亲近感,如何引导学生从阅读中产生审美愉悦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根据以上定位和思考,我们设置了一个课前阅读任务:在通读整本书、诵读重点篇目、反复细读经典篇目的基础上,给《艾青诗选》拟写一个主标题,并写一篇小论文来阐述理由。而这节母题阐释课则是学生和老师共同分享并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我们试图以此为抓手,通过关联、思辨和读写,紧扣诗歌的语言,引导学生对《艾青诗选》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征形成整体认知和有深度的审美认知,并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读诗集和读诗的方法。【前置学习】1.通读《艾青诗选》(王晓编选,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重点阅读并诵读《大堰河——我的保姆》《太阳》《煤的对话》《复活的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北方》《向太阳》《人皮》《我爱这土地》《吹号者》《黎明的通知》《刈草的孩子》《启明星》《烧荒》《鱼化石》。速读《他死在第二次》《火把》《光的赞歌》。自选四首诗反复诵读并作批注。2.请根据你的阅读理解,以“《艾青诗选》”为副标题,给书名拟写一个主标题,并写一篇400字左右的文章,说明拟写这个主标题的理由。标题:___与___——《艾青诗选》3.八位同学组成一组。向本组同学介绍你拟写的题目和理由。各组选出一位组长,在讨论中综合大家的成果,选择或整合出最优解,并代表本小组准备课上发言。【教学过程】一、导入:感受诗作,亲近诗人请读一读《艾青诗选》中你最喜欢的诗句。二、任务:拟题展示,拟题要求(一)呈现核心学习任务:拟题和写作(二)展示全班同学所拟的题目(三)教师强调拟题的原则与方法1.可从内容、主题、风格、意象等角度入手(光明与自由)2.要在两词之间建立合理逻辑(个性与朴素)3.要能抓住整本书的主要方面(沉郁与悲壮)4.要能体现出这本书的独特性(火把与礁石)5.要有自己独立的创新思考(浅蓝与灰黑)三、分享:阐述理由,师生交流(一)学生的分享分享方式:请组长朗读本小组的合作成果—短文,然后师生交流,试图从主题、意象、风格等方面,了解艾青诗歌的特点。其间穿插相应的艾青诗作和其他诗人的作品,进行品读、关联和思辨。分享作品:《爱国与希望》《激越与深沉》《我们的诗歌阅读金句》分享过程中的师生交流主要环节:1.《爱国与希望》【关联】这篇小论文《爱国与希望》是从主题角度拟题的。如果给整本书拟一个意象类标题,拟什么标题合适?你倾向于哪个标题?预设:意象类标题可以拟“土地与太阳”。“爱国与希望”的标题更直接明了,“土地与太阳”的标题更形象,“土地”与“太阳”是艾青为新诗贡献的两个意象,具有艾青鲜明的艺术个性,能体现《艾青诗选》的独特之处。【思考】阅读四首诗片段,思考:哪些意象倾向于“爱国”主题,哪些意象倾向于“希望”主题?预设:《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北方》片段倾向于“爱国”主题(爱着苦难的中国和古老的民族),《太阳》《黎明的通知》片段倾向于“希望”主题(“希望”代表觉醒、自由、新生、独立等)。2.《激越与深沉》【关联】怎么理解诗歌的“风格”?在《艾青诗选》中哪些情感状态是“激越”风格的体现?请用“激越”的语调朗读《煤的对话》。预设:诗歌风格指的是诗歌情感、意境、语言等因素综合起来使诗歌呈现的整体风貌或特征。愤慨、决心、批判和鼓舞等都是“激越”风格的体现。【填诗】(借助《煤的对话》一诗的启发填词)如果说激越是一团火,那深沉是___,如果说激越是一团炽热的火,那深沉是一块___的煤。预设:可填“煤”“沉默”“内敛”等。【讨论】对艾青来说,什么样的爱是“深沉”的爱?预设:忧国忧民的感情深厚博大,且这种爱建立在对苦难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思辨】朗读《我爱这土地》,讨论问题。①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句诗是激越的还是深沉的?为什么?预设:这句诗既深沉,又激越。“嘶哑”代表了深沉的痛苦、焦灼和忧郁,但又与“也应该”一起体现了执拗,有夸父、精卫等中国执着的文化基因在;“歌唱”是激越的,但诗人歌唱的是“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又很深沉,而苦难越沉重,忧郁越沉重,歌唱所爆发出的诗歌的能量就越充沛,这深沉中又含有激越。②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这组诗句如果改为“这土地,被暴风雨打击着;这河流,悲愤永远汹涌着;这激怒的风,无止息地吹刮着”,哪组诗句更深沉,更具有曹操《短歌行》中“洪波涌起”的艺术效果?为什么?预设:原诗句更深沉些。原句修饰性短语的叠加构成的长句像洪波,洪波下涌动潜伏着巨大的能量,显得深沉有力。而短句则像朵朵浪花,更激越些。3.我们的诗歌阅读金句【思辨】以学生的金句引出杜甫《春望》和《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诗歌片段。讨论两首诗主题上有什么一脉相承之处?语言运用上又有什么不同?哪一种语言之弦更容易弹奏出战斗者的雄音?预设:阅读《艾青诗选》,还要把艾青诗歌放到一定的坐标系下来考量。艾青继承了杜甫忧国忧民的精神,但艾青的诗歌语言更像一根绷得很紧的弦,用这种语言的弦射出他作为战斗者的箭,或弹奏出战斗者的雄音,燃烧出生命的大能量。(二)教师的分享教师阐释“悲悯”“燃烧”的内涵后,师生一起诵读教师的小论文片段,结束课堂学习。悲悯与燃烧——《艾青诗选》诗人牛汉曾说:“艾青是个大形象。”艾青的“大形象”源于对祖国和人民深沉的爱。因为“爱得深沉”,他用悲悯的热泪,记录下人民的悲惨生活和民族的苦难命运;因为“爱得深沉”,他用燃烧的激情,引领着民族的觉醒,呼唤着东方温柔的黎明!苦难与希望,土地与太阳,腐烂的羽毛与嘶哑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