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外国小说欣赏《一单元-话题:叙述-叙述角度》优质课件-3_第1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外国小说欣赏《一单元-话题:叙述-叙述角度》优质课件-3_第2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外国小说欣赏《一单元-话题:叙述-叙述角度》优质课件-3_第3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外国小说欣赏《一单元-话题:叙述-叙述角度》优质课件-3_第4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外国小说欣赏《一单元-话题:叙述-叙述角度》优质课件-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外国小说欣赏话题之一:

叙述的艺术教学目标小说常识改写训练叙述角度叙述人称叙述腔调速度控制写作练习外国小说欣赏话题之一:

叙述的艺术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掌握小说的叙述角度和叙述人称的知识2、能运用知识具体分析小说的角度和人称及其优缺点3、能灵活选用角度和人称写作或者改写4、了解叙述腔调和速度控制重点教学目标1、2、3返回教学目标1、掌握小说的叙述角度和叙述人称的知识返回回忆学过的教材中的小说回忆学过的教材中的小说小说常识四大文学体裁: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小说概念:一种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情节和环境的描写来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主题的叙事性文学体裁。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主题不是要素,但经常要分析和考察)人物:要求个性鲜明,有典型意义环境:分为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情节模式:(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小说常识四大文学体裁:小说、散文、诗歌、戏剧描写手法:

按内容:语言动作肖像神态心理细节环境(景物)按技巧:工笔白描侧面正面

小说的分类:(1)按篇幅:长、中、短、微(2)按创作原则:现实主义浪漫主义(3)按时代:古代小说、现代小说、当代小说(4)按国家:中国小说、外国小说(5)按题材:言情武侠科幻魔幻侦探历史纪实……

(6)表现手法:诗体、书信体、章回体、意识流描写手法:叙述角度改写训练以不同叙述角度表述寓言《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原故事内容大体是这样的:

一天,一只乌鸦偷来一块肉,它停在树上,正要饱餐一顿,这时,树下走来一只狐狸。这只狐狸也正好肚子里饿得难受。当它看见树上乌鸦嘴上的那块肉时,已经垂涎三尺了。它想,怎样才能将肉骗过来呢?它想了想,灵机一动,抬头对乌鸦说:“尊敬的乌鸦小姐,你今天可真漂亮,不过据说你的歌声更美,不知是不是这样?”乌鸦一听,知道狐狸在打自己的主意,便闭口不理。狐狸看见此计不成,拔脚就走,边走边说:“没想到我今天碰到一只哑巴,原来你根本不会唱歌。”乌鸦一听急了,赶紧张开嘴唱歌,这样一来,肉就掉下去了。狐狸叼起肉,一溜烟跑了。叙述角度改写训练以不同叙述角度表述寓言《狐狸和乌鸦的故事》。改写要求1、站在乌鸦角度,以第一人称改写这个故事。即我—乌鸦2、站在狐狸角度,以第一人称改写这个故事。即我—狐狸改写要求1、站在乌鸦角度,以第一人称改写这个故事。即我—乌鸦习作展示1:我受骗了

一天,我偷来一块肉,停在一棵树上正要美餐一顿,这时,树下走过来一只狐狸。我马上警惕起来。因为我知道狐狸向来很狡猾,他老是骗人。看样子他今天又没安好心。我不理他,开始吃肉了。狐狸看见我在吃肉,馋得直流口水,急得在树底下直打转。看我把你馋死!我故意把吃肉的声音弄得很响。忽然,狐狸在树下说话了:“尊敬的乌鸦小姐,你今天可真漂亮,不过据说你的歌声更美,不知是不是这样?”我一听就知道狐狸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他是要引诱我张嘴,骗走我嘴边的肉。于是我沉默不语,仍然吃得津津有味。习作展示1:我受骗了一天,我偷来一块肉,停在

过了一会儿,狐狸看见我没理他,拔腿就走,边走边叹气说:“没想到我今天碰到一个哑巴,原来你根本不会唱歌。”我一听这话急了,我想,我平生最怕的就是被人看扁,我今天可不能让一只狐狸给小看了。于是,我不顾一切地张开嘴巴,这样一来,肉掉下去了。狐狸叼起肉,一溜烟跑了。我气得哇哇大叫,真后悔自己太爱慕虚荣,一顿到嘴的美味就这样没了。过了一会儿,狐狸看见我没理他,拔腿就走,边走边叹气说习作展示2:今天的运气真不错

我已经好几天没有吃一顿饱饭了,这年头,弄点吃的可真不容易。我饥肠辘辘地在一棵树下走来走去,饿得头发晕。这时,我听到头顶上有响声,我抬头一看,原来飞来了一只乌鸦,嘴里还衔着一大块肉呢!她停在树上。一大块肉,足足有三两重。好,美味来了!我心里一喜。可是我心里又一急,怎么样才能把肉从树上骗下来呢?我脑子飞快地转动,好,想起来了,不是听说乌鸦爱慕虚荣吗?我就从这里下手。习作展示2:今天的运气真不错我已经好几天没

我清了清嗓子,抬头对乌鸦说:“尊敬的乌鸦小姐,你今天可真漂亮,不过据说你的歌声更美,不知是不是这样?”说完这话,半天没有听到树上的回答,我想,这只乌鸦,可能识破了我的计谋。听得树上吃肉的声音,我心急如火,心想还不快想办法,肉就被她吃光了。我又生一计,假装要走的样子,边走边说:“没想到我今天碰到一个哑巴,原来你根本就不会唱歌。”我偷眼瞧瞧乌鸦,看见她终于急了,只听“哇”的一声,那块肉掉了下来。我赶紧跑过去,叼起肉一溜烟跑掉了。我清了清嗓子,抬头对乌鸦说:“尊敬的乌鸦小姐

同样的一个故事,用了三种讲法。这三种讲法有什么不同呢?三个故事用了不同人称进行叙述,第一个故事是第三人称,第二个故事乌鸦变成了“我”,以乌鸦的口吻来讲这个故事,第三个故事中狐狸变成了“我”,以狐狸的口吻来讲这个故事。内容一样,角度不同,效果也不同。这涉及小说叙述角度和人称的问题。同样的一个故事,用了三种讲法。这三种讲法有什么不同呢?三个一、叙述角度1、谁来说所谓叙述角度,就是故事是由谁讲的,故事里发生的事是谁亲眼看到的,或者是谁想的。它是小说叙述的立足点,它决定了叙述者以何种身份、何种角度来讲述故事,创作小说。

200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凯尔泰斯·伊姆雷创作《无命运的人生》时,尽管当时是31岁,却把故事交给14岁的“我”来讲;而法国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在70岁所写的《情人》中,写15岁半的“我”的故事,却把它交给老年的“我”来讲。来看两篇小说的开头:一、叙述角度1、谁来说

今天我没有去上学。也就是说我去了,但只是去请求班主任允许我回家。我把我父亲的信也交给了他,信里称“家中有事”,请老师准我的假。老师问,家中到底有什么事?我告诉他,我父亲要去服劳役了。他便不再追问下去。(《无命运的人生》)

我已经老了,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有一个男人向我走来。他主动介绍自己,他对我说:“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为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候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倍受摧残的面容。”(《情人》)

今天我没有去上学。也就是说我去了,但只是去请同样是第一人称,讲述人的身份和年纪却不一样。《无命运的人生》的叙述人决定了小说要以一个半大孩子的眼睛来看世界,他的视角是仰视的,对成人世界的复杂与不可理喻,无法做出解释和判断。《情人》的叙述人决定了小说要以一个“过来人”回忆往事的面目出现。这个人饱经沧桑,站在俯瞰人生的高度,其视角是俯视的,审视少女时代的稚嫩经历时,就有了更自信的把握和权衡。同样是第一人称,讲述人的身份和年纪却不一样。《无命运的人生》2、上帝俯瞰——全知视角

特点:小说的叙事人就是作者,全知全能,无所不在,绝对控制,什么都为读者安排妥当了。

好处:容量丰富,讲述自由,阅读时信息清楚了然。

凡人目光——有限视角

特点:小说的叙事人不再是全知全能的上帝,而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讲究含蓄,讲究隐藏、留白。好处:能充分激发读者的阅读能动性,主动参与,全心投入,更能体验到阅读的魅力,将读者变为小说的第二作者。

2、上帝俯瞰——全知视角

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好像由于命运的差错,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里。她没有陪嫁的资产,也没有什么法子让一个有钱的体面人认识她,了解她,爱她,娶她;最后只得跟教育部的一个小书记结了婚。她不能够讲究打扮,只好穿得朴朴素素,但是她觉得很不幸,好像这降低了她的身分似的。因为在妇女,美丽、丰韵、娇媚,就是她们的出身;天生的聪明,优美的资质,温柔的性情,就是她们唯一的资格。她觉得她生来就是为着过高雅和奢华的生活,因此她不断地感到痛苦。住宅的寒伧,墙壁的黯淡,家具的破旧,衣料的粗陋,都使她苦恼。这些东西,在别的跟她一样地位的妇人,也许不会挂在心上,然而她却因此痛苦,因此伤心。她看着那个替她做琐碎家事的勃雷大涅省的小女仆,心里就引起悲哀的感慨和狂乱的梦想。——【莫泊桑《项链》

】什么视角?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好像由于命运的差错,

他看上去既不像牧羊的,也不像管牛,我瞧着他满是灰尘的黑衣服,尽是尘土的灰色面孔,以及那副钢丝边眼镜,问道,“什么动物?”“各式各样,”他摇着头说,“唉,只得把它们撇下了。”我凝视着浮桥,眺望着充满非洲色彩的埃布罗河三角洲地区,寻思着究竟要过多久才能看到敌人,同时一直倾听着,期待着第一阵响声,它将是一个信号,表示那神秘莫测的遭遇战的爆发,而老人始终坐在那里。

——【海明威《桥边的老人》】什么视角?他看上去既不像牧羊的,也不像管牛,我瞧着他莽丛中([日]芥川龙之介)又译作竹林中、筱竹丛中。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的《罗生门》改编自此小说。樵夫在竹丛中发现了武士武弘的尸体,而武士年轻貌美的妻子真砂以及凌辱她的强盗多襄丸都分别供认自己是凶手。最后是死者的供词,他借巫女之口,声称自己是愤而自杀的。樵夫、云游僧、捕役、武士的岳母也站在不同的立场上为案情提供线索。小说没有最终结局,因而也引起了众多莫衷一是的揣测。目录1.受巡捕官审讯的时候一个砍柴人的证言 2.受巡捕官审讯的时候一个行脚僧的证言3.受巡捕官审讯的时候捕手证言4.受巡捕官审讯的时候一个老婆子的证言5.多襄丸的口供6.到清水寺来的一个女人的忏悔7.借巫婆的口,死者幽灵的话 莽丛中([日]芥川龙之介)又译作竹林中、筱竹丛中。威尼斯电影怎样理解《莽丛中》参考《丛林中》的重点并不在推理过程,芥川不是推理小说家,他的作品直指人性本身。他想表达的是:一件事情发生了,必然有人物时间地点时间,但从谁的角度去叙述成为了所谓真相的关键,再次讲述的时候,人身上充满了不确定因素:记忆会受幻想影响作祟,站的角度不同人的自私心理在作祟,等等等等这一系列的不确定因素叠加起来。当事人不客观,目击者并不了解事情,因此根本没有可能完全还原事情原貌。事情都不是他们本来的样子,真相根本不存在,终归虚妄。怎样理解《莽丛中》参考《丛林中》的重点并不在推理过程,芥川不同一篇小说中,视角也可以灵活转换芥川龙之介的《莽丛中》讲叙一件杀人案件,由多个当事人各自叙述案件发生的经过。作者巧妙地将有限视角和全知视角结合,将有限视角统摄于全知视角之下,有节制地讲述故事,又回避了作者的痕迹。作者将每个当事人的叙述汇总在一起,而每个人的视角都是有限的,作者让这些来自于不同视角的互相矛盾的叙事互相颠覆、互相印证,从而叠加出一个破碎的难以确定的所谓“真相”。返回同一篇小说中,视角也可以灵活转换芥川龙之介的《莽丛中》讲叙一二、叙述人称“我”既是故事情节的讲述者又是其中的参与者、见证者、亲历者。真实,亲切,拉近小说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抒情。主观渲泄的过分和客观视域的局限。主观渲泄的过分是指可能流于脱离小说情节的议论、抒情,客观视域的局限是不能涉及除“我”之外的所见所闻,这就限制了小说这种文体表现生活的自由度,是“有限的讲述”。“我”并不等于作者。比如《桥边的老人》中,“我”就无法得知老人此时此地内心的想法,所以就无从描写他的心理活动了。1、第一人称——“我”特点:好处:不足:注意:举例:二、叙述人称“我”既是故事情节的讲述者又是其中的参与者、见证举例:英国作家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用的是第几人称?有什么好处?用的第一人称叙述,通篇都写“我”遇难荒岛后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做,而读者有时简直觉得变成了鲁滨逊本人,在荒岛上生活;或者似乎是鲁滨逊在荒岛上孤身生活的惟一目击者。尤其是鲁滨逊作为第一人称叙述,可以十分详细地描写他的心理活动。这就加强了小说的真实效果,读来兴味盎然。举例:英国作家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用的是第几人称?有什么好第一人称叙述中,“我”不是作者

欣赏第一人称时要注意,第一人称叙述中,“我”不是作者“我”与小说中人其他任何一个角色一样,只是小说中的一个角色,没有特殊性,“我”可以是主角,也可以是配角。例如?《孔乙己》不能用第三人称吗?第一人称有什么好处?“我”是一个小学徒,在小说中只是非常次要的角色,而主角则是孔乙己。小说通过小学徒“我”的眼光看孔乙己和其他人物的表演,从而展现世态的炎凉,孔乙己命运的可悲。安排一个“我”做目击者,这就比用第三人称更为真实地揭示人物性格遭际命运。

第一人称叙述中,“我”不是作者欣赏第一人称时要注意,第一人2、第三人称——“他”叙述人只是故事情节的讲述者,并非故事情节中的的参与者、见证者、亲历者,叙述人站在故事的外部,以旁观者的身份讲述故事,视角或有限也可无限。叙述自由,超越时空,无所不知。叙述缺乏亲切感,使小说与读者之间产生距离。比如《项链》……[见下页]

“叙述人对玛蒂尔德的生活情况无所不知,又俨然一个冷静的上帝俯瞰着玛蒂尔德的人生悲剧”。特点:好处:不足:举例:2、第三人称——“他”叙述人只是故事情节的讲述者,并非故事情

路瓦栽夫人懂得穷人的艰难生活了。她辞退了女仆,迁移了住所,租赁了一个小阁楼住下。她懂得家里的一切粗笨活儿和厨房里的讨厌的杂事了。她刷洗杯盘碗碟,在那油腻的盆沿上和锅底上磨粗了她那粉嫩的手指。她用肥皂洗衬衣,洗抹布,晾在绳子上。每天早晨,她把垃圾从楼上提到街上,再把水从楼下提到楼上,走上一层楼,就站住喘气。她穿得像一个穷苦的女人,胳膊上挎着篮子,到水果店里,杂货店里,肉铺里,争价钱,受嘲骂,一个铜子一个铜子地节省她那艰难的钱。月月都得还一批旧债,借一些新债,这样来延缓清偿的时日。她丈夫一到晚上就给一个商人誊写帐目,常常到了深夜还在抄写五个铜子一页的书稿。这样的生活继续了十年。第十年年底,债都还清了,连那高额的利息和利上加利滚成的数目都还清了。路瓦栽夫人现在显得老了。她成了一个穷苦人家的粗壮耐劳的妇女了。她胡乱地挽着头发,歪斜地系着裙子,露着一双通红的手,高声大气地说着话,用大桶的水刷洗地板。路瓦栽夫人懂得穷人的艰难生活了。她辞退了女仆,迁《红楼梦》是第几人称?能使用第一人称吗?

叙述者是石头,是一个全知全能的叙述者,作者选择全知的叙事视角是与它所叙述的对象相适应的。《红楼梦》描写的是一个封建家族的兴衰的历史,这个家族的内外有非常复杂的社会联系,从皇公贵族到男仆丫环,上下不下数百人,可以说是当时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因此,就它反映生活的广度和时间的跨度来说,都不可能是现实中某一个实在的人所能感知了解和经历的。因此,就全书来说,难以采用限知视角。描写大场面,描写众多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运用全知视角常常能显得得心应手,艺术上有许多方便之处。《红楼梦》是第几人称?能使用第一人称吗?叙述全知的视角运用,不仅可以充分地描述人物的外在活动,而且由于叙述人能自由地出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入到人物的内心活动,人物内心最隐蔽的思想感情和心理活动都能被揭示出来。《红楼梦》贾宝玉和林黛玉相互猜疑,相互试探的篇幅比较多,但它都有一个前提,就是彼此都不知道对方的真实的想法。如果彼此都知道对方真实的想法,也就没有了真真假假琐琐碎碎的赌气和口角了。既然林黛玉和贾宝玉彼此都不知道,叙述者何以知之,作者就必须设定虚拟叙述者石头是一个全知的叙述人,也就是说只有运用全知的视角,才能深入到人物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心理,从叙述艺术的角度看,作者对人物的无知和叙述人的全知之间的巧妙处理,常常是《红楼梦》心理描写的魅力所在。全知的视角运用,不仅可以充分地描述人物的外在活动,而且由于叙两种人称也可以巧妙结合契诃夫的《万卡》,整个故事的叙述语言是第三人称,而万卡写给祖父的信则是第一人称。第三人称的叙述便于向读者交代万卡的悲剧命运及其生活环境、背景等,而第一人称则讲述了他在莫斯科鞋店里做学徒的悲惨境遇。两种人称也可以巧妙结合契诃夫的《万卡》,整个故事的叙述语言是第一人称一般是凡人视角,有限视角第三人称一般是上帝视角,全知视角。但也可能是有限视角!!视角(上帝、凡人)和人称(第一、第三)结合起来看第一人称一般是凡人视角,有限视角视角(上帝、凡人)和人称(第叙述人称3、第二人称运用第二人称写作,一般不能称为真正的第二人称小说。严格地说来,算不上一种叙述角度。它不是讲述者,而是被讲述者,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它和第三人称的情况差不多,叙述者也在局外,但与第三人称略有不同:它与人物有着密切对话的关系。好处特点:见书返回叙述人称3、第二人称返回三、叙述腔调腔调:说话的声音、语气等。叙述腔调:叙述者流露出的感情色彩、年龄、性别、身份等个性化的特征;它或多或少带有作者的影子和烙印,与小说或作者的风格密切相关,甚至可说腔调即风格。举例:睿智抒情伍尔芙,内敛深沉海明威,含泪微笑欧·亨利,幽默深刻是鲁迅,冷峻悲悯属余华,醇厚质朴算金庸……三、叙述腔调腔调:说话的声音、语气等。作家的腔调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小说中,有时将自己惯用的腔调隐藏起来,换成人物的口吻来说话。例: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见教材第9页)作家的腔调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讲述”与“显示”◎关于“讲述”

特点:叙述者时不时要亮相,“指手画脚”。传统小说多用“讲述”,如: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关于“显示”

特点:叙述者不肯露面,“客观”收敛。现代小说多用“显示”,如:海明威《桥边的老人》。注意:“讲述”与“显示”在同一篇小说中可两相结合,穿插交替使用。返回“讲述”与“显示”返回四、速度控制加速:次要情节,一笔带过加速是“张”,是跳跃,是略写,多用叙述手法,读者一般用快速阅读,细细品味。减速:关键情节、精彩之处,浓墨重彩减速是“弛”,是慢行,是工笔细描细绘,多用描写手法,读者要用慢速阅读,细细品味。小说的阅读魅力:加速与减速交织,一张一弛,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叙述与描写是控制小说速度和营造叙事波澜的法宝。注意:这一技巧也是我们写好记叙文的法宝!四、速度控制加速:次要情节,一笔带过

宝玉看罢,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又胡说了,你何曾见过?”宝玉笑道:“虽没见过,却看着面善,心里倒像是远别重逢的一般。”贾母笑道:“好,好!这么更相和睦了。”宝玉便走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书,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宝玉又道:“妹妹尊名?”黛玉便说了名,宝玉又道:“表字?”黛玉道:“无字。”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探春便道:“何处出典?”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妹妹眉尖若蹙,取这个字岂不美?”探春笑道:“只怕又是杜撰。”宝玉笑道:“除了《四书》,杜撰的也太多呢。”因又问黛玉:“可有玉没有?”众人都不解。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所以才问我的。”便答道:“我没有玉。你那玉也是件稀罕物儿,岂能人人皆有?”《红楼梦》中“宝黛初会”的速度控制宝玉看罢,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

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的高下不识,还说灵不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吓的地下众人一拥争去拾玉。贾母急的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宝玉满面泪痕哭道:“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儿;如今来了这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贾母忙哄他道:“你这妹妹原有玉来着。因你姑妈去世时,舍不得你妹妹,无法可处,遂将他的玉带了去,一则全殉葬之礼,尽你妹妹的孝心;二则你姑妈的阴灵儿也可权作见了你妹妹了。因此他说没有,也是不便自己夸张的意思啊。你还不好生带上,仔细你娘知道!”说着便向丫鬟手中接来亲与他带上。宝玉听如此说,想了一想,也就不生别论。[以上减速]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当下奶娘来问黛玉房舍,每人一个奶娘并一个丫头照管,余者在外间上夜听唤。一面早有熙凤命人送了一顶藕合色花帐并锦被缎褥之类。黛玉只带了两个人来,一个是自己的奶娘王嬷嬷,一个是十岁的小丫头,名唤雪雁。贾母见雪雁甚小,一团孩气,王嬷嬷又极老,料黛玉皆不遂心,将自己身边一个二等小丫头名唤鹦哥的与了黛玉。亦如迎春等一般,每人除自幼乳母外,另有四个教引嬷嬷,除贴身掌管钗钏盥沐两个丫头外,另有四五个洒扫房屋来往使役的小丫头。当下王嬷嬷与鹦哥陪侍黛玉在碧纱厨内,宝玉乳母李嬷嬷并大丫头名唤袭人的陪侍在外面大床上。

[以上加速]当下奶娘来问黛玉房舍,每人一个奶娘并一个丫头照管,余者在外间那天晚上我走进赌馆,有两只台子已经围满了人,我绕着走向第三只台子,摸出几个金币预备下注,忽然迎面传来一阵非常奇怪的声响,使我吃了一惊。那时正当人人定晴个个紧张,心神似乎都被静默镇慑住了的一霎,每逢圆球奔跑得疲惫无力只在最后两个码盘上颠踬着时,就会出现这样的一霎,此刻我竟听到一阵咯咯喳喳的响声,象是骨节折裂。我不自主地向对面望了一眼,立刻见到——真的,我吓呆了!——两只我从没见过的手,一只右手一只左手,象两匹暴戾的猛兽互相扭缠,在疯狂的对搏中你揪我压,使得指节间发出轧碎核桃一般的脆声。那两只手美丽得少见,秀窄修长,却又丰润白晰,指甲放着青光、甲尖柔圆而带珠泽。那晚上我一直盯着这双手——这双超群出众得简直可以说是世间唯一的手,的确令我痴痴发怔了——尤其使我惊骇不已的是手上所表现的激情,是那种狂热的感情,那样抽搐痉挛的互相扭结彼此纠缠。茨威格《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个小时》那天晚上我走进赌馆,有两只台子已经围满了人,我绕着走向第三只我一见就意识到,这儿有一个情感充沛的人,正把自己的全部激情一齐驱上手指,免得留存体内胀裂了心胸。突然,在圆球发着轻微的脆响落进码盘、管台子的唱出彩门的那一秒钟,这双手顿时解开了,象两只猛兽被一颗枪弹同时击中似的。两只手一齐瘫倒,不仅显得筋弛力懈,真可说是已经死了,它们瘫在那儿象是雕塑一般,表现出的是沉睡、是绝望、是受了电击、是永逝,我实在无法形容。因为,在这以前和自此以后,我从没有也再见不到这么含义无穷的双手了,每根筋肉都在倾诉,所有的毛孔几乎全部渗发激情动人心魄。这两只手象被浪潮掀上海滩的水母似的,在绿呢台面上死寂地平躺了一会。然后,其中的一只,右边那一只,从指尖开始又慢慢儿倦乏无力地抬起来了,它颤抖着,闪缩了一下,转动了一下,颤颤悠悠,摸索回旋,最后神经震栗地抓起一个筹码,用拇指和食指捏着,迟疑不决地捻着,象是玩弄一个小轮子。我一见就意识到,这儿有一个情感充沛的人,正把自己的全部激情一忽然,这只手猛一下拱起背部活象一头野豹,接着飞快地一弹,仿佛啐了一口唾沫,把那个一百法郎筹码掷到下注的黑圈里面。那只静卧不动的左手这时如闻警声,马上也惊惶不宁了,它直竖起来,慢慢滑动,真象是在偷偷爬行,挨拢那只瑟瑟发抖、仿佛已被刚才的一掷耗尽了精力的右手,于是,两只手惶惶悚悚地靠在一处,两只肘腕在台面上无声地连连碰击,恰象上下牙打寒战一样——我没有,从来还没有,见到过一双能这样传达表情的手,能用这么一种痉挛的方式表露激动与紧张。望着这双颤抖喘息迫不及待的手,看着它寒栗惊惧的神情,我突然觉得整座大厅里其他一切全部死灭僵凝了,尽管四周营营扰扰,管台子的喊声象小贩叫卖,人来人往川流不息,转轮里的圆球巡回滚动,终于高起低落、跳进它那坦平的圆形牢笼——所有这些动荡嘤嗡冲袭神经的纷乱景象对我全不存在,我紧紧盯着平生难遇的这双手,竟被它迷住了。返回忽然,这只手猛一下拱起背部活象一头野豹,接着飞快地一弹,仿佛写作练习从下面题目中选作一题。1、变换叙述人称改编一则小小说。

以第一人称(“我”即祥林嫂)改写《祝福》中祥林嫂改嫁的故事。2、用孩子视角改写成人视角的作品,或者相反。(1)《最后一课》改写成“我”是韩麦尔先生。(2)《我的叔叔于勒》“我”是“爸爸”。3、用动物视角改写人类视角的作品,或者相反。选一个故事改写。守株待兔、鹬蚌相争、农夫和蛇、对牛弹琴、惊弓之鸟……比如莫言《生死疲劳》。4、P10第一题返回写作练习从下面题目中选作一题。返回《生死疲劳》介绍《生死疲劳》是由驴、牛、猪和狗组成的依次由土改、大跃进、文革和改革开放所对应的历史。小说的主人公西门闹原来是一个家境殷实的地主,土地改革中全部家当被分光,还被五花大绑到桥头枪毙。他在阎王殿喊冤,阎王判他还生,结果投胎变成一头驴……这个动物的存在,这个动物的视角,使莫言的叙述具有无比的自由和洒脱,它可以在纯粹生物学和物种学的层面上来审视人类的存在。这个审视角度是如此残酷和严厉,人类的存在居然经不住动物的评判。《生死疲劳》介绍《生死疲劳》是由驴、牛、猪和狗组成的依次由土哎哟,还是个驴儿子呢,她用毛巾擦拭了一下我的裸体。我感到一阵羞耻,往昔为人时与她的嬉戏情景蓦然间又变得清晰无比。哎哟,还是个驴儿子呢,她用毛巾擦拭了一下我的裸体。我再见再见外国小说欣赏话题之一:

叙述的艺术教学目标小说常识改写训练叙述角度叙述人称叙述腔调速度控制写作练习外国小说欣赏话题之一:

叙述的艺术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掌握小说的叙述角度和叙述人称的知识2、能运用知识具体分析小说的角度和人称及其优缺点3、能灵活选用角度和人称写作或者改写4、了解叙述腔调和速度控制重点教学目标1、2、3返回教学目标1、掌握小说的叙述角度和叙述人称的知识返回回忆学过的教材中的小说回忆学过的教材中的小说小说常识四大文学体裁: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小说概念:一种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情节和环境的描写来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主题的叙事性文学体裁。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主题不是要素,但经常要分析和考察)人物:要求个性鲜明,有典型意义环境:分为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情节模式:(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小说常识四大文学体裁:小说、散文、诗歌、戏剧描写手法:

按内容:语言动作肖像神态心理细节环境(景物)按技巧:工笔白描侧面正面

小说的分类:(1)按篇幅:长、中、短、微(2)按创作原则:现实主义浪漫主义(3)按时代:古代小说、现代小说、当代小说(4)按国家:中国小说、外国小说(5)按题材:言情武侠科幻魔幻侦探历史纪实……

(6)表现手法:诗体、书信体、章回体、意识流描写手法:叙述角度改写训练以不同叙述角度表述寓言《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原故事内容大体是这样的:

一天,一只乌鸦偷来一块肉,它停在树上,正要饱餐一顿,这时,树下走来一只狐狸。这只狐狸也正好肚子里饿得难受。当它看见树上乌鸦嘴上的那块肉时,已经垂涎三尺了。它想,怎样才能将肉骗过来呢?它想了想,灵机一动,抬头对乌鸦说:“尊敬的乌鸦小姐,你今天可真漂亮,不过据说你的歌声更美,不知是不是这样?”乌鸦一听,知道狐狸在打自己的主意,便闭口不理。狐狸看见此计不成,拔脚就走,边走边说:“没想到我今天碰到一只哑巴,原来你根本不会唱歌。”乌鸦一听急了,赶紧张开嘴唱歌,这样一来,肉就掉下去了。狐狸叼起肉,一溜烟跑了。叙述角度改写训练以不同叙述角度表述寓言《狐狸和乌鸦的故事》。改写要求1、站在乌鸦角度,以第一人称改写这个故事。即我—乌鸦2、站在狐狸角度,以第一人称改写这个故事。即我—狐狸改写要求1、站在乌鸦角度,以第一人称改写这个故事。即我—乌鸦习作展示1:我受骗了

一天,我偷来一块肉,停在一棵树上正要美餐一顿,这时,树下走过来一只狐狸。我马上警惕起来。因为我知道狐狸向来很狡猾,他老是骗人。看样子他今天又没安好心。我不理他,开始吃肉了。狐狸看见我在吃肉,馋得直流口水,急得在树底下直打转。看我把你馋死!我故意把吃肉的声音弄得很响。忽然,狐狸在树下说话了:“尊敬的乌鸦小姐,你今天可真漂亮,不过据说你的歌声更美,不知是不是这样?”我一听就知道狐狸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他是要引诱我张嘴,骗走我嘴边的肉。于是我沉默不语,仍然吃得津津有味。习作展示1:我受骗了一天,我偷来一块肉,停在

过了一会儿,狐狸看见我没理他,拔腿就走,边走边叹气说:“没想到我今天碰到一个哑巴,原来你根本不会唱歌。”我一听这话急了,我想,我平生最怕的就是被人看扁,我今天可不能让一只狐狸给小看了。于是,我不顾一切地张开嘴巴,这样一来,肉掉下去了。狐狸叼起肉,一溜烟跑了。我气得哇哇大叫,真后悔自己太爱慕虚荣,一顿到嘴的美味就这样没了。过了一会儿,狐狸看见我没理他,拔腿就走,边走边叹气说习作展示2:今天的运气真不错

我已经好几天没有吃一顿饱饭了,这年头,弄点吃的可真不容易。我饥肠辘辘地在一棵树下走来走去,饿得头发晕。这时,我听到头顶上有响声,我抬头一看,原来飞来了一只乌鸦,嘴里还衔着一大块肉呢!她停在树上。一大块肉,足足有三两重。好,美味来了!我心里一喜。可是我心里又一急,怎么样才能把肉从树上骗下来呢?我脑子飞快地转动,好,想起来了,不是听说乌鸦爱慕虚荣吗?我就从这里下手。习作展示2:今天的运气真不错我已经好几天没

我清了清嗓子,抬头对乌鸦说:“尊敬的乌鸦小姐,你今天可真漂亮,不过据说你的歌声更美,不知是不是这样?”说完这话,半天没有听到树上的回答,我想,这只乌鸦,可能识破了我的计谋。听得树上吃肉的声音,我心急如火,心想还不快想办法,肉就被她吃光了。我又生一计,假装要走的样子,边走边说:“没想到我今天碰到一个哑巴,原来你根本就不会唱歌。”我偷眼瞧瞧乌鸦,看见她终于急了,只听“哇”的一声,那块肉掉了下来。我赶紧跑过去,叼起肉一溜烟跑掉了。我清了清嗓子,抬头对乌鸦说:“尊敬的乌鸦小姐

同样的一个故事,用了三种讲法。这三种讲法有什么不同呢?三个故事用了不同人称进行叙述,第一个故事是第三人称,第二个故事乌鸦变成了“我”,以乌鸦的口吻来讲这个故事,第三个故事中狐狸变成了“我”,以狐狸的口吻来讲这个故事。内容一样,角度不同,效果也不同。这涉及小说叙述角度和人称的问题。同样的一个故事,用了三种讲法。这三种讲法有什么不同呢?三个一、叙述角度1、谁来说所谓叙述角度,就是故事是由谁讲的,故事里发生的事是谁亲眼看到的,或者是谁想的。它是小说叙述的立足点,它决定了叙述者以何种身份、何种角度来讲述故事,创作小说。

200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凯尔泰斯·伊姆雷创作《无命运的人生》时,尽管当时是31岁,却把故事交给14岁的“我”来讲;而法国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在70岁所写的《情人》中,写15岁半的“我”的故事,却把它交给老年的“我”来讲。来看两篇小说的开头:一、叙述角度1、谁来说

今天我没有去上学。也就是说我去了,但只是去请求班主任允许我回家。我把我父亲的信也交给了他,信里称“家中有事”,请老师准我的假。老师问,家中到底有什么事?我告诉他,我父亲要去服劳役了。他便不再追问下去。(《无命运的人生》)

我已经老了,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有一个男人向我走来。他主动介绍自己,他对我说:“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为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候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倍受摧残的面容。”(《情人》)

今天我没有去上学。也就是说我去了,但只是去请同样是第一人称,讲述人的身份和年纪却不一样。《无命运的人生》的叙述人决定了小说要以一个半大孩子的眼睛来看世界,他的视角是仰视的,对成人世界的复杂与不可理喻,无法做出解释和判断。《情人》的叙述人决定了小说要以一个“过来人”回忆往事的面目出现。这个人饱经沧桑,站在俯瞰人生的高度,其视角是俯视的,审视少女时代的稚嫩经历时,就有了更自信的把握和权衡。同样是第一人称,讲述人的身份和年纪却不一样。《无命运的人生》2、上帝俯瞰——全知视角

特点:小说的叙事人就是作者,全知全能,无所不在,绝对控制,什么都为读者安排妥当了。

好处:容量丰富,讲述自由,阅读时信息清楚了然。

凡人目光——有限视角

特点:小说的叙事人不再是全知全能的上帝,而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讲究含蓄,讲究隐藏、留白。好处:能充分激发读者的阅读能动性,主动参与,全心投入,更能体验到阅读的魅力,将读者变为小说的第二作者。

2、上帝俯瞰——全知视角

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好像由于命运的差错,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里。她没有陪嫁的资产,也没有什么法子让一个有钱的体面人认识她,了解她,爱她,娶她;最后只得跟教育部的一个小书记结了婚。她不能够讲究打扮,只好穿得朴朴素素,但是她觉得很不幸,好像这降低了她的身分似的。因为在妇女,美丽、丰韵、娇媚,就是她们的出身;天生的聪明,优美的资质,温柔的性情,就是她们唯一的资格。她觉得她生来就是为着过高雅和奢华的生活,因此她不断地感到痛苦。住宅的寒伧,墙壁的黯淡,家具的破旧,衣料的粗陋,都使她苦恼。这些东西,在别的跟她一样地位的妇人,也许不会挂在心上,然而她却因此痛苦,因此伤心。她看着那个替她做琐碎家事的勃雷大涅省的小女仆,心里就引起悲哀的感慨和狂乱的梦想。——【莫泊桑《项链》

】什么视角?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好像由于命运的差错,

他看上去既不像牧羊的,也不像管牛,我瞧着他满是灰尘的黑衣服,尽是尘土的灰色面孔,以及那副钢丝边眼镜,问道,“什么动物?”“各式各样,”他摇着头说,“唉,只得把它们撇下了。”我凝视着浮桥,眺望着充满非洲色彩的埃布罗河三角洲地区,寻思着究竟要过多久才能看到敌人,同时一直倾听着,期待着第一阵响声,它将是一个信号,表示那神秘莫测的遭遇战的爆发,而老人始终坐在那里。

——【海明威《桥边的老人》】什么视角?他看上去既不像牧羊的,也不像管牛,我瞧着他莽丛中([日]芥川龙之介)又译作竹林中、筱竹丛中。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的《罗生门》改编自此小说。樵夫在竹丛中发现了武士武弘的尸体,而武士年轻貌美的妻子真砂以及凌辱她的强盗多襄丸都分别供认自己是凶手。最后是死者的供词,他借巫女之口,声称自己是愤而自杀的。樵夫、云游僧、捕役、武士的岳母也站在不同的立场上为案情提供线索。小说没有最终结局,因而也引起了众多莫衷一是的揣测。目录1.受巡捕官审讯的时候一个砍柴人的证言 2.受巡捕官审讯的时候一个行脚僧的证言3.受巡捕官审讯的时候捕手证言4.受巡捕官审讯的时候一个老婆子的证言5.多襄丸的口供6.到清水寺来的一个女人的忏悔7.借巫婆的口,死者幽灵的话 莽丛中([日]芥川龙之介)又译作竹林中、筱竹丛中。威尼斯电影怎样理解《莽丛中》参考《丛林中》的重点并不在推理过程,芥川不是推理小说家,他的作品直指人性本身。他想表达的是:一件事情发生了,必然有人物时间地点时间,但从谁的角度去叙述成为了所谓真相的关键,再次讲述的时候,人身上充满了不确定因素:记忆会受幻想影响作祟,站的角度不同人的自私心理在作祟,等等等等这一系列的不确定因素叠加起来。当事人不客观,目击者并不了解事情,因此根本没有可能完全还原事情原貌。事情都不是他们本来的样子,真相根本不存在,终归虚妄。怎样理解《莽丛中》参考《丛林中》的重点并不在推理过程,芥川不同一篇小说中,视角也可以灵活转换芥川龙之介的《莽丛中》讲叙一件杀人案件,由多个当事人各自叙述案件发生的经过。作者巧妙地将有限视角和全知视角结合,将有限视角统摄于全知视角之下,有节制地讲述故事,又回避了作者的痕迹。作者将每个当事人的叙述汇总在一起,而每个人的视角都是有限的,作者让这些来自于不同视角的互相矛盾的叙事互相颠覆、互相印证,从而叠加出一个破碎的难以确定的所谓“真相”。返回同一篇小说中,视角也可以灵活转换芥川龙之介的《莽丛中》讲叙一二、叙述人称“我”既是故事情节的讲述者又是其中的参与者、见证者、亲历者。真实,亲切,拉近小说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抒情。主观渲泄的过分和客观视域的局限。主观渲泄的过分是指可能流于脱离小说情节的议论、抒情,客观视域的局限是不能涉及除“我”之外的所见所闻,这就限制了小说这种文体表现生活的自由度,是“有限的讲述”。“我”并不等于作者。比如《桥边的老人》中,“我”就无法得知老人此时此地内心的想法,所以就无从描写他的心理活动了。1、第一人称——“我”特点:好处:不足:注意:举例:二、叙述人称“我”既是故事情节的讲述者又是其中的参与者、见证举例:英国作家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用的是第几人称?有什么好处?用的第一人称叙述,通篇都写“我”遇难荒岛后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做,而读者有时简直觉得变成了鲁滨逊本人,在荒岛上生活;或者似乎是鲁滨逊在荒岛上孤身生活的惟一目击者。尤其是鲁滨逊作为第一人称叙述,可以十分详细地描写他的心理活动。这就加强了小说的真实效果,读来兴味盎然。举例:英国作家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用的是第几人称?有什么好第一人称叙述中,“我”不是作者

欣赏第一人称时要注意,第一人称叙述中,“我”不是作者“我”与小说中人其他任何一个角色一样,只是小说中的一个角色,没有特殊性,“我”可以是主角,也可以是配角。例如?《孔乙己》不能用第三人称吗?第一人称有什么好处?“我”是一个小学徒,在小说中只是非常次要的角色,而主角则是孔乙己。小说通过小学徒“我”的眼光看孔乙己和其他人物的表演,从而展现世态的炎凉,孔乙己命运的可悲。安排一个“我”做目击者,这就比用第三人称更为真实地揭示人物性格遭际命运。

第一人称叙述中,“我”不是作者欣赏第一人称时要注意,第一人2、第三人称——“他”叙述人只是故事情节的讲述者,并非故事情节中的的参与者、见证者、亲历者,叙述人站在故事的外部,以旁观者的身份讲述故事,视角或有限也可无限。叙述自由,超越时空,无所不知。叙述缺乏亲切感,使小说与读者之间产生距离。比如《项链》……[见下页]

“叙述人对玛蒂尔德的生活情况无所不知,又俨然一个冷静的上帝俯瞰着玛蒂尔德的人生悲剧”。特点:好处:不足:举例:2、第三人称——“他”叙述人只是故事情节的讲述者,并非故事情

路瓦栽夫人懂得穷人的艰难生活了。她辞退了女仆,迁移了住所,租赁了一个小阁楼住下。她懂得家里的一切粗笨活儿和厨房里的讨厌的杂事了。她刷洗杯盘碗碟,在那油腻的盆沿上和锅底上磨粗了她那粉嫩的手指。她用肥皂洗衬衣,洗抹布,晾在绳子上。每天早晨,她把垃圾从楼上提到街上,再把水从楼下提到楼上,走上一层楼,就站住喘气。她穿得像一个穷苦的女人,胳膊上挎着篮子,到水果店里,杂货店里,肉铺里,争价钱,受嘲骂,一个铜子一个铜子地节省她那艰难的钱。月月都得还一批旧债,借一些新债,这样来延缓清偿的时日。她丈夫一到晚上就给一个商人誊写帐目,常常到了深夜还在抄写五个铜子一页的书稿。这样的生活继续了十年。第十年年底,债都还清了,连那高额的利息和利上加利滚成的数目都还清了。路瓦栽夫人现在显得老了。她成了一个穷苦人家的粗壮耐劳的妇女了。她胡乱地挽着头发,歪斜地系着裙子,露着一双通红的手,高声大气地说着话,用大桶的水刷洗地板。路瓦栽夫人懂得穷人的艰难生活了。她辞退了女仆,迁《红楼梦》是第几人称?能使用第一人称吗?

叙述者是石头,是一个全知全能的叙述者,作者选择全知的叙事视角是与它所叙述的对象相适应的。《红楼梦》描写的是一个封建家族的兴衰的历史,这个家族的内外有非常复杂的社会联系,从皇公贵族到男仆丫环,上下不下数百人,可以说是当时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因此,就它反映生活的广度和时间的跨度来说,都不可能是现实中某一个实在的人所能感知了解和经历的。因此,就全书来说,难以采用限知视角。描写大场面,描写众多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运用全知视角常常能显得得心应手,艺术上有许多方便之处。《红楼梦》是第几人称?能使用第一人称吗?叙述全知的视角运用,不仅可以充分地描述人物的外在活动,而且由于叙述人能自由地出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入到人物的内心活动,人物内心最隐蔽的思想感情和心理活动都能被揭示出来。《红楼梦》贾宝玉和林黛玉相互猜疑,相互试探的篇幅比较多,但它都有一个前提,就是彼此都不知道对方的真实的想法。如果彼此都知道对方真实的想法,也就没有了真真假假琐琐碎碎的赌气和口角了。既然林黛玉和贾宝玉彼此都不知道,叙述者何以知之,作者就必须设定虚拟叙述者石头是一个全知的叙述人,也就是说只有运用全知的视角,才能深入到人物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心理,从叙述艺术的角度看,作者对人物的无知和叙述人的全知之间的巧妙处理,常常是《红楼梦》心理描写的魅力所在。全知的视角运用,不仅可以充分地描述人物的外在活动,而且由于叙两种人称也可以巧妙结合契诃夫的《万卡》,整个故事的叙述语言是第三人称,而万卡写给祖父的信则是第一人称。第三人称的叙述便于向读者交代万卡的悲剧命运及其生活环境、背景等,而第一人称则讲述了他在莫斯科鞋店里做学徒的悲惨境遇。两种人称也可以巧妙结合契诃夫的《万卡》,整个故事的叙述语言是第一人称一般是凡人视角,有限视角第三人称一般是上帝视角,全知视角。但也可能是有限视角!!视角(上帝、凡人)和人称(第一、第三)结合起来看第一人称一般是凡人视角,有限视角视角(上帝、凡人)和人称(第叙述人称3、第二人称运用第二人称写作,一般不能称为真正的第二人称小说。严格地说来,算不上一种叙述角度。它不是讲述者,而是被讲述者,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它和第三人称的情况差不多,叙述者也在局外,但与第三人称略有不同:它与人物有着密切对话的关系。好处特点:见书返回叙述人称3、第二人称返回三、叙述腔调腔调:说话的声音、语气等。叙述腔调:叙述者流露出的感情色彩、年龄、性别、身份等个性化的特征;它或多或少带有作者的影子和烙印,与小说或作者的风格密切相关,甚至可说腔调即风格。举例:睿智抒情伍尔芙,内敛深沉海明威,含泪微笑欧·亨利,幽默深刻是鲁迅,冷峻悲悯属余华,醇厚质朴算金庸……三、叙述腔调腔调:说话的声音、语气等。作家的腔调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小说中,有时将自己惯用的腔调隐藏起来,换成人物的口吻来说话。例: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见教材第9页)作家的腔调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讲述”与“显示”◎关于“讲述”

特点:叙述者时不时要亮相,“指手画脚”。传统小说多用“讲述”,如: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关于“显示”

特点:叙述者不肯露面,“客观”收敛。现代小说多用“显示”,如:海明威《桥边的老人》。注意:“讲述”与“显示”在同一篇小说中可两相结合,穿插交替使用。返回“讲述”与“显示”返回四、速度控制加速:次要情节,一笔带过加速是“张”,是跳跃,是略写,多用叙述手法,读者一般用快速阅读,细细品味。减速:关键情节、精彩之处,浓墨重彩减速是“弛”,是慢行,是工笔细描细绘,多用描写手法,读者要用慢速阅读,细细品味。小说的阅读魅力:加速与减速交织,一张一弛,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叙述与描写是控制小说速度和营造叙事波澜的法宝。注意:这一技巧也是我们写好记叙文的法宝!四、速度控制加速:次要情节,一笔带过

宝玉看罢,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又胡说了,你何曾见过?”宝玉笑道:“虽没见过,却看着面善,心里倒像是远别重逢的一般。”贾母笑道:“好,好!这么更相和睦了。”宝玉便走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书,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宝玉又道:“妹妹尊名?”黛玉便说了名,宝玉又道:“表字?”黛玉道:“无字。”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探春便道:“何处出典?”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妹妹眉尖若蹙,取这个字岂不美?”探春笑道:“只怕又是杜撰。”宝玉笑道:“除了《四书》,杜撰的也太多呢。”因又问黛玉:“可有玉没有?”众人都不解。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所以才问我的。”便答道:“我没有玉。你那玉也是件稀罕物儿,岂能人人皆有?”《红楼梦》中“宝黛初会”的速度控制宝玉看罢,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

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的高下不识,还说灵不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吓的地下众人一拥争去拾玉。贾母急的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宝玉满面泪痕哭道:“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儿;如今来了这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贾母忙哄他道:“你这妹妹原有玉来着。因你姑妈去世时,舍不得你妹妹,无法可处,遂将他的玉带了去,一则全殉葬之礼,尽你妹妹的孝心;二则你姑妈的阴灵儿也可权作见了你妹妹了。因此他说没有,也是不便自己夸张的意思啊。你还不好生带上,仔细你娘知道!”说着便向丫鬟手中接来亲与他带上。宝玉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