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查监督理论与实务课件_第1页
侦查监督理论与实务课件_第2页
侦查监督理论与实务课件_第3页
侦查监督理论与实务课件_第4页
侦查监督理论与实务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侦查监督

理论与实务省院侦监处丁信贤侦查监督

理论与实务1引言侦查监督工作贯穿侦查全过程侦监部门主要职责、任务——三项职责八大任务引言侦查监督工作贯穿侦查全过程2第一讲审查逮捕一、我国逮捕制度历史沿革1、逮捕制度肇始:李悝《法经》2、“逮捕”出现于《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其后有人告勃欲反,下廷尉,廷尉下其事长安,逮捕勃治之”。3、现代逮捕制度:由清末逐步发展而来1906《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1914《县知事审查诉讼暂行章程》1921《刑事诉讼条例》1928《刑事诉讼法》第一讲审查逮捕一、我国逮捕制度历史沿革34、新中国逮捕制度发展宪法依据:1954年宪法、1982年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具体规定: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逮捕拘留条例》,1979年进行重新修订1979第一部《刑事诉讼法》1996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4、新中国逮捕制度发展4 二、审查逮捕的特点1、逮捕——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为防止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妨碍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防止其继续危险社会,而依法批准或决定暂时剥夺其人身自由,予以羁押,并由公安机关执行的一种最严厉的刑事诉讼强制措施。 二、审查逮捕的特点1、逮捕52、逮捕的原则合法性原则公正性原则谦抑性原则即时性原则示证和告知权利原则2、逮捕的原则63、逮捕的特点批准和执行主体的法定性——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逮捕手段的强制性——剥夺人身自由并羁押,是最严厉的刑事诉讼强制措施3、逮捕的特点7逮捕对象的确定性与终局结果的不确定性——逮捕证要载明有关事项(姓名、罪名等)逮捕对实体法具有依赖性——依据实体法确定所涉嫌具体罪名及可能的刑罚逮捕对象的确定性与终局结果的不确定性8执行上的即时性和羁押的临时性——即时性:应当“不延迟”的执行;——临时性:逮捕本身不是处罚,一旦发现应当释放的理由,应当及时予以释放,不同于执行刑罚的监禁。执行上的即时性和羁押的临时性94、审查逮捕分为审查批准逮捕和审查决定逮捕审查批准逮捕:人民检察院对侦查机关(公安等)提请批捕的案件进行审查后,依据事实和法律,作出是否逮捕犯罪嫌疑人的决定;审查决定逮捕:人民检察院在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侦查过程中,经审查,依事实和法律,作出是否逮捕犯罪嫌疑人的决定。4、审查逮捕105、审查逮捕的主要特点:时限性(七日;十五至二十日)受限性(证据事实受限)风险性评判标准的双重性和滞后性5、审查逮捕的主要特点:11三、逮捕条件的解读刑事诉讼法第六十条:“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的,应即依法逮捕。”三、逮捕条件的解读刑事诉讼法第六十条:12证据条件:(1)有证据证明发生了犯罪事实(2)有证据证明该犯罪事实是犯罪嫌疑人实施的(3)证明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的证据已经查证属实

证据条件:13刑罚条件: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必要性条件:社会危险性的六种情形无逮捕必要的九种情形刑罚条件:14四、审查逮捕的办案程序1、一般程序:受理承办人审查:阅卷、提审、复核重要证据,制作审查逮捕意见书部门负责人审核检察长或者检委会批准或者决定四、审查逮捕的办案程序1、一般程序:152、特殊程序: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外国人、无国籍人2、特殊程序:163、不批捕的复议、复核复议:另行指派人员,7日内决定复核:上一级复核,15日内决定4、延长羁押期限(1)案情复杂(2)法定四种情形(3)法定情形的补充(4)两点特殊规定3、不批捕的复议、复核17五、国外逮捕制度比较1、羁押例外原则联合国《公民权利与政治国际公约》“等待审判的人们被置于羁押状态不应当是一般的原则”“被追诉者有权在等待审判过程中被释放”法国刑事诉讼法:先行羁押是作为例外,通常情况下应当对被审查者释放或者司法管制五、国外逮捕制度比较1、羁押例外原则182、比例性原则德国联邦基本法确定比例原则意大利刑事诉讼法“只有在其他人身强制措施均不采用时,才能适用审前羁押”3、逮捕与羁押分离原则4、羁押必要性条件2、比例性原则19六、对我国逮捕制度的反思1、逮捕与羁押合一2、逮捕的宽泛性与羁押的常态化3、行政审批特征明显4、捕后救济途径缺失如何看待我国的逮捕制度六、对我国逮捕制度的反思1、逮捕与羁押合一20七、审查逮捕的现实问题1、构罪即捕、以捕代侦2、外部环境和形势发展对审查逮捕的影响(1)侦审合一;(2)限制侦查手段;(3)侦查主体多元化;(4)刑事高发(5)人权保护的呼声3、外部的质疑与逮捕职能的坚守职务犯罪审查逮捕上提一级;人民监督员程序七、审查逮捕的现实问题1、构罪即捕、以捕代侦21审查逮捕工作应把握的要点证据为核心,强化办案责任意识树立办案是载体,监督制约是目的理念宽严相济,少捕慎捕,重矛盾化解提高办案风险意识,坚决避免办案引发新的矛盾审查逮捕工作应把握的要点22第二讲立案监督一、立案监督发展概况1、刑诉法的修改,提供了法律依据2、杭州会议确定的侦查监督新格局3、我省立案监督发展回顾第二讲立案监督一、立案监督发展概况23二、立案监督实务1、立案监督范围2、立案监督的案源3、立案监督的程序和方法二、立案监督实务24三、做好立案监督工作的要点1、主观上解决不敢、不愿监督2、防止随意监督、盲目监督3、更新观念,办案是载体,监督是目的,依托办案搞监督4、创新监督工作机制,提高监督能力和实效5、反对弄虚作假三、做好立案监督工作的要点25

谢谢!

26侦查监督

理论与实务省院侦监处丁信贤侦查监督

理论与实务27引言侦查监督工作贯穿侦查全过程侦监部门主要职责、任务——三项职责八大任务引言侦查监督工作贯穿侦查全过程28第一讲审查逮捕一、我国逮捕制度历史沿革1、逮捕制度肇始:李悝《法经》2、“逮捕”出现于《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其后有人告勃欲反,下廷尉,廷尉下其事长安,逮捕勃治之”。3、现代逮捕制度:由清末逐步发展而来1906《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1914《县知事审查诉讼暂行章程》1921《刑事诉讼条例》1928《刑事诉讼法》第一讲审查逮捕一、我国逮捕制度历史沿革294、新中国逮捕制度发展宪法依据:1954年宪法、1982年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具体规定: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逮捕拘留条例》,1979年进行重新修订1979第一部《刑事诉讼法》1996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4、新中国逮捕制度发展30 二、审查逮捕的特点1、逮捕——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为防止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妨碍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防止其继续危险社会,而依法批准或决定暂时剥夺其人身自由,予以羁押,并由公安机关执行的一种最严厉的刑事诉讼强制措施。 二、审查逮捕的特点1、逮捕312、逮捕的原则合法性原则公正性原则谦抑性原则即时性原则示证和告知权利原则2、逮捕的原则323、逮捕的特点批准和执行主体的法定性——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逮捕手段的强制性——剥夺人身自由并羁押,是最严厉的刑事诉讼强制措施3、逮捕的特点33逮捕对象的确定性与终局结果的不确定性——逮捕证要载明有关事项(姓名、罪名等)逮捕对实体法具有依赖性——依据实体法确定所涉嫌具体罪名及可能的刑罚逮捕对象的确定性与终局结果的不确定性34执行上的即时性和羁押的临时性——即时性:应当“不延迟”的执行;——临时性:逮捕本身不是处罚,一旦发现应当释放的理由,应当及时予以释放,不同于执行刑罚的监禁。执行上的即时性和羁押的临时性354、审查逮捕分为审查批准逮捕和审查决定逮捕审查批准逮捕:人民检察院对侦查机关(公安等)提请批捕的案件进行审查后,依据事实和法律,作出是否逮捕犯罪嫌疑人的决定;审查决定逮捕:人民检察院在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侦查过程中,经审查,依事实和法律,作出是否逮捕犯罪嫌疑人的决定。4、审查逮捕365、审查逮捕的主要特点:时限性(七日;十五至二十日)受限性(证据事实受限)风险性评判标准的双重性和滞后性5、审查逮捕的主要特点:37三、逮捕条件的解读刑事诉讼法第六十条:“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的,应即依法逮捕。”三、逮捕条件的解读刑事诉讼法第六十条:38证据条件:(1)有证据证明发生了犯罪事实(2)有证据证明该犯罪事实是犯罪嫌疑人实施的(3)证明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的证据已经查证属实

证据条件:39刑罚条件: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必要性条件:社会危险性的六种情形无逮捕必要的九种情形刑罚条件:40四、审查逮捕的办案程序1、一般程序:受理承办人审查:阅卷、提审、复核重要证据,制作审查逮捕意见书部门负责人审核检察长或者检委会批准或者决定四、审查逮捕的办案程序1、一般程序:412、特殊程序: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外国人、无国籍人2、特殊程序:423、不批捕的复议、复核复议:另行指派人员,7日内决定复核:上一级复核,15日内决定4、延长羁押期限(1)案情复杂(2)法定四种情形(3)法定情形的补充(4)两点特殊规定3、不批捕的复议、复核43五、国外逮捕制度比较1、羁押例外原则联合国《公民权利与政治国际公约》“等待审判的人们被置于羁押状态不应当是一般的原则”“被追诉者有权在等待审判过程中被释放”法国刑事诉讼法:先行羁押是作为例外,通常情况下应当对被审查者释放或者司法管制五、国外逮捕制度比较1、羁押例外原则442、比例性原则德国联邦基本法确定比例原则意大利刑事诉讼法“只有在其他人身强制措施均不采用时,才能适用审前羁押”3、逮捕与羁押分离原则4、羁押必要性条件2、比例性原则45六、对我国逮捕制度的反思1、逮捕与羁押合一2、逮捕的宽泛性与羁押的常态化3、行政审批特征明显4、捕后救济途径缺失如何看待我国的逮捕制度六、对我国逮捕制度的反思1、逮捕与羁押合一46七、审查逮捕的现实问题1、构罪即捕、以捕代侦2、外部环境和形势发展对审查逮捕的影响(1)侦审合一;(2)限制侦查手段;(3)侦查主体多元化;(4)刑事高发(5)人权保护的呼声3、外部的质疑与逮捕职能的坚守职务犯罪审查逮捕上提一级;人民监督员程序七、审查逮捕的现实问题1、构罪即捕、以捕代侦47审查逮捕工作应把握的要点证据为核心,强化办案责任意识树立办案是载体,监督制约是目的理念宽严相济,少捕慎捕,重矛盾化解提高办案风险意识,坚决避免办案引发新的矛盾审查逮捕工作应把握的要点48第二讲立案监督一、立案监督发展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