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规划相关疾病监测与处理课件_第1页
免疫规划相关疾病监测与处理课件_第2页
免疫规划相关疾病监测与处理课件_第3页
免疫规划相关疾病监测与处理课件_第4页
免疫规划相关疾病监测与处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免疫规划相关疾病监测与处理三水区疾控中心2016年3月25日1精品免疫规划相关疾病监测与处理三水区疾控中心1精品整体概述THEFIRSTPARTOFTHEOVERALLOVERVIEW,PLEASESUMMARIZETHECONTENT第一部分2整体概述第一部分2疫苗可预防疾病3甲类传染病霍乱乙类传染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麻疹、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肺结核、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佛山市监测传染病水痘3精品疫苗可预防疾病3甲类传染病3精品主要内容一、脊灰(急性弛缓性麻痹AFP)二、麻疹三、流脑、乙脑四、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水痘4精品主要内容4精品一、急性驰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与调查处理5精品一、急性驰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与调查处理5精品脊髓灰质炎疾病简介脊灰病毒:粪-口传播,人是唯一宿主

室温、污水、粪便中存活4~6个月,煮沸、紫外线各种氧化剂敏感潜伏末期、瘫痪前期排毒最多、传染性强

病前2~3天,病后1周内排毒最多持续时间可达3-6周,少数长达3~4月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带病毒者6(1:75~1:1000)6精品脊髓灰质炎疾病简介6(1:75~1:1000)6精品1995年以来,中国已无本土脊灰野病毒病例1965年脊灰疫苗开始使用无脊灰证实最高报告发病年份1964年发病4万多例1994年发生最后一例本土野病毒病例,完成了潜在性感染脊灰材料实验室登记/清册、封存7精品1995年以来,中国已无本土脊灰野病毒病例1965年脊灰无脊中国最后一例脊灰野病毒引起病例云南发现脊灰野病毒引起的输入性病例1例

1995年

1994年云南发现脊灰野病毒引起的输入性病例3例

1996年

1999年青海发现输入脊灰野病毒引起的病例1例

2011年新疆发现脊灰野病毒输入引起局部传播中国发生的输入性脊灰病例我国消灭脊灰进展多次出现输入疫情,但本次引起局部流行;有国外输入的高风险,但关键还是基础免疫薄弱。8精品中国最后一例脊灰野病毒引起病例云南发现脊灰野病毒引起的输入性免疫常规接种以乡镇为单位达95%以上强化免疫原则上应保证本辖区内所有4岁以下儿童每3年得到两剂次以上的强化免疫监测完善AFP病例监测系统应急及时发现并开展VDPV的调查处理针对野病毒输入脊灰病毒实验室封存已完成广东省保持无脊灰状态策略9精品广东省保持无脊灰状态策略9精品

AFP监测目的及时发现输入性脊灰野病毒,采取措施防止病毒传播,保持无脊灰状态。及时发现脊灰疫苗衍生病毒及其循环,采取措施控制病毒进一步传播。评价免疫工作质量,发现薄弱环节。监测脊灰病毒变异情况,为调整疫苗免疫策略提供依据。10精品 AFP监测目的及时发现输入性脊灰野病毒,采取措施防所有15岁以下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的病例,和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灰的病例均作为AFP病例。

AFP病例不是单一病种,而是一组征候群。AFP病例的诊断要点:急性起病、肌张力减弱、肌力下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AFP监测病例定义11精品所有15岁以下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的病例,和任何年龄临床诊1脊髓灰质炎;2格林巴利综合征(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GBS);3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4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有毒物质引起的多神经病、原因不明性多神经病);5神经根炎;6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肌药物注射后引发的神经炎);7单神经炎;8神经丛炎;9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钾性麻痹、高钾性麻痹、正常钾性麻痹);10肌病(包括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中毒性、原因不明性肌病);11急性多发性肌炎;12肉毒中毒;13四肢瘫、截瘫和单瘫(原因不明);14短暂性肢体麻痹。症状监测12精品1脊髓灰质炎;症状监测12精品AFP病例报告时限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发现AFP病例后,城市在12小时、农村在24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报告到当地县级疾控机构。

《全国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方案》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相关人员发现AFP病例后,城市在12小时、农村在24小时内填写AFP病例报告卡并登录“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关于启用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通知》

(卫发明电﹝2011﹞40号)高危AFP病例,各级机构均应在2小时内向上级机构报告

13精品AFP病例报告时限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发现AFP病例后AFP病例的调查分类高危AFP病例①年龄<5岁、接种脊灰疫苗次数<3次或不详、未采或未采集到合格粪便标本的AFP病例②临床怀疑为脊灰的AFP病例普通AFP病例非高危AFP病例14精品AFP病例的调查分类高危AFP病例14精品15精品15精品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大疫情)中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初报的AFP病例,均以【1.临床诊断病例】录入“其他传染病”中选择“9825,AFP”;16精品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大疫情)中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初主动监测与“零”病例报告AFP主动监测医院:所有县级以上综合医院、人口集中的乡级医院,每旬开展AFP病例主动搜索。监测科室:儿科、神经内科(或内科)、传染科门诊和病房、病案室等。方法:查阅门诊日志、出入院记录或病案,或与医务人员交谈,主动搜索病例。如有漏报应按要求开展调查和报告。17精品主动监测与“零”病例报告AFP主动监测医院:所有县级以上综合AFP监测病例调查个案调查:按照个案调查表逐项填写。了解麻痹发生时间是否有发热/腹泻麻痹部位是否对称、是否疼痛有无外伤或注射史、就诊过程

OPV服苗史检查肌力、肌张力、腱反射、肌萎缩和肢体活动情况;18精品AFP监测病例调查个案调查:按照个案调查表逐项填写。18精品在麻痹出现后14天内采集双份标本两份标本采集间隔时间:24-48小时每份标本重量在5-8克(约为成人的拇指末节大小)冷冻保存,7天内带冰运送到省实验室确保生物安全合格粪便标本要求19精品在麻痹出现后14天内采集双份标本合格粪便标本要求19精品AFP病例随访发生麻痹60天后,进行随访,必须见到病例本人,随访人员应由病例调查人员担任。填写随防表,麻痹75天内上报省CDC。病例首次调查没有明确临床诊断的病例,力求随访时做出明确诊断,以补充个案资料。20精品AFP病例随访发生麻痹60天后,进行随访,必须见到病例本人,一、落实AFP病例监测医院培训建立制度主动搜索配合疾控部门采样及时报告,不漏报重视职能管理部门社区做些什么?21精品一、落实AFP病例监测及时报告,不漏报重视社区做些什么?21社区做些什么?二、做好常规免疫,开展强化免疫或查漏补种进一步改善常规接种服务重点关注城乡结合部、城中村、外来人口聚集地、边远地区、麻疹高发地区等结合查验证,开展查漏补种评价常规接种率,定期进行查漏补种或强化免疫评价常规接种率现场调查估算OPV接种率麻疹发病情况22精品社区做些什么?二、做好常规免疫,开展强化免疫或查漏补种22精AFP病例监测系统时限要求麻痹标本采集送省疾控中心省实验室报告结果国家脊灰实验室型内鉴定结果14天7天18天7天阳性分离物送国家脊灰实验室14天应尽可能缩短AFP病例报告与调查、标本采集运送及检测的时限要求,提高监测敏感性、流调和检测及时性及质量。23精品AFP病例监测系统时限要求麻痹标本采集送省疾控中心省实验室报AFP病例监测评价指标

监测敏感性

—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1/10万监测及时性

—AFP病例监测报告(包括“零”病例报告)及时率≥80%—AFP病例报告后48小时内调查及时率≥80%—AFP病例14天内双份合格大便标本采集率≥80%—AFP病例大便标本7天内送达省级脊灰实验室及时率≥80%—省级脊灰实验室28天内完成AFP病例大便病毒分离及时率≥80%—阳性分离物在14天内送国家脊灰实验室的及时率≥80%—国家实验室7天内完成省级送达的阳性分离物型内鉴别的及时率≥80%—需进行核酸序列分析的阳性分离物在完成病毒型内鉴别后14天完成序列检测

—AFP病例麻痹60天内完成病毒型内鉴别及时率≥80%—AFP病例麻痹75天内随访及时率≥80%

24精品AFP病例监测评价指标

监测敏感性24精品二、麻疹病例的监测与调查处理25精品二、麻疹病例的监测与调查处理25精品

麻疹临床表现

潜伏期:约10天(7—21)天典型麻疹的临床经过可分为三期

前驱期

出疹期

恢复期26精品麻疹临床表现26精品前驱期时间:从发热到出疹,一般3--4天主要表现:

1发热:体温一般逐渐升高。

2粘膜卡他症状:

*呼吸道(咳嗽、流涕、喷嚏、咽充血)

*眼结膜(畏光、流泪)

*肠道(食欲减退、呕吐、腹泻)

27精品前驱期27精品3柯氏斑:早期诊断依据时间:病程2—3天,持续2—3天部位:双侧近第一臼齿颊粘膜上性状:针尖大小的白色小点,周围有红晕,逐渐增多,互相融合。28精品3柯氏斑:早期诊断依据28精品出疹期

*时间:持续2—5天

*顺序:耳后发际—额、面、颈—胸、背、腹—四肢—手掌、足底。

*性状: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呈红色斑丘疹,高出皮肤,压之褪色,逐渐融合成暗红色,疹间皮肤正常。

*伴随症状:全身毒血症状加重。29精品出疹期*时间:持续2—5天29精品30精品30精品恢复期

*时间:历时约1—2周

*表现:发热开始减退全身症状明显减轻皮疹按出疹的先后顺序消退留有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31精品恢复期*时间:历时约1—2周31精品疑似麻疹病例:为发热、出疹,伴咳嗽、卡他性鼻炎、结膜炎、淋巴结肿大、关节炎/关节痛症状之一者,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或风疹的病例。《全国麻疹监测方案2013版》疑似麻疹病例定义网报32精品疑似麻疹病例:为发热、出疹,伴咳嗽、卡他性鼻炎、结膜炎、淋巴监测指标要求敏感性指标(按现住址统计)全市麻疹监测病例中排除麻疹风疹病例报告发病率达到2/10万以上及时性指标麻疹监测病例48小时完整调查率达到90%以上麻疹监测病例报告后10日内完成订正分类的比例应在90%以上血标本和病原学标本采集后24小时内(节假日48小时内)送达(实验室)率达到90%以上麻疹监测网络实验室麻疹IgM抗体检测结果在接收血标本后3日内报告率应达到90%以上核酸检测结果3个工作日内报告率应达到90%以上特异性指标麻疹监测病例血标本采集率达到90%以上麻疹暴发疫情实验室确诊率到达100%麻疹暴发疫情病原学标本采集率达到90%以上33精品监测指标要求敏感性指标33精品调查处理流程医院电话或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以下简称大系统)报告一例疑似麻疹病例24h内登录系统处理预警信息,判断是否属于疑似暴发疫情48h内到该医院做1个案调查、2初步处置、3采样

(注:带齐调查装备、个人防护品、采样装备)《全国麻疹监测方案2013版》34精品调查处理流程医院电话或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以下简称大自医院大系统报卡起48h内,把报告病例审核,纳入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以下简称麻疹专报系统)流行病学个案调查信息由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调查完成后48h内录入麻疹专报系统按照《广东省麻疹散发疫点处理工作技术指引(试行)》自医院大系统报卡起48h内,开展疫点处置《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2011年版)》35精品自医院大系统报卡起48h内,把报告病例审核,纳入麻疹监测信息疫点处置

(一)管理传染源

隔离病人、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对密切接触者自接触患者之日起21天内,进行医学观察,一旦出现发热、出疹等症状和体征,要立即报告。(二)开展麻疹续发传播的风险评估。

对疫点范围内人群开展麻疹疫苗常规接种情况评估(包括抽查接种册、运用麻疹疫苗使用量估算接种率和现场调查麻疹疫苗接种率等),了解人口构成、密切接触者和人员流动情况等,评估麻疹续发传播的风险和范围等。

(三)及时开展应急接种(接到报告起2天内开始7天内完成)

接种对象、时间、范围:接种对象一般为8月龄~34岁的易感人群,可依据风险评估结果扩大或缩小接种对象年龄范围。除明确患过麻疹者外,8月龄~17月龄无麻疹疫苗免疫史、18月龄以上麻疹疫苗免疫史不足2剂次及免疫史不详且无接种禁忌者均应接种1剂次麻疹疫苗。《佛卫〔2013〕10号佛山市卫生局转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消除麻疹工作的通知》规定每1例疑似麻疹病例均应开展20名以上适龄人群的应急接种

(四)做好通风、防止医院内感染、自我防护和健康教育等工作。36精品疫点处置(一)管理传染源36精品消除麻疹必要条件没有本土麻疹病例持续3年高水平监测系统基因学证据证明本土传播被阻断主要手段麻疹疫苗2剂次覆盖率达95%以上---免疫基于个案的灵敏的监测系统-------监测完善的病例管理机制-------------管理37精品消除麻疹必要条件37精品免疫常规免疫查漏补种应急接种监测管理广东省消除麻疹策略38精品免疫广东省消除麻疹策略38精品免疫程序8月龄–麻疹风疹联合疫苗18月龄-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工作要求强调含麻疹疫苗及时接种率加强摸底调查,及时掌握新进儿童和新出生儿童定期检查接种系统,通知应种对象,提高及时接种率请医生在适龄儿童痊愈后提醒及时接种常规免疫39精品免疫程序常规免疫39精品查漏补种每年两次3月和9月查验接种证流动儿童集中的地方每季度查漏补种不定期的强化免疫40精品查漏补种40精品时限发现疑似病例后24小时内开展,并在7天内结束(接种至少20名)密切接触者在麻疹病例传染期(即出疹前4日至出疹后4日,出疹当天为第0日)内与其有密切接触者,包括患者的看护人员、家庭成员以及托儿所、幼儿园、学校里的同班者或处于同一工作、生活、学习环境中的人,尤其是处于同一密闭环境中的人工作要求必须摸清密切接触者并确切落实应急接种,有名单,有记录可以对其他有接触可能的人开展应急接种应急接种41精品时限应急接种41精品

监测

常规病例报告与监测

主动监测和“零”病例报告(旬报)病例调查与疫点处置

4242精品监测4242精品三、流脑、乙脑病例的监测与调查处理

43精品三、流脑、乙脑病例的监测与调查处理

43精品44精品44精品45精品45精品46精品46精品47精品47精品48精品48精品四、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疫情控制

《广东省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水痘暴发疫情调查处理技术指引(试行)》粤疾控〔2012〕156号49精品四、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疫情控制

《广东省风疹、流行性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源病人、先天性风疹患儿及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空气飞沫垂直传播(经胎盘传播)

易感人群人群对本病普遍易感,感染风疹后可获得牢固的免疫,甚至提供终生保护。

风疹——疾病简介50精品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风疹——疾病简介50精品

潜伏期(14~21天)

临床表现前驱期有低热及其他轻微症状出疹期表现为耳后、枕部及颈后淋巴结肿大伴有触痛,持续1周左右。皮疹在淋巴结肿后24小时出现,呈多形性,以散在斑丘疹为主,或呈大片皮肤发红或针尖状猩红热样皮疹,开始在面部,24小时内遍及颈、躯干、手臂,最后至足部。一般历时3天,出疹后脱皮极少出疹时可伴低热,持续1~3天,可有轻度脾肿大合并症有感染后脑炎(少见)、心肌炎、关节炎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孕妇感染易导致先天性风疹综合症(CRS,包括永久性器官畸形和组织损伤,慢性或自身免疫疾病等,母亲孕期感染越早,其发生率和致畸率越高)51精品潜伏期(14~21天)51精品流行性腮腺炎

传染源:病人、隐性感染者(30-50%)传播途径:空气飞沫(患者喷嚏、咳嗽飞沫)接触带病毒的唾沫污染的食物、餐具、衣物垂直传播(经胎盘传播):孕妇感染导致胎儿畸形或死亡,流产发生率也增加易感人群:人群对本病普遍易感,其易感性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多见于4-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病愈后可有获得持久免疫力。

52精品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源:病人、隐性感染者(30-50%)52

潜伏期(14~25天,平均18天)

临床表现初期可有发热、乏力、肌肉疼痛、食欲不振、头痛、呕吐、咽痛等症状,但多数患儿症状不重或不明显。起病1-2d腮腺肿胀,一般先见于一侧,1-2d后对侧肿胀。腮腺肿胀以耳垂为中心.向周围蔓延,边缘不清楚,局部皮肤不红,表面灼热,有弹性感及触痛。腮腺管口可见红肿。部分患儿有颌下腺、舌下腺肿胀。同时伴中等度发热,少数高热。腮腺肿胀大多于1~3天到达高峰,持续4~5天逐渐消退而回复正常,整个病程约10~14天。血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稍降低,分类计数淋巴细胞相对增加。血及尿中淀粉酶增高。不典型病例可无腮腺肿胀而以单纯睾丸炎或脑膜脑炎的症状出现,也有仅见颌下腺或舌下腺肿胀者。53精品潜伏期(14~25天,平均18天)53精品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一种常见儿童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儿童感染水痘后除了发热、全身不适、皮疹、疱疹外,还会引起皮肤感染、脑炎、肺炎等并发症,严重时可致全身多器官炎症;皮疹严重者可遗留下疤痕。部分人群在儿童期患水痘后,病毒继续潜伏在感觉神经末梢,在成年后免疫力低下时发生带状疱疹(俗称缠腰龙)。无论水痘还是带状疱疹,目前临床仅能对症处理,尚无特效治疗。水痘——疾病简介54精品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一种常见儿童呼水痘

传染源:水痘病人(人是唯一宿主)

传染性:高家庭内、学校传染率为90%

传播途径:空气飞沫直接接触皮疹垂直传播(经胎盘传播)

水痘的易感人群:10岁以下小儿占总发病数90%以上;冬春季节发病较多55精品水痘传染源:水痘病人(人是唯一宿主)55精品潜伏期(10~21天,平均14~16天)无症状前驱期(1~2天)发烧,不适,食欲不振,头疼,咳嗽,咽痛水痘疱疹(3~5天)见于头皮,脸,躯干和四肢斑疹丘疹疱疹结痂皮损愈合结痂形成(病程1-2周)水痘56精品潜伏期(10~21天,平均14~16天)水痘56精品流行病学特征57精品流行病学特征57精品返校证明的开据原则:按照固定格式,严格掌握隔离期限

58精品返校证明的开据原则:按照固定格式,严格掌握隔离期限

58精品暴发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定义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5例及以上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或水痘病例:暴发疫情。

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10例及以上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或水痘病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59精品暴发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定义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疫情的报告发现暴发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学校或医疗机构疫情报告人应在24小时/2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如电话、传真或派人等)报告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县和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时将疫情报告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60精品疫情的报告发现暴发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学校或医疗机构疫疫情的调查(一)核实疫情。(二)病例搜索。(三)首发病例调查(四)个案调查(五)病例生活环境调查(六)疫苗接种情况评估(七)实验室检测61精品疫情的调查(一)核实疫情。61精品疫情的处理(一)隔离治疗病人托幼机构和学校发生疫情时,严格执行晨检制度,以便及早发现和隔离续发病例;患病学生应停止上课,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在医院或居家隔离,尽量减少去公共场所;发生疫情期间,学校和托幼机构减少或禁止组织大型聚会活动;严格执行病例痊愈返校标准,患病学生应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具的痊愈医学证明返校。同时加强学生居家隔离期间的宣传教育和指导,防止疫情在社区扩散。62精品疫情的处理(一)隔离治疗病人62精品(二)保护易感者1.及时联系学校开展相关疫苗应急接种/查漏补种。根据疫情流行状况和既往疫苗免疫状况,评估疫情蔓延风险,确定接种范围和对象。2.加强对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和随访。密切接触者是指家庭成员、病人看护人员以及任何可能暴露于病人口腔、鼻咽分泌物或水痘病人疱疹液的人员。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随访时间(自最后接触之日算起)为:流行性腮腺炎25天,水痘24天。一旦其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隔离治疗。所在地乡村医生、校医、社区卫生服务站医务人员等负责医学观察工作。63精品(二)保护易感者63精品提问与解答环节Questionsandanswers64提问与解答环节64感谢参与本课程,也感激大家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与积极的参与。课程后会发放课程满意度评估表,如果对我们课程或者工作有什么建议和意见,也请写在上边结束语65感谢参与本课程,也感激大家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与积极的参与。课程感谢您的观看与聆听本课件下载后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66感谢您的观看与聆听本课件下载后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66免疫规划相关疾病监测与处理三水区疾控中心2016年3月25日67精品免疫规划相关疾病监测与处理三水区疾控中心1精品整体概述THEFIRSTPARTOFTHEOVERALLOVERVIEW,PLEASESUMMARIZETHECONTENT第一部分68整体概述第一部分2疫苗可预防疾病69甲类传染病霍乱乙类传染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麻疹、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肺结核、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佛山市监测传染病水痘69精品疫苗可预防疾病3甲类传染病3精品主要内容一、脊灰(急性弛缓性麻痹AFP)二、麻疹三、流脑、乙脑四、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水痘70精品主要内容4精品一、急性驰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与调查处理71精品一、急性驰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与调查处理5精品脊髓灰质炎疾病简介脊灰病毒:粪-口传播,人是唯一宿主

室温、污水、粪便中存活4~6个月,煮沸、紫外线各种氧化剂敏感潜伏末期、瘫痪前期排毒最多、传染性强

病前2~3天,病后1周内排毒最多持续时间可达3-6周,少数长达3~4月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带病毒者72(1:75~1:1000)72精品脊髓灰质炎疾病简介6(1:75~1:1000)6精品1995年以来,中国已无本土脊灰野病毒病例1965年脊灰疫苗开始使用无脊灰证实最高报告发病年份1964年发病4万多例1994年发生最后一例本土野病毒病例,完成了潜在性感染脊灰材料实验室登记/清册、封存73精品1995年以来,中国已无本土脊灰野病毒病例1965年脊灰无脊中国最后一例脊灰野病毒引起病例云南发现脊灰野病毒引起的输入性病例1例

1995年

1994年云南发现脊灰野病毒引起的输入性病例3例

1996年

1999年青海发现输入脊灰野病毒引起的病例1例

2011年新疆发现脊灰野病毒输入引起局部传播中国发生的输入性脊灰病例我国消灭脊灰进展多次出现输入疫情,但本次引起局部流行;有国外输入的高风险,但关键还是基础免疫薄弱。74精品中国最后一例脊灰野病毒引起病例云南发现脊灰野病毒引起的输入性免疫常规接种以乡镇为单位达95%以上强化免疫原则上应保证本辖区内所有4岁以下儿童每3年得到两剂次以上的强化免疫监测完善AFP病例监测系统应急及时发现并开展VDPV的调查处理针对野病毒输入脊灰病毒实验室封存已完成广东省保持无脊灰状态策略75精品广东省保持无脊灰状态策略9精品

AFP监测目的及时发现输入性脊灰野病毒,采取措施防止病毒传播,保持无脊灰状态。及时发现脊灰疫苗衍生病毒及其循环,采取措施控制病毒进一步传播。评价免疫工作质量,发现薄弱环节。监测脊灰病毒变异情况,为调整疫苗免疫策略提供依据。76精品 AFP监测目的及时发现输入性脊灰野病毒,采取措施防所有15岁以下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的病例,和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灰的病例均作为AFP病例。

AFP病例不是单一病种,而是一组征候群。AFP病例的诊断要点:急性起病、肌张力减弱、肌力下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AFP监测病例定义77精品所有15岁以下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的病例,和任何年龄临床诊1脊髓灰质炎;2格林巴利综合征(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GBS);3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4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有毒物质引起的多神经病、原因不明性多神经病);5神经根炎;6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肌药物注射后引发的神经炎);7单神经炎;8神经丛炎;9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钾性麻痹、高钾性麻痹、正常钾性麻痹);10肌病(包括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中毒性、原因不明性肌病);11急性多发性肌炎;12肉毒中毒;13四肢瘫、截瘫和单瘫(原因不明);14短暂性肢体麻痹。症状监测78精品1脊髓灰质炎;症状监测12精品AFP病例报告时限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发现AFP病例后,城市在12小时、农村在24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报告到当地县级疾控机构。

《全国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方案》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相关人员发现AFP病例后,城市在12小时、农村在24小时内填写AFP病例报告卡并登录“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关于启用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通知》

(卫发明电﹝2011﹞40号)高危AFP病例,各级机构均应在2小时内向上级机构报告

79精品AFP病例报告时限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发现AFP病例后AFP病例的调查分类高危AFP病例①年龄<5岁、接种脊灰疫苗次数<3次或不详、未采或未采集到合格粪便标本的AFP病例②临床怀疑为脊灰的AFP病例普通AFP病例非高危AFP病例80精品AFP病例的调查分类高危AFP病例14精品81精品15精品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大疫情)中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初报的AFP病例,均以【1.临床诊断病例】录入“其他传染病”中选择“9825,AFP”;82精品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大疫情)中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初主动监测与“零”病例报告AFP主动监测医院:所有县级以上综合医院、人口集中的乡级医院,每旬开展AFP病例主动搜索。监测科室:儿科、神经内科(或内科)、传染科门诊和病房、病案室等。方法:查阅门诊日志、出入院记录或病案,或与医务人员交谈,主动搜索病例。如有漏报应按要求开展调查和报告。83精品主动监测与“零”病例报告AFP主动监测医院:所有县级以上综合AFP监测病例调查个案调查:按照个案调查表逐项填写。了解麻痹发生时间是否有发热/腹泻麻痹部位是否对称、是否疼痛有无外伤或注射史、就诊过程

OPV服苗史检查肌力、肌张力、腱反射、肌萎缩和肢体活动情况;84精品AFP监测病例调查个案调查:按照个案调查表逐项填写。18精品在麻痹出现后14天内采集双份标本两份标本采集间隔时间:24-48小时每份标本重量在5-8克(约为成人的拇指末节大小)冷冻保存,7天内带冰运送到省实验室确保生物安全合格粪便标本要求85精品在麻痹出现后14天内采集双份标本合格粪便标本要求19精品AFP病例随访发生麻痹60天后,进行随访,必须见到病例本人,随访人员应由病例调查人员担任。填写随防表,麻痹75天内上报省CDC。病例首次调查没有明确临床诊断的病例,力求随访时做出明确诊断,以补充个案资料。86精品AFP病例随访发生麻痹60天后,进行随访,必须见到病例本人,一、落实AFP病例监测医院培训建立制度主动搜索配合疾控部门采样及时报告,不漏报重视职能管理部门社区做些什么?87精品一、落实AFP病例监测及时报告,不漏报重视社区做些什么?21社区做些什么?二、做好常规免疫,开展强化免疫或查漏补种进一步改善常规接种服务重点关注城乡结合部、城中村、外来人口聚集地、边远地区、麻疹高发地区等结合查验证,开展查漏补种评价常规接种率,定期进行查漏补种或强化免疫评价常规接种率现场调查估算OPV接种率麻疹发病情况88精品社区做些什么?二、做好常规免疫,开展强化免疫或查漏补种22精AFP病例监测系统时限要求麻痹标本采集送省疾控中心省实验室报告结果国家脊灰实验室型内鉴定结果14天7天18天7天阳性分离物送国家脊灰实验室14天应尽可能缩短AFP病例报告与调查、标本采集运送及检测的时限要求,提高监测敏感性、流调和检测及时性及质量。89精品AFP病例监测系统时限要求麻痹标本采集送省疾控中心省实验室报AFP病例监测评价指标

监测敏感性

—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1/10万监测及时性

—AFP病例监测报告(包括“零”病例报告)及时率≥80%—AFP病例报告后48小时内调查及时率≥80%—AFP病例14天内双份合格大便标本采集率≥80%—AFP病例大便标本7天内送达省级脊灰实验室及时率≥80%—省级脊灰实验室28天内完成AFP病例大便病毒分离及时率≥80%—阳性分离物在14天内送国家脊灰实验室的及时率≥80%—国家实验室7天内完成省级送达的阳性分离物型内鉴别的及时率≥80%—需进行核酸序列分析的阳性分离物在完成病毒型内鉴别后14天完成序列检测

—AFP病例麻痹60天内完成病毒型内鉴别及时率≥80%—AFP病例麻痹75天内随访及时率≥80%

90精品AFP病例监测评价指标

监测敏感性24精品二、麻疹病例的监测与调查处理91精品二、麻疹病例的监测与调查处理25精品

麻疹临床表现

潜伏期:约10天(7—21)天典型麻疹的临床经过可分为三期

前驱期

出疹期

恢复期92精品麻疹临床表现26精品前驱期时间:从发热到出疹,一般3--4天主要表现:

1发热:体温一般逐渐升高。

2粘膜卡他症状:

*呼吸道(咳嗽、流涕、喷嚏、咽充血)

*眼结膜(畏光、流泪)

*肠道(食欲减退、呕吐、腹泻)

93精品前驱期27精品3柯氏斑:早期诊断依据时间:病程2—3天,持续2—3天部位:双侧近第一臼齿颊粘膜上性状:针尖大小的白色小点,周围有红晕,逐渐增多,互相融合。94精品3柯氏斑:早期诊断依据28精品出疹期

*时间:持续2—5天

*顺序:耳后发际—额、面、颈—胸、背、腹—四肢—手掌、足底。

*性状: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呈红色斑丘疹,高出皮肤,压之褪色,逐渐融合成暗红色,疹间皮肤正常。

*伴随症状:全身毒血症状加重。95精品出疹期*时间:持续2—5天29精品96精品30精品恢复期

*时间:历时约1—2周

*表现:发热开始减退全身症状明显减轻皮疹按出疹的先后顺序消退留有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97精品恢复期*时间:历时约1—2周31精品疑似麻疹病例:为发热、出疹,伴咳嗽、卡他性鼻炎、结膜炎、淋巴结肿大、关节炎/关节痛症状之一者,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或风疹的病例。《全国麻疹监测方案2013版》疑似麻疹病例定义网报98精品疑似麻疹病例:为发热、出疹,伴咳嗽、卡他性鼻炎、结膜炎、淋巴监测指标要求敏感性指标(按现住址统计)全市麻疹监测病例中排除麻疹风疹病例报告发病率达到2/10万以上及时性指标麻疹监测病例48小时完整调查率达到90%以上麻疹监测病例报告后10日内完成订正分类的比例应在90%以上血标本和病原学标本采集后24小时内(节假日48小时内)送达(实验室)率达到90%以上麻疹监测网络实验室麻疹IgM抗体检测结果在接收血标本后3日内报告率应达到90%以上核酸检测结果3个工作日内报告率应达到90%以上特异性指标麻疹监测病例血标本采集率达到90%以上麻疹暴发疫情实验室确诊率到达100%麻疹暴发疫情病原学标本采集率达到90%以上99精品监测指标要求敏感性指标33精品调查处理流程医院电话或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以下简称大系统)报告一例疑似麻疹病例24h内登录系统处理预警信息,判断是否属于疑似暴发疫情48h内到该医院做1个案调查、2初步处置、3采样

(注:带齐调查装备、个人防护品、采样装备)《全国麻疹监测方案2013版》100精品调查处理流程医院电话或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以下简称大自医院大系统报卡起48h内,把报告病例审核,纳入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以下简称麻疹专报系统)流行病学个案调查信息由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调查完成后48h内录入麻疹专报系统按照《广东省麻疹散发疫点处理工作技术指引(试行)》自医院大系统报卡起48h内,开展疫点处置《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2011年版)》101精品自医院大系统报卡起48h内,把报告病例审核,纳入麻疹监测信息疫点处置

(一)管理传染源

隔离病人、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对密切接触者自接触患者之日起21天内,进行医学观察,一旦出现发热、出疹等症状和体征,要立即报告。(二)开展麻疹续发传播的风险评估。

对疫点范围内人群开展麻疹疫苗常规接种情况评估(包括抽查接种册、运用麻疹疫苗使用量估算接种率和现场调查麻疹疫苗接种率等),了解人口构成、密切接触者和人员流动情况等,评估麻疹续发传播的风险和范围等。

(三)及时开展应急接种(接到报告起2天内开始7天内完成)

接种对象、时间、范围:接种对象一般为8月龄~34岁的易感人群,可依据风险评估结果扩大或缩小接种对象年龄范围。除明确患过麻疹者外,8月龄~17月龄无麻疹疫苗免疫史、18月龄以上麻疹疫苗免疫史不足2剂次及免疫史不详且无接种禁忌者均应接种1剂次麻疹疫苗。《佛卫〔2013〕10号佛山市卫生局转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消除麻疹工作的通知》规定每1例疑似麻疹病例均应开展20名以上适龄人群的应急接种

(四)做好通风、防止医院内感染、自我防护和健康教育等工作。102精品疫点处置(一)管理传染源36精品消除麻疹必要条件没有本土麻疹病例持续3年高水平监测系统基因学证据证明本土传播被阻断主要手段麻疹疫苗2剂次覆盖率达95%以上---免疫基于个案的灵敏的监测系统-------监测完善的病例管理机制-------------管理103精品消除麻疹必要条件37精品免疫常规免疫查漏补种应急接种监测管理广东省消除麻疹策略104精品免疫广东省消除麻疹策略38精品免疫程序8月龄–麻疹风疹联合疫苗18月龄-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工作要求强调含麻疹疫苗及时接种率加强摸底调查,及时掌握新进儿童和新出生儿童定期检查接种系统,通知应种对象,提高及时接种率请医生在适龄儿童痊愈后提醒及时接种常规免疫105精品免疫程序常规免疫39精品查漏补种每年两次3月和9月查验接种证流动儿童集中的地方每季度查漏补种不定期的强化免疫106精品查漏补种40精品时限发现疑似病例后24小时内开展,并在7天内结束(接种至少20名)密切接触者在麻疹病例传染期(即出疹前4日至出疹后4日,出疹当天为第0日)内与其有密切接触者,包括患者的看护人员、家庭成员以及托儿所、幼儿园、学校里的同班者或处于同一工作、生活、学习环境中的人,尤其是处于同一密闭环境中的人工作要求必须摸清密切接触者并确切落实应急接种,有名单,有记录可以对其他有接触可能的人开展应急接种应急接种107精品时限应急接种41精品

监测

常规病例报告与监测

主动监测和“零”病例报告(旬报)病例调查与疫点处置

108108精品监测4242精品三、流脑、乙脑病例的监测与调查处理

109精品三、流脑、乙脑病例的监测与调查处理

43精品110精品44精品111精品45精品112精品46精品113精品47精品114精品48精品四、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疫情控制

《广东省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水痘暴发疫情调查处理技术指引(试行)》粤疾控〔2012〕156号115精品四、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疫情控制

《广东省风疹、流行性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源病人、先天性风疹患儿及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空气飞沫垂直传播(经胎盘传播)

易感人群人群对本病普遍易感,感染风疹后可获得牢固的免疫,甚至提供终生保护。

风疹——疾病简介116精品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风疹——疾病简介50精品

潜伏期(14~21天)

临床表现前驱期有低热及其他轻微症状出疹期表现为耳后、枕部及颈后淋巴结肿大伴有触痛,持续1周左右。皮疹在淋巴结肿后24小时出现,呈多形性,以散在斑丘疹为主,或呈大片皮肤发红或针尖状猩红热样皮疹,开始在面部,24小时内遍及颈、躯干、手臂,最后至足部。一般历时3天,出疹后脱皮极少出疹时可伴低热,持续1~3天,可有轻度脾肿大合并症有感染后脑炎(少见)、心肌炎、关节炎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孕妇感染易导致先天性风疹综合症(CRS,包括永久性器官畸形和组织损伤,慢性或自身免疫疾病等,母亲孕期感染越早,其发生率和致畸率越高)117精品潜伏期(14~21天)51精品流行性腮腺炎

传染源:病人、隐性感染者(30-50%)传播途径:空气飞沫(患者喷嚏、咳嗽飞沫)接触带病毒的唾沫污染的食物、餐具、衣物垂直传播(经胎盘传播):孕妇感染导致胎儿畸形或死亡,流产发生率也增加易感人群:人群对本病普遍易感,其易感性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多见于4-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病愈后可有获得持久免疫力。

118精品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源:病人、隐性感染者(30-50%)52

潜伏期(14~25天,平均18天)

临床表现初期可有发热、乏力、肌肉疼痛、食欲不振、头痛、呕吐、咽痛等症状,但多数患儿症状不重或不明显。起病1-2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