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二轮复习鉴赏诗歌的形象课件_第1页
高考二轮复习鉴赏诗歌的形象课件_第2页
高考二轮复习鉴赏诗歌的形象课件_第3页
高考二轮复习鉴赏诗歌的形象课件_第4页
高考二轮复习鉴赏诗歌的形象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复习鉴赏诗歌的形象2015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复习鉴赏诗歌的形象考纲内容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D级。考纲阐释

把握作品内容,注意传统文化底蕴和表现方法,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1.鉴赏诗歌的形象。2.理解诗歌中词语的含义,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3.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考点点击

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语言包括品味词语、明确风格。表达技巧指的是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行文结构、材料取舍、修辞方法等。典型试题考纲解读考点点击考纲解读1练习巩固温馨提示:欢迎您下载高考二轮复习-鉴赏诗歌的形象,为更好地满足您的学习和使用需求,课件在下载后可以自由编辑,请您使用MicrosoftPowerPoint2007以上版本或wps2019进行调整!Inordertobettermeetyourlearninganduseneeds,thecoursewarecanbefreelyeditedafterdownloading.PleaseuseMicrosoftPowerPoint2007oraboveorwps2019toadjust!!考纲解读考点点击典型试题练习巩固典型试题31、(2013年江西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水调歌头·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辛弃疾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②。门外沧浪水,能够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注】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②“余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1)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2分)事物形象(2)指出“听我楚狂声”和“富贵非吾事”典故的出处。词人借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思?(6分)(感情)第一步:懂古诗宋词、事物形象,注意写物象抒情的词句。第二步:抓关键物象:兰、蕙、菊和注释作者用典故。第三步:析意义“滋兰”、“树蕙”,以培植香草比喻培养美好的品德和志节。“饮露”、“餐英”以饮食的芳洁比喻品节纯洁和高尚。第四步:表达事物形象的三个要点:象征意义。答案(1)兰、蕙、菊都是花草,在词中都用来象征词人高尚、纯洁的品格和节操。(2)两个典故分别出自《论语》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前者以楚狂接舆的典故,表达了词人抗金复国理想无人理解的悲愤;后者以陶渊明自况,抒发了词人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怀。考纲解读考点点击典型试题练习巩固练习巩固45、(2011年湖北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登城望湖楼晚景刘敞苏轼雨映寒空半有无,横风吹雨入楼斜,重楼闲上倚城隅。壮观应须好句夸。浅深山色高低树,雨过潮平江海碧,一片江南水墨图。电光时掣紫金蛇。(1)两诗均写江南雨景,但景色有异,《登城》写的是□□□□,《望湖楼晚景》写的是疾风骤雨。(2分)(2)两诗第三句都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请分别说说它们在原诗结构中的作用。(2分)(3)以上两首诗,刘诗优美,苏诗壮美,请结合诗句赏析。(4分)答案(1)和风细雨(2)①刘诗第三句承接前两句,并与蒙蒙细雨叠加,以形成下句江南水墨图意境②苏诗第三句从“横风吹雨”转入“雨过潮平”,为描写雷电蓄势。.承上启下(3)①刘诗通过写雨映寒空,山深树幽,倚楼眺望的一幅水墨画,使用白描手法,描绘出一幅江南水墨图。②.苏诗通过写横风斜雨,潮江涌动,使用比喻手法,写出了雨前,雨后的壮观美景。【解题思路】两首诗歌同为写景佳作,赏析时抓住诗人描写的景物,品味景物的特点,结合诗人的诗歌特点,全面赏析。练习巩固考纲解读考点点击典型试题练习巩固典型试题31、(2013年江西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水调歌头·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辛弃疾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②。门外沧浪水,能够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注】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②“余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1)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2分)事物形象(2)指出“听我楚狂声”和“富贵非吾事”典故的出处。词人借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思?(6分)(感情)第一步:懂古诗宋词、事物形象,注意写物象抒情的词句。第二步:抓关键物象:兰、蕙、菊和注释作者用典故。第三步:析意义“滋兰”、“树蕙”,以培植香草比喻培养美好的品德和志节。“饮露”、“餐英”以饮食的芳洁比喻品节纯洁和高尚。第四步:表达事物形象的三个要点:象征意义。答案(1)兰、蕙、菊都是花草,在词中都用来象征词人高尚、纯洁的品格和节操。(2)两个典故分别出自《论语》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前者以楚狂接舆的典故,表达了词人抗金复国理想无人理解的悲愤;后者以陶渊明自况,抒发了词人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怀。考纲解读考点点击典型试题练习巩固典型试题31、(2014年全国大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刘长卿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1)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请简要说明。(2)请分别对第三联中“过”和“随”两个字作简要赏析。第一步:懂古诗五律、山水田园诗,中间两联写景,后一联抒情。第二步:抓关键意象:霉苔、白云、静诸、春草、雨、山、溪水等描绘出幽静的氛围。第三步:析意义抓住隐居环境特点,动静、远近结合景物描写写出了“幽静”环境。第四步:表达景物形象的三个要点:幽静、静谧的气氛。答案:(1)幽静.沿途是莓苔,远望白云缭绕,近看芳草当门.白云、静渚、春草、闲门都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气氛.(4分)(2)“过”字把雨后松树翠绿的颜色表现了出来.“随”字形象的表现了山道峰湖路转,人在随山转折、缘山寻找“水源,令人有曲径通幽的遐思.(4分)解析:赏析要首先立足诗歌内容,然后再结合诗中的文字辨析其表达效果。考纲解读考点点击典型试题练习巩固练习巩固41、(2014年天津卷)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8分)暮春[宋]黄庚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暮春山间【宋]黄公度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1)《暮春》一诗,春之“暮”体现在何处?(2分)(2)《暮春山间》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桃花的?〔2分))(3)两首诗都写了暮春之景,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答案:(1)体现在三月花凋谢,柳絮飘飞,东风吹和子规啼叫上。(2)①侧面描写,桃花落处无人看见,洗手时闻到流水中有桃花的香味。②动静结合。(3)《暮春》通过写落花、柳绵、斜阳、子规等暮春意象,表达了伤春之愁、流年之叹;《暮春山间》写作者缓步春山所见,描绘了一幅幽美的暮春景象,表现了作者的闲适之情。解析:概括景物形象第一步要读懂古诗词,从体裁、体式、题材、结构、表达方法、表现技巧等方面入手。第二步抓关键,抓住诗句关键信息、表达方法、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理解概括形象和特征。三:析意义(找出意象,分析意境,再现画面,分析景物形象的含义和作用效果等。考纲内容考纲阐释考点点击典型试题考纲解读考点点击考纲解读1练鉴赏诗歌的形象考点点击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并借以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诗歌作品中的人物、事件、自然景物和具体生活环境都是形象。对于叙事诗而言,诗中的“人”和“事”是形象;对于写景诗状物诗而言,诗中的“景”和“物”是形象;对于抒情诗而言,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就是形象。2考点点击典型试题考纲解读练习巩固鉴赏诗歌的形象考点点击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考点点击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分两类:一是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二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一、鉴赏诗歌中所刻画的人物形象在送别诗、怀古诗、闺怨诗、爱情诗等题材的诗歌中,诗人往往在诗中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并通过写人来表达情感。

在偏重叙事的诗歌作品中,诗人往往借助笔下塑造的人物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或寄托自己的理想。如:《诗经•氓》刻画了勤劳善良而又清醒刚烈的女主人公形象,《孔雀东南飞》刻画了同封建家长制做斗争的刘兰芝、焦仲卿的形象。再如:《静女》:刻画了一对青年恋人的形象,男青年热烈痴情、淳朴憨厚,女青年漂亮活泼、伶俐俏皮;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氓》刻画了勤劳善良而又清醒刚烈的女主人公形象;王昌龄的《出塞》塑造了戍边战士忠心报国,献身边塞的形象。考点点击2典型试题考纲解读练习巩固考点点击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分两类:一是诗歌所刻画的人物考纲解读考点点击典型试题二、鉴赏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诗歌是诗人主观情感的产物,必然带有诗人的痕迹。鉴赏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就是把我们在阅读这首诗中所感悟和想象的诗人的形象用语言准确形象地描述出来。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在古代诗歌中,一般有下面几种形象类型:(1)傲视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6)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8)爱恨情愁、儿女情长的形象鉴赏人物形象常用到的重要词语

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慷慨愤世、矢志报国、报国无门、建功立业、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悯农怜农、热爱山川、志趣高雅。考点点击2练习巩固考纲解读考点点击典型试题二、鉴赏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诗人“我考点点击典型试题考纲解读1、(2012年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送邹明府游灵武唐贾岛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1)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2)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4分)答案:(1)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清正廉洁。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2)①“藏”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人行之迹很快便为大雪覆盖的边塞雪景,写景生动,颇有画意;一个“藏”字,已包含大雪纷飞、道路莫辨、行人稀少等多重意蕴。②“透”字,极为传神地展现了林间朔风砭人肌骨的穿透力,同时还隐含风急、天寒、衣单等内容,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解析;寓意说他曾经在西畿县就任三年,勤于政务,衣食节俭。以至于马都没有长出来肥膘。为偿还高筑的债台,只好把佩剑卖了。说明他为官清廉,两袖清风。所以任满以后,没有搜刮民脂民膏,仅有学赋诗书满车。也只有学赋诗书满车!边雪就可以让你找不到他的踪迹,说明他所处的地方比较偏僻,徐风吹来就掀起了他身上的睡衣,说明他衣衫简朴,没有什么锦衣华冠。每天早上可以听到报晓的号角,家里的人客房根本没有开过,说明基本也没有什么人来往。向往宁静以致远,不理凡尘俗世,清远脱俗!

典型试题3练习巩固考点点击典型试题考纲解读1、(2012年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考纲解读考点点击典型试题典型试题32、(2011年四川卷)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怀天经、智老,因访之陈与义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选自《陈与义集校笺》)【注】天经,姓叶,名德;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诗中“禅伯”指大圆洪智,“儒先”指叶天经⑴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3分)⑵请对这首诗第二联进行赏析。(5分)答案:(1)诗人形象情趣高雅,珍视友情,风流飘逸。(2)诗人客居外地,以诗自娱,观赏杏花,此种生活是苦是乐,是喜是悲,诗中并未直接道出,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客子”对“杏花”,“诗卷”对“雨声”,融情于景,以自然清新的笔调表达了诗人了平淡闲适之情。典型试题练习巩固考纲解读考点点击典型试题典型试题32、(2011年四川卷)阅考纲解读考点点击典型试题典型试题33、(2013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鹧鸪天酬孝峙①[清]钱继章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闲倚杖,戏临罾②。折腰久矣谢无能。熏风③未解池亭署,捧出新词字字冰。

[作者简介]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善人。明崇祯九年(1636)举人,明朝曾为官,人清不仕,撰有《菊农词》。[注]①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学家。②罾: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③熏风:东南风。(1)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4分)(2)怎样理解“折腰久矣谢无能”?(3分)答案:(1)容貌病态怪异,性格坚轫不拔。用描写刻画外貌,用比喻突出性格。

(2)此句意谓:我为官很久了,要我再出任官职,则以没有能力来推辞。表现了词人坚决不与清朝统治者合作的气节。解析:(1)题理解词人的形象应注意外貌描写、比喻手法和“折腰久矣谢无能”的句子对人物形象刻画的作用。这样就不难理解了。(2)题是考查句意的理解,这一句中“谢无能”应是“无能谢”即“没有能力推辞”的意思。“折腰”作者简介是“为官”的意思。练习巩固考纲解读考点点击典型试题典型试题33、(2013重庆卷)阅读考纲解读考点点击考纲解读考点点击典型试题典型试题34、(2013年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8.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5分)(景物描写)9.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6分)答案:8、全联视听结合(1分),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1分)“梢影细从茶碗入”准确地描绘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1分)(如果这一联答成了衬托或动静结合并加以分析,只能得1分)“叶声轻逐篆烟来”运用比拟(拟人)手法,(1分)形象地写出叶声与烟缕升起相伴的动态美。(1分)9、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2分:答全得2分,少1关键词扣1分)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4分:答全得4分,2条3分,1条2分。)

练习巩固考纲解读考点点击考纲解读考点点击典型试题典型试题34、(20考纲解读考点点击典型试题考点点击2人物形象鉴赏题的答题步骤:一:懂古诗(体裁、体式、结构、题材、语言特征,注释、作者等)。二、抓关键(语言关键信息、表达方法、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理解概括形象和特征)。三:析意义(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四、表达(人物形象的三个要点)懂古诗------抓关键-----析意义----表达表达:人物形象的三个要点1、人物形象的描摹(写了谁)语言概括:特征+身份2、人物形象刻画:有什么特征?语言概括:结合诗句(手法)具体分析人物形象3、人物形象塑造:有什么意义?语言概括:即:表现人物怎样的思想、情感、志向、品格等,以及作者的情感态度与写作意图。

练习巩固考纲解读考点点击典型试题考点点击2人物形象鉴赏题的答题步骤:考纲解读考点点击典型试题典型试题35、(2012年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最爱东山晴后雪①[宋]杨万里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8.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4分)语言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一步:懂古诗山水田园诗,前两句叙事、写景,后两句抒情。第二步:抓关键逐胜忘寒,春风夕照,爱晴后雪,软红光、涌银山第三步:析意义可以看出作者寄情山水,陶醉于东山雪景第四步:表达人物形象的三个要点:寄情山水,心境悠闲自得。答案:8、诗人只顾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往我的诗人形象。9、“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字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的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练习巩固考纲解读考点点击典型试题典型试题35、(2012年安徽卷)阅考纲解读考点点击典型试题典型试题36、(2012年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梦江南温庭筠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⑴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2分)思想内容⑵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第一步:懂古诗闺怨词,前两句写心情,后三句借景抒情。第二步:抓关键“恨极在天涯”“心中事”“空落”“摇曳”第三步:析意义怨妇思夫伤感、愁思,“眼前花”空落比喻青春流逝的自怜。第四步:表达第(1)问:“恨”字的解释,第(2)问:人物形象的三个要点:思夫怨妇的形象。答案:(1)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2)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解析:主人公夜深望月寄相思,而山月无情,全然不懂主人公一腔心事,自然也就无从传递相思情了;眼前百花白白飘落,水风全然不知也不觉更无怜,却依然催落一地华英,暗喻主人公的青春消逝却无人怜的哀怨。情景交融,委婉含蓄。练习巩固考纲解读考点点击典型试题典型试题36、(2012年江苏卷)阅练习巩固4考纲解读考点点击典型试题练习巩固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联系其写作背景,回答问题。临江仙[宋]侯蒙①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才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注】①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容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这首词体现了侯蒙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题思路解析:概括人物的形象第一步要读懂古诗词,从体裁、体式、题材、结构、表达方法、表现技巧等方面入手。第二部要抓住关键,注意词句的关键信息,和表达手段。此诗应从人物的言行举止以及理想抱负等方面去分析。第三步要分析形象的意义。这首词形象鲜明,情趣生动。艺术上很有特色,通俗、风趣。“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一直没有遇上圣明的君主,没做上官,过着隐居的生活,谁肯信服呢?而今才显现了名声和踪迹:自己的容貌被人画到风筝上,趁着风势,

答案:①侯蒙幽默诙谐。如戏称把他形貌画在风筝上的人为“良匠”,机智地应对他人的嘲讽。②侯蒙乐观自信。别人把他的形貌画在风筝上送入天空,他不自卑,而是想象成去“蟾宫”折桂。③侯蒙志向高远。结尾含意:等到我事业有成时看我怎样在“碧霄中驰骋吧”》练习巩固4考纲解读考点点击典型试题练习巩固1、阅读下面这首宋考纲解读考点点击典型试题练习巩固练习巩固42、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答题思路解析:概括人物的形象第一步要读懂古诗词,从体裁、体式、题材、结构、表达方法、表现技巧等方面入手。第二部要抓住关键,注意词句的关键信息,和表达手段。此诗应抓住陆鸿渐居住地的环境“野径入桑麻”,住地的景物描写和他的行踪“山中去”“归来每日斜”来分析。第三步要分析形象的意义。这首诗表明陆鸿渐过着隐居的生活,是一个高雅疏放的隐士。答案: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高洁不俗、洒脱放达的高人逸士形象。前四句通过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陆鸿渐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考纲解读考点点击典型试题练习巩固练习巩固42、读下面一首诗,考纲解读考点点击典型试题练习巩固练习巩固3、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破阵子

晏殊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问:下片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答题思路解析:概括人物的形象第一步要读懂古诗词,从体裁、体式、题材、结构、表达方法、表现技巧等方面入手。第二部要抓住关键,注意词句的关键信息,和表达手段。此诗应抓住东邻女伴在“采桑径里逢迎”和“春梦好”“笑从双脸生

”等词句来分析。第三步要分析形象的意义。这首诗表明人物是一个采桑女子,容貌美丽而且性格淳朴、爽朗。答案:①下片塑造了明快活泼、天真快乐的采桑女子形象。②“巧笑”已闻其真切声,见其欢快容;“逢迎”更察其喜色。“疑怪”两句体察少女的心理活动,见出村姑的天真可爱,“笑从双脸生”一句特写,更见出其笑靥如花,显出真挚朴实的情意美。③作者借此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勃勃和青春的无限美好。练习巩固练习巩固4考纲解读考点点击典型试题练习巩固练习巩固3、读下面一首诗,回考纲解读考点点击典型试题练习巩固考点点击2鉴赏景物形象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高考试题中要求鉴赏的景物形象,有单个景物形象,也有多个景物形象共同营造的意境。命题者常常考查考生对景物形象特点的整体把握,或者对某种意境的描述。要注意的是,诗中的景物作为“意象”,已融入了作者的情感;诗中多个意象的组合,已营造出某种意境。因而,对诗中景物形象的赏析,不能只停留在景物的形态等外部特征,还应揭示出其中包蕴的思想情感,此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考纲解读考点点击典型试题练习巩固考点点击2鉴赏景物形象景物形考纲解读考点点击典型试题练习巩固考点点击2意象意象是分析、研究诗歌特有的名词,“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象”是指诗人感受到的客观物象,“意象”即意中之象,融入了诗人情思的形象。如柳宗元的《江雪》:这首诗中的“千山”、“鸟”、“孤舟”、“蓑笠翁”、“寒江”、“雪”,就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物象,而是熔铸了诗人的感情——不屈服于环境,傲然倔强,充满主观情绪意味的意象了。正是这些独特的意象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孤愤、倔强的思想感情。诗歌的意象,是构成优美诗篇的基础,也是读者对诗的审美评价的依据。意境所谓“意”,指诗人的思想感情,是在理解、认识现实生活基础上形成的典型感受,是“情化的理”,又是“蕴理的情”;所谓“境”是诗人所描写的具体景物,即鲜明的生活图画,是从大量的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富有特性的艺术形象。“意境”,就是作者的“真感情”与客观景物融为一体而创造出来的感人的艺术境界。诗歌的意境,是诗美的集中体现,是诗歌突出的艺术特征。意象和意境的区别:意境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一句诗所造成的境界;而意象只不过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意境好比一座完整的建筑,意象只是构成这建筑的一些砖石。考纲解读考点点击典型试题练习巩固考点点击2意象意境意象和意境考纲解读考点点击典型试题练习巩固考点点击2景物形象鉴赏题的答题步骤:一:懂古诗(体裁、体式、结构、题材、语言特征,注释、作者等)。二、抓关键(抓住诗句关键信息、表达方法、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理解概括形象和特征)。三:析意义(找出意象,分析意境,再现画面,分析景物形象的含义和作用效果等。四、表达(根据表达的三个要求,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懂古诗------抓关键-----析意义----表达表达:1、找意象描图景:找出诗中的意象,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再现画面时既要忠于原诗,又要力求语言优美。2、点氛围、意境: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意境氛围特点。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3、析感情:分析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哀伤的情怀”是不够的,还应答出为什么而“哀伤”。

高考二轮复习-鉴赏诗歌的形象考纲解读考点点击典型试题练习巩固考点点击2景物形象鉴赏题的答考纲解读考点点击典型试题练习巩固典型试题31、(2014年全国大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刘长卿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1)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请简要说明。(2)请分别对第三联中“过”和“随”两个字作简要赏析。第一步:懂古诗五律、山水田园诗,中间两联写景,后一联抒情。第二步:抓关键意象:霉苔、白云、静诸、春草、雨、山、溪水等描绘出幽静的氛围。第三步:析意义抓住隐居环境特点,动静、远近结合景物描写写出了“幽静”环境。第四步:表达景物形象的三个要点:幽静、静谧的气氛。答案:(1)幽静.沿途是莓苔,远望白云缭绕,近看芳草当门.白云、静渚、春草、闲门都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气氛.(4分)(2)“过”字把雨后松树翠绿的颜色呈现了出来.“随”字形象的表现了山道峰湖路转,人在随山转折、缘山寻找“水源,令人有曲径通幽的遐思.(4分)解析:赏析要首先立足诗歌内容,然后再结合诗中的文字辨析其表达效果。考纲解读考点点击典型试题练习巩固典型试题31、(2014年全考纲解读考点点击典型试题练习巩固典型试题31、(2014年山东卷)14.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寻诗两绝句陈与义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爱把山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1)“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中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2)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第一步:懂古诗绝句、山水田园诗,注意写景抒情的诗句。第二步:抓关键意象(1)“园花”“经雨”写园中景,“乔木”“明月”写月夜景。第三步:析意义(1)园花色彩艳丽的,乔木“峥嵘”,高耸峭拔

(2)从陈居士饮酒、爱写诗看人物形象特点。第四步:表达景物形象、人物形象的三个要点答案(1)①艳丽②清幽。“园花经雨百般红”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一场雨后,园中姹紫嫣红,色彩艳丽。“乔木峥嵘明月中”描写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树木高耸峭拔,意境清幽。(2)①行为洒脱②情趣高雅“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高考二轮复习-鉴赏诗歌的形象考纲解读考点点击典型试题练习巩固典型试题31、(2014年山考纲解读考点点击典型试题练习巩固练习巩固41、(2014年天津卷)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8分)暮春[宋]黄庚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暮春山间【宋]黄公度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1)《暮春》一诗,春之“暮”体现在何处?(2分)(2)《暮春山间》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桃花的?〔2分))(3)两首诗都写了暮春之景,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答案:(1)体现在三月花凋谢,柳絮飘飞,东风吹和子规啼叫上。(2)①侧面描写,桃花落处无人看见,洗手时闻到流水中有桃花的香味。②动静结合。(3)《暮春》通过写落花、柳绵、斜阳、子规等暮春意象,表达了伤春之愁、流年之叹;《暮春山间》写作者缓步春山所见,描绘了一幅幽美的暮春景象,表现了作者的闲适之情。解析:概括景物形象第一步要读懂古诗词,从体裁、体式、题材、结构、表达方法、表现技巧等方面入手。第二步抓关键,抓住诗句关键信息、表达方法、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理解概括形象和特征。三:析意义(找出意象,分析意境,再现画面,分析景物形象的含义和作用效果等。考纲解读考点点击典型试题练习巩固练习巩固4考纲解读考点点击典型试题练习巩固练习巩固42、(2013年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8.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5分)(景物描写)9.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6分)

答案:8、全联视听结合(1分),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1分)“梢影细从茶碗入”准确地描绘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1分)(如果这一联答成了衬托或动静结合并加以分析,只能得1分)“叶声轻逐篆烟来”运用比拟(拟人)手法,(1分)形象地写出叶声与烟缕升起相伴的动态美。(1分)9、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2分:答全得2分,少1关键词扣1分)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4分:答全得4分,2条3分,1条2分。)考纲解读考点点击典型试题练习巩固练习巩固42、(2013年辽考纲解读考点点击典型试题练习巩固练习巩固43、(2011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减字木兰花苏轼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等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1)词中所写的春天的最美好时节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3分)(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答案:(1)早春(初春)。从“莺初解语”的“初”字,“微雨”的“微”字,“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特点可以看出。(黄莺才刚刚懂得开口唱几句春天的歌,天空也刚刚下着如酥的小雨,嫩嫩的草尖刚刚冒出地面,在微雨里,眼前觉察不到它的存在,只有远远望去,才发现有一层的嫩绿铺在地面。诗人所写的这些景物都独具初春的特点。)(写出“早春”,1分;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2分)(2)在作者眼中,早春显然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应该倍加珍惜。花还没有开放人就会老去,时光易逝,不要等春天过去后悔,因而不要浪费时光,要在这个时候“醉倒”。表达了对早春的喜爱,把握青春年华、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不要虚度人生、错过大好青春年华的感情,同时也表达出一种及时行乐,不要到年老时后悔颠倒、无所作为的思想感情。考纲解读考点点击典型试题练习巩固练习巩固43、(2011年广考纲解读考点点击典型试题练习巩固练习巩固44、(2011年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琅琊溪①[宋]欧阳修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注]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琅玡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8.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9.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答案(1)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古槎横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琅玡山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2)实写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解析:(1)题考查对诗歌意象与意境创造的理解,全诗仅四句,很显然一、二、四三句,共创造了四个场景,即四幅画面。只要用简短的话概括画面内容即可。感情主要是对山水的喜爱并乐在其中。可联系初中学过的《醉翁亭记》来帮助理解。不能只看注释中“被贬滁州”就联想到“悲伤”、“壮志难酬”之类的,切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题是诗歌表达技巧的考查。“虚实结合”关键是要区分哪是虚,哪是实;随流水流出的花是“实”,由此而产生的猜想都是“虚”。《桃花源记》里“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借到这里,就是最好的想象中的美景。要求是“解析”,其表达作用是必须要回答的。考纲解读考点点击典型试题练习巩固练习巩固44、(2011年安考纲解读考点点击典型试题练习巩固练习巩固45、(2011年湖北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登城望湖楼晚景刘敞苏轼雨映寒空半有无,横风吹雨入楼斜,重楼闲上倚城隅。壮观应须好句夸。浅深山色高低树,雨过潮平江海碧,一片江南水墨图。电光时掣紫金蛇。(1)两诗均写江南雨景,但景色有异,《登城》写的是□□□□,《望湖楼晚景》写的是疾风骤雨。(2分)(2)两诗第三句都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请分别说说它们在原诗结构中的作用。(2分)(3)以上两首诗,刘诗优美,苏诗壮美,请结合诗句赏析。(4分)答案(1)和风细雨(2)①刘诗第三句承接前两句,并与蒙蒙细雨叠加,以形成下句江南水墨图意境②苏诗第三句从“横风吹雨”转入“雨过潮平”,为描写雷电蓄势。.承上启下(3)①刘诗通过写雨映寒空,山深树幽,倚楼眺望的一幅水墨画,运用白描手法,描绘出一幅江南水墨图。②.苏诗通过写横风斜雨,潮江涌动,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雨前,雨后的壮观美景。【解题思路】两首诗歌同为写景佳作,赏析时抓住诗人描写的景物,品味景物的特点,结合诗人的诗歌特点,全面赏析。练习巩固考纲解读考点点击典型试题练习巩固练习巩固45、(2011年湖考纲解读考点点击典型试题练习巩固练习巩固46、(2012年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8分)度破讷沙①(其二)李益破讷沙头雁正飞,鸊鹈泉②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注】①破讷沙:沙漠名。②鸊鹈泉:泉水名。(1)从题材来看,这首诗属于

诗。(2分)(2)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答案(1)边塞(2)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解析:诗的头两句写部队凯旋越过破讷沙的情景。从三句才写“平明日出”可知,这时黎明还没有到来。军队夜行,“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时而兵戈相拨,时而铮鏦之鸣响。栖息在沙碛上的雁群,却早已警觉,相呼腾空飞去。“战初归”是正面写“度破讷沙”之事,“雁正飞”则是写其影响所及。首句先写飞雁,未见其形先闻其声,造成先声夺人的效果。三句写一轮红日从东南方的地平线上喷薄而出,在广袤的平沙之上,行进的部队蜿如游龙,战士的盔甲银鳞一般,在日照下寒光闪闪,而整个沙原上,沙砾与霜华也闪烁光芒,鲜明夺目。这是一幅极有生气的壮观景象。风沙迷漫的大漠上,本来很难见到天清日丽的美景,而此时这样的美景竟出现在战士的眼前。同时,战士的归来也使沙原增色;仿佛整个沙漠耀眼的光芒,都自他们的甲胄发出。这里,境与意,客观的美景与主观的情感浑然一体,物我不分。

考纲解读考点点击典型试题练习巩固练习巩固46、(2012年湖考纲解读考点点击典型试题练习巩固考点点击2事物形象是事物形象主要是指那些咏物诗中描绘的形象。诗中的物象因注入了诗人的情感而作为“意象”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因而鉴赏这些形象就不能停留在表层,而应更多地关注其内涵。1.鉴赏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2.鉴赏具有特定含意的形象。一个民族,不但有共同的语言,也有着共同的心理状态,往往对自然或社会的某些事物有着相同的感受。因此,在阅读古典诗歌时,对于诗中出现的草木花果、鸟兽虫鱼以及月露风云的形象描写,我们须注意到作者由于当时的习惯看法,赋予这些平常事物以特定含意。鉴赏事物形象考纲解读考点点击典型试题练习巩固考点点击2事物形象是事物形象考纲解读考点点击典型试题练习巩固考点点击2事物形象鉴赏题的答题步骤:一:懂古诗(体裁、体式、结构、题材、语言特征,注释、作者等)。二、抓关键(抓住诗句关键信息、表达方法、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理解概括形象和特征)。三:析意义(找出意象,分析意境,再现画面,分析事物形象的含义和作用效果等。四、表达(根据表达的三个要求,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懂古诗------抓关键-----析意义----表达表达:1、找物象描图景:找出诗中的意象,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再现画面时既要忠于原诗,又要力求语言优美。2、点氛围、意境:点明事物所营造的意境氛围特点或象征意义。3、析感情:分析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考纲解读考点点击典型试题练习巩固考点点击2事物形象鉴赏题的答考纲解读考点点击典型试题练习巩固典型试题31、(2013年江西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水调歌头·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辛弃疾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②。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注】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②“余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1)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2分)事物形象(2)指出“听我楚狂声”和“富贵非吾事”典故的出处。词人借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思?(6分)(感情)第一步:懂古诗宋词、事物形象,注意写物象抒情的词句。第二步:抓关键物象:兰、蕙、菊和注释作者用典故。第三步:析意义“滋兰”、“树蕙”,以培植香草比喻培养美好的品德和志节。“饮露”、“餐英”以饮食的芳洁比喻品节纯洁和高尚。

第四步:表达事物形象的三个要点:象征意义。答案(1)兰、蕙、菊都是花草,在词中都用来象征词人高尚、纯洁的品格和节操。(2)两个典故分别出自《论语》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前者以楚狂接舆的典故,表达了词人抗金复国理想无人理解的悲愤;后者以陶渊明自况,抒发了词人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怀。考纲解读考点点击典型试题练习巩固典型试题31、(2013年江考纲解读考点点击典型试题练习巩固典型试题32、(2012年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8分)野菊【宋】杨万里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注】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②政:通“正”(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2)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3分)表现手法(3)尾联化用了陶渊明那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观点(3分)第一步:懂古诗七律、托物言志诗,注意写物象抒情的词句。第二步:抓关键生野有幽色,不为无人减妙香,不随流俗第三步:析意义象征意义,以物喻人,菊花不随流俗的品格。

第四步:表达事物形象的三个要点,象征意义。答案:(1)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不因无人欣赏而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2)修辞:对偶、借代炼字:“逢”“忙”色彩:“碧”“黄”情感:喜爱之情(3)采菊东篱下率性自然超凡脱俗考纲解读考点点击典型试题练习巩固典型试题32、(2012年天考纲解读考点点击典型试题练习巩固典型试题32、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严郑公①宅同咏竹[唐]杜甫绿竹半含箨②,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③晚,阴过酒樽凉。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注】①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国公。②箨(tuò):笋壳。③帙:包书的布套。试分析本诗描写了竹子怎样的形象?诗人借竹告诉了我们什么?答案:(1)形象: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2)这首诗借咏竹告诉我们:示例一:要尊重天性,顺应自然。示例二:要呵护人才,不要摧残人才。示例三:期待得到提携,使自己有所作为。第一步:懂古诗托物言志诗,前六句写物,后两句抒情。第二步:抓关键新梢、阴凉、雨洗竹净,风吹竹香第三步:析意义象征意义,以物喻人。竹子的品格和“无剪伐”“拂云长”的期望。第四步:表达事物形象的三个要点及以物喻人。考纲解读考点点击典型试题练习巩固典型试题32、阅读下面的诗,考纲解读考点点击典型试题练习巩固练习巩固31、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8分)孤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①,愿斫五弦琴②。

【注】①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愠,疾苦、怨愤。②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中进士后,曾任过地方官。神宗时为宰相,创新法以改革弊政,遭到大官僚大地主的反对。后辞官退居南京。

(1)前六句表现了桐树怎样的特点?

(2)请对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作简要评价。

答案(1)孤桐的特点:虽孤独却笔直高耸入云,深深扎根于大地,越老越强。

(2)孤桐的精神品格:孤独、正直、向上、贴近大地、坚强。答案:作者所抒发的是正直向上,虚心扎实,坚强不屈,甘愿为解救百姓疾苦而献身的情怀。

考纲解读考点点击典型试题练习巩固练习巩固31、阅读下面这首律考纲解读考点点击典型试题练习巩固练习巩固32、(2011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咏山泉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问题: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答案: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有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考纲解读考点点击典型试题练习巩固练习巩固32、(2011年考纲解读考点点击典型试题练习巩固2考点点击诗歌形象鉴赏小结一、人物形象的鉴赏:1、聚焦描绘人物言行情态的重要词语。2、体味最能传达诗人心理活动的关键性词语。3、弄清形象塑造与物景描摹的内在关系。一、景物形象的鉴赏

1、注意景物描写(季节、时节、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2、遵循“概括景象(意境)特点、描摹诗歌图景、剖析作者思想”的思路进行分析鉴赏。3、以所写景物形象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现的寓意等)三、事物形象的鉴赏:1、掌握物象中心语的特殊含义。2、揣摩物象修饰语的情感色彩。3、理解物象的象征义和比喻义。考纲解读考点点击典型试题练习巩固2考点点击诗歌形象鉴赏小结一2015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复习鉴赏诗歌的形象2015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复习鉴赏诗歌的形象考纲内容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D级。考纲阐释

把握作品内容,注意传统文化底蕴和表现方法,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1.鉴赏诗歌的形象。2.理解诗歌中词语的含义,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3.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考点点击

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语言包括品味词语、明确风格。表达技巧指的是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行文结构、材料取舍、修辞方法等。典型试题考纲解读考点点击考纲解读1练习巩固温馨提示:欢迎您下载高考二轮复习-鉴赏诗歌的形象,为更好地满足您的学习和使用需求,课件在下载后可以自由编辑,请您使用MicrosoftPowerPoint2007以上版本或wps2019进行调整!Inordertobettermeetyourlearninganduseneeds,thecoursewarecanbefreelyeditedafterdownloading.PleaseuseMicrosoftPowerPoint2007oraboveorwps2019toadjust!!考纲解读考点点击典型试题练习巩固典型试题31、(2013年江西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水调歌头·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辛弃疾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②。门外沧浪水,能够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注】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②“余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1)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2分)事物形象(2)指出“听我楚狂声”和“富贵非吾事”典故的出处。词人借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思?(6分)(感情)第一步:懂古诗宋词、事物形象,注意写物象抒情的词句。第二步:抓关键物象:兰、蕙、菊和注释作者用典故。第三步:析意义“滋兰”、“树蕙”,以培植香草比喻培养美好的品德和志节。“饮露”、“餐英”以饮食的芳洁比喻品节纯洁和高尚。第四步:表达事物形象的三个要点:象征意义。答案(1)兰、蕙、菊都是花草,在词中都用来象征词人高尚、纯洁的品格和节操。(2)两个典故分别出自《论语》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前者以楚狂接舆的典故,表达了词人抗金复国理想无人理解的悲愤;后者以陶渊明自况,抒发了词人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怀。考纲解读考点点击典型试题练习巩固练习巩固45、(2011年湖北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登城望湖楼晚景刘敞苏轼雨映寒空半有无,横风吹雨入楼斜,重楼闲上倚城隅。壮观应须好句夸。浅深山色高低树,雨过潮平江海碧,一片江南水墨图。电光时掣紫金蛇。(1)两诗均写江南雨景,但景色有异,《登城》写的是□□□□,《望湖楼晚景》写的是疾风骤雨。(2分)(2)两诗第三句都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请分别说说它们在原诗结构中的作用。(2分)(3)以上两首诗,刘诗优美,苏诗壮美,请结合诗句赏析。(4分)答案(1)和风细雨(2)①刘诗第三句承接前两句,并与蒙蒙细雨叠加,以形成下句江南水墨图意境②苏诗第三句从“横风吹雨”转入“雨过潮平”,为描写雷电蓄势。.承上启下(3)①刘诗通过写雨映寒空,山深树幽,倚楼眺望的一幅水墨画,使用白描手法,描绘出一幅江南水墨图。②.苏诗通过写横风斜雨,潮江涌动,使用比喻手法,写出了雨前,雨后的壮观美景。【解题思路】两首诗歌同为写景佳作,赏析时抓住诗人描写的景物,品味景物的特点,结合诗人的诗歌特点,全面赏析。练习巩固考纲解读考点点击典型试题练习巩固典型试题31、(2013年江西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水调歌头·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辛弃疾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②。门外沧浪水,能够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注】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②“余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1)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2分)事物形象(2)指出“听我楚狂声”和“富贵非吾事”典故的出处。词人借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思?(6分)(感情)第一步:懂古诗宋词、事物形象,注意写物象抒情的词句。第二步:抓关键物象:兰、蕙、菊和注释作者用典故。第三步:析意义“滋兰”、“树蕙”,以培植香草比喻培养美好的品德和志节。“饮露”、“餐英”以饮食的芳洁比喻品节纯洁和高尚。第四步:表达事物形象的三个要点:象征意义。答案(1)兰、蕙、菊都是花草,在词中都用来象征词人高尚、纯洁的品格和节操。(2)两个典故分别出自《论语》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前者以楚狂接舆的典故,表达了词人抗金复国理想无人理解的悲愤;后者以陶渊明自况,抒发了词人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怀。考纲解读考点点击典型试题练习巩固典型试题31、(2014年全国大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刘长卿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1)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请简要说明。(2)请分别对第三联中“过”和“随”两个字作简要赏析。第一步:懂古诗五律、山水田园诗,中间两联写景,后一联抒情。第二步:抓关键意象:霉苔、白云、静诸、春草、雨、山、溪水等描绘出幽静的氛围。第三步:析意义抓住隐居环境特点,动静、远近结合景物描写写出了“幽静”环境。第四步:表达景物形象的三个要点:幽静、静谧的气氛。答案:(1)幽静.沿途是莓苔,远望白云缭绕,近看芳草当门.白云、静渚、春草、闲门都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气氛.(4分)(2)“过”字把雨后松树翠绿的颜色表现了出来.“随”字形象的表现了山道峰湖路转,人在随山转折、缘山寻找“水源,令人有曲径通幽的遐思.(4分)解析:赏析要首先立足诗歌内容,然后再结合诗中的文字辨析其表达效果。考纲解读考点点击典型试题练习巩固练习巩固41、(2014年天津卷)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8分)暮春[宋]黄庚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暮春山间【宋]黄公度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1)《暮春》一诗,春之“暮”体现在何处?(2分)(2)《暮春山间》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桃花的?〔2分))(3)两首诗都写了暮春之景,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答案:(1)体现在三月花凋谢,柳絮飘飞,东风吹和子规啼叫上。(2)①侧面描写,桃花落处无人看见,洗手时闻到流水中有桃花的香味。②动静结合。(3)《暮春》通过写落花、柳绵、斜阳、子规等暮春意象,表达了伤春之愁、流年之叹;《暮春山间》写作者缓步春山所见,描绘了一幅幽美的暮春景象,表现了作者的闲适之情。解析:概括景物形象第一步要读懂古诗词,从体裁、体式、题材、结构、表达方法、表现技巧等方面入手。第二步抓关键,抓住诗句关键信息、表达方法、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理解概括形象和特征。三:析意义(找出意象,分析意境,再现画面,分析景物形象的含义和作用效果等。考纲内容考纲阐释考点点击典型试题考纲解读考点点击考纲解读1练鉴赏诗歌的形象考点点击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并借以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诗歌作品中的人物、事件、自然景物和具体生活环境都是形象。对于叙事诗而言,诗中的“人”和“事”是形象;对于写景诗状物诗而言,诗中的“景”和“物”是形象;对于抒情诗而言,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就是形象。2考点点击典型试题考纲解读练习巩固鉴赏诗歌的形象考点点击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考点点击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分两类:一是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二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一、鉴赏诗歌中所刻画的人物形象在送别诗、怀古诗、闺怨诗、爱情诗等题材的诗歌中,诗人往往在诗中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并通过写人来表达情感。

在偏重叙事的诗歌作品中,诗人往往借助笔下塑造的人物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或寄托自己的理想。如:《诗经•氓》刻画了勤劳善良而又清醒刚烈的女主人公形象,《孔雀东南飞》刻画了同封建家长制做斗争的刘兰芝、焦仲卿的形象。再如:《静女》:刻画了一对青年恋人的形象,男青年热烈痴情、淳朴憨厚,女青年漂亮活泼、伶俐俏皮;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氓》刻画了勤劳善良而又清醒刚烈的女主人公形象;王昌龄的《出塞》塑造了戍边战士忠心报国,献身边塞的形象。考点点击2典型试题考纲解读练习巩固考点点击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分两类:一是诗歌所刻画的人物考纲解读考点点击典型试题二、鉴赏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诗歌是诗人主观情感的产物,必然带有诗人的痕迹。鉴赏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就是把我们在阅读这首诗中所感悟和想象的诗人的形象用语言准确形象地描述出来。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在古代诗歌中,一般有下面几种形象类型:(1)傲视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6)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8)爱恨情愁、儿女情长的形象鉴赏人物形象常用到的重要词语

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慷慨愤世、矢志报国、报国无门、建功立业、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悯农怜农、热爱山川、志趣高雅。考点点击2练习巩固考纲解读考点点击典型试题二、鉴赏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诗人“我考点点击典型试题考纲解读1、(2012年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送邹明府游灵武唐贾岛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1)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2)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4分)答案:(1)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清正廉洁。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2)①“藏”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人行之迹很快便为大雪覆盖的边塞雪景,写景生动,颇有画意;一个“藏”字,已包含大雪纷飞、道路莫辨、行人稀少等多重意蕴。②“透”字,极为传神地展现了林间朔风砭人肌骨的穿透力,同时还隐含风急、天寒、衣单等内容,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解析;寓意说他曾经在西畿县就任三年,勤于政务,衣食节俭。以至于马都没有长出来肥膘。为偿还高筑的债台,只好把佩剑卖了。说明他为官清廉,两袖清风。所以任满以后,没有搜刮民脂民膏,仅有学赋诗书满车。也只有学赋诗书满车!边雪就可以让你找不到他的踪迹,说明他所处的地方比较偏僻,徐风吹来就掀起了他身上的睡衣,说明他衣衫简朴,没有什么锦衣华冠。每天早上可以听到报晓的号角,家里的人客房根本没有开过,说明基本也没有什么人来往。向往宁静以致远,不理凡尘俗世,清远脱俗!

典型试题3练习巩固考点点击典型试题考纲解读1、(2012年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考纲解读考点点击典型试题典型试题32、(2011年四川卷)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怀天经、智老,因访之陈与义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选自《陈与义集校笺》)【注】天经,姓叶,名德;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诗中“禅伯”指大圆洪智,“儒先”指叶天经⑴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3分)⑵请对这首诗第二联进行赏析。(5分)答案:(1)诗人形象情趣高雅,珍视友情,风流飘逸。(2)诗人客居外地,以诗自娱,观赏杏花,此种生活是苦是乐,是喜是悲,诗中并未直接道出,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客子”对“杏花”,“诗卷”对“雨声”,融情于景,以自然清新的笔调表达了诗人了平淡闲适之情。典型试题练习巩固考纲解读考点点击典型试题典型试题32、(2011年四川卷)阅考纲解读考点点击典型试题典型试题33、(2013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鹧鸪天酬孝峙①[清]钱继章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闲倚杖,戏临罾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