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种群的特征㈠.种群密度1.含义: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的个体数量种群密度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⑵同一物种在不同环境中的种群密度不同。2.种群密度的特点:⑴不同物种在同样的环境中的种群密度不同。⑶同一物种在同环境的不同时间的种群密度不同。第1节种群的特征一.种群的概念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⑴.样方法①常用的取样方法:___________③使用范围: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多用于植物以及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4.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②操作步骤:确定调查对象→____→__
一般来说,样方大小为:乔木__,灌木__,草本__;取样统计时,取样植物不同生长期的个体数都应统计。选取样方计数100m216m21m2①定义: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份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⑵.标志重捕法②使用范围:多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动物③估算方法:
设该地段全部个体数为N,其中被标志数为M,再捕个体数为n,再捕个体中标志数为m。则有如下关系:NMnm=即:N=Mn/mA.标志个体在整个调查种群中___分布;B.标志个体和未标志个体都有_____机会;C.调查期中,没有_____;D.没有个体的_____。④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的前提条件:均匀地同样被捕的迁入或迁出出生或死亡1.概念:㈡.出生率和死亡率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________的比率。2.意义:________________直接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因素。直接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因素。在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数目占_______的比率。㈢.迁入率和迁出率1.概念:2.意义:_____________该种群个体总数该种群个体总数㈣.年龄组成1.概念: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所占比例。各年龄期一般分为幼年(尚无生殖能力)、成年(有生殖能力)和老年(丧失生殖能力)三个阶段。2.类型:(一般分三种类型)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老年成年幼年3.意义:_____________预测将来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种群中雄性个体或雌性个体占的该种群个体总数比例。㈤.性别比例1.概念:
2.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来影响种群密度。二.种群的空间特征㈠.概念:
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空间布局称之为种群的空间特征。㈡.类型:1.均匀分布3.集群分布2.随机分布
t年后种群的数量为:______㈠.产生条件:食物充足,空间不限,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㈡.增长特点:种群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二年是第一年的λ倍.㈢.种群数量的计算:Nt=N0λt
其中,N0为起始数量,t为时间,Nt表示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λ为年均增长率。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一.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理想状态㈠.产生条件:食物等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有天敌存在。二.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㈡.增长特点:种群数量达到____________后,将停止增长并在__左右保持相对稳定。㈢.实际应用
捕食者捕食之后,应使被捕种群的数量保持在__这个水平,因为在这个水平________。存在环境阻力。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K值K/2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种群增长的“S”曲线种群密度上升种内斗争加剧捕食者增加出生率下降,死亡率增高增长下降种群在一个有限环境中增长时:停止增长,保持稳定三.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与“S”型曲线对比“S”型曲线“J”型曲线前提条件增长速率有无K值环境资源有限环境资源无限先上升后下降有K值无K值两曲线的阴影部分表示什么?答:①表示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量。②表示环境中影响种群增长的阻力。
种群的数量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的,因此,凡是影响上述种群特征的因素,都会引起种群数量的变化。环境因素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迁出和迁入种群数量的变化气候、食物、被捕食、传染病等增或减增长、波动、稳定、下降等四、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一.生物群落的概念二.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㈠.物种组成㈡.优势种㈢.种间关系㈣.空间结构㈤.群落的演替
在群落中生态作用最大、并对群落的外貌、结构和群落环境起决定作用的物种。第3节群落的结构三.群落的物种组成1.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物种的丰富度。2.特点:一般来说,环境条件愈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愈长,物种的数目愈多,群落的结构也愈复杂。群落中物种的多样性(丰富度)⑴特点:两物种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如果彼此分开,则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生存。在数量上两种生物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个体数时间AB数量坐标图关系图AB⑵例子:大豆与根瘤菌、地衣。四.种间关系㈠.种间互助互利共生:豆科植物和菌瘤根1.捕食:数量坐标图能量关系图⑴特点: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数量上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个体数时间BABA⑵例子:羊和草、狼与兔、青蛙与昆虫。㈡.种间斗争捕食2.竞争:个体数时间AB竞争能力不同数量坐标图能量关系图⑴特点:两种生物在数量上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变化。一般生态需求越接近的不同物种间竞争越激烈。时间个体数AB竞争能力相差不大BAC⑵例子:牛与羊、农作物与杂草、大草履虫与双小核草履虫。大象和狮子抢夺水源3.寄生:⑴特点:对寄主有害,对寄生生物有利,如果分开,则寄生生物难以单独生存,而寄主会生活得更好。能量关系图ABAB数量坐标图A个体数时间B⑵例子:蛔虫与人、菟丝子与大豆、噬菌体与细菌。寄生Go关系类型特征实例互利共生寄生竞争捕食彼此有利,彼此依赖地衣、根瘤一方有利,一方受害彼此抑制适量捕食对捕食者和被捕食者都是有利的蛔虫和人水稻和稗草羊与草狼与羊种间关系小结五.生物群落的结构㈠.垂直结构1.定义:在垂直方向上,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2.平坦地面上的植物分层分布主要与光照强度有关。3.高山植物群落的分层分布主要与温度有关。麻雀总是成群地在森林的上层的活动,吃高大乔木的种子。煤山雀、黄腰柳莺、和橙红翁等鸟类总是森林的中层营巢。血雉和棕尾虹则是典型的森林底层鸟类,吃地面上的苔鲜和昆虫。4.动物群落也有分层现象,其分层主要与其食物和栖息场所有关。6.分层现象的意义:
影响某些水生生物垂直分布的原因主要决定与阳光、温度、食物和含氧量等。
它不仅缓解了植物之间争夺阳光、空间、水分和矿质营养等的矛盾,而且由于植物在空间上的成层排列,扩大了植物利用环境的范围,提高了同化功能的强度和效率。分层现象愈复杂,即群落结构愈复杂,植物对环境利用愈充分,提供的有机物质也就愈多。5.水域中的分层现象:㈡.水平结构
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起伏、光照的明暗、湿度的大小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种群的密度也有差别,这就是群落的水平结构。一.群落演替的概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二.群落演替的类型沙丘、火山岩、冰川泥、裸岩上进行的演替。㈠.初生演替1.定义:2.实例:▲在以上演替的各阶段中,所需时间最长的是地衣到苔藓阶段,所需时间最短的是草本植物到灌木阶段。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乔木阶段)裸岩上的演替⑴一年生杂草⑵多年生杂草⑶小灌木⑷灌木丛⑸乔木(森林)在干旱的荒漠上很难形成1.定义:原有的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的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2.实例: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㈡.次生演替3.弃耕农田上的群落演替的过程四.群落演替的原因㈠.植物繁殖体的迁移和散布;㈡.外界环境条件变化;㈢.动物的活动性;㈣.种内、种间关系;㈤.人类活动影响。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一、生态系统范围1、概念: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通过不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统一整体。2、分类:海洋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3、举例:一片草原、一个海岛、一个水塘。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二、生态系统的成分及其相互关系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阳光、温度、空气、土壤、水分各种有机和无机物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绿色植物(能生产有机物),次要呢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植食性动物,如鼠、兔等。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肉食性动物,如黄鼬、猫头鹰等。以小型肉食动物为食的大型肉食动物,如虎、狼等。细菌、真菌、腐食性动物,如霉菌、蘑菇、枯草杆菌、蚯蚓、粪金龟等。1、成分植物不都是生产者,生产者不都是植物;动物不都是消费者,消费者不都是动物;微生物不都是分解者,分解者不都是微生物;寄生植物(如菟丝子)——消费者;腐食动物(如蚯蚓)——分解者;自养微生物(如硝化细菌)——生产者;寄生微生物(如肺炎双球菌)——消费者。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生产者和分解者(是连接生命世界和无机自然环境的两个重要环节)2、食物链和食物网①食物链——各种生物之间由取食或被食关系而形成的联系。②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交织在一起,构成网状的营养结构,称为食物网。例:绿色植物蝗虫青蛙蛇老鹰绿色植物兔昆虫食虫鸟青蛙蛇老鹰生态系统的首要成分:生产者(生产有机物)1.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2.生产者总是为第一营养级。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不参与食物链的构成3.同一种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可占不同的营养级4.食物链中消费者级别总比营养级别少一级。5、食物链中箭头的含义:箭头方向代表能量流动的方向,同时也体现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6.食物链越长,营养级别越高重金属、不易分解的农药积累越多,而能量越少。有关食物链注意事项:
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所需要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进入生态系统中生物体的能量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吸收的能量。这些能量固定到生产者所制造的有机物中。进入生态系统中的太阳能约占太阳向地球输送能量的1%。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能量流动的过程小结能量流动的起点:能量流动的途径:能量的变化情况:生产者的能量来源:分解者的能量来源:各级消费者的能量来源:流入某营养级的能量是:生产者食物链和食物网,以有机物的形式太阳能→化学能→热能主要来自太阳能生产者和消费者上一营养级该营养级所同化的量一.概念
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化学元素,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也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水循环:水是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约占体重的60%~95%,体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网络安全应急响应托管服务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程联营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大货车司机职业风险防范合同范本3篇
- 网络安全文化传播与防范意识强化研究
- 2025版实训基地学生实习就业安全保障合同2篇
- 小学教育中的数学创新思维培养
- 清远广东清远阳山县纪委监委招聘政府购买服务人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杭州浙江杭州市湖墅学校编外教师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二零二五年度智能家具制造承包合作协议3篇
- 2025年牛津译林版选择性必修1地理下册月考试卷
- 肩袖损伤的护理查房课件
- 2023届北京市顺义区高三二模数学试卷
- 公司差旅费报销单
- 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谱乐谱
- 我国全科医生培训模式
- 2021年上海市杨浦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精校word打印版)
- 八年级上册英语完形填空、阅读理解100题含参考答案
- 八年级物理下册功率课件
- DBJ51-T 188-2022 预拌流态固化土工程应用技术标准
- 《长津湖》电影赏析PPT
- 销售礼仪培训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