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生理学课件:第9章-泌尿系统_第1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件:第9章-泌尿系统_第2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件:第9章-泌尿系统_第3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件:第9章-泌尿系统_第4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件:第9章-泌尿系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章泌尿系统UrinarySystem

第九章泌尿系统UrinarySystem

1主要内容第一节泌尿系统的解剖结构第二节尿的生成过程第三节尿生成的调节主要内容第一节泌尿系统的解剖结构2组成与功能泌尿系统肾输尿管膀胱尿道主要功能:排泄组成与功能泌尿系统肾输尿管膀胱尿道主要功能:排泄3第一节泌尿系统的解剖结构1、肾的形态和结构2、肾的微细结构3、输尿管、膀胱、尿道第一节泌尿系统的解剖结构1、肾的形态和结构41肾的形态和结构1.1形态

蚕豆状,实质性器官内侧缘肾门肾盂肾窦肾静脉肾动脉肾盂1肾的形态和结构1.1形态蚕豆状,实质性器官内侧缘肾5外侧缘隆凸,内侧缘中央部凹陷,称肾门。有肾静脉、肾动脉、肾盂、淋巴管和神经等出入。它们被结缔组织包裹成束,称肾蒂。肾蒂由上到下为肾动脉、肾静脉、肾盂。由肾门深入肾实质之间的腔隙称肾窦,窦内容纳肾盏、肾盂、肾血管及脂肪组织等。外侧缘隆凸,内侧缘中央部凹陷,称肾门。有肾静脉、肾动脉、肾盂61.2位置腹后壁,脊柱两侧;左肾平第11胸椎体下缘至第2~3腰椎间盘之间,右肾比左肾低1~2cm1.2位置腹后壁,脊柱两侧;左肾平第11胸椎体下缘至第71.3肾的结构肾皮质肾髓质肾锥体(15~20)肾大盏(2~3)肾小盏(7-8)肾乳头肾盂1.3肾的结构肾皮质肾髓质肾锥体(15~20)肾大盏(28在肾的冠状切面上,肉眼可见肾实质分为皮质和髓质两部分。肾皮质在肾实质的浅层,新鲜时呈红褐色,主要由肾小体和肾小管构成。肾髓质在肾实质的深部,色淡,由15~20个肾锥体组成,锥体的底朝向皮质,锥体的尖端钝圆,伸向肾门,称为肾乳头,其顶端有许多乳头孔,肾形成的尿液由此流入肾小盏内。肾小盏为漏斗形的膜性小管,围绕肾乳头,每侧约有7~8个肾小盏。2~3个肾小盏合成一个肾大盏,肾大盏约有2~3个。由肾大盏合成一个扁平漏斗形的肾盂。肾盂出肾门后,弯向下行,移行为输尿管。在肾的冠状切面上,肉眼可见肾实质分为皮质和髓质两部分。92、肾的微细结构2.1肾单位(nephron):肾的基本功能单位,它与集合管共同完成泌尿功能。人的每个肾脏是由120万个肾单位组成的。2.1.1肾小体(renalcorpuscle):肾小球,肾小囊2.1.2肾小管(renaltubule):近端小管,髓袢细段,远端小管2、肾的微细结构2.1肾单位(nephron):肾的基本功能10肾小球(毛细血管球)肾小体肾小囊近曲小管近端小管髓袢降支粗段肾单位髓袢降支细段髓袢细段髓袢肾小管髓袢升支细段髓袢升支粗段远端小管远曲小管肾小11人体解剖生理学课件:第9章-泌尿系统122、肾的微细结构2.2集合管在尿液浓缩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每一集合管接受多条远曲小管运来的液体。许多集合管又汇入乳头管,最后形成的尿液经肾盏、肾盂、输尿管而进入膀胱,由膀胱排出体外。2、肾的微细结构2.2集合管132.3进球小体球旁细胞:分泌肾素致密斑:感受小管液中NaCl含量的变化,将信息传至球旁细胞间质细胞:吞噬2.3进球小体14进球小体组成示意图进球小体组成示意图153、肾的功能排泄的主要器官;维持内环境稳定;具有内分泌功能。

3、肾的功能排泄的主要器官;16三输尿管、膀胱、尿道1.输尿管分部壁内部腹部盆部起于肾盂末端,终于膀胱,长约20~30cm管径0.5-1.0cm(最窄处0.2-0.3cm)三输尿管、膀胱、尿道1.输尿管分部壁内部腹部盆部起于肾盂末17三个狭窄肾盂输尿管移行处输尿管越过小骨盆入口处输尿管壁内部输尿管结石三个狭窄肾盂输尿管移行处输尿管越过小骨盆入口处输尿管壁内部182膀胱储存尿液的肌性囊状器官,其形状、大小、位置和壁的厚度随尿液充盈程度而异。形态2膀胱储存尿液的肌性囊状器官,其形状、大小、位置和壁的厚19内面结构膀胱三角膀胱底内面,左、右输尿管口和尿道内口之间的三角形区域,此处膀胱粘膜与肌层紧密连接,缺少粘膜下层组织,无论膀胱扩张或收缩,始终保持平滑,是肿瘤、结核和炎症的好发部位。输尿管口尿道内口内面结构膀胱三角膀胱底内面,左、右输尿管口和尿道内口之间的204.3尿道男性:尿道是从膀胱通向体外的管道。男性尿道细长,长约18cm,男性尿道兼有排尿和排精功能。女性:尿道粗而短,长约5cm,起于尿道内口,经阴道前方,开口于阴道前庭。4.3尿道男性:尿道是从膀胱通向体外的管道。男性尿道细长21女性尿道男性尿道女性尿道男性尿道22第二节尿形成过程1、尿的化学成分与理化特性2、肾小球的滤过作用3、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4、肾小管与集合管的分泌5、尿的浓缩和稀释第二节尿形成过程1、尿的化学成分与理化特性231.尿的成分和性质尿量:正常成人1~2L/d;正常约1500ml/d少尿:150—500ml/d;无尿:100ml/d以下;多尿:2500ml/d以上成分:来源于血浆,水:95~97%,固体物质:3~5%无机物:Na,K;NaCl有机物:尿素、肌酐、尿酸、氨、胆色素等理化性质:淡黄色,pH5.0~6.0,受食物影响大。1.尿的成分和性质24尿生成的基本步骤:生成原尿(不含蛋白质的血浆)将有用成分重吸收回血管将分泌的H、K、NH3排出肾小球的滤过

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

肾小管、集合管分泌

生成终尿

尿生成的基本步骤:生成原尿(不含蛋白质的血浆)将有用成分重252.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定义: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血浆中的水和小分子溶质经滤过膜进入肾小囊腔形成原尿的过程。原尿——血浆流经肾小球时可滤出部分至肾囊腔。成分:其本上不含蛋白质的血浆滤过液。滤过——通过速度一致,不受分子大小影响。2.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定义: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血浆中26(一)滤过膜及其通透性(二)有效滤过压2.1滤过膜(一)滤过膜及其通透性2.1滤过膜27(一)滤过膜滤过膜——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的血液与肾小囊中超滤液之间的隔膜。三层结构: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层50~100nm基底膜(胶原纤维和蛋白多糖纤维4~8nm 由足细胞突起组成的外层上皮细胞层20~40nm三层组织构成了滤过的机械屏障(一)滤过膜滤过膜——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的血液与肾小囊中超滤液28三层组织构成了滤过的机械屏障。各层组织表面有唾液蛋白(即酸性糖蛋白带负电)分布,所以同样大小的分子,带正电荷者易过,中性者次之,而带负电荷难于通过,血浆蛋白质在体液环境下常带负电,所以难于被滤过,此称为电学屏障。以上两个屏障作用一般以机械屏障为主。滤过膜厚度不足1μm,又有孔隙,通透性很大,血浆中除蛋白质大分子外,均可通过。三层组织构成了滤过的机械屏障。29

2、滤过膜的通透性是指物质通过滤过膜的能力大小。影响因素:1、溶质的分子大小2、溶质的带电情况2、滤过膜的通透性30(二)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压-(血浆胶渗+肾囊腔内压)将在大鼠实测数字代入为:入球A端有效滤过压=6.0-(3.33+1.33)=1.34kPa出球A端有效滤过压=6.0-(4.67+1.33)=0kPa

滤过血液变稠滤过膜和有效滤过压的情况只提供了原尿生成的可能性,要变为现实,还需满足时间(或血流速度)的条件。(二)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压-(血浆胶渗+肾囊31(3)滤过率(GFR)与滤过分数肾小球滤过率(GFR):指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正常成人为125ml/min。滤过分数:是指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

正常值约为125/660×100%=19%;表明流经肾的约有1/5由肾小球滤出而形成原尿。(3)滤过率(GFR)与滤过分数肾小球滤过率(GFR):指单323、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重吸收(reabsorption):物质从肾小管液中转运至血液中。特点:选择性差异性:进球小管为重吸收的主要部位

3、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重吸收(reabsorptio33重要物质的重吸收1、Na+重吸收部位:主要在近球小管。重要物质的重吸收1、Na+重吸收342、K+重吸收主要部位:近球小管3、HCO3-的重吸收主要部位:近球小管2、K+重吸收354、葡萄糖的重吸收主要部位:近球小管(尤其前半段)特点:具有一定的限度肾糖阈: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的最低血糖浓度。4、葡萄糖的重吸收364、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作用分泌(secretion):上皮细胞将本身产生的物质或血液中的物质转运至肾小管腔中。4、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作用分泌(secretion):上37(一)K+的分泌1.部位:远曲小管、集合管2.方式:Na—K交换(二)H+的分泌1.部位:各段肾小管,主要在近曲小管2.方式:主动转运,Na—H交换与Na—K交换竞争(一)K+的分泌1.部位:远曲小管、集合管2.方式:Na38(三)NH3的分泌1.部位:远曲小管,集合管(三)NH3的分泌1.部位:远曲小管,集合管39重吸收种类量部位方式H2O99%除髓升支各段肾小管被动渗透电解质Na99%除髓降支细段的各段主动和被动Cl99%同Na被动HCO3大部分85%在近端小管以CO2形式重吸收,与H+分泌耦连(11)K+大部分大多在近端小管主动GS和AA100%全部在近端小管继发性主动转运分泌种类部位方式特点H+各段主动排酸保碱K+远、集主动(Na-K交换)与Na-H交换相拮抗NH3远、集被动扩散与H+分泌和HCO3的重吸收相互促进重吸收种类量部位方式H2O99%除髓升支各段肾小管被405尿液的浓缩和稀释尿液的浓缩和稀释是根据尿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比较而确定的。肾对尿的浓缩和稀释功能对维持体液平衡和渗透压恒定有重要的生理意义。5尿液的浓缩和稀释尿液的浓缩和稀释是根据尿渗透压与血浆渗透41(一)尿浓缩与稀释机体缺水小管液中水被重吸收

尿量,排高渗尿尿浓缩大量饮水小管液中水不易被重吸收

尿量,排低渗尿尿稀释(一)尿浓缩与稀释机体缺水小管液中水被重吸收尿量,排42机体缺水ADH

远曲小管、集合管对H2O通透性

H2O的重吸收既有通透性又有动力小管液中水被重吸收

尿量,排高渗尿尿浓缩

1.尿浓缩:肾髓质组织液本身存在高渗梯度

机体缺水ADH远曲小管、集合管对H2O通透性H243ADH2.尿稀释:大量饮水不受肾髓质组织液本身高渗梯度影响远曲小管、集合管对H2O通透性H2O的重吸收有动力但无通透性小管液中水不被重吸收尿量,排低渗尿尿稀释ADH2.尿稀释:大量饮水不受肾髓质组织液本身高渗梯度影44

第三节尿生成的调节第三节尿生成的调节45(一)肾交感神经的作用肾交感神经兴奋,可致尿量减少,机制如下:①入、出球小动脉收缩,肾小球毛细血管血浆流量减少,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下降,肾小球有效滤过压下降,肾小球滤过率降低;(一)肾交感神经的作用46②刺激球旁细胞释放肾素增多,导致循环血中的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增多,使肾小管对NaCl和水的重吸收增多;③增加近端小管和髓袢上皮细胞重吸收NaCl和水。②刺激球旁细胞释放肾素增多,导致循环血中的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47

二、抗利尿激素(ADH)

1、作用:提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水重吸收增加。使尿液浓缩,尿量减少;2、调节引起ADH释放的有效刺激是血浆晶体渗透压的升高和循环血量的减少。

二、抗利尿激素(ADH)

1、作用:482.ADH分泌调节循环血量容量感受器缺水晶体渗透压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ADH尿浓缩循环血量容量感受器大量饮水晶体渗透压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水利尿ADH尿稀释2.ADH分泌调节循环血量容量感受器缺水晶体渗49水利尿:这种大量饮清水后引起的尿量增多的现象。水利尿:这种大量饮清水后引起的尿量增多的现象。50三、醛固酮1、作用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Na+主动重吸收,促进K+的分泌。保Na+排K+,尿量减少。2、调节受肾素-血管紧张素以及血K+和血Na+浓度变化的调节。三、醛固酮1、作用51(1)肾素-血管紧张素的刺激作用●血管紧张素原肾素血管紧张素Ⅰ(十肽)血管紧张素转换酶血管紧张素Ⅱ(八肽)血管紧张素Ⅲ醛固酮转变刺激(1)肾素-血管紧张素的刺激作用转变刺激522、血K+和血Na+浓度改变的刺激作用血K+浓度升高和血Na+浓度降低醛固酮的合成和释放增加,维持血K+和血Na+浓度的稳定。2、血K+和血Na+浓度改变的刺激作用53四、心房钠尿肽(ANP)1、作用明显促进NaCl和水的排出。四、心房钠尿肽(ANP)54思考题名词解释:肾单位、有效率过压、GFR、重吸收、肾小球滤过、滤过膜、尿的浓缩简答1、泌尿系统的组成2、尿生成的过程3、ADH对肾的生理作用思考题名词解释:55第九章泌尿系统UrinarySystem

第九章泌尿系统UrinarySystem

56主要内容第一节泌尿系统的解剖结构第二节尿的生成过程第三节尿生成的调节主要内容第一节泌尿系统的解剖结构57组成与功能泌尿系统肾输尿管膀胱尿道主要功能:排泄组成与功能泌尿系统肾输尿管膀胱尿道主要功能:排泄58第一节泌尿系统的解剖结构1、肾的形态和结构2、肾的微细结构3、输尿管、膀胱、尿道第一节泌尿系统的解剖结构1、肾的形态和结构591肾的形态和结构1.1形态

蚕豆状,实质性器官内侧缘肾门肾盂肾窦肾静脉肾动脉肾盂1肾的形态和结构1.1形态蚕豆状,实质性器官内侧缘肾60外侧缘隆凸,内侧缘中央部凹陷,称肾门。有肾静脉、肾动脉、肾盂、淋巴管和神经等出入。它们被结缔组织包裹成束,称肾蒂。肾蒂由上到下为肾动脉、肾静脉、肾盂。由肾门深入肾实质之间的腔隙称肾窦,窦内容纳肾盏、肾盂、肾血管及脂肪组织等。外侧缘隆凸,内侧缘中央部凹陷,称肾门。有肾静脉、肾动脉、肾盂611.2位置腹后壁,脊柱两侧;左肾平第11胸椎体下缘至第2~3腰椎间盘之间,右肾比左肾低1~2cm1.2位置腹后壁,脊柱两侧;左肾平第11胸椎体下缘至第621.3肾的结构肾皮质肾髓质肾锥体(15~20)肾大盏(2~3)肾小盏(7-8)肾乳头肾盂1.3肾的结构肾皮质肾髓质肾锥体(15~20)肾大盏(263在肾的冠状切面上,肉眼可见肾实质分为皮质和髓质两部分。肾皮质在肾实质的浅层,新鲜时呈红褐色,主要由肾小体和肾小管构成。肾髓质在肾实质的深部,色淡,由15~20个肾锥体组成,锥体的底朝向皮质,锥体的尖端钝圆,伸向肾门,称为肾乳头,其顶端有许多乳头孔,肾形成的尿液由此流入肾小盏内。肾小盏为漏斗形的膜性小管,围绕肾乳头,每侧约有7~8个肾小盏。2~3个肾小盏合成一个肾大盏,肾大盏约有2~3个。由肾大盏合成一个扁平漏斗形的肾盂。肾盂出肾门后,弯向下行,移行为输尿管。在肾的冠状切面上,肉眼可见肾实质分为皮质和髓质两部分。642、肾的微细结构2.1肾单位(nephron):肾的基本功能单位,它与集合管共同完成泌尿功能。人的每个肾脏是由120万个肾单位组成的。2.1.1肾小体(renalcorpuscle):肾小球,肾小囊2.1.2肾小管(renaltubule):近端小管,髓袢细段,远端小管2、肾的微细结构2.1肾单位(nephron):肾的基本功能65肾小球(毛细血管球)肾小体肾小囊近曲小管近端小管髓袢降支粗段肾单位髓袢降支细段髓袢细段髓袢肾小管髓袢升支细段髓袢升支粗段远端小管远曲小管肾小66人体解剖生理学课件:第9章-泌尿系统672、肾的微细结构2.2集合管在尿液浓缩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每一集合管接受多条远曲小管运来的液体。许多集合管又汇入乳头管,最后形成的尿液经肾盏、肾盂、输尿管而进入膀胱,由膀胱排出体外。2、肾的微细结构2.2集合管682.3进球小体球旁细胞:分泌肾素致密斑:感受小管液中NaCl含量的变化,将信息传至球旁细胞间质细胞:吞噬2.3进球小体69进球小体组成示意图进球小体组成示意图703、肾的功能排泄的主要器官;维持内环境稳定;具有内分泌功能。

3、肾的功能排泄的主要器官;71三输尿管、膀胱、尿道1.输尿管分部壁内部腹部盆部起于肾盂末端,终于膀胱,长约20~30cm管径0.5-1.0cm(最窄处0.2-0.3cm)三输尿管、膀胱、尿道1.输尿管分部壁内部腹部盆部起于肾盂末72三个狭窄肾盂输尿管移行处输尿管越过小骨盆入口处输尿管壁内部输尿管结石三个狭窄肾盂输尿管移行处输尿管越过小骨盆入口处输尿管壁内部732膀胱储存尿液的肌性囊状器官,其形状、大小、位置和壁的厚度随尿液充盈程度而异。形态2膀胱储存尿液的肌性囊状器官,其形状、大小、位置和壁的厚74内面结构膀胱三角膀胱底内面,左、右输尿管口和尿道内口之间的三角形区域,此处膀胱粘膜与肌层紧密连接,缺少粘膜下层组织,无论膀胱扩张或收缩,始终保持平滑,是肿瘤、结核和炎症的好发部位。输尿管口尿道内口内面结构膀胱三角膀胱底内面,左、右输尿管口和尿道内口之间的754.3尿道男性:尿道是从膀胱通向体外的管道。男性尿道细长,长约18cm,男性尿道兼有排尿和排精功能。女性:尿道粗而短,长约5cm,起于尿道内口,经阴道前方,开口于阴道前庭。4.3尿道男性:尿道是从膀胱通向体外的管道。男性尿道细长76女性尿道男性尿道女性尿道男性尿道77第二节尿形成过程1、尿的化学成分与理化特性2、肾小球的滤过作用3、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4、肾小管与集合管的分泌5、尿的浓缩和稀释第二节尿形成过程1、尿的化学成分与理化特性781.尿的成分和性质尿量:正常成人1~2L/d;正常约1500ml/d少尿:150—500ml/d;无尿:100ml/d以下;多尿:2500ml/d以上成分:来源于血浆,水:95~97%,固体物质:3~5%无机物:Na,K;NaCl有机物:尿素、肌酐、尿酸、氨、胆色素等理化性质:淡黄色,pH5.0~6.0,受食物影响大。1.尿的成分和性质79尿生成的基本步骤:生成原尿(不含蛋白质的血浆)将有用成分重吸收回血管将分泌的H、K、NH3排出肾小球的滤过

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

肾小管、集合管分泌

生成终尿

尿生成的基本步骤:生成原尿(不含蛋白质的血浆)将有用成分重802.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定义: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血浆中的水和小分子溶质经滤过膜进入肾小囊腔形成原尿的过程。原尿——血浆流经肾小球时可滤出部分至肾囊腔。成分:其本上不含蛋白质的血浆滤过液。滤过——通过速度一致,不受分子大小影响。2.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定义: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血浆中81(一)滤过膜及其通透性(二)有效滤过压2.1滤过膜(一)滤过膜及其通透性2.1滤过膜82(一)滤过膜滤过膜——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的血液与肾小囊中超滤液之间的隔膜。三层结构: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层50~100nm基底膜(胶原纤维和蛋白多糖纤维4~8nm 由足细胞突起组成的外层上皮细胞层20~40nm三层组织构成了滤过的机械屏障(一)滤过膜滤过膜——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的血液与肾小囊中超滤液83三层组织构成了滤过的机械屏障。各层组织表面有唾液蛋白(即酸性糖蛋白带负电)分布,所以同样大小的分子,带正电荷者易过,中性者次之,而带负电荷难于通过,血浆蛋白质在体液环境下常带负电,所以难于被滤过,此称为电学屏障。以上两个屏障作用一般以机械屏障为主。滤过膜厚度不足1μm,又有孔隙,通透性很大,血浆中除蛋白质大分子外,均可通过。三层组织构成了滤过的机械屏障。84

2、滤过膜的通透性是指物质通过滤过膜的能力大小。影响因素:1、溶质的分子大小2、溶质的带电情况2、滤过膜的通透性85(二)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压-(血浆胶渗+肾囊腔内压)将在大鼠实测数字代入为:入球A端有效滤过压=6.0-(3.33+1.33)=1.34kPa出球A端有效滤过压=6.0-(4.67+1.33)=0kPa

滤过血液变稠滤过膜和有效滤过压的情况只提供了原尿生成的可能性,要变为现实,还需满足时间(或血流速度)的条件。(二)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压-(血浆胶渗+肾囊86(3)滤过率(GFR)与滤过分数肾小球滤过率(GFR):指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正常成人为125ml/min。滤过分数:是指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

正常值约为125/660×100%=19%;表明流经肾的约有1/5由肾小球滤出而形成原尿。(3)滤过率(GFR)与滤过分数肾小球滤过率(GFR):指单873、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重吸收(reabsorption):物质从肾小管液中转运至血液中。特点:选择性差异性:进球小管为重吸收的主要部位

3、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重吸收(reabsorptio88重要物质的重吸收1、Na+重吸收部位:主要在近球小管。重要物质的重吸收1、Na+重吸收892、K+重吸收主要部位:近球小管3、HCO3-的重吸收主要部位:近球小管2、K+重吸收904、葡萄糖的重吸收主要部位:近球小管(尤其前半段)特点:具有一定的限度肾糖阈: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的最低血糖浓度。4、葡萄糖的重吸收914、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作用分泌(secretion):上皮细胞将本身产生的物质或血液中的物质转运至肾小管腔中。4、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作用分泌(secretion):上92(一)K+的分泌1.部位:远曲小管、集合管2.方式:Na—K交换(二)H+的分泌1.部位:各段肾小管,主要在近曲小管2.方式:主动转运,Na—H交换与Na—K交换竞争(一)K+的分泌1.部位:远曲小管、集合管2.方式:Na93(三)NH3的分泌1.部位:远曲小管,集合管(三)NH3的分泌1.部位:远曲小管,集合管94重吸收种类量部位方式H2O99%除髓升支各段肾小管被动渗透电解质Na99%除髓降支细段的各段主动和被动Cl99%同Na被动HCO3大部分85%在近端小管以CO2形式重吸收,与H+分泌耦连(11)K+大部分大多在近端小管主动GS和AA100%全部在近端小管继发性主动转运分泌种类部位方式特点H+各段主动排酸保碱K+远、集主动(Na-K交换)与Na-H交换相拮抗NH3远、集被动扩散与H+分泌和HCO3的重吸收相互促进重吸收种类量部位方式H2O99%除髓升支各段肾小管被955尿液的浓缩和稀释尿液的浓缩和稀释是根据尿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比较而确定的。肾对尿的浓缩和稀释功能对维持体液平衡和渗透压恒定有重要的生理意义。5尿液的浓缩和稀释尿液的浓缩和稀释是根据尿渗透压与血浆渗透96(一)尿浓缩与稀释机体缺水小管液中水被重吸收

尿量,排高渗尿尿浓缩大量饮水小管液中水不易被重吸收

尿量,排低渗尿尿稀释(一)尿浓缩与稀释机体缺水小管液中水被重吸收尿量,排97机体缺水ADH

远曲小管、集合管对H2O通透性

H2O的重吸收既有通透性又有动力小管液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