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贷风险专题分析报告2010年第21期-_第1页
中国信贷风险专题分析报告2010年第21期-_第2页
中国信贷风险专题分析报告2010年第21期-_第3页
中国信贷风险专题分析报告2010年第21期-_第4页
中国信贷风险专题分析报告2010年第21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专心---专注---专业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2010年第21期总第21期本期专题:防患2010年第21期总第21期本期专题:防患于未然——问题贷款的识别与预警问题贷款产生的过程及特征透视早期风险信号识别问题贷款构建风险预警系统预警问题贷款本期专题:防患于未然——问题贷款的识别与预警正文目录TOC\o"1-4"\h\z\u图表目录TOC\h\z\c"图表"

前言目前,问题贷款的定义根据《商业银行法》、《贷款通则》和人民银行的有关规定有以下几种表述方式:一是问题贷款是指未能按照原贷款协议按时偿还本金或利息,或未能按规定的方式偿还的贷款。二是问题贷款是指借款人一次或多次不能按计划还款,或贷款抵押品的价值已严重下降的贷款。三是问题贷款是指偿还有困难的贷款,特别是那些即使借款人或相关债务人有预期的还款来源,但还款来源不足以偿还债务,或者经违约而不能按时偿还或可能发生损失的贷款。由此可见,银行贷款从优质到不良,中间有一段转换时期。如果我们能在这一时期对出现问题的贷款加以控制,便能将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降到最低,从而使银行的信贷收益最大化。鉴于问题贷款是银行经营的必然产物,因此最为关键的是银行能够及时通过预警信号识别贷款存在的问题,从而采取适当的措施。本报告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详细的阐述了问题贷款的广义定义、产生的原因、产生的过程、有哪些特征,为商业银行发现问题贷款提供理论基础;第二章通过对问题贷款的各个阶段、借款人出现问题贷款的前期信号、担保人出现问题贷款的前期信号进行分析,同时根据企业财务报表、经营活动中的不良信号以及其他非财务部分的预警信号,为商业银行及时识别问题贷款提供了实际帮助;第三章着眼于银行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详细介绍了预警系统建立的关键环节及信贷分析子系统、信贷预警子系统、预警的计算机操作系统,并通过对企业财务指标分析和银行经营指标分析的两个案例,为商业银行提供了风险预警的主要方法;第四章通过引述美英日等国银行处理问题贷款的常用方式,为商业银行问题贷款的预防和后期管理工作提供了具有实际操作性的建议。敬请关注本期专题:《防患于未然——问题贷款的识别与预警》

第一章问题贷款产生的过程及特征一、问题贷款产生的原因商业银行问题贷款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经营管理和操作风险。(一)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问题贷款产生的外部原因。这里所说的市场风险是指宏观经济大环境中某些因素变化引起的不确定性,特别是经济运行周期、财政货币政策和政府的过度干预的影响。1、经济周期的影响由于受技术进步的影响,任何一种经济形式都会呈现出周期性,在经济繁荣和萧条之间波动。银行的问题贷款也存在这样的规律,经济萧条时期,借款人获利能力普遍下降,预期收入往往不能实现,容易出现财务困难,问题贷款产生的可能性就比较大。反之,在经济繁荣时期问题贷款产生的可能性就比较小。2、财政货币政策的影响当政府采取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时,社会需求增加,企业的产品容易销售出去,出现问题贷款可能性比较低;反之,当政府采取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时,出现问题贷款可能性就比较高。3、政府过度干预政府干预经济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政府过度参于经济活动。二是政府以间接融资为主,使银行成为“准政府机构”。通常政府按照既定的产业政策,指令银行对企业进行贷款支持,根本不考虑银行本身的效益和安全,这就为问题贷款埋下了隐患。(二)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问题贷款产生的主要原因。信用风险就是债务人未来不能还本付息的可能性。借款人风险和担保风险是最主要的信用风险。1、借款人风险借款人未来能否盈利或取得收入直接关系到贷款能否按时偿还。但借款人未来的盈利和收入受多种因素影响,往往是不确定的。2、担保风险担保风险就是当借款人无力偿还时,担保方也不能偿还,或不具备担保资格的不确定性。这也是银行贷款不能按时、足额收回的重要原因。(三)操作风险银行自身的经营管理和信贷操作风险,也是问题贷款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1、银行经营管理问题一是银行的信贷体制问题,许多项目虽然集体审批,担责任不够明确,出了问题责任不清。二是贷款决策缺乏科学的信息咨询系统,通常是定性分析多,定量分析少;静态分析多,动态分析少;立足区域性分析多,站在全局性分析少。2、信贷操作风险具体而言,就是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银行内部信贷政策和操作规程发放贷款;对到期贷款催收不力;对担保缺乏有效的控制;对单一客户或特定行业贷款过于集中;贷款期限不合理等等。二、问题贷款产生的过程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并非不可控制,贷款从出现问题到最终演变成不良,这期间要经历一个较长的包括安全区、大傻瓜区、过渡区、车费区及泰坦尼克区等数个阶段的过渡期。若能设计出有效地调动信贷人员及时发现、报告并解决问题积极性的激励机制,则减少问题贷款所带来的损失,甚至使问题贷款逆转为正常贷款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如货款回收速度放缓、坏账比率上升、存货增加、产品价格大幅度下降、利润率下降、银行账户多、应收账款逾期账户过于集中、现金流量大幅度下降等,这些信号表明借款人财务状况已经开始恶化。贷款存在的问题或许以其他的更加明显的形式表现出来,如公司业务性质发生变化、项目投资计划过于雄心勃勃、对外提供担保过于轻率、一些主要客户发生严重损失、借款人产品的市场份额严重下降、新的竞争对手或替代产品出现使借款人突然陷入困难境地等等。问题贷款是银行经营的必然产物之一,任何银行不可能永远杜绝问题贷款,但最为要紧的是银行能够及早发现贷款存在的问题,才有可能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问题贷款的演变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图表SEQ图表\*ARABIC1:问题贷款的演变过程资料来源:银联信整理(一)安全区该区表示借款人开始出现问题且可能已经表现出来,也可能是潜在的,贷款状况变坏的确切时间常常难以确定,信贷人员通常不能标出变坏的确切点,除非是由于一些戏剧性的事件所导致的贷款恶化如欺诈或其他的自然灾难。信贷人员可以通过分析负债权益比率、获利能力、流动性、企业财务报表的质量和收到财务报表的及时性等财务或非财务两种类型的征兆来发现问题。大多数借款人都会在这一区面临一些困难,这时只要采取一些小措施或稍加以引导就可以克服这些困难,贷款又会重新回到令人满意的状况。这一区并没有什么可怕的,大多数的资产抵押贷款的问题都发生在该区。如果银行能够在此阶段发现贷款存在问题的话,那么就有足够的时间去解决这些问题。(二)大傻瓜区在这一区,银行的信贷人员发现贷款存在问题,同时也告知了借款人,但借款人与信贷人员在贷款是否存在问题上存在着明显分歧,银企间缺乏合作而导致双方在行动上出现分歧。信贷人员要求借款人归还贷款并终止银企合作关系,借款人在银行的这种要求下只有归还贷款一条路可走,否则银行可能会因其不按合同要求偿还借款而向法院起诉。为了避免因还贷而抽走生产所必需的资金,借款人通常通过向另外一家银行融资来归还贷款,这家银行通常就被称为“大傻瓜”。由于借款人与银行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从表现来看,借款人在此时可能尚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这家“傻瓜”银行大多会因为不了解情况而做出危险决策——向借款人贷款。任何一家银行都有可能成为这种“傻瓜”。(三)过渡区如果借款人向其他潜在贷款银行提出贷款申请意向或初步接触就遭到拒绝,即其找不到肯做“傻瓜”的银行时,他开始意识到除了与发现问题的银行合作而别无选择时,从而愿意与银行合作。大多数借款人都是只有在别无选择时才真正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才被迫放弃寻找“傻瓜”银行而与发现问题的银行展开合作,这时回头采取合作虽然为时尚不算晚,但毕竟走了许多弯路,耽误了许多宝贵时间,原贷款银行也必须放弃幻想,开始思考如何解决贷款存在的问题。如果银行除选择清算手段之外没有其他手段可以解决问题时,贷款就进入第四区。(四)车费区从西方银行的信贷实践来看,在第四区时清算行为通常已经完成,并且银行和债权人都收回了贷款,而只给借款人剩下了少许“车费”。对借款人而言,随着时间的消逝和贷款的恶化,借款人所能得到的“车费”只会越来越少,银行越早采取行动,借款人的结局会越好。因此,从理论上来说,在此阶段中,借款人应当积极与银行合作。这样,便可使借款人在资产处于最佳状态下进行清算,企业所有人将从一个成功的清算中直接获益。当然,这样的情况是有条件的,即其所处的社会环境、法律环境、监督环境使企业所有人无法转移、隐匿资产或从拖延中获益。国内银行业可能无法理解上述内容,在我国,企业多利用这个时机逃废银行债务。因为国内企业破产清盘往往受到地方保护主义等政府行为的严重干扰,从而使得企业比银行更愿意破产以达到逃废、悬空银行债务的目的。从以上意义来说,实际上,在这个区域我国商业银行扮演了只剩下少许“车费”的角色。(五)泰坦尼克区在第五区,借款人必然要丧失其所有权益,而且贷款银行也将损失其部分或全部未偿还的贷款。在这个阶段,银行对问题贷款几乎无能为力。从以上问题贷款的演变过程来看,要防止问题贷款最终演变为银行的不良资产,关键的一点就是加强对贷款尤其是问题贷款的日常监控,力争将问题贷款控制在一、二区内。不幸的是,在现实中,一些信贷人员常常不能够在问题贷款初发阶段及时发现并排除问题。原因除了欺诈或自然灾害因素之外,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问题贷款与个人得失的关系问题的困扰。我国各级金融机构均已充分认识到了不良贷款的危害性,采取了种种方法和手段来千方百计地降低本单位的不良资产率。但从实践来看,各地对降低不良资产率的追求已到了矫枉过正的地步。一些银行机构提出,新增贷款要确保100%的优良率,为了确保新增贷款不发生问题,信贷人员要对贷款质量终身负责,如此等等。将贷款问题等同于错误放贷或个人失职,而不顾其不可避免的现实。我们必须看到,金融业是一个高风险行业,这种风险性源于经济活动的风险性。既然市场经济活动是有风险的,那么为市场经济主体提供金融活动服务、并成为现代经济核心的金融业,就必然会成为高风险行业。不良资产则是金融风险的集中体现。对于一个国家的金融业来说,不良贷款是具有很大的危害性的,但同时,它又是不可避免的。零风险的要求和信贷责任的无限夸大,其结果很有可能导致信贷人员掩盖问题贷款,丧失对问题贷款的最佳挽救时机,从而导致更大的信贷风险。三、问题贷款表现的特征问题贷款的借款人一般已经无法履约,或者因为保证不充分所以很可能无法完全履约,或者存在着不能履约的可能性。这个特征的描述,使得问题贷款的概念覆盖了所有存在无法履约可能性的业务。事实上,问题贷款有其自身共性的表征,银行的信贷政策也要求负责贷款的工作人员及时发现并努力补救问题贷款,由于信贷人员与借款人之间往往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发现贷款发生不利的变化也较其他位置上的工作人员相对具有一定的优势,虽然我们的信贷政策也要求贷款审查人员及早地发现问题贷款,但还是要求信贷员承担更多的发现问题贷款的责任。一旦借款人的财务状况恶化,从事贷款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那就是发现与借款人的关系也迅速恶化了,借款人对信贷员或银行未做解释的态度变化都可能成为借款人遇到财务困难的迹象,存款余额的下降与透支的出现也可能是借款人财务困难的表现,本金或利息延期支付以及借款人未按贷款协议规定定期提交其财务报表都可能预示着其状况不佳,财务报表的推迟提交表明借款人不愿将不利的财务报表交给银行(事实上很多企业提交给银行的报表是虚假的),这时,信贷员应立即调查其原因,除此之外,问题贷款的出现还有其他种种的表征:1、财务报表信息体现出企业的不利发展趋势2、管理层的变更、股东之间产生严重的分歧并演化成矛盾3、撤销保险或延迟、拒绝保险4、其他贷款人对借款者安全利益的实施5、对借款人发出的诉讼、税收留置权及其他法律行为的通知6、与供应商关系恶化7、主要领导面临婚姻危机、生病或死亡8、主营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逐渐减小以至比重很低9、劳资关系恶化10、过于迅速的增长

第二章透视早期风险信号识别问题贷款当贷款获得批准并发放之后,银行就失去了控制信贷风险的主动性,但这绝不表明银行只有听天由命而无所作为。此后,信贷人员应严格监督借款人及相关债务人经营情况或担保品价值变化情况,严格监督的目的在于,在贷款问题严重恶化之前,识别贷款危险程度。一、问题贷款的前期识别问题贷款从迹象的显现开始,其发展的进程有着明显的脉络,结合我们的五级分类的标准,从信贷资产保全管理,减少贷款损失的角度,与关注、次要、可疑、损失相对应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每一阶段借款人的资产财务状况、与贷款所在银行的关系特征都有较大的差异,透过各种信息、各种表现,分析、总结、把握这些特征,是银行制定适当的不良贷款管理目标、适时运用正确的策略手段来防范风险损失的发生或者降低损失的程度。(一)问题贷款的阶段性识别1、预警阶段这一阶段如果按照贷款后的分类标准划分相对应是关注类贷款,在我们通常的界定标准来分析,在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和其他债务,但出现或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债务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的时候,将贷款划分为关注类贷款,预警阶段的问题贷款也具有这样的特征,但在具体的方面有如下的异常信号的出现:(1)借款人在贷款提前催收过程中还款意愿表现的异常坚定,但无法提供确切的还贷资金来源的相应辅证,甜蜜的口头承诺;(2)借款人的负债权益比率上升,总资产收益率下降,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应付账款周转率等财务指标开始恶化;(3)管理风格发生比较明显的转变,例如由稳健转变为冒进,由集中控制转为分散、由决策果断转变为优柔寡断等;(4)借款人所处的行业、市场或产品也开始出现对其不利的变化,突出表现为市场竞争能力下降。该阶段借款人仍然具有较充裕的净资产,不能还款的主要原因是现金流量在时间上暂时不匹配,只要企业加强现金流量管理,或者及时进行应变性策略调整,引起贷款预期的财务困难很容易化解。在这一阶段如果银行处理不力不当,接下去就会出现贷款逾期的局面。在这阶段,信贷员必须参与到企业中去,加紧贷款催收,当然催收应该讲究技巧,帮助企业进行现金流的管理和资金的调度,确保银行贷款还贷来源的落实,同时尽最大程度维护银企关系(收回是否再贷必须谨慎决策),在这阶段如果银行对借款人的抵押资产提出变现处理的想法,银行的本金与利息当然极有可能100%收回,但是银企关系将因此受到很大的损害,转败为胜的企业很可能离开银行,成为其他银行的客户。我们认为对于预警阶段就能识别出问题贷款并采取有力解决措施是非常重要的。2、尴尬阶段这一阶段我们或许也可以用犹豫阶段来概括这阶段的总体特征,也是考验信贷管理者的决策能力的一个阶段,在决策失误的情况下,通常很有可能使问题贷款继续走向恶化。在这阶段存在着银行与借款人之间某种博弈较量,借款人可能占有更大的优势,借款人往往自恃认为有与银行交易的砝码,这一阶段有如下突出特征:(1)贷款已经出现逾期,贷款人未能按期归还贷款本息。(2)银行经过分析判断,确认借款人仍然具有相当的清偿能力;从现有的信贷政策衡量仍具有资格、条件再次申请贷款;(3)如果借款人向其他银行申请贷款来偿还该笔逾期贷款,其他银行经评估后愿意接纳其作为新的客户。该阶段通常借款人有意或无意地把问题交给银行方来解决,让银行来替他想办法解决问题,银行通常处于被动提供高风险贷款的尴尬局面。由于现有客户是银行的摇钱树,银行通常不会在客户出现财务困难时立即抛弃客户。为了维护银行与客户同甘共苦、互惠互利的长期关系,银行不得不对借款人进行再融资,新发放的、替换旧债的贷款在设置之初就具有较大的信贷风险,银行的这一处置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像一个径直往火坑里跳的“大傻瓜”行为。从银行的谨慎经营原则出发,对于这样的客户应该果断弃之,选择一种果断的处理方法,不给借款人以讨价还价的空间,采取主动策略,与借款人利害关系分析,让借款人及早归还贷款。3、权衡阶段这阶段是关系到银行贷款安全最关键的阶段。银行决策者将面临非常严峻的抉择,只有两条路可走:第一,从资金、管理、人力资源等方面对借款人进行全面挽救,促使其尽快恢复清偿能力。挽救能否奏效?需要多长的时间?银行需要投入多大的代价,是决定银行做出挽救决策的关键因素;第二,对借款人提起破产清算,通过法律手段来追讨债权,保全自身的资产。一旦进入法院的处理程序,银行几乎丧失了处置贷款的主动权,借款人对债务的处置的配合程度、破产法的相关规定、法院执法的严格程度及效率,是决定银行何时能够收回余款、能够收回多少余款的关键因素。这阶段有着如下的特征:(1)企业已经开始拒绝提供其财务报表;企业处于一种半停产阶段;(2)企业通过正常的营业收入已经无法偿还贷款本息;(3)借款人的贷款申请受到其他银行的拒绝,借款人基本上丧失了借新还旧的能力,但仍具备一定的筹资渠道和能力;(4)借款提供给银行的抵押物足额有效,银行通过处置抵押物来变现对于借款人损失可能更大。对于这一阶段,银行可以从计算成本和风险最佳结合点来分析应该采取怎么样的措施,一是假如通过诉讼程序,交易成本大于风险成本,则考虑采取压力策略,对于借款人以法律的压力,使其意识到抵押物的拍卖变现带来的损失远远大于拒绝归还银行贷款所带来的资金缓冲收益。二是反之,则需要果断迅速启动诉讼程序。4、行动阶段这一阶段有着如下的特征:(1)借款人尚有足够的净资产,能够用现有的资产清偿债务,银行通过破产清算基本上能够收回贷款;(2)借款人清偿所欠债务后,借款人不至于重债缠身;(3)借款人可以了断过去的债务,不必用未来的、其他收入偿债,有利于其轻装上阵、再度创业。因此他们愿意与银行、法院、清算小组进行合作。对于银行而言,清算是依法行事,清偿的程序、分配的比例、清偿的速度、债权人之间的协作都依赖于法律规定。银行处于一种被动的局面,为此付出的成本比较高。在清偿阶段银行必须时刻盯住借款人的净资产变化,关注清算过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防止出现资产的意外减少,或者借款人非法转移资产,导致债权不能完整回收。这阶段还有另一种情形,也就是银行多不愿意看到的结果,也就是借款人已经资不抵债,完全丧失了所有者权益,并且在清偿过程中借款人对银行的求偿要求根本不予合作,不择手段地转移现有的资产,银行就是通过处置手段,也将损失部分或全部未清偿贷款。(二)借款人出现问题贷款的前期识别问题贷款是银行经营的必然产物之一,任何银行不可能永远杜绝问题贷款,但最为要紧的是银行能够及早发现贷款存在的问题,才有可能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借款人出现问题贷款的前期识别,应主要关注借款人财务状况存在问题的迹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存货周转率放慢或存货增多。这表明借款人存货积压严重,或存货过时或样式陈旧。有时候,即使存货能够销售出去甚至存货储备已经用光存货周转率放慢也不表明企业情况会发生根本性转变,对存货周转率要做出具体分析,才能找出隐藏在其后的本质问题:第一,存货周转率放缓可能意味着产品无市场,企业促销不力;第二,存货周转率长期放缓的趋势决不能忽视,表明企业产品已经在逐渐失去市场和客户;第三,存货周转率放缓,存货总量必然增加,一方面会加大借款人的流动资金沉淀,迫使企业向银行或通过其他途径取得资金,另一方面也可能导致企业因存货增长过快、资金难以为继而中断生产;第四,存货周转率放缓并不总是坏现象,有可能是企业为了能够高价出售采取的限量销售所致。2、速动比率下降。通常表现为应收账款增加,存货增加,现金回收速度放慢,企业现金逐渐枯竭,或短期负债过快增长。速动比下降,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削弱,借款人是否有能力按期偿还即将到期的贷款就值得怀疑。即使速动比率大于1,也不能保证企业就一定能够偿还到期债务,如果企业通过变现速动资产来偿还债务的话,其经营所必需的流动资金就可能出现短缺甚至会影响到企业生产的连续性。在此种情况下,企业可能会要求某些债权人对到期债务进行展期。3、负债率升高。可能是由于亏损加大,或为维持企业经营而错误地或不适当地、或者为不必要的规模或投资扩张而大量举债所致。4、为了维持盈利或保留现金储备,借款人经常推迟或延迟支付有关费用。5、应收账款的增加趋势表明企业存货增加,销售下降,企业将因此出现诸如现金流量减少、营运资金不足等问题。6、企业为了保存现金而采用拖欠等不正常手段,这些手段包括推迟签发支票,因而无法正确反映应付款账龄,或其他应付债务。7、采用其他不正常行为影响现金流动量,如股东或债务人以工资支付、红利、贷款或预付等方式从公司里大量抽走现金,或者不考虑债权清偿优先顺序或担保品的实际控制状况,不顾其他债权人的利益而对一些债权人给予特殊优待。8、企业毛利率的下降趋势是企业存在财务问题的重要迹象。该指标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销售价格下降;有时,毛利润率的下降也可能是销售成本上升且不能向消费者转嫁所致,如果企业的毛利润率在下降而企业还没有采取有效的成本控制措施,那么该企业所借贷款已经处于极度危险之中。9、审计部门及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的账簿和财务记录不断进行检查,这很可能因为他们认为企业财务报表不合格而对报表的审计结果持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这可能因为借款人没有遵守会计准则,或者会计信息披露不合要求。10、企业欠税,如个人所得税、财务税、销售税、消费税、工资税等,这类企业特别危险,因为除非企业遇到非常严重的财务问题,否则绝不会欠税。因为这种欠税行为通常会导致税务当局扣押企业财产,并进而危及到企业的正常经营等等。(三)对担保人出现问题贷款的前期识别对担保条件的选择同样有助于减少问题贷款的发生。银行除需要严格审查借款人的经营状况外,还应该严格审核担保条件,使担保条件真正能够起到降低贷款偿还风险的作用,而不仅仅是一种形式。1、保证人的识别保证人有下列情形时,银行应该十分警惕:①不履行或消极履行保证责任记录;②对外提供担保管理不严,显得随意;③有未经授权而对外提供保证的历史;④与借款人之间有互保协议,或与借款人之间存在连环担保关系,这种保证人承担责任的主动性较差;⑤保证人因为与借款人之间存在债权债务关系而被迫提供担保,如保证人欠借款人货款,或他们为借款人提供借款担保并非出自本意;⑥保证人与借款人之间存在母子公司等股本关联关系,当银行要求保证人履行保证责任时可能造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⑦保证人具有特殊地位或背景,银行要求其履行保证责任时可能会遇到较大阻力;⑧保证人对外承担债务保证责任的未清偿余额较大,已超出其承受能力;⑨保证人的财务实力较弱,对外商业信誉较差;⑩保证人所在行业的发展前景较差,或者保证人不具备对外提供担保的资格或没有经过充分授权等等。银行在发放贷款之前,必须对有上述情形的保证人进一步进行审查。2、担保品的识别在审查或选择担保品时,银行要注意如下问题:①担保品的所有权无任何争议。②担保品应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对银行而言,担保品的最宝贵之处就在于其是否具有较好的流动性。③担保品的变现价值。因为银行只有将担保品变现后才有可能受偿。④担保品的折扣率。银行为了增强对担保人的约束力,提高贷款的安全程度,一般情况下应该争取尽可能多的担保品,目的在于确保未来可能的变现所得可以足额清偿贷款。⑤担保品的评估与账面价值。银行在审查担保品时要考虑其账面价值及流动性,以防企业通过担保行为达到变相变现担保品的目的。⑥担保品的占有与控制。银行选择担保品时应尽量选择那些易保管、价值稳定的担保品并由自己保管。⑦担保品的保险、登记便利性和成熟性。银行在选择担保品时一定要选择那些对担保人具有重要意义而不是那些废弃、过时、无关痛痒的物品。国内商业银行在选择担保品时大多没有认真遵守上述原则而使银行贷款失去第二还款来源,进而加大贷款损失的比例,甚至出现仅仅因为担保品而不顾借款人本身还款能力好坏而发放贷款的现象,这很令人不可思议。下列一些情形值得国内银行业注意:①选择荒地、荒滩的土地使用权、项目或在建工程、机器设备等作为担保品,这类担保品的流动性普遍极差。②对写字楼、商品住宅、土地使用权的价值风险估计不足,抵押率普遍较高,大量抵押人利用银行管理的这个漏洞进行套现,银行接受了大量的类似“烫手山芋”。③对担保品的变现价值不够重视,致使收回大量担保品无法以满意的价值变现。④一些信贷人员甚至一些高级信贷管理人员对担保品在贷款风险防范中所起的作用存有错误认识。⑤担保品过于集中为某一类物品,或某类担保品过于集中在某一区域,这会给银行处理担保带来一定的困难。二、问题贷款的早期预警信号一般来讲,银行信贷员可以通过企业的“三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损益表来判断出问题贷款的预警信号。但是,目前国内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财务报表造假的现象不容忽视,因此仅从财务报表来识别问题贷款并不全面。我们认为,银行应通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的不正常现象以及非财务部分的预警信号,来实现问题贷款的前期识别工作。(一)“三表”中透露的预警信号尽管问题贷款有不同的实质性内容,但借款人出现问题时大多有着明显的信号,银行必须及早监测借款人的经营与财务情况才能够有所发现。信贷人员要了解借款人的业务,定期与借款人联系,密切注视借款人的财务数据,努力发现借款人存在问题的信号。

图表SEQ图表\*ARABIC2:资产负债表中的早期预警信号1不能按时得到报表2应收账款周转期延长3现金收支状况恶化4应收账款金额或比例增加5存货激增6资产负债比率过高7资产负债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8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不合格9存货周转速度减慢10流动资产占总资产比例下降11银行账户多12固定资产变动异常13无形资产激增14短期债务异常增加15长期债务大量增加16拖欠员工工资、税金17主要银行结算账记变动18应收账款的平均时间拉长19赊销政策发生变化20延长应收账款时间21用应收票据代替应收账款22放弃收回应收账款的努力23应收账款逾期账户过于集中24对下属、附属、关联公司有(其他)应收账款25准备金大量增加26对股东和职员有债务27固定资产以外的非流动性资产增加资料来源:银联信整理图表SEQ图表\*ARABIC3:现金流量表中的早期预警信号1净现金流量为负2净现金流量大幅下降3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大幅下降4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为负5投资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变化过大6筹资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变化过大资料来源:银联信整理

图表SEQ图表\*ARABIC4:损益表中的早期预警信号1销售额下降2销售量上升,利润率下降3毛利与净利润之间的差距过大4成本提高,收益减少5相对于销售而言,财务费用、管理费用增长过快6相对于销售额及销售利润而言,总资产增长过快7经营亏损8销售增长过快,令人生疑9呆账增加资料来源:银联信整理(二)企业经营活动中的预警信号企业经营活动中的不良信号包括在企业性质的转变、企业经营情况的变化以及企业内部管理出现不良状况,如可口可乐首席执行官风波。可口可乐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史蒂文•海耶(StevenHeyer)在无望获任首席执行官一职后,于2004年6月9日辞职。尽管他的离职在意料之中,但还是增加了围绕这家软饮料巨头的不确定性。此前,可口可乐公司长期并公开地寻找新的首席执行官,并经历了一系列战略上的失误。可口可乐股价纽约盘中交易下跌近2%,至51.56美元。图表SEQ图表\*ARABIC5:企业经营状况中的早期预警信号1公司业务性质发生变化2财务记录和管理混乱3工厂或设备布局不合理4用人不当5拖欠税款、工程款、员工工资6丧失一个或多个实力雄厚的客户7存货陈旧、数额巨大且杂乱不堪8关系到企业生产能力的某一客户的订单变动无常9投机与存货,使存货水平超常增加10工厂的设备与设施维修不善11推迟更新过时或无效的设备12销售量明显下降13公众媒体上出现不利于企业的消息14项目投资计划过于雄心勃勃15企业背景复杂16行业风险凸现17在对外提供担保方面过于轻率18缺乏关键产品生产线,政府特许分配权或供应来源资料来源:银联信整理图表SEQ图表\*ARABIC6:企业管理人员早期预警信号1关键人物的行为或习惯变化2关键人物卷入经济或刑事案件3董事会、所有权或重要人员发生人事变动4对银行的态度发生变化,尤其是缺乏合作态度5管理人员不履行个人义务6已解决的问题又重新发生7关键人物患病或死亡8无力按计划履行承诺9不能实现预定的盈利目标10计划不明确11各部门指责割裂,互不协作12冒险兼并其他公司或冒险投资于新业务、新产品以及新市场13投机心理过重,风险过大14商品或服务的定价过高或过快15对市场疲软或经济衰退反应迟钝16接班人不明确17某一个人独裁专制,业务发展缓慢,限制其他人员的能力发挥18发生劳资纠纷19主要管理人员或其亲属有移民倾向20高级管理层之间发生严重分歧或分裂21管理层品行低下,缺乏教养22高级管理层或董事会成员变动频繁23管理层的核心人物突然死亡、生病或辞职,没有相应的合适继任者24中级管理层较为薄弱,企业人员更新过快或员工不足25管理层对企业发展缺乏战略性的计划,或计划没有实施或无法实施26管理层缺乏足够的行业经验和管理能力27管理层经营思想变化,表现为极端冒进或保守28董事会和高级管理人员以利润为中心,并且不顾长期利益而使财务管理发生混乱、收益质量受到影响29财务报表呈交不及时,成本控制不力30企业行为变化莫测资料来源:银联信整理图表SEQ图表\*ARABIC7:企业与银行关系的早期预警信号1企业在银行的存款余额下降2贷款多次展期、借新还旧、还旧借新3固定资产或流动资产的融资计划不明确4严重依赖短期借款5绝大部分贷款的用途是流动资金6季节性贷款需求变化无常7贷款需求的规模和时间变化无常8多种还款来源没有落实9企业态度发生改变,尤其是缺乏合作10企业不主动向银行提供有关财务和经营情况资料11企业企图靠其他特殊关系增加贷款12与同一银行贷款客户有互保、连环保关系13企业应付款要经常展期14从其他银行以抵押形式取得贷款15其他银行降低其信用限额16其他银行对其看法改变资料来源:银联信整理图表SEQ图表\*ARABIC8:抵质押品早期预警信号1抵质押物品市场价值与评估价值差距拉大2抵质押物品所有权发生争议3抵质押物品实际占管人管理不善4抵质押物品流动性差5抵质押物品变现价值与市场价值差距拉大6抵质押物品面临环保困境7抵质押物品保险过期8贷款余额与抵押品德变现价值迅速接近资料来源:银联信整理(三)非财务部分的预警信号除了财务部分的预警信号以外,非财务部分的信号收集与监测也同样重要。而且,由于非现场的调查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该部分预警信号的监测较为困难。该部分的预警信号主要包括:企业发生了重大损失的安全事故、泄密事件,或出台重大人事调整等,可能或实际已经严重影响企业的生存发展和债务清偿能力;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相对市场的总体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借款人涉及重大法律诉讼、仲裁或重大经济纠纷,不能正常经营和还贷;借款企业准备进行兼并、收购、分立、股份制改造、资产重组等重大改制;其他金融机构,特别是曾提供较大额度授信、合作历史较长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突然退出。图表SEQ图表\*ARABIC9:非财务部分的贷款预警信号1行业整体衰退或属于新兴行业2出现重大技术变革,影响到行业的产品和生产技术的改变3政府对行业有严格的限制4经济环境变化,如经济萧条或出现金融危机,对行业发展产生影响5国家产业、货币、税收等宏观经济政策变化,如汇率、利率调整6顾客需求发生变化7多变或双边贸易政策有所变化,如对进口、出口的限制和保护8法律变化9经营活动发生显著变化,处于停产、半停产或经营停止状态10业务性质、经营目标或习惯做法改变11主要数据在行业中呈现不利的变动趋势12兼营不熟悉的业务、新业务或在不熟悉的地区开展业务13不能适应市场或顾客需求的变化14持有大额订单,一旦失败将损失巨大15产品单一16对存货、生产和销售的控制能力下降17对一些客户或供应商过分依赖18供应商停止供货或减少信用额度19购货商停止采购20企业的地点发生不利的变化或分支机构分布不合理21出售、变卖主要的生产、经营性固定资产22建设项目的可行性存在偏差,或计划执行出现较大的调整,如基建项目的工期延长,或处于停缓状态,或预算调整23借款人的产品质量或服务水平下降24遇到台风、火灾、战争等严重灾害灾难25借款人组织形式发生变化,如进行租赁、分立、承包、联营、并购、重组等26借款人的主要股东、关联企业或母子公司等发生了重大的不利变化27借款人遇到法律纠纷,或主要管理人员涉及法律问题28借款人还款意愿差29提供虚假的财务报表或其他信息、资料30突然更换注册会计师、结算银行或对其他银行、目前注册会计师不满31外部机构对借款人的评级调低32借款人违反与其他银行或债权人的协议,不能偿还其他对外债务33借款人以非正常途径或不合理的条件从其他银行融资34借款人向其他银行的信贷申请被拒绝35借款人的存款余额和结算量不断下降36接到许多其他银行的资信咨询调查37借款人拖延支付贷款本金、利息或费用38借款人拒绝银行与其注册会计师等相关人员接触39借款人提出再融资或重组贷款请求40银行违反规定融资41借款人为关系人,贷款条件优于一般贷款条件或同类贷款条件42借款人采取欺诈手段片器贷款,或套取贷款用于牟取非法收入43借款人未按照规定用途使用贷款44贷款合同等问题存在法律性方面的问题45贷款档案不齐全,重要文件遗失,对贷款偿还有实质性的影响46其他资料来源:银联信整理三、问题贷款的及时监测我们认为,识别问题贷款之后并不表示问题贷款预警工作的结束,仅仅只是问题贷款管理工作的开始。在识别后进行及时监测,是问题贷款维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分析贷款严重程度发现问题贷款之后,信贷人员必须对贷款存在问题的严重性做出较为准确而迅速的判断,正如病人一旦入院,医生首先必须判断是一般病人还是病危病人一样。1、贷款问题严重性的分析方式分析贷款问题严重性的方式很多,借款人资信分析便是其中一种,但能否准确判断问题的严重程度则要视信贷人员信用分析的能力与深入程度而定。信用分析的深度要视贷款金额的大小、在银行贷款中的占比大小、对银行的重要程度大小、贷款方式、抵押物情况、保证人情况等因素而定。也就是说,信贷人员在分析问题贷款时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而应该先抓主要问题,找出主要问题,然后再深入细节。信用分析的目的在于弄清造成借款人经营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因此信贷人员必须了解行业发展前景、企业经营状况、市场状况、借款人维持经营的可能性等。为了弄清楚贷款问题的严重程度,信贷人员必须做好以下工作:(1)弄清楚借款人所有的债权债务关系,对其负债有一个详细的清单;(2)仔细分析或查阅借款人或相关债务人的财务报表及有关财务信息,力求发现其他的没有设定担保物权的财产,衡量企业自有资产对本行债务的比率高低;(3)检查借款人及相关债务人是否有转移、出售、隐匿资产的情况;(4)开始严格检测借款人账户支出情况,弄清楚借款人的主要资金往来账户及交易对手与资金流向。2、问题报告制度不应该忘记的是,信贷人员必须充分意识到他有责任将发现的贷款问题想贷款管理人员汇报或做出书面报告。当信贷人员汇报了贷款所存在的问题时,贷款管理人员必须不带任何偏见地立即分析研究问题而不是对信贷人员进行责备,因为只有将注意力集中在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上,即其必须迅速评估贷款存在问题的严重性后才有可能找到解决方案。为了确保信贷人员在发现贷款问题后的第一时间内向信贷管理人员汇报,以争取宝贵的挽救时机,银行贷款政策和信贷人员工作守则必须规定:查出并汇报贷款存在的问题是信贷人员的重要责任,并在业绩考核指标中设置一定的权重,同时采取有效办法建立一个可以公开讨论问题而无须害怕惩罚的积极氛围,否则,如果信贷人员害怕暴露贷款问题,那么问题就可能因拖延而更加难以解决。及时信贷人员在贷款管理过程中的确存在种种错误甚至违法行为,信贷管理人员也应对信贷人员的处理与贷款问题的纠正放在不同的场合进行,分别处理。3、问题讨论与人员指派信贷管理人员在评估贷款问题的严重性时,应召集有关方面的人员进行集中讨论,讨论的主要根据是贷款文件提供的数据和抵押品评估资料以及信贷人员收集的有关资料。经过讨论形成决定后,信贷经理应该明确指示信贷人员下一步应当采取的步骤或措施。有些情况下,信贷管理人员可能将问题贷款指派给能够顺利完成任务的信贷人员,他可以是也可以不是那些曾经做过该贷款或现在正在负责管理该贷款的人。在指派他人管理问题贷款时,信贷管理人员必须确受命者明白其具有完成指定挽救计划中各项目标的责任。通常情况下,信贷管理人员必须界定问题贷款移交之前所存在问题的严重程度,是什么原因使得贷款问题如此严重,移交的问题贷款是否要降级或者降到哪一等级。信贷管理人员在移交问题贷款时,必须明白受命者需要时间去熟悉情况,因此他必须评估是否应该移交,留给原来的信贷人员管理是否会更为有利。没有经历过挽救和清算的信贷人员将永远是个新手,信贷经理必须在培养新手和确保贷款回收之间做出选择。有时候,最初经手的信贷人员最了解贷款的背景和目前的状况,在危险时最有可能挽救贷款。(二)现场与非现场调查并重贷款发放日是贷后管理起始日,也是风险预警监测的开始,直至贷款本息收回之时止。要消除部分信贷人员认为风险预警监测是从出现不良贷款或欠息现象才开始贷款风险预警监测的错误认识。风险预警监测工作贯穿于整个信贷管理的全过程,成为银行信贷业务活动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贷款风险预警监测要做到四个结合,达到贷款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提示、早处置的目标。1、机器监测与人工监测相结合一是建议开发一套信贷风险预警监测系统软件,系统预警提示或辅助信贷人员处理贷款风险管理业务,达到定量指标以机器监测为主,减轻信贷及风险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如客户的财务指标,信贷人员按月将有关数据录入信贷预警监测系统,由计算机进行相关指标的计算、分析以及与前期报表数据对比分析,数据变化较大,或超过警界线,及时向信贷人员发出警示性信号,引起信贷人员重视,以便对发出信号的指标进行深入分析。二是定性指标以人工监测为主。通过客户经理深入企业,对贷款客户进行经常性的访问和检查,收集企业产品市场、经营管理以及其他信息情况,进行判断。三是充分利用现有的数据平台。如企业征信系统,CM2006信贷管理系统,客户信用等级评定及统一授信管理系统,会计业务综合系统等收集信贷风险预警信号。系统间相同原始数据可以相互利用,避免信贷人员重复采集录入。同时建议开通央行个人征信系统,适应农发行农业小企业贷款业务的开办,以及满足对其他企业法人代表、主要股东个人信用状况查询。2、定期监测与不定期监测相结合区别情况,合理确定监测检查频率。经营行对客户的检查,区分不同信用等级、不同贷款质量的客户,执行不同检查频率。对信用等级高、贷款质量好的客户监测检查间隔期可以长一点,一季度或半年进行一次检查。反之,则间隔时间就短,一个月或二个月检查一次。对出现欠息、贷款逾期以及资金归行明显减少的随时监测检查。要立即进行逐笔检查,查明主客观原因,并追踪发生不良前是否有预警信号,是否已进行关注并采取相应措施。管理行对基层行的检查也一样,对资产质量好、信贷管理水平高的,监测检查频率相对低,反之,则增加检查频率。3、现场检查与非现场检查相结合客户经理除从企业财务报表,其他信息资料以及贷款到逾期、欠息等信息资料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从深入企业多方面、多角度了解情况,把握企业经营,贷款使用状况,及时防范信贷风险。4、日常贷后管理与重点监测相结合信贷人员在日常对客户的贷后管理,贷款五级分类工作基础上,一是要突出对新客户的跟踪监测。新建立信贷关系客户,必然要有一个银企之间进一步增进了解,加强配合的过程,要着重监测是否按约定用途使用贷款,银企配合是否默契,货款归行是否正常等等。二是要对重点客户贷款风险进行分析,主要分析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客户所在行业的发展变化对客户生产经营可能产生的影响,分析客户自身生产经营、财务状况、资金使用和担保变化等情况,并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风险防范措施。三是要对不良贷款、关注类贷款客户以及欠息客户的重点跟踪监测。随时监测风险防范和化解情况,防止风险升级,最大限度降低风险。

第三章构建风险预警系统预警问题贷款风险预警是指以商业银行的目标和原则作为依据,利用工具和各种技术手段,收集各类经营环境变化可能,银行业务经营状况,业务对象内部管理状况、业务对象的财务状况资料,同时针对其经营活动进行评估、审核、整理分析、监测,提早发现和判断风险来源、风险范围、风险程度和风险走势,发出不同阶段下的风险预警信号。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银行风险预警机制,对银行及时、充分识别问题贷款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从这种角度上来讲,风险预警系统具有三个功能:一是警报功能;二是矫正功能,核心是预控行为的敏感度和有效性;三是免疫功能,核心是银行能否科学总结失误教训并将其转化为风险管理知识的能力和水平。一、风险预警系统构建的原则银行风险预警系统一般应遵守三项基本原则:首先是指标的一致性。在构造商业银行风险预警系统时,指标应与国内保持一致,主要是与人民银行指定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监督指标》一致,便于各级行对金融风险的监测,易于实施和度量。其次是预警针对性。通过对商业银行单项指标的监测预警可以准确的发现银行风险发生的源头,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通过对商业银行风险综合度量可以准确地反映出商业银行整体风险暴露程度,以便建立风险约束机制,有效的防范、监测、转化风险,促进银行业的稳健运行。最后是系统容量要大。所构造的风险预警系统必须蕴含较大的信息量,数据容量大,而且应符合因素量化的需要,并且具有获取资料的现实可行性,以便有利于进行风险预警分析。(一)建立风险预警体系的关键环节1、注重对先导指标的观测分析风险预警和风险评级既有内在联系,又存在时效性差别。风险预警的关键在于提早发现潜在的风险隐患,因此在设置指标时必须突出先导指标的作用。一般而言,信贷风险的传递顺序为:宏观经济风险,行业风险、区域风险,客户经营风险,客户财务风险,客户信贷风险。因此,在进行系统指标配置时,对风险源头应给予必要的倾斜,从而使风险预警体系更加充分地体现出超前性特点。在各模块内部的指标设置中也充分考虑先导指标的作用,而对不具备预警功能的滞后性指标则给予必要的限制。2、强调对系统性风险的预警分析过去的风险分析往往局限于客户自身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这样做不仅容易受到不真实数据的误导,而且降低了对未来风险的预警功能,结果通常是风险己经降临到眼前才试图做出反应。风险预警体系应在加强对客户个体风险进行预警分析的同时,更侧重于对宏观经济、行业、区域以及特定客户群等系统性风险的整体监测。在这一过程中,应尽可能多地融入国家政策信息和行业专家意见,从根本上增强风险预警体系的可靠性和有效性。3、突出行业风险因素的预警作用在经济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的条件下,行业整体发展状况对具体企业的影响程度变得越来越明显。当前,许多国际大银行在进行客户风险分析时都把行业风险度作为主要的判断依据,赋予其较大的分析权重,如普化永道是25%、JP摩根是3.3%,而国内银行对行业风险的整体分析还不够深入,对其在风险预警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通常权重仅为5%-10%。在今后风险预警过程中,我国商业银行需要对各行业信贷风险度进行全面、深入地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全景式的行业风险指数测算,并将其作为重要参数引入到客户风险预警模型中。做到通过快速数据更新,增强预警监测的时效性和连续性。风险预警体系应具备的另一显著特点是更新速度快,具有很强的时效性,能够及时地对各种信贷风险做出反应。(二)风险预警监测内容的科学性根据贷款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设置要适应贷款的“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的基本要求,遵循全面、科学、公正、合法和实用的原则,细化指标设置,增强贷款监测的可操作性和实时性。1、细化指标应达到“四性”一是有效性。指标应能够至少适用于一个风险点,一个具体风险分类或一项业务,能够提供有用的管理信息。二是可比性。指标可以量化为一个数字,百分比或比率,能够在不同时间、不同企业之间可比,尽量减少定性指标。三是敏感性。指标应该对风险变化反应灵敏,能够深入洞察风险度的变化情况。四是便用性。指标数据能够及时、可靠、经济地采集,容易理解和交流。

2、建立预警数学模型根据不同行业、性质客户设置预警信号具体标准值。比如客户资产负债率超过行业平均水平五个百分点,或较年初上升幅度≥10%,流动比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十个百分点,或较年初下降幅度≥10%……,发出预警信号,使信贷人员或风险管理人员对客户引起关注。预警信号具体标准值能全行统一的,由总行统一确定,避免标准不一。地区性指标由省、市分行确定。二是运用回归分析、非线性模型、经济函数模型等手段,对风险进行量化,科学定价,提高对风险的识别、量化、预警、化解能力。3、预警信息表格化对常用的贷款风险预警信号银行应统一设置《客户贷款风险预警信息表》,内容可以分:财务状况、经济效益状况、内部核算情况、担保状况、非财务因素、关联企业、其他非财务因素、与银行关系以及其他情况等九个方面。每个方面下分具体贷款风险预警信息指标栏,信贷人员可以在风险预警信号栏上直接打“√”,需要文字说明的,再加文字说明。这样一方面增强信号直观性,另一方面减少信贷人员文字反映工作量,同时也避免预警信号检查反映遗漏和不全面,增强信号全面性。二、风险预警系统的架构设置商业银行信贷预警系统的预警依据主要是银行信息资源。及时、准确的信息是系统运行的基础,也是银行开展信贷业务的前提条件。因而,建立一个健全的数据信息中心是十分必要的。商业银行信贷信息子系统是整个预警分析系统的数据信息储存和提取的中心。(一)风险预警系统的构架商业银行信贷信息子系统包含的信息种类有:历史统计数据信息、即时数据信息、经济发展信息、行业动态信息、客户信用信息、系统内部处理信息等。除系统内部处理信息是来自系统处理结果外,其它信息都来自系统外部,其信息传导途径为:信息通过上图的传导途径,最终进入系统的数据库。由于目前全国各大商业银行都已经运用了计算机联网系统,对于信息的采集和导入已经不是难题了。在明确了数据信息的种类和来源后,就需要了解这些信息的归属。商业银行信贷信息子系统由几个大的数据库组成,每一个数据库下设置数据项,数据信息分类储存在各数据项下。具体设置的数据库如下:1、宏观经济信息数据库宏观经济信息数据库包括的内容为:①经济发展信息,如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国际收支状况、税率、投资和贸易等方面的规模、结构及变化趋势、国家法律法规中对产业发展的鼓励或限制信息等;②货币政策信息,如法定存款准备率、再贴现率、利率、汇率等。建立宏观经济信息数据库的目的是为了判断经济未来发展的趋势、财政、货币政策调控状况,以防范经济恶化所带来的信贷系统风险。2、商业银行相关信息数据库银行相关信息数据库的内容为:①银行业总体信贷信息,包括中央银行、银监会发布的业务指导信息、同业拆借率、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存量和增量、投资动态、不良资产总量及比率等信息;②银行内部自身资料信息,如各商业银行存款总量、贷款总量、可支配的资金量、贷款运营周期统计数据、贷款偿还情况等。建立该数据库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同行业信贷状况,商业银行自身信贷资金运行风险状况,以防范商业银行业信贷风险。3、商业银行客户信息数据库按照贷款主体的不同,商业银行客户信息数据库分为自然人、个体工商户及小型企业、企业法人三类客户信息数据库。自然人信息数据库的内容主要为客户个人基本情况,侧重于个人收入、个人信誉和负债情况。个体工商户及小型企业信息数据库的内容主要为:客户基本情况、盈利能力、营运能力、负债情况和偿债能力等,侧重于生产经营状况和发展潜力状况。企业法人客户信息数据库主要包括:①客户基本信息,如公司概况、公司历史信誉、管理层素质、行业地位、企业发展前景等信息;②客户财务风险信息,如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现金流量状况等信息;③客户信贷资产质量风险信息,如贷款本息按期偿还情况、不良资产情况、担保抵押情况等信息;④客户所处行业信息,如产业政策、对外贸易条件变化、市场供求、产业成熟度、行业技术风险、行业垄断程度、行业增长潜力、行业波动性、产业扩张性、产品替代性、行业资本积累率、行业劳动生产率、行业亏损系数、产品销售率、行业信贷平均损失率、相对不良资产率等。建立商业银行客户信息数据库的目的是为了掌握客户生产经营状况、财务状况、信用等级状况,以防范贷款对象风险。

(二)风险预警系统的信贷分析子系统商业银行贷款分析子系统是整个预警系统的核心部分,当客户向银行提出贷款申请时,银行业务员将有关数据输入商业银行信贷信息子系统,商业银行分析子系统便从信贷信息子系统中提取相关的客户信息、行业信息、宏观经济运行数据信息,对商业银行的该笔贷款业务进行动态分析。商业银行信贷分析子系统由系统运行参数数据库、指标模块、判断模块、预测模块组成。1、系统运行参数数据库。系统运行参数数据库主要包括:①系统暂存信息数据库;②预警警界线数据指标库;③数据处理公式数据库。建立该数据库的目的是为了商业银行信贷分析子系统有效的运行。2、指标模块。指标模块是实现预警的首要环节,其主要功能是建立科学的预警指标体系正常值,建立预警界限。指标模块的作用是为了使预警指标信息系统化、条理化和可运用化。预警体系科学性的首要标志就是所选择的预警指标系统能否科学地反映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变化特征。预警指标主要由系统性风险指标和非系统性风险指标两部分组成。客户系统性信贷风险主要来源于宏观经济方面的行业信贷风险、区域信贷风险;非系统性风险主要表现在客户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和信贷记录等方面。因此,结合上述风险构成因素,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应包括宏观经济发展指标体系、客户所处行业信贷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客户所处区域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客户经营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客户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客户信贷资产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指标模块就是通过确定数据库中各指标正常值的范围和指标体系的权重,计算出警界限系数,再将预警警界线系数输入系统运行参数数据库中保存。对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预警指标的设计,应以商业银行现存的有关数据为基础,所以风险预警指标的资料主要依据于对受检商业银行定期提交上来的各种统计资料、报表、文件记录,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资本充足率表、贷款风险分类情况表、到期日结构表、其它财务数据表、结算情况表、贷款及同业拆放表、存款十大户表、资产负债简表、资产负债机构排列表、损益简表、损益结构排列表、同业往来情况表、同业往来结构排列表、业务情况表、贷款与存款报表、贷款行业分布表、基本业绩评价表、资金流出入表等资料。3、判断模块。判断模块主要功能是将商业银行客户信息库中的客户信息调入,对照系统运行参数数据库中的数据处理公式所确定的正常值(预警警界线),计算风险指数。判断模块决定是否发出警报,以及发出何种程度的预警警报。报警装置是风险预警系统的关键部件。信贷风险预警系统在目标客户的信贷风险上升到一定程度时,能够通过指标体系的风险指数及时发出预警信号,为信贷人员采取风险防范措施,制定信贷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预测模块。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预警系统不但可以对银行当前所面临的信贷风险发出预警信号,而且能够根据历史信息,预测银行信贷风险的发展趋势,进而对客户信贷风险的未来状况做出评价并进行预警。由于用于市场预测的灰色理论具有需要的数据模型少和利用微分方程描述动态特性的优势,且由理论建立的灰色动态预报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精度,因此在信贷风险预警系统中引入灰色理论进行预测,可以获得良好的预测效果。(三)商业银行信贷警示子系统一旦商业银行信贷分析子系统的判断模块决定发出警报时,商业银行信贷警示子系统就会发出相关的警示信号。商业银行信贷警示子系统的预警分为两部分构成,即商业银行信贷整体风险和单个客户风险所构成;相对应的商业银行贷款警示子系统为两类预警,即A类预警信号和B类预警信号。A类预警信号反映的是商业银行自身风险情况,共分为4个风险等级,由蓝、绿、黄、红4种颜色的字母“A”标示。当预警信号为蓝色时,表明银行经营稳健,达到银监会风险监管的各项要求,控制风险能力较强;当预警信号为绿色时,表明银行经营状况正常,基本达到风险监管的主要要求,但存在一些缺陷;当预警信号为黄色时表明银行存在较大的风险,较多方面未达到风险监管要求,存在问题较多;当预警信号为红色时表明银行经营状况很差,经营有严重缺陷和问题,控制、化解风险能力基本丧失。具体将在下文中进行案例分析。B类预警信号反映的是贷款客户存在的风险情况,共分为5个风险等级,由绿、蓝、紫、黄、红5种颜色的字母“B”标示。当预警信号为绿色时,表明客户的收入稳定,有十分强的偿债能力;当预警信号为蓝色时,表明客户的收入基本稳定,有较强的偿债能力;当预警信号为紫色时,表明客户的收入较前期有小幅缩减,但收入基本稳定,具备偿债能力,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债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当预警信号为黄色时,表明客户的收入大幅缩减,并长期不能改善,偿债能力出现问题;当预警信号为红色时,表明客户收入缩减严重,并出现负收入,基本失去偿债能力。

(四)风险预警的计算机系统风险预警要真正在银行业监管中发挥作用,就不能停留在手工操作阶段,必须加速实现风险预警的信息化、网络化和自动化。风险预警系统由此应运而生,它由预警信息系统、预警指标系统、风险计量系统、预警参数系统、预控对策系统构成。1、预警信息系统风险预警的主要依据是数据信息,因而必须建立灵敏的预警信息系统。预警信息是原始信息向征兆信息转换的结果。原始信息包括历史信息和即时信息,也包括实际信息和判断信息,还包括国内市场信息和国际市场信息以及与之相关的产业和技术信息。一个完善的风险预警系统需要有遍布全国及海内外的信息网来进行支撑。信息网的作用是进行信息搜集、统计与传输;除信息网外,还应包括高效的中央信息处理系统,同时,还应建立科学的信息推断系统,即中央处理系统。中央信息处理系统的功能是储存和处理从信息网传人的各种信息,进行综合、辨别和规范化。信息推断系统是对缺乏的信息进行推断,并进行征兆信息的推理和判断。2、风险分析系统风险计量系统的功能是根据预警分析模型,对输入的信息进行计算分析,得出定量化的风险预测。该系统主要包括方法库、模型库、知识库、数据预处理库、返回检验库以及算法优化子系统。3、预警参数系统预警参数是指一套判别标准或原则,用来决定在不同情况下,是否应当发生警报以及发出何种程度的警报。预警准则的设置要把握尺度,如果准则设计过松,则会使得有危险而未能发出警报,即造成漏警,从而削弱了预警的作用。如果预警准则设置过严,则会导致不该发警报时却发出了警报,导致虚警,往往会使银行虚惊一场,而频繁的虚惊又会产生“狼来了”的不良效果,即多次虚警会导致银行对警报信号失去信任,一旦风险真的即将来临而预警系统又正确发出了警报,监管人员也会认为是虚警而不加注意,结果遭受风险损失。4、风险预控系统风险预控系统的功能是事先准备好在各种风险条件下的应急对策或对策思路,一旦发出风险警报,则根据预警信息的类型、性质和警报的程度调用相应对策。一般地,预警对策系统中的对策不可能很细,而只能是思路性、提示性的,目的在于当发生警报时决策者不至于手忙脚乱、忙中出错,而是按照预控对策系统的提示去寻求更具体的实施方案。如果警报信息的发出是由计算机自动处理并提供的,那么计算机的作用只是辅助决策,而不是代替人的决策。因此,预控对策及其实现是人脑和电脑相互结合的过程,预控对策系统中首先储存的对策是由人完成的,只是以数据库的形式保存于预控对策系统中的对策库中,计算机负责预警信息的处理、预测、推断、判别及警报的发生和对策的调用,人脑最终还需将这种粗对策细化和具体化,并运用于实际过程中。5、系统操作流程当建立上述子系统后,整个风险预警系统便按照下述过程来运行:与商业银行有关的内外信息通过信息网进入预警信息系统,经储存、处理、甄别和推断后,再分别进入预测系统和预警指标体系中,预测系统运用预测方法对未来内外环境状况进行预测,预警指标体系经过运算而估计出未来市场风险状况,所输出的结果进入预警参数中进行比较与判别,以便决定是否发出警报以及发生何种程度的警报,然后根据判别结果调用预控对策系统中预供的对策,最后通过预警系统的展示界面发出警报信号,并显示预控对策信息。在风险预警工作中,应充分发挥监管人员的能动性。当监管人员接受到预警信号以后,要根据预警信号在短期内作出大致推断,以揭示预警信号意味着什么,寻找引起风险的原因及根源,运用预控对策提示研究具体化的风险解决方案,并尽快加以实施。三、风险预警的主要方法(一)风险预警的三种方法从目前国际上常用的方式来看,风险预警主要依靠三种方式:一是黑色预警法,二是蓝色预警法,三是红色预警法。1、黑色预警法这种预警方法不引进警兆自变量,只考察警兆指标的时间序列变化规律,即循环波动特征。各种商情指数、预期合成指数、商业循环指数、经济扩散指数、经济波动图等都可以看作是黑色预警法的应用。

2、蓝色预警法这种预警方法侧重定量分析,根据风险征兆等级预报整体风险的严重程度,具体分为两种模式:指数预警法和统计预警法。图表SEQ图表\*ARABIC10:美国部分行业的信用风险评级行业风险等级行业风险等级航空业4.8生化4.3汽车制造业4.5电子4.4银行业3.6农业4.7饮食与香烟4.7金融业3.5建筑业5.0政府部门4.2货物运输4.7食品杂货5.0化工行业4.4教育、保健与幼护4.6容器、包装与玻璃5.0家政、保洁业4.6矿物开采5.1宾馆饭店5.3制造业4.7保险3.4服务业4.3休闲、照相、博物馆4.6资料来源:银联信整理图表SEQ图表\*ARABIC11:我国商业银行贷款行业风险计算行业风险等级风险权重(%)制造业4.725.97交通运输4.59.26批发零售4.39.78房地产5.010.15能源4.14.81社会服务4.35.31其他4.434.72资料来源:银联信整理3、红色预警法该方法重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其流程是:首先对影响预警因素变动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其次进行不同时期的对比分析;最后结合风险分析专家的直觉和经验进行预警。(二)传统方式及其不足由于商业银行风险对宏观经济的广泛影响,近年来不少国家都投入了大量资金和人力来研究商业银行风险的监测和预警问题。银行风险早期预警系统的设计大致可归纳为两种方法:1、信号分析法。该类方法试图找出风险状态恶化过程的主要机理,通过分析影响风险状态的主要因素,考察其间的相互作用及变化,分析究竟哪些原因会导致危机的生成,进而为制定相应对策提供依据。其中一种思路是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即试图用一组经济变量和回归方程反映银行风险状态及其变化,例如横截面回归模型。但金融市场的复杂性以及个体行为的多样性,注定了有限个指标和方程不可能涵盖金融市场的所有主要方面。特别是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前,该类方法的研究者、采用者并没有给出相应的警示。另外,商业银行业务和金融市场结构的不断变化,也使得不少传统计量经济模型显得过于僵化和落伍。目前,理论界已基本达成这样的共识,即认为用传统计量经济模型预测商业银行风险的思路很难保证系统的时效性和预测的准确性。2、概率分析法该类方法不考虑风险因素发生作用的机理,而是根据历史上各个风险状态下某些经济指标的表现,制定一套指标体系,运用历史数据或领域知识对这套指标的现状进行综合评价,判断银行系统的风险程度和发展趋势。目前采用较多的一种思路是,给出各指标的安全值,判断各个指标所处的风险状态,然后构造反映银行系统总体风险程度的综合指标。风险状态闭值的确定可以是历史数据统计的结果,也可以是主观判断,甚至是人为规定的,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巴塞尔协议中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规定。综合指标的构造方法也有很多,最常见的是对各指标进行加权平均,权重为各指标对总风险的贡献程度,一般通过专家调查得到。随着统计和计算机方法的应用,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综合评价方法,例如神经网络和类比推理技术等。建立成功的概率分析预警系统的关键是建立合适的指标体系,目前概率分析方法主要借助可以量化的指标,这些指标必须能对各种造成银行风险的因素做出迅速、准确的反应。3、现有风险预警方法的不足对信号分析法和概率分析法进行深入的分析,可发现这两种方法各有优劣。理论上,成功的信号分析模型能够及时指出引发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及其风险演化机理,并为制定相应对策提供依据。但在实际操作中,不少因素影响了信号分析法的可行性第一,信号分析法难以给出量化的预测结果,无法预测危机何时发生,发生的规模有多大第二,如前文所述,市场信心在安全状态转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样的金融事件,在不同国家可能因为社会的承受能力和人们反应方式的差异,而朝不同的方向发展。因此,一个能够被普遍使用的信号分析模型几乎是无法设计出来的。概率分析模型符合预测的表现习惯,可明确指出多长时间内会发生危机,发生危机的概率多大。其不足之处是,不能指明引致指标恶化的具体原因,缺乏对政策制定的指导功能。但因其在量化研究方面的优势,目前在实际模型设计中应用得较为广泛。目前用这两类方法都还没有建立令人满意的模型。因为金融市场错综复杂,很难从中理出对整个局势有决定性影响的因素和关系,这使得信号分析的思想很难实现。而概率分析模型则过于依赖量化指标,但事实上,还有很多对银行风险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是无法直接量化的,例如,文化、社会消费观念、市场心理承受能力等。(三)国外银行业的主要模式1、美国金融风险预警体系美国金融风险预警体系十分发达,包括五个自成体系又相互关联的预警系统,即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预警系统、联邦储备体系的预警系统、联邦住宅贷款理事会的预警体系、国民信用合作社管理局的预警系统和美国财政部金融司的预警系统。这五个预警系统的运作机理基本相似,均以获取金融机构财务报表和相关资料为基础,借助于财务比率指标来对金融风险进行测定和预警。各预警子系统中最常用的两个预警工具是——CAMEL评级系统和CAEL排序系统。CAEL排序系统适用于考察银行分支机构,它以资本充足性、资产品质、获利能力及流动能力四个方面作为考察重点,采用统计学中位置数量的百分位排序思路,选择相应的指标并赋以权数,摘取申报资料,计算各指标观测值的标准得分,并以权数求得综合得分,依综合分值在同类型金融机构内的排序先后,确认有问题的金融机构。CAMEL评级系统通常适用于评价独立法人机构,其考核范围不仅包括CAEL的四个项目,还包括管理能力。它利用统计方法先评出指标并赋以权数,在检查报告资料中,计算出指标得分及综合得分,依综合评分高低,确定金融机构等级,对评级较低或单项指标得分异常的金融机构提出警示。2、英国金融风险预警体系英国的风险预警体系比较单一,对所有金融机构均以资本充足性、外汇持有风险及资产流动性作为其风险预警的主体指标。首先,英格兰银行用资本比率来测定金融机构的资本是否充足,而资本比率是由杠杆比率和风险性资产比率组成的,其算法与新资本协议的要求基本一致。第二,英格兰银行将外汇持有风险分为结构性风险和交易性风险,结构性风险是指长期业务所衍生的风险,如固定长期资产及负债因市场状况改变而承担的风险;交易性风险是指由于日常业务操作所产生的风险。第三,流动能力分析旨在确保金融机构维持其流动性以满足其到期支付能力,如即期支付存款、通知存款、定期存款和各种贷款承诺等。总之,英国预警体系侧重于资本充足性考核,同时也采取类比方式,将各金融机构的业绩表现与资本、规模及性质相类似的金融机构进行比较分析,由此对潜在风险提供警示信息。3、日本金融风险预警体系日本对金融风险预警和监管由大藏省银行局和日本银行负责,其风险预警系统以金融机构的财务与业务比率制度为基础。亚洲金融危机后,日本银行对其风险预警体系进行了大规模调整,扩展后的体系涵盖了流动性管理、营运绩效、自有资金运用与盈余分配、资本充足性及法定准备金等七个主要方面。凡是显著偏离财务与业务比率标准值的金融机构,均被认为存在潜在问题,对于有问题的金融机构,大藏省和日本银行将给予高度关注,并采取必要监管措施,督促其化解金融风险。四、风险预警系统的运作方式在风险预警系统的运作上,一般采用宏观经济预警中的信号灯显示法,灯号显示法是采取类似交通管制信号系统的方法,来反映金融运行的变动趋势。所设计的灯号系统就是一种预警模型,可采取统计表来表现。(一)输入输出的模块设计1、输入模块在这一模块中主要任务是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现状进行分析,建立商业银行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并根据所确定的指标体系进行数据采集,建立指标的时间序列统计表,完成了数据的预处理。2、计算模块计算模块是整个商业银行风险预警系统的核心环节,它包括3个子模块:(1)特征变量选择模块。本模块的基本功能是将输入模块所形成的基础数据,运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聚类分析法,从初始指标体系中选择若干个相互独立的、最具代表性的、敏感的、特征性强的变量来代替初始指标体系。聚类分析的基本思路是认为所研究的指标之间存在着程度不同的相似性,于是根据一批样本的多个观测指标,将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的大小作为划分类与类之间的依据,把相似程度较大的样品聚合为一类,把另外一些彼此之间相似程度较大的样品和指标又聚合为一类,关系密切的聚合到一个小的分类单位,关系疏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