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件_第1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件_第2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件_第3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件_第4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1空气第1课时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空气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1课堂讲解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分子的基本性质2课时流程当堂作业逐点导讲练课堂小结课后作业1课堂讲解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2课时流程当堂作业逐点课堂小结课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

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呢?你有没有想过显微镜下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呢?显微镜就是放到最大了吗?还能再放大吗?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呢?你1知识点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知1-导品红在水中扩散【实验演示】一段时间之后1知识点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知1-导品红在水中扩散【实验演示】问

题(一)水为什么会减少,水到哪里去了?问

题(二)在静置的水中,为什么品红扩散后,液体整体呈红色呢?结论:物质是由微小的粒子构成的知1-导问题(一)水为什么会减少,水到哪里去了?问题(二)在静置苯分子的图像移走硅原子形成的文字【投影展示】知1-导苯分子的图像移走硅原子形成的文字【投影展示】知1-导问

题(一)上图中的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结论:这两幅图说明了分子和原子是真实存在的,从而也证实了科学家的设想。知1-导问题(一)上图中的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结论:这两幅图说明了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分子是真实存在的,那么它有哪些性质呢?知2-导分子的大小(播放视频)2知识点分子的基本性质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分子是真实存在的,那么它有哪些性质呢?知2问

题(一)以上两幅图说明什么?结论:分子的体积和质量很小。知2-导分子运动(播放视频)问题(一)以上两幅图说明什么?结论:分子的体积和质量很小。知2-导活动与探究1向盛有20mL蒸馏水的烧杯A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1.从烧杯A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的颜色有什么变化。知2-导活动与探究1知2-导2.另取一个小烧杯B,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B两个小烧杯,(如图)。观察几分钟,有什么现象发生?你能解释这一现象吗?知2-导2.另取一个小烧杯B,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知2-导BAB酚酞溶液浓氨水A、B烧杯中的溶液会发生变化吗?知2-导BAB酚酞溶液浓氨水A、B烧杯中的溶液会发生变化吗?知2-导现象:1.溶液逐渐变红2. A烧杯中溶液逐渐变红; B烧杯中溶液不变色。原因是氨水中的氨分子不断运动到达A烧杯中。结论: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知2-导现象:1.溶液逐渐变红知2-导酒精和水混合实验(播放视频)结论:分子之间是有间隔的。知2-导酒精和水混合实验(播放视频)结论:分子之间是有间隔的知2-导固体、液体、气体分子间距比较动画(播放视频)知2-导固体、液体、气体分子间距比较动画(播放视频)知2-导固体、液体、气体分子间距比较固态液态气态一般情况:分子间隔变大知2-导固体、液体、气体分子间距比较固态液态气态一般情况:分定义:分子的基本性质:1.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2.分子之间有间隔3.分子在不断运动归

纳知2-导定义:分子的基本性质:归纳知2-导【例1】[中考·辽宁]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气体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分子体积变小B.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分子在不断运动C.湿衣服在阳光下比阴凉处易干——分子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D.1滴水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知2-讲A【例1】[中考·辽宁]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知2-讲导引:根据现象的特点来分析相关的性质,如突出“体积、状态”改变,与分子的间隔有关(A项);突出“位置”改变,与分子的运动有关(B、C项);表明数量的与分子的大小有关(D项)。知2-讲导引:根据现象的特点来分析相关的性质,如突出“体积、【例2】下列有关分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B.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C.水和冰的化学性质相同D.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知2-讲A【例2】下列有关分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知2-讲A知2-讲导引:对照分子的概念(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理解其要点。知2-讲导引:对照分子的概念(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例3】某密闭容器中,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已知:“”代表氧原子,“”代表硫原子)知2-讲A【例3】某密闭容器中,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A.a、b、c中的物质均为纯净物B.a→b发生了化学变化C.b→c发生的是物理变化D.b→c分子间的间隔减小,物质的体积减小知2-讲A.a、b、c中的物质均为纯净物知2-讲知2-讲导引:根据物质中所含分子种类来识别纯净物和混合物,根据变化前后分子的种类是否改变来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知2-讲导引:根据物质中所含分子种类来识别纯净物和混合物,根总结知2-讲运用口诀记忆法记忆分子的性质,即“两小一动一间隔”“温度改变分子间间隔,分子大小不变”。总结知2-讲运用口诀记忆法记忆分子的性质,即“两小一动知1-练【中考•邵阳】2017年4月22日,湖南省首届芍药花节在邵东县斫曹乡芍药花基地举行,引来无数游客。走近基地,芍药花香扑面而来,用分子观点解释正确的是(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很小C.不同分子,性质不同 D.分子间有间隔1A知1-练【中考•邵阳】2017年4月22日,湖南省首届芍药花知1-练【中考•潍坊】能够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隔”的事实是(

)A.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B.空气被压缩后体积缩小C.2L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点燃后体积小于2LD.满架蔷薇一院香2B知1-练【中考•潍坊】能够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隔”的事实是(知1-练将描述分子特点的句子的序号填在相应的空格内:①分子不断地运动,温度升高时运动加快②分子很小③分子间有间隔,温度或压强发生变化时,间隔大小随之发生变化④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3知1-练将描述分子特点的句子的序号填在相应的空格内:①分子不知1-练(1)水在夏天比冬天蒸发得快,说明________;(2)水受热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说明________;(3)糖水可以通过滤纸,说明________;(4)湿衣服晒一段时间就会干,说明________;①③②①知1-练(1)水在夏天比冬天蒸发得快,说明________;知1-练(5)可将大量氧气压入钢瓶中,说明________;(6)在一定条件下,很多物质在氧气中能反应,有的物质在氧气中不反应,说明________;(7)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说明________。④③②知1-练(5)可将大量氧气压入钢瓶中,说明________;1知识小结分子的基本性质:1.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2.分子之间有间隔3.分子在不断运动1知识小结分子的基本性质:1. 试列举一些生活中或自然界中的事例,说明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来自教材)把少量蔗糖放到水里,糖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这是由于蔗糖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分子构成的,把蔗糖放入水中,糖分子扩散到水中,所以蔗糖不见了,而水却有了甜味。春暖花开的季节,到处能闻到花香;盛放在敞口容器中的水会逐渐减少等。1. 试列举一些生活中或自然界中的事例,说明物质是由分子、原课题1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分子和原子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中考•常德)微粒构成物质,千差万别的物质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下列关于微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微粒有大小 B.微粒有质量C.微粒间有间隔 D.微粒不运动D返回1知识点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1.(中考•常德)微粒构成物质,千差万别的物质形成了丰富多彩2.下列关于构成物质的微粒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B.构成物质的微粒是能用肉眼看到的C.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的空隙是相同的D.构成物质的微粒有的在不断地运动,有的是不能运动的A返回3题点拨2.下列关于构成物质的微粒的叙述正确的是()A返回3题点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故A正确;构成物质的微粒很小,用肉眼是看不到的,故B错误;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的空隙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不同物质中微粒间的空隙一般不同,故C错误;构成物质的微粒总是在不断地运动的,故D错误。返回点拨: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故A正确;构成物质的3.(中考•湖北)“一滴水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了(

)A.分子很小B.分子可以再分C.分子之间有间隔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A2知识点分子的基本性质返回3.(中考•湖北)“一滴水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4.(中考•海南)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这主要说明(

)A.分子在不断运动B.分子体积很小C.分子由原子构成D.分子间有间隔D返回4.(中考•海南)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5.(中考•衡阳)为防止师生吸食“二手烟”,教育部下发通知:凡进入中小学的任何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不得吸烟。从分子和原子的有关知识来看,造成非吸烟者在公共场所吸食“二手烟”的主要原因是(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之间有间隔C.分子的体积很小 D.分子的质量很小A返回5.(中考•衡阳)为防止师生吸食“二手烟”,教育部下发通知:6.(中考•泰州)下列事实,不适合用“微粒间有空隙”的性质来解释的是(

)A.一定体积的气体加压后体积变小B.一定量的水结冰后体积变大C.室外的电线在冬天变短夏天变长D.1L大豆与1L黄沙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LD返回6.(中考•泰州)下列事实,不适合用“微粒间有空隙”的性质来7.(中考•泰安)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事实,不正确的是(

)C返回7.(中考•泰安)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事实,不正确的是8.在下面(1)~(3)事实后的空格内,选择填写有关分子基本特征的字母序号。

A.分子很小B.分子间有间隔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D.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返回8.在下面(1)~(3)事实后的空格内,选择填写有关分子基(1)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人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均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________。(2)如图所示,用长颈漏斗小心地将硫酸铜溶液(蓝色)注入水的下面,可以看到明显的界面。静置几天后,界面逐渐模糊不清了________。(3)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后,液体体积小于100mL________。DCB(1)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人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均能使澄清的9.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常见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A.花香四溢—分子在不停运动B.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变化而改变C.酒精挥发—分子间隔增大D.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分子发生了变化B返回9.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常见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B返回10.(中考•绥化改编)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下列有关分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受热时分子的体积逐渐变大B.降温时分子的运动速率减慢C.液体蒸发变成气体,分子间间隔变大D.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A返回11题点拨10.(中考•绥化改编)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下列有关分点拨:物质受热体积膨胀是因为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而不是分子本身的体积变大。返回点拨:物质受热体积膨胀是因为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而不是分子本11.(中考•邵阳)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其中不合理的是(

)A.品红在水中扩散——分子在不断运动B.水结成冰——分子停止运动C.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D.气体可以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B返回12题点拨11.(中考•邵阳)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其中不合本题采用因果关系法解答。品红在水中扩散,是因为品红分子在不断运动,运动到水分子之间去了,故A正确;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的,冰中的水分子仍在不断运动,故B错误;一滴水中大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很小,故C正确;气体可以压缩储存在钢瓶中,是因为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较大,压强增大时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故D正确。返回本题采用因果关系法解答。品红在水中扩散,是因为品红分子在不断12.用微粒的观点回答下列问题:(1)用湿抹布擦过的桌面,一段时间后变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定质量的水蒸气冷凝成水时,其体积变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子间间隔变小分子在不断运动12.用微粒的观点回答下列问题:分子间间隔变小分子在不断运动(3)如图所示,两支医用注射器,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末端注射孔,将活塞慢慢推入,容易推压的是_______(填“A”或“B”),理由:B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比较小,空气中分子间的间隔比较大,所以空气比较容易被压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返回13题点拨(3)如图所示,两支医用注射器,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点拨:物质的微粒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隔,且物质的状态不同,微粒之间的间隔不同,气态物质的微粒之间的间隔比较大,而液态和固态物质的微粒之间的间隔则较小,所以气态物质较易被压缩而液态和固态物质较难被压缩。返回点拨:物质的微粒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隔,且物质的状态不同,微粒之(1)糖块放入水中后,会逐渐变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13.如图所示,在一个烧杯中,加入100mL水,向水中放入一小块冰糖。在容器外壁用铅笔沿液面画一条水平线。请回答以下问题:分子在不断运动返回14题点拨(1)糖块放入水中后,会逐渐变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2)当糖块完全溶解后,液面比所画的水平线_______(填“高”或“低”),此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_____。(3)糖水是____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低混合物分子之间有间隔(2)当糖块完全溶解后,液面比所画的水平线_______(填点拨:(1)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所以糖块放入水中后,会逐渐变小;(2)由于构成糖的分子和水分子运动到彼此的间隔中去了,所以糖块完全溶解后,液面比所画的水平线低,此现象说明了分子之间有间隔。返回点拨:(1)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所以糖块放入水中后,会逐渐变14.(中考•杭州)下图是氢分子和氧分子运动的示意图。

(1)在A、B和C中,能比较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的是__________(填标号)。BC14.(中考•杭州)下图是氢分子和氧分子运动的示意图。BC(2)从图中可见,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与______________有关。(3)举一个能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的生活事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子种类返回15题点拨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或其他合理答案)(2)从图中可见,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与___点拨:BC是同种分子在不同温度下的运动速率不同,故在A、B和C中,能比较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的是BC;由AB可知,温度相同,分子不同,运动速率不同,故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与分子种类有关;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能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返回点拨:BC是同种分子在不同温度下的运动速率不同,故在A、B和15.(中考•济宁)对下列事实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通过气味辨别氮气和氨气:分子是运动的,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B.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压强增大,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C.干冰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状态变化,分子大小随之变化D.蔗糖在热水中溶解得更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C返回16题点拨15.(中考•济宁)对下列事实的解释,不合理的是()C返点拨:通过闻气味能辨别氮气和氨气,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且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压强增大,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干冰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是因为状态改变,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蔗糖在热水中溶解得更快,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运动的速率加快。返回点拨:通过闻气味能辨别氮气和氨气,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且不同16.(中考•武汉)小明同学对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图1)进行了改进。如图2所示,试管丁、戊中各有一张每隔2厘米滴有一滴酚酞溶液的滤纸条,装有适量浓氨水的小药瓶固定在橡皮塞上,试管丁中小药瓶上的瓶塞已塞紧,试管戊中的小药瓶上无瓶塞。16.(中考•武汉)小明同学对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图1)进行关于图1、图2中的实验有以下说法:①图2比图1的实验更环保、更节约;②图1和图2的实验均能证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关于图1、图2中的实验有以下说法:③如果丁中没有小药瓶,图2的实验也可达到实验目的;④若将戊浸入冰水中,滤纸条不会变红。以上说法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返回17题点拨A③如果丁中没有小药瓶,图2的实验也可达到实验目的;返回17题点拨:本题采用对比实验法进行解答。图2实验是在密封的小容器内进行的,与图1相比更环保,更节约,故①正确;图1中乙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变红色,丙烧杯中的酚酞不变色,图2中丁试管中滤纸条不变色,戊试管中滤纸条上的酚酞变红,图1和图2实验都能说明分子在不断点拨:本题采用对比实验法进行解答。图2实验是在密封的小容器内运动,故②正确;如果丁中没有小药瓶,仍可与戊形成对比实验,故③正确;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的,如果将戊浸入冰水中,滤纸条上的酚酞也能变红,只不过温度降低,分子运动的速率减慢,酚酞变红得速度较慢而已,故④错误。返回运动,故②正确;如果丁中没有小药瓶,仍可与戊形成对比实验,故17.某兴趣小组做以下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17.某兴趣小组做以下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1)实验Ⅰ: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Ⅱ(如上图中甲所示):烧杯B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酚酞试液变红氨气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进入酚酞试液中形成氨水,使酚酞试液变红色(1)实验Ⅰ: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3)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兴趣小组设计实验Ⅲ(如图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没有必要返回因为实验Ⅰ中已经证明了水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3)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兴趣小组设计实验Ⅲ(如图乙所示)梦栖皖水江畔心驻黄山之巅情系安徽学子相约《点拨训练》梦栖皖水江畔课题1分子和原子第2课时分子可以分为原子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分子和原子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1课堂讲解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及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分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2课时流程当堂作业逐点导讲练课堂小结课后作业1课堂讲解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及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2课时流程当堂分子和原子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你知道这其中蕴含的化学知识吗?分子和原子“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1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及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知1-导水分子氧气分子氢气分子水氧气氢气通电+1.分子1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及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知1-导水分子氧氧化汞分解模拟试验(播放视频)知1-导氧化汞分解模拟试验(播放视频)知1-导归

纳知1-导【观察总结】1.每个水分子是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构成,每个氢气分子是由__________构成,每个氧气分子是由__________构成。2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2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归纳知1-导【观察总结】1.每个水分子是由_____归

纳知1-导2.对比它们的化学性质,氢气具有________,氧气能__________,水与它们的化学性质______(填“相同”或“不同”),可见当分子不同时其化学性质也不同。所以说分子是保持物质__________的最小粒子。可燃性支持燃烧不同化学性质归纳知1-导2.对比它们的化学性质,氢气具有_____归

纳知1-导

【特别提醒】(1)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2)“最小”不是指体积和质量上的最小,而是指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归纳知1-导【特别提醒】2.原子水受热蒸发的微观过程(播放视频)知1-导2.原子水受热蒸发的微观过程(播放视频)知1-导问

题(一)水通电分解产生气体,水的蒸发也产生气体,它们的变化类型是否相同?不相同,水通电分解产生气体,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水的蒸发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知1-导问题(一)水通电分解产生气体,水的蒸发也产生气体,它们的变问

题(二)试从分子的角度解释这两种变化。知1-导水蒸发属于_____变化水电解属于_____变化物理化学氧原子氢原子问题(二)试从分子的角度解释这两种变化。知1-导水蒸发属于归

纳知1-导【归纳总结】1.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____________。2.水通电分解的过程中不能再分的粒子是_______和_______,所以说原子是_________中最小的粒子。原子分解为重新组合新分子氢原子氧原子化学变化归纳知1-导【归纳总结】1.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原子分解【例1】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不能构成物质B.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能再分C.原子间有一定的间隔D.化学变化后会产生新的原子知1-讲C【例1】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知1-讲知1-讲导引: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可以构成物质,如汞由汞原子构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只是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因此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不会产生新的原子,原子只是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利用其他方法原子还可以再分,故A、B、D均不正确;原子作为一种微粒,它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总是在不停地运动,原子间有一定的间隔。知1-讲导引: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可以构成物质,如汞由汞原子知1-讲【例2】分子与原子的根本区别是()A.分子大,原子小B.分子运动,原子不运动C.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D知1-讲【例2】分子与原子的根本区别是()D知1-讲导引:可采用比较法来认识分子和原子。可从物质的构成、粒子的性质、物质的变化等角度来比较。知1-讲导引:可采用比较法来认识分子和原子。可从物质的构成、总结知1-讲利用图示法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变化,可以使抽象的微观形象具体化,从而真实体会物质变化的微观过程。解此类题,我们可以从分子的构成、分子种类的变化、物质构成等方面来分析。总结知1-讲利用图示法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变化,知1-练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的事实是(

)A.水结成冰B.水分蒸发C.水通电分解成氢气和氧气D.水汽化1C知1-练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的事实是()1C知1-练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以下关于分子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氧分子是由一个氧原子构成的B.二氧化碳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氧分子构成的C.氨分子是由氨原子构成的D.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2D知1-练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以下关于分子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知1-练用“分子”或“原子”填空:(1)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多种,有的物质由________构成,如铁、汞、______________等;有的物质是由________构成的,如氮气、水、_________等。3原子铝(合理即可)分子二氧化碳(合理即可)知1-练用“分子”或“原子”填空:3原子铝(合理即可)分子二知1-练

用“分子”或“原子”填空:(2)氧化汞________是保持氧化汞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加热氧化汞时,氧化汞________分解成汞________和氧________,汞________直接构成金属汞,每两个氧________构成一个氧________,无数个氧________聚集成氧气。3分子分子原子原子原子原子分子分子知1-练用“分子”或“原子”填空:3分子分子2知识点分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结合成新分子,因此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知2-导2知识点分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裂成原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分子。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则是原子。知2-导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分子。知2-导1知识小结原子物质分子基本性质构成构成构成基本性质定义定义1知识小结原子物质分子基本性质构成构成构成基本性质定义定义9【中考•兴安】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A.原子比分子小B.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原子是静止的C.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D.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2易错小结C9【中考•兴安】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2易错小点拨:分子不一定比原子大,故A错误;分子和原子都在不停地运动,故B错误;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结合成新分子,因此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故C正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分子,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则是原子,故D错误。点拨:分子不一定比原子大,故A错误;分子和原子都在不停地运动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B.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C.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D.分子可以构成物质,而原子只能构成分子,不能构成物质C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点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而不是“性质”或“物理性质”,故A错;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能再分的,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再分,故B错;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中只含一种分子,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纯净物中只含一种原子,故C正确;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原子既能构成分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故D错。点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1. 填空题(1) 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有__________,气体容易压缩是因为它们分子间的_________,液体、固体不易压缩是因为它们分子间的__________。(2) 在化学反应中,发生改变的粒子是__________,没有改变的粒子是____________。间隔间隔大间隔小分子原子1. 填空题间隔间隔大间隔小分子原子(来自教材)(3)在下列括号内填入适当的变化类型。冰木炭过氧化氢一种分子(物理变化)水二氧化碳水和氧气另一种分子(

)(

)(

)化学变化化学变化化学变化(来自教材)(3)在下列括号内填入适当的变化类型。冰木炭过2. 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问题。水蒸发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水分子间间隔变大,因此所占体积变大。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嗅到花香是因为分子扩散到空气中。2. 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问题。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水分(3) 香水、汽油要密闭保存。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密封保存可以防止香水、汽油中分子因不断运动而扩散到空气中去,因挥发而造成损失。(3) 香水、汽油要密闭保存。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密封保存可以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太阳照射的地方,温度较高,湿衣服上附着的水分子能量增大,运动加剧,可以更快地扩散到空气中去,所以比阴凉处更容易干。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太阳照射的(5)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分子之间有相对较大的间隔,气体受压时,迫使气体分子间间隔缩小,因此其体积也相应缩小。(5)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6)混合物与纯净物有什么不同?(来自教材)对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混合物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分子;纯净物中只含一种分子。(6)混合物与纯净物有什么不同?(来自教材)对由分子构成的3. 选择题(1) 下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生成物一定是混合物B.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C.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D. 该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来自教材)C3. 选择题(来自教材)C(2) 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空气是由空气分子组成的B. 空气里氮气、氧气等分子均匀地混合在一起C. 空气中的氮气、氧气经混合,它们的化学性质都已改变D. 经过液化、蒸发从空气中得到氮气和氧气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来自教材)B(2) 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来自教材)B课题1分子和原子第2课时

分子可分为原子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分子和原子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1.下列有关原子、分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分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B.分子、原子间都有一定的间隔C.分子的质量一定大于原子的质量D.原子、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C返回1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概念1.下列有关原子、分子的说法错误的是()C返回1知识点分2.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可以构成分子B.化学变化中原子进行了重新组合C.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D.原子是最小的微粒D返回2.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返回3.关于氧分子和氧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在化学变化中,氧分子能再分,氧原子不能再分B.氧分子大,氧原子小C.氧气的化学性质由氧分子保持D.氧气由氧分子构成,也由氧原子构成D返回3.关于氧分子和氧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D返回4.19世纪初,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的概念,他认为:①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②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③原子不能构成物质;④分子的质量等于构成它的原子质量之和。从所学知识看,上述观点中存在明显不足的是(

)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③④A返回5题点拨4.19世纪初,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的概念,他认为:A返回5题点拨: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分子只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故①错误;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故②正确;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故③错误;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分子的质量等于构成它的原子的质量之和,故④正确。返回点拨: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分子只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故①错5.图示理解错误的是(

)A.原子可结合成分子B.可用表示氢分子的形成过程C.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D.化学变化的基础是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C返回2知识点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6题点拨5.图示点拨: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分子只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故①错误;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故②正确;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故③错误;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分子的质量等于构成它的原子的质量之和,故④正确。返回点拨: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分子只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故①错6.如图表示氢气和氯气反应的示意图,试回答:6.如图表示氢气和氯气反应的示意图,试回答:(1)在反应中,氢分子分裂成,氯分子分裂成,原子再相互结合成新的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__,此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__________,因此在这个反应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___。氢原子;氯原子;氯化氢分子氢分子氢原子、氯原子氢原子、氯原子返回(1)在反应中,氢分子分裂成,氯分子分裂成,原子再相互结合成7.(中考•兴安)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A.原子比分子小B.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原子是静止的C.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D.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C返回2知识点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8题点拨7.(中考•兴安)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C返回2知识点拨:分子和原子之间是不能直接比较大小的,故A错误;分子和原子都在不停地运动,故B错误;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结合成新物质的分子,因此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故C正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保持其化点拨:分子和原子之间是不能直接比较大小的,故A错误;分子和原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分子,而构成分子的原子不能保持该物质的化学性质,但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则是原子,故D错误。返回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分子,而构成分子的原子不能保持该物质的化学8.(中考•西宁)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和原子总在不断地运动B.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分子C.分子的质量一定大于原子的质量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返回C9题点拨8.(中考•西宁)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返回C点拨:根据分子、原子的性质可知,分子和原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故A正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的分子,如氧原子可以构成氧分子,也可以构成臭氧分子,故B正确;分子的质量不一定大于原子的质量,故C错误;分子、原子的根本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故D正确。返回点拨:根据分子、原子的性质可知,分子和原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9.(中考•长春)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湿衣服晾干是水分子运动的结果B.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不变C.气体可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D.原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D返回9.(中考•长春)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10.(中考•潍坊)下列关于原子、分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可以构成物质,而原子只能构成分子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C.分子和原子都在不停地运动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A返回10.(中考•潍坊)下列关于原子、分子的说法错误的是()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B.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C.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D.分子可以构成物质,而原子只能构成分子,不能构成物质C返回12题点拨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返回12题点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而不是“性质”或“物理性质”,故A错误;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能再分的,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再分,故B错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中只含一种分子,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纯净物中只含一种原子,故C正确;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原子既能构成分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故D错误。返回点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而不是“12.(中考•上海)下列有关水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在固态时分子是静止不动的B.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C.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时水分子质量变小D.水结冰后体积变大是水分子的体积增大造成的B返回13题点拨12.(中考•上海)下列有关水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B返点拨:分子在固态、液态和气态时都在不断地运动,故A错误;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水分子,故B正确;液态的水和气态的水均由水分子构成,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时,分子质量不变,故C错误;水结冰体积变大是因为水分子间间隔变大引起的,而不是水分子体积变大,故D错误。返回点拨:分子在固态、液态和气态时都在不断地运动,故A错误;分子13.(中考•菏泽)对于下列说法,有关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氢原子和氧原子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B.化学反应过程的实质是分子破裂,原子重新组合C.将水加热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是因为水分子体积变大D.花香四溢主要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B返回14题点拨13.(中考•菏泽)对于下列说法,有关微观解释正确的是(点拨: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故A错误;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分子的过程,故B正确;水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C错误;花香四溢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故D错误。返回点拨: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14.科学家用单个分子制成了“纳米车”,它能在人工操纵下运输药物分子到病源处释放以杀死癌细胞。下列有关“纳米车”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纳米车”的研制成功说明分子要在人为外力作用下才能运动B.“纳米车”分子不是由原子构成的14.科学家用单个分子制成了“纳米车”,它能在人工操纵下运输C.“纳米车”运输药物分子的过程是肉眼可以直接看见的D.“纳米车”研制成功说明在一定条件下人可以控制分子的运动√返回15题点拨C.“纳米车”运输药物分子的过程是肉眼可以直接看见的√返回1点拨:“纳米车”的研制成功,说明分子在人为外力的作用下能按照人规定的路线运动,并不是说必须在外力作用下才能运动,故A错误;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故B错误;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用肉眼是看不见的,故C错误;“纳米车”的研制成功,说明分子在人为外力作用下能按照人规定的路线运动,说明一定条件下人可以控制分子的运动,故D正确。返回点拨:“纳米车”的研制成功,说明分子在人为外力的作用下能按照15.(六安)科学家近日揭示了一种冰的新固态阶段,它有着像笼子一样的结构。这种新型的笼形包合物内部是空的。它是迄今所知道的密度最小的冰。下列有关这种“密度最小的冰”说法错误的是(

)15.(六安)科学家近日揭示了一种冰的新固态阶段,它有着像笼A.它的内部是空心的,增大了体积,所以密度比普通冰小B.保持它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C.这种冰中水分子仍然是不停运动的D.它与普通冰的结构不同,所以它们属于不同的物质返回16题点拨√A.它的内部是空心的,增大了体积,所以密度比普通冰小返回16点拨:冰的新固体状态和水是同一种物质,所以D错误。返回点拨:冰的新固体状态和水是同一种物质,所以D错误。返回16.(中考•丹东)如图是电解水的微观模拟示意图,按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16.(中考•丹东)如图是电解水的微观模拟示意图,按图分析下A.化学变化中分子是最小的微粒B.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D.水分子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返回17题点拨√A.化学变化中分子是最小的微粒返回17题点拨√点拨:由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图可知,水分子首先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每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很多的氢分子、氧分子聚集成氢气和氧气。由此可以推知,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原子只是重新组合,因此原子是点拨:由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图可知,水分子首先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由图示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只有一种,生成物是两种,属于分解反应;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它的分子。返回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由图示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只有一种,生17.下列有关分子与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B.相同的原子可构成分子,不同的原子不能构成分子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原子的种类不会发生改变D.纯净物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C返回18题点拨17.下列有关分子与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返回18点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改变,但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不发生改变。点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改变,但原子的种类和个数18.如图是水发生变化的微观结构模型图。18.如图是水发生变化的微观结构模型图。(1)甲、乙两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从微观结构分析,该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甲、乙两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从微观结构分析,该变化后物质的化学性质________(填“发生了”或“未发生”)改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分子间间隔变大甲发生了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返回(1)甲、乙两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从微观19.(中考•盘锦)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B返回19.(中考•盘锦)下列各图中,“”和“20.水的状态除了气、液、固态外,还有玻璃态,它是由液态水急速冷却到165K时形成的,玻璃态的水无固定形状,不存在晶体结构,且密度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有关玻璃态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20.水的状态除了气、液、固态外,还有玻璃态,它是由液态水急A.同温度同质量液态水和玻璃态水,体积相同B.玻璃态水属于混合物C.玻璃态水和普通水的化学性质相同D.玻璃态水分子不运动√返回A.同温度同质量液态水和玻璃态水,体积相同√返回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原子的构成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1课堂讲解原子的结构2课时流程当堂作业逐点导讲练课堂小结课后作业1课堂讲解原子的结构2课时流程当堂作业逐点课堂小结课后作业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

1911年,卢瑟福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发现:①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②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③有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1911年,卢瑟福用一束带正电你想知道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吗?你想知道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吗?1知识点原子的结构知1-导【阅读材料】《漫游原子世界》我是一个小小的电子,我在原子里围绕着原子核不停地转动,虽然空间很大,但我和我的同伴总想挣脱原子核的吸引。可是原子核这小老头很有能耐,虽然只占原子的一丁点空间,里面却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正好把我身上的负电深深吸引。1知识点原子的结构知1-导【阅读材料】《漫游原子世界》知1-导原子的结构(播放视频)道尔顿“原子论”模型简介(播放视频)知1-导原子的结构(播放视频)道尔顿“原子论”模型简介(播知1-导【投影展示】知1-导【投影展示】问

题(一)观察图片,你想到了什么?结论:(1)原子不是一个实心球体;(2)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3)原子核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知1-导问题(一)观察图片,你想到了什么?结论:(1)原子不是一归

纳知1-导原子的构成碳原子6质子+6中子电子质子中子归纳知1-导原子的构成碳原子6质子+6中子电子归

纳知1-导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不带电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核外电子不带电带正电荷核电荷数归纳知1-导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问

题(二)原子中存在着带电的粒子,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由于原子里质子数等于电子数,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所带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知1-导问题(二)原子中存在着带电的粒子,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知1-导【慧眼识图】原子原子核知1-导【慧眼识图】原子原子核问

题(三)通过图片,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请与同学们交流。相对于原子,原子核体积很小。知1-导问题(三)通过图片,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请与同学们交流。相归

纳知1-导原子构成的规律:(1)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简称为核电荷数)(2)原子中不一定含有中子。(3)不同种类的原子,质子数和电子数都不相同。归纳知1-导原子构成的规律:【例1】[中考·广州]原子的构成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是实心球体B.质子与电子质量相等C.质子、中子、电子均匀地分布在原子中D.整个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知1-讲D【例1】[中考·广州]原子的构成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知1-讲导引:学会看图识原子:一看原子结构——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二看数字——原子核的直径数量级是原子直径数量级的10-5~10-4,原子核的体积很小,原子不是实心球体。知1-讲导引:学会看图识原子:一看原子结构——由原子核和核外总结知1-讲关于原子结构,要注意以下几点:1.原子都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一般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一般来讲,原子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中都含有这三种粒子,如普通的氢原子中只含有质子和电子,不含有中子;总结知1-讲关于原子结构,要注意以下几点:总结知1-讲2.原子核的体积很小,核外有相对较大的空间,但原子核的质量几乎集中了原子全部的质量;3.原子可再分,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再分。总结知1-讲2.原子核的体积很小,核外有相对较大的空间【例2】[中考·漳州]紫薯中含有被誉为“抗癌大王”的硒元素。已知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4,中子数为44,则硒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10 B.34C.44 D.78知1-讲B【例2】[中考·漳州]紫薯中含有被誉为“抗癌大王”的硒元素。知1-讲导引:原子中质子、中子、电子间的数量关系可运用推理法得出结论。原子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与核外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原子不显电性,因此,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数相等,中子不带电,所以质子数、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数均相等。知1-讲导引:原子中质子、中子、电子间的数量关系可运用推理法总结知1-讲化学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完善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1.及时总结、回顾和反思。如在上一课题中我们学习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为什么要强调“化学变化”这一关键词呢?今天学习了原子的构成,大家就恍然大悟了。总结知1-讲化学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完善的过程,在学习总结知1-讲2.掌握规律中的一般与特殊情况,如原子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这是一般规律,但普通氢原子中不含中子,又是特例。掌握了一般规律,学习时可以举一反三,了解了一般规律中的特殊个例,对相关内容就有了全面的认识。总结知1-讲2.掌握规律中的一般与特殊情况,如原子由质总结知1-讲3.199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艾哈迈德·泽维尔开创了化学研究的新领域,他使运用激光光谱技术观察化学反应时分子中原子的运动成为可能。总结知1-讲3.199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艾哈迈德知1-练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A.原子不显电性B.原子是实心球体C.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D.原子可以构成分子1B知1-练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错误的是()1B知1-练【中考•常州】道尔顿、汤姆生和卢瑟福等科学家对原子结构进行了不断探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③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的体积极小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2D知1-练【中考•常州】道尔顿、汤姆生和卢瑟福等科学家对原子结知2-练【中考•来宾】下列各种粒子,带负电荷的是(

)A.电子 B.中子 C.质子 D.原子核3A知2-练【中考•来宾】下列各种粒子,带负电荷的是()3A1知识小结一、原子的结构:原子不显电性一个原子只有一个核原子核核外电子质子中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不带电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知识小结一、原子的结构:原子不显电性一个原子只有一个核原子下列有关原子构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B.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中子数C.原子中质子数一定等于电子数D.原子不显电性是因为构成原子的粒子都不带电2易错小结12C下列有关原子构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2易错小结12C点拨:不是所有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如普通氢原子中没有中子,故A错;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与中子数不一定相等,故B错,C对;原子不显电性不是因为构成原子的粒子都不带电,而是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的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的电荷数量相等,电性相反。点拨:不是所有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如普通氢原子1.填空题(1) 构成物质的粒子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例如,氢气的构成粒子是________,汞的构成粒子是________,氯化钠的构成粒子是________和________。分子原子离子氢分子汞原子钠离子氯离子1.填空题分子原子离子氢分子汞原子钠离子氯离子(来自教材)2.选择题(1)原子核( )。A.由电子和质子构成 B.由质子和中子构成C.由电子和中子构成 D.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B(来自教材)2.选择题B(来自教材)(2)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A.中子数 B.电子数C.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和 D.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差(3)碳的相对原子质量是()。A.12g B.12C.1.66×10-27kg D.1/12gBB(来自教材)(2)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B3.以氧原子为例回答问题:构成原子的粒子有哪几种?它们是怎样构成原子的?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构成原子的粒子有质子、中子、电子;3.以氧原子为例回答问题:构成原子的粒子有哪几种?它们是怎样在氧原子中8个质子和8个中子构成原子核,8个电子绕着原子核高速运动,这样就构成了氧原子;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带电,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于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电荷与核外电子的电荷数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来自教材)在氧原子中8个质子和8个中子构成原子核,8个电子绕着原子核高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

原子的构成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12345678910123456789101.(中考•永州)铈(Ce)是一种常见的稀土元素,已知铈原子的原子核内有58个质子和82个中子,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24 B.58C.82 D.140B返回知识点原子的结构1.(中考•永州)铈(Ce)是一种常见的稀土元素,已知铈原子2.(中考•荆州)原子核中一定含有的粒子是(

)A.中子 B.质子C.电子 D.质子和中子B返回2.(中考•荆州)原子核中一定含有的粒子是()B返回3.知识梳理有助于我们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如图是某同学学习物质结构层次后以氧气为例进行的梳理,下列选项中与a、b、c对应的是(

)3.知识梳理有助于我们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如图是某同学学习物质A.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B.原子核、原子、核外电子C.原子、核外电子、原子核D.核外电子、原子核、原子√返回A.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返回4.(中考•重庆)同一原子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质子和电子的数目相同B.原子和中子的电性不同C.原子核和电子的质量不同D.原子核和原子的体积不同B返回4.(中考•重庆)同一原子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返回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不能再分B.原子核是由质子和电子构成C.原子核中一定有中子D.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可以构成物质D返回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返回6.在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中,找出符合下列条件的粒子名称,填在相应的横线上。(1)不带电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3)带正电荷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__。分子、原子、中子原子质子质子、中子返回6.在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中,找出符合下列条件的粒子7.下列是对原子性质和构成的叙述:①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②原子在不停地运动;③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④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⑤原子不显电性。其中不正确的是(

)A.①② B.③④C.③⑤ D.只有④返回B8题点拨7.下列是对原子性质和构成的叙述:①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点拨:本题运用筛选法解答,即对每一个选项进行逐一分析,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等,原子只是其中的一种,故③错误;普通氢原子核内不含中子,故④错误。返回点拨:本题运用筛选法解答,即对每一个选项进行逐一分析,筛选出8.(中考•威海)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的示意图,其中a、b、c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bB.原子中b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C.原子中a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D.原子的质量集中在a和c上返回C9题点拨8.(中考•威海)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的示意图,其中a、b、c点拨:本题采用图示分析法解答。首先分析原子结构模型图可知,a带负电荷,为核外电子,b不带电,为中子,c带正电荷,为质子。质子数决定原子的种类,故决定原子种类的是c而不是b,A错误;原子中质子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但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故B错误,C正确;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核外电子的质量可忽略不计,即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b和c上,D错误。返回点拨:本题采用图示分析法解答。首先分析原子结构模型图可知,a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与其核电荷数相等B.原子核中的质子数与中子数一定相等C.原子核一定由质子和中子构成D.原子核占有原子体积的大部分A返回10题点拨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返回10题点拨点拨:在原子中,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故A正确;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没有必然的联系,不一定相等,故B错误;原子核一般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核内都有中子,如有一种氢原子核内没有中子,故C错误;原子核占原子体积几千亿分之一,故D错误。返回点拨:在原子中,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故A正确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一束平行高速运动的α粒子(α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核)轰击金箔时(金原子的核电荷数为79,相对原子质量为197),发现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且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但是也有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甚至有极少数的α粒子好像碰到了坚硬不可穿透的质点而被弹了回来。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有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原因是α粒子途经金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斥力而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2)大多数α粒子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α粒子撞击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