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小学教育改革政策之评析-桃园市国民教育辅导团课件_第1页
两岸小学教育改革政策之评析-桃园市国民教育辅导团课件_第2页
两岸小学教育改革政策之评析-桃园市国民教育辅导团课件_第3页
两岸小学教育改革政策之评析-桃园市国民教育辅导团课件_第4页
两岸小学教育改革政策之评析-桃园市国民教育辅导团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林新發教授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國民教育的發展與改革:現況、理念、生命故事與研究成果分享1林新發教授

國民教育的發展與改革:現況、理念、生命故事2國民教育的發展與改革:

現況、理念、生命故事與研究成果分享大綱前言國民教育發展背景、現況、政策與特點國民教育改革政策內涵與問題分析改進建議及研究成果分享2國民教育的發展與改革:

現況、理念、生命故事與研究成果分享3前言綜觀世界先進國家國民教育階段的改革政策,「培育能力,提升素質」被視為各國進行教育改革所期盼達成的目標教育是促進政治民主、經濟成長、社會開放與文化發展的有利因素,相對地,教育也受到政治、經濟、社會、文化與科技等相關層面的影響3前言綜觀世界先進國家國民教育階段的改革政策,「培育能力,提4前言臺灣於1968年實施九年國民教育1979年公布《國民教育法》,六歲至十五歲之國民採強迫入學,全面實施義務教育1994年公布實施「師資培育法」2000年公布「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2004年臺灣地區所有國民中小學全面施行九年一貫課程2010年8月召開第八次教育會議後,決議推動「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行政院於2011年9月20日核定「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計畫」,並自2014年起實施

4前言臺灣於1968年實施九年國民教育5前言教育決定人才,人才決定未來;教育要成功,「教師」扮演著關鍵的角色Andrew(2005)曾指出最近許多研究發現教師的品質與學生的學習成就有非常重要的相關教育的品質是教師品質的反映,沒有優良的教師,就不會有優質的教育,教師素質的良窳不僅關係到教育的成敗、決定明日公民的素質,也牽引著國家未來競爭力投資教育,即是投資國家未來5前言教育決定人才,人才決定未來;教育要成功,「教師」扮演著吳武典名譽教授曾說:「國家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師資為本」「名師出高徒」「贏得師資就贏得教育,贏得教育就贏得國家未來」美國教師教育委員會(CommissiononTeacherEducation)曾於1994年提到:「投資教師教育,即是改善教師素質;改善教師素質,即是提高學校效能;提高學校效能,即是改善下一代公民;改善下一代公民,即是我們首要的社會責任。」6吳武典名譽教授曾說:「國家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師資為7教育品質教育品質(學生學業成就)=師資(40%)+家庭社經地位(40%)+班級人數(10%)+其它(10%)7教育品質教育品質(學生學業成就)=

知識社會時代的來臨

漁牧社會

→農業社會→工業社會→知識社會

資源獸力人力機力腦力

資產牲畜土地礦產知識核心競爭力騎射體力技術創新8社會變革與核心競爭力

知識社會時代的來臨8社會變革與核心競爭力99國民教育發展背景、現況、政策與特點國民教育發展與改革政策的緣起和背景臺灣在1967年時,國民小學就學率已達97%以上,顯示臺灣在延長國民教育年限的背景條件已逐漸成熟,再者,考量九年國民教育的實施在政治建設、經濟發展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可提高國民知識水準,促進經濟建設和發展因應社會型態逐漸由農業社會轉變為工商業社會1968年正式延長國民教育年限為九年,在臺灣及金門地區開始實施。前六年為國民小學階段,後三年為國民中學階段,其課程採九年一貫之精神,並加強職業教育與技藝訓練。99國民教育發展背景、現況、政策與特點國民教育發展與改革政策1010臺灣地區國民教育發展現況

(2009學年度)一、國民小學階段學校數總計2,658所,班級數總計59,496班,學生數總計1,593,414人。新住民(外籍配偶)子女就學人數133,112人國小以6班以下的學校數最多,高達893所,占33.6%,24班以下的學校數量約占2/3。班級數以25-29人的班級規模最多,占38.67%。國小新住民(外籍配偶)子女就學人數逐年增加每100位小學生中約有8位新住民子女1010臺灣地區國民教育發展現況

(2009學年度)一、國1111二、國民中學階段學校數總計740所,班級數總計28,332班,學生數總計948,634人。新住民(外籍配偶)子女就學人數總計22,032人國民中學近2/3學校班級數是在36班以下。以601至1,200人的學校規模數量最多新住民(外籍配偶)子女就學國中人數逐年增加每100位國民中學學生中約有2.32位新住民子女臺灣地區國民教育發展現況

(2009學年度)1111二、國民中學階段臺灣地區國民教育發展現況

(2001212臺灣地區國民教育發展現況

(2009學年度)國民小學教師人數總計99,164人。3/4的國小教師年齡落在25至44歲區間(75,134人),教師年齡大多正值青壯年齡層。以教學年資為5至9年的教師人數最多,占1/4強,計有27,106人(占27.33%)。約有98.11%以上的小學師資具大學學歷,其中有25.76%的教師具備研究所以上的學歷。每位國小教師教導學生數逐年遞減,生師比16.07:11212臺灣地區國民教育發展現況

(2009學年度)國民小13國民中學教師人數總計51,870人近3/4的國中教師年齡集中落在25至44歲(38,608人),教師年齡大多正值青壯年齡層1/2的國民中學教師教學年資未滿10年¼以上國民中學教師具備研究所以上的學歷每位國中教師教導學生人數逐年遞減,生師比14.91:113臺灣地區國民教育發展現況

(2009學年度)13國民中學教師人數總計51,870人13臺灣地區國民教育發國民教育改革政策的方向和特點普及國教政策

國中畢業後的升學率由1968年83.95%提高到2009年的97.63%。提升素質政策師資素質提高實施九年一貫課程充實教學實習設備:延長年限政策14國民教育改革政策的方向和特點普及國教政策14國民教育改革政策內涵與問題分析多元師資培育政策九年一貫課程政策課程問題

1.統整失衡產生銜接落差

2.時數不足簡化課程深度

3.關鍵能力未達精熟程度教材問題

1.一綱多本增加學生負擔

2.教師選編教材能力及時間不足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15國民教育改革政策內涵與問題分析多元師資培育政策15多元師資培育政策16多元師資培育政策161994年以前師資培育的特點師範學校升格改制

公費吸引優秀學生

強調品格教育涵養

重視教育專業提升171994年以前師資培育的特點171994年以後師資培育的改革和問題1980年代臺灣經濟快速發展,1987年政府宣布解嚴,臺灣社會與政治結構產生巨大改變,自由化浪潮衝擊師資培育思維為符應當時社會結構、政治結構、與時代潮流的轉變,教育部乃於1987年成立「師範教育法專案研究小組」,開始著手研議修正「師範教育法」,至1994年1月立法院三讀通過「師範教育法」修正為「師資培育法」181994年以後師資培育的改革和問題1980年代臺灣經濟快速發1979年,臺灣地區國民小學教師共69,207人,多數為師專畢業,佔77.80%,師範畢業者佔11.06%,大學以上畢業僅佔4.56%;國民中學教師計43,429人,大學以上畢業者佔67%,本科檢定合格者佔62.5%。2010年,國民小學教師增加至99,164人,大學以上畢業者已提升至98.11%,其中具有碩士以上學位者佔國小教師人數的25.76%。國民中學教師亦增加至51,870人,大學以上畢業者提升至99.53%,其中具有碩士以上學位者佔國中教師人數的26.09%191979年,臺灣地區國民小學教師共69,207人,多數為師專師資培育法的重大變革師資培育機構由一元化改變為多元化由公費培育修正為自費為主,公費、獎學金為輔畢業分發改為自行參加甄選增加初檢、複檢的程序由計畫性培育變更為儲才式培育中小學師資培育合流化師資培育實習制度的轉變20師資培育法的重大變革20中小學師資培育制度面臨極大變革,不僅形式上將「師範」改為「師培」,而且實質上亦顛覆了傳統師範教育的體制,培育方式由一元化、公費、計畫性培育,轉為多元化(其實是自由化)、自費、儲備式培育,對整個師資培育可說影響深遠。21中小學師資培育制度面臨極大變革,不僅形式上將「師範」改為「師師資培育法的優點師資來源多樣化,學校擁有不同思維專長背景之教師凸顯市場化機制,促進公平競爭學校可提報甄選錄取所需專長之教師22師資培育法的優點2223師資培育法實施後產生之問題教育學程中心設置過於浮濫師資供需不平衡師資培育課程規劃部分不能配合中小學課程變革教育實習有名無實實習教師身份定位不明實習津貼發給問題教師資格檢定形式寬鬆教師在職進修流於形式師範(教育)大學校院轉型出現空窗期志業教師培育的理想越行越遠

23師資培育法實施後產生之問題教育學程中心設置過於浮濫242002年修正之「師資培育法」

(全文26條)重新建構師資培育新體制,將教師檢定制度及方式有所調整,由原書面文件檢覈的「形式」檢定走向「實質」資格檢定師資培育法目標的改變大學師資培育中心的設立教育部師資培育審議委員會的設置教育實習課程由一年改為半年廢除教師初檢和複檢檢定程序實習就業輔導單位的設置學生收費標準的規範。242002年修正之「師資培育法」

(全文26條)重新建構25反思與檢討多元化(其實為自由化)師資培育政策,原本期望透過多元開放、市場化競爭的手段,提升教師素質然而在未做好品質管控及教師需求評估的情況下,大量多管道自由開放的結果,導致供需失調,取得教師證書者大量增加,能獲得教師職缺者減少,加上少子女化因素的影響,一些學校每年控留一定比率之員額以備解決學校超額教師問題,導致每年提供甄選補充之教師職缺極少,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職場競爭非常激烈,連帶的也使師資培育機構未能吸引優秀學生報考,影響未來教師素質。25反思與檢討多元化(其實為自由化)師資培育政策,原本期望透26政策推動之「目標」、「理念」與「執行」、「實際」之間常會有落差;或可能會產生政策鏈(Policychain)之鬆散組合現象政策鏈乃是由政策/法律關係、官僚結構關係與利害相關人關係所構成的網路,其內的「正式規則」

(政策與法律)常會因官僚與利害相關人的「非正式規則」(博弈、慣例或場域中的利益計算)之牽引,而產生衰變與半飽水球效應,亦即政策在由下而上落實的過程中,每個執行層級與場域會因其非正式規則而逐層刪除政策的執行內容或對政策進行選擇性執行26政策推動之「目標」、「理念」與「執行」、「實際」之間常會27政策之落實是政策相關人(官僚與利害關係人)之間能量(資源、命令與權力)往來震盪的過程,很少出現動態平衡,也不會有震盪終結,政策終結意味政策不再執行而非政策執行成功。能量震盪過程中政策會漸進變遷,但「非正式規則」不可能消失。此外,制度形式改變,並不等同於實質教育內涵的提升,亦可能受到諸多因素交互影響和限制而減低其成效。27政策之落實是政策相關人(官僚與利害關係人)之間能量(資源28新自由主義或新右派的教育改革思潮,促使學校與教師工作量的增加以及不斷應付的外在評價標準。而在教師資格的取得方面,既強調利益導向的市場機制取向,也重視國家管制角色作為配套策略的中央集權這雖然使教師資格取得方式更為彈性,但國家也明訂教師資格的取得,必須通過全國性的檢定,藉以控制教師的素質與符合國家的教育目標28新自由主義或新右派的教育改革思潮,促使學校與教師工作量的29臺灣社會在新自由主義潮流的導引下,出現「解構」的反思;另一方面則在追求績效卓越下,逐漸由自由化走向局部政府主導的方式,亦即「自由市場、國家監控」理念。為能提升教育系統的效率和適應性,教育改革則會因應社會變遷不斷的進行。例如臺灣教師教育的管理從集權計畫性培育的一端,走到強調大量自由開放、自由市場調整的一端,經產生問題後,再往開放市場與國家監控的中間區域游移,猶如鐘擺效應來回擺盪。29臺灣社會在新自由主義潮流的導引下,出現「解構」的反思;另30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分為兩階段,前段是九年國民教育,之後銜接三年後期中等教育後三年,主要內涵是普及、免學費、自願非強迫入學及免試為主30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分為兩階段,前段31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三大願景提升中小學教育品質成就每一個孩子厚植國家競爭力31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三大願景提升中小學教育品質32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五大理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適性揚才多元進路優質銜接32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五大理念有教無類33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六大目標培養現代公民素養引導多元適性發展確保學生學力品質紓緩過度升學壓力均衡城鄉教育發展追求社會公平正義33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六大目標培養現代公民素養3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爭議問題學區劃分與入學方式疑慮問題免試入學和特色招生比例問題明星高中存廢定位問題學生異質性及程度差異問題課程規劃的銜接與統整問題3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爭議問題學區劃分與入學方式疑慮問題推動適性化教育

發展學校一流團隊具適性教育理念的卓越領導者(校長)具計畫執行能力的有效管理者(主任)具教育愛心熱誠的盡責引領者(教師)具好奇主動探究的勤奮學習者(學生)具覺察資源投入的合作支持者(家長、主管教育機關)推動適性化教育

發展學校一流團隊具適性教育理念的卓越領導者(36推動適性教育一、為符應學生學習需要,適性化教育(個性化教育)是兩岸基礎教育應行努力的方向二、探討全球在地化之適性教學與學習方式、策略和作法,為兩岸教育的共同課題三、培育創新型人才,發展特色學校,推動教師專業成長,提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為適性化教育之目標和策略36推動適性教育一、為符應學生學習需要,適性化教育(個性化37四、因應學生異質化擴大,發展雲端教育,開發有效之適性課程、教材和評量工具,為推動適性教育的重點工作

五、教育對象是人,推動適性化教育,校長辦學理念、學校教育體制、教師教學方式、課程規劃設計、學校環境設施、校園氛圍文化、學習成果評量等,須作因應和改變37四、因應學生異質化擴大,發展雲端教育,開38六、適性化教育之推動,應縮短「理念」與「實踐」、「計畫」與「執行」之落差,加強執行力,減低政策執行衰變和半飽水球效應七、台灣新移民子女已有四十餘萬人,為推動與東南亞國家貿易和文教交流,應發展新移民子女雙語教育,開展新移民子女語文學習之優勢38六、適性化教育之推動,應縮短「理念」與「39八、建議利用多元智能理論,發展學生優勢智能,開發學生個人潛能和促進素質提升九、教育目標應兼顧學生個性和群性的發展,欲推動學校創新經營,可從行政管理創新、課程教學創新、學生展能創新、資源運用創新等方面去努力十、因材施教是適性化教育的重要原則和精神,基於因應學生個別差異,實施適性教育是未來教育發展的趨勢和目標39八、建議利用多元智能理論,發展學生優勢智40臺灣民眾對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看法(蔡明學、林信志,2012)64%民眾認為實施12年國教有助紓解國中生升學壓力對12年國教是否可讓學生更主動學習、教學更正常化?有信心和沒信心之民眾各占49%58%民眾支持高中職免試入學,但69%對此政策公平性有疑慮八成民眾支持高中職特色招生40臺灣民眾對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看法(蔡明學、林信志,241臺灣民眾對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看法(蔡明學、林信志,2012)58%民眾同意繼續保有明星高中55%的人也同意提高明星高中特色招生比率55%受訪者認為孩子的興趣,是為子女選校最優先考量因素,惟亦有過半數民眾願遷戶口讓子女進理想學校78%民眾同意高中職社區化有助就近入學,但過半數對高中職全面優質化沒信心41臺灣民眾對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看法(蔡明學、林信志,242臺灣民眾對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看法(蔡明學、林信志,2012)教育程度愈高者,對十二年國教的支持,及免試入學公平性質疑比率愈高,對完全免試入學愈不同意研究所以上程度的民眾多不同意免試入學能減輕國中生升學壓力在免試入學超額比序項目方面,高學歷者較不同意列入品德表現、設籍地點和設籍時間八成以上支持高中職免學費,惟教育經費有限,該不該「排富」、公私立學校競爭消長等問題,需再謹慎思考42臺灣民眾對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看法(蔡明學、林信志,243國高中教師對實施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看法(林宜真,2012)71%民眾擔心12年國教會導致學生教育品質和國家競爭力下降多數國高中教師對12年國教缺乏信心近五成教師認為12年國教實施後,學生將更不喜歡學習近7成教師反對12年國教國中生免試入學比率逐年提高87%教師認為實施12年國教後,學生程度會下降

43國高中教師對實施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看法(林宜真,2044國高中教師對實施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看法(林宜真,2012)12年國教之升學制度,11%教師認為學生會更喜歡學習,42%認為沒改變,46%認為學生會更不喜歡學習;甚至有41%的教師認為學生品德層次會下降48%教師認為實施12年國教後,教學品質會變差;64%認為學生學習的品質會更差近85%的教師贊成保留明星高中,讓學業成績較好的學生聚在一起接受高中教育

44國高中教師對實施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看法(林宜真,2045國高中教師對實施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看法(林宜真,2012)近50%希望維持目前多元入學;有43%選聯考制度;贊成12年國教規劃之入學方式只有13%不少教師擔憂12年國教配套措施不完備,倉促上路會衍生很多問題;也有教師表示家長觀念沒改,會讓學生為了兼顧多元學習而壓力更大,補習更嚴重45國高中教師對實施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看法(林宜真,2046改進建議規劃長遠系統的教師教育政策規劃20-30%的公費名額,吸引優質、清寒之學生就讀依學生表現分級給予公費生的待遇或獎學金

通過教師檢定考試後再實習一年經考核達到專業標準與專業表現指標發給教師證書

規範中小學教師每年進修研習時數

鼓勵逐年提昇至碩士以上水準

教師評鑑列入教師法強化教師責任意識、教學熱誠

加強師資培育機構與中小學間的合作夥伴關係

建立職涯晉階制度及退場機制

46改進建議規劃長遠系統的教師教育政策47提供公費誘因,吸引清寒優秀學生報考

公費吸引高素質及保障清寒學生提供20-30%公費名額至少維持每月新台幣8000元受獎人數以1/3至1/2為原則4748研訂教師專業標準及專業表現指標

標準本位的專業成長系統是未來主流。標準本位的教師教育目標在培養優質的師資,強調教師的專業發展需要透過專業標準的指引,以提高教育專業水準與地位。標準本位教師教育中的「標準」,係指關於教師教育課程、教學、學生學習表現的評量,以及教師專業發展等活動的依據,具有一致性、系統性、實踐性、指引性等特徵。研訂教師專業標準及專業表現指標作為師培職前課程設計、教師資格檢定、教師甄選、教師專業發展之參照培育具包班教學專業能力之小學教師48研訂教師專業標準及專業表現指標49發展精緻師資培育大學,建立以實務研究為基礎的職前教育師資培育需重視所培育出來的師資是否具有專業素養,師資素質的確保是為關鍵。芬蘭師資培育重視培養師資生的研究能力,強調以實務研究為基礎的職前教育,中小學教師均須獲得碩士學位宜重點投資發展

2-3所精緻師資培育大學,以全校之力,依據教師專業標準及專業表現指標,重新規劃設計教育專業、專門、通識(普通)、實習課程,著重情境教育,並承擔師資培育和教師進修之雙重任務,師資生一律住校,加強生活教育及品德教育,結合正式課程、非正式課程及潛在課程,形塑優質校園文化,規劃推動服務學習,俾養成師資生符合專業標準,具專業能力、熱誠奉獻及負責之教師。49發展精緻師資培育大學,建立以實務研究為基礎的職前教育50先檢定再實習,教育實習延長為一年師資素質的提升,除了專業的職前教育課程外,更有賴嚴格的教師資格檢定與實習歷練。尤其教育實習是教師專業生涯發展歷程之中的關鍵經驗,良好的教育實習經驗,有助於初任教師及早發展教育專業相關的知能技巧和肯定教育工作的價值教育實習人數多,中小學在安排上,實有困難。實習教師在未通過教師檢定考試前,可能無心學校實習事務建議師資生配合有關課程,儘早實施見習、觀摩教學、試教、實習,並建立輔導教師制度主管機關同意實習輔導教師酌減授課時數或給予指導津貼,並課以師傅教師指導責任50先檢定再實習,教育實習延長為一年51推動教師評鑑和進階制度教師專業發展激勵系統的建立係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有鑒於臺灣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缺乏教師評鑑、生涯晉階、換證等激勵系統,影響教師持續專業發展的動機和意願根據2007年臺灣地區民眾對重要教育議題看法之調查顯示,九成(90.3%)的民眾同意教育部透過推動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即給予教師在教學上、在職進修的評鑑),以提升教師的教育專業知識與能力教師分級是目前主要國家的發展趨勢,如美國、日本、德國、中國大陸等

將中小學的師資逐漸提升至碩士以上水準,並發展培養教師的第二專長,鼓勵在職教師發展2-3個學科專長領域和培養具備教學實踐與反思能力,以提高教師素質及整體國家競爭力51推動教師評鑑和進階制度52建立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形塑優質文化教師專業發展是提高教育品質的關鍵環節,為了推動教師專業發展,需要建立專業學習社群,形塑良好的教師專業發展文化,加強責任意識以及師培機構與中小學之間的合作夥伴關係「尊師重道」是華人社會傳統文化中非常重要的核心價值建議教師本身能達成專業標準及專業表現指標,激發個人對教育大愛與熱情,如此才能提高社會地位,贏得外界對教師的尊敬和肯定,營造一個「尊師重道」的有品社會。52建立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形塑優質文化53相關配套措施之建議教科書採行「一綱、多元、一本」政策

轉化「基本學力測驗」為會考性質教育應與社會接軌,培育所需人才慎推十二年國教,做好有關配套措施照顧異質化學生,落實適性教學53相關配套措施之建議教科書採行「一綱、多元、一本」政策54林新發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授

兩岸三地小學校長正向領導、學習文化

對學校創新經營效能影響之研究54林新發

55大綱壹、研究動機與目的貳、文獻探討參、研究設計與實施肆、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伍、結論與建議55大綱壹、研究動機與目的56研究動機擁有正向特質的人往往遇到事情時,能夠傾向正向思考事情,而正向思考的習慣連帶地可以產生正向情緒,正向情緒引發正向氛圍,正向氛圍較易造就正向表現(林新發,2009)。Cameron(2008)依據正向心理學(positivepsychology)與正向組織學術領域等觀點,提出正向論點的意涵:相信人性本善,在人際互動上以「支持」取代「批評」,在行為實踐上重視「正向表現」與「優點長處」的肯定。56研究動機擁有正向特質的人往往遇到事情時,能夠傾向正向思考57研究目的根據研究動機,茲將本研究之目的,具體臚列如下:一、比較分析兩岸三地臺北市、上海市和香港地區小學校長之正向領導、學習文化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的差異性。二、驗證兩岸三地臺北市、上海市和香港地區小學校長正向領導、學校文化對學校創新經營效能影響之關係模型。57研究目的根據研究動機,茲將本研究之目的,具體臚列如下:58文獻探討

正向領導之意涵係指組織領導者建立於共同意義目標下,能營造正向氛圍與付出愛心關懷,以形塑專業團隊並展現執行毅力。58文獻探討正向領導之意涵59學習文化之意涵係指學校經過調適外在環境變化與整合內在運作系統後,所產生一種能持續學習的共同價值與意義體系,是由校外文化、校內的教師文化和學生文化之綜合體。59學習文化之意涵係指學校經過調適外在環境變化與整合內在運60學校創新經營效能之意涵

係指學校在校長的領導下,運用創新的經營策略,整合行政人員、教師、學生、家長與社區的資源,全體共同努力,使學校在教師教學成效及學生學習成果上具有良好的表現,以達成學校教育目標,進而提升學校效能和品質,以滿足整體社會的期待而達學校永續發展。60學校創新經營效能之意涵係指學校在校長的領導下,運用創61研究設計與實施

研究架構61研究設計與實施研究架構62研究設計與實施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兩岸三地臺北市、上海市及香港的小學現職校長、主任、組長及教師為調查對象,預試以教師為對象(含主任、組長);正式施測以學校作為分析單位。預試時間為2009年11月23日至2010年2月8日,共回收有效問卷為349份;正式問卷施測時間為2010年4月2日至2011年1月24日,共回收234所學校,2,235份問卷。

62研究設計與實施研究對象63研究設計與實施研究工具(一)「小學校長正向領導調查問卷」

本研究參考Cameron(2008)在《正向領導-極致表現的策略》中的問卷,與林新發等人(2005)的「國民小學校長正向思考調查問卷」、林新發等人(2005)的「國民小學校長領導風格調查問卷」,並參考相關文獻與經專家審查後,編製而成「小學校長正向領導調查問卷」,「展現執行毅力」、「付出愛心關懷」、「形塑專業團隊」、「建立正向目標」四因素可解釋問卷80.53%變異量。問卷信度係數為.9863研究設計與實施研究工具64研究設計與實施(二)「小學學習文化調查問卷」

本研究參考李瑞娥(2004)的「學校終身學習調查問卷」,陳木金、謝紫菱、邱馨儀(2006)的「國民小學學校學習文化評鑑指標」,及林新發等人(2008)的「國民小學學習社群調查問卷」,並參考相關文獻與經專家審查後,編製而成「小學學習文化調查問卷」,「知識分享文化」、「學習創新文化」、「支持信任文化」三個因素可解釋問卷72.41%變異量,問卷信度係數為.9464研究設計與實施(二)「小學學習文化調查問卷」65研究設計與實施(三)「小學學校創新經營效能調查問卷」

本研究參考林新發等人(2008)的「國民小學創新經營效能調查問卷」及黃秋鑾(2009)的「臺灣地區國民中學學校創新經營效能調查問卷」,並參考相關文獻與經專家審查後,編製而成「學校創新經營效能調查問卷」,「行政管理創新效能」、「課程教學創新效能」、「資源運用創新效能」「學生表現創新效能」四個因素可解釋問卷74.31%變異量,問卷信度係數為.9765研究設計與實施(三)「小學學校創新經營效能調查問卷」66研究設計與實施資料處理

本研究所採用的統計方法有:平均數、標準差、雙因子變異數分析、多元迴歸分析、結構方程模式-以LISREL8.52統計軟體進行處理。66研究設計與實施資料處理67結論(一)目前兩岸三地小學校長正向領導、學習文化及學校創新經營效能的現況屬中度表現。其中上海市各變項平均數均高於臺北市、香港地區各變項平均數。(二)兩岸三地「校長年齡」在學校創新經營效能上具顯著差異。其中臺北市和香港地區50-59歲之校長,其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高於49歲以下之校長;上海市59歲以下的校長其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高於60歲以上之校長。(三)兩岸三地「校長年資」在學校創新經營效能上具顯著差異。其中臺北市和香港地區任職年資6年以上校長其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高於5年以下之校長,上海市任職15年以下校長其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高於16年以上之校長。(四)臺北市與香港地區校長「師資養成背景」在學校創新經營效能上具顯著差異。其中臺北市「師範院校培育」的校長其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高於「非師範院校培育」之校長,香港地區「非師範院校培育」之校長其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高於「師範院校培育」之校長。67結論(一)目前兩岸三地小學校長正向領導、學習文化及學校創68結論(五)上海市「校長專長背景」在學校創新經營效能

上具顯著差異。其中「社會科學類」背景校長之學

校創新經營效能分別高於「人文藝術類」及「理工科技

類」之校長。(六)上海市小學校長學歷愈高,其學校創新經營效

能愈良好。(七)

香港地區「校長性別」在學校創新經營效能上具

顯著差異。其中男性校長其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高於女

性校長。68結論(五)上海市「校長專長背景」在學校創新經營效能69結論(八)兩岸三地小學校長正向領導愈良好,其學校創新經營效

能愈佳;學校學習文化愈良好,其學校創新經營效能愈

佳。(九)上海市、臺北市小學校長正向領導對整體學校創新經營

效能的預測力高於香港地區;上海市、臺北市、香港地

區小學校長正向領導對行政管理創新經營效能的預測力

均最高,上海市小學校長正向領導對課程教學創新經營

效能具高度預測力,惟臺北市小學校長正向領導對課程

教學創新經營效能僅具中度預測力。69結論70結論(十)「展現執行毅力」、「建立正向目標」、形塑

「學習創新文化」與「支持信任文化」對學校

創新經營效能具有高度預測力。(十一)兩岸三地小學校長正向領導、學習文化對學

校創新經營效能的影響,經基本適配度、模式

內在品質、模式外在品質指標之檢定,顯示本

研究的關係模式與觀察資料具有接近良好的適

配性,其模式獲得支持。70結論71結論(十二)小學校長正向領導主要透過學習

文化,對學校創新經營效能產生

影響力,學習文化具中介效果。(十三)兩岸三地學習文化對學校創新經

營效能的直接效果大於正向領導

對學校創新經營效能的直接效果

。71結論72結語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牽涉議題甚廣,是一種整體文化改造工程,需要更多的社會對話或措施修正,例如篩選機制、學區劃分、入學方式、師資進修、課程銜接、適性教學、經費預算等相關配套措施,此為成功與否之關鍵依家長、學生實際需求,宜朝提升現階段教育品質、弱勢學童補救教學、改變家長明星學校的迷思、建置完備課程體系等方向持續努力賦予學校校長權責相稱之職權,提高教師教學熱忱,加強執行力,落實教學成效,避免因政策衰變或半飽水球效應,導致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再次拉大城鄉差距、學生學習動機及素質降低,弱勢族群處於不利的地位,或只是將升學壓力延後至高中職階段72結語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牽涉議題甚廣,是一種整體文化改造工73結語期盼真正達成導引國中教學正常發展、促進各高中(職)、五專發展特色開發學生優勢智慧和潛能、促進教育機會均等、實現社會公平正義俾達成提高國民素質及提升國家競爭力的目標。73結語期盼真正達成導引國中教學正常發展、促進各高中(職)、742012龍年,祝大家

龍騰虎躍、飛龍在天、事事順心、身體健康、龍年行大運一帆風順,二龍騰飛,三羊開泰,

四季吉祥,五福臨門,

六六大順,七星高照,八方來健,

九九同心,十全十美,

百事可樂,千事順利,萬事如意!

74742012龍年,祝大家

龍騰虎躍、飛龍在天、事事順心、身體75

龍(大龍小龍)年祝福大展鴻圖,「龍」騰虎躍幸福到一元復始,健康好運「攏」總來溫馨和睦,「濃」情厚誼滿校園學校目標,清楚展現無朦「朧」校園環境,整潔路平無窟「窿」有教無類,「聾」啞資優皆受教闔家平安,新春元宵提燈「籠」精緻優質,祝貴校校運昌「隆」7575龍(大龍小龍)年祝福7576林園潔淨新樓館,新春孕育高遠瞻。發展設計創意現,向心邁進勇往前。大師鑽研互提點,家儀校訓永勿諼。拜訪請益塑宏願,年中齊力耕福田。7676林園潔淨新樓館,7677龍報財務平衡現,年躍龍騰山之巔。吉人臥龍全球讚,祥兆蘊育術德兼。萬千友朋齊相見,事情交流會議間。如家和樂身心健,意念大竹情綿延。7777龍報財務平衡現,7778教育理念、實務經驗和研究成果有賴透過學校專業學習社群彼此進行交流、學習和分享感謝桃園縣大竹國中吳清明校長、王專任輔導員英全及與會校長、主任和老師78教育理念、實務經驗和研究成果有賴透過學校專業學習社群彼此79謝謝大家敬請指教7980林新發教授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國民教育的發展與改革:現況、理念、生命故事與研究成果分享1林新發教授

國民教育的發展與改革:現況、理念、生命故事81國民教育的發展與改革:

現況、理念、生命故事與研究成果分享大綱前言國民教育發展背景、現況、政策與特點國民教育改革政策內涵與問題分析改進建議及研究成果分享2國民教育的發展與改革:

現況、理念、生命故事與研究成果分享82前言綜觀世界先進國家國民教育階段的改革政策,「培育能力,提升素質」被視為各國進行教育改革所期盼達成的目標教育是促進政治民主、經濟成長、社會開放與文化發展的有利因素,相對地,教育也受到政治、經濟、社會、文化與科技等相關層面的影響3前言綜觀世界先進國家國民教育階段的改革政策,「培育能力,提83前言臺灣於1968年實施九年國民教育1979年公布《國民教育法》,六歲至十五歲之國民採強迫入學,全面實施義務教育1994年公布實施「師資培育法」2000年公布「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2004年臺灣地區所有國民中小學全面施行九年一貫課程2010年8月召開第八次教育會議後,決議推動「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行政院於2011年9月20日核定「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計畫」,並自2014年起實施

4前言臺灣於1968年實施九年國民教育84前言教育決定人才,人才決定未來;教育要成功,「教師」扮演著關鍵的角色Andrew(2005)曾指出最近許多研究發現教師的品質與學生的學習成就有非常重要的相關教育的品質是教師品質的反映,沒有優良的教師,就不會有優質的教育,教師素質的良窳不僅關係到教育的成敗、決定明日公民的素質,也牽引著國家未來競爭力投資教育,即是投資國家未來5前言教育決定人才,人才決定未來;教育要成功,「教師」扮演著吳武典名譽教授曾說:「國家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師資為本」「名師出高徒」「贏得師資就贏得教育,贏得教育就贏得國家未來」美國教師教育委員會(CommissiononTeacherEducation)曾於1994年提到:「投資教師教育,即是改善教師素質;改善教師素質,即是提高學校效能;提高學校效能,即是改善下一代公民;改善下一代公民,即是我們首要的社會責任。」85吳武典名譽教授曾說:「國家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師資為86教育品質教育品質(學生學業成就)=師資(40%)+家庭社經地位(40%)+班級人數(10%)+其它(10%)7教育品質教育品質(學生學業成就)=

知識社會時代的來臨

漁牧社會

→農業社會→工業社會→知識社會

資源獸力人力機力腦力

資產牲畜土地礦產知識核心競爭力騎射體力技術創新87社會變革與核心競爭力

知識社會時代的來臨8社會變革與核心競爭力8888國民教育發展背景、現況、政策與特點國民教育發展與改革政策的緣起和背景臺灣在1967年時,國民小學就學率已達97%以上,顯示臺灣在延長國民教育年限的背景條件已逐漸成熟,再者,考量九年國民教育的實施在政治建設、經濟發展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可提高國民知識水準,促進經濟建設和發展因應社會型態逐漸由農業社會轉變為工商業社會1968年正式延長國民教育年限為九年,在臺灣及金門地區開始實施。前六年為國民小學階段,後三年為國民中學階段,其課程採九年一貫之精神,並加強職業教育與技藝訓練。99國民教育發展背景、現況、政策與特點國民教育發展與改革政策8989臺灣地區國民教育發展現況

(2009學年度)一、國民小學階段學校數總計2,658所,班級數總計59,496班,學生數總計1,593,414人。新住民(外籍配偶)子女就學人數133,112人國小以6班以下的學校數最多,高達893所,占33.6%,24班以下的學校數量約占2/3。班級數以25-29人的班級規模最多,占38.67%。國小新住民(外籍配偶)子女就學人數逐年增加每100位小學生中約有8位新住民子女1010臺灣地區國民教育發展現況

(2009學年度)一、國9090二、國民中學階段學校數總計740所,班級數總計28,332班,學生數總計948,634人。新住民(外籍配偶)子女就學人數總計22,032人國民中學近2/3學校班級數是在36班以下。以601至1,200人的學校規模數量最多新住民(外籍配偶)子女就學國中人數逐年增加每100位國民中學學生中約有2.32位新住民子女臺灣地區國民教育發展現況

(2009學年度)1111二、國民中學階段臺灣地區國民教育發展現況

(2009191臺灣地區國民教育發展現況

(2009學年度)國民小學教師人數總計99,164人。3/4的國小教師年齡落在25至44歲區間(75,134人),教師年齡大多正值青壯年齡層。以教學年資為5至9年的教師人數最多,占1/4強,計有27,106人(占27.33%)。約有98.11%以上的小學師資具大學學歷,其中有25.76%的教師具備研究所以上的學歷。每位國小教師教導學生數逐年遞減,生師比16.07:11212臺灣地區國民教育發展現況

(2009學年度)國民小92國民中學教師人數總計51,870人近3/4的國中教師年齡集中落在25至44歲(38,608人),教師年齡大多正值青壯年齡層1/2的國民中學教師教學年資未滿10年¼以上國民中學教師具備研究所以上的學歷每位國中教師教導學生人數逐年遞減,生師比14.91:192臺灣地區國民教育發展現況

(2009學年度)13國民中學教師人數總計51,870人13臺灣地區國民教育發國民教育改革政策的方向和特點普及國教政策

國中畢業後的升學率由1968年83.95%提高到2009年的97.63%。提升素質政策師資素質提高實施九年一貫課程充實教學實習設備:延長年限政策93國民教育改革政策的方向和特點普及國教政策14國民教育改革政策內涵與問題分析多元師資培育政策九年一貫課程政策課程問題

1.統整失衡產生銜接落差

2.時數不足簡化課程深度

3.關鍵能力未達精熟程度教材問題

1.一綱多本增加學生負擔

2.教師選編教材能力及時間不足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94國民教育改革政策內涵與問題分析多元師資培育政策15多元師資培育政策95多元師資培育政策161994年以前師資培育的特點師範學校升格改制

公費吸引優秀學生

強調品格教育涵養

重視教育專業提升961994年以前師資培育的特點171994年以後師資培育的改革和問題1980年代臺灣經濟快速發展,1987年政府宣布解嚴,臺灣社會與政治結構產生巨大改變,自由化浪潮衝擊師資培育思維為符應當時社會結構、政治結構、與時代潮流的轉變,教育部乃於1987年成立「師範教育法專案研究小組」,開始著手研議修正「師範教育法」,至1994年1月立法院三讀通過「師範教育法」修正為「師資培育法」971994年以後師資培育的改革和問題1980年代臺灣經濟快速發1979年,臺灣地區國民小學教師共69,207人,多數為師專畢業,佔77.80%,師範畢業者佔11.06%,大學以上畢業僅佔4.56%;國民中學教師計43,429人,大學以上畢業者佔67%,本科檢定合格者佔62.5%。2010年,國民小學教師增加至99,164人,大學以上畢業者已提升至98.11%,其中具有碩士以上學位者佔國小教師人數的25.76%。國民中學教師亦增加至51,870人,大學以上畢業者提升至99.53%,其中具有碩士以上學位者佔國中教師人數的26.09%981979年,臺灣地區國民小學教師共69,207人,多數為師專師資培育法的重大變革師資培育機構由一元化改變為多元化由公費培育修正為自費為主,公費、獎學金為輔畢業分發改為自行參加甄選增加初檢、複檢的程序由計畫性培育變更為儲才式培育中小學師資培育合流化師資培育實習制度的轉變99師資培育法的重大變革20中小學師資培育制度面臨極大變革,不僅形式上將「師範」改為「師培」,而且實質上亦顛覆了傳統師範教育的體制,培育方式由一元化、公費、計畫性培育,轉為多元化(其實是自由化)、自費、儲備式培育,對整個師資培育可說影響深遠。100中小學師資培育制度面臨極大變革,不僅形式上將「師範」改為「師師資培育法的優點師資來源多樣化,學校擁有不同思維專長背景之教師凸顯市場化機制,促進公平競爭學校可提報甄選錄取所需專長之教師101師資培育法的優點22102師資培育法實施後產生之問題教育學程中心設置過於浮濫師資供需不平衡師資培育課程規劃部分不能配合中小學課程變革教育實習有名無實實習教師身份定位不明實習津貼發給問題教師資格檢定形式寬鬆教師在職進修流於形式師範(教育)大學校院轉型出現空窗期志業教師培育的理想越行越遠

23師資培育法實施後產生之問題教育學程中心設置過於浮濫1032002年修正之「師資培育法」

(全文26條)重新建構師資培育新體制,將教師檢定制度及方式有所調整,由原書面文件檢覈的「形式」檢定走向「實質」資格檢定師資培育法目標的改變大學師資培育中心的設立教育部師資培育審議委員會的設置教育實習課程由一年改為半年廢除教師初檢和複檢檢定程序實習就業輔導單位的設置學生收費標準的規範。242002年修正之「師資培育法」

(全文26條)重新建構104反思與檢討多元化(其實為自由化)師資培育政策,原本期望透過多元開放、市場化競爭的手段,提升教師素質然而在未做好品質管控及教師需求評估的情況下,大量多管道自由開放的結果,導致供需失調,取得教師證書者大量增加,能獲得教師職缺者減少,加上少子女化因素的影響,一些學校每年控留一定比率之員額以備解決學校超額教師問題,導致每年提供甄選補充之教師職缺極少,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職場競爭非常激烈,連帶的也使師資培育機構未能吸引優秀學生報考,影響未來教師素質。25反思與檢討多元化(其實為自由化)師資培育政策,原本期望透105政策推動之「目標」、「理念」與「執行」、「實際」之間常會有落差;或可能會產生政策鏈(Policychain)之鬆散組合現象政策鏈乃是由政策/法律關係、官僚結構關係與利害相關人關係所構成的網路,其內的「正式規則」

(政策與法律)常會因官僚與利害相關人的「非正式規則」(博弈、慣例或場域中的利益計算)之牽引,而產生衰變與半飽水球效應,亦即政策在由下而上落實的過程中,每個執行層級與場域會因其非正式規則而逐層刪除政策的執行內容或對政策進行選擇性執行26政策推動之「目標」、「理念」與「執行」、「實際」之間常會106政策之落實是政策相關人(官僚與利害關係人)之間能量(資源、命令與權力)往來震盪的過程,很少出現動態平衡,也不會有震盪終結,政策終結意味政策不再執行而非政策執行成功。能量震盪過程中政策會漸進變遷,但「非正式規則」不可能消失。此外,制度形式改變,並不等同於實質教育內涵的提升,亦可能受到諸多因素交互影響和限制而減低其成效。27政策之落實是政策相關人(官僚與利害關係人)之間能量(資源107新自由主義或新右派的教育改革思潮,促使學校與教師工作量的增加以及不斷應付的外在評價標準。而在教師資格的取得方面,既強調利益導向的市場機制取向,也重視國家管制角色作為配套策略的中央集權這雖然使教師資格取得方式更為彈性,但國家也明訂教師資格的取得,必須通過全國性的檢定,藉以控制教師的素質與符合國家的教育目標28新自由主義或新右派的教育改革思潮,促使學校與教師工作量的108臺灣社會在新自由主義潮流的導引下,出現「解構」的反思;另一方面則在追求績效卓越下,逐漸由自由化走向局部政府主導的方式,亦即「自由市場、國家監控」理念。為能提升教育系統的效率和適應性,教育改革則會因應社會變遷不斷的進行。例如臺灣教師教育的管理從集權計畫性培育的一端,走到強調大量自由開放、自由市場調整的一端,經產生問題後,再往開放市場與國家監控的中間區域游移,猶如鐘擺效應來回擺盪。29臺灣社會在新自由主義潮流的導引下,出現「解構」的反思;另109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分為兩階段,前段是九年國民教育,之後銜接三年後期中等教育後三年,主要內涵是普及、免學費、自願非強迫入學及免試為主30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分為兩階段,前段110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三大願景提升中小學教育品質成就每一個孩子厚植國家競爭力31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三大願景提升中小學教育品質111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五大理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適性揚才多元進路優質銜接32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五大理念有教無類112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六大目標培養現代公民素養引導多元適性發展確保學生學力品質紓緩過度升學壓力均衡城鄉教育發展追求社會公平正義33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六大目標培養現代公民素養113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爭議問題學區劃分與入學方式疑慮問題免試入學和特色招生比例問題明星高中存廢定位問題學生異質性及程度差異問題課程規劃的銜接與統整問題3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爭議問題學區劃分與入學方式疑慮問題推動適性化教育

發展學校一流團隊具適性教育理念的卓越領導者(校長)具計畫執行能力的有效管理者(主任)具教育愛心熱誠的盡責引領者(教師)具好奇主動探究的勤奮學習者(學生)具覺察資源投入的合作支持者(家長、主管教育機關)推動適性化教育

發展學校一流團隊具適性教育理念的卓越領導者(115推動適性教育一、為符應學生學習需要,適性化教育(個性化教育)是兩岸基礎教育應行努力的方向二、探討全球在地化之適性教學與學習方式、策略和作法,為兩岸教育的共同課題三、培育創新型人才,發展特色學校,推動教師專業成長,提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為適性化教育之目標和策略36推動適性教育一、為符應學生學習需要,適性化教育(個性化116四、因應學生異質化擴大,發展雲端教育,開發有效之適性課程、教材和評量工具,為推動適性教育的重點工作

五、教育對象是人,推動適性化教育,校長辦學理念、學校教育體制、教師教學方式、課程規劃設計、學校環境設施、校園氛圍文化、學習成果評量等,須作因應和改變37四、因應學生異質化擴大,發展雲端教育,開117六、適性化教育之推動,應縮短「理念」與「實踐」、「計畫」與「執行」之落差,加強執行力,減低政策執行衰變和半飽水球效應七、台灣新移民子女已有四十餘萬人,為推動與東南亞國家貿易和文教交流,應發展新移民子女雙語教育,開展新移民子女語文學習之優勢38六、適性化教育之推動,應縮短「理念」與「118八、建議利用多元智能理論,發展學生優勢智能,開發學生個人潛能和促進素質提升九、教育目標應兼顧學生個性和群性的發展,欲推動學校創新經營,可從行政管理創新、課程教學創新、學生展能創新、資源運用創新等方面去努力十、因材施教是適性化教育的重要原則和精神,基於因應學生個別差異,實施適性教育是未來教育發展的趨勢和目標39八、建議利用多元智能理論,發展學生優勢智119臺灣民眾對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看法(蔡明學、林信志,2012)64%民眾認為實施12年國教有助紓解國中生升學壓力對12年國教是否可讓學生更主動學習、教學更正常化?有信心和沒信心之民眾各占49%58%民眾支持高中職免試入學,但69%對此政策公平性有疑慮八成民眾支持高中職特色招生40臺灣民眾對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看法(蔡明學、林信志,2120臺灣民眾對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看法(蔡明學、林信志,2012)58%民眾同意繼續保有明星高中55%的人也同意提高明星高中特色招生比率55%受訪者認為孩子的興趣,是為子女選校最優先考量因素,惟亦有過半數民眾願遷戶口讓子女進理想學校78%民眾同意高中職社區化有助就近入學,但過半數對高中職全面優質化沒信心41臺灣民眾對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看法(蔡明學、林信志,2121臺灣民眾對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看法(蔡明學、林信志,2012)教育程度愈高者,對十二年國教的支持,及免試入學公平性質疑比率愈高,對完全免試入學愈不同意研究所以上程度的民眾多不同意免試入學能減輕國中生升學壓力在免試入學超額比序項目方面,高學歷者較不同意列入品德表現、設籍地點和設籍時間八成以上支持高中職免學費,惟教育經費有限,該不該「排富」、公私立學校競爭消長等問題,需再謹慎思考42臺灣民眾對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看法(蔡明學、林信志,2122國高中教師對實施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看法(林宜真,2012)71%民眾擔心12年國教會導致學生教育品質和國家競爭力下降多數國高中教師對12年國教缺乏信心近五成教師認為12年國教實施後,學生將更不喜歡學習近7成教師反對12年國教國中生免試入學比率逐年提高87%教師認為實施12年國教後,學生程度會下降

43國高中教師對實施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看法(林宜真,20123國高中教師對實施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看法(林宜真,2012)12年國教之升學制度,11%教師認為學生會更喜歡學習,42%認為沒改變,46%認為學生會更不喜歡學習;甚至有41%的教師認為學生品德層次會下降48%教師認為實施12年國教後,教學品質會變差;64%認為學生學習的品質會更差近85%的教師贊成保留明星高中,讓學業成績較好的學生聚在一起接受高中教育

44國高中教師對實施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看法(林宜真,20124國高中教師對實施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看法(林宜真,2012)近50%希望維持目前多元入學;有43%選聯考制度;贊成12年國教規劃之入學方式只有13%不少教師擔憂12年國教配套措施不完備,倉促上路會衍生很多問題;也有教師表示家長觀念沒改,會讓學生為了兼顧多元學習而壓力更大,補習更嚴重45國高中教師對實施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看法(林宜真,20125改進建議規劃長遠系統的教師教育政策規劃20-30%的公費名額,吸引優質、清寒之學生就讀依學生表現分級給予公費生的待遇或獎學金

通過教師檢定考試後再實習一年經考核達到專業標準與專業表現指標發給教師證書

規範中小學教師每年進修研習時數

鼓勵逐年提昇至碩士以上水準

教師評鑑列入教師法強化教師責任意識、教學熱誠

加強師資培育機構與中小學間的合作夥伴關係

建立職涯晉階制度及退場機制

46改進建議規劃長遠系統的教師教育政策126提供公費誘因,吸引清寒優秀學生報考

公費吸引高素質及保障清寒學生提供20-30%公費名額至少維持每月新台幣8000元受獎人數以1/3至1/2為原則47127研訂教師專業標準及專業表現指標

標準本位的專業成長系統是未來主流。標準本位的教師教育目標在培養優質的師資,強調教師的專業發展需要透過專業標準的指引,以提高教育專業水準與地位。標準本位教師教育中的「標準」,係指關於教師教育課程、教學、學生學習表現的評量,以及教師專業發展等活動的依據,具有一致性、系統性、實踐性、指引性等特徵。研訂教師專業標準及專業表現指標作為師培職前課程設計、教師資格檢定、教師甄選、教師專業發展之參照培育具包班教學專業能力之小學教師48研訂教師專業標準及專業表現指標128發展精緻師資培育大學,建立以實務研究為基礎的職前教育師資培育需重視所培育出來的師資是否具有專業素養,師資素質的確保是為關鍵。芬蘭師資培育重視培養師資生的研究能力,強調以實務研究為基礎的職前教育,中小學教師均須獲得碩士學位宜重點投資發展

2-3所精緻師資培育大學,以全校之力,依據教師專業標準及專業表現指標,重新規劃設計教育專業、專門、通識(普通)、實習課程,著重情境教育,並承擔師資培育和教師進修之雙重任務,師資生一律住校,加強生活教育及品德教育,結合正式課程、非正式課程及潛在課程,形塑優質校園文化,規劃推動服務學習,俾養成師資生符合專業標準,具專業能力、熱誠奉獻及負責之教師。49發展精緻師資培育大學,建立以實務研究為基礎的職前教育129先檢定再實習,教育實習延長為一年師資素質的提升,除了專業的職前教育課程外,更有賴嚴格的教師資格檢定與實習歷練。尤其教育實習是教師專業生涯發展歷程之中的關鍵經驗,良好的教育實習經驗,有助於初任教師及早發展教育專業相關的知能技巧和肯定教育工作的價值教育實習人數多,中小學在安排上,實有困難。實習教師在未通過教師檢定考試前,可能無心學校實習事務建議師資生配合有關課程,儘早實施見習、觀摩教學、試教、實習,並建立輔導教師制度主管機關同意實習輔導教師酌減授課時數或給予指導津貼,並課以師傅教師指導責任50先檢定再實習,教育實習延長為一年130推動教師評鑑和進階制度教師專業發展激勵系統的建立係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有鑒於臺灣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缺乏教師評鑑、生涯晉階、換證等激勵系統,影響教師持續專業發展的動機和意願根據2007年臺灣地區民眾對重要教育議題看法之調查顯示,九成(90.3%)的民眾同意教育部透過推動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即給予教師在教學上、在職進修的評鑑),以提升教師的教育專業知識與能力教師分級是目前主要國家的發展趨勢,如美國、日本、德國、中國大陸等

將中小學的師資逐漸提升至碩士以上水準,並發展培養教師的第二專長,鼓勵在職教師發展2-3個學科專長領域和培養具備教學實踐與反思能力,以提高教師素質及整體國家競爭力51推動教師評鑑和進階制度131建立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形塑優質文化教師專業發展是提高教育品質的關鍵環節,為了推動教師專業發展,需要建立專業學習社群,形塑良好的教師專業發展文化,加強責任意識以及師培機構與中小學之間的合作夥伴關係「尊師重道」是華人社會傳統文化中非常重要的核心價值建議教師本身能達成專業標準及專業表現指標,激發個人對教育大愛與熱情,如此才能提高社會地位,贏得外界對教師的尊敬和肯定,營造一個「尊師重道」的有品社會。52建立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形塑優質文化132相關配套措施之建議教科書採行「一綱、多元、一本」政策

轉化「基本學力測驗」為會考性質教育應與社會接軌,培育所需人才慎推十二年國教,做好有關配套措施照顧異質化學生,落實適性教學53相關配套措施之建議教科書採行「一綱、多元、一本」政策133林新發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授

兩岸三地小學校長正向領導、學習文化

對學校創新經營效能影響之研究54林新發

134大綱壹、研究動機與目的貳、文獻探討參、研究設計與實施肆、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伍、結論與建議55大綱壹、研究動機與目的135研究動機擁有正向特質的人往往遇到事情時,能夠傾向正向思考事情,而正向思考的習慣連帶地可以產生正向情緒,正向情緒引發正向氛圍,正向氛圍較易造就正向表現(林新發,2009)。Cameron(2008)依據正向心理學(positivepsychology)與正向組織學術領域等觀點,提出正向論點的意涵:相信人性本善,在人際互動上以「支持」取代「批評」,在行為實踐上重視「正向表現」與「優點長處」的肯定。56研究動機擁有正向特質的人往往遇到事情時,能夠傾向正向思考136研究目的根據研究動機,茲將本研究之目的,具體臚列如下:一、比較分析兩岸三地臺北市、上海市和香港地區小學校長之正向領導、學習文化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的差異性。二、驗證兩岸三地臺北市、上海市和香港地區小學校長正向領導、學校文化對學校創新經營效能影響之關係模型。57研究目的根據研究動機,茲將本研究之目的,具體臚列如下:137文獻探討

正向領導之意涵係指組織領導者建立於共同意義目標下,能營造正向氛圍與付出愛心關懷,以形塑專業團隊並展現執行毅力。58文獻探討正向領導之意涵138學習文化之意涵係指學校經過調適外在環境變化與整合內在運作系統後,所產生一種能持續學習的共同價值與意義體系,是由校外文化、校內的教師文化和學生文化之綜合體。59學習文化之意涵係指學校經過調適外在環境變化與整合內在運139學校創新經營效能之意涵

係指學校在校長的領導下,運用創新的經營策略,整合行政人員、教師、學生、家長與社區的資源,全體共同努力,使學校在教師教學成效及學生學習成果上具有良好的表現,以達成學校教育目標,進而提升學校效能和品質,以滿足整體社會的期待而達學校永續發展。60學校創新經營效能之意涵係指學校在校長的領導下,運用創140研究設計與實施

研究架構61研究設計與實施研究架構141研究設計與實施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兩岸三地臺北市、上海市及香港的小學現職校長、主任、組長及教師為調查對象,預試以教師為對象(含主任、組長);正式施測以學校作為分析單位。預試時間為2009年11月23日至2010年2月8日,共回收有效問卷為349份;正式問卷施測時間為2010年4月2日至2011年1月24日,共回收234所學校,2,235份問卷。

62研究設計與實施研究對象142研究設計與實施研究工具(一)「小學校長正向領導調查問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