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垂直证明常见模型及方法_第1页
必修二垂直证明常见模型及方法_第2页
必修二垂直证明常见模型及方法_第3页
必修二垂直证明常见模型及方法_第4页
必修二垂直证明常见模型及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二垂直证明常有模型及方法必修二垂直证明常有模型及方法11/11必修二垂直证明常有模型及方法垂直证明题常有模型及方法证明空间线面垂直需注意以下几点:①由已知想性质,由求证想判断,即解析法与综合法相联合找寻证题思路。②立体几何论证题的解答中,利用题设条件的性质适合增添协助线(或面)是解题的常用方法之一。③明确何时应用判判断理,何时应用性质定理,用定理时要先声明条件再由定理得出相应结论。垂直转变: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基础篇种类一:线线垂直证明(共面垂直、异面垂直)(1)共面垂直:其实是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垂直(只要要同学们掌握以下几种模型)○1等腰(等边)三角形中的中线○菱形(正方形)的对角线相互垂直○勾股定理中的三角形23○41:1:2的直角梯形中○5利用相像或全等证明直角。例:在正方体ABCDABCD中,O为底面ABCD的中心,E为CC,求证:AOOE111111(2)异面垂直(利用线面垂直来证明,高考取的企图)1在正四周体ABCD中,求证ACBD式1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矩形,已知AB3,AD2,PA2,PD22,PAB60.证明:ADPB;变式2如图,在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中,点E是AB的中点,点F是BC的中点,将△AED,△DCF分别沿DE,DF折起,使A,C两A'点重合于A'.求证:A'DEF;EDGBF1变式3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PAB是等边三角形,∠PAC=PBC=90o证明:AB⊥PC种类二:线面垂直证明方法○1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判断理例2:在正方体ABCDA1BCD中,O为底面ABCD的中心,E为CC,求证:1111AO平面BDE1变式1:在正方体ABCD111中,,求证:1平面BDC1A1BCDAC变式2:如图: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C=BC=AA1=2,∠ACB=90.EBB1的中点,D点在AB上且DE=3.求证:CD⊥平面A1ABB1;变式3:如图,在四周体ABCD中,O、E分别是BD、BC的中点,ACACBCDBD2,ABAD2.求证:AO平面BCD;DO变式4如图,在底面为直角梯形的四棱锥PABCD中,BEAD∥BC,ABC90°平面ABCD.PA3,AD2,AB23,BC6,PA1求证:BD平面PACP○2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DA例3:在三棱锥P-ABC中,PA底面ABC,面PAC面PBC,E求证:BC面PAC。B方法点拨:此种情况,条件中含有面面垂直。

CC2变式1,在四棱锥PABCD,底面ABCD是正方形,侧面PAB是等腰三角形,且面PAB底面ABCD,求证:BC面PAB种类3:面面垂直的证明。(实质上是证明线面垂直)B平面ACD,DE平面ACD,△ACD为等边三角形,例1如图,已知ABEADDE2AB,F为CD的中点.A求证:AF//平面BCE;(2)求证:平面BCE平面CDE;CDFP例2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A底面ABCD,EABAD,ACCD,ABC60°PAABBC,E是PC的,DA中点.CB(1)证明CDAE;(2)证明PD平面ABE;变式1已知直四棱柱ABCD—A′B′C′D′的底面是菱形,ABC60,E、F分别是棱CC′与BB′上的点,且EC=BC=2FB=2.(1)求证:平面AEF⊥平面AA′C′C;3贯串交融1.设M表示平面,a、b表示直线,给出以下四个命题:①a//bbMaM此中正确的命题是A.①②B.①②③2.以下命题中正确的选项是

aMaMa//M②Ma//b③bb∥M④b⊥M.baab()C.②③④D.①②④()若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则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B.若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则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C.若一条直线平行于一个平面,则垂直于这个平面的直线必定垂直于这条直线D.若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则垂直于这条直线的另一条直线必垂直于这个平面3.以以以下图,在正方形ABCD中,E、F分别是AB、BC的中点.此刻沿DE、DF及EF把△ADE、△CDF和△BEF折起,使A、B、C三点重合,重合后的点记为P.那么,在四周体P—DEF中,必有()A.DP⊥平面PEFB.DM⊥平面PEFC.PM⊥平面DEFD.PF⊥平面DEF4.设a、b是异面直线,以下命题正确的选项是()A.过不在a、b上的一点P必定能够作一条直线和a、b都订交B.过不在a、b上的一点P必定能够作一个平面和a、b都垂直C.过a必定能够作一个平面与b垂直D.过a必定能够作一个平面与b平行5.假如直线l,m与平面α,β,γ知足:l=β∩γ,l∥α,mα和m⊥γ,那么必有()A.α⊥γ且l⊥mB.α⊥γ且m∥β∥β且l⊥mD.α∥β且α⊥γ6.AB是圆的直径,C是圆周上一点,PC垂直于圆所在平面,若BC=1,AC=2,PC=1,则P到AB的距离为()C.2535D.557.有三个命题:①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②过平面α的一条斜线l有且仅有一个平面与α垂直;③异面直线a、b不垂直,那么过a的任一个平面与b都不垂直此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8.d是异面直线a、b的公垂线,平面α、β知足a⊥α,b⊥β,则下边正确的结论是()A.α与β必订交且交线m∥d或m与d重合B.α与β必订交且交线m∥d但m与d不重合4C.α与β必订交且交线m与d必定不平行D.α与β不用然订交9.设l、m为直线,α为平面,且l⊥α,给出以下命题①若m⊥α,则m∥l;②若m⊥l,则m∥α;③若m∥α,则m⊥l;④若m∥l,则m⊥α,此中真命题的序号是()...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0.已知直线l⊥平面α,直线m平面β,给出以下四个命题:①若α∥β,则l⊥m;②若α⊥β,则l∥m;③若l∥m,则α⊥β;④若l⊥m,则α∥β.此中正确的命题是()A.③与④B.①与③C.②与④D.①与②二、思想激活11.以以以下图,△ABC是直角三角形,AB是斜边,三个极点在平面α的同侧,它们在α内的射影分别为A′,B′,C′,假如△A′B′C′是正三角形,且AA′=3cm,BB′=5cm,CC′=4cm,则△A′B′C′的面积是.第11题图第13题图第12题图12.以以以下图,在直四棱柱A1B1C1D1—ABCD中,当底面四边形ABCD知足条件时,有A1C⊥B1D1(注:填上你以为正确的一种条件即可,不用考虑全部可能的情况)13.以以以下图,在三棱锥V—ABC中,当三条侧棱VA、VB、VC之间知足条件时,有VC⊥AB.(注:填上你以为正确的一种条件即可)三、能力提升14.以以以下图,三棱锥V-ABC中,AH⊥侧面VBC,且H是△VBC的垂心,BE是VC边上的.(1)求证:VC⊥AB;(2)若二面角E—AB—C的大小为30°,求VC与平面ABC所成角的大小.15.以以以下图,PA⊥矩形ABCD所在平面,M、N分别是AB、PC的中点.(1)求证:MN∥平面PAD.5(2)求证:MN⊥CD.(3)若∠PDA=45°,求证:MN⊥平面PCD.16.以以以下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平行四边形,∠BAD=60°,AB=4,AD=2,侧棱PB=15,PD=3.(1)求证:BD⊥平面PAD.(2)若PD与底面ABCD成60°的角,试求二面角P—BC—A的大小.第16题图17.已知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CB=90°,∠BAC=30°,BC=1,AA1=6,M是CC1的中点,求证:AB1⊥A1M.18.以以以下图,正方体ABCD—A′B′C′D′的棱长为a,M是AD的中点,N是BD′上一点,且D′N∶NB=1∶2,MC与BD交于P.(1)求证:NP⊥平面ABCD.(2)求平面PNC与平面CC′D′D所成的角.(3)求点C到平面D′MB的距离.第18题图6线面垂直习题解答两平行中有一条与平面垂直,则另一条也与该平面垂直,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直线平行.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知.折后DP⊥PE,DP⊥PF,PE⊥PF.过a上任一点作直线b′∥b,则a,b′确立的平面与直线b平行.,m⊥γ且mα,则必有α⊥γ,又由于l=β∩γ则有lγ,而m⊥γ则l⊥m,应选A.P作PD⊥AB于D,连CD,则CD⊥AB,AB=AC2BC25,CDACBC2,AB5∴PD=PC2CD2143555.由定理及性质知三个命题均正确.明显α与β不平行.9.D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直线平行,两条平行线中一条与平面垂直,则另一条也与该平面垂直.∵α∥β,l⊥α,∴l⊥m2cm设正三角A′B′C′的边长为a.2AC2=a2+1,BC2=a2+1,AB2=a2+4,又AC2+BC2=AB2,∴a2=2.S△A′B′C′=3a23cm2.4212.在直四棱柱A1B1C1D1—ABCD中当底面四边形ABCD知足条件AC⊥BD(或任何能推导出这个条件的其余条件,比方ABCD是正方形,菱形等)时,有A1C⊥B1D1(注:填上你以为正确的一种条件即可,不用考虑全部可能的情况).议论:本题为研究性题目,由本题开拓了填空题有研究性题的新题型,本题实质察看了三垂线定理但答案不唯一,要求思想应灵巧.VC⊥VA,VC⊥AB.由VC⊥VA,VC⊥AB知VC⊥平面VAB.14.(1)证明:∵H为△VBC的垂心,VC⊥BE,又AH⊥平面VBC,BE为斜线AB在平面VBC上的射影,∴AB⊥VC.7(2)解:由(1)知VC⊥AB,VC⊥BE,VC⊥平面ABE,在平面ABE上,作ED⊥AB,又AB⊥VC,AB⊥面DEC.AB⊥CD,∴∠EDC为二面角E—AB—C的平面角,∴∠EDC=30°,∵AB⊥平面VCD,VC在底面ABC上的射影为CD.∴∠VCD为VC与底面ABC所成角,又VC⊥AB,VC⊥BE,VC⊥面ABE,∴VC⊥DE,∴∠CED=90°,故∠ECD=60°,VC与面ABC所成角为60°.15.证明:(1)以以以下图,取PD的中点E,连接AE,EN,则有EN∥CD∥AB∥AM,EN=1CD=1AB=AM,故AMNE为平行四边形.22MN∥AE.AE平面PAD,MN平面PAD,∴MN∥平面PAD.∵PA⊥平面ABCD,∴PA⊥AB.AD⊥AB,∴AB⊥平面PAD.AB⊥AE,即AB⊥MN.CD∥AB,∴MN⊥CD.第15题图解(3)∵PA⊥平面ABCD,∴PA⊥AD.又∠PDA=45°,E为PD的中点.AE⊥PD,即MN⊥PD.又MN⊥CD,MN⊥平面PCD.16.如图(1)证:由已知AB=4,AD=2,∠BAD=60°,BD2=AD2+AB2-2AD·ABcos60°=4+16-2×2×4×1=12.2AB2=AD2+BD2,∴△ABD是直角三角形,∠ADB=90°,即AD⊥BD.在△PDB中,PD=3,PB=15,BD=12,∴PB2=PD2+BD2,故得PD⊥BD.又PD∩AD=D,BD⊥平面PAD.(2)由BD⊥平面PAD,BD平面ABCD.∴平面PAD⊥平面ABCD.作PE⊥AD于E,PE平面PAD,

第16题图解PE⊥平面ABCD,∴∠PDE是PD与底面ABCD所成的角.∴∠PDE=60°,∴PE=PDsin60°=3332.2作EF⊥BC于F,连PF,则PF⊥BF,∴∠PFE是二面角P—BC—A的平面角.又EF=BD=12,在Rt△PEF中,8PE332tan∠PFE=23.EF4故二面角P—BC—A的大小为arctan3.417.连接AC1,∵AC3CC1.MC12C1A162Rt△ACC1∽Rt△MC1A1,∴∠AC1C=∠MA1C1,∴∠A1MC1+∠AC1C=∠A1MC1+∠MA1C1=90°.A1M⊥AC1,又ABC-A1B1C1为直三棱柱,CC1⊥B1C1,又B1C1⊥A1C1,∴B1C1⊥平面AC1M.由三垂线定理知AB1⊥A1M.议论:要证AB1⊥1M,因B1C1⊥平面AC1,由三垂线定理可转变成证⊥,而AAC1A1MAC1⊥A1M必定会建立.18.(1)证明:在正方形ABCD中,∵△MPD∽△CPB,且MD=1BC,2DP∶PB=MD∶BC=1∶2.又已知D′N∶NB=1∶2,由平行截割定理的逆定理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