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行业概况分析_第1页
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行业概况分析_第2页
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行业概况分析_第3页
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行业概况分析_第4页
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行业概况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行业概况分析价值链建立高度的顾客满意、顾客忠诚,要求企业创造更多的顾客感知价值。为此,企业必须系统协调其创造、传播和交付价值的各分工部门即企业价值链以及由供应商、分销商和最终顾客组成的供销价值链的工作,达到顾客与企业利益最大化。(一)企业价值链所谓企业价值链,是指企业创造价值互不相同,但又互相关联的经济活动的集合。其中每一项经营管理活动都是“价值链条”上的一个环节。价值链可分为两大部分:下部为企业基本增值活动,即“生产经营环节”,包括材料供应、生产加工、成品储运、市场销售、售后服务五个环节。上部列出的是企业辅助性增值活动,包括基础结构与组织建设、人力资源管理、科学技术开发和采购管理四个方面。辅助活动发生在所有基本活动的全过程中。其中,科学技术开发既包括生产技术,也包括非生产性技术,如决策技术、信息技术、计划技术等;采购管理既包括原材料投入,也包括其他资源,如外聘的咨询、广告策划、市场调研、信息系统设计等;人力资源管理同样存在于所有部门;企业基础结构涵盖了管理、计划、财务、会计、法律等事务。价值链的各个环节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一个环节经营管理的好坏,会影响其他环节的成本和效益。但每一个环节对其他环节的影响程度并不相同。一般地说,上游环节经济活动的中心是创造产品价值,与产品技术特性紧密相关;下游环节的中心是创造顾客价值,成败优劣主要取决于顾客服务。企业必须依据顾客价值和竞争要求,检查每项价值创造活动的成本和经营状况,寻求改进措施,并做好不同部门之间的系统协调工作。在许多情况下,企业各部门都有强调本部门利益最大化倾向。如企业财务部门可能会设计一个复杂的程序,花很长时间审核潜在顾客的信用,以免发生坏账,其结果是顾客等待,企业销售部门绩效受到影响。各个部门高筑壁垒,是影响优质顾客服务和高度顾客满意的主要障碍。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要加强核心业务流程管理,使各有关职能部门尽力投入和合作。核心业务流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新产品实现流程。包括识别、研究、开发和成功推出新产品等各种活动,要求这些活动必须快速、高质并达到成本预定控制目标。(2)存货管理流程。包括开发和管理合理储存的所有活动,以使原材料、中间产品和制成品实现充分供给,避免因库存量过大而导致成本增大。(3)订单一付款流程。包括接受订单、核准销售、按时送货以及收取货款所涉及的全部活动。(4)顾客服务流程。包括使顾客能顺利地找到本公司的适当当事人(部门),并得到迅速而满意的服务、答复以及解决问题的所有活动。(二)供销价值链将企业价值链向外延伸,就会形成一个由供应商、分销商和最终顾客组成的价值链,我们将之称为供销价值链。要创造顾客高度满意,需要供销价值链成员的共同努力。因此,许多企业致力于与其供销链上的其他成员合作,以改善整个系统的绩效,提高竞争力。随着竞争的加剧和实践经验的积累,企业之间的合作正在不断加强。过去,企业总是将供应商、经销商视为导致成本上升的主要对象;现在,它们开始仔细选择伙伴,制定互利战略,锻造更加高效的供销价值链,以形成更强的团队竞争能力,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和利润。(三)价值链的战略环节在一个企业价值链的诸多“价值活动”中,并不是每一个环节都创造价值。企业所创造的价值,实际上往往集中于企业价值链上某些特定的价值活动。这些真正创造价值的经营活动,就是企业价值链的战略环节。经济学垄断优势原理表明:在充分竞争市场,竞争者只能得到平均利润;如果超额利润能长期存在,则一定存在某种由垄断优势引起的“进入壁垒”,阻止其他企业进入。价值链理论认为,行业的垄断优势来自该行业某些特定环节的垄断优势。抓住了这些关键环节,即战略环节,也就抓住了整个价值链。战略环节可以是产品开发、工艺设计,也可以是市场营销、信息技术,或是人事管理等,视不同行业而异。一般地说,高档时装行业的战略环节是设计能力,餐饮业是地点选择,烟草业则是广告宣传和公共关系。保持企业的垄断优势,关键在于保持其价值链战略环节的垄断优势,而无须将之普及到所有的价值活动。精明的企业家总是将战略环节紧紧控制在企业内部,而将一些非战略性活动通过合作外包出去。这样,企业既能将有限资源“聚焦”于战略环节,增强垄断优势,又利用市场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竞争力和顾客满意程度。加强与供销价值链其他成员合作,相互“借力”,共同锻造高绩效的顾客价值网络,也是对上述“聚焦”战略的精妙运用。例如,人们涌向全球24500家麦当劳餐馆,并不一定是因为他们喜欢其汉堡包,而更多的是喜欢麦当劳系统。麦当劳的成功,在于它提供了被称之为QSCV(质量、服务、清洁、价值)的高标准,并出色地协调了整个系统,使它不仅有效地与其特许经销商、供应商成功合作,而且与它们共同传递卓越的顾客价值。对战略环节的垄断有多种形式,既可以垄断关键性原材料、关键性人才,也可以垄断关键销售渠道、关键市场等。如在依靠特殊技能竞争的行业(广告业、表演业、体育专业,等),需要垄断若干关键人才;在依靠产品特色竞争的行业,其垄断优势来自关键技术或原料配方(如可口可乐的原浆配方,麦当劳“巨无霸”汉堡包的专用配料配方);在高科,技行业,垄断优势通常来自对若干关键性生产技术的垄断。我国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市场现状2013年以来,我国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保持平稳的增长态势,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数据,我国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的收入金额已由2013年的3.06万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9.50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5.22%;其中,云服务、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服务领域产品开始成为市场新动能,2021年上述领域较上年同期增长21.20%。未来,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整体上仍将处于高速成长期。智慧民生行业新型智慧城市更加注重以人民为中心,以服务民众、便利企业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解决人民群众最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时刻把群众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答应不答应作为新型智慧城市工作的标尺,切实增强城市服务的有效供给能力,提升政府行政履职效率,提高城市运行管理水平,让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成果惠及全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惠及民生应是智慧城市的目的,智慧城市建设应把握两个方向,一个是努力为居民服务,这是根本;另一个是建立城市的公共服务体系。政府为居民服务是服务型政府应有的理念,智慧城市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务实推进”原则。智慧城市的建设,最终目的为惠及民众,为市民提供无处不在的智能感知,实时的出行交通信息、便捷的医疗服务、随时随地的学习平台等方面的智慧应用和互动平台,提高城市的服务水平和居民的生活质量,建设让市民满意的和谐社会。1、智慧楼宇智慧楼宇(IB,IntelligentBuilding)也称智能建筑、智能楼宇,是将建筑、通信、计算机和控制等各方面的先进科技相互融合,合理集成为最优化的整体,具有工程投资合理、设备高度自动化、信息管理科学、服务高效优质、使用灵活方便和环境安全舒适等特点,是能够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需求的现代化新型建筑。作为一座现代化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楼宇凭借智能化、信息化、可视化、人性化、高度集成化等特点,日益成为智慧城市发展的强大驱动力。智慧楼宇的核心是5A系统,智慧楼宇就是通过通信网络系统将此5个系统进行有机的综合,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使建筑物具有了安全、便利、高效、节能的特点。智能化楼宇的基本要求是:有完整的控制、管理、维护和通信设施,便于进行环境控制、安全管理、监视报警,并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激发人们的创造性。楼宇智能化的基本要求是:办公设备自动化、智能化,通信系统高性能化,建筑柔性化,建筑管理服务自动化。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我国建筑业总产值达到了293,079.00亿元。《建筑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在“十三五”期间,建筑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速要达到7%,新增建筑和建筑改建项目中要逐步推出智能化建筑。建筑行业整体发展规划和智慧城市发展规划为智能建筑的持续发展提供有效保障。随着我国区域经济、新型城镇化、智慧城市建设和信息化产业的大力发展,我国楼宇智能化理念、建设法规、设计施工、物业管理等方面得到较大的发展,同时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根据2021年12月由美控智慧建筑联合亿欧智库共同发布的《中国楼宇自控白皮书》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楼宇智能化市场产值约达为7238.2亿元。随着新型智慧城市的快速发展,具有“网格拓扑、云/霾/雾融合计算、分布式智能、可软件定义、全自动控制、应用即服务”等特征的物联网渗透到各行各业,推动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和改造。借助物联网技术提升智慧楼宇建设水平也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基于物联网构建的智慧楼宇,可以使建筑内众多公共资源具有语境感知能力,使其真正成为智慧城市的细胞。未来受城镇化、新技术驱动,我国智慧楼宇市场将蓬勃发展。2、智慧场馆智慧场馆系统是随着新兴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由“智慧城市”和“智慧校园”等概念衍生而来,是涵盖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新兴词汇。智慧场馆系统是基于4G/5G或WIFI网络环境,通过大数据、AI、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实现场馆、用户和管理者之间的信息交换,利用数据可视化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科学预测场馆后期人流量趋势,个性化推荐场馆使用需求,最终达到场馆的自主决策和运营能力的综合控制系统。智慧场馆系统的定义需要与时俱进,智慧体育场馆系统的内涵也将不断丰富,技术水平和高科技含量都将发生质的提高。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及艺术表演场馆是一个国家文明和社会进步程度的标志,是一个城市及所代表区域科技、人文、资源等综合实力的反映。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逐步提高,精神文化需求也日益增长,参观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及艺术表演场馆成为人们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的内容。我国的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及艺术表演场馆绝大多数都是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改革开放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3个发展阶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场馆建设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从政策、经费、人力、物力上给予大力支持。政策环境逐步改善,场馆内容建设得到加强、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场馆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我国场馆总数达到12,027座,其中,博物馆5,452座,图书馆3,212座,艺术表演场馆2,770座及体育场馆593座。我国场馆建设取得长足发展,在提升国家软实力、提升公民科学素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3、智慧校园智慧校园指的是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化的校园工作、学习和生活一体化环境,其实现形式以各种应用服务系统为载体,将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进行充分融合,实现数据化、网络化、协作一体化的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并能对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及后勤保障进行洞察和预测的智慧学习环境。自从2018年国家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是我国教育信息化从1.0时代迈入2.0时代的开端,是由“专用资源服务”向“大资源”服务的转变。在教育信息化2.0年代,教育信息化将作为教育系统性革新的内生变量,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开展,推进教育理念更新、形式革新、系统重构。在这样有利的宏观政策环境下,为智慧校园的成长提供了有利的土壤。根据《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建立教育经费投入保障体系,提出各级政府在教育经费中按不低于8%的比例列支教育信息化经费。中国教育信息化市场从2017年至2020年开始进入快速增长阶段,行业总收入从3251亿元增至427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9.6%。中国教育信息化市场总收入预计在2020年-2022年以9.4%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2022年总收入规模将达到5277亿元,教育信息化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智慧校园可利用智能感知以及物联网技术,通过摄像头、传感器等各类采集设备全面采集校园环境和人群的信息,然后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并最终将分析结果投射到具体的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工作当中,进一步实现校园智慧化管理运营。近几年,国家大力推进校园信息化发展,智慧教育发展较快。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校园的信息化建设投入不断增加,智慧校园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根据智研咨询及相关研究机构数据,2016年我国智慧校园市场规模为399.89亿元,同比2015年的333.62亿元增长了19.86%,到2018年我国智慧校园市场规模增长至512.85亿元,规模同比增长12.39%;2019年我国智慧校园市场规模达563.89亿元,同比增长9.95%,预计2022年我国智慧校园市场规模将达730.08亿元4、智慧金融安防随着城市智能化的进程不断推进,我国安防行业的市场需求逐渐被激发。据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安防行业的收入规模达7,562亿元,同比增长9.6%;根据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安防行业“十三五”(2016-2020年)发展规划》,“十三五”期间,我国安防行业将向规模化、自动化、智能化转型升级,预计到2020年,安防企业总收入达到8,000亿元左右。2019年我国智能安防市场规模为455亿元。2016-2019年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4%,根据相关研究机构预测,2022年我国智能安防市场规模达737亿元。智慧安防主要是通过视频监控、传感器等基础设备将关键信息传输到综合系统上,再由综合系统分析信息数据,进行信息反馈,以便实现能够动态实时的监控,进一步实现预测威胁并及时响应的目的。近年来,我国视频监控系统市场持续高速增长。其中,视频监控市场的发展速度超过全球其他地区。据数据统计,预计到2020年底,全国视频监控市场规模将突破3,000亿元。根据下游应用领域的不同,安防行业可以细分为平安城市安防、金融安防、电力安防、电信安防、交通安防等多个方向。金融行业作为高风险领域,一直以来都对安防新产品、新技术、新理念有着极大的市场需求,再加上近年来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逐步得到应用,数字化、高清化、智能化安防产品得到推广,我国安防行业发展迅猛,其中金融安防市场成为了行业重点发展领域。智慧城市行业发展趋势1、城镇化率不断提高,智慧城市建设成为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城镇化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我国城市规模与城市人口有了显著的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我国城镇化进程持续推进,截止到2020年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3.89%,2021年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了64.72%。(现阶段,发达国家城镇化率平均水平约80%),明显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城镇化仍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2、智慧城市范围从单纯的城市管理向城乡统筹转变“十四五”之前的智慧城市管理主要是关注城市管理本身的信息化,包括城市大脑、领导驾驶舱、大数据中心、智慧城市指挥中心等,未来范围将延展到城乡统筹,包括产业层面的统筹,城市交通、医疗资源、教育资源、能源资源等都要实现城乡统筹,减少城乡差距,填平城乡“数字鸿沟”,促进城乡一体化,让城市发展带动乡村经济,让乡村发展向城市看齐,促进第一产业与第二、第三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城市代表工业经济、数字经济的产业力量,而农村代表的是农业经济的力量,将城市工业经济、数字经济向农村延伸,反哺农业经济发展,并提升农业经济效率,带动农村劳动力形成挤出效应,才会推动城市的扩张和城镇化。也就是说,城镇化是人的“市民化”、人的“城镇化”,因此智慧城市将推动各行业填补“城乡鸿沟”。智慧乡村、智慧小镇等也将融入智慧城市大格局。3、智慧城市从顶层设计向场景化落地延伸智慧城市顶层设计通过10余年的整体策划,目前已经从总体部署向各行业深入推进方向发展,各行业的智慧城市需要场景化落地,在智慧市政、智慧交通、智慧公安、智慧楼宇、智慧场馆、智慧校园、智慧安监、智慧医疗等方面,不仅是信息化,更多的是面向城市需求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场景化的落地,推动智慧城市在各行各业生根发芽,更好地服务产业发展、民生福祉、创新创业。场景化落地要与行业具体的运行规则、操作流程紧密相关,才会出现更多的流程再造、管理优化、信息化升级。从“政务上云”向“云上应用”转型,从关注IaaS,逐步向PaaS、SaaS应用场景拓展。智慧城市中包含智慧市政、智慧交通、智慧公安、智慧楼宇、智慧场馆、智慧校园、智慧安监等,逐层细化,所有这些场景的智慧化最终将汇聚为整个城市的智慧化。而智慧的本质就是沿着技术经济的演进方向发展,当前是以解决问题而建设具体场景,未来将更加前瞻地定位在更高的理论模型层面,比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城市三层空间理论、城市大脑理论等复杂科学理论。最终解决的是城市管理的需求、人的需求。4、智慧城市成为“新基建”的重要抓手在新基建的如火如荼建设中,智慧城市的发展获益颇丰。虽然“智慧城市”并没有包含在新基建的七大领域内,但智慧城市建设却是新基建必不可少的部分。在未来,工业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AI、5G等技术必然会成为城市的新型基础设施,如何将这些新型基础设施链连接起来,就需要“智慧城市”担当载体。首先,新技术成就智慧城市的同时,将会受到智慧城市应用的反哺,两者是正向循环作用。“新基建”面向国家高质量发展,智慧城市要实现数字转型、智能升级,都需要建立在万物互联的基础上。物联网可以为智慧城市提供庞大的感知网络,是实现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因素与技术基石。除此之外,智慧城市建设中也不能忽略5G、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的重要作用。其中,5G使数据传输实现跳跃式发展,满足更多智慧城市应用场景;云计算提供计算存储等基础服务,为大规模软件、硬件、数据的操作和管理提供平台;人工智能提供深度学习等数据算法支持;区块链则有助于打通数据孤岛,并提供智能合约支持。这些技术都是智慧城市通往智慧的必要铺垫,将在建设中得到验证和发展,是时代发展的技术机遇。其次,智慧市政、智慧交通、智慧公安、智慧楼宇、智慧场馆、智慧校园、智慧安监、智慧医疗等细分领域的场景应用将会百花齐放,是智慧城市为之带来的场景机遇。5、智慧城市建设标准化体系将不断完善我国智慧城市的标准化是以评价指标作为导引形成指标体系来指导智慧城市建设,2016年国家标准《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发布,2018年发改委、网信办推出了《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2018)》,该政策共包含8项一级指标、24项二级指标,这些指标是对智慧城市建设标准的统一,明确了建设重点,反映出政府的建设需求和导向。智慧城市标准化体系可能不是最优的,但是至少形成了一套规范化的方法,让智慧城市建设有章可循。“十四五”时期,智慧城市的建设标准将进一步完善,一些省、地市也在探索建立适合本地特色的智慧城市标准体系。这些地区一般是采用智慧城市总体规划作为指引,而标准体系作为总体规划的落地方式加以实施,一般分为通用型标准规范、领域型标准规范等。围绕智慧城市引进标准化专业人才并建立相关标准机构,大幅提升标准制定和管理的能力。未来这一趋势还将延续,形成自下而上的国内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完善的推动力。行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已经进入到以人为本、成效导向、统筹集约、协同创新的新型智慧城市发展阶段,智慧城市发展的驱动因素也从新兴技术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在这一阶段,智慧城市建设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三大方面,分别是如何打破数据孤岛、提升经济效益以及保障信息安全。智慧城市从概念提出到落地实践,历经近十年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提出智慧城市规划的城市超过300个,所有副省级以上城市、89%的地级及以上城市、47%的县级及以上城市均提出建设智慧城市。各地方政府和企业,均积极探索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涌现出一批城市综合指挥中心(智脑)、城市审批最多跑一次、审批不见面、城市数据资源资产登记、城市多功能智能杆柱等特色亮点应用,中国已成为全球智慧城市技术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智慧城市总体仍处于起步阶段,呈现条块分割、信息孤岛、特色不清、成效不足、长效机制缺失等问题,亟待创新突破。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打通信息壁垒”。《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以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利化、社会治理精细化为重点,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建设一批新型示范型智慧城市”。新型智慧城市概念的提出,对于破解智慧城市发展难题提供新机遇。新型智慧城市是新时代贯彻新发展理念,立足于我国信息化和新型城镇化发展实际,全面推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引领和驱动城市创新发展,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现代化水平,形成智慧高效、充满活力、精准治理、安全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发展新形态和新模式。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行业概况全球产业格局正发生深刻变化,围绕技术路线主导权、价值链分工、产业生态的竞争日益激烈,发达国家在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加速战略布局,抢占未来发展主导权,给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跨越发展带来深刻影响。2019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呈现平稳向好发展态势,收入和利润均保持较快增长,从业人数稳步增加;信息技术服务加快云化发展,软件应用服务化、平台化趋势明显;中部地区软件业增速较快,东部地区保持集聚和领先发展态势。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具有技术更新快、产品附加值高、应用领域广、渗透能力强、资源消耗低、人力资源利用充分等突出特点。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十三五”规划,2016年12月,工信部制定了《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该文件指出,未来要加强信息技术服务创新,面向重点行业领域应用需求,进一步增强信息技术服务基础能力,提升“互联网+”综合集成应用水平;形成面向新型系统架构及应用场景的工程化、平台化、网络化信息技术服务能力,发展微服务、智能服务、开发运营一体化等新型服务模式,提升信息技术服务层级。“十四五”纲要提出要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网络安全等新兴数字产业,提升通信设备、核心电子元器件、关键软件等产业水平。构建基于5G的应用场景和产业生态,在智能交通、智慧物流、智慧能源、智慧医疗等重点领域开展试点示范。智慧城市行业概况新型智慧城市,是新时代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引领和驱动城市创新发展的新路径,是形成智慧高效、充满活力、精准治理、安全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发展新形态和新模式。新型智慧城市是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核心载体。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工作。指出,要“统筹发展电子政务,构建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2021-2025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到,要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建设智慧城市,以数字化助推城乡发展和治理模式创新,全面提高运行效率和宜居度。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将物联网感知设施、通信系统等纳入公共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建设,推进市政公用设施、建筑等物联网应用和智能化改造。完善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和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构建城市数据资源体系,推进城市数据大脑建设。探索建设数字孪生城市;全面提升城市品质,推进新型城市建设,顺应城市发展新理念新趋势,开展城市现代化试点示范,建设宜居、创新、智慧、绿色、人文、韧性城市。提升城市智慧化水平,推行城市楼宇、公共空间、地下管网等“一张图”数字化管理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随着我国稳定的经济增长及技术水平的提高,智慧城市市场规模日益扩大。根据中国智慧城市工作委员会数据:2020年我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将达14.9万亿元。预测到2022年,我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将达到25万亿元。品牌更新与品牌扩展(一)品牌更新品牌更新是依据对品牌重新定位、重新设计品牌,塑造品牌新形象的过程,其实质是对品牌补充能量。品牌经过更新(品牌重新定位、重新设计等),可以赋予它以更富有针对性的消费意愿与消费意境。因此,品牌更新是品牌运营的阶段性调整。品牌没有市场生命周期,但这决不意味着经品牌设计而生成的品牌就一定能持续永久。受竞争者品牌逼近(竞争者品牌与本企业品牌定位接近,侵占了本企业品牌的市场份额)和部分消费者偏好的变化(消费者改变对本企业品牌的信任,转购竞争者品牌的商品,使本企业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下降)等原因的影响,即使某一品牌在市场上的最初定位很好,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也需要重新定位。当然,若品牌最初的定位不理想,就更应该及时进行品牌更新。一个品牌能否久远,不仅仅取决于最初的品牌定位和品牌设计,而且还决定于品牌的阶段性调整。适时、适当做法的品牌阶段性调整是非常必要的。“Marlboro”正是成功的品牌更新,使其由最初的女性化十足的香烟转变成有“拼搏、挑战、超越自我”的“真男人”形象的香烟,最后成为世界第一烟草大牌。品牌更新也可对品牌名称和品牌标识进行更新。联想将“Legend”改成了“Lenovo”。(二)品牌扩展统一品牌、个别品牌、分类品牌,不管企业选择了哪一种,经过科学而有效的运营实践都有可能获得较好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那么,一个品牌获得了较好的市场信誉、赢得了较高的品牌忠诚度以后,该品牌是否可用在其他产品上而使该品牌得以拓展或扩展呢?这也是品牌运营过程中的重要命题。品牌扩展,也称品牌扩张或品牌延伸,主要是指企业将某一知名品牌或某一具有市场影响力的成功品牌扩用到与成名产品或原产品完全不同的产品上,以凭借现有成功品牌推出新产品的过程。例如,中国海尔集团成功地推出了海尔冰箱之后,又利用这个品牌及其图样特征,成功地推出了洗衣机、电视机、空调等新产品。1、品牌扩展与品牌增值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品牌扩展受到西方企业的特别厚爱。许多企业都把品牌扩展看作是一种有效的营销手段。许多跨国公司都采用品牌扩展来拓展市场,如“三菱”“惠普”等。在我国,“海尔”“美的”等一些知名品牌也先后运用品牌扩展策略获得了理想的营销业绩。之所以品牌扩展受到品牌运营企业高度重视,并广泛应用,是因为品牌扩展可使品牌在利用中获得增值。实践证明,品牌扩展有利于降低新产品的市场导入费用,可以使新产品借助成功品牌的市场信誉在节省促销费用的情况下顺利地进占市场。原品牌的良好声誉和影响,可以对扩展产品产生波及效应,从而有助于消费者对扩展产品产生好感。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对某些事物的偏好、好恶具有传递性,即所谓爱屋及乌。对品牌而言,消费者通过对品牌标定下的产品的认可到对品牌产生好感,甚至是忠诚,由此使品牌成为有拉动消费者需求能力的品牌,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品牌。这是品牌能成为扩展品牌的重要条件。当某一受消费者欢迎和依赖的、具有较高忠诚度的品牌“放大”或“复制”“克隆”到新产品上,就会使消费者在短期内消除对新产品的排斥、生疏和疑虑心理,进而以较短的时间接受新产品。2、品牌扩展的形式不言而喻,品牌扩展的目的是借势原有品牌实现品牌利益最大化(增值)。如此,品牌扩展有三个维度,一是借助新品类的品牌扩展,二是依赖新市场的品牌扩展,三是通过产品线延伸(副品牌)的品牌扩展。在华为消费者业务的产品方面,华为消费者业务将坚持精品战略,以差异化创新,勇敢打破看似不可能的各项技术极限,让世界各地更多的人享受到技术进步的喜悦,与全球消费者一起以行践言,实现梦想。其实,产品线延伸,既有可能面对不同的市场(人群、区域等),也可能属于同一类但不同质地不同功能,类似于扩大新品类。至于华为手机从中国扩展到美国则属于第二种品牌扩展形式。同理,三星将手机扩展到中国、美国,苹果手机进入中国、日本都属于依赖新市场的品牌扩展。需说明的是,品牌扩展,无论哪种形式,可以由企业自身努力完成,也可以通过品牌授权、特许经营等形式来实现。(三)品牌授权与特许经营1、品牌授权品牌授权是一种契约性书面许可,允许一个品牌用于特定的时间和区域内的特定产品。也就是说,品牌授权(或称品牌许可),是指品牌的拥有者(授权方)在一些商定的条款(如使用品牌的商品类别、商品销售的地理区域和使用的时间段)的基础上,通过有关协议,允许被授权方使用授权方的品牌生产、销售某种产品或提供某种服务,并向被授权方收取商定数额权利金的营销方式。当然,授权方要给予人员培训、组织设计、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指导和协助。品牌授权的方式有很多,一般有商品授权、促销授权、主题授权等。被授权商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与授权商采用不同的合作方式获取品牌授权。授权方可以直接与零售商、授权代理商、被授权方或者销售促销机构进行交易。品牌授权有利于扩展营销企业的产品组合,提升品牌影响力。显然,通过品牌授权能够给授权方带来新的收入来源,这是品牌授权的最大益处;其二,品牌授权可以借助被授权方的积极努力,扩大原有产品的市场边界;其三,品牌授权可以扩展到新的业务领域,提升品牌影响力。与此相对应,被授权方也在品牌授权过程中受益:(1)借势授权方品牌(包括声誉、技术体系、渠道关系等)有助于提升商品销售额和利润率,增强市场竞争力;(2)获得零售商(销售渠道)的认可与接纳,使产品快速进入市场;(3)最有效地学习知名品牌的经营模式(包括技术、管理等)来带动企业自有品牌的发展。2、特许经营(1)特许经营以品牌为核心。特许经营以运营同一品牌为核心,受许人(加盟者)可以在约定的期限内享有使用特许人的品牌及维系品牌的各种专有技术、管理方法或体系等。特许经营作为知识产权的总体转让,实质上说就是一种以契约方式构筑的特许人与受许人共同借助同一品牌在同一管理制度体系约束下,实现市场拓展进而实现双赢或多赢的营销方式。品牌是特许经营存在的基础。不可否认,特许经营是以特许人与受许人双赢为必要条件的一种合作方式,而双赢的基础是品牌。试想,如果没有强势品牌,就不可能实现双赢,因为理智的受许人不会也不可能把自己的未来发展寄托在不具有市场影响力的品牌上。只有存在具有市场发展潜力的品牌,品牌所有者和使用者才可能借助该品牌实现双赢或多赢,也才存在特许人和受许人或加盟者。品牌的增值是特许人与受许人的共同目标。具有市场影响力的品牌是特许经营成立的客观基础,特许双方的利益也系在了品牌在市场的表现上。若特许双方共用的品牌具有较强的市场拉动能力,那么特许双方从中获得的收益就多;相反双方的收益则少。可见,品牌的价值提升是特许经营双方共同的期望,也是双方共同努力的目标。(2)特许经营是品牌扩展的重要方式。遍及世界各个角落的“麦当劳”和“肯德基”,以其优质的服务、整洁明快的用餐环境、可口的快餐口味在全世界都享有盛誉。他们的成功有许多相似之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在于他们都成功地应用了特许经营方式。可以说,没有特许经营,麦当劳和肯德基快餐店就不可能如此迅速地在全世界繁衍,也难以成为全球品牌。对特许方来说,特许经营可谓是一种低风险、低成本的市场拓展模式。一方面,特许人可借助他人的财务资源实现品牌扩展和市场拓展。在特许经营方式下,新开设的每一家特许经营分店加盟店都不需要特许人投资而是由受许人(加盟者)出资,受许人对该加盟店拥有所有权。这就使得特许人能以更快的速度扩展业务、拓展市场而不受资金限制。另一方面,特许经营可使特许人节省人力资源降低运营成本。不言而喻,企业扩大经营业务、拓展市场需要大量人力,而特许经营方式的人员管理、日常经营管理均由受许人承担,如加盟店的员工招聘、培训、激励和管理等都由受许人完成。这就使特许人节约了经营管理成本,而将更多的资源用于新产品开发和品牌声誉提升等方面。企业营销对策用上述矩阵法分析、评价营销环境,可能出现4种不同的结果。在环境分析与评价的基础上,企业对威胁与机会水平不等的各种营销业务,应分别采取不同的对策。对理想业务,应看到机会难得,甚至转瞬即逝,必须抓住机遇,迅速行动;否则,丧失战机,将后悔莫及。对风险业务,面对其高利润与高风险,既不宜盲目冒进,也不应迟疑不决,坐失良机,应全面分析自身的优势与劣势,扬长避短,创造条件,争取突破性的发展。对成熟业务,机会与威胁处于较低水平,可作为企业的常规业务,用以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并为开展理想业务和风险业务准备必要的条件。对困难业务,要么是努力改变环境,走出困境或减轻威胁,要么是立即转移,摆脱无法扭转的困境。市场定位战略差别化是市场定位的根本战略,差异化需要对消费者有吸引力并与这种产品和服务有关。例如,斯沃琪的手表以鲜艳、时尚吸引了年轻消费群体的眼球;赛百味推出健康的三明治而使自己区别于其他快餐。然而在有竞争的市场内,公司可能需要超越这些,另外一些途径还包括向市场提供有差异化的员工、渠道以及形象等等,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产品差别化战略产品差别化战略是从产品质量、产品款式等方面实现差别。寻求产品特征是产品差别化战略经常使用的手段。在全球通信产品市场上,苹果、摩托罗拉、诺基亚、西门子、飞利浦等颇具实力的跨国公司,通过实行强有力的技术领先战略,在手机、IP电话等领域不断地为自己的产品注入新的特性,走在市场的前列,吸引顾客,赢得竞争优势,实践证明,某些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如果某一企业掌握了最尖端的技术,率先推出具有较高价值和创新特征的产品,它就能够拥有一种十分有利的竞争优势地位。产品质量是指产品的有效性、耐用性和可靠程度等。比如,A品牌的止痛片比B品牌疗效更高,副作用更小,顾客通常会选择A品牌。但是,这里又带来新的问题,A产品的质量、价格、利润三者是否完全呈正比例关系呢?一项研究表明:产品质量与投资报酬之间存在着高度相关的关系,即高质量产品的盈利率高于低质量和……般质量的产品,但质量超过一定的限度时,顾客需求量开始递减。显然,顾客认为过高的质量,需要支付超出其质量需求的额外的价值(即使在没有让顾客付出相应价格的情况下可能也是如此).产品款式是产品差别化的一个有效工具,对汽车、服装、房屋等产品尤为重要。日本汽车行业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丰田的安装,本田的外形,日产的价格,三菱的发动机。”这体现了日本四家主要汽车公司的核心专长,而“本田”的外形(款式)设计优美入时,受到消费者青睐,成为其一大优势。(二)服务差别化战略服务差别化战略是向目标市场提供与竞争者不同的优质服务。企业的竞争力越能体现在顾客服务水平上,市场差别化就越容易实现。如果企业把服务要素融入产品的支撑体系,就可以在许多领域建立针对其他企业的“进入障碍”。因为服务差别化战略能够提高顾客购买总价值,保持牢固的顾客关系,从而击败竞争对手。服务战略在各种市场状况下都有用武之地,尤其在饱和的市场上。对于技术精密产品,如汽车、计算机、复印机等服务战略的运用更为有效。强调服务战略并没有贬低技术质量战略的重要作用。如果产品或服务中的技术占据了价值的主要部分,则技术质量战略是行之有效的。但是竞争者之间技术差别越小,这种战略作用的空间也越小。一旦众多的厂商掌握了相似的技术,技术领先就难以在市场上有所作为。(三)人员差别化战略人员差异化战略是通过聘用和培训比竞争者更为优秀的人员以获取差别优势。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新加坡航空公司之所以享誉全球,就是因为其拥有一批美丽高雅的空中小姐;麦当劳的员工以彬彬有礼著称;IMB公司的员工以专业知识充分而出名;迪士尼乐园的员工无论何时见到都精神饱满。人员差别化战略对于零售商而言尤其重要,可以利用前线营业员作为差异化和确定其产品定位的有效方法。美国最大的零售书店巴诺书店与伯德书店,从外观上看没有什么不同:红木书架,大而舒适的椅子,雅致的装饰和飘散的咖啡香味,但是两家经营理念却有很大不同。巴诺书店看中的是雇员对顾客服务的激情以及对书籍的挚爱,他们的雇员通常穿着干净和有领子的衬衫,把书放进顾客的手中并且迅速地收款。而相反,伯德的雇员可能有纹身,公司以他的雇员差异为豪并且雇佣那些能对特别的书和音乐散发出兴奋感的人们,依赖他们向顾客推荐而不是仅为用户找到想要的书。一个受过良好训练的员工应具有以下基本的素质和能力:(1)能力。具有产品知识和技能。(2)礼貌。友好对待顾客,尊重和善于体谅他人。(3)诚实。使人感到坦诚和可以信赖。(4)可靠。强烈的责任心,保证准确无误地完成工作。(5)反应敏锐。对顾客的要求和困难能迅速反应。(6)善于交流。尽力了解顾客,并将有关信息准确传达给顾客。(四)形象差异化战略形象差异化战略是在产品的核心部分与竞争者类同的情况下塑造不同的产品形象以获取差别优势。对个性和形象进行区分是很重要的,个性是公司确定或定位自身或产品的一种方法。形象则是公众对公司和它的产品的认知方法。企业或产品想要成功地塑造形象,需要着重考虑三个方面,一是企业必须通过一种与众不同的途径传递这一特点,从而使其与竞争者区分;二是企业必须产生某种感染力,从而触动顾客的内心感觉;三是企业必须利用可以利用的每一种传播手段和品牌接触。具有创意的标志融人某一文化的气氛,也是实现形象差别化的重要途径。麦当劳的金色模型“M”标志,与其独特文化气氛相融合,使人无论在美国纽约、日本东京还是中国北京,只要一见到这个标志马上会联想到麦当劳舒适宽敞的店堂、优质的服务和新鲜可口的汉堡和薯条,这样的形象设计就是非常成功的。(五)促销方式差异化促销方式差异化战略是在试图采取不同的广告宣传方式,以求占领不同的细分市场。企业想要持续的保持促销方式的差异化,就需要不断抓住客户需求,并恰当的利用先进技术手段。例如对于超市而言,中午的人流量和销售量总是很低,韩国Emart超市利用扫描二维码的方式,在户外设置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创意QR二维码装置,只有在正午时分,当阳光照射到它上面的产生相应投影之后,这个二维码才会正常显现。此时用智能手机扫描这个二维码,就可以获得超市的优惠券,如果在线购买产品,只需要等超市的物流人员送到用户方便的地址即可。通过这种结合电子商务技术的别致促销方式,使得Emart大大提升了中午时段的销售量。营销调研的步骤营销调研的过程,通常包括五个步骤:确定问题与调研目标、拟定调研计划、收集信息、分析信息、提交报告。(一)确定问题与调研目标为保证营销调研的成功和有效,首先要明确所要调研的问题,既不可过于宽泛,也不宜过于狭窄,要有明确的界定并充分考虑调研成果的实效性。其次,在确定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特定调研目标。(二)拟定调研计划设计能够有效地收集所需要的信息的计划,包括概述资料来源、调研方法和工具等。由于收集第一手资料花费较大,调研通常从收集第二手资料开始,必要时再采用各种调研方法收集第一手资料,也可以从企业外部的商业公司购买有关资料。调查表和仪器是收集第一手资料采用的主要工具。抽样计划决定三方面的问题:抽样单位指确定调查的对象,抽样范围指确定样本的多少,抽样程序则是指如何确定受访者的过程。接触方法是指如何与调查对象接触的问题。(三)收集信息在拟定调研计划后,可由本企业调研人员承担收集信息的工作,也可委托调研公司收集。面谈访问必须争取被访问者的友好和真诚合作,才能收集到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进行实验调查时,调研人员必须注意使实验组和控制组匹配协调,在调查对象汇集时避免其相互影响,并采用统一的方法对实验进行处理和对外来因素进行控制。(四)分析信息从已获取的有关信息中提炼出适合调研目标的调查结果。在分析过程中,首先要明确这些信息数据是依据何种尺度进行测定、加工的,然后借助多变量统计技术将数据中潜在的各种关系揭示出来,还可将数据资料列成表格,制定一维和二维的频率分布,对主要变量计算其平均数和衡量离中趋势。(五)提交报告调研人员向营销主管提出与进行决策有关的主要调查结果。调研报告应力求简明、准确、完整、客观,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如能使管理决策减少不确定因素,则此项营销研究就是富有成效的。4C观念与4R理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从传统家庭价值观的压力下解放出来,有更多的生活形态可以选择。一方面,是产品的同质化日益增强,另一方面是消费者的个性化、多样化日益发展。1990年,罗伯特˙劳特朋在《广告年代》上发表《4P退休,4C登场》一文,提出了4C理论,认为营销需持有的理念应是“请注意消费者”而不是传统的“消费者请注意”。随后,唐˙E.舒尔茨在《整合营销传播》一书的开始便提出“4P(产品、价格、通路、促销)已成明日黄花,新的行销世界已经转向4C了”。于是日渐兴起的4C观念,要求“暂时忘掉”传统的4P理论,更新和强化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营销组合。(1)消费者:指消费者的需要和欲望。企业要把重视顾客放在第一位,强调创造顾客比开发产品更重要,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和欲望比产品功能更重要,力求提供顾客确实想购买的产品。(2)成本:指消费者获得满足的成本,或是消费者满足自己的需要和欲望所愿付出的成本价格。全部成本包括:企业生产适合消费者需要的产品成本;消费者购物成本,不仅指购物的货币支出,还有时间耗费、体力和精力耗费以及风险承担。新的定价模式是:消费者支持的价格—适当的利润=成本上限。企业要想在消费者支持的价格限度内增加利润,就必须努力降低成本。(3)便利:指购买的方便性。在销售过程中,强调为顾客提供便利,让顾客既购买到商品,也购买到便利。在各种邮购、电话订购、代购代送等方式出现后,消费者能在家里就能买到自己所需的物品。企业要深入了解不同的消费者有哪些不同的购买方式和偏好,把便利原则贯穿于营销活动的全过程。在售前及时向消费者提供充分的关于产品性能、质量、价格、使用方法和效果的准确信息;售货地点,要提供自由挑选、方便停车、免费送货、咨询导购等服务;售后应重视信息反馈和追踪调查,并及时处理和答复顾客意见,对有问题的商品主动退换,对使用故障积极提供维修方便,大件商品甚至终身保修。为方便顾客,很多企业已开设热线电话服务。(4)沟通:指与用户沟通。企业可以尝试多种营销策划与营销组合,如果未能收到理想的效果,说明企业与产品尚未完全被消费者接受。这时,不能依靠加强单向劝导顾客,要着眼于加强双向沟通,增进相互的理解,实现真正的适销对路,培养忠诚的顾客。4C一开始就是以挑战者的角色出现的,矛头直指4P,意图创立新的营销理论框架。唐,E.舒尔茨后来又进一步提出了4R理论,并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