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三首》概述_第1页
《杜甫诗三首》概述_第2页
《杜甫诗三首》概述_第3页
《杜甫诗三首》概述_第4页
《杜甫诗三首》概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杜甫诗三首以下对联中寓指的人物是___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满眼河山,大地早非李唐有;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杜甫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大诗人,号称“诗圣”。生于河南巩县。曾做过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故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杜甫经受了使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安史之乱,目睹了战前“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也感受了战后“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时代苦难,于是他的诗歌就成了乱离时代的悲歌。是唐朝现实主义诗风的代表,因而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穷年忧黎元”,“致君尧舜上”,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杜诗风格,根本上是“沉郁顿挫”,他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集大成者,无体不工,五古、七律成就尤高,被世人尊为“诗圣”。杜甫的经历和创作历程〔一〕读书和壮游时期〔二〕困居长安时期〔三〕战乱流离时期〔四〕漂泊西南时期杜甫是宏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诗。其经受和诗歌创作可以分为四个时期。杜甫七岁即能诗文,十五时在文坛初露头角。“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正是他刻苦学习自述。二十岁后,他开头漫游生活,南游吴越,北游齐赵,饱览了祖国壮丽的河山,开阔了他的视野和心胸,并在洛阳和李白结为肝胆相照的朋友。这个时期的创作,表现了他青年时期的气概和抱负。如《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读书壮游时期35岁前二、困居长安时期公元746年杜甫满怀政治抱负到长安应试,由于奸相李林甫玩弄权术,参与考试的人全部落榜,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处处潜悲辛”的生活,最终才得到一个看管兵甲器械的小官。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语,标志着他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生疏到达了新的高度。

诗的风格由早期的热忱奔放,乐观坦荡变的悲壮凄凉,形成“沉郁顿挫”的诗风。35至44岁共十年三战乱流离时期由于安史之乱,杜甫携家和人民一道受冻挨饿,避难流亡,卷进了生活的底层。在沦落区,山河裂开之感甚深。灾难的时代,震撼着诗人的心灵,使他写出了《春望》《北征》和“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具有高度人民性和爱国思想的不朽诗篇,并到达了现实主义的顶峰。45至48岁公元759年由甘肃颠沛流离到了成都,靠了友人的帮助在城西浣花溪畔营建了草堂。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后蜀中连续发生叛乱,他漂泊到梓州、阆州,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的船上。在夔州居住的两年时间,是杜甫诗歌创作的又一个顶峰,写下了四百多首诗,或追忆往昔似水年华,或感慨时事如棋局反复,或借古遣怀,或哀痛年轻。本文所选的三首,都是作于这个时期。四漂泊西南时期48至58岁

杜甫一生的八个打击第一个打击,特考中的失败。公元747年,唐玄宗进展了一次特考,下诏征集天下凡对文学艺术有一技之长的人,杜甫以为展现才华的时机到了,快乐地去应考了,然而,宰相李林甫却不宠爱新进人物,他怕有才能的人进入朝廷,于是叮嘱主考官出了一些莫名其妙的试题,结果没有一个人能考上,这下可把杜甫害苦了,把他多年的梦想破灭了,给了杜甫一个沉重的打击。

其次个打击,他父亲病故。杜甫的父亲在长安以西的奉先县做县令,杜家的生活来源由他父亲一个人把持着,他的父亲一死,这个责任就落到了杜甫的身上,这下,可把杜甫给难住了,一个文弱书生,肩不能挑,手不能提,这么重的担子压得他喘不过气来,杜甫怎么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呢?杜甫的父亲的死,给他又来了一下重的打击。

第三个打击,才华得不到赏识。杜甫为了维持生活,开头给一些达官贵人写信,希望得到他们的赏识举荐,可是,他得到的却是冷水和白眼,杜甫还是没有放弃,为了述说自己的抱负,他写了一篇《三大礼赋》给唐玄宗看,唐玄宗看了很满足,就要宰相李林甫再一次对他进展考试,然而李林甫还是象以前一样,没给杜甫这个时机。杜甫又写唐玄宗献上了两篇赋,才得到了一个地位很低的职务,这时,他已经四十四岁了。

第四个打击,儿子饿死了。杜甫得到了这个很低的职务后,在长安一干就是十年,已经五十四岁了,身体越来越不行了,他就回家去看看老婆和孩子,一路上,看到了社会的灾难,连年水灾旱灾不断,民不聊生,他心更加牵挂着家里的人,可是,当他一进家门的时候,一片嚎哭之声,原来他那不到两岁的儿子已经饿死了,这时,杜甫的心里象撕碎一样的苦痛,写下了长诗《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揭露了统治阶级的罪恶,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其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成为了千古流传的名句。

第五个打击,安史之乱中当了俘虏。安史之乱爆发以后,各地的人们是流离失所,饥寒交迫,尝尽了各种辛苦,当时,杜甫在长安也呆不下去了,混杂在人群之中逃离了长安,去投奔唐肃宗,途中,被安禄山的人给抓起来了,把他又送回了长安,杜甫一看到长安那种河山裂开的凄惨景象,难过欲绝,写下了感人肺腑的《春望》,反映了他当时的忧愤的心情。

第六个打击,对官场产生无望,放弃了官职。杜甫被抓到长安以后,想方设法地逃跑,最终,在公元757年夏天,杜甫逃出了长安,拜见唐肃宗,唐肃宗任命他作左拾遗,负责给皇帝提意见,可这个皇帝却不宠爱听取劝谏,反把杜甫打发到华州去做治理祭祀、礼乐、学校等的小芝麻官,这下,在杜甫的眼皮底下又消失了各种民间的苦痛,唤起了他深切的怜悯,杜甫越看越对当时的社会绝望,他毅然抛弃了官职,去了成都建起一座草堂,去过那种无拘无束的生活了。

第七个打击,穷困再次逼进了他的生活。杜甫在成都西郊外,在亲友的帮助下,开拓荒地,建起了杜甫草堂,每天植树栽花,养鸡养鸭,本想过上一种闲适拘束的生活,然而,老天也不给他种生活,在一年的八月,秋风怒吼,把他的草堂给刮走了,没地方住了,这时,下起了大雨,屋里湿淋淋的一片,无处安家,长夜难眠,这个夜里,杜甫写了一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他从自已的境况看到了社会上宽阔的“寒士”,梦想着天下有平安富有的时候到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现了一种高尚的精神境地。

第八个打击,年老人蓑,无家可归,病死客船。杜甫离开成都以后,北方还是兵荒马乱,他的亲友都失去了联系,他就以船为家,在湖南的湘江上漂泊,每天吃的是野菜,穿的是补丁又补丁的衣服,但是他的心里,还是惦记着灾难的祖国,忘不了受尽熬煎的老百姓。杜甫怀着这种郁郁的心情,在他五十九岁的时候,在湘江的小船上病死了。杜甫一生的曲折不堪回首,一代诗圣满腹才华,得不到赏识,多种不幸,多层磨难困绕了一生,在无声无息地在一条小船上完毕了生命,真是让人难过落泪。可杜甫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巨大的精神才福,千百年来,为后人所赞扬,为后人所敬抑。以杜甫为素材的作文片段:1.从你的一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中,我读出了你的心胸之开阔,襟怀之豁达,志向之高远,我读懂了站在山顶上的身姿才是潇洒,把众山饱览于眼底的感觉才是欢快。于是从今我便有了凌云的志向,于是在我自己的心中,便有了一种布满了自信的豪爽。2.当一句“忧端齐终南,澒洞不行掇”,一次又一次地消失在眼底,我的眼前仿佛消失了一个身着用怨恨织成的衣衫,用愁苦掩盖脸面的你.你的脚步里透着沉重,你的举止中饱含压抑,你的每一个表情都布满了对世道的无奈与不满.令你愁苦的不是自己的窘迫,而是百姓生活的困难;令你担忧的不是自家的一日三餐,而是整个国家的危难.于是,在我心目中,“无私”与“宏大”两词已静静的跟定了你。品一杯传递民族灵魂的苦茶一场千年的大雪,冻结了消逝的时间,唯有萦绕耳边的感慨绝唱。死,并不是终结,他以湘江孤舟上那一具尸骨,向我们传递一种穿越千年的民族大义!杜甫,久违了!沏一杯苦香的茶,我开头谈他。不,更准确地来说,是读这杯又苦又清又香的茶,我想知道苦茶中传递的是什么样的真味。茶很苦,读得也苦。尽管衣衫槛褛,饥寒潦倒,他们仍旧高呼疾喊,为老百姓的疾苦担忧,从来没有放弃过抱负,从而成就了千古史诗。读千年史诗,照旧能感受得到那一场曾经吹破一所茅屋的秋风,和秋风也吹不冷的赤子之心。我惊诧,甚而惊悚。如何才能读懂他,读懂这杯苦茶传递的真意?我苦苦思考。

读他一遍遍,我懂得为什么沧桑的岁月与冷酷的历史会选择他,让他来雕刻历史、传递真情。那是由于他有一颗忠诚的心,一种爱国爱民的责任感!尽管茅屋被秋风所破,他照旧呼吁“独使至尊忧社稷,众臣何以报升平”,为皇帝担忧,为国家担忧;尽管妻儿饥寒潦倒,他照旧高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他总是推己及人,处处为民着想,而不以自己的境况为意。读他一回回,却读不懂;茶里藏真意,却品不出。人生的苦难都让你来承受吗?莫非你的一生只有苦难吗?我叹息。你就不能媚俗一点,来保住那一顶小小的乌纱帽吗?你就不行以低一下高扬的头,来安抚一下快要冻死的妻儿吗?或许你少点批判,少一点对寒士的担忧,你的生活将会变样!

然而,为了传递,为了博爱,这杯苦茶始终是那样的执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你还在为老百姓的疾苦悲恸流泪。“夜宿石壕村,有吏夜捉人。”你咬着牙记录真实的历史细节。然而,当你在为老百姓的疾苦担忧时,你自己也是一个饿得奄奄一息的人。直到冻死在湘江的孤舟上,你一心所系的始终是天下百姓!我最终懂了,懂得了杜甫,懂得了这苦茶传递的真意。这是一杯需要细细品尝的苦茶。杜甫,他感慨世态,忧国忧民,始终以他刻骨铭心的文字与苦难对抗究竟。湘江那一片孤舟,承载着一具不朽的尸骨,诉说着一段凄苦的唐朝,传递着—种永恒的民族精神!我想握住你的手在梦中,不知多少次,那双手,苍老的,皮肤已经打皱了,似乎在诉说仆人一生的饱经风霜。但那双手照旧有力,青绿色的血管依稀可见,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张力。很屡次,我多么想握住这双手,可那都是在梦中。又是一个细雨朦朦的深秋,脚下色湿的梧桐发出了响声,低低的声音。细雨有点模糊我的视线,可模糊中我看到了那几个苍劲直立的大字“杜甫草堂。”我一阵狂喜,加紧了步伐。梦中的手在我脑海中清晰地消失,那双手的仆人就像一块磁铁,深深地、猛烈地吸引着我。我多想握住你的手啊!让我感受一下这奇妙的手。这手写下了多少千古鸿文!多少名诗在这手下诞生!笔底波澜,民间疾苦;世上疮痍,诗中圣哲。这不正是你的写照吗?那句话我已烂熟于胸。“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具倶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很多人感动、折服。这是一个怎样宽广的胸怀啊?这是一颗怎样仁厚的赤子之心啊?就让我握住你的手吧,让我摸摸那青绿色的血管。是的,我是如此渴望握住你的手,让我抚平那皱纹,让我给那双冰凉的手带去一丝丝的温度。人们都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这样的吗?你就是个反例。一生坎坷,仕途多舛,穷困潦倒,可你的心中始终装着老百姓啊。在你受冻的时候,你想着用铁枕盖天下苍生;在你挨饿的时候,你想着用米饭喂黎民百姓。

当你的儿子因饥寒交迫而死时,我看到你的那双手在抖动着,当目睹民间疾苦时,我看到你的内心在震颤。让我握住你的手吧。那双受冻的手是否严寒照旧?那双操劳的手是否皱纹密布?你知道吗?我生活的年月在21世纪,时一个高度进展的社会。我快十八了,早已过了及笄之年,可是我有些迷茫。在如今多元文化的时代,在走向成人的道路上,我有些彷徨。我知道你的那双手能带给我力气,给我指明一条道路。因而,我更迫切地想要亲近你、摩挲它。怀揣着感动、兴奋、紧急,我跨过门槛,我观察了,那双大手,那炯炯有神的双眼。可是顷刻,一切如泡沫般,幻化消逝,只留下匾上的大字“文章留后人,草堂著千秋。”当我再次睁开眼,窗上已结成了密密的一张网,我的脸颊已布满泪水。

〔1〕沉郁顿挫学问链接

“沉郁”是指内容特点,主要指情感浑厚、浓郁、忧愤、蕴藉。

“顿挫”是指形式特点,主要包括语言的刚键,音调的铿锵有力,章法的曲折变化等。〔2〕近体诗〔1〕近体诗〔今体诗〕: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一种诗体。指唐初形成的格律诗体,其句数、字数、平仄、对仗、用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有律诗和绝句两种。〔2〕律诗①字数:分为五言和七言〔简称五律、七律〕。②句数:一般八句〔十句以上者称为排律或长律〕。③对仗。中间两联要对仗。八句四联,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末联〕。其中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需是对偶句。④押韵。其次、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韵,一韵究竟。⑤平仄。一三五不管,二四六清楚。即句中二四六字平仄相对,上下句中二四六字平仄也相对,联间相邻两句的二四六字平仄一样,叫“相粘”。〔3〕绝句每首四句,不要求对仗。其余与律诗的要求一样。秋兴八首〔其一〕《秋兴八首》背景《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秋日杜甫在夔州时所作。唐宝应元年〔762〕,成都少尹徐知道叛乱,杜甫流亡于梓州、阆州一带。正欲乘舟东下,因好友严武再来镇守四川,杜甫不仅消除了出蜀的念头,而且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不久,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携家小乘舟东下,先是寓居夔州(今四川奉节)两年左右,后转徙于湘鄂之间。公元770年冬,死在由长沙到岳阳的一条破船上。在寓居夔州的当年,杜甫年五十五岁,已处在人生之秋,眼看自己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国家仍动乱担忧,心境特别孤独、抑郁。当此秋风萧瑟之时,不免触景生情,感发诗兴,故曰《秋兴》。公元765年春,杜甫举家离开成都公元766年暮春至768年初,杜甫羁留夔州,诗作流传至今400余首,是创作的丰收期公元770年冬,杜甫贫病交困,卒于湘江舟中杜甫去蜀东下路线图玉露凋伤枫树林,

巫山巫峡气萧森。

白露凋伤了漫山遍野的枫林,巫山巫峡布满着萧瑟阴森的气象。作用:〔1〕点明时间、地点和阴沉萧索的环境特征。〔2〕为全诗定下了感伤的情感基调。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

塞上风云接地阴。

江中,波涛汹涌,巨浪滔天;塞上〔山上〕,阴云密布,消沉。天上地下,风云翻滚,惊涛骇浪,渲染了一种惊心动魄、阴晦惨淡的气氛。作用:暗喻动乱担忧、前途未卜时局;暗写诗人翻腾起伏、阴沉压抑的心情。时代的困难,家道的艰辛,个人的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等相继辞世——全部这些,像浓云似的时时压在他的心头。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开篇前四句描绘出了一幅萧瑟而雄浑的巫山巫峡秋色图。枫叶凋零,阴云密布、消沉,峰峦高耸,恶浪排空,巫山巫峡,气象萧森。意境萧索、境地壮阔、情感哀伤。诗人把自己对时局动乱的感受、抑郁的心境、忧国伤时的情怀融入了景象的描绘中。手法写景:点面结合,远近结合。表达:融情于景,情景交融。象征。滔天的巨浪,变幻的风云,象征动乱的时局,诗人翻腾起伏的忧思,抑郁沉重的心境。丛菊两开他日泪,

孤舟一系故园心。

秋菊两度盛开,使我再次洒下往日流过的眼泪;一叶孤舟靠岸系绳,始终都牵动着我的故园之思。这一联是全篇诗意所在。故园心——既指思念家乡之心,又指思念长安之心〔“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系——双关词语:孤舟停靠,舟系于岸;心念长安,系于故园。寒衣处处催刀尺,

白帝城高急暮砧。在白帝城楼的高处,听得急促的捣衣声从黄昏的暮色中传来。妇女们正拿着裁尺和剪刀,为在外的亲人赶制着御寒的衣服。每到秋天,家人要为远方的游子或征人制作寒衣,因此捣衣声是人间的秋声,往往会增加游子的愁绪。严寒的深秋,黯淡的暮色,四起的砧声,衬托出诗人漂泊无依的孤独与家国之思。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李白《半夜吴歌》雨乍晴,月笼明,秋香院落砧杵鸣。二三更,千万声,捣碎离情,不管愁人听。——张可久《迎仙客·秋夜》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张假设虚《春江花月夜》捣衣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秋兴八首〔其一〕萧索凄凉雄浑壮阔悲情顿生思乡无限岁暮日晚羁旅无依写景巫山巫峡秋色秋景〔萧瑟、雄浑〕

抒情忧国忧民飘泊思归本诗通过对巫山巫峡的秋色秋声的形象描绘,衬托出萧瑟阴森、动乱担忧的气氛,抒发了诗人忧国思乡、孤独抑郁的情怀。概括主旨此诗是作者在代宗大历二年〔767〕九月重阳节登高时所作。当时杜甫身居夔州,已经五十六岁,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加之心情抑郁忧愤,致使诗人身患重病。杜甫为了排遣心头的郁闷重阳登高,触景伤怀,反倒使他增加了新的哀痛,抒发了自己的内心的感慨,表达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登高背景整体感知

找出诗中表达情感的词语,简要概括诗歌所表达的情感特点。“哀”“悲”“独”情感概括:孤独伤感秋风———让人感到阵阵寒意,感到秋的萧瑟、悲凉。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1、共写了几个意象?风、天、猿、渚、沙、鸟2、重点意象是什么?为什么?风、猿、鸟

意境:苍凉、雄浑猿鸣———让人感到环境的凄清。飞鸟——在急风中盘旋,似无处停息,似诗人孤独无依。〔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感情:哀伤、孤独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落木——由落叶飘落,想自己已到生命的晚秋,有生命短暂之感。长江——人生弹指一挥间,江水万古奔流。无边、不尽——意境博大、雄浑、苍凉。这两句,抒发了诗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凄怆,透露出浓重的沉郁悲凉的情感。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两句诗会让你联想哪些语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毛泽东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罗贯中《三国演义》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屈原《湘夫人》内容上意境上

前四句写景,为抒情作铺垫。这四句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一幅图画?

高远的天空,强劲的秋风,萧萧的落叶,盘旋的飞鸟,江洲的白沙,滚滚的江水,〔意象〕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苍凉而雄浑〔意境〕的秋〔季节〕景图。一般要素:意象、意境、季节〔时间〕、地点“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凄惨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齿暮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2.宋代罗大经曾说本联含有八层意思,你能读出几层?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1.此联中表现诗人此时境况的词是哪几个?万里、秋、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感情:孤独、沉痛联系杜甫生平,理解“困难”“苦恨”的含义。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悲叹年老多病,忧时愤世、心情悲苦。“困难”:国运多艰,民生多艰自身命运多艰

情感:“苦恨”:国力不能扭转的深深圆满自己抱负不能实现的深深圆满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风光的描写,倾诉了诗人常年飘泊,老病孤愁,忧国伤时的简单感情。大方激越,动人心弦。总结主旨古代学问分子大多“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而杜甫无论穷达,都心忧天下,思想境地更高,不愧为“诗圣”。比较

《秋兴》《登高》〔一〕背景一样《秋兴八首》其一——写于766年流寓夔州期间。《登高》——写于767年秋夔州。争论:两首诗有哪些一样点?〔二〕意境都萧瑟苍凉、雄浑壮阔1、《秋兴八首》其一意象:秋景凋伤的枫林,萧森的巫峡,汹涌的江水,塞上的风云,两开的丛菊,孤独的小舟,急促的砧声意境:阴森萧瑟、雄浑壮阔。2、《登高》意象:秋景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飞鸟、落木、长江意境:萧索苍凉、宽阔雄浑。比较情感1、《秋兴八首》其一悲秋悲自然之秋悲人生之秋悲国运衰落之秋两行他乡泪一片故园心2、《登高》悲身逢乱世时值悲秋漂泊他乡家国多难孤独无依体弱多病人到老年〔三〕情感一样悲〔四〕表现手法〔1)都运用了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2〕都是前两联写景抒情,后两联直抒胸臆。咏怀古迹〔其三〕杜甫明·唐伯虎所绘昭君像〔局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