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对外交流课件_第1页
中国历史上对外交流课件_第2页
中国历史上对外交流课件_第3页
中国历史上对外交流课件_第4页
中国历史上对外交流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讲中国历史上对外交流丝绸之路,SilkRoad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简称丝路。在中国久远的历史中,丝绸和瓷器,一直是最受欢迎的外贸产品。西汉(前202年—13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条道路也被称为“西北丝绸之路”以区别日后另外两条冠以“丝绸之路”名称的交通路线)。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从汉朝开始,来自中国的丝绸就这样由各色商人牵着驼队,通过这条重要的贸易通道运输到亚欧各国。这种贸易一直延续了数个世纪之久。希腊、罗马、人称中国为“赛里斯”国,称中国人为“赛里斯”人。所谓“赛里斯”即“丝绸”之意。张骞开辟“丝绸之路”,其足迹遍及中亚、西南亚各地,派出使者最远到达地中海沿岸的罗马帝国和北非。丝绸之路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促进了欧亚非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之后,各国使者陆续来到长安,汉王朝同西域诸国从此建立了友好的关系,每年汉使来往者有五六批或十多批,人数一批少则百余人多可数百人。中国的蚕丝、丝织品、铁器、漆器通过这条路运往中亚和欧洲;而橐驼、香料、葡萄、石榴、苜蓿、胡麻、胡瓜、胡豆、胡桃等商品又通过这条路输入中国。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1877年出版的《中国亲程旅行记》中,第一次给这条道路起名“丝绸之路”。。

张骞qian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劝君更饮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张骞字子文,西汉成固(今陕西省城固县)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影响的对外友好使者。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5年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从长安→经河西走廊→再分为南北两道南道:阳关(今甘肃敦煌西南)西行→鄯善(今罗布淖尔附近)→昆仑山北麓→于阗(今和田)→莎东→蒲犁(今塔什库尔干)→逾葱岭→大月氏(即今阿富汗)→西行到安息(今伊朗高原东部)→地中海大秦(古罗马帝国)→身毒(今印度)。北道:玉门关(今敦煌西北)西行→车师前国(今吐鲁番附近)→天山南麓西行→焉耆→疏勒→逾葱岭→大宛(今乌兹别克共和国)→康居→奄蔡→安息(今伊朗高原东部)。核桃也叫胡桃,相传盛产伊朗和阿富汗,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葡萄、核桃、胡萝卜、胡椒、胡豆、波菜(又称为波斯菜)、黄瓜(汉时称胡瓜)、石榴等的传播为东亚人的日常饮食增添了更多的选择。西域特产的葡萄酒经过历史的发展融入到中国的传统酒文化当中。玄奘zang取经玄奘(602~664),名陈祎,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滑国故城)人。梵文名:摩诃耶那提婆奴(大乘天奴),在印度辩经胜利后,更名为:摩诃耶那提婆(大乘天)。世称三藏法师。玄奘13岁出家。贞观三年(627),从长安(今西安)出发,历经4年至印度那烂陀寺,拜名僧戒贤为师,研习《瑜伽师地论》等佛经。十九年携大、小乘佛教经典回到长安。后在太宗、高宗的支持下,召集各大寺高僧组成译经场,译出经、论七十五部、凡一千三百三十五卷。生平事迹见慧立、彦悰撰《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及《续高僧传·玄奘传》。由于他的取经活动受人钦佩,使他后来逐渐变为神话中的人物。唐中叶就有关于他的传说,宋代出现《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明代吴承恩又有《西游记》,使唐僧在中国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

HsuanTsang,aBuddhistmonkintheTangDynasty"和尚"原来是从梵文UPADHYAYA这个字出来的,这个字到了西域被读成"乌",到了汉地又读成"和尚",它的意思就是"师"。喇嘛是藏语,它和"和尚"是一样的意思。重走大唐西域记

玄奘口述,辩机记录的游记《大唐西域记》,是研究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以及中亚等地古代历史地理之重要资料。长篇小说《西游记》吴承恩(1510?——1582?)明代小说家。神魔小说PilgrimagetotheWest;JourneytotheWest(afamousChinesemyth)电视剧西游记马可·波罗(MarcoPolo,1254~1324年)《东方见闻录》马可·波罗,1254出生于威尼斯,少年时便与其父亲、叔父开始了他神奇而伟大的旅行——横跨欧亚大陆。25年后才回到家乡。如他自己所说:“无论什么种族,什么时代,从没有人看见过或观察过本书中所描述的如此多、如此伟大的事情。”1298年,马可·波罗作为战俘被关在热那来的监狱中,亲自叙述,由狱中同伴鲁斯梯谦记录下来。

在陆上丝绸之路发展的同时,中国的丝绸,也在通过海路源源不断地运输到国外。这是一条从中国沿海港口出发,一直向西,穿过南海,抵达外部世界的贸易通道。它不仅仅只是贸易之路,还是朝贡之路,文化交流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在汉代即有记载,当时中国船只从广东、广西、越南等地的港口出海,沿中南半岛东岸航行,最后到达东南亚各国。唐宋之后,随着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演进,海上丝绸之路航线更加遥远,贸易也愈显繁荣,对于中国瓷器来说,再也没有比水运更加便捷和安全的运输方式,于是丝绸之路也进而演变成“陶瓷之路”。在获得重要的考古发现以前,这条繁荣的海上丝绸之路只存在于零星的文献记载当中,对于贸易路线和贸易方式,人们知之甚少。直到本世纪航线沿岸的一些港口,陆续发现出一些来自中国的瓷器和其他文物,人们才得以一点一点地拼接出有关这条航线的细节。这条航线显然早已超出东南亚的范围,而是穿过南海,驶过印度洋,到达波斯湾各国,甚至非洲东海岸的许多港口也有中国瓷器出土。

“南海一号”沉没的地点,正是处于这条航线之上。南海一号南海Ⅰ号沉没于广东省阳江海域的南宋商船“南海Ⅰ号”长30.4米,宽9.8米,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船舱内保存文物总数为6万~8万件。沉潜了800多年郑和七下西洋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间,曾先后7次派遣郑和远涉重洋,一时传为航海史上的佳话。郑和7次出航,历经10万余千米,经过30多个国家,最远到达了非洲东海岸。令人奇怪的是,在那个航海技术还很落后的年代,他一次次地冒着生命危险,涉海远航究竟是为什么呢?有人说他是在探询建文帝的下落。另外,朱棣还有一层政治目的,就是借机宣扬自己的声名,稳定与其他国家的友好关系,从而笼络那些与他为敌的政治势力。也有人认为郑和的7次出航,目的可能是不一样的。他第一次出海,正逢明朝有外敌侵犯的危机之时。有人说他是为了寻找外援。但后6次可能是负了寻找商机的使命,达到与世界各国友好往来的目的。与欧洲的地理大发现不同。路线图宗教zōngjiào(religion)的传入

佛教约在西汉末、东汉初(公元1世纪左右)传入,至东汉末,开始大量翻译佛经的。基督教传入中国,最早要追溯到唐朝的大泰景教。公元635年(唐贞观九年),传教士叙利亚人阿罗本沿着丝绸之路来到唐朝首都长安,太宗派宰相房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