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物理与防护》教学课件:9第九章:放射物理与防护_第1页
《放射物理与防护》教学课件:9第九章:放射物理与防护_第2页
《放射物理与防护》教学课件:9第九章:放射物理与防护_第3页
《放射物理与防护》教学课件:9第九章:放射物理与防护_第4页
《放射物理与防护》教学课件:9第九章:放射物理与防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章放射线对人体的影响

首都医科大学潞河教学医院放射科王珍琦第九章放射线对人体的影响首都医科大学潞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辐射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辐射

辐射来源的分类

生活中的辐射来源天然辐射人工辐射天然辐射是人类的主要辐射来源辐射来源的分类生活中的辐射来源天然辐射人工辐射天然辐射天然本底照射天然辐射

宇宙射线宇生放射性核素人类活动引起的天然辐射的增加

原生放射性核素

一般场所:天然本底为2.4mSv/a,

天然本底照射天然辐射宇宙射线宇生放射性核素人类活动引起不同航线机舱内宇宙辐射有效剂量航线(单程)飞行时间(min)航线有效剂量(Sv)千小时有效剂量(mSv/1000h)北京广州1806.82.3北京上海1154.12.2北京东京2058.92.6广州上海1203.81.9上海成都1404.82.1上海昆明1856.52.1不同航线机舱内宇宙辐射有效剂量航线飞行时间航线有效剂量千小时

天然放射性元素

氡自然界唯一的天然放射性稀有气体氡的危害:诱发肺癌良好的通风可以降低室内的氡浓度天然放射性元素氡“事实上,在人类身体里就可以找到天然放射性核素。我们的身体平均每分钟要经历几十万次的核衰变。”诺贝尔奖获得者—西博格《人与原子》“事实上,在人类身体里就可以找到天然放射性核素。我们的身体平我国人群平均每天食入的放射性及

体内放射性物质的含量估计值放射性核素每天食入量(Bq/d)体内含量(Bq/70kg)3H14C40K210Pb226Ra232Th238U0.592-2.2244.4-66.659.2-88.80.037-0.2590.0185-0.06660.01110.02229.25-3785×103(2.96-44.4)×10327.81.11-1.480.0741.85-3.33我国人群平均每天食入的放射性及

体内放射性物质的含量估计值放人类活动引起的天然辐射的增加

天然本底辐射——花岗岩大理石人类活动引起的天然辐射的增加天然本底辐射——花岗岩大工业最大有效剂量率(μSv•a-1)外照射空气弥散途径水弥散途径初级磷光体生产磷酸生产化肥生产初级钢铁生产煤焦油加工焦炭生产燃煤电厂燃气电厂石油和天然气提取水泥生产陶瓷生产厂矿砂处理钛色素生0.421)5<0.460<0.42~20002)<0.4<0.4<0.4<0.4<0.4<0.4<0.42)<0.4<0.4<0.4<0.4<0.4215343201工业最大有效剂量率(μSv•a-1)外照射空气人工辐射人工辐射

医疗照射核爆炸

核动力生产医疗照射是最主要的人工辐射来源人工辐射人工辐射人工辐射——医疗照射(1)放射诊断(2)放射治疗(3)核医学(4)介入放射学人工辐射——医疗照射(1)放射诊断全世界医用X射线检查的频率、有效剂量和集体剂量(1991-1996)

检查每1000人口检查次数每次检查的有效剂量,mSv胸部X射线摄影870.14胸部X射线透视371.1腰椎151.8胸椎4.11.4骨盆和腹部110.83上胃肠道133.7全世界医用X射线检查的频率、有效剂量和集体剂量(1991-1第一节放射线的生物学效应放射线引起的生物效应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又可以分为:直接作用间接作用第一节放射线的生物学效应放射线引起的生物效应是一个非常复杂第一节放射线的生物学效应

直接作用:受到射线照射的重要生物分子,如脱氧核糖核酸(DNA)或具有生物功能的其他分子吸收射线的能量,直接被电离、激发,引起大分子损伤的效应。第一节放射线的生物学效应第一节放射线的生物学效应

间接作用:射线能量通过扩散的离子以及射线作用于机体水分子产生的多重自由基与生物分子作用,引起生物分子损伤的效应。第一节放射线的生物学效应一、辐射生物效应分类

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

确定性效应辐射生物效应致癌效应

随机性效应遗传效应一、辐射生物效应分类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一、辐射生物效应分类(一)确定性效应deterministiceffect

射线照射人体全部或局部组织,若能杀死相当数量的细胞,而这些细胞又不能由活细胞的增殖来补充,从而造成严重的功能损伤,则这种照射可引起人类的确定性效应。

一、辐射生物效应分类(一)确定性效应determinist一、辐射生物效应分类(一)确定性效应deterministiceffect确定性效应的阈剂量:低于阈剂量则损害轻微;高于阈剂量则损害程度明显加重,且剂量与损害(功能损失)成正比。一、辐射生物效应分类(一)确定性效应determinist一、辐射生物效应分类(一)确定性效应deterministiceffect轻度功能损失是可逆的。例如:唾液、甲状腺等分泌能力的下降;皮肤早期的红斑,或者皮下水肿等一些程度较轻的损伤。一、辐射生物效应分类(一)确定性效应determinist一、

辐射生物效应分类

不同个体、不同组织和器官对射线照射的敏感度差异较大。一、辐射生物效应分类不同组织或器官对辐射的敏感性不同高度敏感:淋巴组织、胸腺、骨髓、性腺、胚胎、肠胃上皮中度敏感:感觉器官、内皮细胞、皮肤上皮、唾液腺、肾、肝等轻度敏感: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腺、心脏不敏感:肌肉组织、软骨组织、结缔组织

不同组织或器官对辐射的敏感性不同高度敏感:淋巴组织、胸腺、一、辐射生物效应分类在非正常情况下,急性大量辐射照射可以造成人或生物的死亡。3~5Gy脊髓损伤30~60d5~15Gy胃肠道及肺的损伤10~20d

>15Gy神经系统损伤1~5d一、辐射生物效应分类在非正常情况下,急性大量辐射照射可以造《放射物理与防护》教学课件:9第九章:放射物理与防护《放射物理与防护》教学课件:9第九章:放射物理与防护一、辐射生物效应分类(二)随机性效应stochasticeffect定义:发生概率与剂量成正比而严重程度与剂量无关的辐射效应。一般认为,在辐射防护感兴趣的低剂量范围内,这种效应的发生不存在剂量阈值。一、辐射生物效应分类(二)随机性效应stochastic一、辐射生物效应分类(二)随机性效应特点:1.损害程度与吸收剂量无关2.不存在剂量阈值3.发生的几率与吸收剂量有关一、辐射生物效应分类(二)随机性效应特点:一、辐射生物效应分类随机性效应的分类:第一类发生在体细胞内,并可能在受照者体内诱发癌症;第二类发生在生殖细胞内,并可引起受照者后裔的遗传疾病。一、辐射生物效应分类随机性效应的分类:一、辐射生物效应分类致癌效应:由辐射引起癌的概率通常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大,可能不存在阈剂量,而且这种概率大致正比于剂量,癌的严重程度不受剂量的影响。遗传效应:发生在生殖细胞内并能引起受照者后代患遗传性疾病。一、辐射生物效应分类一、辐射生物效应分类1.致癌效应: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80%以上来自生活与环境(包括职业),其中1%来自天然本底和人工辐射源的照射。从受到辐射照射至临床发现癌症之间存在着持续若干年的时间间隔,称之为潜伏期。潜伏期一般为5~10年或更长,最短约为2年。一、辐射生物效应分类一、辐射生物效应分类1.致癌效应:

不同组织或器官诱发癌症的几率差别很大,胃、肺、结肠、红骨髓、食管、膀胱和乳腺等诱发癌症的危险性较高,其死亡率也较高。在放射诊断中应尽可能保护这些对射线较敏感的组织或器官。一、辐射生物效应分类一、辐射生物效应分类2.遗传效应:发生在生殖细胞内并能引起受照者后代患遗传性疾病。一、辐射生物效应分类一、辐射生物效应分类遗传效应严重程度变化范围比较大。一种为导致第一、第二子代遗传疾病的显性突变;另一种为导致第二子代以后子代的遗传疾病的隐形突变。还有些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的多因素疾患。一、辐射生物效应分类遗传效应严重程度变化范围比较大。二、胎儿出生前受照效应胚胎死亡

畸形智力低下

诱发癌症

胚胎或胎儿受照射后出现的效应确定性效应随机性效应二、胎儿出生前受照效应胚胎死亡胚胎或胎儿受二、胎儿出生前受照效应(一)胚胎死亡

植入前期(受孕0~9天)较小剂量(如:0.1Gy)即能诱发胚胎死亡。如:拍张胸部平片、腰椎平片、上消化道造影等等检查,都会有可能诱发胚胎死亡。二、胎儿出生前受照效应(一)胚胎死亡二、胎儿出生前受照效应(二)畸形

器官形成期(受孕9~42天)可能引起正在发育的器官畸形,胚胎或胎儿在发育的各个阶段受照,还会发生没有畸形的生长障碍。二、胎儿出生前受照效应(二)畸形二、胎儿出生前受照效应(三)智力低下照射导致智力受损,其严重程度随剂量而增加。在妊娠8~15周为最敏感期,其次是16~25周。曾于子宫内受照射的儿童会出现较轻的智力受损,并与剂量相关,表现为发育特征的时间改变、学习障碍、易发作癫痫等。二、胎儿出生前受照效应(三)智力低下二、胎儿出生前受照效应(四)诱发癌症受照胎儿在出生后10周岁之内患白血病及其他儿童癌症的发病率增高。二、胎儿出生前受照效应(四)诱发癌症二、胎儿出生前受照效应由于胎儿在出生前受照可能出现上述有害效应,所以无论对哪种孕妇,国际上或我国均有剂量限制及明文规定,以避免出现上述有害效应。二、胎儿出生前受照效应三、皮肤效应确定性效应:急、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随机性效应:诱发皮肤癌。三、皮肤效应三、皮肤效应(一)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因违章操作或设备故障导致身体局部受到一次或短时间(数日)内多次大剂量外照射引起急性放射性皮炎及放射性皮肤溃疡等。三、皮肤效应(一)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三、皮肤效应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诊断标准:1.根据患者的职业史、皮肤受照史、法定局部剂量监测、现场个人剂量调查、临床变现综合分析,作出诊断。三、皮肤效应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诊断标准:三、皮肤效应2.依据皮肤受照后的主要临床表现和预后,参照射线种类、剂量、剂量率、射线能量、受照部位和面积、身体状况等因素进行分度诊断。3.以临床症状明显期皮肤表现为主,并参考照射剂量值做出最后诊断。三、皮肤效应2.依据皮肤受照后的主要临床表现和预后,参照射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分度诊断标准分度初期反应期假愈期临床症状明显期参考剂量(Gy)I°毛囊丘疹、暂时脱毛≥3II°红斑2~6周脱毛、红斑≥5III°红斑、烧灼感1~3周二次红斑、水疱≥10IV°红斑、麻木、瘙痒、水肿、刺痛数小时~10天二次红斑、水疱、坏死、溃疡≥20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分度诊断标准分度初期反应期假愈期临床症状三、皮肤效应(二)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迁延而来或小剂量射线长期照射(职业性或医源性)后引起的慢性放射性皮炎及慢性放射性皮肤溃疡。应结合健康档案,排除其它皮肤病,综合分析,根据分度诊断标准做出诊断。三、皮肤效应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分度诊断标准分度临床表现(必备条件)I°皮肤色素沉着或脱失、粗糙,指甲灰暗或纵嵴色条甲II°皮肤角化过度,皲裂或萎缩变薄,毛细血管扩张,指甲增厚变形III°坏死溃疡,角质突起,指端角化融合,肌腱挛缩,关节变形,功能障碍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分度诊断标准分度三、皮肤效应(三)放射性皮肤癌在电离辐射所致皮肤放射性损害的基础上发生的皮肤癌。诊断依据:1.在原放射性损伤的部位上发生的皮肤癌;2.癌变前表现为射线所致的角化过度或长期不愈的放射性溃疡;三、皮肤效应(三)放射性皮肤癌三、皮肤效应3.凡不是在皮肤受放射性损害部位的皮肤癌,不能诊断为放射性皮肤癌;4.发生在手部的放射性皮肤癌其细胞类型多为鳞状上皮细胞。三、皮肤效应3.凡不是在皮肤受放射性损害部位的皮肤癌,不能三、皮肤效应引起放射性皮肤癌发病率的当量剂量为0.1Sv-1,皮肤癌的死亡率为0.2%,即2X10-3。这样的致死性皮肤癌症危险,被假定为可应用于小剂量,则2X10-4Sv-1。三、皮肤效应引起放射性皮肤癌发病率的当量剂量为0三、皮肤效应

电离辐射诱发皮肤癌的危险与皮肤的色素沉着程度有关;浅肤色的人(极端例子就是白化病人)危险较大,人种之间易感性相差50倍,黑肤色的人种中发生皮肤癌的几率都很低。三、皮肤效应第二节影响放射损伤的因素影响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因素有几个方面:一、与电离辐射有关的因素二、与受照机体有关的因素三、环境因素主要因素第二节影响放射损伤的因素影响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因素有几个第二节影响放射损伤的因素

一、与电离辐射有关的因素(一)辐射种类和能量射线的电离密度与其穿透能力成反比关系;电离密度越大的射线,穿透能力越小,外照射时对机体的影响小,但内照射时对机体影响大。第二节影响放射损伤的因素一、与电离辐射有关的因素一、与电离辐射有关的因素α、β、γ射线的电离密度大小为:

α>β>γ。

同类射线的能量不同,产生的生物效应也不同;低能X线主要被皮肤吸收,容易损伤皮肤,而高能X线能够进入深层组织,这是进行放射治疗的基础。一、与电离辐射有关的因素α、β、γ射线的电离密度大小为:一、与电离辐射有关的因素(二)吸收剂量在一定范围内,吸收剂量愈大,生物效应愈显著。不同照射剂量对人体损伤的估计见下表。一、与电离辐射有关的因素(二)吸收剂量一、与电离辐射有关的因素照射剂量(Gy)损伤类型初期症状或损伤程度<0.25不明显和不易觉察的病变0.25~0.5可恢复的机能变化,可能有血液学变化0.5~1机能变化,血液变化,但不伴有临床征象1~2轻度骨髓性急性放射病乏力,不适,食欲减退2~3.5中度骨髓性急性放射病头昏,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白细胞短暂上升后期下降3.5~5.5重度骨髓性急性放射病多次呕吐,可有腹泻,白细胞明显下降5.5~10极重度骨髓性急性放射病多次呕吐,腹泻,休克,白细胞急剧下降10~50肠型急性放射病频繁呕吐,腹泻严重,腹疼,血红蛋白升高>50脑型急性放射病频繁呕吐,腹泻,休克,共济失调,肌张力增高,震颤,抽搐,昏睡,定向和判断力减退不同照射剂量对人体损伤的估计一、与电离辐射有关的因素照射剂量损伤类型初期症状或损伤程度<一、与电离辐射有关的因素(三)剂量率剂量率愈大,效应愈显著。(四)分次照射分次照射可以减轻辐射生物效应一、与电离辐射有关的因素(三)剂量率一、与电离辐射有关的因素(五)照射部位不同受照部位,生物效应不同。相同吸收剂量和剂量率时;腹部较重;其次为盆腔、头颅、胸部、四肢。一、与电离辐射有关的因素(五)照射部位一、与电离辐射有关的因素(六)照射面积其它条件相同时,受照面积愈大,损伤愈严重;相同剂量照射全身其损伤明显重于照射局部。一、与电离辐射有关的因素(六)照射面积一、与电离辐射有关的因素(七)照射方式分为外照射、内照射和混合照射。其中外照射分为单向照射和多向照射。多向照射引起的生物效应大于单向照射。一、与电离辐射有关的因素二、与机体有关的因素(一)种系种系演化愈高、组织结构愈复杂,敏感性愈高。半数致死剂量(LD50):引起被照机体死亡50%时的剂量作为指标衡量机体的放射敏感性。二、与机体有关的因素(一)种系二、与机体有关的因素不同种系接受X、γ射线照射时的LD50生物种系人猴大鼠鸡龟大肠杆菌病毒LD50(Gy)4.06.07.07.1515.0056.002X104二、与机体有关的因素生物种系人猴大鼠鸡龟大肠杆菌病毒LD50二、与机体有关的因素(二)个体及个体发育过程即使同一种系、由于个体因素,辐射敏感性不同。同一个体,不同阶段,辐射敏感性也不同。二、与机体有关的因素(二)个体及个体发育过程二、与机体有关的因素(三)不同组织和细胞的辐射敏感性:同一个体、不同组织和细胞,辐射敏感性不同。高度敏感:淋巴、胸腺、骨髓、胃肠上皮、性腺、胚胎等;二、与机体有关的因素(三)不同组织和细胞的辐射敏感性:二、与机体有关的因素中度敏感:感觉器官、内皮细胞、皮肤上皮、唾液腺、肾肝肺的上皮细胞等。轻度敏感: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腺、心脏不敏感:

肌肉组织、软骨组织、结缔组织二、与机体有关的因素中度敏感:感觉器官、内皮细胞、皮肤上皮、三、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低温、缺氧可以减轻辐射生物效应;受照者年龄、性别、健康情况、营养状况、精神状态不同,引起的辐射生物效应也不同。三、环境因素小结

电离辐射可引起机体的损伤,这种损伤与电离辐射、机体以及环境等因素有关系。电离辐射引起人体的生物效应分为确定性效应和随机性效应。小结小结确定性效应是指有剂量阈值的一类电离辐射效应;随机性效应是指其发生的几率(而非严重程度)与受照剂量大小有关的一类辐射生物效应,它包括致癌效应和遗传效应。小结确定性效应是指有剂量阈值的一类电离辐射效应;小结射线对不同时期的胎儿会造成胚胎死亡、畸形、智力低下和诱发癌症等。皮肤接受射线的照射后会出现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和放射性皮肤癌等反应,出现这些损伤后应视严重程度的不同采取不同措施,给予积极治疗。小结射线对不同时期的胎儿会造成胚胎死亡、畸形、智力低下和诱发思考题1.电离辐射引起人体的生物效应是如何分类的?这两类效应有什么不同?确定性效应:是指有剂量阈值的一类电离辐射效应。随机性效应:是指其发生的几率(而非严重程度)与受照剂量大小有关的一类辐射生物效应,它包括致癌效应和遗传效应。思考题1.电离辐射引起人体的生物效应是如何分类的?这两类效应思考题2.胎儿出生前受照效应和皮肤效应属于哪类效应?胎儿出生前受照射会造成胚胎死亡、畸形属于确定性效应;智力低下和诱发癌症属于随机性效应。皮肤接受射线的照射后会出现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属于确定性效应;诱发放射性皮肤癌属于随机性效应。思考题2.胎儿出生前受照效应和皮肤效应属于哪类效应?胎儿出生思考题3.电离辐射可引起机体的损伤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一、与电离辐射有关的因素:1.辐射种类和能量;2.吸收剂量;3.剂量率;4.分次照射;5.照射部位;6.照射面积;7.照射方式。二、与受照机体有关的因素:1.种系;2.个体及个体发育过程;3.不同组织和细胞的辐射敏感性。三、环境因素。思考题3.电离辐射可引起机体的损伤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一、与电谢谢谢谢第九章放射线对人体的影响

首都医科大学潞河教学医院放射科王珍琦第九章放射线对人体的影响首都医科大学潞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辐射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辐射

辐射来源的分类

生活中的辐射来源天然辐射人工辐射天然辐射是人类的主要辐射来源辐射来源的分类生活中的辐射来源天然辐射人工辐射天然辐射天然本底照射天然辐射

宇宙射线宇生放射性核素人类活动引起的天然辐射的增加

原生放射性核素

一般场所:天然本底为2.4mSv/a,

天然本底照射天然辐射宇宙射线宇生放射性核素人类活动引起不同航线机舱内宇宙辐射有效剂量航线(单程)飞行时间(min)航线有效剂量(Sv)千小时有效剂量(mSv/1000h)北京广州1806.82.3北京上海1154.12.2北京东京2058.92.6广州上海1203.81.9上海成都1404.82.1上海昆明1856.52.1不同航线机舱内宇宙辐射有效剂量航线飞行时间航线有效剂量千小时

天然放射性元素

氡自然界唯一的天然放射性稀有气体氡的危害:诱发肺癌良好的通风可以降低室内的氡浓度天然放射性元素氡“事实上,在人类身体里就可以找到天然放射性核素。我们的身体平均每分钟要经历几十万次的核衰变。”诺贝尔奖获得者—西博格《人与原子》“事实上,在人类身体里就可以找到天然放射性核素。我们的身体平我国人群平均每天食入的放射性及

体内放射性物质的含量估计值放射性核素每天食入量(Bq/d)体内含量(Bq/70kg)3H14C40K210Pb226Ra232Th238U0.592-2.2244.4-66.659.2-88.80.037-0.2590.0185-0.06660.01110.02229.25-3785×103(2.96-44.4)×10327.81.11-1.480.0741.85-3.33我国人群平均每天食入的放射性及

体内放射性物质的含量估计值放人类活动引起的天然辐射的增加

天然本底辐射——花岗岩大理石人类活动引起的天然辐射的增加天然本底辐射——花岗岩大工业最大有效剂量率(μSv•a-1)外照射空气弥散途径水弥散途径初级磷光体生产磷酸生产化肥生产初级钢铁生产煤焦油加工焦炭生产燃煤电厂燃气电厂石油和天然气提取水泥生产陶瓷生产厂矿砂处理钛色素生0.421)5<0.460<0.42~20002)<0.4<0.4<0.4<0.4<0.4<0.4<0.42)<0.4<0.4<0.4<0.4<0.4215343201工业最大有效剂量率(μSv•a-1)外照射空气人工辐射人工辐射

医疗照射核爆炸

核动力生产医疗照射是最主要的人工辐射来源人工辐射人工辐射人工辐射——医疗照射(1)放射诊断(2)放射治疗(3)核医学(4)介入放射学人工辐射——医疗照射(1)放射诊断全世界医用X射线检查的频率、有效剂量和集体剂量(1991-1996)

检查每1000人口检查次数每次检查的有效剂量,mSv胸部X射线摄影870.14胸部X射线透视371.1腰椎151.8胸椎4.11.4骨盆和腹部110.83上胃肠道133.7全世界医用X射线检查的频率、有效剂量和集体剂量(1991-1第一节放射线的生物学效应放射线引起的生物效应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又可以分为:直接作用间接作用第一节放射线的生物学效应放射线引起的生物效应是一个非常复杂第一节放射线的生物学效应

直接作用:受到射线照射的重要生物分子,如脱氧核糖核酸(DNA)或具有生物功能的其他分子吸收射线的能量,直接被电离、激发,引起大分子损伤的效应。第一节放射线的生物学效应第一节放射线的生物学效应

间接作用:射线能量通过扩散的离子以及射线作用于机体水分子产生的多重自由基与生物分子作用,引起生物分子损伤的效应。第一节放射线的生物学效应一、辐射生物效应分类

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

确定性效应辐射生物效应致癌效应

随机性效应遗传效应一、辐射生物效应分类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一、辐射生物效应分类(一)确定性效应deterministiceffect

射线照射人体全部或局部组织,若能杀死相当数量的细胞,而这些细胞又不能由活细胞的增殖来补充,从而造成严重的功能损伤,则这种照射可引起人类的确定性效应。

一、辐射生物效应分类(一)确定性效应determinist一、辐射生物效应分类(一)确定性效应deterministiceffect确定性效应的阈剂量:低于阈剂量则损害轻微;高于阈剂量则损害程度明显加重,且剂量与损害(功能损失)成正比。一、辐射生物效应分类(一)确定性效应determinist一、辐射生物效应分类(一)确定性效应deterministiceffect轻度功能损失是可逆的。例如:唾液、甲状腺等分泌能力的下降;皮肤早期的红斑,或者皮下水肿等一些程度较轻的损伤。一、辐射生物效应分类(一)确定性效应determinist一、

辐射生物效应分类

不同个体、不同组织和器官对射线照射的敏感度差异较大。一、辐射生物效应分类不同组织或器官对辐射的敏感性不同高度敏感:淋巴组织、胸腺、骨髓、性腺、胚胎、肠胃上皮中度敏感:感觉器官、内皮细胞、皮肤上皮、唾液腺、肾、肝等轻度敏感: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腺、心脏不敏感:肌肉组织、软骨组织、结缔组织

不同组织或器官对辐射的敏感性不同高度敏感:淋巴组织、胸腺、一、辐射生物效应分类在非正常情况下,急性大量辐射照射可以造成人或生物的死亡。3~5Gy脊髓损伤30~60d5~15Gy胃肠道及肺的损伤10~20d

>15Gy神经系统损伤1~5d一、辐射生物效应分类在非正常情况下,急性大量辐射照射可以造《放射物理与防护》教学课件:9第九章:放射物理与防护《放射物理与防护》教学课件:9第九章:放射物理与防护一、辐射生物效应分类(二)随机性效应stochasticeffect定义:发生概率与剂量成正比而严重程度与剂量无关的辐射效应。一般认为,在辐射防护感兴趣的低剂量范围内,这种效应的发生不存在剂量阈值。一、辐射生物效应分类(二)随机性效应stochastic一、辐射生物效应分类(二)随机性效应特点:1.损害程度与吸收剂量无关2.不存在剂量阈值3.发生的几率与吸收剂量有关一、辐射生物效应分类(二)随机性效应特点:一、辐射生物效应分类随机性效应的分类:第一类发生在体细胞内,并可能在受照者体内诱发癌症;第二类发生在生殖细胞内,并可引起受照者后裔的遗传疾病。一、辐射生物效应分类随机性效应的分类:一、辐射生物效应分类致癌效应:由辐射引起癌的概率通常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大,可能不存在阈剂量,而且这种概率大致正比于剂量,癌的严重程度不受剂量的影响。遗传效应:发生在生殖细胞内并能引起受照者后代患遗传性疾病。一、辐射生物效应分类一、辐射生物效应分类1.致癌效应: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80%以上来自生活与环境(包括职业),其中1%来自天然本底和人工辐射源的照射。从受到辐射照射至临床发现癌症之间存在着持续若干年的时间间隔,称之为潜伏期。潜伏期一般为5~10年或更长,最短约为2年。一、辐射生物效应分类一、辐射生物效应分类1.致癌效应:

不同组织或器官诱发癌症的几率差别很大,胃、肺、结肠、红骨髓、食管、膀胱和乳腺等诱发癌症的危险性较高,其死亡率也较高。在放射诊断中应尽可能保护这些对射线较敏感的组织或器官。一、辐射生物效应分类一、辐射生物效应分类2.遗传效应:发生在生殖细胞内并能引起受照者后代患遗传性疾病。一、辐射生物效应分类一、辐射生物效应分类遗传效应严重程度变化范围比较大。一种为导致第一、第二子代遗传疾病的显性突变;另一种为导致第二子代以后子代的遗传疾病的隐形突变。还有些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的多因素疾患。一、辐射生物效应分类遗传效应严重程度变化范围比较大。二、胎儿出生前受照效应胚胎死亡

畸形智力低下

诱发癌症

胚胎或胎儿受照射后出现的效应确定性效应随机性效应二、胎儿出生前受照效应胚胎死亡胚胎或胎儿受二、胎儿出生前受照效应(一)胚胎死亡

植入前期(受孕0~9天)较小剂量(如:0.1Gy)即能诱发胚胎死亡。如:拍张胸部平片、腰椎平片、上消化道造影等等检查,都会有可能诱发胚胎死亡。二、胎儿出生前受照效应(一)胚胎死亡二、胎儿出生前受照效应(二)畸形

器官形成期(受孕9~42天)可能引起正在发育的器官畸形,胚胎或胎儿在发育的各个阶段受照,还会发生没有畸形的生长障碍。二、胎儿出生前受照效应(二)畸形二、胎儿出生前受照效应(三)智力低下照射导致智力受损,其严重程度随剂量而增加。在妊娠8~15周为最敏感期,其次是16~25周。曾于子宫内受照射的儿童会出现较轻的智力受损,并与剂量相关,表现为发育特征的时间改变、学习障碍、易发作癫痫等。二、胎儿出生前受照效应(三)智力低下二、胎儿出生前受照效应(四)诱发癌症受照胎儿在出生后10周岁之内患白血病及其他儿童癌症的发病率增高。二、胎儿出生前受照效应(四)诱发癌症二、胎儿出生前受照效应由于胎儿在出生前受照可能出现上述有害效应,所以无论对哪种孕妇,国际上或我国均有剂量限制及明文规定,以避免出现上述有害效应。二、胎儿出生前受照效应三、皮肤效应确定性效应:急、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随机性效应:诱发皮肤癌。三、皮肤效应三、皮肤效应(一)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因违章操作或设备故障导致身体局部受到一次或短时间(数日)内多次大剂量外照射引起急性放射性皮炎及放射性皮肤溃疡等。三、皮肤效应(一)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三、皮肤效应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诊断标准:1.根据患者的职业史、皮肤受照史、法定局部剂量监测、现场个人剂量调查、临床变现综合分析,作出诊断。三、皮肤效应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诊断标准:三、皮肤效应2.依据皮肤受照后的主要临床表现和预后,参照射线种类、剂量、剂量率、射线能量、受照部位和面积、身体状况等因素进行分度诊断。3.以临床症状明显期皮肤表现为主,并参考照射剂量值做出最后诊断。三、皮肤效应2.依据皮肤受照后的主要临床表现和预后,参照射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分度诊断标准分度初期反应期假愈期临床症状明显期参考剂量(Gy)I°毛囊丘疹、暂时脱毛≥3II°红斑2~6周脱毛、红斑≥5III°红斑、烧灼感1~3周二次红斑、水疱≥10IV°红斑、麻木、瘙痒、水肿、刺痛数小时~10天二次红斑、水疱、坏死、溃疡≥20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分度诊断标准分度初期反应期假愈期临床症状三、皮肤效应(二)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迁延而来或小剂量射线长期照射(职业性或医源性)后引起的慢性放射性皮炎及慢性放射性皮肤溃疡。应结合健康档案,排除其它皮肤病,综合分析,根据分度诊断标准做出诊断。三、皮肤效应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分度诊断标准分度临床表现(必备条件)I°皮肤色素沉着或脱失、粗糙,指甲灰暗或纵嵴色条甲II°皮肤角化过度,皲裂或萎缩变薄,毛细血管扩张,指甲增厚变形III°坏死溃疡,角质突起,指端角化融合,肌腱挛缩,关节变形,功能障碍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分度诊断标准分度三、皮肤效应(三)放射性皮肤癌在电离辐射所致皮肤放射性损害的基础上发生的皮肤癌。诊断依据:1.在原放射性损伤的部位上发生的皮肤癌;2.癌变前表现为射线所致的角化过度或长期不愈的放射性溃疡;三、皮肤效应(三)放射性皮肤癌三、皮肤效应3.凡不是在皮肤受放射性损害部位的皮肤癌,不能诊断为放射性皮肤癌;4.发生在手部的放射性皮肤癌其细胞类型多为鳞状上皮细胞。三、皮肤效应3.凡不是在皮肤受放射性损害部位的皮肤癌,不能三、皮肤效应引起放射性皮肤癌发病率的当量剂量为0.1Sv-1,皮肤癌的死亡率为0.2%,即2X10-3。这样的致死性皮肤癌症危险,被假定为可应用于小剂量,则2X10-4Sv-1。三、皮肤效应引起放射性皮肤癌发病率的当量剂量为0三、皮肤效应

电离辐射诱发皮肤癌的危险与皮肤的色素沉着程度有关;浅肤色的人(极端例子就是白化病人)危险较大,人种之间易感性相差50倍,黑肤色的人种中发生皮肤癌的几率都很低。三、皮肤效应第二节影响放射损伤的因素影响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因素有几个方面:一、与电离辐射有关的因素二、与受照机体有关的因素三、环境因素主要因素第二节影响放射损伤的因素影响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因素有几个第二节影响放射损伤的因素

一、与电离辐射有关的因素(一)辐射种类和能量射线的电离密度与其穿透能力成反比关系;电离密度越大的射线,穿透能力越小,外照射时对机体的影响小,但内照射时对机体影响大。第二节影响放射损伤的因素一、与电离辐射有关的因素一、与电离辐射有关的因素α、β、γ射线的电离密度大小为:

α>β>γ。

同类射线的能量不同,产生的生物效应也不同;低能X线主要被皮肤吸收,容易损伤皮肤,而高能X线能够进入深层组织,这是进行放射治疗的基础。一、与电离辐射有关的因素α、β、γ射线的电离密度大小为:一、与电离辐射有关的因素(二)吸收剂量在一定范围内,吸收剂量愈大,生物效应愈显著。不同照射剂量对人体损伤的估计见下表。一、与电离辐射有关的因素(二)吸收剂量一、与电离辐射有关的因素照射剂量(Gy)损伤类型初期症状或损伤程度<0.25不明显和不易觉察的病变0.25~0.5可恢复的机能变化,可能有血液学变化0.5~1机能变化,血液变化,但不伴有临床征象1~2轻度骨髓性急性放射病乏力,不适,食欲减退2~3.5中度骨髓性急性放射病头昏,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白细胞短暂上升后期下降3.5~5.5重度骨髓性急性放射病多次呕吐,可有腹泻,白细胞明显下降5.5~10极重度骨髓性急性放射病多次呕吐,腹泻,休克,白细胞急剧下降10~50肠型急性放射病频繁呕吐,腹泻严重,腹疼,血红蛋白升高>50脑型急性放射病频繁呕吐,腹泻,休克,共济失调,肌张力增高,震颤,抽搐,昏睡,定向和判断力减退不同照射剂量对人体损伤的估计一、与电离辐射有关的因素照射剂量损伤类型初期症状或损伤程度<一、与电离辐射有关的因素(三)剂量率剂量率愈大,效应愈显著。(四)分次照射分次照射可以减轻辐射生物效应一、与电离辐射有关的因素(三)剂量率一、与电离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