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解题技巧-绝密_第1页
行测解题技巧-绝密_第2页
行测解题技巧-绝密_第3页
行测解题技巧-绝密_第4页
行测解题技巧-绝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行测解题技巧--绝密行测解题技巧--绝密行测解题技巧--绝密xxx公司行测解题技巧--绝密文件编号:文件日期:修订次数:第1.0次更改批准审核制定方案设计,管理制度行测题怎样涂卡最有效率行测135-140道题120分钟,加上涂答题卡,我们可以来核算下时间:1.7200秒÷140题=秒,只是做完题目,我们不填写答题卡2.如果我们用600秒÷140题=秒来涂答题卡,那我们就只有秒来做每一道题目了。所以怎么样争取时间是行测考试的关键,今天我们只谈如何填写答题卡。首先,我们来统计一下大家做行测题都是怎么涂卡的到底怎样涂才最有效率方法一:有人说做一题涂一题比较快,国考一般时间都不可能够,所以还是一题一题涂保险些,而且不容易涂错,但是换笔还是比较麻烦的;方法二:有人说做完再统一涂卡,时间分配较合理,但容易图错,而且可能因为时间不够而涂不完;怎么能做一个涂一个呢麻烦!!!就是做完再涂。方法三:感觉做一部分涂一部分比较好,我用的是考试专用铅笔,就是前面的笔头是宽扁的,是比一般的铅笔快。最科学的是做一题涂一题,以及三点意见:1.考试的时候先做自己最擅长的部分,有利于良好考试心态情绪的保证;2.把握答题卡的序号分配,答题卡一般分7大块,注意顺序的分配,防止顺序错误;3.同学们担心铅笔换来换去耽误时间问题有个方法可以解决,把一支2B铅笔两头都削好,一头是圆的用于做题目,一头是方的用于涂答题卡。数字特性法速解数量关系题提示:数字特性法是指不直接求得最终结果,而只需要考虑最终计算结果的某种“数字特性”,从而达到排除错误选项的方法。掌握数字特性法的关键,是掌握一些最基本的数字特性规律。(下列规律仅限自然数内讨论)(一)奇偶运算基本法则【基础】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奇数。【推论】1.任意两个数的和如果是奇数,那么差也是奇数;如果和是偶数,那么差也是偶数。2.任意两个数的和或差是奇数,则两数奇偶相反;和或差是偶数,则两数奇偶相同。(二)整除判定基本法则1.能被2、4、8、5、25、125整除的数的数字特性能被2(或5)整除的数,末一位数字能被2(或5)整除;能被4(或25)整除的数,末两位数字能被4(或25)整除;能被8(或125)整除的数,末三位数字能被8(或125)整除;一个数被2(或5)除得的余数,就是其末一位数字被2(或5)除得的余数;一个数被4(或25)除得的余数,就是其末两位数字被4(或25)除得的余数;一个数被8(或125)除得的余数,就是其末三位数字被8(或125)除得的余数。2.能被3、9整除的数的数字特性能被3(或9)整除的数,各位数字和能被3(或9)整除。一个数被3(或9)除得的余数,就是其各位相加后被3(或9)除得的余数。3.能被11整除的数的数字特性能被11整除的数,奇数位的和与偶数位的和之差,能被11整除。(三)倍数关系核心判定特征如果a∶b=m∶n(m,n互质),则a是m的倍数;b是n的倍数。如果x=y(m,n互质),则x是m的倍数;y是n的倍数。如果a∶b=m∶n(m,n互质),则a±b应该是m±n的倍数。【例22】(江苏2006B-76)在招考公务员中,A、B两岗位共有32个男生、18个女生报考。已知报考A岗位的男生数与女生数的比为5:3,报考B岗位的男生数与女生数的比为2:1,报考A岗位的女生数是()。[答案]C[解析]报考A岗位的男生数与女生数的比为5:3,所以报考A岗位的女生人数是3的倍数,排除选项B和选项D;代入A,可以发现不符合题意,所以选择C。【例23】(上海2004-12)下列四个数都是六位数,X是比10小的自然数,Y是零,一定能同时被2、3、5整除的数是多少()[答案]B[解析]因为这个六位数能被2、5整除,所以末位为0,排除A、D;因为这个六位数能被3整除,这个六位数各位数字和是3的倍数,排除C,选择B。【例24】(山东2004-12)某次测验有50道判断题,每做对一题得3分,不做或做错一题倒扣1分,某学生共得82分,问答对题数和答错题数(包括不做)相差多少()[答案]D[解析]答对的题目+答错的题目=50,是偶数,所以答对的题目与答错的题目的差也应是偶数,但选项A、B、C都是奇数,所以选择D。【例25】(国2005一类-44、国2005二类-44)小红把平时节省下来的全部五分硬币先围成一个正三角形,正好用完,后来又改围成一个正方形,也正好用完。如果正方形的每条边比三角形的每条边少用5枚硬币,则小红所有五分硬币的总价值是多少元()元元元元[答案]C[解析]因为所有的硬币可以组成三角形,所以硬币的总数是3的倍数,所以硬币的总价值也应该是3的倍数,结合选项,选择C。[注一]很多考生还会这样思考:“因为所有的硬币可以组成正方形,所以硬币的总数是4的倍数,所以硬币的总价值也应该是4的倍数”,从而觉得答案应该选D。事实上,硬币的总数是4的倍数,一个硬币是五分,所以只能推出硬币的总价值是4个五分即两角的倍数。[注二]本题中所指的三角形和正方形都是空心的。【例26】(国2002A-6)1998年,甲的年龄是乙的年龄的4倍。2002年,甲的年龄是乙的年龄的3倍。问甲、乙二人2000年的年龄分别是多少岁()岁,12岁岁,8岁岁,12岁岁,10岁[答案]D[解析]由随着年龄的增长,年龄倍数递减,因此甲、乙二人的年龄比在3-4之间,选择D。【例27】(国2002B-8)若干学生住若干房间,如果每间住4人则有20人没地方住,如果每间住8人则有一间只有4人住,问共有多少名学生()。人人人人[答案]D[解析]由每间住4人,有20人没地方住,所以总人数是4的倍数,排除A、B;由每间住8人,则有一间只有4人住,所以总人数不是8的倍数,排除C,选择D。【例28】(国2000-29)一块金与银的合金重250克,放在水中减轻16克。现知金在水中重量减轻1/19,银在水中重量减轻1/10,则这块合金中金、银各占的克数为多少克()克,150克克,100克克,80克克,60克[答案]D[解析]现知金在水中重量减轻1/19,所以金的质量应该是19的倍数。结合选项,选择D。【例29】(国1999-35)师徒二人负责生产一批零件,师傅完成全部工作数量的一半还多30个,徒弟完成了师傅生产数量的一半,此时还有100个没有完成,师徒二人已经生产多少个()[答案]C[解析]徒弟完成了师傅生产数量的一半,因此师徒二人生产的零件总数是3的倍数。结合选项,选择C。【例30】(浙江2005-24)一只木箱内有白色乒乓球和黄色乒乓球若干个。小明一次取出5个黄球、3个白球,这样操作N次后,白球拿完了,黄球还剩8个;如果换一种取法:每次取出7个黄球、3个白球,这样操作M次后,黄球拿完了,白球还剩24个。问原木箱内共有乒乓球多少个()个个个个[答案]C[解析]每次取出7个黄球、3个白球,这样操作M次后,黄球拿完了,白球还剩24个。因此乒乓球的总数=10M+24,个位数为4,选择C。【例31】(浙江2003-17)某城市共有四个区,甲区人口数是全城的,乙区的人口数是甲区的,丙区人口数是前两区人口数的,丁区比丙区多4000人,全城共有人口多少万()万万万万[答案]B[解析]甲区人口数是全城的(4/13),因此全城人口是13的倍数。结合选项,选择B。【例32】(广东2004下-15)小平在骑旋转木马时说:“在我前面骑木马的人数的,加上在我后面骑木马的人数的,正好是所有骑木马的小朋友的总人数。”请问,一共有多少小朋友在骑旋转木马()[答案]C[解析]因为坐的是旋转木马,所以小平前面的人、后面的人都是除小平外的所有小朋友。而除小明外人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4的倍数。结合选项,选择C。【例33】(广东2005上-11)甲、乙、丙、丁四人为地震灾区捐款,甲捐款数是另外三人捐款总数的一半,乙捐款数是另外三人捐款总数的,丙捐款数是另外三人捐款总数的,丁捐款169元。问四人一共捐了多少钱()元元元元[答案]A[解析]甲捐款数是另外三人捐款总数的一半,知捐款总额是3的倍数;乙捐款数是另外三人捐款总数的,知捐款总额是4的倍数;丙捐款数是另外三人捐款总数的,知捐款总额是5的倍数。捐款总额应该是60的倍数。结合选项,选择A。[注释]事实上,通过“捐款总额是3的倍数”即可得出答案。【例34】(北京社招2005-11)两个数的差是2345,两数相除的商是8,求这两个数之和()[答案]C[解析]两个数的差是2345,所以这两个数的和应该是奇数,排除B、D。两数相除得8,说明这两个数之和应该是9的倍数,所以答案选择C。【例35】(北京社招2005-13)某剧院有25排座位,后一排比前一排多2个座位,最后一排有70个座位。这个剧院共有多少个座位()[答案]B[解析]剧院的总人数,应该是25个相邻偶数的和,必然为25的倍数,结合选项选择B。【例36】(北京社招2005-17)一架飞机所带的燃料最多可以用6小时,飞机去时顺风,速度为1500千米/时,回来时逆风,速度为1200千米/时,这架飞机最多飞出多少千米,就需往回飞()[答案]C[解析]逆风飞行的时间比顺风飞行的时间长,逆风飞行超过3小时,顺风不足3小时。飞机最远飞行距离少于1500×3=4500千米;飞机最远飞行距离大于1200×3=3600千米。结合选项,选择C。【例37】(北京社招2005-20)红星小学组织学生排成队步行去郊游,每分钟步行60米,队尾的王老师以每分钟步行150米的速度赶到排头,然后立即返回队尾,共用10分钟。求队伍的长度()米米米米[答案]A[解析]王老师从队尾赶到队头的相对速度为150+60=210米/分;王老师从队头赶到队尾的相对速度为150-60=90米/分。因此一般情况下,队伍的长度是210和90的倍数,结合选项,选择A。不完全代入法:解决时间不够和数学难题提示:不完全代入法通过并不严格的证明,得到并不严格但确定度非常大的答案,从而节省答题时间。这类方法对于时间不够,或者对数学题很难下手的考生来说,将有一定的效果。【例38】(国2007-55)一名外国游客到北京旅游,他要么上午出去游玩,下午在旅馆休息,要么上午休息,下午出去游玩,而下雨天他只能一天都呆在屋里。期间,不下雨的天数是12天,他上午呆在旅馆的天数为8天,下午呆在旅馆的天数为12天,他在北京共呆了多少天()天天天天[答案]A[解析]这名外国游客或者上午休息或者下午休息,休息了8+12=20个半天,因此他在北京呆的时间肯定不超过20天,排除C、D。如果他在北京正好呆20天,却也只休息了20个半天,说明这些天一直都没有下雨,那么总天数应该为12天,矛盾。所以选择A。【例39】(国2002A-10)一根长18米的钢筋被锯成两段。短的一段是长的一段的45,问短的一段有多少米长()米米米米[答案]B[解析]短的一段是长的一段的,因此短的一段的长度一般情况下是4的倍数,选择B。【例40】(国2002A-15、国2002B-20)如下图,一个正方形分成了五个大小相等的长方形。每个长方形的周长都是36米,问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米()米米米米[答案]B[解析]由图中正方形分成五个大小相等的长方形,一般情况下正方形的边长是5的倍数,这时正方形的周长也应该是5的倍数。结合选项,选择B。【例41】(国2002B-14)一个长方形,它的周长是32米,长是宽的3倍,问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平方米平方米平方米[答案]D[解析]因为长方形的长是宽的3倍,因此一般情况下,长方形的长是3的倍数,所以面积也应该是3的倍数。但A、B、C三个选项都不是3的倍数。结合选项,选择D。选词填空之优势答题法一般来说,国家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部分有试题要求选择合适的词补充到横线上使句子完整,这类题目叫做选词填空,这类题要想得到快捷准确的解答,既牵涉到应试者主观上对语言的基础理解和实际运用程度,也牵涉到客观上出题者设置的选项的偏向,也就是说,是一个主观和客观统一的过程。但是很多应试者在紧张的考试过程中往往忽略其中一部分,要么单纯从材料出发试图寻找认为正确的词语,要么仅仅立足于答案选项,没有将其代入原文中进行综合判断,实际上,新东方北斗星名师沈建认为,将这两个思考的方向结合起来,能起到很好的解题指导作用,这种方法称为优势答题法,具体有两部分构成,第一,优势选项。第二,优势认识。一、由选项结合原文的语境作答很多原文都有着自己的语境,具体来说,体现到考试中的主要是词语的语气和感情倾向,而这个认识往往是考生凭借平时的耳濡目染就可以感受到的,不需要对词语褒贬进行深入研究。沈建老师认为,这样在没有足够能力对词语进行把握的时候,可以运用这个语气一致的原则,将答案选项结合到原文的语境中去,选择哪一个选项在语境上更一致,从而得到答案。例1:(2007年国考35题)由于疏于______,院里的房屋大多十分陈旧,与旁边修建得簇新的正乙祠戏楼相比要______得多,不过在院中我们依稀还可以看到正乙祠当年的身影。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修饰寒酸B.修葺逊色C.管理破败D.维护杂乱【解析】本题选B。修葺是专门用来和房屋的修缮相搭配的词,有些考生要是对此词语有所了解自然可以毫不犹豫进行选择,但是不知道也有另一套解决方法,原文句子的语气基本上是质朴平实的,比如陈述房屋破旧是说“大多十分破旧”,而不是语气相对强烈感慨的“已经一片破败”,所以,填入横线部分词语必然也要注意语气不能太强烈,用词不能太尖锐,这样,寒酸,破败,杂乱都比不上逊色用得符合语境,另外,分析句子也可以看到第二个待填入的词是修饰“相比”的,陈旧与崭新相比自然是要“逊色”,这几乎可以不假思索的得到。例2:(国家公务员考试例题)①这位发言人______指出,美方对这次撞机事件必须承担全部责任,向中国人民做出交代,并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②尽管这只是一次______,但民警与保安的迅速出击,表明本市第―个进入校园的电子保安报警系统已经成功开通了。③用歪曲事实的历史教科书作为学校的教材,必然______日本年轻一代对本国历史的认识偏离事实。A.庄重演练引导B.郑重演示引导C.庄重演示导致D.郑重演练导致【解析】本题选D。仅仅从原文的语气就可以判断,第一个和第三个要求填入的词语必然在语气上有着相当的表述程度,这样在语气表达上较为强烈的郑重和导致顺利入选,“郑重”表述了一种严肃认真的语气,“导致”是对引出不好的结果的预见,得到答案D。二、由选项中的优势项结合自己的优势认识作答

所谓选项中的优势项,就是四个选项中,往往会有在一个待填入位置上答案相同的几个选项,比如下文例子中在第二第三待填词位置上仅……就关联词出现了2次,其余的都只出现了一次,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方面是出题者对一些较难的题目希望做出提示,另一方面是出题者对较容易题目希望做出干扰以免很多应试者凭借一个词填对了就能得到答案,这样在很多时候反而方便了考生。快速作答的时候往往可以迅速先对优势项进行进一步关注。

关于自己的优势认识,按照沈建老师的定义就是对某个选项的词语自己比较了解,有较大的认识能力自己做出选择,结合上面提到的选项中的优势项,往往可以迅速过滤错误选项,得到正确答案。

需要说明的是,该方法不是万能的,但是满足使用条件下都有较高的命中率,只要最后应试者进行代入原文阅读后没有觉得生硬别扭,基本上效果都会比考生凭借自己认识作答效果要好。

例1:(2002年B类38题)

______所谓“拿破仑学”的学者所写出的充塞各国图书馆内的拿破仑传,______以卓别林的传记来说,以我有限的见闻,______不下六七种之多。有本人写的自传,也有别人写的传记。

填入划横线部分恰当的措辞是:

A.无论

还是

B.且不说

C.无论

D.且不说

如果

【解析】本题选B。用连词的分析方法可以有如下解答过程:“无论”一般不能单独使用,往往后面要接上“还是”“或”之类的词语,所以C选项被排除。而A选项当用“还是”的时候显然不通,所以A被排除。比较“仅

就”和“如果

也”显然用“仅

就”比较合适,所以此题选择B较佳。同样可以得到B并且更快的就是从答案出发选择优势项,再结合自己有把握的部分确定答案。这里我们比较答案可以看到后两个连词选择上,仅……就有着优势,出现了2次,所以我们初步先确定是B或者C,之后自己对第一个选项进行判断,显然无论从语意上就比不上且不说,迅速得到B。

例2:(2004年浙江29题)

从社会主义公有制已经显示的优越性和这种优越性还未充分发挥,可以看出,目前许多国有企业存在的某些弊端,________公有制自身问题,________其表现的具体形式问题,是经济体制问题。

A.

既是

也是

B.

确定

不是

C.

不是

而是

D.

不是

也不是【解析】本题选C。利用我们的优势项理论,很简单得到第一个待填入词语很大概率选不是,因为假设要是选既是或者确定,那么应试者很容易得到唯一答案,这是出题者尽量避免的,但是因为对出题者思路的把握,我们反而很快知道选BC的概率较大,再然后因为经济体制问题是对具体形式的一个说明,所以结合原文很快确定BC中C较为适合。资料分析四大速算技巧(一)“差分法”是在比较两个分数大小时,用“直除法”或者“化同法”等其他速算方式难以解决时可以采取的一种速算方式。适用形式:两个分数作比较时,若其中一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都比另外一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分别仅仅大一点,这时候使用“直除法”、“化同法”经常很难比较出大小关系,而使用“差分法”却可以很好地解决这样的问题。基础定义:在满足“适用形式”的两个分数中,我们定义分子与分母都比较大的分数叫“大分数”,分子与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小分数”,而这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分别做差得到的新的分数我们定义为“差分数”。例如:324/与313/比较大小,其中324/就是“大分数”,313/就是“小分数”,而324-313/就是“差分数”。“差分法”使用基本准则——“差分数”代替“大分数”与“小分数”作比较:1、若差分数比小分数大,则大分数比小分数大;2、若差分数比小分数小,则大分数比小分数小;3、若差分数与小分数相等,则大分数与小分数相等。比如上文中就是“11/代替324/与313/作比较”,因为11/>313/(可以通过“直除法”或者“化同法”简单得到),所以324/>313/。特别注意:一、“差分法”本身是一种“精算法”而非“估算法”,得出来的大小关系是精确的关系而非粗略的关系;二、“差分法”与“化同法”经常联系在一起使用,“化同法紧接差分法”与“差分法紧接化同法”是资料分析速算当中经常遇到的两种情形。三、“差分法”得到“差分数”与“小分数”做比较的时候,还经常需要用到“直除法”。四、如果两个分数相隔非常近,我们甚至需要反复运用两次“差分法”,这种情况相对比较复杂,但如果运用熟练,同样可以大幅度简化计算。【例1】比较7/4和9/5的大小【解析】运用“差分法”来比较这两个分数的大小关系:大分数 小分数9/5 7/49-7/5-4=2/1(差分数)根据:差分数=2/1>7/4=小分数因此:大分数=9/5>7/4=小分数提示:使用“差分法”的时候,牢记将“差分数”写在“大分数”的一侧,因为它代替的是“大分数”,然后再跟“小分数”做比较。【例2】比较101和103的大小【解析】运用“差分法”来比较这两个分数的大小关系:小分数 大分数101 103-103-101=2(差分数)根据:差分数=2=30/200<101=小分数(此处运用了“化同法”)因此:大分数=103<101=小分数[注释]本题比较差分数和小分数大小时,还可采用直除法,读者不妨自己试试。提示(“差分法”原理):以例2为例,我们来阐述一下“差分法”到底是怎样一种原理,先看下图:上图显示了一个简单的过程:将Ⅱ号溶液倒入Ⅰ号溶液当中,变成Ⅲ号溶液。其中Ⅰ号溶液的浓度为“小分数”,Ⅲ号溶液的浓度为“大分数”,而Ⅱ号溶液的浓度为“差分数”。显然,要比较Ⅰ号溶液与Ⅲ号溶液的浓度哪个大,只需要知道这个倒入的过程是“稀释”还是“变浓”了,所以只需要比较Ⅱ号溶液与Ⅰ号溶液的浓度哪个大即可。【例3】比较和的大小【解析】运用“差分法”来比较这两个分数的大小关系: 根据:很明显,差分数=<2<=小分数因此:大分数=<=小分数[注释]本题比较差分数和小分数大小时,还可以采用“直除法”(本质上与插一个“2”是等价的)。【例4】下表显示了三个省份的省会城市(分别为A、B、C城)2006年GDP及其增长情况,请根据表中所提供的数据回答:、C两城2005年GDP哪个更高、C两城所在的省份2006年GDP量哪个更高GDP(亿元)GDP增长率占全省的比例A城%%B城%%C城%%【解析】一、B、C两城2005年的GDP分别为:1+%、1+%;观察特征(分子与分母都相差一点点)我们使用“差分法”:1+% 1+%%运用直除法,很明显:差分数=%>1000>1+%=小分数,故大分数>小分数所以B、C两城2005年GDP量C城更高。二、A、C两城所在的省份2006年GDP量分别为:%、%;同样我们使用“差分法”进行比较:% %%=%2%=2126/20% 上述过程我们运用了两次“差分法”,很明显:2126/20%>%,所以%>%;因此2006年A城所在的省份GDP量更高。【例5】比较×和×的大小【解析】与很相近,与也很相近,因此使用估算法或者截位法进行比较的时候,误差可能会比较大,因此我们可以考虑先变形,再使用“差分法”,即要比较×和×的大小,我们首先比较和的大小关系: 2根据:差分数=2>2>=小分数因此:大分数=>=小分数变型:×>×提示(乘法型“差分法”):要比较a×b与a′×b′的大小,如果a与a'相差很小,并且b与b'相差也很小,这时候可以将乘法a×b与a′×b′的比较转化为除法ab′与a′b的比较,这时候便可以运用“差分法”来解决我们类似的乘法型问题。我们在“化除为乘”的时候,遵循以下原则可以保证不等号方向的不变:“化除为乘”原则:相乘即交叉。资料分析四大速算技巧(二)“直除法”是指在比较或者计算较复杂分数时,通过“直接相除”的方式得到商的首位(首一位或首两位),从而得出正确答案的速算方式。“直除法”在资料分析的速算当中有非常广泛的用途,并且由于其“方式简单”而具有“极易操作”性。“直除法”从题型上一般包括两种形式:一、比较多个分数时,在量级相当的情况下,首位最大/小的数为最大/小数;二、计算一个分数时,在选项首位不同的情况下,通过计算首位便可选出正确答案。“直除法”从难度深浅上来讲一般分为三种梯度:一、简单直接能看出商的首位;二、通过动手计算能看出商的首位;三、某些比较复杂的分数,需要计算分数的“倒数”的首位来判定答案。【例1】中最大的数是()。【解析】直接相除:=30+,=30-,=30-,=30-,明显为四个数当中最大的数。【例2】3、1、3、1中最小的数是()。【解析】32409/4103、23955/3413、12894/1831都比7大,而32895/4701比7小,因此四个数当中最小的数是32895/4701。提示:即使在使用速算技巧的情况下,少量却有必要的动手计算还是不可避免的。【例3】、、、中最大的数是()。【解析】只有比9大,所以四个数当中最大的数是。【例4】、、、中最大的数是()。【解析】本题直接用“直除法”很难直接看出结果,我们考虑这四个数的倒数:、、、,利用直除法,它们的首位分别为“4”、“4”、“4”、“3”,所以四个倒数当中最小,因此原来四个数当中最大。【例5】阅读下面饼状图,请问该季度第一车间比第二车间多生产多少() 【解析】5632-3945/3945=1687/3945=+=40%+,所以选B。【例6】某地区去年外贸出口额各季度统计如下,请问第二季度出口额占全年的比例为多少()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全年出口额(亿元)457356983495384217608 【解析】5698/17608=+=30%+,其倒数17608/5698=3+,所以5698/17608=(1/3)-,所以选B。【例7】根据下图资料,己村的粮食总产量为戊村粮食总产量的多少倍() 【解析】直接通过直除法计算÷:根据首两位为*得到正确答案为C。资料分析四大速算技巧(三)提示:计算与增长率相关的数据是做资料分析题当中经常遇到的题型,而这类计算有一些常用的速算技巧,掌握这些速算技巧对于迅速解答资料分析题有着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两年混合增长率公式:如果第二期与第三期增长率分别为r1与r2,那么第三期相对于第一期的增长率为:r1+r2+r1×r2增长率化除为乘近似公式:如果第二期的值为A,增长率为r,则第一期的值A′:A′=A/1+r≈A×(1-r)(实际上左式略大于右式,r越小,则误差越小,误差量级为r2)平均增长率近似公式:如果N年间的增长率分别为r1、r2、r3……rn,则平均增长率:r≈r1+r2+r3+……rn/n(实际上左式略小于右式,增长率越接近,误差越小)求平均增长率时特别注意问题的表述方式,例如:1.“从2004年到2007年的平均增长率”一般表示不包括2004年的增长率;2.“2004、2005、2006、2007年的平均增长率”一般表示包括2004年的增长率。“分子分母同时扩大/缩小型分数”变化趋势判定:B中若A与B同时扩大,则①若A增长率大,则A/B扩大②若B增长率大,则A/B缩小;A/B中若A与B同时缩小,则①若A减少得快,则A/B缩小②若B减少得快,则A/B扩大。A+B中若A与B同时扩大,则①若A增长率大,则A/A+B扩大②若B增长率大,则A/A+B缩小;A/A+B中若A与B同时缩小,则①若A减少得快,则A/A+B缩小②若B减少得快,则A/A+B扩大。多部分平均增长率:如果量A与量B构成总量“A+B”,量A增长率为a,量B增长率为b,量“A+B”的增长率为r,则A/B=r-b/a-r,一般用“十字交叉法”来简单计算:A:a r-b Ar =B:b a-r B注意几点问题:一定是介于a、b之间的,“十字交叉”相减的时候,一个r在前,另一个r在后;2.算出来的A/B=r-b/a-r是未增长之前的比例,如果要计算增长之后的比例,应该在这个比例上再乘以各自的增长率,即A′/B′=(r-b)×(1+a)/(a-r)×(1+b)。等速率增长结论:如果某一个量按照一个固定的速率增长,那么其增长量将越来越大,并且这个量的数值成“等比数列”,中间一项的平方等于两边两项的乘积。【例1】2005年某市房价上涨%,2006年房价上涨了%,则2006年的房价比2004年上涨了()。% % % %【解析】%+%+%×%≈%+%+%×6%≈24%,选择B。【例2】2007年第一季度,某市汽车销量为10000台,第二季度比第一季度增长了12%,第三季度比第二季度增长了17%,则第三季度汽车的销售量为()。 【解析】12%+17%+12%×17%≈12%+17%+12%×1/6=31%,10000×(1+31%)=13100,选择C。【例3】设2005年某市经济增长率为6%,2006年经济增长率为10%。则2005、2006年,该市的平均经济增长率为多少() 【解析】r≈r1+r2/2=6%+10%/2=8%,选择B。【例4】假设A国经济增长率维持在%的水平上,要想GDP明年达到200亿美元的水平,则今年至少需要达到约多少亿美元() 【解析】200/1+%≈200×(%)==,所以选C。[注释]本题速算误差量级在r2=%)2≈6/10000,200亿的6/10000大约为亿元。【例5】如果某国外汇储备先增长10%,后减少10%,请问最后是增长了还是减少了()A.增长了 B.减少了 C.不变 D.不确定【解析】A×(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