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1页
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2页
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3页
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4页
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研究生培养方案武汉科技大学研究生处二00六年六月目录一.武汉科技大学学位授权学科、专业及其代码 3二.武汉科技大学关于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若干意见 3三.关于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 7四.关于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 11五.博士授权学科培养方案1.机械电子工程 142.机械设计及理论 183.材料学 224.钢铁冶金 265.化学工艺 306.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34六.硕士授权学科培养方案1.科学技术哲学 382.政治经济学 42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45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485.思想政治教育 516.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557.设计艺术学 588.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619.应用数学 6410.等离子体物理 6711.生理学 7012.工程力学 7313.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7714.机械电子工程 8115.机械设计及理论 8516.车辆工程 8917.材料物理与化学 9218.材料学 9519.材料加工工程 9920.冶金物理化学 10221.钢铁冶金 10522.有色金属冶金 10823.流体机械及工程 11124.电路与系统 11425.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11826.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12227.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12628.计算机系统结构 13029.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13330.计算机应用技术 13631.岩土工程 13932.结构工程 14236.市政工程 14534.化学工程 14835.化学工艺 15136.生物化工 15437.应用化学 15738.工业催化 16039.采矿工程 16340.矿物加工工程 16641.安全技术及工程 16942.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17243.环境工程 17544.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17945.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 18246.管理科学与工程 18547.会计学专 18948.企业管理 19349.旅游管理 19750.技术经济及管理 20151.行政管理 20552.社会保障 208PAGE52武汉科技大学学位授权学科、专业及其代码一、博士授权学科、专业及其代码学科、专业代码所属一级学科及代码所属门类及代码备注机械电子工程080202机械工程(0802)工学(08)机械设计及理论080203材料学080502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钢铁冶金080602冶金工程(0806)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081101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化学工艺081702化学工程与技术(0817)二、硕士授权学科、专业及其代码学科、专业代码所属一级学科及代码所属门类及代码备注科学技术哲学010108哲学(0101)哲学(01)政治经济学020101理论经济学(0201)经济学(0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030501马克思主义理论(0305)法学(0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030503思想政治教育030505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050211外国语言文学(0502)文学(05)设计艺术学050404艺术学(0504)概率论与数理统计070103数学(0701)理学(07)应用数学070104等离子体物理070204物理学(0702)生理学071003生物学(0710)工程力学080104力学(0801)工学(08)可授理学学位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080201机械工程(0802)机械电子工程080202机械设计及理论080203车辆工程080204材料物理与化学080501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材料学080502材料加工工程080503冶金物理化学080601冶金工程(0806)钢铁冶金080602有色金属冶金080603流体机械及工程080704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807)电路与系统080902电子科学与技术(0809)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081101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081102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081104计算机系统结构08120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2)可授理学学位计算机软件与理论081202计算机应用技术081203岩土工程081401土木工程(0814)结构工程081402市政工程081403化学工程081701化学工程与技术(0817)化学工艺081702生物化工081703应用化学081704工业催化081705采矿工程081901矿业工程(0819)矿物加工工程081902安全技术及工程081903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082303交通运输工程(0823)环境工程083002环境科学与工程(0860)可授理学、农学学位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100401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1004)医学(10)可授理学学位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100402管理科学与工程1201管理学(12)可授工学学位会计学120201工商管理(1202)企业管理120202旅游管理120203技术经济及管理120204行政管理120401公共管理(1204)社会保障120404武汉科技大学关于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若干意见为了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适应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培养以及学科建设的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教育部有关规定,结合我校学科结构调整与变化的实际情况,学校决定对我校各学科、专业攻读博士、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修订。为了做好此项工作,提出如下原则性意见。一、修订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1、推进素质教育,突出对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创业精神的培养,增进研究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强调全面质量观。2、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研究生培养和管理模式,结合我校以往的研究生培养经验,进一步优化和规范研究生培养过程。3、

硕士生培养方案应体现“按大类培养”的改革原则,博士生培养方案则相对注重“个性化培养”的改革思路。培养方案的内容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应充分反映国内外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本学科的发展走向。4、培养方案的制定应切实体现学科整体实力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作用,让研究生能更广泛地接触到本学科最优秀的师资,共享本学科各种优质的教学条件和资源。5、按《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的二级学科制定培养方案。已获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应在一级学科范围内统筹考虑学位基础课程的设置。不设二级学科的一级学科按一级学科制订。6、培养方案应为制订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留有足够的回旋空间,使研究生的培养在满足培养方案基本要求的同时,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可对课程选择、科研实践及学位论文选题等进行不同的安排。7、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专业,必须处理好博士、硕士在培养目标、研究方向、培养方式、课程设置及其它环节上的相互关系,不但要体现层次的区别,而且要注意两者间的联系。二、培养目标研究生培养目标必须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强化研究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体要求是:研究生必须掌握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培养良好的理论思维能力,形成科学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必须在本学科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研究方向范围内本学科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大学教学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基本能力。比较熟练地运用第一外国语阅读专业外文文献和撰写学术论文。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应描准国内外高新技术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要求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了解本专业范围内学科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熟练运用本学科的现代实验方法和技能独立解决科学问题,作出具有创新性的成果。熟练地将第一外国语运用于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第二外国语应具备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的能力。三、研究方向研究方向的设置要科学、规范,宽窄适度,相对稳定,不以求全繁多为目标。在保持本学科原有优势和特色的同时,关注经济、科技、社会发展中具有重大或深远意义的研究领域,重视边缘学科与交叉学科的发展。此次修订方案,对同一专业内研究方向的数目不做硬性规定,但以上述要求及下述条件为原则。设置硕士点研究方向应具备以下条件:1.有学术带头人和结构较为合理的学术梯队;2.有较好的科研基础和相关的科研成果;3.能开出本学位点所研究的方向的主要课程和相关课程;4.有相应的培养硕士生的物质条件。设置博士点研究方向应具备以下条件:1.有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和结构较为合理的学术梯队;2.有良好的科研基础和重要的科研成果;3.能开出本学位点所研究的方向的前沿课程;4.有相应的培养博士生的物质条件。所设研究方向应属本学科专业范畴。各学位点一定要认真凝炼研究方向,组建精干的学术梯队,强调严谨、正派、和谐的学术氛围。四、学习年限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一般为2-3年,非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一般不超过4年。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4年,非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一般不超过6年。特别优秀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提前完成培养计划并符合提前毕业的条件,经过规定的审批程序可以提前毕业,获得学位。五、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课程设置与学位论文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最重要的两个控制点。本次培养方案的修订,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应加大改革力度。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硕士研究生的课程由学位课、选修课、补修课和教学研究环节四个部分组成。理工科硕士生总学分不得少于32学分,文科硕士生总学分不得少于34学分,其中学位课课程均不少于20学分。硕士研究生公共必修课9学分,专业学位课不少于11学分。学位课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学位基础课和学位专业课。其中公共必修课为政治理论课与外语类课程,由学校根据国家有关文件要求统一设置。学位基础课的设置要统筹安排,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的培养单位应以一级学科为单位设置学位基础课程。同一学科不同专业、不同方向的研究生应修读3门或3门以上共同的专业课程。学位专业课程要体现基础性、理论性和学术前沿性的特色,一般设5-8门,其中应包括本学科专业的研究方法论课程。选修课的设置既要体现专业特色,注重学科发展的前沿,努力反映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和新兴学科发展的新趋势。选修课开设门数可根据需要确定,供研究生灵活自由地选择。补修课是指跨学科或同等学力考入的硕士研究生,需要补修某些本专业的大学本科课程。应列为必选课,写入培养计划,但不计入学分。教学研究环节包括教学实践和学术活动两个环节。教学实践可以是讲课、助课、指导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折合课内30学时,记1学分。教学实践应在指定的教师指导下完成。教学实践完成后,研究生本人填写《硕士研究生教学实践考核表》,负责指导教学实践的教师应对研究生教学实践情况写出评语,并给出成绩,报研究生处。学术活动环节要求参加校内外学术活动6次以上,不记学分。博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博士研究生的课程由学位课、专业选修课和研究环节三个部分组成。博士生总学分不得少于16学分,学位课程不少于9学分。博士研究生公共学位课5学分,专业学位课不少于4学分。学位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和学位专业课,其中公共必修课为政治理论课与外语类课程,由学校根据国家有关文件要求统一设置。学位专业课的设置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一是拓宽业务基础需要的基础理论课程;二是为进入学科前沿或研究课题需要的理论专著和文献选读课程;三是适应学科交叉的跨学科的课程。一般为1-4门课程。专业选修课应为拓宽博士研究生的知识面,加强研究方向的深度而开设的课程。第二外国语也应为博士研究生的选修课程研究环节包括参加学术活动和作学术报告两个环节。博士生在学习期间,至少参加1~2次国内外学术会议,8次以上校内外学术活动,记1学分。作学术报告环节要求至少作4次学术报告,不记学分。以上课程学分的计算方法为16-18学时记1学分。除公共学位课之外,专业学位课学分每门不得超过3学分,选修课每门学分不得超过2学分。补修课程不计学分。六、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进行科学研究,撰写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关键环节。硕士研究生一般要用1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学位论文;博士研究生至少要用2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学位论文。培养方案应对本学科专业的学位论文工作过程作出具体的规定。1.选题要求学位论文的选题要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并经导师组或院系审核同意。鼓励研究生参与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研究,但要有相对独立的研究范围。硕士生主要培养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博士生应选择学科前沿领域课题或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的课题,培养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2.开题报告研究生正式进入论文工作前必须先进行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由所在的培养单位安排作口头报告,经审核合格后方可开展论文工作。开题报告必须包括文献阅读或国内外课题调研结论、计划进行的课题还需解决的具体问题、论文工作计划进行的具体研究内容、论文工作的条件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培养方案要规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以真正发挥导师组的作用,使学位论文工作有一个良好的起点。3.论文工作中期检查为了保证研究生按时、较好地完成学业,必须对论文工作进行中期检查。具体按有关规定执行。4.学位论文后期工作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学位论文评阅、答辩程序等按有关规定执行。要按比例逐步实行“双盲”评审制度,抽查评估制度等。七、培养方式与方法1.培养方式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一般实行导师负责制,也可采取导师负责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更多地采用启发式、研讨式的教学方式。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和集体指导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培养工作的需要,应成立以导师为主的博士生指导小组,指导小组一般由本学科和相关或基础学科专家3-5人组成,以体现知识结构互补,同时应重视发挥博士点所在的系、室在培养博士生工作中的积极作用,为博士生创造良好的学术环境。2.授课方式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方式根据课程性质等具体情况,可采取讲授、讲座、课堂讨论、作学术报告等多种形式,特别提倡研讨与讲授相结合的课堂学习方式,更多地采用启发式、研讨式的教学方式。学习中既要重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又要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博士研究生重点是培养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工作能力。培养方式可以灵活安排,各学位分委员会可以根据各自学科的特点,围绕培养质量这个中心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培养方式。3.考核方式硕士研究生课程考核以笔试、口试、科研论文为主,可参考教学过程中其他环节的具体表现。博士研究生课程考核应为综合性的学科考试,一般应采用笔试和口试相结合的方法,学位分委员会指定三名以上教授或副教授组成考试委员会来主持考试,考试的范围和要求应报学位分委员会审定。考试成绩由考试委员会成员共同签字才生效。八、教学大纲和参考书目培养方案中规定的课程都应该编写教学大纲。教学大纲内容应包括内容摘要、基本要求、先修课程、主要参考书(专业课程至少有两篇以上外文参考书)、适用专业等。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应经导师小组审查,承担全校公共课程的学院还应对公共课程教学大纲进行审查。研究生处二○○六年三月二十七日关于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博士研究生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其培养质量体现学校的学术水平与科研水平。为了发展我校研究生教育,不断提高我校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博士生)的培养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国家教育部有关规定,结合我校具体情况,特制定博士生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一、制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总体原则1.坚持有利于宽口径培养研究生、有利于学科建设及其发展的方针,按二级学科制定培养方案。2.各学科应广泛了解国内外著名院校研究生课程设置情况,回顾本学科研究生培养的历史,作横向、纵向的比较,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本学科的课程体系,制定出高标准的、适应当前本学科发展、适应新世纪对人才要求的培养方案。二、培养方案的基本内容培养方案一般应包括:培养目标、研究方向、学习年限、课程设置、科学研究生和学位论文、培养方式。1、关于培养目标培养目标应根据国家对博士学位获得者的基本要求,结合不同学科专业研究生的培养,阐明博士学位获得者在本门学科上应掌握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第一外国语要求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第二外国语要求有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初步能力;以及政治思想、道德品质、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具体要求。2、关于研究方向研究方向的设置要科学、规范、宽窄适度,相对稳定,数量一般不超过5个。应考虑本专业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密切关注经济、科技、社会发展中具有重大或深远意义的领域,努力把握本学科专业的发展趋势,使研究生的培养立足于较高的起点和学科发展的前沿。所设研究方向应确属本学科专业范畴,各学科专业的研究方向划分不宜过细,要突出重点,重视边缘学科与交叉学科的发展。3、关于学习年限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的学制为3—4年。攻读博士学位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6年。4、关于课程设置各专业可根据本学科的特点设置学分,总学分不得少于16学分,学位课程不少于9学分。(1)学位课程课程类别课程设置学分公共课必修课(A类课程)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2第一外国语3专业必修课(B类课程)1—2门(各专业自定)4研究方向必修课(C类课程)1-2门(各专业自定)

(2)非学位课程课程类别课程设置学分选修课(D类课程)不少于3门6补修课跨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应补修相关专业本科课程≤2必修环节作学术报告至少4次不计学分参加学术活动(如听讲座等)不少于8次,参加1~2次国内外学术会议1几点说明:(1)课程教学大纲1、为适应当前学科的不断发展,赶超科技前沿,所有的课程均应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制定教学大纲。2、教学大纲内容应包括内容摘要、基本要求、先修课程、主要参考书(专业课程至少有两篇以上外文参考书)、适用专业等。3、博士生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经应导师指导小组审查,承担全校公共课程的学院应对公共课程教学大纲进行审查。(2)授课方式及考试方式博士生的课程学习方式根据课程性质等具体情况,可采取讲座、自学、课堂讨论、作学术报告等多种形式,特别提倡研讨与讲授相结合的课堂学习方式。学习中既要重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又要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更多地采用启发式、研讨式的教学方式。课程学习应注重实效,健全考核制度。5、关于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进行科学研究,撰写学位论文,是博士生培养工作的核心。博士学位论文应与导师及所在博士点所承担的重要科研项目相结合,以社会进步与科学发展中重要理论和应用基础问题、高新技术、国家级或省部级科研项目,以及重大工程技术问题为背景,在研究中强调前沿性、系统性和创新性。要从撰写立项论证报告、申请课题、承担项目研究和成果鉴定等环节着手,培养博士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组织科研活动的能力。其具体要求如下:(一)文献综述报告:在课程学习期内,在导师指导下,围绕研究方向和实际科研任务广泛阅读国内外文献(不少于60篇)并写出书面报告,并在教研室(或研究室)内做至少1次文献综述报告。(二)论文开题报告:通过文献阅读和调查研究,在导师指导下,由博士生做开题报告,参与会议的同学科教授不少于3人。就选题的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拟解决的技术难题、创新之处、进度安排以及预期效果等做出论述,由指导小组确定是否通过。开题报告一般应在第3学期进行。(三)中期考核:博士生入学后第四学期,要对其进行一次论文工作中期考核,中期考核合格者继续做博士学位论文,不合格者,应终止攻读博士学位。。(四)论文阶段报告:在论文课题取得阶段性成果时,写出论文阶段工作小结,并在教研室(或研究室)报告,一般安排在第5学期进行。(五)学术活动:(1)博士生在学期间,至少参加1~2次国内外学术会议,8次以上校内外学术活动。(2)在博士生学期间,至少作4次学术报告。(3)博士生在校期间必须在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或国际会议论文集上发表与本学科专业相关(署名第一,如是第二,导师应是第一)的学术论文,博士生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至少发表3篇学术论文。(六)学位论文要求:(1)博士生学位论文应在博士生导师指导下按期完成,博士生从事科研与论文时间不少于2年。(2)博士生论文应是系统的完整的学术论文,应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使用价值,在科学或专门技术方面做出创造性成果。侧重于应用理论研究的论文应有工程背景;侧重于高新技术或重大工程的开发研究论文,其成果应具有潜在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正文篇幅应在5万至8万字。(3)博士学位论文是衡量博士生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应能反映博士生掌握了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并能表明博士生已具备了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博士生论文应能在其系统性、先进性、创造性方面反映博士生的学术水平。(4)为促进博士生在科学研究上的创造能力的培养,提高博士学位质量,在进行论文工作中,应定期在学术会议上做论文阶段报告,以汇报论文工作进展情况。鼓励和支持博士生广泛参加各种类型的专题讲座和学术讨论,吸取新的学术见解和方法,增厚充实学位论文的内容,并由导师(导师组)给出考核结果。(5)博士生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工作每一个环节应齐全。6、关于培养方式(1)博士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和集体指导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培养工作的需要,应成立以导师为主的博士生指导小组,指导小组一般由本学科和相关或基础学科专家3-5人组成,以体现知识结构互补,同时应重视发挥博士点所在系、室在培养博士生工作中的积极作用,为博士生创造良好的学术环境。(2)博士生的培养以科学研究为主,重点是培养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同时根据学科对博士生培养的要求、学位论文工作的需要和个人实际情况,开设一些必要课程,使学生在拓宽基础理论、加深专业知识、掌握学科前沿的基础上,学会进行创新性研究工作的方法和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关于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为了更好地贯彻实施学位条例,提高我校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适应学科发展需要,结合我校具体情况,特制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一、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的总体原则1.坚持有利于较宽口径培养研究生、有利于学科建设及其发展的方针,按二级学科制定培养方案。2.各学科应广泛了解国内外著名院校研究生课程设置情况,回顾本学科研究生培养的历史,作横向、纵向的比较,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本学科的课程体系,制定出高标准的、适应当前本学科发展、适应新世纪对人才要求的培养方案。二、关于培养方案的基本内容培养方案一般应包括:培养目标、研究方向、学习年限、课程设置、学位论文工作、培养方式及其他培养项目的安排(如教学实践、学术活动等)。关于培养目标培养目标应根据国家对硕士学位获得者的基本要求,结合不同学科专业研究生的培养,阐明硕士学位获得者在本门学科上应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能力;第一外国语要求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以及政治思想、道德品质、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具体要求。2、关于研究方向研究方向的设置要科学、规范、宽窄适度,相对稳定,数量一般不超过5个。应考虑本专业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密切关注经济、科技、社会发展中具有重大或深远意义的领域,努力把握本学科专业的发展趋势,使研究生的培养立足于较高的起点和学科发展的前沿。所设研究方向应确属本学科专业范畴。3、关于学习年限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的学制为2—3年。攻读硕士学位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4年。4、关于课程设置各专业可根据本学科的特点设置学分,总学分不得少于32学分,学位课程不少于20学分。(1)学位课程课程类别课程设置学分公共课必修课(A类课程)马列主义理论课自然辩证法(理科必修)2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文科必修)2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1第一外国语6数学、计算机或化学(各专业自定)6专业必修课(B类课程)1—3门(各专业自定)5-8研究方向必修课(C类课程)1-2门(各专业自定)

(2)非学位课程课程类别课程设置学分选修课(D类课程)不少于5门>10补修课跨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应补修相关专业本科课程<4必修环节参加学术活动(如听讲座等)不少于6次不计学分教学实践1几点说明:(1)数学课程有:数值分析(54学时、3学分)、概率与数理统计(54学时、3学分)、矩阵分析(36学时、2学分)、常微分方程(36学时、2学分)、应用统计学(36学时、36学分)、数理方程与特殊函数(36学时、2学分)、随机过程(36学时、2学分)、模糊数学(36学时、2学分)、运筹学(最优化理论)(54学时、3学分)、人工神经网络(30学时、1.5学分)。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医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从以上硕士生数学课程中至少选修4学分课程;资源与环境类专业,根据专业需要,可只选修不少于2学分的数学课程,但需另选修不少于2学分的其它基础课程。管理学门类各专业可根据需要在培养方案中设置4学分的数学课程。哲学、法学、文学学科门类各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中可不设置数学课程,但须设置4学分的其它学位课程。(2)计算机应用理论基础(C语言,C++及面向对象设计方法),全校统一设置,46学时,2.5学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可不设置该门课程,但须设置2.5学分的其它学位课程。(3)有在职申请学位统考专业科目的学科,在设置专业学位课程时应考虑包含全国在职申请学位专业课统考的内容。(4)专业选修课程的设置可不局限于本学科范围,鼓励设置超短学时(如0.5—1学分)的选修课;鼓励研究生跨专业、跨学科选修课程。(5)对于B类、C类课程,每门课程应不超过46学时,2.5学分;选修课程(D类课程)每门应不超36学时,2学分。(6)鼓励有条件的学科对专业学位课实行双语教学,鼓励有条件的学科按专业开设专业英语。(7)为了较宽口径培养人才,规范管理,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一学期只安排A类、B类课程。(8)关于课程教学大纲1、为适应当前学科的不断发展,赶超科技前沿,所有的课程均应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制定教学大纲。2、教学大纲内容应包括内容摘要、基本要求、先修课程、主要参考书(专业课程至少有两篇以上外文参考书)、适用专业等。3、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应经导师小组审查,承担全校公共课程的学院还应对公共课程教学大纲进行审查。(9)授课方式及考试方式硕士生的课程学习方式根据课程性质等具体情况,可采取讲授、讲座、课堂讨论、作学术报告等多种形式,特别提倡研讨与讲授相结合的课堂学习方式,更多地采用启发式、研讨式的教学方式。学习中既要重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又要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应注重实效,健全考核制度。5、关于学位论文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基本要求包括:(一)基本要求(1)硕士生应首先在导师的指导下做好选题工作,选题应在本学科或交叉学科范围内,选择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的科学研究或工程技术问题,或在学术上有一定理论价值的课题。(2)从事学位论文研究的时间不少于一年。(3)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硕士生独立完成。(4)学位论文要求概念清楚、立论正确、分析严谨、计算精确、数据可靠、言简意赅、图表清晰、层次分明、格式规范,能体现硕士生坚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优良的学风。(5)论文工作初期做开题报告;论文进行过程中,硕士生应至少向导师组作一次论文中期进展汇报,接受导师组对论文工作的阶段性检查。研究生学位论文不少于2万字。(6)学位论文具体格式参照《武汉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的统一要求》。(二)开题报告在导师指导下,围绕研究方向和实际科研任务广泛阅读国内外文献(不少于40篇),通过文献阅读和调查研究,由研究生做开题报告,并在硕士学位点导师组的统一安排下作公开报告、答辩,经审核通过者方可进入学位论文工作。开题报告一般应在第4学期初进行。(三)论文内容(1)综述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国内外研究动态,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途径以及本人做出的贡献;(2)说明采用的实验方法、试验装置和计算方法,并对整理和处理的数据进行理论分析与讨论;(3)对所得结果进行概括和总结,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看法和建议;(4)给出所有的公式、计算程序说明、列出必要的原始数据以及所引用的文献资料;(5)引用别人的科研成果必须明确指出,与别人合作的部分应说明本人的具体工作。6、关于培养方式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一般实行导师负责制,也可采取导师负责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为加强与国内外高校学术交流,借鉴国内外高校在研究生培养和学科建设方面的经验,可聘请校外专家为我院的兼职硕士生导师或合作导师。鼓励各学科专业加强与校外企业和科研机构在培养硕士研究生方面的合作。7、关于其他培养项目的安排1.教学实践。教学实践必须面向本科大学生,可以是讲课、助课、指导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折合课内30学时,1学分。教学实践应在指定的教师指导下完成。教学实践完成后,研究生本人填写《硕士研究生教学实践考核表》,负责指导教学实践的教师应对研究生教学实践情况写出评语,并给出成绩,报研究生处。(2)学术活动。参加校内外学术活动6次以上。(3)硕士生在校期间必须在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上发表与本学科专业相关(署名第一,如是第二,导师应是第一)的学术论文至少1篇。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机械电子工程学科博士学位获得者应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开拓进取、锐意改革、自主创新的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作风。2.应坚实而宽广地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深入而系统的专门知识,通晓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现状,深入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前沿方向及研究水平。并要求在机电液控制技术、智能机械与系统、智能化信号检测与故障诊断、制造自动化网络与测控技术等方向之一有自己的专长与创新。3.具有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能独立从事科研工作,创造性地研究和解决机械电子工程方面的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4.能运用(英、日、德、法、俄)二种以上外语熟练地阅读专业书刊资料,其中一门达到能读、写、听、说的程度。二、研究方向1.机电液控制技术以现代工业生产大系统为背景,研究机电液系统和设备的控制技术和设计方法;研究开发新型机电液系统和元件;运用控制理论、人工智能、信息网络、仿真等技术,解决复杂系统的智能控制、生产决策与关键技术。2.智能化信号检测与故障诊断以重型关键设备为主要对象,研究设备智能故障诊断理论和技术;研究开发新型传感器与智能检测技术。3.网络化制造与信息系统以提高企业的产品开发速度和市场应变能力为研究目标,研究基于Internet的产品异地协同设计、网络化制造系统的建模、分析、优化和控制方法。4.智能设计与制造研究产品CAD建模中特征造型与特征映射技术及面向制造的设计技术、数控编程技术、计算机仿真建模方法与算法;同时研究并行工程及敏捷制造等理论和技术。三、学习年限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4年。非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的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6年。四、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课程计划见下表)本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总学分不得少于16学分,学位课程不少于9学分。五、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1.文献综述报告:在课程学习期内,在导师指导下,围绕研究方向和实际科研任务广泛阅读国内外文献(不少于60篇,其中外文文献占60%以上)并写出书面报告,并在教研室(或研究室)内至少作1次文献综述报告。2.论文选题报告:通过文献阅读(30篇以上)和调查研究,在导师指导下,由博士生做选题报告,参与会议的同学科教授不少于3人。就选题的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拟解决的技术难题、创新之处、进度安排和预期效果以及拟采用的实验手段、估计课题的工作量、所需经费等做出论述,由指导小组确定是否通过。开题报告一般应在第3学期进行。3.中期考核:博士生入学后第四学期,博士生指导小组对其进行一次论文工作及思想素质等方面的考核,中期考核合格者继续做博士学位论文,不合格者,应终止攻读博士学位,或令其退学。4.论文阶段报告:在论文课题取得阶段性成果时,写出论文阶段工作报告,并在教研室(或研究室)作报告,博士生在提交论文阶段报告前应完成1篇已公开发表(或已录用)的论文。论文阶段报告一般安排在第5学期进行。5.学术活动:(1)博士生在学期间至少参加1~2次国内外学术会议;(2)博士生在学习期间,参加校内外学术活动8次以上,至少作4次学术报告。(3)博士生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至少发表3篇学术论文,其至少1篇必须是在公开发行的国外学术刊物或国际会议论文集上发表的与本学科专业相关(署名第一,如是第二,导师应是第一)的学术论文。6.学位论文要求:(1)博士生学位论文应在博士生导师指导下按期完成,博士生从事科研与论文时间不少于2年。(2)博士生论文应是系统的完整的学术论文,应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使用价值,在科学或专门技术方面做出创造性成果。侧重于应用理论研究的论文应有工程背景;侧重于高新技术或重大工程的开发研究论文,其成果应具有潜在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正文篇幅应在5万至8万字。(3)博士学位论文是衡量博士生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应能反映博士生掌握了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并能表明博士生已具备了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博士生论文应能在其系统性、先进性、创造性方面反映博士生的学术水平。(4)为促进博士生在科学研究上的创造能力的培养,提高博士学位质量,在进行论文工作中,应定期在学术会议上做论文阶段报告,以汇报论文工作进展情况。鼓励和支持博士生广泛参加各种类型的专题讲座和学术讨论,吸取新的学术见解和方法,增厚充实学位论文的内容,并由导师(导师组)给出考核结果,合格者记1学分。(5)博士生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工作每一个环节应齐全。(6博士生在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前,须有3篇相关的学术论文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方可进行答辩。7.博士生论文预审报告本学科要求博士研究生在申请论文答辩前必须提交论文初稿,同时以讲述方式作论文预审报告(即预答辩),预审报告须由至少5名具有副教授或以上职称者进行评审。对论文水平不够博士生论文水平者,不得组织评审。对连续两次仍未能通过者,可以按硕士论文答辩或令其退学。8.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要按比例逐步实行“双盲”评审制度,抽查评估等。导师不参加答辩委员会。六、培养方式1.博士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和集体指导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培养工作的需要,应成立以导师为主的博士生指导小组,指导小组一般由本学科和相关或基础学科专家3-5人组成,以体现知识结构互补,同时应重视发挥博士点所在系、室在培养博士生工作中的积极作用,为博士生创造良好的学术环境。2.博士生的培养以科学研究为主,重点是培养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自主创新能力;同时根据学科对博士生培养的要求、学位论文工作的需要和个人实际情况,开设一些必要课程,使学生在拓宽基础理论、加深专业知识、掌握学科前沿的基础上,学会进行创新性研究工作的方法和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博士生的主攻方向,从入学开始,就应明确。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类别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学分学时开课学期教学方式考试方式备注学位课公共必修课B000A0001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2541讲授论文B000A0002英语口语1361讲授考试B000A0003英语听力1361讲授考试B000A0004英语写作1362讲授考试学位专业课B802B0001泛函分析1181讲授考试任选1门B802B0002小波分析1181讲授考试B802B0003模糊数学2362讲授考试B802B0004遗传算法的数学基础1181讲授考试B802B0005智能控制工程2361讲授考试选1-2门B802B0006高级有限单元法2361讲授考试B802B0007高等流体力学2361讲授考试B802B0008机械信号分析处理2362讲授考试B802B0009电液数字控制理论与技术2362讲授考试B802B0010井下控制工程学2362讲授考试专业选修课0000D0001第二外国语(日语)31082、3讲授考试0000D0002第二外国语(德语)31082、3讲授考试B802D000现代仿真技术2362讲授考查B802D0002非线性振动2361讲授考查B802D0003虚拟设计2361讲授考查B802D0004智能制造技术2361讲授考查B802B0013机器人动力学与控制2361讲授考查B802D0005计算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及其应用2361讲授考查B802D0006机械科学的前沿技术1182研讨考查B802D0007人工智能与计算智能3541讲授考查B802D0008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3542讲授考查B802D0009鲁棒控制2362讲授考查B802D0010可持续制造理论与方法2362讲授考查研究环节参加学术活动4次,其中至少参加1~2次国内外学术会议1在读期间考查作学术报告4次不计学分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博士学位获得者应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开拓进取、锐意改革、自主创新的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作风。2.应坚实而宽广地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深入而系统的专门知识,通晓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现状,深入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前沿方向及研究水平。3.具有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能独立从事科研工作,创造性地研究和解决机械设计及理论方面的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4.能运用(英、日、德、法、俄)二种以上外语熟练地阅读专业书刊资料,其中一门达到能读、写、听、说的程度。二、研究方向1.机械力学、强度、工作行为及仿真研究2.智能设计和优化设计3.新型冶金技术与装备的研究与开发4.绿色设计与制造5.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6.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三、学习年限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4年。非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的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6年。四、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课程计划见下表)本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总学分不得少于16学分,学位课程不少于9学分。五、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1.文献综述报告:在课程学习期内,在导师指导下,围绕研究方向和实际科研任务广泛阅读国内外文献(不少于60篇,其中外文文献占60%以上)并写出书面报告,并在教研室(或研究室)内至少作1次文献综述报告。2.论文选题报告:通过文献阅读(30篇以上)和调查研究,在导师指导下,由博士生做选题报告,参与会议的同学科教授不少于3人。就选题的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拟解决的技术难题、创新之处、进度安排和预期效果以及拟采用的实验手段、估计课题的工作量、所需经费等做出论述,由指导小组确定是否通过。开题报告一般应在第3学期进行。3.中期考核:博士生入学后第四学期,博士生指导小组对其进行一次论文工作及思想素质等方面的考核,中期考核合格者继续做博士学位论文,不合格者,应终止攻读博士学位,或令其退学。4.论文阶段报告:在论文课题取得阶段性成果时,写出论文阶段工作报告,并在教研室(或研究室)作报告,博士生在提交论文阶段报告前应完成1篇已公开发表(或已录用)的论文。论文阶段报告一般安排在第5学期进行。5.学术活动:(1)博士生在学期间至少参加1~2次国内外学术会议;(2)博士生在学习期间,参加校内外学术活动8次以上,至少作4次学术报告。(3)博士生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至少发表3篇学术论文,其中至少1篇必须是在公开发行的国外学术刊物或国际会议论文集上发表的与本学科专业相关(署名第一,如是第二,导师应是第一)的学术论文。6.学位论文要求:(1)博士生学位论文应在博士生导师指导下按期完成,博士生从事科研与论文时间不少于2年。(2)博士生论文应是系统的完整的学术论文,应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使用价值,在科学或专门技术方面做出创造性成果。侧重于应用理论研究的论文应有工程背景;侧重于高新技术或重大工程的开发研究论文,其成果应具有潜在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正文篇幅应在5万至8万字。(3)博士学位论文是衡量博士生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应能反映博士生掌握了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并能表明博士生已具备了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博士生论文应能在其系统性、先进性、创造性方面反映博士生的学术水平。(4)为促进博士生在科学研究上的创造能力的培养,提高博士学位质量,在进行论文工作中,应定期在学术会议上做论文阶段报告,以汇报论文工作进展情况。鼓励和支持博士生广泛参加各种类型的专题讲座和学术讨论,吸取新的学术见解和方法,增厚充实学位论文的内容,并由导师(导师组)给出考核结果,合格者记1学分。(5)博士生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工作每一个环节应齐全。(6)博士生在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前,须有3篇相关的学术论文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方可进行答辩。7.博士生论文预审报告本学科要求博士研究生在申请论文答辩前必须提交论文初稿,同时以讲述方式作论文预审报告(即预答辩),预审报告须由至少5名具有副教授或以上职称者进行评审。对论文水平不够的博士生论文水平者,不得组织评审。对连续两次仍未能通过者,可以按硕士论文答辩或令其退学。8.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要按比例逐步实行“双盲”评审制度,抽查评估等。导师不参加答辩委员会。六、培养方式1.博士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和集体指导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培养工作的需要,应成立以导师为主的博士生指导小组,指导小组一般由本学科和相关或基础学科专家3-5人组成,以体现知识结构互补,同时应重视发挥博士点所在系、室在培养博士生工作中的积极作用,为博士生创造良好的学术环境。2.博士生的培养以科学研究为主,重点是培养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自主创新能力;同时根据学科对博士生培养的要求、学位论文工作的需要和个人实际情况,开设一些必要课程,使学生在拓宽基础理论、加深专业知识、掌握学科前沿的基础上,学会进行创新性研究工作的方法和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博士生的主攻方向,从入学开始,就应明确。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计划表类别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学分学时开课学期教学方式考试方式备注学位课公共必修课B000A0001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2541讲授论文B000A0002英语口语1361讲授考试B000A0003英语听力1361讲授考试B000A0004英语写作1362讲授考试学位专业课B802B0001泛函分析1181讲授考试任选1门B802B0002小波分析1181讲授考试B802B0003模糊数学2362讲授考试B802B0004遗传算法的数学基础1181讲授考试B802B0011冶金机械研究方法2362讲授考试选1-2门B802B0012先进制造技术2362讲授考试B802B0005智能控制工程2361讲授考试B802B0006高级有限单元法2361讲授考试B802B0008机械信号分析处理2362讲授考试B802B0013机器人动力学与控制2361讲授考查专业选修课0000D0001第二外国语(日语)31082、3讲授考试0000D0002第二外国语(德语)31082、3讲授考试B802D0011高等动力学2361讲授考查B802D0012断裂力学2361讲授考查B802D0002非线性振动2361讲授考查B802D0003虚拟设计2361讲授考查B802D0004智能制造技术2361讲授考查B802D0005计算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及其应用2361讲授考查B802D0006机械科学的前沿技术1182研讨考查B802D0010可持续制造理论与方法2362讲授考查B802D0001现代仿真技术2362讲授考查B802D0007人工智能与计算智能3541讲授考查研究环节参加学术活动4次,其中至少参加1~2次国内外学术会议1在读期间考查作学术报告4次不计学分材料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掌握坚实宽广的材料科学领域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熟悉本专业的学科前沿动态和新型材料设计、制备和测试分析技术;2.掌握一门外语,并能熟练地阅读专业文献资料和撰写论文;3.具备熟练的计算机操作及相关软件的应用技能;4.在材料科学或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5.独立从事材料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6.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社会活动,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二、研究方向1.高技术陶瓷与耐火材料2.冶炼新技术用耐火材料3.纳米材料4.复合材料5.材料强韧化6.材料表面与界面三、学习年限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4年。非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的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6年。四、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课程计划见下表)本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总学分不得少于17学分,学位课程不少于9学分。五、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1)文献综述报告博士生在课程学习期内,至少要进行一次文献综述报告,具体按《武汉科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执行。(2)论文开题报告①评审时间:要求修满课程规定的学分和科目以后,《选题报告》经过导师审核,认为已经达到《选题报告》的要求后,向导师所在系申请进行《选题报告》的评审,一般在第3学期内进行。②评审小组组成:由导师所在系组织专门的评审小组,评审小组由五名以上的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有关人员组成。③评审方式:有评审小组组长主持选题报告会,由博士生向小组提交正式上交的《选题报告》一份,并向评审小组作选题报告,时间约40分钟。评审小组成员和其他列席人员均可对其《选题报告》进行提问,选题报告者应予回答,时间不少于40分钟。评审小组根据其书面质量、口头报告质量和回答问题情况,填写评审意见和成绩。④评审结果处理:通过选题报告者,进入论文工作阶段。未通过者可在6个月内再补作一次选题报告,仍未通过者,不得继续进行论文工作,按肄业处理。选题报告通过后,一般不得随意修改。如有特殊原因需要改题者,必须由博士生写书面报告,经导师、系和学院领导签署意见,报研究生处培养办备案,并及时重作选题报告。选题报告工作完成后,将《选题报告》(一式一份)和有关表格(一式两份)交学院,其中表格原件由学院交研究生处存档。(3)中期考核①评审时间:在通过《选题报告》评审6个月以后,《中期研究报告》经过导师审核,认为已经达到《中期研究报告》的要求后,向导师所在系申请进行《中期研究报告》的评审,一般在第4或第5学期内进行。②评审小组组成:由导师所在系组织专门的评审小组,评审小组由五名以上的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有关人员组成。③评审方式:有评审小组组长主持中期报告会,由博士生向小组提交正式上交的《中期研究报告》一份,并向评审小组作中期研究报告,时间约40分钟。评审小组成员和其他列席人员均可对其《中期研究报告》进行提问,报告者应予回答,时间不少于40分钟。评审小组根据其书面质量、口头报告质量和回答问题情况,填写评审意见和成绩。④评审结果处理:中期研究报告通过者,继续进行论文工作。未通过者可在6个月内再补作一次中期研究报告,仍未通过者,不得继续进行论文工作,按肄业处理。中期研究报告工作完成后,将《中期研究报告》(一式一份)和有关表格(一式两份)交学院,其中表格原件由学院交研究生处存档。(4)学术活动①博士生在学习期间至少参加1~2次国内外学术会议;②在博士生期间,参加校内外学术活动5次以上。③博士生在校期间必须在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或国际会议论文集上发表与本学科专业相关(署名第一,如是第二,导师应是第一)的学术论文,博士生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至少发表3篇学术论文,其中国外学术期刊1篇。(5)学位论文要求①博士生学位论文应在博士生导师指导下按期完成,博士生从事科研与论文时间不少于2年。②博士生论文应是系统的完整的学术论文,应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使用价值,在科学或专门技术方面做出创造性成果。侧重于应用理论研究的论文应有工程背景;侧重于高新技术或重大工程的开发研究论文,其成果应具有潜在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正文篇幅应不少于5万字。③博士学位论文是衡量博士生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应能反映博士生掌握了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并能表明博士生已具备了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博士生论文应能在系统性、先进性、创造性方面反映博士生的学术水平。④博士论文答辩必须在完成中期报告6个月以后进行,一般在第6学期进行。六、培养方式①博士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和集体指导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培养工作的需要,成立以导师为主的博士生指导小组,指导小组一般由本学科和相关或基础学科专家3-5人组成,以体现知识结构互补,同时应重视发挥博士点所在系、室在培养博士生工作中的积极作用,为博士生创造良好的学术环境。②博士生的培养以科学研究为主,重点是培养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同时根据学科对博士生培养的要求、学位论文工作的需要和个人实际情况,开设一些必要课程,使学生在拓宽基础理论、加深专业知识、掌握学科前沿的基础上,学会进行创新性研究工作的方法和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博士生的主攻方向,从入学开始,就应明确。材料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计划表类别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学分学时开课学期教学方式考试方式备注学位课公共必修课B000A0001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2541讲授论文,考试B000A0002英语口语1361讲授考试B000A0003英语听力1361讲授考试B000A0004英语写作1362讲授考试学位专业课B805B0001阅读专著2361导师论文B805B0002材料结构及性能3541讲授考试选修课B805D0001材料学科学进展2361导师论文B802B0001泛函分析1181讲授考试B802B0002小波分析1181讲授考试B805D0002固态相变1.5281讲授考试B805D0003近代物理方法在材料学中的应用1.5281讲授考试B805D0004量子力学2401讲授考试B805D0005量子化学计算方法1.5281讲授考试研究环节Seminar(讨论班)1361研讨开题报告0.53中期报告0.54-5钢铁冶金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学科工学博士学位获得者必须达到下述学术水平:(1)应在冶金物理化学、提取冶金、金属学等方面具备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并在所研究领域具有深入系统的专门知识,对本学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有深入的了解。(2)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能有效地运用计算机、先进的实验技术和检测方法进行冶金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及相关理论方面的研究。(3)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博士论文应做到在理论上有创见,方法上有创新或在应用上有突破。(4)掌握一至二门外国语。其中第一外国语要求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且具有运用该外语进行本专业科技论文写作及学术交流的能力;第二外国语要求具有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初步能力。(5)学位获得者诚实守信,治学严谨,遵守科学研究者的职业道德。能胜任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企业的教学、科研、工程设计等技术工作或高层次的管理工作。二研究方向1.冶金过程数学物理模拟及计算机控制2.高新钢铁产品制备技术3.洁净钢冶炼理论及工艺4.高效连铸理论与工艺5.冶金资源循环利用与环保6.特种冶炼技术7.钢铁冶金过程合理化研究8.直接还原新工艺9.冶金过程热力学、动力学及高温熔体物性研究三.学习年限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4年。非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的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6年。四.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课程计划见下表)本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总学分不得少于16学分,学位课程不少于9学分。五.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进行科学研究、撰写学位论文是博士生培养工作的核心。博士学位论文应与导师及所在博士点所承担的重要科研项目相结合,以社会进步及学科发展中重要理论和应用基础问题,高新技术以及重大工程技术问题为背景,在研究中强调前沿性、系统性和创新性。要通过完成文献调研、现场调查、开题报告、确定实验方案、实施实验研究、分析总结研究结果、发表学术论文等环节,培养博士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组织科研活动的能力。其具体的要求如下:1.文献综述报告:在课程学习期间内,在导师指导下围绕研究方向和实际科研任务广泛阅读国内外文献(不少于60篇),写出书面报告,并在教研室(或研究室)内做至少1次能够反映所从事研究课题的国内外现状及趋势的文献综述报告。2.论文开题报告:通过文献阅读和调查研究,在导师指导下由博士生做开题报告,参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