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把我们的孩子逼成了_第1页
谁把我们的孩子逼成了_第2页
谁把我们的孩子逼成了_第3页
谁把我们的孩子逼成了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谁把我们的孩子逼成了“陈胜、吴广”?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则新闻:3月9日,湖南湘潭湘机中学一次晚自习的意外停电,引发学生集体烧书、丢书、撕书,学生称把心里积累很久的怨恨都发泄出来。据悉,该校每周只有周日上午半天假,学生称这半天只能睡觉。调查发现,湘潭多家学校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补课。央视《新闻1+1》栏目针对此事进行了跟踪采访与报道。看完白岩松老师的采访记录,我禁不住问:这些被视作“生活在蜜糖里的娃娃们”,怎么就能有如此不领情的举动?谁把我们的孩子逼成了“陈胜、吴广”?我们的近乎疯狂的补课何时休?“以成绩论英雄”、“唯分数论”的畸形教育观作祟这应该是一种传统的弊病了。应试教育在某一个历史时期的确起到了选拔人才的作用,但我们又在无限夸大了它的作用,把考试作为教育的唯一或主要目标、学生沦为“考试机器”,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了应试教育下的牺牲品。尽管我们的国家教育部门高喊“减负”,但应试教育巨大的惯性在短时间内很难慢下来,长期形成的应试教育思想在短期内也很难根除。很多学校,依旧把考试成绩作为评定老师、学生的重要标尺,分分分,不仅是学生的命根,也是老师的命根了。如何提高成绩呢?补课就是唯一的选择了。教师的师德经不住考量,利益驱动“有偿补课”现象在现在的教育当中屡见不鲜。部分教师看到补课可以获得不菲的报酬,这些额外的收入用以补贴家用,滋润生活,倒是一条很好的捷径啊。在金钱的诱惑之下,违背了教师的职业操守,将学生当成了利益的“摇钱树”,通过补课来发家致富。有的自办补习班,有的受聘于社会的专职的补课组织机构,五花八门,各显神通。在市场经济的今天,个体靠劳动和智慧赚钱无可厚非,问题的关键在于,“有偿补课”的手伸向了课堂之上,“上课”无精打采,“补课”却精神百倍——如此教育和师德的双重矮化,岂能不令人悲哀。家长拔苗助长,家教过当也不知是谁喊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坑爹的口号,霎时间给家长们上了紧箍咒一样,听任这句“名言”的摆布。于是乎,所有的家长们紧急行动起来,在“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孩子”的“真理”误导下,对孩子施以猛烈的家教,有的甚至从娘胎里就开始了各种培优。奥数班、舞蹈、钢琴、象棋、武术、体操、画画等等只要能让孩子多学一点的项目通通加在了孩子瘦弱的肩膀上,仅仅就只是为了比其他孩子跑得快一点。真的是为了孩子的未来吗?我看更多的是为了寻求一点心理平衡,或者是一个面子。拔苗助长的教训,难道都忘了吗?教育的怪异现象层出不穷:“虎妈”硝烟余温,“狼爸”硝烟四起。“棍棒出孝子”“严父出大学生”的思想开始进驻一些父母的头脑。于是跟风一样,妄图通过复制别人的经验来造就自己的孩子。结果如何呢?

教育部门总是“心太软”为了减轻学生负担,我国教育规章明令禁止教师利用学生课余时间进行补习,特别是有偿补习行为。可是达到目的了吗?君不见,每年的假期,各种名目的补习班一夜之间,充斥大街小巷,宣传单满天飞。教育部门接到举报后,也去检查,勒令关闭。但是很多家长不理解,搬出“俺是自愿的”的理论,与教育部门理论理论。对于教育内部的人员还好说,因为咱们的管理部门可以掌握主动权,而对于那些以此为谋生手段的社会人来说,我们的教育部门似乎就监管不得力,鞭长莫及了。于是,我就觉得咱们的教育部门总是“心太软”。殊不知,这里的仁慈,就是纵容啊。综上,我觉得,咱们的老师、家长以及教育部门的领导,都要认真的、深刻的反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