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输线理论课件_第1页
传输线理论课件_第2页
传输线理论课件_第3页
传输线理论课件_第4页
传输线理论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章传输线理论王栋刘兴制作

第九章传输线理论王栋刘兴制作1第九章传输线理论§9-1传输线方程及其解

§9-2传输线的特性参量

§9-3传输线的工作状态

第九章传输线理论§9-1传输线方程及其解2§9-1传输线方程及其解

从分析方法来看,上节主要采用的是“场”的方法,即以、为研究对象,解满足边界条件下的波动方程,得到电磁场的解,进而研究导波装置的横向分布及纵向传播特性。而本节主要采用路的方法,即在一定的条件下,以u、i为讨论对象,用电路理论研究纵向传播特性,故传输线(又称长线)理论就是研究TEM波传输线的分布参数的电路理论。因此下面首先讨论电路理论中分布参数和集总参数的区别。§9-1传输线方程及其解从分析方法来3长线及TEM波的分布参数模型1,集中参数电路+-u(t)ˇi(t)<1>

<2>传输线上每点的u,i只是t的函数<3>u,i不随z变化,处处相同<4>且可用R、L、C、G集中参数元件表示Z长线及TEM波的分布参数模型1,集中参数电路+-u(t)42,分布参数电路ˇˇi(z,t)+_u(z,t)dzi(z+dz,t)u(z+dz,t)+_<1>(和与相比拟)称为长线<2>长线上每点u,i是t的函数.<3>也是z的函数,u(z,t),i(z,t)u,i处处不同.<4>沿线上的R、L、C、G不集中与某元件之内,而是分布在长线上每一点.如果是均匀分布均匀传输线不均匀分布非均匀传输线2,分布参数电路ˇˇi(z,t)+_u(z,t)dzi(z+5<5>传输线上通过高频信号时,出现以下分布参数效应:a.电流通过导线使导线发热,表明导线本身有分布电阻.—单位长度分布电阻b.双导线之间绝缘不完善而出现漏电流,表明导线间处处有漏电导.—单位长度分布电导c.导线之间有电压,导线间便有电场,表明导线间有分布电容.—单位长度分布电容d.导线中通过电流时周围出现磁场,表明导线上有分布电感.—单位分布电感<5>传输线上通过高频信号时,出现以下分布参数效应:—单位长63.TEM波传输线<1>用分布参数理论研究<2>在xoy平面(即横向场)分布与静态场一样,即由“+”“-”电荷引起,由电流引起.<3>只需研究z向(纵向)的u和i传输线(长线).

性质

u(z,t)i(z,t)3.TEM波传输线<1>用分布参数理论研究u(z,t)i(z7<4>对于连接源和负载的TEM波传输线,可用图1-3(a)所示电路表示。zo

图9-4长线的电路表示有了分布参数概念后,长线可划分为许多无限小的线段dz(dz<<),则每一个小线元可看成集总参数电路,其上有电阻dz,电感dz,电容dz和漏电导dz,于是得到其等效电路如图1-3(b)所示:<4>对于连接源和负载的TEM波传输线,可用图1-3(a)所8dzdzdzdzzdz图9-5线元dz的等效电路dzdzdzdzzdz图9-5线元dz的等效电路9实际传输线则表示成各线元等效网络的级联,如下图图9-6有耗线的等效电路图9-7无耗线的等效电路实际传输线则表示成各线元等效网络的级联,如下图图9-6有101.推导当把传输线用图9-6所示电路等效后,则依KCL、KVL定律,线元dz段上的电压、电流的变化为:(见图9-8所示)dzdzdzdz++--dz图9-8线元dz的等效电路长线方程1.推导dzdzdzdz++--dz图9-8线元dz的等效11上两式左边可写成:即为(9-1)(9-2)(9-1)(9-2)为均匀传输线一般方程,又称电报方程。上两式左边可写成:即为(9-1)(9-2)(9-1)(912若信号源为角频率的正弦波,则(9-1)(9-2)式可表示为复数形式,(向量)上面加点(9-4)(9-5)这称为时谐传输线方程。

若信号源为角频率的正弦波,则(9-1)(9-2)式可表132.求解传输线方程:对它们求导得:代(9-5)同理:2.求解传输线方程:对它们求导得:代(9-5)同理:14即(9-7)(9-6)长线电压和电流波动方程式中相位系数衰减系数传播系数设波动方程的通解为:(9-9)即(9-7)(9-6)长线电压和电流波动方程式中相位系数衰减15由(9-4)式:即(9-10)(9-11)其中

叫特性阻抗上式中积分常数、由传输线边界条件确定。下面讨论两种边界条件的解及意义。由(9-4)式:即(9-10)(9-11)其中叫特性阻抗上161.已知终端电压、电流如图9-9所示图9-9由端电压确定积分常数设传输的终端电压为已知,将其代入式(9-10)、(9-11)得:+_传输线方程的解及其意义1.已知终端电压、电流如图9-9所示图9-9由端电压17联立解上式得:代入(8-106)(8-107)式得:(9-13)(9-14)为计算方便,选取由终端为起始点的坐标,即(9-9)图中的,则以上式变成:(9-15)(9-16)联立解上式得:代入(8-106)(8-107)式得:(9-118表示为双曲线函数形式则为:(9-17)(9-18)2.已知始端电压、电流设为已知,代(9-10)(9-11)式联立解,得代回(9-19)(9-20)式(9-19)(9-20)表示为双曲线函数形式则为:(9-17)(9-18)2.已知始19表示成双曲线函数形式则为:(9-21)(9-22)3.解的意义为便于讨论,将(9-21)(9-22)的表达式改写如下:同理其中:(其中“+”—入射波,“-”—反射波)表示成双曲线函数形式则为:(9-21)(9-22)3.解的意20(9-24)(9-25)同理(9-26)把化为时间函数形式有:(9-27)(9-28)U是的叠加,先研究它既是t,又是z的函数。见波形图1-6,项为离开源向负载方向传播的电压、电流波.叫入射波(+)(9-24)(9-25)同理(9-26)把化为时间函21通常称这种波为电压入射波、直波或正向行波。同理:—电压反射波、回波或反向行波另外:图9-20入射波沿线的传播通常称这种波为电压入射波、直波或正向行波。图9-20入射22§9-2传输线的特性参量特性参量

包括:特性阻抗传播系数输入阻抗反射系数相速度与相波长§9-2传输线的特性参量特性参量23(一)特性阻抗

可见只取决于传输线的分布参数和频率,而与传输线的长度无关。对于无损耗线,

则(9-29)(一)特性阻抗可见只取决于传输线的分布参数和频率24(二)传播系数(9-30)(二)传播系数(9-30)25(三)输入阻抗由(9-23)式,(9-18)(9-17)传输线上任一点的电压和电流的比值定义为该点朝负载端看去的输入阻抗。(三)输入阻抗(9-18)(9-17)传输线上任一点的电26(9-31)(9-32)(9-31)(9-32)27(四)反射系数①定义传输线上某点的反射波电压与入射波电压之比定义为该点处的反射系数,即:(9-34)(9-33)(四)反射系数(9-34)(9-33)28②另外表达式②另外表达式29③终端反射系数表示(9-36)(9-37)(9-38)③终端反射系数表示(9-36)(9-37)(9-38)30④分析

当即不存在反射波,这时称终端阻抗和传输线阻抗匹配,这是通信设备中所希望的。④分析31相速与相波长zuo无损耗,无损耗即无衰减波。时刻,当时,对应的点,相位。时刻,当时,对应的点,相位。相位定义为沿个方向传播的入射波等相位点移动的速度。相速与相波长zuo无损耗,32相速与相波长由点和点相位相同。(9-39)(9-40)对双导线的、代入可得:同轴线(1-44)(架空线)空气介质中:u,i传播速度同自由空间电磁波光速。相速与相波长由点和点相位相同。(933相速与相波长相波长定义为同一瞬时相位相差2π的两点间的距离,用表示。(9-41)(9-42)—自由空间的工作波长(9-43)相速与相波长相波长定义为同一瞬时相位相差34总结特性参量(无衰、无损线)总结特性参量(无衰、无损线)35§9-3传输线的工作状态

传输线的工作状态取决于传输线终端所接的负载.本节就以终端负载状况为出发点,对传输线的三种工作状态:行波状态,驻波状态和行驻波状态进行分析。

§9-3传输线的工作状态传输线的工作状态取决于传输线终端36行波状态行波状态即传输线上无反射波出现,只有入射波的工作状态。

从式可知:

当时,等式的第二项(反射波)就为零。线上只有入射波。1.条件:,则有

行波状态37式中是的初相角,当纯电阻时,。2.上式的瞬时表达式为:3.图形式中是的初相角,当384.负载吸收功率行波状态下沿线的电压、电流分布图4.负载吸收功率行波状态下沿线的电压、电流分布图395.结论(特点)—对无损线①沿线电压、电流振幅不变。②电压、电流同相。③沿线各点的输入阻抗均等于特性阻抗。④由源馈送到长线的能量全部被负载吸收,也即匹配状态。6.驻波系数与行波系数驻波系数又叫驻波比,用S表示。行波系数用K表示。5.结论(特点)—对无损线6.驻波系数与行波系数40或时,都有(全反射),即入射波在终端都将全反射。入射波与反射波跌价形成驻波,传输线工作在全驻波状态。下面分别讨论无损线三种负载下情况。1.当终端短路时:有:

行波状态或时,都有41(9-49)(9-48)图9-22(a)设终端电流则将上两式化成时间函数后,有:①瞬时式(9-50)(9-51)(9-49)(9-48)图9-22(a)设终端电流42②波形ol)43(Tti+)4(Tti+)2(Tti+)2(Ttu+)(tuiu,图9-22短路无损耗的电压和电流分布曲线②波形ol)43(Tti+)4(Tti+)2(Tti+)2(43③波形分析

<a>电压、电流i均为不衰减的且振幅相同的入射波和反射波的叠加而成。它们是驻波。(波腹、波节位置固定不变的波)<b>波腹—总出现分布曲线最大值,波节处则恒为零。在…处,出现电压波腹、电流的波节

在…处,出现电压波节、电流的波腹<c>图中对应于波形的时间自变量t为:t=kT,k=0,1,2,3…在瞬间,沿线各处电流都变为零(如横轴)

在瞬间,电压处处为零。④输入阻抗.由(9-48)(9-49)式得:③波形分析44(9-52)可见也是一个纯电抗,其大小和性质与线长无关。下面画出其的波形图⑤波形分析:当—为感抗

当—为容抗

在…时,—相当于串联谐振。

在…时,—相当于并联谐振。(9-52)可见也是一个纯电抗,其大小和性质与线454l43l2linXinXol图9-23短路无损耗线的输入阻抗负载电源4l43l2linXinXol图9-23短路无损耗线的输462.当,终端开路时:有由式(9-15)(9-16)得:(9-55)(9-54)设终端电压,化成时间函数为:(9-56)①瞬时式②波形(9-57)2.当,终端开路时:(9-55)(47z¢)4(Tti+)4(Ttu+)43(Ttu+)2(Tti+)(tiiu,lo图9-24空载无损耗电压、电流分布曲线z¢)4(Tti+)4(Ttu+)43(Ttu+)2(Tti48③波形的分析<a>u,i为不衰减、振幅相同的入射波和反射叠加。<b>在…处,因为,电压波腹,电流波节。在…处,,电压波节,电流波腹处。<c>t=kT,k=0,1,2,…在瞬间,沿线各处电流都变成零。在瞬间,沿线各处电压都变成零。④输入阻抗(9-58)在始端的输入阻抗(9-59)③波形的分析(9-58)在始端的输入阻抗(9-59)49可见是一个纯阻抗,下面画出的波形图。负载电源图9-25空载无损耗线的输入阻抗ol43l2l4linxz¢可见是一个纯阻抗,下面画出的50⑤波形分析:当—为容抗

当—为感抗

在…处,,相当于串联谐振。

在…处,,相当于并联谐振。3.用途上述无损耗线在终端开路或短路时,其输入阻抗具有一些特点在高频技术中获得一定应用:⑤当—为容抗51<1>长度小于的开路无损耗线用来代替电容。

<2>长度小于的短路无损耗线用来代替电感。(高频中,常用的电感线圈或电容器已不可能作为电感、电容元件了)<3>长度为的无损耗线可以作为接在传输线上和负载之间的匹配元件,作用如同一个阻抗变换器。其工作原理如下:图9-29无损耗线作为阻抗变换器4l0ZinZ1cZLZ<1>长度小于的开路无损耗线用来代替电容。图9-252设无损耗的特性阻抗为,负载阻抗为,且设为纯阻抗(),现要求设法使与匹配。为此,在传输线的终端与负载之间扦入一段的无损线,上图所示。可以求得这段长度为的无损线的输入阻抗为:式中为无损线的特性阻抗。设无损耗的特性阻抗为,负载阻抗为53∴求得此无损线的特性阻抗<4>超高频技术中,用固体介质做成支持传输线的绝缘子,因为其介质损耗往往会很太大,以致失去绝缘作用。因而有时采用所谓“金属绝缘子”,也就是一段长度为的短接传输线作为支架。因为,因此其损耗小于介质绝缘子中的损耗。4.终端接负载为纯电抗时.终端仍产生全反射,沿线形成驻波,终端上不为波节,(9-63)∴求得此无损线的特性阻抗(9-63)54也不是波腹,但可用长度为的短路线或开路线代替电抗。(1)为感性由(9-53)式:

即用一段长度为的短路线代替端接的纯电感负载,见下图.也不是波腹,但可用长度为的短路线或开路线代替电抗55图9-26终端接纯电感性负载时,u,i及阻抗分布inZziu,o2X2jX0llo短接线电流i波腹电压u波节inZ图9-26终端接纯电感性负载时,u,i及阻抗分布inZzi56这样由电路线u,i和分布截去长就可得到端接纯电感负载时沿线的u,i及分布,如上图9-26。此时,在终端既不是波腹点,也不是波节点。但离开终端的第一个出现的必是u的波腹,i的波节。(2)为容性由于一段长度的开路线的为一纯电容∴由(9-59)式即用一段长度的开路线代替端接的纯电容性负载。同样,此时在终端仍取不到波腹或波节,但离开终端第一个出现的必是电压波节,电流波腹。这样由电路线u,i和分布截去长就可57(3)总结:<a>以上各种状态可用反射系数单位圆表示。见图1-16

图9-28

不同负载所对应反射系数在反射系数单位圆上的位置(3)总结:图9-28不同负载所对应反射系数在反射系数单58Ⅰ>当坐标原点—匹配负载Ⅱ>当—短路负载点Ⅲ>当—开路负载点Ⅳ>当纯感性负载,位于反射圆的上半圆周上。Ⅴ>当纯容性负载

,位于反射圆的下半圆周上。a=0b=0a=-1b=0a=1b=0Ⅰ>当a=0a=-1a=159<b>变换性传输线上每隔阻抗性质变换一次。并且:利用该特性可进行阻抗转换。所以传输线具有阻抗转换的作用。<c>传输线上有的重复性即相距的两点的传输阻抗相等的特性。即<d>长线上电压、电流不能直接测量,所以长线上的阻抗也不能直接测量。<e>均匀无耗传输线传输的功率沿线处处相等,故可由线上任一点的电压、电流来计算功率,并且该点输入阻抗的实际吸收的功率就等于负载吸收的功率。一般选取电压、电流同相的波节、波腹点计算。因为这些点上等效输入阻抗为纯电阻。<f>对于驻波,沿线同一位置的电压与电流之间相位相差<b>变换性60,所以驻波状态只有能量的储存,没有能量的传输。(不再具有行波的传输特性,而且在线上作简谐振荡)。表现为u与i在t上有90°相位差,在空间上也有90°的等移。<g>为了定量描述传输线上行波分量和驻波分量引入驻波系数和行波系数。

由此可见,当传输线工作在行波状态时:

,所以驻波状态只有能量的储存,没有能量的传输。61当传输线工作在混合波状态时:当传输线工作在驻波状态时:当传输线工作在混合波状态时:当传输线工作在驻波状态时:62行驻波状态(混合波)

当传输线终端接任意复数阻抗时,出现混合波状态.设负载为,则反射系数在此负载下,无耗线电压,电流表达式为:

传输线上任意点输入阻抗为:(9-67)(9-68)(9-69)行驻波状态(混合波)(9-67)(9-68)(9-69)63例9-2一个特性阻抗为100的传输线,测得线上驻波系数S为2,第一个电压波节点距终端负载为0.8个工作波长.试求(1)终端负载为多少?(2)如果沿线驻波系数为1,再求为多少?解:(1)已知电压波节点处的为,直接应用公式(9-32),便可求得值.这里:而,所以可计算得出(2)当S=1时,说明无反射波,是行波状态,也即匹配负载,有例9-2一个特性阻抗为100的传输线,测得64第九章传输线理论王栋刘兴制作

第九章传输线理论王栋刘兴制作65第九章传输线理论§9-1传输线方程及其解

§9-2传输线的特性参量

§9-3传输线的工作状态

第九章传输线理论§9-1传输线方程及其解66§9-1传输线方程及其解

从分析方法来看,上节主要采用的是“场”的方法,即以、为研究对象,解满足边界条件下的波动方程,得到电磁场的解,进而研究导波装置的横向分布及纵向传播特性。而本节主要采用路的方法,即在一定的条件下,以u、i为讨论对象,用电路理论研究纵向传播特性,故传输线(又称长线)理论就是研究TEM波传输线的分布参数的电路理论。因此下面首先讨论电路理论中分布参数和集总参数的区别。§9-1传输线方程及其解从分析方法来67长线及TEM波的分布参数模型1,集中参数电路+-u(t)ˇi(t)<1>

<2>传输线上每点的u,i只是t的函数<3>u,i不随z变化,处处相同<4>且可用R、L、C、G集中参数元件表示Z长线及TEM波的分布参数模型1,集中参数电路+-u(t)682,分布参数电路ˇˇi(z,t)+_u(z,t)dzi(z+dz,t)u(z+dz,t)+_<1>(和与相比拟)称为长线<2>长线上每点u,i是t的函数.<3>也是z的函数,u(z,t),i(z,t)u,i处处不同.<4>沿线上的R、L、C、G不集中与某元件之内,而是分布在长线上每一点.如果是均匀分布均匀传输线不均匀分布非均匀传输线2,分布参数电路ˇˇi(z,t)+_u(z,t)dzi(z+69<5>传输线上通过高频信号时,出现以下分布参数效应:a.电流通过导线使导线发热,表明导线本身有分布电阻.—单位长度分布电阻b.双导线之间绝缘不完善而出现漏电流,表明导线间处处有漏电导.—单位长度分布电导c.导线之间有电压,导线间便有电场,表明导线间有分布电容.—单位长度分布电容d.导线中通过电流时周围出现磁场,表明导线上有分布电感.—单位分布电感<5>传输线上通过高频信号时,出现以下分布参数效应:—单位长703.TEM波传输线<1>用分布参数理论研究<2>在xoy平面(即横向场)分布与静态场一样,即由“+”“-”电荷引起,由电流引起.<3>只需研究z向(纵向)的u和i传输线(长线).

性质

u(z,t)i(z,t)3.TEM波传输线<1>用分布参数理论研究u(z,t)i(z71<4>对于连接源和负载的TEM波传输线,可用图1-3(a)所示电路表示。zo

图9-4长线的电路表示有了分布参数概念后,长线可划分为许多无限小的线段dz(dz<<),则每一个小线元可看成集总参数电路,其上有电阻dz,电感dz,电容dz和漏电导dz,于是得到其等效电路如图1-3(b)所示:<4>对于连接源和负载的TEM波传输线,可用图1-3(a)所72dzdzdzdzzdz图9-5线元dz的等效电路dzdzdzdzzdz图9-5线元dz的等效电路73实际传输线则表示成各线元等效网络的级联,如下图图9-6有耗线的等效电路图9-7无耗线的等效电路实际传输线则表示成各线元等效网络的级联,如下图图9-6有741.推导当把传输线用图9-6所示电路等效后,则依KCL、KVL定律,线元dz段上的电压、电流的变化为:(见图9-8所示)dzdzdzdz++--dz图9-8线元dz的等效电路长线方程1.推导dzdzdzdz++--dz图9-8线元dz的等效75上两式左边可写成:即为(9-1)(9-2)(9-1)(9-2)为均匀传输线一般方程,又称电报方程。上两式左边可写成:即为(9-1)(9-2)(9-1)(976若信号源为角频率的正弦波,则(9-1)(9-2)式可表示为复数形式,(向量)上面加点(9-4)(9-5)这称为时谐传输线方程。

若信号源为角频率的正弦波,则(9-1)(9-2)式可表772.求解传输线方程:对它们求导得:代(9-5)同理:2.求解传输线方程:对它们求导得:代(9-5)同理:78即(9-7)(9-6)长线电压和电流波动方程式中相位系数衰减系数传播系数设波动方程的通解为:(9-9)即(9-7)(9-6)长线电压和电流波动方程式中相位系数衰减79由(9-4)式:即(9-10)(9-11)其中

叫特性阻抗上式中积分常数、由传输线边界条件确定。下面讨论两种边界条件的解及意义。由(9-4)式:即(9-10)(9-11)其中叫特性阻抗上801.已知终端电压、电流如图9-9所示图9-9由端电压确定积分常数设传输的终端电压为已知,将其代入式(9-10)、(9-11)得:+_传输线方程的解及其意义1.已知终端电压、电流如图9-9所示图9-9由端电压81联立解上式得:代入(8-106)(8-107)式得:(9-13)(9-14)为计算方便,选取由终端为起始点的坐标,即(9-9)图中的,则以上式变成:(9-15)(9-16)联立解上式得:代入(8-106)(8-107)式得:(9-182表示为双曲线函数形式则为:(9-17)(9-18)2.已知始端电压、电流设为已知,代(9-10)(9-11)式联立解,得代回(9-19)(9-20)式(9-19)(9-20)表示为双曲线函数形式则为:(9-17)(9-18)2.已知始83表示成双曲线函数形式则为:(9-21)(9-22)3.解的意义为便于讨论,将(9-21)(9-22)的表达式改写如下:同理其中:(其中“+”—入射波,“-”—反射波)表示成双曲线函数形式则为:(9-21)(9-22)3.解的意84(9-24)(9-25)同理(9-26)把化为时间函数形式有:(9-27)(9-28)U是的叠加,先研究它既是t,又是z的函数。见波形图1-6,项为离开源向负载方向传播的电压、电流波.叫入射波(+)(9-24)(9-25)同理(9-26)把化为时间函85通常称这种波为电压入射波、直波或正向行波。同理:—电压反射波、回波或反向行波另外:图9-20入射波沿线的传播通常称这种波为电压入射波、直波或正向行波。图9-20入射86§9-2传输线的特性参量特性参量

包括:特性阻抗传播系数输入阻抗反射系数相速度与相波长§9-2传输线的特性参量特性参量87(一)特性阻抗

可见只取决于传输线的分布参数和频率,而与传输线的长度无关。对于无损耗线,

则(9-29)(一)特性阻抗可见只取决于传输线的分布参数和频率88(二)传播系数(9-30)(二)传播系数(9-30)89(三)输入阻抗由(9-23)式,(9-18)(9-17)传输线上任一点的电压和电流的比值定义为该点朝负载端看去的输入阻抗。(三)输入阻抗(9-18)(9-17)传输线上任一点的电90(9-31)(9-32)(9-31)(9-32)91(四)反射系数①定义传输线上某点的反射波电压与入射波电压之比定义为该点处的反射系数,即:(9-34)(9-33)(四)反射系数(9-34)(9-33)92②另外表达式②另外表达式93③终端反射系数表示(9-36)(9-37)(9-38)③终端反射系数表示(9-36)(9-37)(9-38)94④分析

当即不存在反射波,这时称终端阻抗和传输线阻抗匹配,这是通信设备中所希望的。④分析95相速与相波长zuo无损耗,无损耗即无衰减波。时刻,当时,对应的点,相位。时刻,当时,对应的点,相位。相位定义为沿个方向传播的入射波等相位点移动的速度。相速与相波长zuo无损耗,96相速与相波长由点和点相位相同。(9-39)(9-40)对双导线的、代入可得:同轴线(1-44)(架空线)空气介质中:u,i传播速度同自由空间电磁波光速。相速与相波长由点和点相位相同。(997相速与相波长相波长定义为同一瞬时相位相差2π的两点间的距离,用表示。(9-41)(9-42)—自由空间的工作波长(9-43)相速与相波长相波长定义为同一瞬时相位相差98总结特性参量(无衰、无损线)总结特性参量(无衰、无损线)99§9-3传输线的工作状态

传输线的工作状态取决于传输线终端所接的负载.本节就以终端负载状况为出发点,对传输线的三种工作状态:行波状态,驻波状态和行驻波状态进行分析。

§9-3传输线的工作状态传输线的工作状态取决于传输线终端100行波状态行波状态即传输线上无反射波出现,只有入射波的工作状态。

从式可知:

当时,等式的第二项(反射波)就为零。线上只有入射波。1.条件:,则有

行波状态101式中是的初相角,当纯电阻时,。2.上式的瞬时表达式为:3.图形式中是的初相角,当1024.负载吸收功率行波状态下沿线的电压、电流分布图4.负载吸收功率行波状态下沿线的电压、电流分布图1035.结论(特点)—对无损线①沿线电压、电流振幅不变。②电压、电流同相。③沿线各点的输入阻抗均等于特性阻抗。④由源馈送到长线的能量全部被负载吸收,也即匹配状态。6.驻波系数与行波系数驻波系数又叫驻波比,用S表示。行波系数用K表示。5.结论(特点)—对无损线6.驻波系数与行波系数104或时,都有(全反射),即入射波在终端都将全反射。入射波与反射波跌价形成驻波,传输线工作在全驻波状态。下面分别讨论无损线三种负载下情况。1.当终端短路时:有:

行波状态或时,都有105(9-49)(9-48)图9-22(a)设终端电流则将上两式化成时间函数后,有:①瞬时式(9-50)(9-51)(9-49)(9-48)图9-22(a)设终端电流106②波形ol)43(Tti+)4(Tti+)2(Tti+)2(Ttu+)(tuiu,图9-22短路无损耗的电压和电流分布曲线②波形ol)43(Tti+)4(Tti+)2(Tti+)2(107③波形分析

<a>电压、电流i均为不衰减的且振幅相同的入射波和反射波的叠加而成。它们是驻波。(波腹、波节位置固定不变的波)<b>波腹—总出现分布曲线最大值,波节处则恒为零。在…处,出现电压波腹、电流的波节

在…处,出现电压波节、电流的波腹<c>图中对应于波形的时间自变量t为:t=kT,k=0,1,2,3…在瞬间,沿线各处电流都变为零(如横轴)

在瞬间,电压处处为零。④输入阻抗.由(9-48)(9-49)式得:③波形分析108(9-52)可见也是一个纯电抗,其大小和性质与线长无关。下面画出其的波形图⑤波形分析:当—为感抗

当—为容抗

在…时,—相当于串联谐振。

在…时,—相当于并联谐振。(9-52)可见也是一个纯电抗,其大小和性质与线1094l43l2linXinXol图9-23短路无损耗线的输入阻抗负载电源4l43l2linXinXol图9-23短路无损耗线的输1102.当,终端开路时:有由式(9-15)(9-16)得:(9-55)(9-54)设终端电压,化成时间函数为:(9-56)①瞬时式②波形(9-57)2.当,终端开路时:(9-55)(111z¢)4(Tti+)4(Ttu+)43(Ttu+)2(Tti+)(tiiu,lo图9-24空载无损耗电压、电流分布曲线z¢)4(Tti+)4(Ttu+)43(Ttu+)2(Tti112③波形的分析<a>u,i为不衰减、振幅相同的入射波和反射叠加。<b>在…处,因为,电压波腹,电流波节。在…处,,电压波节,电流波腹处。<c>t=kT,k=0,1,2,…在瞬间,沿线各处电流都变成零。在瞬间,沿线各处电压都变成零。④输入阻抗(9-58)在始端的输入阻抗(9-59)③波形的分析(9-58)在始端的输入阻抗(9-59)113可见是一个纯阻抗,下面画出的波形图。负载电源图9-25空载无损耗线的输入阻抗ol43l2l4linxz¢可见是一个纯阻抗,下面画出的114⑤波形分析:当—为容抗

当—为感抗

在…处,,相当于串联谐振。

在…处,,相当于并联谐振。3.用途上述无损耗线在终端开路或短路时,其输入阻抗具有一些特点在高频技术中获得一定应用:⑤当—为容抗115<1>长度小于的开路无损耗线用来代替电容。

<2>长度小于的短路无损耗线用来代替电感。(高频中,常用的电感线圈或电容器已不可能作为电感、电容元件了)<3>长度为的无损耗线可以作为接在传输线上和负载之间的匹配元件,作用如同一个阻抗变换器。其工作原理如下:图9-29无损耗线作为阻抗变换器4l0ZinZ1cZLZ<1>长度小于的开路无损耗线用来代替电容。图9-2116设无损耗的特性阻抗为,负载阻抗为,且设为纯阻抗(),现要求设法使与匹配。为此,在传输线的终端与负载之间扦入一段的无损线,上图所示。可以求得这段长度为的无损线的输入阻抗为:式中为无损线的特性阻抗。设无损耗的特性阻抗为,负载阻抗为117∴求得此无损线的特性阻抗<4>超高频技术中,用固体介质做成支持传输线的绝缘子,因为其介质损耗往往会很太大,以致失去绝缘作用。因而有时采用所谓“金属绝缘子”,也就是一段长度为的短接传输线作为支架。因为,因此其损耗小于介质绝缘子中的损耗。4.终端接负载为纯电抗时.终端仍产生全反射,沿线形成驻波,终端上不为波节,(9-63)∴求得此无损线的特性阻抗(9-63)118也不是波腹,但可用长度为的短路线或开路线代替电抗。(1)为感性由(9-53)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