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梁柱设计及步骤课件_第1页
框架梁柱设计及步骤课件_第2页
框架梁柱设计及步骤课件_第3页
框架梁柱设计及步骤课件_第4页
框架梁柱设计及步骤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钢筋混凝土框架构件设计11/19/20221第六章钢筋混凝土框架构件设计11/11/20221框架内力组合及最不利内力框架抗震设计的延性要求框架梁截面设计和配筋构造框架柱截面设计和配筋构造框架节点核心区截面设计11/19/20222框架内力组合及最不利内力11/11/20222§6.1延性框架的概念设计1、延性结构设计原则(1)强柱弱梁(或强墙弱梁)要控制梁、柱的相对强度,使塑性铰首先在梁端出现,尽量避免或减少柱子中的塑性铰(2)强剪弱弯(3)强节点、强锚固(4)局部加强(5)限制轴压比,加强柱箍筋对混凝土的约束2、保证延性的抗震措施(1)先划分抗震等级(分四个等级)(2)根据抗震等级,按延性设计原则控制计算:内力调整构造:截面尺寸、主筋、箍筋、锚固等要求11/19/20223§6.1延性框架的概念设计1、延性结构设计原则11/1在“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计原则下,地震区的结构都应该设计成延性结构。即在中等地震下,允许结构某些部位出现塑性铰。只要进行合理的延性结构设计,结构可以通过塑性变形消耗地震能量,做到“大震不倒”(而不是靠承载力抵抗大震)§6.1延性框架的概念设计11/19/20224在“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计原则下,地震区的框架柱的轴压比限值(影响柱承载力和延性的参数)

N§6.1延性框架的概念设计11/19/20225框架柱的轴压比限值(影响柱承载力和延性的参数)N§§6.2框架梁抗震设计

6.2.1框梁破坏形态与延性梁的破坏类型(弯曲、剪切破坏)6.2.2梁截面抗弯设计梁截面配筋与延性受压区高度小,延性好受压钢筋能改善延性(要求一定量的受压钢筋)梁截面抗弯验算11/19/20226§6.2框架梁抗震设计

6.2.1框梁§6.2框架梁抗震设计

6.2.3梁的抗剪验算框梁箍筋与延性满足强剪弱弯要求满足抗震构造措施要求剪力设计值11/19/20227§6.2框架梁抗震设计

6.2.3梁的抗剪验算框梁剪力设计值框架梁强剪弱弯调整:一、二、三级需调整,四级不调整9度抗震设计的结构和一级框架结构尚应符合

——分别为梁左右端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截面组合的弯矩设计值。当抗震等级为一级且梁两端弯矩均为负弯矩时,绝对值较小一端的弯矩应取零——梁剪力增大系数,一、二、三级分别取1.3、1.2、1.1——梁的净跨——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按简支梁分析的梁端截面剪力设计值§6.2框架梁抗震设计

6.2.3梁的抗剪验算11/19/20228剪力设计值9度抗震设计的结构和一级框架结构尚应符合——框架梁受剪承载力无地震作用组合时集中荷载为主的梁§6.2框架梁抗震设计

6.2.3梁的抗剪验算11/19/20229框架梁受剪承载力集中荷载为主的梁§6.2框架梁抗震设计§6.2框架梁抗震设计

6.2.3梁的抗剪验算地震作用组合时集中荷载为主的梁11/19/202210§6.2框架梁抗震设计

6.2.3梁的抗剪验算地震6.2.4框架梁构造要求1、框架梁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非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0.2和二者的较大值;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规范规定数值11/19/2022116.2.4框架梁构造要求1、框架梁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1/(2)框架梁截面配箍率

As为单肢箍筋截面面积,n为肢数,s为箍筋梁跨方向间距,b为梁宽(3)箍筋构造(箍筋加密要求、直径和间距)箍筋加密区长度:(一级),(二~四级)第一个箍筋应设置在距支座边缘50mm处箍筋加密区范围内的箍筋肢距:一级20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二、三级25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四级不宜大于300mm箍筋应有1350弯钩,弯钩端头直段长度不应小于10倍箍筋直径和75mm的较大值6.2.4框架梁构造要求11/19/202212(2)框架梁截面配箍率As为单肢箍筋截面面积,n为肢数§6.3框架柱抗震设计6.3.1柱延性影响因素箍筋剪跨比剪跨比反映了柱端弯矩和剪力的相对大小剪跨比大于2为长柱。箍筋的3个作用:抗剪、约束混凝土、防止纵近压屈。轴压比11/19/202213§6.3框架柱抗震设计6.3.1柱延性影响因素箍筋剪§6.3框架柱抗震设计6.3.1柱延性影响因素箍筋s——箍筋单肢面积

——箍筋总长——箍筋包围的混凝土核心面积的两个边长——箍筋间距体积配箍率11/19/202214§6.3框架柱抗震设计6.3.1柱延性影响因素箍筋s6.3.2框架柱压弯承载力验算1、轴力、弯矩设计值(9度、一级)—节点上下柱端截面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组合弯矩设计值之和,上下柱端的弯矩设计值,可按弹性分析的弯矩比例进行分配—节点左右梁端截面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组合弯矩设计值之和,当抗震等级为一级且节点左右梁端均为负弯矩时,绝对值较小的弯矩取为零—柱端弯矩增大系数,一、二、三级分别取1.41.21.1(一、二、三级)(1)强柱弱梁11/19/2022156.3.2框架柱压弯承载力验算1、轴力、弯矩设计值(9度(3)角柱:上述调整后的弯矩设计值再乘1.1增大系数。

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框支柱内力调整(2)框架结构柱固端弯矩增大抗震设计时,一、二、三级框架结构的底层柱底截面的弯矩设计值,应分别采用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弯矩值与增大系数1.5、1.25和1.15的乘积。2、柱正截面受弯承载力验算:按压弯构件计算(3)角柱:上述调整后的弯矩设计值再乘1.1增大系数。(2)16

6.3.3受剪承载力验算强剪弱弯调整(适用于一、二、三级框架)9度抗震设计的结构和一级框架结构尚应符合——分别为柱上下端顺时针或逆向组合的弯矩设计值1剪力设计值2受剪承载力根据实配钢筋和强度标准值计算11/19/2022176.3.3受剪承载力验算强剪弱弯调整(适用于一、二、三级6.3.4框架柱构造1最小截面尺寸(防止斜压破坏)2纵向钢筋3轴压比限值11/19/2022186.3.4框架柱构造1最小截面尺寸(防止斜压破坏)11/6.3.4框架柱构造4箍筋要求(1)箍筋加密区的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200mm,二三级不宜大于25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四级不宜大于300mm。(2)柱箍筋加密区范围:底层柱的上端和其他各层柱的两侧,应取矩形截面柱之长边尺寸(或圆形截面柱之直径)、柱净高之1/6和500mm三者之最大值范围;底层柱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范围;底层柱柱根以上1/3柱净高的范围;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全高范围;一级及二级框架角柱的全高范围;(3)箍筋最大间距与最小直径11/19/2022196.3.4框架柱构造4箍筋要求11/11/202219体积配箍率箍筋s——箍筋单肢面积

——箍筋总长——箍筋包围的混凝土核心面积的两个边长——箍筋间距体积配箍率11/19/202220体积配箍率箍筋s——箍筋单肢面积——箍筋总长——箍筋包围框架梁、柱设计步骤1、框架梁的截面尺寸主梁截面高度:主梁计算跨度步骤一:结构布置步骤二:截面初选2、框架柱的截面尺寸矩形截面柱的边长,非抗震设计不宜小于250mm,抗震设计不宜小于300mm,圆柱截面直径不宜小于350mm11/19/202221框架梁、柱设计步骤1、框架梁的截面尺寸:主梁计算跨度步骤一:框架梁、柱设计步骤步骤三:汇集荷载及荷载计算竖向恒荷载竖向活荷载水平风荷载地震作用步骤四:内力计算竖向恒荷载作用下内力计算竖向活荷载作用下内力计算水平风荷载作用下内力计算地震作用下内力计算11/19/202222框架梁、柱设计步骤步骤三:汇集荷载及荷载计算步骤四:内力计算框架梁、柱设计步骤五~八步骤六:控制截面及控制截面内力调整梁柱轴线端内力调整至构件边缘端竖向荷载梁端出现塑铰产生的塑性内力重分布步骤五:侧移验算侧移不满足要求回到步骤一11/19/202223框架梁、柱设计步骤五~八步骤六:控制截面及控制截面内力调整步步骤六组合前的内力调整(1)将梁柱轴线端内力调整至构件边缘端(控制截面)的内力,当梁柱截面高度较小时,此项调整可略去(偏安全)11/19/202224步骤六组合前的内力调整(1)将梁柱轴线端内力调整至构件边缘(2)竖向荷载(只限于竖向荷载)可考虑梁端出现塑铰产生的塑性内力重分布。通常是降低支座负弯矩,以减少支座处上部配筋,方便施工支座负弯矩调整系数,对于现浇梁可取0.8~0.9,支座弯矩确定后,为了安全,跨中弯矩必须满足两个要求——按简支梁计算时跨中弯矩——经内力调整并组合后的支座弯矩步骤六组合前的内力调整11/19/202225(2)竖向荷载(只限于竖向荷载)可考虑梁端出现塑铰产生的塑性框架梁、柱设计步骤步骤七:内力组合、确定最不利内力(恒荷载起控制,无风)(活荷载起控制,有风)(风荷载起控制,有风)(地震作用起控制)11/19/202226框架梁、柱设计步骤步骤七:内力组合、确定最不利内力(恒荷载起框架柱:上下端框架梁、柱设计步骤步骤七:内力组合、确定最不利内力框架梁:两端支座跨中在恒、活、风及地震作用分别计算内力后,要按照“可能与最不利”的原则进行内力组合目的:求出控制截面的最不利内力11/19/202227框架柱:框架梁、柱设计步骤步骤七:内力组合、确定最不利内力框框架梁、柱设计步骤步骤八:截面尺寸验算1、框架梁受剪截面应符合下列要求无地震作用组合时有地震作用组合时跨高比大于2.5的梁及剪跨比大于2的柱——砼强度影响系数,强度等级不大于C50时取1.0;当为C80时取0.8;在C50和C80之间时可按线性内插取用跨高比不大于2.5的梁及剪跨比大于2的柱11/19/202228框架梁、柱设计步骤步骤八:截面尺寸验算1、框架梁受剪截面应符2、框架柱截面应符合下列要求柱剪跨比不宜小于2柱截面高宽比不宜大于3剪跨比——影响钢筋混凝土柱破坏形态的重要参数——长柱,发生弯曲破坏——短柱,发生剪切破坏——极短柱,发生剪切斜拉破坏注意:轴压比和剪跨比是影响柱延性的重要参数框架梁、柱设计步骤步骤八:截面尺寸验算11/19/2022292、框架柱截面应符合下列要求剪跨比——影响钢筋混凝土柱破坏形框架梁、柱设计步骤1、框架梁强剪弱弯调整一、二、三级抗震需调整,四级无需调整9度抗震设计的结构和一级框架结构尚应符合

——分别为梁左右端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截面组合的弯矩设计值。当抗震等级为一级且梁两端弯矩均为负弯矩时,绝对值较小一端的弯矩应取零——梁剪力增大系数,一、二、三级分别取1.3、1.2、1.1——梁的净跨——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按简支梁分析的梁端截面剪力设计值步骤九:延性设计调整11/19/202230框架梁、柱设计步骤1、框架梁强剪弱弯调整9度抗震设计的结构和框架梁、柱设计步骤2、强柱弱梁调整(适用于一、二、三级框架)9度抗震设计的结构和一级框架结构尚应符合——节点上下柱端截面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组合弯矩设计值之和,上下柱端的弯矩设计值,可按弹性分析的弯矩比例进行分配——节点左右梁端截面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组合弯矩设计值之和,当抗震等级为一级且节点左右梁端均为负弯矩时,绝对值较小的弯矩取为零——柱端弯矩增大系数,一、二、三级分别取1.4、1.2、1.1步骤九:延性设计调整11/19/202231框架梁、柱设计步骤2、强柱弱梁调整(适用于一、二、三级框架)

框架梁、柱设计步骤3、框架柱强剪弱弯调整(适用于一、二、三级框架)9度抗震设计的结构和一级框架结构尚应符合——分别为柱上下端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截面组合的弯矩设计值4、构造要求抗震设计时,一、二、三级框架结构的底层柱底截面的弯矩设计值,应分别采用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弯矩值与增大系数1.5、1.25和1.15的乘积。步骤九:延性设计调整11/19/202232框架梁、柱设计步骤3、框架柱强剪弱弯调整(适用于一、二、三框架梁、柱截面设计步骤步骤十:抗弯承载力计算1、框架梁抗弯承载力计算无地震作用组合时由矩形截面受弯极限状态平衡条件可以得到11/19/202233框架梁、柱截面设计步骤步骤十:抗弯承载力计算1、框架梁抗弯承框架梁、柱截面设计步骤步骤十:抗弯承载力计算地震作用组合时抗震设计时梁两端受压区高度限制具体要求如下:一级抗震X<0.25h0b0,A’s/As>0.5;二、三级抗震X<0.35h0b0,A’s/As>0.311/19/202234框架梁、柱截面设计步骤步骤十:抗弯承载力计算地震作用组合时框架梁、柱截面设计步骤步骤十:抗弯承载力计算2、框架柱抗弯承载力计算无地震作用组合时

假定大偏心地震作用组合时

11/19/202235框架梁、柱截面设计步骤步骤十:抗弯承载力计算2、框架柱抗弯承§6.4框架梁、柱截面设计和配筋构造-抗剪承载力计算步骤十一:抗剪承载力计算有拉力情况下无地震作用组合时地震作用组合时11/19/202236§6.4框架梁、柱截面设计和配筋构造-抗剪承载力计算步骤框架梁、柱截面设计步骤步骤十二:构造要求11/19/202237框架梁、柱截面设计步骤步骤十二:构造要求11/11/2022第六章钢筋混凝土框架构件设计11/19/202238第六章钢筋混凝土框架构件设计11/11/20221框架内力组合及最不利内力框架抗震设计的延性要求框架梁截面设计和配筋构造框架柱截面设计和配筋构造框架节点核心区截面设计11/19/202239框架内力组合及最不利内力11/11/20222§6.1延性框架的概念设计1、延性结构设计原则(1)强柱弱梁(或强墙弱梁)要控制梁、柱的相对强度,使塑性铰首先在梁端出现,尽量避免或减少柱子中的塑性铰(2)强剪弱弯(3)强节点、强锚固(4)局部加强(5)限制轴压比,加强柱箍筋对混凝土的约束2、保证延性的抗震措施(1)先划分抗震等级(分四个等级)(2)根据抗震等级,按延性设计原则控制计算:内力调整构造:截面尺寸、主筋、箍筋、锚固等要求11/19/202240§6.1延性框架的概念设计1、延性结构设计原则11/1在“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计原则下,地震区的结构都应该设计成延性结构。即在中等地震下,允许结构某些部位出现塑性铰。只要进行合理的延性结构设计,结构可以通过塑性变形消耗地震能量,做到“大震不倒”(而不是靠承载力抵抗大震)§6.1延性框架的概念设计11/19/202241在“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计原则下,地震区的框架柱的轴压比限值(影响柱承载力和延性的参数)

N§6.1延性框架的概念设计11/19/202242框架柱的轴压比限值(影响柱承载力和延性的参数)N§§6.2框架梁抗震设计

6.2.1框梁破坏形态与延性梁的破坏类型(弯曲、剪切破坏)6.2.2梁截面抗弯设计梁截面配筋与延性受压区高度小,延性好受压钢筋能改善延性(要求一定量的受压钢筋)梁截面抗弯验算11/19/202243§6.2框架梁抗震设计

6.2.1框梁§6.2框架梁抗震设计

6.2.3梁的抗剪验算框梁箍筋与延性满足强剪弱弯要求满足抗震构造措施要求剪力设计值11/19/202244§6.2框架梁抗震设计

6.2.3梁的抗剪验算框梁剪力设计值框架梁强剪弱弯调整:一、二、三级需调整,四级不调整9度抗震设计的结构和一级框架结构尚应符合

——分别为梁左右端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截面组合的弯矩设计值。当抗震等级为一级且梁两端弯矩均为负弯矩时,绝对值较小一端的弯矩应取零——梁剪力增大系数,一、二、三级分别取1.3、1.2、1.1——梁的净跨——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按简支梁分析的梁端截面剪力设计值§6.2框架梁抗震设计

6.2.3梁的抗剪验算11/19/202245剪力设计值9度抗震设计的结构和一级框架结构尚应符合——框架梁受剪承载力无地震作用组合时集中荷载为主的梁§6.2框架梁抗震设计

6.2.3梁的抗剪验算11/19/202246框架梁受剪承载力集中荷载为主的梁§6.2框架梁抗震设计§6.2框架梁抗震设计

6.2.3梁的抗剪验算地震作用组合时集中荷载为主的梁11/19/202247§6.2框架梁抗震设计

6.2.3梁的抗剪验算地震6.2.4框架梁构造要求1、框架梁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非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0.2和二者的较大值;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规范规定数值11/19/2022486.2.4框架梁构造要求1、框架梁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1/(2)框架梁截面配箍率

As为单肢箍筋截面面积,n为肢数,s为箍筋梁跨方向间距,b为梁宽(3)箍筋构造(箍筋加密要求、直径和间距)箍筋加密区长度:(一级),(二~四级)第一个箍筋应设置在距支座边缘50mm处箍筋加密区范围内的箍筋肢距:一级20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二、三级25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四级不宜大于300mm箍筋应有1350弯钩,弯钩端头直段长度不应小于10倍箍筋直径和75mm的较大值6.2.4框架梁构造要求11/19/202249(2)框架梁截面配箍率As为单肢箍筋截面面积,n为肢数§6.3框架柱抗震设计6.3.1柱延性影响因素箍筋剪跨比剪跨比反映了柱端弯矩和剪力的相对大小剪跨比大于2为长柱。箍筋的3个作用:抗剪、约束混凝土、防止纵近压屈。轴压比11/19/202250§6.3框架柱抗震设计6.3.1柱延性影响因素箍筋剪§6.3框架柱抗震设计6.3.1柱延性影响因素箍筋s——箍筋单肢面积

——箍筋总长——箍筋包围的混凝土核心面积的两个边长——箍筋间距体积配箍率11/19/202251§6.3框架柱抗震设计6.3.1柱延性影响因素箍筋s6.3.2框架柱压弯承载力验算1、轴力、弯矩设计值(9度、一级)—节点上下柱端截面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组合弯矩设计值之和,上下柱端的弯矩设计值,可按弹性分析的弯矩比例进行分配—节点左右梁端截面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组合弯矩设计值之和,当抗震等级为一级且节点左右梁端均为负弯矩时,绝对值较小的弯矩取为零—柱端弯矩增大系数,一、二、三级分别取1.41.21.1(一、二、三级)(1)强柱弱梁11/19/2022526.3.2框架柱压弯承载力验算1、轴力、弯矩设计值(9度(3)角柱:上述调整后的弯矩设计值再乘1.1增大系数。

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框支柱内力调整(2)框架结构柱固端弯矩增大抗震设计时,一、二、三级框架结构的底层柱底截面的弯矩设计值,应分别采用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弯矩值与增大系数1.5、1.25和1.15的乘积。2、柱正截面受弯承载力验算:按压弯构件计算(3)角柱:上述调整后的弯矩设计值再乘1.1增大系数。(2)53

6.3.3受剪承载力验算强剪弱弯调整(适用于一、二、三级框架)9度抗震设计的结构和一级框架结构尚应符合——分别为柱上下端顺时针或逆向组合的弯矩设计值1剪力设计值2受剪承载力根据实配钢筋和强度标准值计算11/19/2022546.3.3受剪承载力验算强剪弱弯调整(适用于一、二、三级6.3.4框架柱构造1最小截面尺寸(防止斜压破坏)2纵向钢筋3轴压比限值11/19/2022556.3.4框架柱构造1最小截面尺寸(防止斜压破坏)11/6.3.4框架柱构造4箍筋要求(1)箍筋加密区的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200mm,二三级不宜大于25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四级不宜大于300mm。(2)柱箍筋加密区范围:底层柱的上端和其他各层柱的两侧,应取矩形截面柱之长边尺寸(或圆形截面柱之直径)、柱净高之1/6和500mm三者之最大值范围;底层柱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范围;底层柱柱根以上1/3柱净高的范围;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全高范围;一级及二级框架角柱的全高范围;(3)箍筋最大间距与最小直径11/19/2022566.3.4框架柱构造4箍筋要求11/11/202219体积配箍率箍筋s——箍筋单肢面积

——箍筋总长——箍筋包围的混凝土核心面积的两个边长——箍筋间距体积配箍率11/19/202257体积配箍率箍筋s——箍筋单肢面积——箍筋总长——箍筋包围框架梁、柱设计步骤1、框架梁的截面尺寸主梁截面高度:主梁计算跨度步骤一:结构布置步骤二:截面初选2、框架柱的截面尺寸矩形截面柱的边长,非抗震设计不宜小于250mm,抗震设计不宜小于300mm,圆柱截面直径不宜小于350mm11/19/202258框架梁、柱设计步骤1、框架梁的截面尺寸:主梁计算跨度步骤一:框架梁、柱设计步骤步骤三:汇集荷载及荷载计算竖向恒荷载竖向活荷载水平风荷载地震作用步骤四:内力计算竖向恒荷载作用下内力计算竖向活荷载作用下内力计算水平风荷载作用下内力计算地震作用下内力计算11/19/202259框架梁、柱设计步骤步骤三:汇集荷载及荷载计算步骤四:内力计算框架梁、柱设计步骤五~八步骤六:控制截面及控制截面内力调整梁柱轴线端内力调整至构件边缘端竖向荷载梁端出现塑铰产生的塑性内力重分布步骤五:侧移验算侧移不满足要求回到步骤一11/19/202260框架梁、柱设计步骤五~八步骤六:控制截面及控制截面内力调整步步骤六组合前的内力调整(1)将梁柱轴线端内力调整至构件边缘端(控制截面)的内力,当梁柱截面高度较小时,此项调整可略去(偏安全)11/19/202261步骤六组合前的内力调整(1)将梁柱轴线端内力调整至构件边缘(2)竖向荷载(只限于竖向荷载)可考虑梁端出现塑铰产生的塑性内力重分布。通常是降低支座负弯矩,以减少支座处上部配筋,方便施工支座负弯矩调整系数,对于现浇梁可取0.8~0.9,支座弯矩确定后,为了安全,跨中弯矩必须满足两个要求——按简支梁计算时跨中弯矩——经内力调整并组合后的支座弯矩步骤六组合前的内力调整11/19/202262(2)竖向荷载(只限于竖向荷载)可考虑梁端出现塑铰产生的塑性框架梁、柱设计步骤步骤七:内力组合、确定最不利内力(恒荷载起控制,无风)(活荷载起控制,有风)(风荷载起控制,有风)(地震作用起控制)11/19/202263框架梁、柱设计步骤步骤七:内力组合、确定最不利内力(恒荷载起框架柱:上下端框架梁、柱设计步骤步骤七:内力组合、确定最不利内力框架梁:两端支座跨中在恒、活、风及地震作用分别计算内力后,要按照“可能与最不利”的原则进行内力组合目的:求出控制截面的最不利内力11/19/202264框架柱:框架梁、柱设计步骤步骤七:内力组合、确定最不利内力框框架梁、柱设计步骤步骤八:截面尺寸验算1、框架梁受剪截面应符合下列要求无地震作用组合时有地震作用组合时跨高比大于2.5的梁及剪跨比大于2的柱——砼强度影响系数,强度等级不大于C50时取1.0;当为C80时取0.8;在C50和C80之间时可按线性内插取用跨高比不大于2.5的梁及剪跨比大于2的柱11/19/202265框架梁、柱设计步骤步骤八:截面尺寸验算1、框架梁受剪截面应符2、框架柱截面应符合下列要求柱剪跨比不宜小于2柱截面高宽比不宜大于3剪跨比——影响钢筋混凝土柱破坏形态的重要参数——长柱,发生弯曲破坏——短柱,发生剪切破坏——极短柱,发生剪切斜拉破坏注意:轴压比和剪跨比是影响柱延性的重要参数框架梁、柱设计步骤步骤八:截面尺寸验算11/19/2022662、框架柱截面应符合下列要求剪跨比——影响钢筋混凝土柱破坏形框架梁、柱设计步骤1、框架梁强剪弱弯调整一、二、三级抗震需调整,四级无需调整9度抗震设计的结构和一级框架结构尚应符合

——分别为梁左右端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截面组合的弯矩设计值。当抗震等级为一级且梁两端弯矩均为负弯矩时,绝对值较小一端的弯矩应取零——梁剪力增大系数,一、二、三级分别取1.3、1.2、1.1——梁的净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