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攻击与亲社会行为影响的研究演示文稿课件_第1页
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攻击与亲社会行为影响的研究演示文稿课件_第2页
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攻击与亲社会行为影响的研究演示文稿课件_第3页
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攻击与亲社会行为影响的研究演示文稿课件_第4页
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攻击与亲社会行为影响的研究演示文稿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攻击与亲社会行为影响的研究

1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攻击与亲社会行为影响的研究1文献综述攻击行为和亲社会行为,都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内容,它们的发展状况影响着儿童的道德和良好行为的形成。著名心理学家Crick(1995)第一次提出要把攻击行为划分为外显攻击(overtaggression)和关系攻击(relationalaggression),儿童的攻击行为与亲社会行为呈负相关外显攻击指的是有意的伤害他人身体和言语威胁他人的行为;关系攻击是指通过破坏、控制他人的人际关系,或者通过威胁破坏他人的人际关系达到伤害的目的;亲社会行为往往界定为被所在社会接受和鼓励的行为,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表现出的帮助、合作、分享、谦让、捐赠等一切有助于社会和谐的行为及趋向,它包括可能是出于自我利益而考虑的助人行为和不期望得到任何回报的利他行为。2文献综述攻击行为和亲社会行为,都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内容,近些年来,除了研究儿童的攻击行为和亲社会行为各自的特点及两者的关系,人们还很关注导致这两种行为的各种影响因素,主要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包括个性特征、道德判断推理水平(刘志军、张英、谭千保,2003)外部因素有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大众传媒的影响等等(李俊,1994)其中,父母的教养方式在两者形成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3近些年来,除了研究儿童的攻击行为和亲社会行为各自的特点及两者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攻击性的影响国外Hart,

Olsen,Robinson&Mandleco(1997)父母的教养方式和家庭的婚姻关系与儿童的攻击行为有密切的相关Craig&David(1998)俄罗斯家庭的婚姻冲突与儿童的关系攻击和外显攻击都有显著相关,而且男孩的相关更高国内嵇宇虹、王玲凤(2004)父母教养方式各因子对小学儿童的行为问题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父母对孩子缺少情感温暖和理解,过多地采用惩罚和拒绝否认的教养方式,容易使孩子产生社交退缩、攻击、交往不良、违纪、残忍等不良行为左志宏、席居哲、桑标(2004)对中国心理健康儿童组与行为问题儿童组的父母教养方式进行了比较分析,不但发现两组父母教养方式在诸多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还发现两组父母的教养方式有着十分不同的结构模式特点4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攻击性的影响国外4父母教养方式

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父母教养方式是影响亲子关系的重要因素,但在它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上还没有一致性的结论Dekovic&Janssens(1992)对荷兰儿童研究时也发现当民主抚养方式与劝导结合时,才会和由教师、同伴描述的亲社会行为存在密切关系Keith、Christensen(1997)认为父母教养方式是一种促使儿童社会化的背景构造,并指出专制型和放任型的教养方式中,很少有机会去发展责任感,相反权威型的父母提供机会使儿童去发展责任感,也会表现较多亲社会行为曾琦、陈欣银(1997)等在小学生的研究中发现民主的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交能力有正相关5父母教养方式

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父母教养方式是影响亲子关有分歧的观点Iannotti(1992)指出单独的父母亲的温暖与亲社会行为没有始终一致的相关,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和父母亲的温暖和支持的关系是复杂的李丹(2000)发现教养方式对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没太明显的影响6有分歧的观点6问题提出父母教养方式是否对儿童亲社会行为产生影响,目前还没有一致的观点,需要进一步证实。以前的研究,主要是对儿童攻击行为和亲社会形成的原因分别加以探讨。很少将攻击性儿童和亲社会儿童直接进行比较,由于参照体系不同,所得结论的同质性就值得怀疑。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攻击行为、亲社会行为的关系,将两个关系作对比,有利于更加完整地理解儿童社会化行为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改善父母的教养方式从而减少儿童攻击行为,增加亲社会行为提供参考依据。7问题提出父母教养方式是否对儿童亲社会行为产生影响,目前还没有研究过程8研究过程8研究假设父母的高压惩罚(coercion),心理控制(psychologicalcontrol)与儿童的攻击行为呈正相关,与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呈负相关。父母的情感温暖和关注(responsiveness)与儿童的攻击行为呈负相关,与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呈正相关。攻击儿童的父母高压惩罚和心理控制的得分比亲社会儿童的得分要高,而情感温暖和关注的得分前者比后者低。9研究假设父母的高压惩罚(coercion),心理控制(ps研究方法被试随机抽取广州市某小学3-6年级学生和他们的父母作为被试。学生共320名,其中男生176名,女生144名。三年级69名,四年级79名,五年级83名,六年级89名方法与工具主要采用问卷法10研究方法被试10工具(1)为SusanHayesGreener(2000)年编制“儿童亲社会行为”量表,此量表是在Crick(1995)编制的同伴提名问卷基础上修订的。问卷共10个题目,同质性信度Cronbach‘salpha为0.9,可用于同伴提名、教师提名和自我评价,分别用三种方法的得分相关都很显著。(2)自编“儿童攻击同伴提名正式问卷”,此问卷由中山大学04年发展心理学方向的研究生编制。问卷有23题,经过试测,内部一致性(alpha系数)达到0.946,结果分析表明各项目均具有鉴别度。进行题项与攻击量表总分相关分析时,所有题项与攻击量表总分相关显著。

工具(1)和工具(2)合为一份儿童同伴提名量表(共33题)11工具11工具(3)“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以往中国的研究常常采用1980年由瑞典Umea大学精神医学系C.Perris等人共同编制的EMBU问卷,发现其中很多维度都与本研究所要探讨的问题关系不大。结合本文研究的内容,选用了CraigH.Hart&DavidA.Nelson(1998)修订的ParentingBehaviorQuestionnaire量表,此量表在1251对美国学前和小学儿童父母中进行检验,得到了很好的信效度。三个维度:心理控制(psychologicalcontrol):8个项目高压惩罚(coercion):5个项目情感温暖和关注(responsiveness):5个项目12工具12结果分析13结果分析13一、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亲社会和攻击行为相关分析(见下表)二、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亲社会和攻击行为的影响1、划分攻击儿童、亲社会儿童、普通儿童攻击性儿童:攻击性得分>=班级平均数1SD,共有33名。亲社会儿童:亲社会得分>=班级平均数1SD,共有40名。普通儿童:将攻击性得分在正负一个标准差之内,同时亲社会得分也在正负一个标准差之内的儿童划为普通儿童;抽取了38名。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亲社会

和攻击行为的关系分析

父亲高压惩罚父亲心理控制父亲情感温暖和关注母亲高压惩罚母亲心理控制母亲情感温暖和关注攻击项目z分0.249**0.204**-0.1170.205**0.159**-0.068亲社会项目z分-0.117-0.1200.015-0.066-0.0670.07914一、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亲社会和攻击行为相关分析(见下表)父攻击、亲社会儿童在各年级分布的统计

2、方差分析

(1)考查三组儿童的父母教养方式中高压惩罚、心理控制、情感温暖和关注得分是否有显著差异

a.三组儿童在父亲教养方式问卷三维度总分上的差异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总计男女男女男女男女攻击儿童5350516025亲社会儿童2534110

31038普通儿童4443453734总计111212710161217

97

统计量因变量平方和自由度FSig.父亲高压惩罚44.90622.708.072父亲心理控制158.84724.769.011*父亲情感温暖和关注13.63220.688.50515攻击、亲社会儿童在各年级分布的统计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进行事后比较,发现在父亲心理控制维度上,攻击儿童和亲社会儿童两组得分有显著差异(p<0.01)。攻击儿童的父亲心理控制程度比亲社会儿童高,而普通儿童的父亲心理控制程度处于两者之间(如下图)

16进行事后比较,发现在父亲心理控制维度上,攻击儿童和亲社会儿童b.三组儿童在母亲教养方式问卷三维度总分上的差异进行事后比较,发现在母亲心理控制维度上,普通儿童和亲社会儿童两组得分有显著差异(p<0.05)。亲社会儿童的母亲心理控制程度比普通儿童和攻击性儿童都低(如下图)

统计量因变量平方和自由度FSig.母亲高压惩罚26.30822.117.126母亲心理控制122.12923.620.031*母亲情感温暖和关注27.31521.137.32517b.三组儿童在母亲教养方式问卷三维度总分上的差异综上所述,三组儿童的父亲、母亲教养方式得分比较结果,都显示在心理控制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1818结论(1)父母的高压惩罚、心理控制与儿童的攻击行为呈正相关,与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呈负相关。父母的情感温暖和关注与儿童的攻击行为呈负相关,与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呈正相关(2)在父亲心理控制维度上,攻击儿童和亲社会儿童两组得分有显著差异。攻击儿童的父亲心理控制程度比亲社会儿童高,而普通儿童的父亲心理控制程度处于两者之间。(3)在母亲心理控制维度上,普通儿童和亲社会儿童两组得分有显著差异。亲社会儿童的母亲心理控制程度比普通儿童和攻击性儿童都低。19结论(1)父母的高压惩罚、心理控制与儿童的攻击行为呈正相本文有待研究的问题华东师范大学的刘金花、张磊等人研究发现,父母对男女教育方式有所不同。以后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对男女性别差异进行分析。

方差分析得结果也发现,三组父母教养方式的差异除了主要表现在心理控制方面,还表现在高压惩罚维度。在打孩子耳光、体罚孩子、生气时揪住孩子的衣服这几道题上,攻击儿童组的父母得分显著比亲社会儿童组高。由此可见,父母的高压惩罚也是可能使儿童产生攻击行为的一个重要的因素。进一步把攻击儿童分为关系攻击和外显攻击两种,分别探讨父母教养方式的各个维度是如何影响儿童的两种攻击行为。20本文有待研究的问题华东师范大学的刘金花、张磊等人研究发现,父

2121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攻击与亲社会行为影响的研究

22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攻击与亲社会行为影响的研究1文献综述攻击行为和亲社会行为,都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内容,它们的发展状况影响着儿童的道德和良好行为的形成。著名心理学家Crick(1995)第一次提出要把攻击行为划分为外显攻击(overtaggression)和关系攻击(relationalaggression),儿童的攻击行为与亲社会行为呈负相关外显攻击指的是有意的伤害他人身体和言语威胁他人的行为;关系攻击是指通过破坏、控制他人的人际关系,或者通过威胁破坏他人的人际关系达到伤害的目的;亲社会行为往往界定为被所在社会接受和鼓励的行为,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表现出的帮助、合作、分享、谦让、捐赠等一切有助于社会和谐的行为及趋向,它包括可能是出于自我利益而考虑的助人行为和不期望得到任何回报的利他行为。23文献综述攻击行为和亲社会行为,都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内容,近些年来,除了研究儿童的攻击行为和亲社会行为各自的特点及两者的关系,人们还很关注导致这两种行为的各种影响因素,主要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包括个性特征、道德判断推理水平(刘志军、张英、谭千保,2003)外部因素有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大众传媒的影响等等(李俊,1994)其中,父母的教养方式在两者形成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4近些年来,除了研究儿童的攻击行为和亲社会行为各自的特点及两者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攻击性的影响国外Hart,

Olsen,Robinson&Mandleco(1997)父母的教养方式和家庭的婚姻关系与儿童的攻击行为有密切的相关Craig&David(1998)俄罗斯家庭的婚姻冲突与儿童的关系攻击和外显攻击都有显著相关,而且男孩的相关更高国内嵇宇虹、王玲凤(2004)父母教养方式各因子对小学儿童的行为问题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父母对孩子缺少情感温暖和理解,过多地采用惩罚和拒绝否认的教养方式,容易使孩子产生社交退缩、攻击、交往不良、违纪、残忍等不良行为左志宏、席居哲、桑标(2004)对中国心理健康儿童组与行为问题儿童组的父母教养方式进行了比较分析,不但发现两组父母教养方式在诸多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还发现两组父母的教养方式有着十分不同的结构模式特点25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攻击性的影响国外4父母教养方式

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父母教养方式是影响亲子关系的重要因素,但在它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上还没有一致性的结论Dekovic&Janssens(1992)对荷兰儿童研究时也发现当民主抚养方式与劝导结合时,才会和由教师、同伴描述的亲社会行为存在密切关系Keith、Christensen(1997)认为父母教养方式是一种促使儿童社会化的背景构造,并指出专制型和放任型的教养方式中,很少有机会去发展责任感,相反权威型的父母提供机会使儿童去发展责任感,也会表现较多亲社会行为曾琦、陈欣银(1997)等在小学生的研究中发现民主的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交能力有正相关26父母教养方式

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父母教养方式是影响亲子关有分歧的观点Iannotti(1992)指出单独的父母亲的温暖与亲社会行为没有始终一致的相关,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和父母亲的温暖和支持的关系是复杂的李丹(2000)发现教养方式对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没太明显的影响27有分歧的观点6问题提出父母教养方式是否对儿童亲社会行为产生影响,目前还没有一致的观点,需要进一步证实。以前的研究,主要是对儿童攻击行为和亲社会形成的原因分别加以探讨。很少将攻击性儿童和亲社会儿童直接进行比较,由于参照体系不同,所得结论的同质性就值得怀疑。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攻击行为、亲社会行为的关系,将两个关系作对比,有利于更加完整地理解儿童社会化行为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改善父母的教养方式从而减少儿童攻击行为,增加亲社会行为提供参考依据。28问题提出父母教养方式是否对儿童亲社会行为产生影响,目前还没有研究过程29研究过程8研究假设父母的高压惩罚(coercion),心理控制(psychologicalcontrol)与儿童的攻击行为呈正相关,与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呈负相关。父母的情感温暖和关注(responsiveness)与儿童的攻击行为呈负相关,与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呈正相关。攻击儿童的父母高压惩罚和心理控制的得分比亲社会儿童的得分要高,而情感温暖和关注的得分前者比后者低。30研究假设父母的高压惩罚(coercion),心理控制(ps研究方法被试随机抽取广州市某小学3-6年级学生和他们的父母作为被试。学生共320名,其中男生176名,女生144名。三年级69名,四年级79名,五年级83名,六年级89名方法与工具主要采用问卷法31研究方法被试10工具(1)为SusanHayesGreener(2000)年编制“儿童亲社会行为”量表,此量表是在Crick(1995)编制的同伴提名问卷基础上修订的。问卷共10个题目,同质性信度Cronbach‘salpha为0.9,可用于同伴提名、教师提名和自我评价,分别用三种方法的得分相关都很显著。(2)自编“儿童攻击同伴提名正式问卷”,此问卷由中山大学04年发展心理学方向的研究生编制。问卷有23题,经过试测,内部一致性(alpha系数)达到0.946,结果分析表明各项目均具有鉴别度。进行题项与攻击量表总分相关分析时,所有题项与攻击量表总分相关显著。

工具(1)和工具(2)合为一份儿童同伴提名量表(共33题)32工具11工具(3)“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以往中国的研究常常采用1980年由瑞典Umea大学精神医学系C.Perris等人共同编制的EMBU问卷,发现其中很多维度都与本研究所要探讨的问题关系不大。结合本文研究的内容,选用了CraigH.Hart&DavidA.Nelson(1998)修订的ParentingBehaviorQuestionnaire量表,此量表在1251对美国学前和小学儿童父母中进行检验,得到了很好的信效度。三个维度:心理控制(psychologicalcontrol):8个项目高压惩罚(coercion):5个项目情感温暖和关注(responsiveness):5个项目33工具12结果分析34结果分析13一、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亲社会和攻击行为相关分析(见下表)二、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亲社会和攻击行为的影响1、划分攻击儿童、亲社会儿童、普通儿童攻击性儿童:攻击性得分>=班级平均数1SD,共有33名。亲社会儿童:亲社会得分>=班级平均数1SD,共有40名。普通儿童:将攻击性得分在正负一个标准差之内,同时亲社会得分也在正负一个标准差之内的儿童划为普通儿童;抽取了38名。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亲社会

和攻击行为的关系分析

父亲高压惩罚父亲心理控制父亲情感温暖和关注母亲高压惩罚母亲心理控制母亲情感温暖和关注攻击项目z分0.249**0.204**-0.1170.205**0.159**-0.068亲社会项目z分-0.117-0.1200.015-0.066-0.0670.07935一、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亲社会和攻击行为相关分析(见下表)父攻击、亲社会儿童在各年级分布的统计

2、方差分析

(1)考查三组儿童的父母教养方式中高压惩罚、心理控制、情感温暖和关注得分是否有显著差异

a.三组儿童在父亲教养方式问卷三维度总分上的差异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总计男女男女男女男女攻击儿童5350516025亲社会儿童2534110

31038普通儿童4443453734总计111212710161217

97

统计量因变量平方和自由度FSig.父亲高压惩罚44.90622.708.072父亲心理控制158.84724.769.011*父亲情感温暖和关注13.63220.688.50536攻击、亲社会儿童在各年级分布的统计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进行事后比较,发现在父亲心理控制维度上,攻击儿童和亲社会儿童两组得分有显著差异(p<0.01)。攻击儿童的父亲心理控制程度比亲社会儿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