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全国中考化学探究题综合中考真题分类汇总含详细_第1页
20202021全国中考化学探究题综合中考真题分类汇总含详细_第2页
20202021全国中考化学探究题综合中考真题分类汇总含详细_第3页
20202021全国中考化学探究题综合中考真题分类汇总含详细_第4页
20202021全国中考化学探究题综合中考真题分类汇总含详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2021全国中考化学研究题的综合中考真题分类汇总含详细答案2020-2021全国中考化学研究题的综合中考真题分类汇总含详细答案17/172020-2021全国中考化学研究题的综合中考真题分类汇总含详细答案一、中考初中化学科学研究题1.I以下列图为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氧气的部分装置图,据图回答:(1)写出编号a的仪器名称_______(2)若用B装置制取O2写出对应的化学反响方程式_____(3)若用D(装满水)收集O2,则气体应从____(“b或”“c端”)导人。Ⅱ小军同学在实验室帮老师整理药品时发现NaOH溶液试剂瓶口有一些白色固体,于是生好奇心:这白色固体是什么?他为此进行了以下研究(查阅资料)①NaOH在空气中变质不会生成NaHCO3;②CO2不溶解于饱和3溶液中,也不与3反响;NaHCONaHCOFe(OH)3呈红褐色,难溶于水;BaCl2溶液呈中性。(提出猜想)猜想一:是NaOH猜想二:是Na2CO3猜想三:___(实验研究)小军进行了以下实验研究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①取少许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再__加入足量BaCl2溶液猜想二正确②过滤,在滤液中加入FeCl3溶液无红褐色积淀生成(问题解析)实验操作①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的作用是______,实验操作②还有其他实验方案吗?如有,请写出一种实验方案(必定指明试剂和现象)_____为了提高实验结论的正确性,小军又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对该白色固体的性质进行进一步研究:(实验现象)A中有大量气泡产生,C中实验现象是______(实验结论)白色固体是Na2CO3(解析与反思)小军在与老师进行交流后得知,自己所设计的实验存在必然的弊端,他对自己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装置B中也能产生CO2。写出装置B中产生CO2的化学反响方程式____。改进措施:将浓盐酸换为稀盐酸。MnO2【答案】锥形瓶2H2O22H2O+O2cNaOH、Na2CO3产生白色积淀检验并除去Na23取滤液少许,滴加两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CO,防范它对NaOH检验产生搅乱不变色变浑浊NaHCO3+HCl=NaCl+H2O+CO2【解析】【解析】【详解】1)a为锥形瓶;2)B装置属于固液常温型,采用的分解过氧化氢溶液的方法,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MnO2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3)由于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的密度(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纯度低)且不溶于水,因此用D(装满水)收集O2,则气体应从c端导入;[提出猜想]猜想一:是NaOH猜想二:是Na2CO3猜想三:是NaOH和Na2CO3;[实验研究]①取少许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再加入足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积淀,证理解色固体中有碳酸钠;②过滤,在滤液中加入FeCl3溶液,无红褐色积淀生成,证理解色固体中没有氢氧化钠;故猜想二正确。[问题解析]实验操作①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的作用是:检验并除去23NaOH检验产NaCO,防范它对生搅乱;实验②还有其他实验方案:取滤液少许,滴加两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不变色,证理解色固体中没有氢氧化钠;由于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响生成碳酸钡积淀和氯化钠,氯化钠好氯化钡均呈中性,因此加入酚酞不变色证明没有氢氧化钠;[实验现象]浓盐酸加入到A中,有大量气泡产生,证理解色固体中有碳酸钠,反响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由资料可知CO2不溶解于饱和NaHCO3溶液中,也不与NaHCO3反响,因此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解析与反思]由于用的是浓盐酸,浓盐酸挥发,会随着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到B中,与碳酸氢钠反响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响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2.市售的“自热米饭”带有一个发热包,遇水后可迅速升温至150℃,保温时间达3小时,能将生米做成熟饭。梧州市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对发热包特别感兴趣,进行了以下研究。(查阅资料)(1)发热包主要由生石灰、铁粉、镁粉、铝粉、炭粉、氯化钠中的若干种组成。(2)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均为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但后者可溶于NaOH溶液。(成分研究)取出某品牌的发热包内灰黑色的固体粉末,分成两份。(1)小吴用磁铁凑近其中一份粉末,发现有黑色物质被磁铁吸引,证明粉末中含有______。用磁铁将该物质全部吸出后,节余粉末为样品

A。(2)小周将另一份粉末加水溶解、过滤后,取部分滤液滴入酚酞试液,滤液变______色,证明原粉末中含生石灰;再向滤液中加入______,看到白色积淀生成,证明原粉末中含有氯化钠。3)除上述物质外,还可能存在镁粉、铝粉、炭粉,对此大家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猜想一:只存在上述三种中的一种;猜想二:上述三种同时存在;猜想三:存在铝粉和炭粉;猜想四:存在镁粉和铝粉;猜想五:______。(实验考据)小施用样品A进行实验,流程以下。向滤液B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他观察到开始时有白色积淀生成,今后又全部消失,最后获取的是无色溶液E。(实验结论)不溶物D是______。大家结合实验现象谈论后,认为猜想______正确,原因是______。(原理研究)小吴利用如图装置证明发热包放热主要来自于生石灰与水的反响。加水后发现A中温度迅速高升,B中有气泡产生,该气体为______(填名称)。但温度很快下降,说明该反响很快结束,不能够长时间保温。(猜想)大家英勇猜想应该还有其他放热反响存在。(实验考据)同学们按资料介绍,用铁粉、炭粉和食盐水在锥形瓶中模拟铁的锈蚀实验,不久后发现锥形瓶外壁微烫,并连续较长时间。该现象很好地讲解了发热包的保温机理。(拓展活动)在上述铁的锈蚀实验中未观察到红色的铁锈产生。老师告诉同学们,铁锈蚀时第一世成一种碱。请写出该反响的化学方程式______。【答案】铁粉红含有稀硝酸的硝酸银溶液镁粉和炭粉炭粉三加入足量稀盐酸产生气泡,是由于铝、镁或铝和镁和稀盐酸反响生成了氢气,有不溶物D,说明样品中含有炭粉,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开始时有白色积淀生成,今后又全部消失,说明滤液B中不含有镁离子,即样品中不含有镁,则样品中含有铝粉空气2Fe+O222+2HO=2Fe(OH)【解析】【详解】[成分研究]1)小吴用磁铁凑近其中一份粉末,发现有黑色物质被磁铁吸引,证明粉末中含有铁粉。故填:铁粉。2)小周将另一份粉末加水溶解、过滤后,取部分滤液滴入酚酞试液,滤液变红色,证明原粉末中含生石灰,再向滤液中加入含有稀硝酸的硝酸银溶液,看到白色积淀生成,是由于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响生成了白色积淀氯化银证明原粉末中含有氯化钠。故填:红;含有稀硝酸的硝酸银溶液。3)猜想一:只存在上述三种中的一种;猜想二:上述三种同时存在;猜想三:存在铝粉和炭粉;猜想四:存在镁粉和铝粉;猜想五:镁粉和炭粉。故填:镁粉和炭粉。[实验结论]不溶物D是炭粉;结合实验现象谈论后,认为猜想三正确,原因是:加入足量稀盐酸产生气泡,是由于铝、镁或铝和镁和稀盐酸反响生成了氢气,有不溶物D,说明样品中含有炭粉,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开始时有白色积淀生成,今后又全部消失,说明滤液B中不含有镁离子,即样品中不含有镁,则样品中含有铝粉。故填:炭粉;三;加入足量稀盐酸产生气泡,是由于铝、镁或铝和镁和稀盐酸反响生成了氢气,有不溶物D,说明样品中含有炭粉,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开始时有白色积淀生成,今后又全部消失,说明滤液B中不含有镁离子,即样品中不含有镁,则样品中含有铝粉。[原理研究]加水后发现A中温度迅速高升,B中有气泡产生,该气体为膨胀逸出的空气。故填:空气。[拓展活动]在上述铁的锈蚀实验中未观察到红色的铁锈产生,铁锈蚀时第一世成一种碱--氢氧化亚铁,该反响的化学方程式:2Fe+O2+2H2O=2Fe(OH)2。故填:2Fe+O2+2H2O=2Fe(OH)2。【点睛】此题主要观察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依照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解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3.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了俗称为苏打的碳酸钠后,得知它还有一个俗称为小苏打的“兄弟”,这个“兄弟”的性质可否和它相似?它们之间能发生转变吗?小明查阅了资料,将相关信息整理如表:俗名苏打纯碱小苏打化学式Na2CO3NaHCO3组成微粒+2﹣+﹣33溶解度(常温)21.5克9.6克两者的转变22233222NaCO3+CO+HO═2NaHCO2NaHCONaCO3+CO+HO下面是小明同学进行的研究:(1)用试管取适合NaHCO3溶液,向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观察试液颜色变化。此实验的目的是。(2)在研究Na2CO3与NaHCO3转变时,小明感觉Na2CO3转变成NaHCO3过程中,由于NaHCO3溶于水,整个过程不会有明显现象。老师笑着对小明说:“做实验吧,实验会告诉你答案。”于是小明在老师的指导下,向饱和的Na2CO3溶液中通入CO2,开初无明显现象,连续不断地通入CO2,溶液中出现了白色积淀。这让小明很诱惑:NaHCO3溶于水,为什么还有白色积淀呢?小明经过思虑,理解了白色积淀产生的原因是。(3)在小明同学的带动下,兴趣小组又对NaHCO3的其他性质进行了研究,发现两“”兄弟既有相似的性质也有不相同的个性。从微观角度解析,造成两“兄弟”不相同个性的原因是不相同。【答案】(1)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碱性的强弱2)酸钠与二氧化碳反响后要生成碳酸氢钠,而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小于碳酸钠,因此出现了白色积淀3)酸根离子【解析】试题解析:(1)相同浓度时Na233CO水解程度大,碱性强,用试管取适合NaHCO溶液,向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观察试液颜色变化。此实验的目的是比较Na23溶液和3溶液碱性的CONaHCO强弱。2)碳酸钠与二氧化碳反响后要生成碳酸氢钠,而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小于碳酸钠,因此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有晶体析出,产生了白色积淀。(3)在小明同学的带动下,兴趣小组又对NaHCO3的其他性质进行了研究,发现两“兄弟”既有相似的性质也有不相同的个性。从微观角度解析,造成两“兄弟”不相同个性的原因是酸根离子不相同。考点: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盐的化学性质4.现有一瓶无色溶液,溶质可能是KOH、K23中的一种或两种,某兴趣小组对其成分进CO行以下实验研究:(查阅资料)①KOH与NaOH的化学性质相似,K2323的化学性质相似。②23CO与NaCOKCO溶液呈碱性,BaCl22溶液、CaCl溶液、KCl溶液呈中性。(实验研究)设计并进行实验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向盛有少许样品溶液的试管中加入过_____23量CaCl2溶液必然含有KCO(2)将操作(1)后的试管静置,再向上必然含有____层清液中加入几滴酚酞溶液酚酞溶液变红色(谈论反思)①甲同学提出操作(1)加入的CaCl2溶液必定过分,其目的是证明K2CO3存在的同时还要______。②乙同学提出操作(1)在溶液较浓时,没有K2CO3也能产生相同现象,其原因是_____;建议改加过分的BaCl22_____。溶液,BaCl参加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拓展应用)KOH和K2323CO的混杂溶液敞口久置后可能变成KCO溶液,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答案】有白色积淀生成KOH(或OH-)除去K2CO3(或CO32-)(合理即可)氢氧化钙微溶,会析出BaCl+K2CO3=BaCO3↓+2KClCO+2KOH=KCO23+H2O2【解析】【详解】[实验研究]必然含有碳酸钾,则向盛有少许样品溶液的试管中加入过分CaCl2溶液会有白色积淀生成,碳酸钾与氯化钙反响生成碳酸钙积淀和氯化钾,反响后的溶液中加入酚酞试液为红色,说明含有碱性物质氢氧化钾,故填:有白色积淀生成;KOH(或OH-)[谈论反思]①加入的CaCl溶液必定过分,其目的是证明KCO存在的同时还要除去碳酸223钾,防范对氢氧化钾的检验造成搅乱,故填:除去K2332-)(合理即可)CO(或CO②操作(1)在溶液较浓时,没有K2CO3也能产生相同现象,是由于氢氧根离子与钙离子结合成的氢氧化钙微溶于水,会析出形成积淀;加入的氯化钡能与碳酸钾反响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钾,故填:氢氧化钙微溶,会析出;BaCl2+K2CO3=BaCO3↓+2KCl[拓展应用]敞口放置则氢氧化钾与二氧化碳反响生成碳酸钾和水,故填:CO2+2KOH=KCO3+H2O。【点睛】此题观察的是变质物质成分的实验研究,完成此题,能够依照已有的知识进行。5.利用以下装置对酸的化学性质进行研究。(1)标号为①的仪器名称是_____。(2)实验I中,在点滴板的a、b穴中滴入酸溶液后,溶液变红的是_____(填“a”或“b”)。使用点滴板的优点之一是_____。(3)实验Ⅱ中,为了考据石灰石中含有碳酸根离子,试剂X的名称是_____。4)实验Ⅲ中,在仪器①、②中均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仪器②中发生反响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答案】试管;a;节约药品(方便观察反响现象等,合理即可);澄清石灰水;红棕色固体逐渐消失、溶液逐渐变成黄色;Fe2O3+3H2SO4═Fe2(SO4)3+3H2O。【解析】【解析】【详解】(1)仪器①的名称是试管;(2)a中紫色石蕊试液遇到酸变红色,b中酚酞试液遇到酸不变色;使用点滴板的优点是节约药品、方便观察反响现象等;(3)考据石灰石中可否含有碳酸根离子能够将盐酸滴到石灰石上,将产生的二氧化碳通到澄清石灰水中,若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含有碳酸根离子;(4)氧化铁和盐酸或硫酸反响生成氯化铁或硫酸铁和水,反响的实验现象是红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逐渐变成黄色;仪器②中发生反响的化学方程式是Fe2O3+3H2SO4═Fe2(SO4)3+3H2O。6.实验设计是化学实验的重要环节。请依照以下实验要求回答相关问题:(活动与研究一)用比较实验方法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1)实验一中振荡3个矿泉本塑料瓶,观察到塑料瓶变瘪的程度为A>B>C,其中变浑浊的瓶内发生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较A瓶与__(填“B”或“C)”瓶的实验现象,可证明CO2能与NaOH发生反响。2)实验二观察到C装置中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是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活动与研究二)用变量控制方法研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3)实验三目的是研究_____对硝酸钾溶解性的影响;实验四是研究溶剂种类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该实验中需要控制的变量是温度和溶剂的质量。(活动与研究三)定量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4)实验五中,反响的原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装置一比装置二更合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照下表供应的实验数据,完成下表:硬质玻璃管的容积

反响前注射器中体体积

反响后注射器中体体积

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30mL20mL12mL_____定量实验操作中易产生误差,若是反响前气球中存在气体(其量小于注射器内的空气),而实验后冷却至室温,将气球内的气体全部挤出读数,以致实验测得结果______(填“偏小、‘偏大”或“无影响”)。【答案】Ca(OH)2+CO2=CaCO3↓+H2OC干燥的石蕊试纸不变色;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CO2+H2O=H2CO3温度2Cu+O22CuO可使空气更易流通,全部经过铜粉,使氧气与铜粉充分反响16%偏小【解析】【解析】【详解】(1)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响生成碳酸钙白色积淀和水,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实验一中振荡3个矿泉水塑料瓶,观察到塑料瓶变瘪的程度为A>B>C,其中变浑浊的瓶内发生的反响是:比较A瓶与C瓶的实验现象,可证明CO能与2NaOH发生反响。(2)二氧化碳与水反响生成了碳酸,显酸性,能使石蕊试纸变红色,故实验二观察到C装置中发生的现象是干燥的石蕊试纸无变化,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3)实验三对溶液加热,故目的是研究温度对硝酸钾溶解性的影响。(4)实验五中,反响的原理为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2Cu+O22CuO;装置一比装置二更合理,原因是装置一可使空气更易流通,全部经过铜粉,使氧气与铜粉充分反响;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20mL-12mL100%16%。30mL+20mL定量实验操作中易产生误差,若是反响前气球中存在气体(其量小于注射器内的空气)而实验后冷却至室温,冷却今后,注射器推进的少了,将气球内的气体全部挤出读数以致实验测得结果偏小。7.金属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广泛。请回答以下问题。(1)生活中常用铁锅做饭,主要利用了铁的_____性。(2)厨房中铁锅简单生锈,结合生活实质,写出一种防范铁锅生锈的详细方法_____。3)铝合金制造的飞机外壳,拥有轻量化、能抗击富强气流的冲击、耐受水雾和雨雪损害等特点。这是利用了铝合金的_____、_____等优点(写出两条即可)。4)某研究小组为研究铁、铜、锰(Mn)的金属活动性序次,进行了以下三个实验(其中金属均已打磨,且形状、大小相同,试管中所用5%的盐酸体积相同)。(实验记录与解析)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实验操作实验现马上产生气泡,速率较慢无明显现象马上产生气泡,速率较快象实验结铁、铜、锰的金属活动性序次由强到弱为______>______>_____论写出实验一试管中铁和盐酸发生反响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导热保持铁锅干燥耐腐化质量轻锰铁铜Fe+2HCl=FeCl2+H2【解析】【解析】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铁与湿润的空气直接接触,防范钢铁生锈的详细方法有在铁制品表面涂矿物性油,油漆或烧制搪瓷。在金属活动序次表中,一般地址越后的金属,金属性越弱,原子的还原性越弱;地址越前的金属,金属性越强,原子的还原性越强。【详解】1)生活中常用铁锅做饭,主要利用了铁的导热性。2)厨房中铁锅简单生锈,结合生活实质,防范铁锅生锈的详细方法保持铁锅干燥。3)铝合金制造的飞机外壳,拥有轻量化、能抗击富强气流的冲击、耐受水雾和雨雪损害等特点。这是利用了铝合金的耐腐化、质量轻等优点。4)铁、铜、锰和盐酸反响,锰马上产生气泡,速率较快,铁马上产生气泡,速率较慢,则锰比铁强,铜无明显现象,故金属活动性序次由强到弱为锰>铁>铜,试管中铁和盐酸发生反响生成氯化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Fe+2HCl=FeCl2+H2。【点睛】判断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即盐溶液)可否发生置换反响:需要满足的条件是前面金属置换后边金属(钾钙钠除外),参加反响的必定是盐溶液,即盐可溶。排在金属活动性序次中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里置换出来。8.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实验室里研究某些酸、碱、盐之间可否发生复分解反响。(查阅资料)硫酸钡(BaSO4)白色固体,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盐酸、硫酸和硝酸。(实验与研究)内容现象实验解析实化学方程式是:验_____一K2CO3+H2SO4=K2SO4+H2O+CO2↑溶液颜色实由红验色恰__二好变为无色_____

结论生成物中有气体或__或有积淀生成,复分解反应可以发生。实产生验白色该反响的实质是2+2-=BaSO↓:Ba+SO44三积淀实验三结束后,某同学出于好奇,把实验三试管里的上层清液a倒入另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向清液a中逐滴滴加K2CO3溶液。在滴加过程中,发现先产生气泡,尔后又产生白色积淀。根据上述现象,请你判断原清液a中的溶质是_____。(拓展与应用)将稀盐酸Ca(OH)溶液NaCl溶液NaCO溶液任意两种溶液相混杂,写出能223发生反响且有积淀生成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答案】有气泡产生酚酞2-(或硫酸根离子或硫酸根均可)水(或HO)HNO和423Ba(NO3)2(或硝酸和硝酸钡)Ca(OH)2+Na2CO3==CaCO3↓+2NaOH【解析】【实验与研究】实验一:碳酸盐和酸反响会生成二氧化碳,因此将稀硫酸滴入有碳酸钾溶液的试管中会有气泡产生;实验二: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响没有现象,能够借助指示剂判断反响的发生,酚酞遇碱变红色,在中性或酸性时为无色;酸碱中和的实质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为水分子,反响中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没有改变,故填:酚酞;SO42-;结论:有三个实验能够看出,生成物中有气体或有水或有积淀生成时,复分解反响能够发生。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反响会生成二氧化碳,钡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反响会生成碳酸钡积淀,因此把实验三试管里的上层清液

a倒入另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向清液

a中逐滴滴加

K2CO3溶液。在滴加过程中,发现先产生气泡,尔后又产生白色积淀。依照上述现象,请你判断原清液

a中的溶质是

HNO3和Ba(NO3)2;【拓展与应用】氯化钠与别的三种物质交换成分没有气体或有水或有积淀,因此不会反应;稀盐酸与Na2CO3溶液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无积淀;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积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9.为了鉴别碳酸钾溶液和氢氧化钾溶液,同学们进行了研究实验,分别取两种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各滴入必然量的氯化钙溶液,观察到一支试管中出现白色浑浊,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废液倒入同一个洁净的烧杯中,发现废液变浑浊,同学们对废液进行了过滤,并对滤液的成分进行了研究.(提出问题)滤液中除水外还含有那些物质?(猜想)A.可能含有氢氧化钾、氯化钾和碳酸钾B.可能含有氢氧化钾、氯化钾C.可能含有氢氧化钾、氯化钾、碳酸钾和氯化钙你认为还可能是________(写出一种猜想).(谈论)你认为________猜想不合理(填字母),请说明原因________.(实验设计)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正确.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样于试管中,_______________猜想正确(反思交流)写出碳酸钾与氯化钙反响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在解析化学反响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________.【答案】氢氧化钾、氯化钾和氯化钙C氯化钙和碳酸钾反响生成氯化钾和碳酸钙积淀滴加适合的碳酸钾溶液出现白色积淀K2CO3+CaCl2═CaCO3↓+2KCl反响物可否节余【解析】【解析】【详解】[猜想]氯化钙若是过分,此时滤液还可能含有氯化钙,因此猜想为可能含有氢氧化钾、氯化钾和氯化钙;故填:氢氧化钾、氯化钾和氯化钙;[谈论]氯化钙和碳酸钾反响生成氯化钾和碳酸钙积淀,两者不能够共存,因此C不合理;故填:C;氯化钙和碳酸钾反响生成氯化钾和碳酸钙积淀;[实验设计]氯化钙和碳酸钾反响生成氯化钾和碳酸钙积淀,因此实验方案为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样于试管中,滴加适合的碳酸钾出现白色积淀猜想正确溶液故填:滴加适合的碳酸钾溶液;出现白色积淀;[反思交流]氯化钙和碳酸钾反响生成氯化钾和碳酸钙积淀,反响的化学方程式K2CO3+CaCl2═CaCO3↓+2KCl;在解析化学反响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反响物可否节余.故填:K2CO3+CaCl2═CaCO3↓+2KCl;反响物可否节余.【点睛】10.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响”,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睁开研究活动.以下是授课片段,请你参加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演示实验)将必然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学生板演)该反响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响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太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以下:猜想一:只有Na2SO4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猜想三:有Na2SO4和NaOH猜想四:有Na2SO4、H2SO4和NaOH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思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________.(实验研究)(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必然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了考据其他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采用老师供应的pH试纸、BaC1溶液、NaCO溶液,进行以下三个方案的研究.223实验方案测溶液pH滴加Na2CO3溶液滴加BaCl2溶液实验操作试纸变色,比较比色卡,pH实验现象有气泡产生产生白色积淀7实验结论

溶液中有

H2SO4

溶液中有

H2SO4

溶液中有

H2SO4(得出结论)经过研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谈论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研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恩赐必然.同时指出实验研究(2)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这两处错误: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H2SO4+2NaOH═Na2SO4+2H2O猜想四NaOH或氢氧化钠pH试纸浸入溶液中BaC12与

Na2SO4反响也会生成白色积淀,不能够证明必然有

H2SO4存在BaC12溶液滴入反响后的溶液中有白色积淀生成不能够证明溶液中必然【解析】【解析】学生板演: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响生成硫酸钠和水,注意化学式的写法和配平;假设猜想:依照酸碱不能够共存判断不合理的猜想;实验研究:依照碳酸钠和硫酸反响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解答;谈论反思:实验研究(2)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检测溶液的pH时,pH试纸不能够伸入溶液中;实验方案中的错误是:检验一种物质时要消除其他物质的搅乱,硫酸钠也能与氯化钡反响生成白色积淀.【详解】学生板演: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响生成硫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H2SO4+2NaOH═Na2SO4+2H2O;假设猜想: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响生成硫酸钠和水,酸或碱可能过分,但不能够同时过分,因为酸碱不能够共存,会连续反响,故猜想四不合理;实验研究:(1)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响能生成氢氧化铜蓝色积淀,因此溶液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说明溶液中必然没有氢氧化钠。谈论反思:实验研究(2)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依照图示操作判断,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检测溶液的用玻璃棒蘸取少许溶液涂到pH试纸上;

pH时,pH试纸伸入溶液中,应该实验方案中的错误是:检验一种物质时要消除其他物质的搅乱,硫酸钠也能与氯化钡反响生成白色积淀,故将存在硫酸。11.某白色固体可能由BaC12、NaOH、Na2CO3、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确定该白色固体的成分,进行了以下的实验研究,请你参加并回答相关问题。I.初步研究:小金同学设计的实验过程及现象以以下列图所示。(查阅资料)BaC12溶液显中性。(初步结沦)

(1)原白色固体中必然有的物质是

_________,必然没有的物质是

_________(2)M

溶液中的溶质必然有

__________,必然没有氯化钡。(交流谈论)小英同学认为:无色溶液

M变红色,说明溶液

M中含有碱性物质,但不能够由此推导出原固体物质中可否含有氢氧化钠。若要进一步确定,需对溶液

M连续进行探究。为此同学们进行了以下的研究:Ⅱ.连续研究:(提出问题)无色溶液M中有氢氧化钠吗?(猜想与假设)猜想一:有NaOH猜想二:没有NaOH(研究与结论)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A.取无色溶液M于试管中,加入过分的证明溶液M中有碳氯化钡溶液,振荡,静置_______________酸钠并被除尽B.取实验A所得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猜想一正确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经过交流、谈论、实验,圆满地完成了此次研究活动。【答案】氯化钡、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钠产生白色积淀无色酚酞试剂溶液变红色【解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