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江西省上饶市化学高一上期中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2年江西省上饶市化学高一上期中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2年江西省上饶市化学高一上期中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2年江西省上饶市化学高一上期中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2年江西省上饶市化学高一上期中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高一上化学期中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017年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甲烷的结晶水合物)试采成功。关于甲烷的结构与性质说法正确的是(

)A.是平面正方形分子 B.能与强酸、强碱反应C.能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反应 D.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2、实验中的下列操作错误的是A.蒸馏操作时,冷凝水的方向应由下往上B.用浓硫酸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时,浓硫酸溶于水后,应冷却至室温才能转移到容量瓶中C.提取碘水中的碘单质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如无水乙醇D.萃取分液后,要得到被萃取的物质,通常还要进行蒸馏3、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将稀硫酸滴在铜片上:Cu+2H+=Cu2++H2↑B.将稀硫酸与Ba(OH)2混合:Ba2++SO=BaSO4↓C.将铜丝插入AgNO3溶液中:Cu+2Ag+=Cu2++2AgD.将氧化镁与稀盐酸混合:O2-+2H+=H2O4、在下列氧化还原反应中,水作为还原剂的是A.2Na+2H2O=2NaOH+H2↑B.3NO2+H2O=2HNO3+NOC.2Na2O2+2H2O=4NaOH+O2↑D.2F2+2H2O=4HF+O25、36.5g氯化氢溶解在1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g/mL),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g/mL,质量分数为m,物质的量浓度为cmol/L,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B.36.5g氯化氢含有NA个原子C.36.5gHCl气体占有的体积为22.4LD.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6、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反应中,其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实验室中用稀硫酸与Mg反应制取H2 B.实验室中用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制取O2C.实验室中用H2O2与MnO2作用产生O2 D.实验室中用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CO27、如图,将潮湿的通过甲装置后再通过放有干燥红色布条的乙装置,红色布条不褪色。则甲装置中所盛试剂不可能是A.饱和食盐水 B.浓硫酸 C.KI溶液 D.NaOH溶液8、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为2KClO32KCl+3O2↑,反应后从剩余物中回收二氧化锰的操作顺序正确的是(已知MnO2为黑色难溶于水的固体)()A.溶解、蒸发、洗涤、过滤 B.溶解、过滤、蒸发、洗涤C.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D.溶解、洗涤、过滤、加热9、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气体体积主要取决于A.分子间的平均距离 B.分子微粒大小C.分子数目的多少 D.分子式量的大小1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1mol氧气中含有1.204×1024个氧原子,占有体积22.4LB.1mol臭氧和1.5mol氧气含有相同的氧原子数C.等体积、浓度均为1mol/L的硫酸和盐酸,电离出的氢离子数之比为2∶1D.等物质的量的干冰和葡萄糖(C6H12O6)中所含碳原子数之比为1∶6,氧原子数之比为1∶311、微波是一种高频电磁振荡,“微波炉”就是利用高频电磁振荡使食品中分子也产生振荡而发热。现代医学上使用微波手术刀进行外科手术,其好处主要是使开刀处的血液迅速凝固而减少失血,关于其作用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A.微波电流迅速中和血液胶粒所带的电荷而凝聚B.微波使局部血液受热而使血液胶体凝聚C.微波电流通过金属手术刀时产生的高温使血液凝固D.以上说法都正确12、下列有关物质性质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淡黄色的氧化钠B.钠是一种强还原剂,可以把钛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C.将灼热的铜丝放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生成棕黄色的雾D.Fe(OH)3胶体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并沉降,因而可用于净水13、向含有1molKI的溶液中加入含0.1molX2O72−的酸性溶液,使溶液中I-恰好全部被氧化生成I2,并使X2O72−被还原为Xn+,则n值为A.4B.3C.2D.114、向体积均为10mL、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两份NaOH溶液中分别通入一定量的CO2,得到溶液甲和乙。向甲、乙两溶液中分别滴加0.1mol/L的盐酸,此时反应生成CO2体积(标准状况)与所加盐酸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原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B.当0<V(HCl)<10mL时,甲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32-=HCO3-C.乙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2CO3、NaOHD.向乙溶液中滴加过量盐酸后产生CO2体积的最大值为224mL15、下列分散系最稳定的是()A.悬浊液 B.乳浊液 C.胶体 D.溶液16、2molCl2和2molCO2相比较,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体积相等 B.原子数相等 C.分子数相等 D.质量相等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有一包白色粉末状混合物,其中可能含有K2CO3、NaCI、Ba(OH)2、CuSO4,,现取少量该固体混合物做如下实验:①取部分固体混合物加入水中,震荡,有白色沉淀;②向①的悬浊液加入过量稀硝酸,白色沉淀消失,并有气泡产生;③取少量②的溶液滴人Na2SO4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1)该固体混合物中肯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2)该固体混合物中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是:____。(3)该固体混合物中可能存在的物质是:____,为了进一步检验该物质是否存在,请写出你的检验方法:____。18、现有一包白色固体粉末,由Na2SO4、CaCO3、NaCl、BaCl2、CuSO4中的三种物质组成,为确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Ⅰ.取少量白色粉末,加入足量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Ⅱ.向Ⅰ滤出的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沉淀完全溶解,并产生无色气体。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原白色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________,一定不含有________(填化学式)。(2)实验Ⅱ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3)为进一步确定白色粉末的组成,向Ⅰ过滤得到的无色滤液中,加入少量某无色溶液,根据是否有白色沉淀产生,可判断原白色粉末的组成,加入的无色溶液不可以是下列溶液中的________(填序号)。A.Na2SO4溶液B.BaCl2溶液C.Na2CO3溶液D.AgNO3溶液19、某实验室欲用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cm3)配制100mLlmol/L的稀硫酸。(1)请计算所用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配置溶液需要硫酸的体积为_________mL(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有效数字)。(2)现给出下列仪器(配制过程中可能用到):①100mL量筒②10mL量筒③50mL烧杯④托盘天平⑤100mL容量瓶⑥胶头滴管⑦玻璃棒,所需仪器按顺序排列正确的是(______)A.①③⑦⑤⑥B.②⑤⑦⑥C.①③⑤⑥⑦D.②⑥③⑦⑤⑥(3)若实验时遇到下列情况,所配溶液的浓度偏大的是_________。A.加水定容时超过刻度线,又吸出少量水至刻度线B.忘记将洗涤液转入容量瓶C.容量瓶洗涤后内壁有水珠而未作干燥处理D.溶液未冷却即转入容量瓶E.定容时俯视刻度线20、实验室用密度为1.25g/mL,质量分数为36.5%浓盐酸配制250mL0.5mol/L的稀盐酸,请填空并回答下列问题:

(1)浓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列出算式)(2)配制250mL0.5mol/L的稀盐酸用量筒量取浓盐酸的体积____________mL,应选用容量瓶的规格_________mL(3)配制时,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用下列字母表示,每个字母只能用一次)A.用30mL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振荡。B.用量筒准确量取所需的浓盐酸的体积,沿玻璃棒倒入烧杯中,再加入少量水(约30mL),用玻璃棒慢慢搅动,使其混合均匀。C.将已冷却的盐酸沿玻璃棒注入容量瓶中。D.将容量瓶盖紧,振荡,摇匀。E.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相切。F.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线1—2cm处。(4)操作A中,将洗涤液都移入容量瓶,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实验过程E中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该如何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_。(5)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不慎有液滴掉在容量瓶外面,则浓度_______(偏大、偏小、不影响)。21、我国有丰富的海水资源,开发和利用海水资源是当前科学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下图是某化工厂对海水资源综合利用的示意图: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混合物B的名称______________;(2)写出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粗盐中含有Ca2+、Mg2+、SO42-等杂质,精制时所用的试剂为:①盐酸②氯化钡溶液③氢氧化钠溶液④碳酸钠溶液以上试剂添加的顺序可以为______________;A.②③④①B.③④②①C.④③②①D.③②④①(4)提取粗盐后剩余的海水(母液)中,可用来提取Mg和Br2。母液用来提取Mg和Br2先后顺序,甲乙两位工程师有不同观点:甲:母液先提取Mg,后提取Br2乙:母液先提取Br2,后提取Mg请你分析这两个方案是否合适,并分别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将相同质量的镁条分别在a.氧气中;b.氮气中;c.二氧化碳中燃烧,燃烧后所得固体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排序回答)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C【解析】

A.甲烷的分子结构为正四面体结构,故A错误;B.甲烷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能与强酸和强碱反应,故B错误;C.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能够发生取代反应,故C正确;D.甲烷不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故D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C。2、C【解析】

A.蒸馏操作时,冷凝管中水的方向是下口为进水口,上口是出水口,保证气体与水充分接触,即冷凝水的方向应当由下往上,故A正确;B.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且容量瓶只能在常温下使用,则浓硫酸溶于水后,应冷却至室温才能转移到容量瓶中,故B正确;C.提取碘水中的碘单质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如CCl4,但不能选择无水乙醇,因为无水乙醇和水互溶,不能做萃取剂;故C错误;D.萃取分液后,要得到被萃取的物质,可根据萃取的物质和萃取剂的沸点不同用蒸馏操作分离,故D正确;本题答案为C。3、C【解析】

A.Cu的活泼性较弱,不与稀硫酸反应,故A错误;B.稀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时除了硫酸根和钡离子的反应,还有氢离子和氢氧根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Ba2++SO+2OH-+2H+=BaSO4↓+2H2O,故B错误;C.铜的活泼性比银强,可以置换出硝酸银溶液中的银单质,离子方程式为Cu+2Ag+=Cu2++2Ag,故C正确;D.氧化镁不能写成离子,正确离子方程式为MgO+2H+=H2O+Mg2+,故D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C。4、D【解析】

A.2Na+2H2O=2NaOH+H2↑,反应物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所以水做氧化剂,故A错误;B.3NO2+H2O=2HNO3+NO,反应物水中氢、氧元素的化合价均未发生变化,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故B错误;C.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中发生化合价变化的只有过氧化钠中的氧元素,水中氢、氧元素的化合价均未发生变化,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故C错误;D.2F2+2H2O=4HF+O2,反应物水中的氧元素化合价升高,所以水作还原剂,故D正确;答案选D。5、D【解析】

A.

36.5gHCl溶解在1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g/mL),所得溶液溶质为HCl,物质的量浓度c==,错误;B.36.5gHCl气体物质的量为1mol,HCl是双原子分子,因此所以原子个数为2NA,B错误;C.

36.5gHCl气体物质的量为1mol,由于选项中未知气体所处的温度、压强,因此不能确定其体积大小,C错误;D.根据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关系式c=可知: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ω=,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D。6、D【解析】

可以用是否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判断一个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详解】A.制取氢气的原理为:Mg+H2SO4=MgSO4+H2↑,镁和氢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A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制取氧气的原理为:2KMnO4K2MnO4+MnO2+O2↑,锰和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B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制取氧气的原理为:2H2O22H2O+

O2↑,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C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为:CaCO3+2HCl=CaCl2+CO2↑+2HCl,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D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答案选D。7、A【解析】

A项、饱和NaCl溶液与氯气不反应,抑制氯气的溶解,但通过饱和食盐水时导致氯气中含有水分,所以红色布条会褪色,故A正确;B项、将潮湿的氯气通过浓硫酸时,浓硫酸干燥氯气,氯气没有漂白性,再通过放有干燥红色布条的乙装置,红色布条不褪色,故B错误;C项、氯气和碘化钾溶液反应,将潮湿的氯气通过KI溶液后,氯气被吸收,再通过放有干燥红色布条的乙装置,红色布条不褪色,故C错误;D项、氯气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将潮湿的氯气通过NaOH溶液后,氯气被吸收,再通过放有干燥红色布条的乙装置,红色布条不褪色,故D错误;故选A。【点睛】氯气没有漂白性,不能使红色布条褪色,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能使红色布条褪色是解答关键,也是易错点。8、C【解析】

根据物质的性质,分析评价简单的提纯方案。【详解】加热KClO3制氧气后的固体残留物中,含有MnO2、KCl和可能未分解的KClO3,其中只有MnO2不溶于水。故将残留物加水溶解、过滤,再将滤渣洗涤、干燥,即得纯净的MnO2。本题选C。9、C【解析】

任何物质的体积大小均由构成物质的粒子直径的大小、粒子的间隙、粒子的数量三个因素共同决定。对于气体来说,由于气体的分子间隙远大于分子直径的十倍以上,所以计量气体的体积时,相对于间隙来说,气体分子的本身的大小可以忽略,所以气体的体积大小主要由气体分子数和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共同决定。确定了气体所处的温度和压强,就等于确定了气体分子间的距离,所以此时该气体的体积主要由气体的分子数决定。在该条件下,气体的分子数越多,气体的体积就越小,且有。10、A【解析】

在标准状况下,1mol氧气的体积是22.4L;1mol臭氧(O3)中含有3mol氧原子,1.5mol氧气(O2)中含有3mol氧原子;等体积、浓度均为1mol/L的硫酸和盐酸,;根据干冰(CO2)和葡萄糖(C6H12O6)的分子式分析;【详解】非标准状况下,1mol氧气的体积不一定是22.4L,故A错误;1mol臭氧(O3)中含有3mol氧原子,1.5mol氧气(O2)中含有3mol氧原子,故B正确;等体积、浓度均为1mol/L的硫酸和盐酸,,硫酸是二元强酸、盐酸是一元强酸,所以硫酸、盐酸电离出的氢离子分别为,故C正确;设有1mol干冰(CO2)、1mol葡萄糖(C6H12O6);根据分子式:碳原子数比为1:(1×6)=1:6,氧原子数比为(1×2):(1×6)=1:3,故D正确。选A。11、B【解析】血液属于胶体,加热会发生胶体的聚沉,所以微波使局部血液受热而使血液胶体凝聚,从而迅速凝固而减少出血;12、D【解析】

A.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A错误;B.钠的性质非常活泼,Na与盐溶液反应时,Na先与水反应,故钠不能把钛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B错误;C.将灼热的铜丝放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生成棕黄色的烟,C错误;D.氢氧化铁胶体表面积大,用于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而净水,D正确;答案选D。13、D【解析】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相等或化合价升降数相等计算。【详解】恰好反应时,1molKI失电子1mol生成0.5molI2,0.1molX2O72−得电子0.1×2(6-n)mol生成0.2molXn+。因得失电子相等,有1mol=0.1×2(6-n)mol,解得n=1。本题选D。【点睛】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相等或化合价升降数相等。应用这个规律可使计算简化,且不必写出化学方程式。14、D【解析】在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后,溶液中溶质的组成可能是NaOH和Na2CO3、Na2CO3、Na2CO3和NaHCO3、NaHCO3四种情况,没有产生二氧化碳时的反应可能为:OH-+H+=H2O和CO32-+H+=HCO3-,产生二氧化碳的反应为:HCO3-+H+=H2O+CO2↑;由图中HCl的用量与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体积的关系可知,甲溶液中溶质只能为Na2CO3和NaHCO3,乙溶液的溶质为NaOH和Na2CO3;则A.根据图象可知,当V(HCl)=50mL时,得到的产物为NaCl,由原子守恒可知:n(NaOH)=n(NaCl)=n(HCl)=0.1mol/L×0.05L=0.005mol,则原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c(NaOH)=0.005mol÷0.01L=0.5mol/L,A正确;B.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当0<V(HCl)<10mL时,甲溶液中没有产生二氧化碳的离子方程式为:H++CO32-=HCO3-,B正确;C.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乙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2CO3、NaOH,C正确;D.乙溶液中滴加盐酸,产生二氧化碳的阶段为:HCO3-+H+=H2O+CO2↑,根据消耗了10mL盐酸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0.1mol/L×0.01L=0.001mol,标况下0.001mol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22.4L/mol×0.001mol=22.4mL,D错误;答案选D。点睛:本题考查混合物的有关计算,把握图中曲线及发生的反应的关系计算出NaOH、CO2的物质的量为解答的关键,注意判断CO2与NaOH反应产物,题目难度较大。15、D【解析】

悬浊液、乳浊液不稳定,静置后,悬浊液会沉淀,乳浊液静置后会分层;胶体为介稳体系;溶液是均匀透明稳定的分散系;所以最稳定的为溶液,D符合题意。答案选D。16、C【解析】

2molCl2和2molCO2物质的量相同,分子数相等,但由于没有说明温度和压强,不能比较其体积,因为每个分子中原子个数不同,所以原子数不相等,因为摩尔质量不同,所以质量也不相等,故选C。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Ba(OH)2K2CO3CuSO4NaCl取②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AgNO3,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原固体混合物中有NaCl,反之则没有【解析】

①取部分固体混合物加入水中,震荡,有白色沉淀,可能为碳酸钡沉淀和硫酸钡沉淀;②向①的悬浊液加入过量稀硝酸,白色沉淀消失,并有气泡产生;证明该沉淀为碳酸钡沉淀;一定没有硫酸钡沉淀,也就没有硫酸铜存在;③取少量②的溶液滴人Na2SO4溶液,有白色硫酸钡沉淀生成,证明溶液中含有Ba(OH)2;④氯化钠是否存在不能确定,可以检验氯离子的存在来验证氯化钠的存在;据以上分析解答。【详解】①取部分固体混合物加入水中,震荡,有白色沉淀,可能为碳酸钡沉淀和硫酸钡沉淀;②向①的悬浊液加入过量稀硝酸,白色沉淀消失,并有气泡产生;证明该沉淀为碳酸钡沉淀;一定没有硫酸钡沉淀,因此硫酸铜也不存在;③取少量②的溶液滴人Na2SO4溶液,有白色硫酸钡沉淀生成,证明溶液中含有Ba(OH)2;(1)结合以上分析可知:该固体混合物中肯定含有的物质是:Ba(OH)2和K2CO3;(2)结合以上分析可知:该固体混合物中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是:CuSO4;(3)结合以上分析可知:该固体混合物中可能存在的物质是:NaCl;为了检验该物质的存在,可以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氯离子,加入硝酸银和硝酸溶液;检验方法:取②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AgNO3,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原固体混合物中有NaCl,反之则没有。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NaCl;取②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AgNO3,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原固体混合物中有NaCl,反之则没有。18、CaCO3、NaClCuSO4CaCO3+2H+==Ca2++CO2↑+H2OD【解析】

硫酸铜溶于水得到蓝色溶液,而本题中得到是无色的溶液和白色沉淀,所以在混合物中一定不含硫酸铜;白色沉淀可能为碳酸钙,也可能是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的硫酸钡,而白色沉淀能全部溶于稀盐酸,所以该沉淀为碳酸钙,即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钙,而原固体中含有三种物质,所以还一定含有NaCl,氯化钡和硫酸钠二者有其一。【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CaCO3、NaCl;一定不含CuSO4;(2)实验Ⅱ中发生的反应为碳酸钙和盐酸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CO2↑+H2O;(3)原白色粉末中无法确定的是BaCl2和Na2SO4A.加入硫酸钠若产生白色沉淀,可以确定含有BaCl2不含Na2SO4,故A不符合题意;B.加入BaCl2若产生白色沉淀,可以确定含有Na2SO4不含BaCl2,故B不符合题意;C.加入碳酸钠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可以确定含有BaCl2不含Na2SO4,故C不符合题意;D.氯化银难溶于水、硫酸银微溶于水,所以加入硝酸银溶液不能进一步确定白色粉末的组成,故D符合题意;综上所述答案为D。19、18.4mol·L-15.4mLDDE【解析】

(1)根据物质的量浓度c=1000×ρ×ω/M进行计算;

(2)先根据溶液稀释前后物质的量不变即c(稀)V(稀)=c(浓)V(浓)计算所需浓硫酸的体积确定量筒的规格,然后根据浓溶液来配制稀溶液的操作步骤有量取、稀释、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等操作来确定仪器;

(3)根据c=n/V分析判断误差,如果n偏小或V偏大则配制溶液浓度偏低。【详解】(1)浓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c=1000×ρ×ω/M=1000×1.84×98%/98=18.4mol/L;根据溶液稀释规律,稀释前后溶质的量保持不变,设浓硫酸的体积为xmL,所以xmL×18.4mol/L=100mL×lmol/L,解得:x≈5.4,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18.4mol·L-1;5.4mL。

(2)根据(1)可知,需用浓硫酸的体积为5.4mL,所以选择10mL量筒,配制溶液的操作步骤有量取、稀释、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等操作,所需仪器依次为:10mL量筒、胶头滴管、50mL烧杯、玻璃棒、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正确选项D;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D。

(3)A.加水定容时超过刻度线,又吸出少量水至刻度线,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配制溶液浓度偏小,故A错误;

B.忘记将洗涤液转入容量瓶,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配制溶液浓度偏小,故B错误;

C.容量瓶洗涤后内壁有水珠而未作干燥处理,不影响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的体积不变,配制溶液浓度不变,故C错误;

D.溶液未冷却即转入容量瓶,等溶液冷却下来,溶液的体积偏小,配制溶液浓度偏高,故D正确;

E.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溶液的体积偏小,配制溶液浓度偏高,故D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DE。20、12.5mol/L10.0250B、C、A、F、E、D保证溶质全部转入容量瓶,减小误差重新配制偏小【解析】

(1)依据C=1000ρω/M计算浓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2)依据c浓V浓=c稀V稀计算所需浓盐酸的体积;(3)依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一般操作步骤解答;(4)(5)分析操作对溶质的物质的量或对溶液的体积的影响,根据c=n/V分析判断。【详解】(1)浓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c=1000ρω/M=1000×1.25g/mL×36.5%/36.5g/mol=12.5mol/L,故答案为12.5mol/L。(2)设所需浓盐酸的体积为V浓,依据c浓V浓=c稀V稀可知,250mL×0.5mol/L=12.5mol/L×V浓,V浓=10.0mL,所配制的溶液的体积为250mL,故所需的容量瓶的容积为250mL,故答案为10.0,250。

(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步骤有计算、称量、溶解、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等操作,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B、C、A、F、E、D,故答案为B、C、A、F、E、D。(4)操作A中,将洗涤液都移入容量瓶,因为烧杯壁上沾有溶质,为防止引起误差,必须洗涤烧杯内壁2-3次,若实验过程E中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实验失败,无法挽回,必须重新配制,故答案为保证溶质全部转入容量瓶,减小误差;重新配制。(5)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不慎有液滴落在容量瓶外面,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小,所配溶液浓度偏小,故答案为偏小。【点睛】配制过程中误差分析:

①称好后的药品放入烧杯时,有少量洒在烧杯外;(mB偏小,cB偏低)

②溶解搅拌时有部分液体溅出;(mB偏小,cB偏低)

③转移时有部分液体溅出;(mB偏小,cB偏低)

④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次~3次;(mB偏小,cB偏低)

⑤溶解时放热,且未冷却至室温(20℃)(V偏小,cB偏高)⑥在定容时,仰视读数(V偏大,cB偏低),俯视读数(V偏小,cB偏高)

⑦在定容时加水超过刻度线,再用胶头滴管吸出多余部分;(V偏大,cB偏低)

⑧加水至刻度线后,摇匀过程中,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无影响)

⑨洗涤容量瓶后,未干燥,瓶中有少量蒸馏水。(无影响)21、石灰乳AD甲方案不合适,提取Mg时用的Ca(OH)2有剩余,所以通入氯气会和它反应,造成浪费;乙方案合适,电解MgCl2产生的Cl2可用于下一次Br-的氧化cab【解析】

根据流程图知:反应②为精盐溶液的电解,反应物是氯化钠和水,产物是氯气、氢气、氢氧化钠,C+F→N,N能溶解沉淀,C既能和F反应又能和E反应,所以,E为NaOH,F为H2,C为Cl2,N为HCl,贝壳(主要成分为CaCO3)经过高温煅烧可以生成疏松的氧化钙(A),氧化钙可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B),与母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