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音乐教案_第1页
四年级音乐教案_第2页
四年级音乐教案_第3页
四年级音乐教案_第4页
四年级音乐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美妙的音乐第一课时《神奇的音符》【教学内容】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聆听二段音乐1•青绪不同的音乐歌曲《神奇的音符》1、表现歌曲。2、为三段音乐创编歌词。—【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歌曲《神奇的音符》,引导学生感受音乐能强能弱,能低能高,能快能慢的三要素,并培养学生更加喜欢音乐。2、识与技能:①、通过歌曲的学唱,培养学生能用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②、学习重音记号和保持音记号并引导学生能运用在歌曲的演唱中。3、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三段不同情绪的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绪。通过学习歌曲《神奇的音符》,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要素。并激发学生能把握不同情绪的音乐,进行恰当的歌词创编。【教学重难点】1、学习重音记号和保持音记号并引导学生能运用在歌曲的演唱中,解决歌曲的难点。(531102213|056|5-|6£2|02212|054|3-|)2、学生能把握不同情绪的音乐,并进行恰当的歌词创编。【课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感受不同情绪的音乐,导入学习并为后边的歌词创编打下基础。)1、师生问好。2、让学生随三段不同情绪的音乐跟着老师作律动。3、师:孩子们,刚才的音乐情绪有变化吗?(学生回答问题)4、师:孩子们小音符可真神奇呀,它们小小的变化就能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让我们和它作朋友吧。你们听小音符已经来到我们的身边了。通过引导学生利用网页及课件对长城一我国这一历史过建筑的历史、作用等方面的了解,使学生知道长城是世界上最有名的建筑之一,是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是世界人民向往的地方,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立志建设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准备教师:CD《万里长城永不倒》。学生:自己通过课下看书或询问家长搜集的长城知识小资料或图片教学过程(一)影音再现,激情导入.播放《万里长城永不倒》CD,学生欣赏歌曲。.提问:这首歌曲里提到了我伟大祖国一处非常有名的建筑,是什么呢?(设想学生回答:是我国的长城).强调:长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丰碑和智慧结晶,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血脉相承和民族精神。(二)网上遨游,了解中华的“脊梁”.创设情境,引生提出问题:(1)提问:假如你是来自国外的游客或是国外的运动员,当你登上长城时,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呢?(设想学生会提出:它有多长?它是什么时候修建的?为什么要修建长城?现在它有什么用途?……)(2)归纳总结:每一个到长城的人都会提出各种问题,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涉及到了长城的历史、传说、作用这几方面,看来大家都非常想了解长城一这一世界闻名的古建筑。(三)风采展示,再现中华风貌.说明:为了让世界各地的游客对我们的长城有更多的了解,今天我们就来做一次“小小导游员”,把我们了解到的长城的有关知识介绍给国外友人。展现我们小主人的风采。(设想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长城史话、长城作用、长城的传说、长城的现在四个组,介绍顺序不固定,以学生回答次序而定。)设想学生汇报介绍出以下内容.长城史话组汇报:设想学生汇报出以下内容:(1)长城修建的时间(学生利用各朝代修建长城的时间表进行介绍)(2)长城的长度:结合自己搜集资料和网上资料说明,万里长城并非一万里,其实际长度达五万多公里(十万华里)。(利用对比得出结论)(3)长城的修建方法:(学生根据网页知识和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介绍)(4)教师根据学生汇报适时说明并结合实际引导学生体会:①说明:长城从春秋到明代持续了2000多年修筑时间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所没有的。②演示:(教师出示课件:长城的分布图)以图说明:长城不是一个单条,而是纵横交错的,从而说明长城的实际长度并非一万里。③引导:对比古今进行建筑时,工人的劳动方式与劳动强度引申得出:古代劳动人民用自己的智慧造就了现今的世界奇迹④活动体验:让学生手拉手计算得出一个班手拉手的长度,与万里长城的长度比较。结合资料计算长城砖可以围绕地球的圈数,引导学生得出长城作为单体建筑,它的长度与修建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的,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奇迹之一。.长城作用组汇报:设想学生汇报以下内容:(1)学生利用图片资料(烽火台的作用)及文字资料进行介绍他是古代防御外来侵略的屏障。设想学生能用图片、录像等介绍长城的景色。(2)教师根据学生汇报适时引导、说明:①长城在古代是用来防御外来侵略的防御性建筑(教师出示烽烟告敌情课件),但现在的长城是我国著名的游览胜地,是全世界人们向往的地方。②引导:让曾经登上长城的学生说一说自己的体会。③补充:毛泽东主席在长城好汉坡留下的著名词句:不到长城非好汉。国外游客到中国来第一个要看的地方就是长城,可见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长城的传说:(1)设想导游员利用图片介绍《孟姜女哭长城》和《玉门关》、《望京楼》等传说故事并用图片加音乐的形式讲述。(2)说明:长城既是举世文明的建筑也是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泪史。.爱我中华修我长城:(1)设想学生利用图片介绍被毁坏得面目全非的长城及相关资料。(2)引导:看到面目全非的长城,你的心里是怎样的感受?(设想学生能够从自己的内心说一说,答出对毁坏长城的人的痛恨。)(3)强调:作为世界最伟大的建筑应该受到完全世界人的保护(4)展示:爱长城修长城的网站资料,更多的人已经加入修复长城的行列当中了。(列举图片)(5)引导: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长城,让更多的人能够看到长城的风采,让中华之魂永远屹立在世界东方。你有哪些好的建议?(6)学生制作倡议书(以小组为单位)。(四)课后总结:长城见证了这一切,但它以自己不屈的脊梁向全世界宣布,中华民族是伟大的,不可战胜的,万里长城永不倒!第二课时长城谣教学内容:了解音乐的几个要素,节奏、旋律的基本知识和要点,学会中国历史歌曲《长城谣》,通过学习,使学生对节奏和旋律在音乐中的作用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教学目的明确学习音乐要素的重要性,并以欣赏和学唱声乐作品《长城谣》入手,引导学生运用节奏和旋律知识,体会和感受其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感性体验和理性知识相结合,更多地从音乐的表现手段入手,分析理解作品。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学习音乐要素的知识的重要性,了解节奏和旋律要音乐中的作用,更深刻地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2、有重点地简述节奏和旋律的基本知识和要点,并作必要的解释和提问。(二)欣赏音乐作品《长城谣》1、导言:运用节奏和旋律要素,感受不同节奏的组合和旋律线的进行,在音乐作品中表现出的不同情感。2、简介作品:歌曲《长城谣》是流行于我国抗战时期的一首优秀作品,刘雪庵曲,潘孑农词,作于1937年,原是潘孑农所编电影剧本《关山万里》中的主题歌,后因“八•一三”上海爆发战争,影片未拍成,但此曲却风行全国。写法上和《孟姜女》一类传统民歌相近,具有浓厚的叙事特点,典型的五声调式。3、播放歌曲录音后,请学习讲述歌曲表达的基本情感(悲愤,感情深切)。4、再次播放歌曲欣赏,提出分析作品曲式结构,旋律线进行的要求。5、请学生作分析作品的具体回答(宫调式、四乐句、单二段体曲式结构),学生分析歌曲旋律线的进行,并作不同旋律线表达不同情感的比较。6、教师小结:上行旋律往往表现高涨、激动、紧张的情绪,有渐强的趋势。下行旋律可将紧张的情绪松驰,表现出抒情、宁静、悲伤的情感,有渐弱的趋势。平行的旋律则有沉思、叙事的意境。(三)学唱歌曲《长城谣》1、学唱歌曲。提示:用所感受认识到的三种旋律线的进行,唱出不同的情感和强弱趋势。2、教师演唱歌曲第二段,并将结尾的下行旋律55613-53211——||改为上行旋律556132111|试唱,请学生作不同旋律线进行表达的情感比较(上行更激昂、高涨)。3、教师归纳:旋律要素对音乐作品的作用和影响。(四)音乐作品中节奏的分析和比较1、试分析歌曲中第二、三乐句节奏的松紧,对情感表达的作用和影响。2、播放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草桥结拜”和“抗婚”两段乐曲片断,请学生作节奏的比较认识。教师可将两段乐曲的节奏的松紧,作反向调换试唱,学生再作比较,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节奏在音乐中作用的认识。3、教师小结:表现婉转、抒情、优美沉思的情感,节奏比较松,音的时值长一些,音与音连接较松驰。表现激动、紧张的情绪,节奏紧密,音值短的,音的连接紧凑。(五)教学总结音乐要素节奏和旋律在音乐中的作用是很大的,不同的节奏结合和旋律的进行,表达情感是不一样的。学习音乐要素,了解其在音乐中的表现手法,会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音乐,并从中得到更多美的享受。第二课时欣赏《长城永在我心上》教学目的:1、欣赏歌曲《长城永在我心上》,抒发对祖国母亲的热爱之情。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知识。教学重点、难点:1、发声位置要稳定协调、过度自然流畅;演唱准确自然流畅。2、准确把握歌曲的情绪,演唱层次清晰,完整流畅。教学方法:讲解、分析、启发的教学法。教具:录音机教学过程:一、发声训练:1、常规练习:a、呼吸练习:练习体会歌唱呼吸的支持以及呼吸肌肉的运动b、吹唇练习:练习体会喉头的相对稳定以及声带的运做C、哼鸣练习:练习体会声音的高位置2、调节发声机能的练习a、2/41234|5432|1-IImamemimomub、2/412345|54321|12345432|1-IIiaiaiaic、缓慢的练习曲2/455565|44454|33342|222321111211Iaeiouaeiouaeiouaeiouaeiou目的与要求:(1)注意在气息对声音的支持(2)每个母音都要清晰准确,从一个母音过度到另一母音时,要保持喉头以及喉咽腔的稳定,母音的过度主要通过变换口腔的大小形状、嘴唇的开撮和舌的位置来调整着力部位。3、扩展音域的练习a>2/4135L|i-|Z54^|1-IInunob、2/41335|5iJ5|5331|1-11nunonunonunonu目的与要求:(1)轻柔的起音,随着音程的上行,自然地增强声音的力度。(2)气息均匀,母音的运行和过度都要保持在声音位置统一前提下连贯流畅。三、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课进行小结,本着以鼓励为主的原则,指出学生的优缺点,使学生增强自信心,更好的完成作品。四、作业:1、结合正确的发声方法与咬字吐字、层次清晰、感情充沛、完整流畅的完成作品。2、通过演唱这首歌曲,广泛搜集与本作品有关资料,以便于更好的把握作品的风格特点,并写出体会。教学内容:了解音乐的几个要素,节奏、旋律的基本知识和要点,学会欣赏中国历史歌曲《长城谣》,通过学习,使学生对节奏和旋律在音乐中的作用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教学目的明确学习音乐要素的重要性,并以欣赏和学唱声乐作品《长城谣》入手,引导学生运用节奏和旋律知识,体会和感受其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感性体验和理性知识相结合,更多地从音乐的表现手段入手,分析理解作品。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学习音乐要素的知识的重要性,了解节奏和旋律要音乐中的作用,更深刻地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2、有重点地简述节奏和旋律的基本知识和要点,并作必要的解释和提问。(二)欣赏音乐作品《长城谣》1、导言:运用节奏和旋律要素,感受不同节奏的组合和旋律线的进行,在音乐作品中表现出的不同情感。2、简介作品:歌曲《长城谣》是流行于我国抗战时期的一首优秀作品,刘雪庵曲,潘孑农词,作于1937年,原是潘孑农所编电影剧本《关山万里》中的主题歌,后因“八•一三”上海爆发战争,影片未拍成,但此曲却风行全国。写法上和《孟姜女》一类传统民歌相近,具有浓厚的叙事特点,典型的五声调式。3、播放歌曲录音后,请学习讲述歌曲表达的基本情感(悲愤,感情深切)。4、再次播放歌曲欣赏,提出分析作品曲式结构,旋律线进行的要求。5、请学生作分析作品的具体回答(宫调式、四乐句、单二段体曲式结构),学生分析歌曲旋律线的进行,并作不同旋律线表达不同情感的比较。6、教师小结:上行旋律往往表现高涨、激动、紧张的情绪,有渐强的趋势。下行旋律可将紧张的情绪松驰,表现出抒情、宁静、悲伤的情感,有渐弱的趋势。平行的旋律则有沉思、叙事的意境。(三)学唱歌曲《长城谣》1、学唱歌曲。提示:用所感受认识到的三种旋律线的进行,唱出不同的情感和强弱趋势。2、教师演唱歌曲第二段,并将结尾的下行旋律55613•532111|改为上行旋律556132111|试唱,请学生作不同旋律线进行表达的情感比较(上行更激昂、高涨)。3、教师归纳:旋律要素对音乐作品的作用和影响。(四)音乐作品中节奏的分析和比较1、试分析歌曲中第二、三乐句节奏的松紧,对情感表达的作用和影响。2、播放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草桥结拜”和“抗婚”两段乐曲片断,请学生作节奏的比较认识。教师可将两段乐曲的节奏的松紧,作反向调换试唱,学生再作比较,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节奏在音乐中作用的认识。3、教师小结:表现婉转、抒情、优美沉思的情感,节奏比较松,音的时值长一些,音与音连接较松驰。表现激动、紧张的情绪,节奏紧密,音值短的,音的连接紧凑。(五)教学总结音乐要素节奏和旋律在音乐中的作用是很大的,不同的节奏结合和旋律的进行,表达情感是不一样的。学习音乐要素,了解其在音乐中的表现手法,会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音乐,并从中得到更多美的享受。第三课时欣赏《长城长》教学目标通过学生对长城各建筑时间、历史价值、现在价值等方面知识的了解,特别是对长城在近代、现代作用的了解,使学生知道我国有举世闻名的长城,作为一个中国人是值得骄傲的、自豪的。古代劳动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为我们留下这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我们应当珍惜保护教学重难点通过引导学生利用网页及课件对长城——我国这一历史过建筑的历史、作用等方面的了解,使学生知道长城是世界上最有名的建筑之一,是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是世界人民向往的地方,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立志建设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准备教师:《长城长》课件学生:自己通过课下看书或询问家长搜集的长城知识小资料或图片教学过程二、学习歌曲《神奇的音符》1、教师出示歌谱,学生初听歌曲范唱,导入重音记号和保持音记号的学习。(通过初听歌曲范唱,导入重音记号和保持音记号的学习并初步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①、师:“孩子们,谁能来说说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呢?"(学生回答问题)②、师:“细心的孩子一定发现了,在这首歌曲中有两个可爱的小伙伴也加入了,你们知道它们是谁吗?(生答略)2、学习重音记号和保持音记号的音乐知识。(通过老师讲解和学生自己的练习,让学生能掌握重音记号和保持音记号的音乐知识,并能在演唱中进行运用。)①、老师讲解重音记号和保持音记号的音乐知识。师:孩子们,重音就是和周围的音相比,在音的强度上比较突出的音。而保持音则是用短线标记,记在音符的上面,表示该音要稍强并充分保持其时值。②、进行重音记号和保持音记号以及顿音记号的练习。师:“孩子们,重音记号和保持音记号是小音符的好朋友,他们要来考考大家,请你们在下边这段旋律中加入重音记号和保持音记号以及顿音记号,并唱唱,比比哪组的小朋友能为它们找到恰当的位置。”(531|02213|056|5-|64202212|054|3-|)③、学生分组讨论并为旋律加上重音、顿音、保持音记号。④、学生分组演唱并进行集体的评价。⑤、解决歌曲的难点。师:孩子们,让我们加上歌词来唱一唱吧。5U|0J2£3|056|5~|642|02212|054|3-小音符啦啦啦啦多亲密,手拉手啦啦啦啦排整齐。3、学习歌曲。(学生们通过律动听熟歌曲,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用快乐的声音演唱歌曲。)①、师:“孩子们,小音符表扬你们学得真好,它们邀请你们带上音符头饰一起边听音乐边舞蹈呢,让我们赶快行动起来吧!”(课件播放歌曲的范唱)。②、学生带上音符头饰听音乐分组创编动作。③、分组表演,集体评价。师:“孩子们,你们表演得真精彩,相信你们现在一定忍不住想来学唱歌曲了吧,让我们一起看着节奏来读一读歌词。”④、集体划拍有感情的朗读歌词,教师纠错。⑤、师:“孩子们,现在让我们一起划拍轻声演唱歌曲。”(一)影音再现,激情导入.播放《长城长》MTV,学生看图欣赏歌曲。.提问:这首歌曲里提到了我伟大祖国一处非常有名的建筑,是什么呢?(设想学生回答:是我国的长城).强调:长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丰碑和智慧结晶,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血脉相承和民族精神。(二)网上遨游,了解中华的“脊梁”1.创设情境,引生提出问题:(1)提问:假如你是来自国外的游客或是国外的运动员,当你登上长城时,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呢?(设想学生会提出:它有多长?它是什么时候修建的?为什么要修建长城?现在它有什么用途?……)(2)归纳总结:每一个到长城的人都会提出各种问题,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涉及到了长城的历史、传说、作用这几方面,看来大家都非常想了解长城——这一世界闻名的古建筑。(计算机显示学生提出的问题).网上冲浪,了解长城知识(1)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内容,并自由结成学习小组。(设想学生能根据提出的问题分成长城史话、长城作用、长城传说、现在的长城四个小组)(2)教师提出浏览要求:①在网站上找到自己所要了解的知识并记录。②先学习本小组选择的内容,在浏览记录完成后可浏览其它小组的内容。.网上学习,记录关于长城的知识(1)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电脑和自己搜集的资料、课本学习自己所要了解的知识。(2)根据教师的自制网站进行网上学习,讨论,并把自己搜集的长城相关文字和图片资料进行整理融合。(3)教师适时知道学生自学的方法及介绍的方式.长城作用组汇报:设想学生汇报以下内容:(1)学生利用图片资料(烽火台的作用)及文字资料进行介绍他是古代防御外来侵略的屏障。设想学生能用图片、录像等介绍长城的景色。(2)教师根据学生汇报适时引导、说明:①长城在古代是用来防御外来侵略的防御性建筑(教师出示烽烟告敌情课件),但现在的长城是我国著名的游览胜地,是全世界人们向往的地方。②引导:让曾经登上长城的学生说一说自己的体会。③补充:毛泽东主席在长城好汉坡留下的著名词句:不到长城非好汉。国外游客到中国来第一个要看的地方就是长城,可见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长城的传说:(1)设想导游员利用图片介绍《孟姜女哭长城》和《玉门关》、《望京楼》等传说故事并用图片加音乐的形式讲述。(2)说明:长城既是举世文明的建筑也是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泪史。第三单元云之南第一课时我爱我家小竹楼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初步了解云南的音乐风格特色,了解云南境内的一些人文、地理、环境以及人们的生活习惯;学会歌曲;认识上波音和前倚音。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多姿多彩的音乐和云南美丽风光的陶冶下,热爱云南的山山水水,热爱祖国。教学重难点:学会歌曲,唱准八分休止符。教学准备:电子琴,音乐,课本。教学过程:组织教学:师生互相问好。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祖国西南边陲,有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那就是云南省,它融汇了26个少数民族,民族风情多姿多彩,风光绮丽,浪漫而神奇,让我们在优美旋律的陪伴下,漫步云南吧。请打开书第22页,第一个景点路南石林,第二个景点西山龙门,第三个景点宁灌泸沽湖,第四个景点大理三塔,第五个景点大理古城,第五个景点美丽的蝴蝶泉,云南还有许多美丽的景色,而且物产丰富,有斑铜制品,云南白药,小粒咖啡,过桥米线,普洱茶等,美名满天下。更有名的还要数云南的民族民间音乐,有“音乐之乡”的美誉。刚才我们听的背景音乐你们知道叫什么名字吗?生答。师:刚才的背景音乐是具有傣族风格的云南民歌《小河淌水》,今天我还给你们带来了一首云南的傣族民歌《我爱我家小竹楼》。师:播放范唱,生听。师:刚才听了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受?生:很高兴,觉得傣家的风光很美……师:这首歌曲是以儿童的语言和想象力,描绘出了傣家小竹楼优美的居住环境,表现了傣族儿童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现在我们就用这种感情来听这首歌曲。生听师:我们一起来学这首歌曲,找一找有没有我们没有见过的音乐记号,上波音,前倚音。生:练唱。师:我们一起来学唱两遍旋律。生:跟琴唱师:把歌词加进去唱。生:填词唱师:分小组唱生:唱。师简单小结学习的情况,然后再次演唱歌曲。师:傣族人不但喜欢唱歌,还喜欢跳舞,你们知道他们最喜欢跳什么舞吗?(孔雀舞)请同学们回家去学,下节课我们一起来表演。小结本课:第二课时阿里里一、教学目标:1、能学会演唱歌曲《阿里里》2、能感受到云南彝族人民欢庆节日时欢歌竞舞的热闹情景,并随音乐律动教学重点:1、学唱歌曲《阿里里》教学难点:感受乐曲的不同节奏教学设想:将课件制成动态动画片,在教学中采取多种方法让学生感受和表现音乐二、歌曲学习1、学习歌词(1)你们去过云南吗?(2)就象同学们说的,云南的少数民族都是能歌善舞的!(3)你们听纳西族的小朋友来欢迎你们咯!(4)听歌曲一遍(5)你们喜欢听吗?(6)播放歌曲(7)你们再跟他们演唱一次吧!(8)你们想学吗?我们一起来唱!2、学习旋律(1)你听到歌中唱得最多的是那句词?(2)(阿里里,撒小秧)(3)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4)我们一起来对唱(师生互动)(5)你们觉得哪句最容易唱(6)教师边用手划出旋律线边教唱旋律(7)学生随课件一起演唱3、学唱歌词(1)纳西族的小朋友还喜欢边唱边跳!(2)老师示范声势(3)学生模仿(4)学生分句接唱(5)自由交换动作演唱(6)集体演唱第三课时欣赏《阿西跳月》(1)同学们,目的地到了,你们闭上眼睛看我们到了哪儿?(2)(课件播放音乐)(3)你们睁开眼睛,我们刚才听到了什么?(4)对了,我们听到了很欢快的热闹的声音,是吗?在哪儿可以听到呀?(5)出示课题二、学习主题音乐(1)彝族的小朋友最喜欢围着篝火在月色下起舞了!(2)我们在来听听!(3)(课件播放)《阿西跳月》(4)读节奏,用身体动作来表现(5)你们听到这首音乐也想跳舞吗?(6)我们一起来吧!(7)你们听到最多的是哪三个音?(8)课件出示521(9)学生模唱三、参与表现(1)请小朋友听音乐,然后来动一动(2)把你的想象画面描绘出来四、全班分四组表现(1)声音.哩哩/口•/、、、八、、(2)拍手跺脚(3)伴奏乐器五、综合表现(1)完整的听一遍,全班小朋友拿上道具一起表演(2)自由评价(3)课堂小结第四课时欣赏《渔歌》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渔歌,让学生了解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感受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热爱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和挖掘少数民族音乐素材的激情。教学重点:了解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柔美淳朴风格特点教学难点:音乐旋律中变化的力度、速度、节奏与塑造音乐形象的关系。课型:本课是一节以“欣赏为主的综合课”。课时:一■课时。教法:音乐视听欣赏与对比分析、讨论探究相结合。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演奏《月光下的凤尾竹》,问:这是什么地方的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导入新课。二进入新课:(-)曲目介绍:《渔歌》是采用哈尼族、彝族民间音乐素材写成的一首巴乌独奏曲,展现了彝族,哈尼族人民绚丽多彩的生活场景。(二)巴乌介绍:巴乌,属竹管铜簧乐器,簧为舌形。是彝族、哈尼族、傣族、低族、布朗族、苗族等族吹奏乐器。当地彝语叫“及菲里莫”,哈尼语叫“梅巴”。巴乌是流行在中国西南地区彝、苗、哈尼等族的单簧吹管乐器,巴乌用竹管制成,有八个指孔(前七后一),在吹口处置一尖舌形铜制簧片,演奏时横吹上端,振动簧片发声。巴乌音量较小,但音色柔美,西南地区的人们称它为会说话的乐器。巴乌流行于云南省红河、文山、思茅、西双版纳、临沧、德宏、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贵州省黔东南和黔南等地。在民间以单管者为主,亦有双管合并而成者,称为双眼巴乌。传统演奏方式均为直吹。常用音域多不超过八度。巴乌的音色非常地柔美悦耳,很像一对钟情的恋人在窃窃私语,低诉衷肠,所以每到晚间,彝族、哈尼族、苗族青年在谈恋爱时,常用它抒发自己的衷情,传递爱慕之情。传统的巴乌,音域窄、音量小,但音色优雅。在各民族中,常用以伴奏舞蹈和说唱,也用于独奏。哈尼族人民随身携带,老人和青年们都喜欢吹奏。哈尼族和彝族的青年小伙子。常用巴马来演奏情歌。在彝族,人们放羊时或晚间也常吹奏巴乌。近几十年来,巴乌经专业工作者的不断改革,音色不变,音域扩大,音量增加,适于演奏宽广、抒情的音调。合奏时,它也可以作为高音葫芦丝的低音(三)巴乌名字传说:在红河南岸哀牢山区的哈尼族民间流传着关于巴乌的一个古老故事:很早很早以前,在红河南岸的哀牢山区,哈尼族有一位纯洁、美丽、善良的姑娘梅乌,与英俊、勇敢、勤劳的小伙子巴冲相爱.他俩发誓要像树枝和绿叶那样永世相伴,寨子里的人无不赞叹和羡慕他们。这事被深山里贪婪的魔鬼知道了。就趁人们歌舞⑥、学生跟琴轻唱歌曲。(老师引导学生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⑦、学生用欢快的情绪,完整演唱歌曲。三、歌词创编1、师:“孩子们,我们和小音符玩得这么开心,它们还想来考考你们,请你们从下边三段音乐中任选一条旋律,进行歌词创编。”2、学生分组选一条旋律,进行歌词创编。3、分组演唱创编的歌词。4、师:“孩子们,你们创编的歌词真好听,你们还能把今天认识的新朋友加进去让歌曲更好听吗?”5、学生在创作的歌曲中加入保持音和重音记号进行练唱。6、抽学生演唱创作的歌曲片段。五、课堂小结第二课时欣赏《单簧管波尔卡》教学内容:欣赏《单簧管波尔卡》舞蹈《单簧管波尔卡》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时,驾着一阵狂风把姑娘掠走了,硬逼着姑娘和他成亲,姑娘不畏魔鬼的威逼和利诱,始终坚贞不屈,一言不发。于是魔鬼恼羞成怒,凶惨地割去了她的舌头,并将她扔进了深山老林。姑娘怀念着心上的恋人,整天徘徊在山林之间,有苦难言,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一天,树林里的仙鸟衔来了姑娘的舌头和一截竹子,让姑娘把舌头放进竹管里,告诉她“竹子会帮助你说话”。于是妨娘吹响了竹子,发出了优美的乐声,表达对恋人的思念和对魔鬼的控诉。乐声传到巴冲耳边,小伙子历尽艰险,把姑娘救了出来,回到亲人的身边,重新获得了幸福。后来人们用二人的名字撷首去尾,给这件会说话的乐器取名为巴乌。从此,巴乌就在哈尼山寨世代流传。葫芦丝介绍:葫芦丝,又称“葫芦箫”,傣语称“箪郎叨”(“箪”为傣语吹管乐器的泛称。“郎”为直吹之意,“叨”即葫芦),是云南少数民族乐器,主要流传于傣、彝、阿昌、德昂等民族中。葫芦丝可分为高、中、低音三种类型,常用的调为降B、C、D等调。葫芦丝发源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主要流行于傣、阿昌、伽、德昂和布朗等族聚居的云南德宏、临沧地区,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四)音乐来源于生活,那么巴乌、葫芦丝擅长表现哪些生活场面和情感?1欣赏《渔歌》并回答答:描写了夕阳西下,湖光水面波光粼粼,金色的晚霞撒在略带雾霭的水乡,渔民打渔归来.,展现了红河两岸风光秀丽的景象,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赞美和憧憬。所以是描绘的人们日常生活的场面。2教师演奏该乐曲中的三段音乐,它们分别表现了什么情绪?答:(1)段:热烈欢快(2)段:轻盈舒展(3)段:活泼跳荡3欣赏《欢乐的泼水节》并回答表现了什么?答:人们用铜钵、脸盆等器皿盛水,涌上大街小巷,嬉闹追逐,逢人便泼。民间认为,泼洒的是吉祥的水、幸福的水,所以人们忘情地泼,只见水花盛开彩虹飘舞,男女老少个个全身湿透,到处是一片欢乐的海洋。除了泼水,还有歌舞,人们围成一圈,合着芒锣象脚鼓的节奏翩翩起舞,如醉如狂,通宵达旦。夜色降临,村村寨寨燃放高升,绚丽的烟火犹如花团锦簇,把节日的夜空装点得更加美丽、神秘。变现了节日里人们载歌载舞欢庆节日的气氛和场面。4欣《赏竹楼情歌》回答表现了什么情绪、场面?答:歌曲的引子部分描写了男青年在竹楼下等待心上人的情境(由于云南潮湿的气候影响,竹楼第一层一般不住人,为仓库或者养牲畜,第二层才住人)。月光悠悠,照在竹楼上;木叶声悠悠,飘上窗台。美丽的姑娘正在梳妆打扮,准备赴约,听到呼唤的歌声,有些慌乱,但更多的是压抑不住的喜悦,表现了姑娘的热情和急切心情。歌曲的第一部分,旋律与第一部分一样,上下呼应,好像在对话,表现了两个人相依相偎,正在互诉衷肠。尾声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变化重复,最后音乐减弱,表现了两人恋恋不舍地分别。总之:把巴乌、葫芦丝主要擅长于表现人们日常生活劳动场面,节日欢庆气氛和场面以及青年男女之间传情达意,对美丽景色的描绘等等。5了解巴乌、葫芦丝的一些常用技巧:答:有吐音、虚指颤音、滑音、打音、叠音、颤音、气振音等等。6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欣赏了几首具有代表性的云南少数民族乐器巴乌、葫芦丝所演奏的音乐,让我们领略到了云南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民族音乐柔美淳朴的特点,也让我们了解到音乐旋律变化中力度、速度、节奏等与塑造音乐形象的关系。希望们同学关注并热爱我们的民族音乐,为挖掘我国各个民族的音乐做出自己的努力!第四单元晨曲

第一课时早春的清晨教学目标:1、能用和谐、统一的声音和愉快的心情学会演唱二声部歌曲《早春的清晨》,并知道重唱、合唱是声乐的两种演唱形式。2、能和同学合作,设计多种演唱形式来表现歌曲《早春的清晨》,并从中享受到乐趣。教学重点、难点:1、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早春的清晨》。2、区别声乐的两种演唱形式:合唱与重唱。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感受晨'景。1、导入。师:一年之际在于春,一日之际在于晨,在这美好的时候你们会做些什么呢?2、听赏《晨景》(1)感受乐曲(2)替乐曲取名(3)乐曲简介3、观赏早春知更鸟活动的画面。(1)学一学刚才听的是什么声音?谁来模仿一下。(2)听一听仔细听听是什么小鸟有如此美妙的歌声?介绍知更鸟。(3)唱一唱随音乐用“jiu”哼唱歌曲第一声部。二、体验晨'歌1、观察知更鸟在深秋迁徙的画面。2、讲述知更鸟迁徙的原因。3、聆听“小鸟”歌。下面我们听听知更鸟是怎样诉说的?出示第一声部歌词。4、师生合作学习二声部。(1)学生演唱第一声部,教师演唱第二声部(2)说一说歌曲旋律的特点(3)师生互换声部演唱。教师演唱第一声部、学生唱第二声部,生与生分声部演唱歌曲5、有感情得演唱歌曲。师:谁能说说知更鸟在唱这首歌时心情是怎样变化的?三、表现《清晨》1、师生合作参与(1)老师邀请一学生演唱歌曲。(2)全班合唱歌曲。合唱:指两组以上的歌唱者,各按本组所担任的声部,演唱同一首歌。2、学生设计不同形式表现《清晨》(1)分组设计师:刚才我们用两种不同的形式演唱了歌曲,现在我们分小组讨论,说说你们的设计方案。看哪组设计得最好!方案一:一位同学领唱第一乐段,两位同学演唱二声部(领唱与重唱)方案二:全组同学齐唱第一乐段,合唱第二乐段(齐唱与合唱)。方案三:(2)分组练唱(3)比一比(4)评价师:刚才我们用多种演唱形式表现了歌曲,谁说一说,我们在演唱时应该注意哪些方面。评价要求:唱出歌曲的内在情绪;注意声部之间的和谐、统一;正当文明小听众。(5)颁奖演唱形式多样且演唱符合歌曲特点,情感处理到位同学上台领奖。四、结束全课。课堂后记:课堂开始通过听赏《晨景》,引导学生进入清晨的情境。再通过学、说、听、唱四个过程,让学生对歌曲第一声部的旋律和歌词有初步的了解,并能随音乐哼唱歌曲第一声部。在新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启发学生设计不同的形式表现《清晨》,这个环节学生的兴趣是最高的,通过他们自己设计的方案反复的唱,学生在演唱时深切感受重唱与合唱的不同。第二课时欣赏《早操歌》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歌曲《早操歌》,体验运用音乐的旋律和节奏,表现体育运动中获得热烈奔放的情感。2、通过欣赏体验运动员不懈拼搏的顽强意志。教学重、难点:歌曲中的强拍上的休止节奏和曲中的附点节奏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一、导入师:同学们,你们每天都在做体操,你能选择一节你最喜欢的体操来给大家展示一下吗?(指名表演)同时播放《早操歌》的音乐伴奏。师:刚才同学们表演的真不错,也很到位,那你们知道做早操的目的是什么吗?生:锻炼身体。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正确,做操是为了锻炼身体,“生命在于?”生:生命在于运动。师:对了“生命在于运动”今天这节课老师要教同学们一首《早操歌》好吗?生:好。师:板书课题。《早操歌》二、探究1、欣赏一遍歌曲《早操歌》(多媒体)2、教师先用轻声高音位置朗读歌词再请学生模仿教师的朗读,注意纠正乐句的语气及其字词的咬字吐字如:“朝霞、精神、清爽”等。2、教师范唱歌曲。4、学唱歌曲。4、学生轻声跟唱歌曲。师:同学们大体还唱的不错,但是有些地方,我觉得有问题,你们发现了吗?小组讨论:那些地方是唱时候的难点?师:让学生找到歌曲中连续出现了的“连音线符号”时,这个地方音符的时值就延长了,因此要唱到位,另外歌曲中多处运用了强拍休止,这种地方也要演唱到位。4、生自编动作(音乐伴奏)师让学生根据歌曲自编自演。5、接龙游戏表演(6-7名学生表演,音乐伴奏)6、师生共同表演(播放音乐伴奏)。三、师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了《早操歌》,希望同学们每天能够做到早睡早起,坚持锻炼身体,用强健的身体,将来建设我们的祖国。第三课时啊,你早教学目的:1、在“听、唱、动”的活动中感受孩子学习与生活的乐趣。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你早》,并能从小养成主动向他人问好的习惯。2、尝试选择和模仿自然界美妙的声音,在音乐情境中表达快乐的感受。教学难点:对《你早》歌词的记忆。教具准备:钢琴、课件、磁带等。教学过程:一、律动《动物说话》1、师: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地方,这是个美丽的村庄,那里住着许许多多的小动物,他们生活的很幸福很快乐,今天老师见到你们双沟的小朋友也非常的开心,让我们一起跟着小动物跳起来好吗?播放动物说话的音乐。2、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童话故事里,每天清晨把人们从睡梦中叫醒的是谁啊?(大公鸡)大公鸡怎么说话的呢?(喔喔喔)真棒!让我们一起用公鸡说话来唱一唱好吗?播放动物说话的伴奏音乐。一、导入1、播放影像文件。师述:清晨,大公鸡伸伸懒腰睁开眼睛,哇!太阳快要出来了,大公鸡急忙扬起脖子高声唱到,喔喔喔---天亮了----(反复2遍)顿时,小河醒了,小鸟醒了,小动物们都伸伸懒腰起床了,整个大地苏醒了,新的一天开始了。。。。。2、早晨,大公鸡“喔喔喔”、小花猫“唯唯唯”、小花狗“汪汪汪”、小鸟儿“叽叽叽”小朋友推开窗户向它们问好呢!555|31|666|666|66|5-II师)大公鸡你早生)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小花猫小鸟儿小花狗三、解决难点,学习歌词.一大清早,太阳公公把许多漂亮的颜色送给了天上的云朵,好看极了!这就是一一朝霞。(多媒体出示朝霞图片)大公鸡在朝霞里大声叫唤人们起床了呢。现在我们用大公鸡来说句话:“大公鸡在朝霞里喔喔叫”我们一起来说说吧。(师生边看图边按节奏说词).现在,我们已经是小学生了,如果早晨没有大公鸡或爸爸、妈妈叫我们起床,可以请谁来帮忙呢?(生:闹钟)对呀,小闹钟。小闹钟是怎么说话的?(牛.:TT——零零一一)我们再用小闹钟说句话:(师边按节奏说词边画)“小闹钟在晨风里丁零零零零”.小朋友早上来到学校,看见老师、同学应该怎样啊?(生:老师您好)对!我们要笑呵呵地说声一一你早、你早。今天,唱娃娃就给我们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曲一一《你早》。(放歌曲《你早》的录音)四、学习歌曲1.按节奏朗读歌词)师播放《你早》的伴奏音乐,在音乐声里按节奏读歌词。并引导学生注意看黑板上的图形提示。2)师生一起按节奏朗读歌词。3)分组、分乐句读。(背景音乐放歌曲《你早》的录音).学唱歌曲)听唱法教唱歌曲。)生随琴演唱歌曲。)生再次跟琴唱,唱出高兴的活泼的心情。.歌表演小朋友们,唱的真不错,老师被你们的歌声感染的都想跟着音乐跳舞了,小朋友们,你们想跳一跳吗?让我们一起跟着音乐跳一跳吧!跟着音乐随便自己创编动作。1)让学生自己跟着音乐创编动作。2)师带着同学一起歌表演。3)学者老师的样子互相表演。.拓展歌词1)小朋友可真能干!我知道,你们不仅会唱歌、会跳舞,而且英语也很棒!谁来用英文说说你早?(生:Goodmorning)2)改编歌曲最后一句。3)跟音乐演唱《你早》。第一遍最后一句用中文演唱;第二遍最后一句用英文演唱。五、小结下课:唱得真好!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比一比,看谁是最懂礼貌的孩子……第四课时早晨的歌教学内容:唱歌《早晨的歌》。教学目标:1、能够用清晰、自然的声音准确演唱《早晨的歌》,体验歌曲朝气蓬勃、乐观向上的情绪。2、准确把握切分节奏和休止符的演奏效果。教学重难点:1,在学唱歌曲《早晨的歌》时,如何指导学生准确把握切分节奏和休止符的演唱效果,表现歌曲情绪。-->导入新课:1、回忆二年级欣赏的《龟兔赛跑》,小兔子和小乌龟分别是用哪一种乐器来表现的?(单簧管和大管)2、播放课件,了解单簧管、双簧管、大管的音色特点。3、播放音乐片断,学生听辨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三、欣赏教学:1、简介欣赏乐曲《单簧管波尔卡》。2、欣赏《单簧管波尔卡》。3、听了这首乐曲,你有怎样的感受?4、复听音乐,随节奏打拍子。四、学习波尔卡舞蹈。1、介绍波尔卡舞蹈。波尔卡是捷克的一种民间舞蹈,以男女对舞对舞为主,基本动作由两个踏步和一个跳踏步组成。2、体验接触:让学生听音乐,用动作来表现,从学生的动作提炼出波尔卡活泼、跳跃的二拍子感觉。3、两人一组,学习基本舞步。五、小结本课。第三课时《音乐在空中回荡》【教学内容】1、吹奏乐曲《音乐在空中回荡》2、学习和弦知识【教学目标】2,引导学生正确感受作品的情绪及表现的意境。教学过程:一、听赏《校园的早晨》。1,师:我们校园里的早晨是什么样的?生1,排着整齐的队伍,带着领巾走进校园。生2,整个校园书声朗朗。——2,师:那么,我们生活中的早晨又是什么样的呢?生1,公鸡喔喔的叫,催人们早起。生2,太阳出来了,小鸟叽叽喳喳的欢快地歌唱。生3,繁忙的十字路口,各种车辆通过,喇叭声四起。生4,广场上,人们在晨练,街道旁,人们在慢跑、散步。2,师:你们回答的很好,你们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二、新课教授:1,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一天当中最美好的时候,共同感受清晨的美好。2,播放歌曲《早晨的歌》并板书。1),听后师问:听完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呢?生1,欢快的。生2,高兴的。生3,活泼的。2),是谁使它这样兴奋呢?让我们一起认识一下今天的节奏宝宝们。3,节奏练习。3,引导学生用欢快的情绪按节奏朗读歌词。4,师范唱。5,师教唱。6,对歌曲演唱效果进行小组讨论。7,用不同形式表现歌曲。8,教师评价本节课学生的表现。三,课堂小结:早晨是美好的,一年之际在于春;一天之际在于晨,希望同学们迎着早晨的阳光,一同奔向幸福的明天。第五单元

主题音乐活动一一飘扬吧,队旗第一课时金色的路程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在主题音乐活动中,创造性地参与音乐活动,培养音乐的综合表现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能力。通过多种音乐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热爱少先队组织,热爱校园,热爱生活,对未来充满希望,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建立远大理想,成为一个奋发向上的好少年。学生的综合展示和表演歌曲中出现了大量变化的切分节奏结合音乐故事《好歌伴着好儿童》,演唱《共产儿童团歌》《红星歌》《只怕不抵抗》引导学生追求美好理想,奋发向上,培养良好的集体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增强少先队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学唱歌曲《金色的路程》歌曲采用44拍、小调式、二段体结构。旋律起伏较大,音程跳动大。歌词用简洁的语言再现了少先队的光荣历史,激发了当代少先队员牢记历史和发扬传统,团结一致,奋发进取。让学生进一步结合音乐了解少先队的光荣历史。学生分组活动,可利用书上提供的材料或课后收集相关资料,选择一个音乐活动展示。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倡导合作学习,教师还应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活动,避免内容重复、形式单一。第二课时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教学目标:1、对《队歌》产生亲切感,并初步学唱第一段歌词。2、大致了解少先队队歌的历史变革。教学重点:初步感受进行曲特征,熟悉《队歌》音乐。教学难点:创设出旗场景,并进行鼓谱及《队歌》的练习教学过程:1、听音乐进教室教师播放《出旗》音乐,并双手举旗带领学生踏步走进教室,学生随之精神抖擞地按顺序入座。2、刚才听到的音乐你们熟悉吗?(学生可自由说说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听到过的,如开队会啦、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啦等等。)1、教师用电子琴演奏《出旗》音乐,请学生边听音乐边按节奏拍手,同时想象出现在你脑海中的各种场面。2、学生讨论交流音乐感受,教师乘机对“进行曲”这一概念稍作解释及总结。3、出示《出旗》音乐伴奏谱,并将学生分成三组进行鼓谱练习。(1)分组练习:按节奏谱读节奏,每组选用2——4人用打击乐器做每组的小领队,全班推选一位总指挥。(2)合奏练习:总指挥站在最前面,三组的小领队带领本组同学同时合作练习。(3)全班合奏:教师用钢琴演奏主旋律,三组同学起立,小领队在前,其他同学边模仿打击乐演奏动作,边用“呛”“哒”“咚”模仿乐器声音。1、在实际吹奏练习中,用心聆听、体验和弦带来的丰富的音乐色彩,从而更多地了解音乐音响的立体效果以及魅力所在。2、能够较准确地吹奏《音乐在空中回荡》的三声部旋律,感受和弦带来的魅力。3、在复习“音程”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和弦”知识,构建原位三和弦并听辨其色彩。【教学难点】和弦的准确吹奏演绎是本课的难点所在。学生由于现有的音乐基础素质水平有限,对于立体的和声概念较淡,要让学生能够完整演绎三声部是训练的关键所在。【教学过程】一、导入和声训练1、先用“u”演唱一个al,感受单音效果;2、将学生分成两部分,一半唱al另一半加入c2,重新感受和声的效果;3、再次将学生分成三部分,前两部同上,另加一个声部fl,以分别渐入的方式依次加入声部中;4、学生谈谈不同的感受。二、介绍音乐知识和声与和弦的概念三、吹奏《音乐在空中回荡》1、分三声部吹奏练习歌曲第一、第二乐句。2、熟悉第三、第四乐句主题旋律,并演唱。3、师生合作完成第三、第四乐句。第三乐句四、小结本课第四课时欣赏《梦幻曲》教学目标通过欣赏《梦幻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