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学生视角探寻文本秘妙_第1页
立足学生视角探寻文本秘妙_第2页
立足学生视角探寻文本秘妙_第3页
立足学生视角探寻文本秘妙_第4页
立足学生视角探寻文本秘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立足学生视角,探寻文本秘妙

朱丽丽

视角,指的是观测物体时所处的角度。教学同样存在若干个视角,从不同的视角切入,会带来不同的教学效果。学生视角既关系着教学质量,也关系着学生的阅读效果。教师立足学生视角,能探寻出真正的文本奥秘。

小学语文;学生视角;策略

文本解读的真正价值在于读者与文本的交流,即通过深度阅读活动,使读者走进文本的世界去感受创作文本时的思想感情,进而产生情感共鸣,形成对文本的独特解读。文本解读有多种方法,存在多个视角。其中,从学生的视角切入文本,一方面便于学生理解文本内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另一方面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当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因此,本文以小学语文教学案例为分析基础,对学生视角下的文本解读策略展开深入分析。

一、创设教学情境,唤醒具象思维

有人说,想要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第一步。确实,文本的解读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借助不同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解读文本的水平。

譬如创设教学情境,唤醒学生的具象思维,让学生更深入地走进文本,理解其内涵。和其他教学模式不同的是,情境具有形象、直观等特征,它是唤醒学生具象思维的核心途径。所谓具象思维,也就是形象思维,是低年级学生主要的思维模式。鉴于此,教师应当站在学生的立场,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唤醒学生的形象思维。学生的思维具有一定的活跃性,在情境的辅助下,解读文本的效率将会成倍提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文本解读中获取更大的阅读效益。

例如在教学《大青树下的小学》这篇课文时,教师在上课之前先利用多媒体设备浮现一组以“校园〞为背景的图片,为学生创设了有效的情境。然后,教师要求学生细心观看大屏幕上的图片,并在此基础上谈一谈自己对校园文化的感受与理解。然后,教师将《大青树下的小学》这篇课文中对应的插图展示在大屏幕上,引入课文的相关内容,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以及插图,猜一猜本节课主要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两重教学情境:首先,借助儿童耳熟能详的校园插图,营造一种特别的文化气氛,让学生明白介绍校园时应当抓住哪些特点,瞬间捕获了学生的注意力;其次,从文本插图入手,很好地链接了文本解读与多媒体,不仅让导入环节更加自然,而且有利于学生全神贯注于课堂教学,提高文本解读的效果。

在开展文本解读时,一定要注意构建适合的情境。情境能够激活学生的形象思维,让学生对文本产生一种熟悉感与亲切感,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文本解读效率。教师创设教学情境,有助于学生对文本进行理解性的意义建构,使他们联系文本内容,结合实际状况,加深对文本内容的解读,加强思维能力。同时,情境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得到发展,让学生在阅读与学习中不断提高语文水平。

二、精设相关问题,激活抽象思维

具象思维是帮助学生重拾文本解读兴趣的核心途径,但是想要让学生真正沉浸在文本的气氛中,不能只靠具象思维,还需要让学生的思维持续不断地深入。具象思维只能加深学生对事物的印象,对拓宽学生思维的深度并没有直接的作用。为了推动学生思维深入,教师需要积极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所谓抽象思维,指的是学生对事物的分析能力,强调的是规律性的建构过程。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精心设计相关问题,让学生逐步深入文本,形成良好的抽象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肥沃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时,教师先给学生布置一项课前预习任务,要求学生自行搜集西沙群岛的相关资料。然后教师精心准备一些有关西沙群岛的高清图片,并在上课的时候借助多媒体进行展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紧扣“肥沃〞一词向学生提问:“为什么用‘肥沃这样的词形容西沙群岛?西沙群島到底肥沃在哪里?〞然后教师要求学生阅读文本,试着揣摩“肥沃〞这个词的含义,从文本中找到答案。在学生顺利解答这个问题后,教师升级难度,向学生提出新的问题:“除了‘肥沃以外,还介绍了什么内容?试着找出原文中的一句话,概括西沙群岛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在这个环节,教师先用图片为学生创设情境,然后向学生提出和文本内容相关的问题,既锻炼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文本解读效果。

站在学生的视角解读文本,意味着尊重学生的阅读特点,并积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案例中,教师向学生精心设计了若干个问题,使学生深入文本,细心阅读文章内容,无形中锻炼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与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中不时点拨与指引,勉励学生归纳总结,形成积极动脑等良好的思维品质。

三、对接儿童经验,构建解读路径

语文学习,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不断积累的过程。这种积累并不仅仅是知识层面的积累,还包括学习经验的积累。站在学生的立场解读文本,教师不能忽视这种积累所带来的效果。由于学生并非白纸一张,他有自己的经验,也有自己的兴趣,学生过去学习的种种记忆都将在学习新知识时涌现在脑海中。这就要求教师在文本解读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学生既有的知识与经验储存,为新旧知识的融合搭建真正的桥梁,让文本对话成为可能。

例如在教学《秋天的雨》这篇课文时,文章的主要元素是“雨〞,而以“雨〞为元素的文本又十分多,甚至学生还学习了大量和“雨〞有关的诗词佳句。正由于学生有这样的学习经历,所以在正式开课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互动,和其他同学聊一聊自己喜欢的、耳熟能详的和“雨〞有关的诗词作品,同时谈一谈诗句如何表达“雨〞的特点,诗人如何借助“雨〞来表达自己独特的情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一边苦思冥想,一边畅所欲言,积极共享自己所知的诗词作品。在这个环节过后,教师让学生回忆自己家乡的秋雨有着怎样独特的地方,和本文中描写的秋雨有哪些不同之处,自己对秋雨有着怎样的情感。最终,要求学生沉浸在文本里,通过反复诵读的方式感受《秋天的雨》这篇课文的独特之美。

案例中,教師让学生回忆学习过的诗词作品,在旧有的知识中体会秋雨的独特性,然后让学生从自身经验出发,回忆家乡的秋雨,为学生后续进行文本学习做出了情感性的铺垫。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文本解读效果更好。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有自身的学习特点与想法,教师要尊重学生,正确解读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要发挥指导作用,以学生为本,当学生思维陷入僵局时,及时抛出相应问题,帮助学生摆脱思维僵局,体验成功。

四、勉励儿童表演,寻求解读力点

小学生好奇心强,精力旺盛,活泼好动是每一个小学生身上显著的问题和特点。一方面,活泼好动可以成为小学生的优势,由于这样的心态更简单接受教师的教学;另一方面,太过活泼好动,也让小学生难以集中注意力。为了提高文本解读成效,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好动的特点,同时考虑文章的特点,在适合的时机引入课本剧模式,让小学生充分发挥好动的优势,对文本进行二次创造。只有这样,才算真正立足于学生的视角。

例如《守株待兔》这篇课文是一个十分著名的寓言故事,寓言就是借助某个具体的故事表现一种道理。因此,在教学寓言题材的课文时,一定要紧紧抓住“故事性〞“道理〞这两个核心特征。教师不妨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要求学生结合寓言故事内容对文本进行二次创造,并以课本剧的方式呈现出来。在此基础上,增加一个“智者〞的角色,充当旁观者,让“智者〞向农夫揭秘“即便坚持守株,为什么依旧等不来兔子〞的道理。这个过程既锻炼了学生的舞台表现力,又让学生对文本内涵的解读更加深刻。此外,这节课本剧和文本内容的性质密切相关,有利于解决教学重难点,对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表演是孩子们十分爱好的一种活动形式,学生在表演过程中会对文本内容再次解读,加强对文本的理解,在此基础上的表演,学生会更加努力,如此形成良性循环,大大提高了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深度,使语文学习变得更轻松。在文本解读过程中,站在学生的视角,意味着尊重学生的特点。学生普遍活泼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