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校长培训 《创意软陶》校本课程的实践与探索课件_第1页
全市校长培训 《创意软陶》校本课程的实践与探索课件_第2页
全市校长培训 《创意软陶》校本课程的实践与探索课件_第3页
全市校长培训 《创意软陶》校本课程的实践与探索课件_第4页
全市校长培训 《创意软陶》校本课程的实践与探索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创意软陶校本课程的实践与探索主讲:XX厦门市海沧中学高级教师

创意软陶一.研究缘起

从2006年始,软陶作为一种新型捏塑材料就在厦门市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广泛推广应用。我校位在首批应用软陶材料于课堂实践的学校之列。在新一轮有关乡土美术教育及课程资源开发理念的指引下,厦门市广大中学美术教师开始意识到自觉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的重要性。他们在逐渐改善条件性课程资源的同时,尝试着把一些素材性课程资源,尤其是闽南乡土艺术课程资源融入课堂教学,成为当下课程实践的有机部分。因此,在2006年申请海沧区教育局重点课改课题《软陶手工课与闽南乡土艺术教育结合初探》。一.研究缘起二、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理论依据1、国外研究趋势传统的艺术文化:发达国家很早就把传承与保护传统的艺术文化落实到教育及全民素质的培养上,并在法律法规的制定方面,一直领先世界,尤其是日本、美国、法国。软陶手工:德国不仅是软陶的发源所在,且在教学中积极探索与传统的艺术文化的融合运用。2、国内研究趋势传统的艺术文化:逐渐出台了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并探索民族民间艺术资源开发利用。软陶手工:仅仅十年简史,发展迅速,有太多的空白和空间,倍需理论和实践的深入探讨和整理。二、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理论依据1、国外研究趋势2、国内研究趋势三、课题研究的目标■探讨软陶手工中的生活本质内涵、乡土内涵及文化内涵。■软陶手工生活化的创作激情与“发现乡土”的激情的叠合与升华。三、课题研究的目标■探讨软陶手工中的生活本质内涵、乡土内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关于软陶手工课■关于闽南乡土艺术■闽南乡土艺术与软陶手工的结合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关于软陶手工课■关于闽南乡土艺术

软陶手工是一门生活艺术,其最大乐趣就在于手工制作的原创性,任何人都可以将自己的创意和想法融入其中,让其发散出迥然不同的个性化艺术气息。■关于软陶手工课软陶手工是一门生活艺术,其最大乐趣就在于手工制作的原■关于闽南乡土艺术闽南乡土美术即具有浓厚闽南地域文化特征和美学特性的民间性、地方性的建筑、雕塑、绘画、手工艺以及融合在表演艺术中的各种美术元素。主要包含以民居与古建筑为主体的传统人文-自然景观,以及民间艺术家和普通人所创造的日常生活美术作品这两个具体层面。■关于闽南乡土艺术闽南乡土美术即具有浓厚闽南地域■闽南乡土美术与软陶手工的结合部因此把软陶手工与闽南乡土艺术相结合可谓是珠联璧合。具有丰富内涵和多元美学质素的闽南乡土美术,给软陶手工创作教学提供了取之不绝的借鉴,为审美教育的内外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同时促进学科交融,为传统美术教育变革和创新带来新的源泉与契机,为传承与保护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闽南乡土美术与软陶手工的结合部因此把软陶手工与五、课题研究的方法文献研究法实地考察法行动研究法多元比较法五、课题研究的方法文献研究法六、课题研究的过程及阶段成果(一)准备和启动阶段(2006年9月至2006年12月)(二)第一实施阶段(2007年1月至2007年11月)(三)阶段性小结回馈(2007年12月至2008年2月)(四)第二实施阶段(2008年3月至2009年12月)(五)总结评价阶段(2010年1月至2010年5月)六、课题研究的过程及阶段成果(一)准备和启动阶段(2006年(一)准备和启动阶段(2006年9月至2006年12月)1.阶段目标:做好课题的确定、课题研究前测工作、对软陶制作工艺的研究及闽南乡土文化的考察。2.主要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多元比较法、实地考察法3.具体实施:课题组的确立。课题组成员培训。学习理论,搜集信息,了解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概况。通过调查研究,对地方显性和隐性的美术课程资源进行整体盘点。召开课题的开题会议。4.成果形式:开题报告、调查报告、课程资源库。(一)准备和启动阶段(2006年9月至2006年12月)1.(二)第一实施阶段(2007年1月至2007年11月)阶段目标:探究闽南乡土文化元素如何与软陶手工教学相结合。2.研究方法:实地考察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案例分析法。3.具体实施:(展开)(二)第一实施阶段(2007年1月至2007年11月)2.(1)师生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资源调查:具体实施(1)师生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资源调查:具体实施2007年12月6日拜访民间老艺人蔡氏漆线雕第十二代传人蔡水况先生2007年12月6日拜访民间老艺人蔡氏漆线雕第十二代漆线雕工艺是福建闽南地区的一种传统的民间工艺。在厦门流传三百余年,漆线雕是古代的佛像雕塑艺术的遗脉,是受宋元时期的线雕工艺特别是沥粉和泥线雕等工艺的启发而产生的,形成于明末清初,至清晚期逐渐成熟。漆线雕在厦门沿海地区的发展依赖于民间宗教的兴盛及神佛雕塑行业的繁荣。2006.5.20文化部正式批准厦门蔡氏漆线雕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技艺主要有盘、缠、结、绕、堆、叠等20多种。漆线雕工艺是福建闽南地区的一种传统的民间工艺。在厦门2007年6月考察“蔡氏古民居”2007年6月考察“蔡氏古民居”2007年10月10月考察苏祠、孔庙、梵天寺2007年10月10月考察苏祠、孔庙、梵天寺2007年10月10日了解同安农民画的创作题材及创作过程。2007年10月10日了解同安农民画的创作题材及创作(2)深入课堂开探索课,以教学实践验证课题研究的一些设想。2007年11月7日厦门三中李长青老师市级公开课:《

我们身边的民间美术珍品——蔡氏漆线雕》。(2)深入课堂开探索课,以教学实践验证课题研究的一些设想。2(3)开展学生研究性学习及地方美术课程资源的教学指导地方美术课程资源的教学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3)开展学生研究性学习及地方美术课程资源的教学指导地方美术(4)依托课题研究培养优秀特长生,组织选送参加各级竞赛柯鹭璐同学参加厦门市首届软陶雕塑现场制作比赛荣获中学组“现场雕塑比赛一等奖”作品(4)依托课题研究培养优秀特长生,组织选送参加各级竞赛柯鹭璐(5)建立课题数据库,随时收集、积累和分析有关材料(6)撰写阶段性研究成果和论文(5)建立课题数据库,随时收集、积累和分析有关材料(三)第二实施阶段(2008年3月至2009年12月)阶段目标:深入开展调查、实验和研究,补充完善

图文资料。撰写阶段性实验研究成果和论文,编写

和完善教学设计。定期进行研究成果交流,进行阶

段性研究的总结和评估。深入探索和完善教学工作,

推进美术课程资源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2.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法、文献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3.具体实施:(展开)(三)第二实施阶段(2008年3月至2009年12月)(1)深入开展资源开发——调查与研究具体实施(1)深入开展资源开发——调查与研究具体实施2008年4月9月考察石室禅院、海沧古民居莲塘别墅、青礁慈济宫、贝壳雕制作工艺制作。2008年4月9月考察石室禅院、海沧古民居莲塘别墅(2)制定课程规划《软陶手工与闽南乡土艺术》课程方案基本架构:第一单元:细揉巧捏—百变陶珠第二单元:老厝纹饰—迷你饰品第三单元:雕乐无穷—民间工艺第四单元:珍品甄别—收藏与拍卖(2)制定课程规划《软陶手工与闽南乡土艺术》课程方案基本架构第一单元:细揉巧捏—百变陶珠1.教学目标:建立软陶教学环境和学科内容的定位(观赏与塑造),了解软陶教学的目的和意义以及材料性能、制作方法、烘烤方法。通过立体造型的学习构建学生艺术思维的时空观并初步掌握和应用软陶塑造手法,学习软陶色彩的搭配方式,发现软陶肌理的美感和软陶造型的美感。2.教学要点:了解软陶的历史与沿革,软陶材料的性能及制作与烘烤处理方式。学会软陶材料基本表现形式及造型构成。3.教学建议:本单元建议分2课时完成。第一课时,课堂练习为活动一;第二课时,课堂练习为活动二、三。第一单元:细揉巧捏—百变陶珠1.了解软陶的材料的性能及制作技巧与烘烤处

理方式。1.了解软陶的材料的性能及制作技巧与烘烤处理方式。2.学习软陶色彩的搭配方式,发现软陶肌理的美感和软陶造型手。2.学习软陶色彩的搭配方式,发现软陶肌理的美感和软陶造型手。第二单元:老厝纹饰——迷你饰品1.教学目标:通过采集闽南老厝建筑雕刻相关资料,培养学生挖掘文化内涵的能力以及处理、演示、交流诸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及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和竞争向上意识;通过材料的灵活运用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及动手实践能力。2.教学要点:创造性地利用软陶材料融合闽南老厝建筑雕刻中红砖的拼花纹案、木雕的镂雕工艺,完成软陶工艺作品的创新表现形式及造型构成。充分调动学生乡土情感体验,深刻领悟文化内涵,寻找表现元素,并使之溶入与软陶的创作活动中。3.教学建议:本单元建议分2课时。第一课时,课堂练习为活动一、二;第二课时,课堂练习为活动三。第二单元:老厝纹饰——迷你饰品1.感受闽南传统建筑纹饰的魅力,及其所蕴含的人文精神。1.感受闽南传统建筑纹饰的魅力,及其所蕴含的人文精神。

2.探究闽南老厝建筑雕刻中木雕的镂雕工艺、红砖的拼花纹案的形式美,并把它提炼并应用到软陶的创作中。全市校长培训《创意软陶》校本课程的实践与探索课件第三单元:雕乐无穷—民间工艺1.教学目标:欣赏闽南民间工艺,了解它的种类及特点、借鉴闽南民间工艺在题材,构图,形状,色彩等方面的独特艺术形式,将其融入软陶创作实践中。通过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这一闽南民间艺术的特点、含义、表现形式的理解。提高学生对闽南民间工艺的传承及保护的意识。2.教学要点:领悟不同民间工艺的技艺特点,如厦门漆线雕是如何巧妙应用线的盘绕来塑造立体造型;漳州木偶雕刻造型严谨,彩绘精致,人物性格特征明显等。将艺术欣赏与创作相联系,利用软陶材料性能的优越性,借鉴和吸收各种民间工艺的技艺特点,淋漓尽致地体现“雕”与“塑”的乐趣。3.教学建议:本单元建议分2课时。第一课时,课堂练习为活动一、二;第二课时,课堂练习为活动三。第三单元:雕乐无穷—民间工艺1.了解闽南民间工艺的发展状况、认识闽南民间工艺的地域特色性的取材、构思和审美趣味。1.了解闽南民间工艺的发展状况、认识闽南民间工艺的地域特色性2.学习借鉴闽南民间工艺制作技艺,灵活运用到软陶手工创作中。2.学习借鉴闽南民间工艺制作技艺,灵活运用到软陶手工创作中。第四单元:珍品甄别—收藏与拍卖1.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对软陶作品的鉴赏能力及认识艺术与市场的关系的认识能力。通过锻炼拍卖或(义卖)活动,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体验艺术品收藏和拍卖带来的乐趣。2.教学要点:学习鉴赏软陶作品,使学生能充分地认识到自己制作的软陶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3.教学建议:本单元建议分2课时。第一课时,课堂练习为活动一;第二课时,课堂练习为活动二。第四单元:珍品甄别—收藏与拍卖1.挖掘软陶制作的工艺品所具有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1.挖掘软陶制作的工艺品所具有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2.引导学生以独特的方式参与爱心公益活动,以“义卖”的课堂活动激励学生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奉献爱心。2.引导学生以独特的方式参与爱心公益活动,以“义卖”的课堂活(3)实施课程验证①教学设计②教学实施(3)实施课程验证①教学设计点兵点将点兵点将找好位置找好位置玩到极至玩到极至开展“海沧区创意软陶夏令营”活动开展“海沧区创意软陶夏令营”活动柯鹭璐同学参加海沧区首届现场制作比赛荣获中学组“现场雕塑比赛等奖”作品柯鹭璐同学参加海沧区首届现场制作比赛(五)总结评价阶段(2010年1月至2010年5月)1、进行研究成果的总结、验收和鉴定。2、总结课题实验研究报告及论文。4、编写地方性教材《软陶手工与闽南乡土艺术》、学生作品集汇编、刻录资料光盘。5、成果方式(五)总结评价阶段(2010年1月至2010年5月)1、进行七、课题研究的交流与学习参加“海峡两岸闽台地域美术教育研讨会参加“厦门市中学美术特长生培养专题研讨会”七、课题研究的交流与学习参加“海峡两岸闽台地域美术教育研讨会2008年4月12日在海沧中学举办“软陶手工与闽南乡土艺术”专题研讨会。2008年4月12日在海沧中学举办“软陶手工与闽南到台湾交流学习到台湾交流学习学生作品与校园文化建设(十兴国小)学生作品与校园文化建设八、课题研究结果的分析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先后收集整理了大量信息资料,这些资料有文字类、图片类、音像类,丰富全面的反映了闽南乡土美术。教师在整个实验研究过程中,素质得到了提高,综合能力得到了提升。教师们亲自实地考察采访并且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科研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科研工作的能力。学生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通过调查实践和相关的课堂实践提高了社会交流能力和实践能力等。八、课题研究结果的分析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先后收集整理了大量信九、存在问题,展望未来

在全体成员三年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足迹踏蹁了闽南的民居古刹、在老师与同学的辛勤汗水中,换来了丰收的喜悦。我研究的课程目前虽然取得一定成果,但主要还只是在探讨中。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软陶教学在新课程新课改中的作用和地位,开发当代艺术类课程,将艺术学习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结合,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学习转化为主动研究学习,自觉传承和保护本土民间美术,仍然是我今后努力研究的重点。九、存在问题,展望未来在全体成员三年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感谢大家指导!感谢大家指导!

创意软陶校本课程的实践与探索主讲:XX厦门市海沧中学高级教师

创意软陶一.研究缘起

从2006年始,软陶作为一种新型捏塑材料就在厦门市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广泛推广应用。我校位在首批应用软陶材料于课堂实践的学校之列。在新一轮有关乡土美术教育及课程资源开发理念的指引下,厦门市广大中学美术教师开始意识到自觉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的重要性。他们在逐渐改善条件性课程资源的同时,尝试着把一些素材性课程资源,尤其是闽南乡土艺术课程资源融入课堂教学,成为当下课程实践的有机部分。因此,在2006年申请海沧区教育局重点课改课题《软陶手工课与闽南乡土艺术教育结合初探》。一.研究缘起二、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理论依据1、国外研究趋势传统的艺术文化:发达国家很早就把传承与保护传统的艺术文化落实到教育及全民素质的培养上,并在法律法规的制定方面,一直领先世界,尤其是日本、美国、法国。软陶手工:德国不仅是软陶的发源所在,且在教学中积极探索与传统的艺术文化的融合运用。2、国内研究趋势传统的艺术文化:逐渐出台了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并探索民族民间艺术资源开发利用。软陶手工:仅仅十年简史,发展迅速,有太多的空白和空间,倍需理论和实践的深入探讨和整理。二、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理论依据1、国外研究趋势2、国内研究趋势三、课题研究的目标■探讨软陶手工中的生活本质内涵、乡土内涵及文化内涵。■软陶手工生活化的创作激情与“发现乡土”的激情的叠合与升华。三、课题研究的目标■探讨软陶手工中的生活本质内涵、乡土内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关于软陶手工课■关于闽南乡土艺术■闽南乡土艺术与软陶手工的结合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关于软陶手工课■关于闽南乡土艺术

软陶手工是一门生活艺术,其最大乐趣就在于手工制作的原创性,任何人都可以将自己的创意和想法融入其中,让其发散出迥然不同的个性化艺术气息。■关于软陶手工课软陶手工是一门生活艺术,其最大乐趣就在于手工制作的原■关于闽南乡土艺术闽南乡土美术即具有浓厚闽南地域文化特征和美学特性的民间性、地方性的建筑、雕塑、绘画、手工艺以及融合在表演艺术中的各种美术元素。主要包含以民居与古建筑为主体的传统人文-自然景观,以及民间艺术家和普通人所创造的日常生活美术作品这两个具体层面。■关于闽南乡土艺术闽南乡土美术即具有浓厚闽南地域■闽南乡土美术与软陶手工的结合部因此把软陶手工与闽南乡土艺术相结合可谓是珠联璧合。具有丰富内涵和多元美学质素的闽南乡土美术,给软陶手工创作教学提供了取之不绝的借鉴,为审美教育的内外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同时促进学科交融,为传统美术教育变革和创新带来新的源泉与契机,为传承与保护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闽南乡土美术与软陶手工的结合部因此把软陶手工与五、课题研究的方法文献研究法实地考察法行动研究法多元比较法五、课题研究的方法文献研究法六、课题研究的过程及阶段成果(一)准备和启动阶段(2006年9月至2006年12月)(二)第一实施阶段(2007年1月至2007年11月)(三)阶段性小结回馈(2007年12月至2008年2月)(四)第二实施阶段(2008年3月至2009年12月)(五)总结评价阶段(2010年1月至2010年5月)六、课题研究的过程及阶段成果(一)准备和启动阶段(2006年(一)准备和启动阶段(2006年9月至2006年12月)1.阶段目标:做好课题的确定、课题研究前测工作、对软陶制作工艺的研究及闽南乡土文化的考察。2.主要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多元比较法、实地考察法3.具体实施:课题组的确立。课题组成员培训。学习理论,搜集信息,了解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概况。通过调查研究,对地方显性和隐性的美术课程资源进行整体盘点。召开课题的开题会议。4.成果形式:开题报告、调查报告、课程资源库。(一)准备和启动阶段(2006年9月至2006年12月)1.(二)第一实施阶段(2007年1月至2007年11月)阶段目标:探究闽南乡土文化元素如何与软陶手工教学相结合。2.研究方法:实地考察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案例分析法。3.具体实施:(展开)(二)第一实施阶段(2007年1月至2007年11月)2.(1)师生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资源调查:具体实施(1)师生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资源调查:具体实施2007年12月6日拜访民间老艺人蔡氏漆线雕第十二代传人蔡水况先生2007年12月6日拜访民间老艺人蔡氏漆线雕第十二代漆线雕工艺是福建闽南地区的一种传统的民间工艺。在厦门流传三百余年,漆线雕是古代的佛像雕塑艺术的遗脉,是受宋元时期的线雕工艺特别是沥粉和泥线雕等工艺的启发而产生的,形成于明末清初,至清晚期逐渐成熟。漆线雕在厦门沿海地区的发展依赖于民间宗教的兴盛及神佛雕塑行业的繁荣。2006.5.20文化部正式批准厦门蔡氏漆线雕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技艺主要有盘、缠、结、绕、堆、叠等20多种。漆线雕工艺是福建闽南地区的一种传统的民间工艺。在厦门2007年6月考察“蔡氏古民居”2007年6月考察“蔡氏古民居”2007年10月10月考察苏祠、孔庙、梵天寺2007年10月10月考察苏祠、孔庙、梵天寺2007年10月10日了解同安农民画的创作题材及创作过程。2007年10月10日了解同安农民画的创作题材及创作(2)深入课堂开探索课,以教学实践验证课题研究的一些设想。2007年11月7日厦门三中李长青老师市级公开课:《

我们身边的民间美术珍品——蔡氏漆线雕》。(2)深入课堂开探索课,以教学实践验证课题研究的一些设想。2(3)开展学生研究性学习及地方美术课程资源的教学指导地方美术课程资源的教学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3)开展学生研究性学习及地方美术课程资源的教学指导地方美术(4)依托课题研究培养优秀特长生,组织选送参加各级竞赛柯鹭璐同学参加厦门市首届软陶雕塑现场制作比赛荣获中学组“现场雕塑比赛一等奖”作品(4)依托课题研究培养优秀特长生,组织选送参加各级竞赛柯鹭璐(5)建立课题数据库,随时收集、积累和分析有关材料(6)撰写阶段性研究成果和论文(5)建立课题数据库,随时收集、积累和分析有关材料(三)第二实施阶段(2008年3月至2009年12月)阶段目标:深入开展调查、实验和研究,补充完善

图文资料。撰写阶段性实验研究成果和论文,编写

和完善教学设计。定期进行研究成果交流,进行阶

段性研究的总结和评估。深入探索和完善教学工作,

推进美术课程资源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2.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法、文献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3.具体实施:(展开)(三)第二实施阶段(2008年3月至2009年12月)(1)深入开展资源开发——调查与研究具体实施(1)深入开展资源开发——调查与研究具体实施2008年4月9月考察石室禅院、海沧古民居莲塘别墅、青礁慈济宫、贝壳雕制作工艺制作。2008年4月9月考察石室禅院、海沧古民居莲塘别墅(2)制定课程规划《软陶手工与闽南乡土艺术》课程方案基本架构:第一单元:细揉巧捏—百变陶珠第二单元:老厝纹饰—迷你饰品第三单元:雕乐无穷—民间工艺第四单元:珍品甄别—收藏与拍卖(2)制定课程规划《软陶手工与闽南乡土艺术》课程方案基本架构第一单元:细揉巧捏—百变陶珠1.教学目标:建立软陶教学环境和学科内容的定位(观赏与塑造),了解软陶教学的目的和意义以及材料性能、制作方法、烘烤方法。通过立体造型的学习构建学生艺术思维的时空观并初步掌握和应用软陶塑造手法,学习软陶色彩的搭配方式,发现软陶肌理的美感和软陶造型的美感。2.教学要点:了解软陶的历史与沿革,软陶材料的性能及制作与烘烤处理方式。学会软陶材料基本表现形式及造型构成。3.教学建议:本单元建议分2课时完成。第一课时,课堂练习为活动一;第二课时,课堂练习为活动二、三。第一单元:细揉巧捏—百变陶珠1.了解软陶的材料的性能及制作技巧与烘烤处

理方式。1.了解软陶的材料的性能及制作技巧与烘烤处理方式。2.学习软陶色彩的搭配方式,发现软陶肌理的美感和软陶造型手。2.学习软陶色彩的搭配方式,发现软陶肌理的美感和软陶造型手。第二单元:老厝纹饰——迷你饰品1.教学目标:通过采集闽南老厝建筑雕刻相关资料,培养学生挖掘文化内涵的能力以及处理、演示、交流诸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及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和竞争向上意识;通过材料的灵活运用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及动手实践能力。2.教学要点:创造性地利用软陶材料融合闽南老厝建筑雕刻中红砖的拼花纹案、木雕的镂雕工艺,完成软陶工艺作品的创新表现形式及造型构成。充分调动学生乡土情感体验,深刻领悟文化内涵,寻找表现元素,并使之溶入与软陶的创作活动中。3.教学建议:本单元建议分2课时。第一课时,课堂练习为活动一、二;第二课时,课堂练习为活动三。第二单元:老厝纹饰——迷你饰品1.感受闽南传统建筑纹饰的魅力,及其所蕴含的人文精神。1.感受闽南传统建筑纹饰的魅力,及其所蕴含的人文精神。

2.探究闽南老厝建筑雕刻中木雕的镂雕工艺、红砖的拼花纹案的形式美,并把它提炼并应用到软陶的创作中。全市校长培训《创意软陶》校本课程的实践与探索课件第三单元:雕乐无穷—民间工艺1.教学目标:欣赏闽南民间工艺,了解它的种类及特点、借鉴闽南民间工艺在题材,构图,形状,色彩等方面的独特艺术形式,将其融入软陶创作实践中。通过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这一闽南民间艺术的特点、含义、表现形式的理解。提高学生对闽南民间工艺的传承及保护的意识。2.教学要点:领悟不同民间工艺的技艺特点,如厦门漆线雕是如何巧妙应用线的盘绕来塑造立体造型;漳州木偶雕刻造型严谨,彩绘精致,人物性格特征明显等。将艺术欣赏与创作相联系,利用软陶材料性能的优越性,借鉴和吸收各种民间工艺的技艺特点,淋漓尽致地体现“雕”与“塑”的乐趣。3.教学建议:本单元建议分2课时。第一课时,课堂练习为活动一、二;第二课时,课堂练习为活动三。第三单元:雕乐无穷—民间工艺1.了解闽南民间工艺的发展状况、认识闽南民间工艺的地域特色性的取材、构思和审美趣味。1.了解闽南民间工艺的发展状况、认识闽南民间工艺的地域特色性2.学习借鉴闽南民间工艺制作技艺,灵活运用到软陶手工创作中。2.学习借鉴闽南民间工艺制作技艺,灵活运用到软陶手工创作中。第四单元:珍品甄别—收藏与拍卖1.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对软陶作品的鉴赏能力及认识艺术与市场的关系的认识能力。通过锻炼拍卖或(义卖)活动,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体验艺术品收藏和拍卖带来的乐趣。2.教学要点:学习鉴赏软陶作品,使学生能充分地认识到自己制作的软陶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