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2016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课件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f5a74e89041968ffd7dc776d1576ab0/ff5a74e89041968ffd7dc776d1576ab01.gif)
![江苏省扬州市2016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课件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f5a74e89041968ffd7dc776d1576ab0/ff5a74e89041968ffd7dc776d1576ab02.gif)
![江苏省扬州市2016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课件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f5a74e89041968ffd7dc776d1576ab0/ff5a74e89041968ffd7dc776d1576ab03.gif)
![江苏省扬州市2016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课件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f5a74e89041968ffd7dc776d1576ab0/ff5a74e89041968ffd7dc776d1576ab04.gif)
![江苏省扬州市2016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课件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f5a74e89041968ffd7dc776d1576ab0/ff5a74e89041968ffd7dc776d1576ab0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言文字运用——2016江苏高考专项复习扬大附中蒋银坤专题一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能力层级为E(表达应用)江苏高考《考试说明》要求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舟楫/编辑
道观/冠名权
濒临/彬彬有礼
B.蹒跚/珊瑚
嫁接/度假村
布帛/并行不悖
C.慑服/拍摄
昭示/软着陆
荒诞/肆无忌惮
D.忏悔/阡陌
储蓄/处方药
复辟/刚愎自用
答案:A
解析:B项“帛(bó)”与“悖(bèi)”读音不同,C项“昭(zhāo)”与“着(zhuó)”读音不同,D项“忏(chàn)”与“阡(qiān)”读音不同。2012江苏高考真题2.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笔名满天下而原名湮没无闻者,事实上等于
。人家给咱们介绍一位沈雁冰先生,不如介绍茅盾来得响亮;介绍一位谢婉莹女士,不如介绍冰心来得
。等到自己也肯公然承认名叫茅盾或冰心的时候,仍不失为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好汉。千秋万岁后,非但真假难辨,而且
。
A.改名换姓
大名鼎鼎
弄巧成拙
B.移花接木
如雷贯耳
弄巧成拙
C.改名换姓
如雷贯耳
弄假成真
D.移花接木
大名鼎鼎
弄假成真
答案:C
解析:第一空根据“笔名满天下而原名湮没无闻”应填“改名换姓”,“移花接木”含有“暗中更换人和物,以假乱真”之意,与前文语境不符;第二空根据沈雁冰之例中有“来得响亮”一语,所以选填“如雷贯耳”最为恰当;第三空由“真假难辨”和上文讲到的趋势,填“弄假成真”。2012江苏高考真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高亢
引吭高歌
伉俪
沆瀣一气
B.稂莠
锒铛入狱
阆苑
书声琅琅
C.孩提
骇人听闻
尸骸
言简意赅
D.馈赠
功亏一篑
匮乏
振聋发聩
答案:D
解析:A项kàng/háng/kàng/hàng;B项láng/láng/làng/láng;C项hái/hài/hái/gāiD项全读kuì。2013江苏高考真题2.在下列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⑴读者欣赏作品清新的故事,却忽略了蕴藏的热情,欣赏文字的朴实,却忽略了作品隐伏的悲痛,实际上近于____________。⑵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行走,____________,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上相逢。⑶多年前,集团首席执行官就感觉自己____________,在集团迅猛发展、国际市场不断拓展的今天,他的危机感丝毫未减。A.南辕北辙
异曲同工
如临深渊
B.买椟还珠
殊途同归
如履薄冰C.南辕北辙
殊途同归
如履薄冰
D.买椟还珠
异曲同工
如临深渊2013江苏高考真题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最使我艳羡的还是园林艺术家化平淡为神奇的___________。某些树木当植当伐;某些花卉当疏当密;何处须巧借地形,顺势筑坡;何处又宜少见轩敞,___________:所有这一切都煞费心血,但又不露惨淡经营的痕迹,正像一帧名作脱稿前画师那奇绝而__________的点睛之笔。
A.用心
别树一帜
浑成
B.匠心
别树一帜
饱满
C.匠心
别有洞天
浑成
D.用心
别有洞天
饱满
答案:
C
解析:
“用心”是注意力集中,专注的意思。“匠心”指心思巧妙。从前后语境看,这里当用“匠心”;“别树一帜”比喻另创新局面。“别有洞天”指另有一个天地,一般指风景引人入胜。这里的使用对象应该是景色,所以选择“别有洞天”;“浑成”是天然形成。“饱满”是丰满、充足。从前文的“不露惨淡经营的痕迹”看,应该用“浑成”。
2014江苏高考真题
答案:B解析:①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豫不决;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波动、起伏。踟蹰:心里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②积聚:积累。积淀:动词,积累沉淀;名词,所积累沉淀下来的事物。③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废寝忘食:顾不得睡觉和吃饭,形容非常专心努力。2015江苏高考真题
一、从词的意义方面思考辨析1.看词义轻重例一:在瓜果蔬菜上喷洒农药,会直接(
)人们的健康。A.妨害B.妨碍【解析】选A。“妨碍”指对人或事造成一定的障碍,词义较轻;“妨害”是指使人或事收到损害,词义较重。2.看适用范围例二:中国陆上(
)长达2.2万多公里,邻国多达十余个。A.边界B.边境C.边疆【解析】选A。“边界”多指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界线,有时也指地区与地区(如省、市、县等)之间的界线;“边境”指临近边界的区域范围;“边疆”指靠近国界的领土。3.看表达侧重例三:这篇文章构思十分(
)。A.精巧B.精美【解析】选A。“精美”是形容物品外观的精致与美丽;“精巧”偏向于物品的做工或者文章的结构。二、从词的用法方面思考辨析1.看适用对象例一:(
)在绘画方面造诣颇深,着实令人羡慕啊!A.犬子B.令郎【解析】选B。“犬子”是指自己的儿子;“令郎”是指对方的儿子。2.看成分搭配例二:一时间,各大媒体都在(
)他们的事迹。A.传诵B.传颂【解析】选B。传诵和传颂就差一个字,“传诵”一般和文章或者言论搭配,指扩大其传播范围;而“传颂”是传扬称赞的意思,多和一些名人名事相搭配。4.看习惯用法例四:这件艺术品真可谓别具(
)。A.用心B.匠心【解析】选B。“匠心”一般和“别具”连用,含褒义;“用心”一般和“别有”连用,含贬义。三、从词的色彩方面思考辨析1.看感情色彩例一:为了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法律部门制止(
)暴利的行为。A.牟取B.谋取【解析】选A。“谋取”是指设法取得,是中性词;“牟取”指获得暴利,是贬义词。(二)虚词考点讲解1.看词性异同例一:工作中(
)会有缺点,但成绩还是主要的。A.未免B.难免
【解析】选B。“未免”表示对某种过分的情况不以为然,副词;“难免”表示因某种情况而发生不希望出现的结果,形容词。
3.看语气辨析例三:他一早就出门了(
)真的下决心锻炼身体了?A.莫非B.难道【解析】选A。“难道”是用来加强反问语气;“莫非”多用于揣测语气,有时也用来加强反问语气,但不如“难道”强烈。4.看表达关系例四:例如:
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
)为城乡物资交流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A.从而B.进而【解析】选A。“从而”重在表目的关系和因果关系。“进而”重在表递进关系。5.看位置辨析例五:我过年一定要回家的,(
)你到底回不回去,你自己考虑清楚了。A.至于B.由于【解析】选A。“由于”只能用于前一个分句,“至于”只能用于后一个分句。成语使用的常见错误1.望文生义识记下列成语中加点词的含义。春意阑珊(衰落)
不刊之论(更改)久假不归(借)
危言正色(正直)屡试不爽(差错)
一文不名(占有)不孚众望(令人信服)不负众望(辜负)犯而不校(计较)
一傅众咻(教导)细大不捐(抛弃)
文不加点(修改)2.用错对象识记下列成语的使用对象。①休戚相关(人和人)
②炙手可热(人)③振聋发聩(言论)
④车水马龙(热闹场景)⑤明日黄花(过时事物)
⑥汗牛充栋(书籍)⑦不情之请(谦词,自己)⑧鼎力相助(敬词,对方)⑨络绎不绝(人,车马)
⑩荡气回肠(乐曲,文章)⑪相敬如宾(夫妻)⑫耳提面命(长辈)⑬崭露头角(青少年)⑭两小无猜(少男少女)⑮薪尽火传(师生,学问)⑯济济一堂(人才)⑰长此以往(多指不好的情况)⑱悬壶济世(行医)3.褒贬误用识记下列成语的感情色彩。①始作俑者(贬)
②胸无城府(褒)③无所不为(贬)
④弹冠相庆(贬)⑤倾巢而出(贬)
⑥官样文章(贬)⑦一发而不可收拾(贬)⑧一发而不可收(褒)⑨半斤八两(贬)
⑩蔚然成风(褒)⑪叹为观止(褒)⑫每况愈下(贬)⑬一唱一和(贬)⑭处心积虑(贬)⑮上行下效(贬)⑯振振有词(贬)⑰侃侃而谈(褒)⑱喋喋不休(贬)4.搭配不当①同心同德/深思熟虑:只能作谓语,不能带宾语。②津津乐道/耳濡目染/司空见惯/漠不关心:不能带宾语。③不约而同:只能作状语。④望其项背/同日而语/等闲视之/相提并论/一概而论/等量齐观/善罢甘休:只能用在否定句或疑问句中,不能用在肯定句中。5.顾此失彼①暗送秋波:原意指暗中眉目传情,后多引申为献媚取宠,暗中勾结。②不绝如缕:比喻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③不翼而飞: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也比喻事情传播得很迅速。④标新立异:可用作贬义,指提出新奇的主张,显示自己与众不同;也可以用作褒义,指敢于打破陈规陋习,解放思想,进行革新创造。⑤登峰造极:一是比喻学问、技能等达到最高的境界或成就,二是比喻干坏事猖狂到了极点。⑥灯红酒绿:形容娇奢淫逸的生活;也形容娱乐场所的繁华景象。⑦粉墨登场:原指演员化妆上台演戏。比喻坏人经过一番打扮,登上政治舞台。⑧平铺直叙:说话或写文章不加修饰,没有起伏,重点不突出。或形容文章容易理解。5.顾此失彼⑨旁若无人:可以形容高傲,作贬义词;也可以形容态度自然,作褒义词。⑩曲高和寡:曲调高深,能跟着唱的人很少。旧指知音难得。现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⑪秀色可餐:一是指妇女姿色美丽诱人,二是形容自然景色优美秀丽。⑫想入非非:原为佛家语,表示虚幻的境界。想到非常玄妙虚幻的地方去了。现在形容完全脱离现实地胡思乱想。⑬捉襟见肘:原来形容衣服破烂。现在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⑭指手画脚:用手指,用脚划。形容说话时用手脚示意,也比喻瞎指挥,乱加指点批评。⑮走马观花:指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粗略地观察一下。⑯左右逢源:到处遇到充足的水源。后也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非常顺利。6.谦敬错位常见的谦词有
常见的敬词有抛砖引玉
鼎力相助蓬荜生辉
不吝赐教不情之请
虚怀若谷狗尾续貂
虚左以待敬谢不敏
大驾光临信笔涂鸦
高抬贵手姑妄言之
高朋满座一孔之见
大材小用雕虫小技
卓尔不群7.重复累赘成语使用重复累赘的常见情况有①无数莘莘学子
②全身遍体鳞伤③难言之隐的苦衷
④忍俊不禁地笑⑤值得可歌可泣
⑥替他为虎作伥⑦开诚相见地交换意见
⑧背地里阳奉阴违《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新增词语难点剖析(一)外来词
1、英语外来词:晒、博客、微博、丁克、粉丝、嘉年华、桑拿、舍宾、斯诺克、脱口秀。
2、日语外来词:刺身、定食、寿司、天妇罗、榻榻米、通勤、手账、数独、新人类、宅急送。(二)地方词
1、粤港澳地区词:八卦、搞掂(搞定)、狗仔队、无厘头、手信、饮茶。
2、台湾地区词:软体、硬体、网路、数位、太空人、幽浮、捷运;呛声、力挺、糗、出糗、拜票、谢票、站台。3、东北方言词:忽悠、嘚瑟、指定。(三)字母词: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M2.5(在空中飘浮的直径小于2.5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ETC(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CFA(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FTA(自由贸易协定)。(四)新生词:
1、住房出行:产权证、房贷、房卡、群租、房改房、二手房、廉租房、两限房、经济适用房;摆渡车、接驳、动车、屏蔽门、高铁、轨道交通、减速带、车贷、车险、交强险、代驾、酒驾、醉驾、爆堵。
2、新式生活:首付、扫货、拼车、拼购、拼客、团购、网购、网聊、美甲、瘦身、塑身、餐叙、茶叙、陪餐、陪聊;自驾游、自由行、自助游、背包客、移动办公;裸婚、闪婚、闪离。
3、社会群体:北漂、草根、社工、达人、独董、愤青、名嘴、蚁族、月光族。
4、网络世界:播客、博客、菜鸟、晒客、闪客、炫客、超媒体、电子政务、内联网、物联网、网瘾、微博、云计算。
(四)新生词:
5、环境保护:厨余垃圾、低碳、光伏效应、减耗、减排、碳汇、碳源。
6、经济领域:产能、产业链、客服、环比、负资产、存款准备金、第一桶金、民营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后工业化、文化产业;爆仓、挂单、老鼠仓、期权、权证、权重股、升水、私募、托收。
7、社会管理:三险、社会保障基金、住房公积金、医保、医改、非政府组织、维稳、民调、首问制、述廉、征信、调峰、限行、摇号、调节税。专题二
辨析并修改病句辨析并修改病句(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能力层级为E(表达应用)江苏高考《考试说明》要求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
A.
不断改善并切实保障民生,才能真正保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进一步提高国民的幸福指数,实现长治久安的目标。
B.
所谓“生态自觉”,其要义固然包含了对生态的反省,但更重要的是对人在世界中的地位,以及人的行为合理性的反省。
C.
目前,我国是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入选项目最多的国家,这一成绩主要靠的是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取得的。
D.
为纪念建党90周年,“唱支山歌给党听”歌咏比赛将于7月1日举行,届时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也将登台参加比赛。
答案:B
解析:A
“不断改善”和“切实保障”不合逻辑;C
“主要靠的是…”和“靠…取得的”句式杂糅;D“其它学校领导”有歧义。
2011江苏高考真题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英国政府计划从今年9月开始,推行4到5岁幼童将接受语文和算术能力的“基准测
验”,此政策遭到了教师工会的强烈反对。
B.一种观念只有被人们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整个社会的群体意识,才能成为人
们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
C.批评或许有对有错,甚至偏激,但只要出于善意,没有违犯法律法规,没有损害公序良俗,我们就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对待。
D.今年5月9
日是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有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参加了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的阅兵式。
2015江苏高考真题答案:C解析:A.删除“将”;“推行”缺少宾语,可在“‘基准测验’”后加“的政策”。B.应将“接受、理解和掌握”改为“理解、接受和掌握”。D.应在“70周年”后加“纪念日”;表意不明,“有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有歧义,可改为“有来自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2015江苏高考真题(一)语序不当考点讲解1.多项定语位置不当多层定语一般可按以下次序排列:属性+数量词+动词+形容词+名词,另外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例一:花园里(领属性)那几朵(数量词)盛开的(动词)美丽的(形容词)红色(名词)玫瑰花被人摘走了。2.多项状语次序不当多层状语一般可按以下次序排列:目的原因+时间+处所+范围频率+情态+对象。例二:那位失主为表谢意(表目的)昨天(表时间)在电视台(表处所)又(表频率)诚挚地(表情态)为他(表对象)点了一首歌。3.定语状语位置不当例三:如何进行人事制度改革的问题在全校教职工红热烈地引起了讨论。【解析】“热烈”应修饰“讨论”,即改为“引起了热烈的讨论”。例四:我们向厂方提出了关于工资制度改革的明确意见。【解析】“明确”应作状语,修饰“提出”,即改为“明确提出了关于工资制度改革的意见”。4.虚词位置不当例五:如果趁现在不赶快检查一下作业,明早可能来不及。【解析】“不”这个副词应该移到“趁现在”之前。例六:在冬奥会的筹办过程中,我们的城市不仅会变得更加美丽,而且每一个公民也会更加文明。【解析】“不仅……而且”这组关联的主语不一致,要将关联词放在主语之前,即将“不仅”移至“我们的城市”之前。5.主客体颠倒例七:中国近代史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都是比较熟悉的。【解析】应该是主对宾,人对物。正确的说法是“大多数学生对于中国近代史都是比较熟悉的”。6.并列词语(短语)位置不当例八:这本好书催人进取,促人警醒,引人深思。【解析】从影响的深远程度来看,应调整为“这本好书引人深思,促人警醒,催人进取”。(二)搭配不当考点讲解1.主谓搭配不当例一:先烈们的革命精神时时浮现在我的脑海中。【解析】主语的中心语“精神”和谓语的中心语“浮现”不能搭配。可以改为“形象”。2.动宾搭配不当例二:航母的投入和使用,无疑将增大中国有效解决边境问题的筹码和力度。【解析】谓语动词“增大”与宾语“筹码”不搭配,“力度”可以“增大”,但“筹码”只能“增加”。3.主宾搭配不当例三:中国的工业和农业终有一天会成为发达的国家。【解析】“工业和农业”不能成为“国家”。4.动补搭配不当例四:她的锻炼由6天一次变为3天一次,时间缩短了一倍。【解析】倍数词使用不当,表降低/减少只能用分数。5.关联词搭配不当例五:团队的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不只是个体贡献的简单相加,而是能使队员行动一致、互相配合的团队协作技能。【解析】“不只是”不能与“而是”搭配,应把“不只是”改为“不是”,或把“而是”改为“而且是”。6.修饰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例六:要掌握走私犯活动的规律,以便稳准狠地识别和打击他们。【解析】“稳准狠”不能修饰“识别”,应该为“更好”。7.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例七:看来,能否保证“高价高质”,确保游客满意度高,仍需要政府部门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解析】两面对一面,将“能否”改为“要”。(三)成分残缺或赘余考点讲解1.主语残缺例一:从这件小事,说明一个大道理。【解析】滥用介词“从”导致句子缺少主语,应把“从”删去。例二:《王老虎抢亲》中江南才子周文宾男扮女装,被王老虎抢回家,把他送到妹妹王秀英房中。【解析】此句中前两个分句的主语是“周文宾”,而第三个分句中的主语变成了“王老虎”,应在最后一个分句前加上“王老虎”这个主语。例三:任何脱离国际化市场需要去谈志愿、兴趣,都是不恰当的。【解析】和“都是不恰当的”相匹配的主语残缺,应在“兴趣”的后面加“的情况”。2.谓语残缺例四:我国已经独立自主地研制、发射、跟踪和检测地球同步通讯卫星的能力。【解析】缺少和宾语“能力”相呼应的谓语,应在“已经”前加“具备”。例五:我市要在质量大检查运动中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工作。【解析】缺少与宾语“工作”相呼应的谓语,应在“建立”前加“完成”。3.宾语残缺例六:针对国际原油价格步步攀升,美国印度等国纷纷增加了石油储备。【解析】“针对”的宾语残缺,应在“攀升”后加“的情况”。4.中心词残缺例七:那种不顾林区客观实际,片面强调粮食生产,到头来只能是得不偿失。【解析】“那种”和“不顾林区客观实际,片面强调粮食生产”都是定语,缺少中心词,要在“生产”后面加上“的做法”。5.缺少必要的虚词或附加成分例八:联合国设立“国际家庭日”的目的,是促使各国政府和民众提高家庭问题的警觉性,促进家庭的和睦与幸福。【解析】“提高家庭问题的警觉性”应改为“提高对家庭问题的警觉性”。6.主干成分赘余例九:《语文大辞典》编委会,为了使辞典有更高的质量,在躬耕修典三个春秋的编纂。【解析】谓语赘余,可将“在躬耕修典三个春秋的编纂”改为“躬耕修典三个春秋”。7.修饰成分赘余例十:其实这是过于多余的想法。【解析】“过于”和“多余”语义重复,删去“过于”。(四)结构混乱考点讲解1.句式杂糅
例一: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3.2%。【解析】“根据……”与“……显示”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可删去“根据”。2.中途易辙例二:七彩瀑布群,位于香格里拉群山深处,一条名为“尼汝河”的高原融雪河流和陡峭的山峰早就了这一旷世奇观。【解析】句子前半部分的陈述对象是“瀑布群”,而后半部分又易辙为“河流和山峰”,可将后半部分改为“这一旷世奇观是由一条名为‘尼汝河’的高原融雪河流和陡峭的山峰造就的”。3.藕断丝连例三: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要靠政府的力量,同时也不能不发挥民间力量在舆论动员、监督检查等方面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解析】“民间力量”作宾语,整个句子已经完整,但加上“在舆论……的作用”部分,又使它作了主语,整个句子的结构就混乱了。(五)表意不明考点讲解1.指代不明例一:欣赏一首好诗不容易,创作一首好诗更不容易,小李对待诗歌情有独钟,他平时在这方面做了不少的努力。【解析】“这方面”是指欣赏好诗,还是指创作好诗,指代不明。2.对象不明例二:昨天在公交车站的站台上我发现了他。【解析】在公交车站的站台上的人是我,还是他?对象不明。3.多义词(短语)造成歧义例三:许多欧洲国家看不上全美职业篮球赛。【解析】“看不上”有两种解释,一是“看不到”,二是“看不起”。4.多音多义词带来多种解释例四:这个人好说话。【解析】“好”可读成“hǎo”,也可读成“hào”,读音不同,表意不同。5.词性不同带来多种理解例五:这个粮店的大米保管没有问题。【解析】“保管”既可以理解为名词,指仓库粮店的保藏和管理工作;也可以理解成动词,作“完全有把握,担保”解。6.停顿不同造成的语义不同例六:只要你们单位同意,报销差旅费,安排住处,领取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解析】由于逗号停顿的位置不同,原句可有两种不同的意思,其一是:如果“你单位同意报销差旅费”,那么“安排住处,领取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其二是,如果“你单位同意,报销差旅费,安排住处”,那么“领取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六)不合逻辑考点讲解1.概念混乱例一:我们的报纸、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解析】“报纸、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是属概念和种概念的关系,不可并列使用。2.自相矛盾例二:当前某些引起轰动的影视作品,也许在两年之后,甚至五年以后就会被人遗忘得一干二净。【解析】“甚至”说明事情更加严重,而两年之后被遗忘显然比五年之后被遗忘更加严重,所以应该把“五年以后”和“两年之后”位置互换。3.否定失当例三:国庆长假中,游客怎样才能避免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有关部门对此作了相关批示。【解析】“避免”的应该是不该发生的坏结果,但是“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是好结果,应把“不受”改为“受到”。4.强加关系例四: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轼的《石钟山记》都有积极的思想倾向,因而文笔清晰,耐人咀嚼。【解析】“有积极的思想倾向”和“文笔清晰”没有因果关系。5.不合事实例五:八百多人,几千条胳膊,同暴雨洪水搏斗了一天一夜。【解析】“八百多人”怎会有“几千条胳膊”?不合事实。专题三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能力层级为E(表达应用)江苏高考《考试说明》要求2.下列诗句与“墙头雨细垂纤草”对仗工整的一项是(
)
A.水面风回聚落花
B.数峰无语立斜阳
C.楼上春容带雨来
D.蝉曳残声过别枝
答案:
A
解析:
从诗句中“雨细”是主谓关系看,只有“风回”与之相对。2014江苏高考真题3.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3分)()
A.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B.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D.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答案:B解析:比拟的辞格是将人比作物、将物比做人,或将甲物化为乙物。A.
由“试新刀尺”“一手裁”可知将“东风”拟人化。C.
由“有情”“含春泪”“无力”“卧”可知将“芍药”“蔷薇”拟人化。D.
由“旧相识”“偷开门户”“翻书”可知将“南风”拟人化。2015江苏高考真题(一)比喻考点讲解1.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2.构成必需条件。①甲和乙必须是两种不同类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3.种类。①明喻,②暗喻,③借喻,④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4.作用。①化平淡为生动,②化深奥为浅显,③化抽象为具体等。例一: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一旦把它们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
【解析】“毒蛇猛兽”借喻那些压迫和剥削劳动人民的反动统治阶级,具体形象,爱憎分明。“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借喻自由平等的美好社会出现于全世界。(二)比拟考点讲解1.概念。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手法。它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几种形式。2.种类。①拟人,②拟物。3.作用。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事物的强烈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例一: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嘎子竖起耳朵听。【解析】以人拟物。例二:布鲁诺的思想在自由的人们当中翱翔。
【解析】以物拟物。(三)借代考点讲解1.概念。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手法。2.种类。①事物特征代本体事物,②具体代抽象,③专名代泛称,④形象代本体,⑤部分代整体,⑥材料代本体。3.作用。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例一: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解析】以“眉”代“头”。例二:大家为你捏着一把汗。
【解析】“为你捏着一把汗”代指“紧张”“担心”。(四)夸张考点讲解1.概念。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故意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加以扩大、缩小或超前描述的修辞手法。2.种类。①扩大夸张,②缩小夸张,③超前夸张。3.作用。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以创造意境;表明态度,语言生动。例一: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解析】扩大夸张例二:月亮离山顶,似乎不过几尺。【解析】缩小夸张例三:他酒没沾唇,心早就醉了。【解析】超前夸张(五)对偶考点讲解1.概念。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手法。2.种类。①正对,②反对,③串对(流水对)。3.作用。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①形式整齐,结构对称,可以收到一种均衡的美感效果。②词句凝练概括,富有表现力,能够把相关事物间的关系表现得集中鲜明;使对立事物间的对比强烈,褒贬分明。③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便于传诵记忆。例一: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解析】严对。例二:权力使人昏迷了,派性叫人发狂了。【解析】宽对。(六)排比考点讲解1.概念。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手法。2.种类。①成分排比,②分句排比,③单句排比,④复句排比。3.作用。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节奏鲜明,长于抒情。例一:延安的歌声是黑夜中的火把,雪天里的煤炭,大旱后的甘霖。【解析】短语排比。例二: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定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解析】分句排比。(七)反复考点讲解1.概念。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感情,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式或段落。2.种类。①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②间
隔反复,中间有其他词语间隔。3.作用。不仅能起到强调作者感情、充分表达作者思想的作用,还能增强文章的气势。例一: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解析】连续反复例二:我们还在这样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必要了。离三月十八日也有两个星期,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解析】间隔反复易混修辞的辨识难点剖析(一)比拟和比喻
1、比喻与比拟的性质不同、作用不同.比喻是用与本体事物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作比„也就是打比方;一定得有相似点,通过相似点使本体同喻体联系起来,唤起人们的联想,使人更具体地惑知事物。比拟即模拟,它是用乙事物具有的特性(包括称渭、动作、行为等)写甲事物,或者说是把乙事物的特性“强加于甲事物。
2、比喻与比拟的句式结构不同。比喻句由本体、喻体和喻词三部分组成。借喻虽然不出现喻词和本体,但可以变换为有喻词和本体的明喻、暗喻。不管是哪一种比喻,始终都有喻体;比拟句主要是借助想象,将本体模拟为人的或物的某种行为、动作或情态,不论是拟人,还是拟物,始终都无拟体。(二)借喻和借代1、借代和借喻,在“代替本体事物”这一点上是相通的。但它们的区别是明显的:二者构成的基础不同。借喻是比喻的一种,它成立的基础必须是本体与喻体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点的东西,它利用的是本体事物与喻体事物的“相似性”。借代的基础是相关性,它不直接说出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和这个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东西来代替。2、区别借代与借喻的最简便的方法是借喻可以还原为明喻,借代则不能。借喻是一种省略了本体和比喻词的比喻,完全可以根据具体语境把本体找出来,再加一个“像”字将借喻还原成明喻的形式。(三)对偶和排比对偶由两句构成,两句字数相等,意义相关,相应的词词性相同;排比则是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词组或句子排列在一起来表达相关的内容。(四)对偶与对比1、对比和对偶都是成对的,但是又有区别。2、对比主要是意义内容的相反或相对,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
3、对偶主要是结构形式上的对称,要求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4、有的对比也是对偶(即反对),就意义内容说是对比,就结构形式说是对偶。(五)排比与反复反复只需词语或句子连续出现两次,即可构成;排比必须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仿的短语或句子才能构成。专题四
语言表达综合题型⑴提炼语意⑵仿用和变换句式⑶语言表达的准确、鲜明、生动⑷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能力层级为E(表达应用)江苏高考《考试说明》要求3、下面这段文字的结论是从那些方面推导出来的?请简要概况,不要超过15个字。(4分)
我国大陆海区处于宽广的大陆架上,海底地形平缓,近海水深大都在200米以内,相对较浅。从地质构造上看,只有营口——郯城——庐江大断裂纵贯渤海,其余沿海地区很少有大断裂层和断裂带,也很少有岛弧和海沟。专家查阅相关资料发现,两千年来,我国仅发生过10次地震海啸。因此,即使我国大陆海区发生较强的地震,一般也不会引起海底地壳大面积的垂直升降变化,发生地震海啸的可能性较小。
答案:①海区特点;②地质构造;③历史记载。
解析:指向性压缩,分清层次,概括要点。
2011江苏高考真题4、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学校拟在校园网主页增设“辛亥英烈”专栏。请写出鲁迅小说中以秋瑾为原型塑造的辛亥革命志士形象姓名及作品名,并为该专栏写一段不超过25个字的按语。(5分)
(1)姓名:夏瑜
作品名:《药》
(2)按语:回首辛亥,让我们恭敬地拿起坟前的白花,敬献于烈士的墓前。
2011江苏高考真题3.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老园艺师一段话的深层含意,不超过25个字。(4分)
夜幕下,小松树上彩灯闪烁。路过的老园艺师自言自语地感慨:“人睡觉要关灯,整夜灯光照着,非失眠不可。树也一样,那么多的电线缠着,那么强的灯光照着,能活得好吗?夜色是美了,树可是要生病的。人们啊,要听得懂草木的叹息!
答案:树也需要良好的生长环境;人类应该善待自然。
解析:在答此题的时候要注意由点到面的思维。2012江苏高考真题
4.阅读漫画,在横线上写出合适的一句话。(5分)
漫画内容:面对儿子哭闹着要去“非地”(儿子:“我要……”),爸爸只好答应着:“好好,爸听你的!”于是爸爸抱着儿子从“是地”踏向“非地”。
这幅漫画形象地提醒人们:家长在满足孩子的要求时,不能越过是非的界限。
解析:这是一道图文转换题,考查了对漫画内容的描述和对寓意的理解。2012江苏高考真题3.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画线句子的含意,不超过15个字。(4分)
有个青年人总是抱怨环境,一位长者对他说:“你想保护自己的脚,穿上一双鞋子比给全世界铺上地毯更容易做到。”
答案:改变自己比改变环境(世界)更容易。
解析:划线句是个比喻句,解答时,得根据语意找出比喻句中的各个喻体及其分别对应的本体,然后组合成句就行了,“赤脚”的年青人,由于“环境”不大好,得“穿上一双鞋子”,劝他对“己”有所改变,即要“改变自己”(本体);后者“给全世界铺上地毯”就是“改变世界”(本体)了。
2013江苏高考真题4.有研究者对200多位作家从发表处女作和代表作的年龄两个方面进行了统计。比较图表中两组数据,从作家渐至成熟的角度归纳出一个结论。(5分)答案:大多数作家需要十年左右的创作积累,才能进入创作成熟期。
解析:题干明确告知两个信息:一是此表统计的是200多位作家从发表处女作和代表作的年龄,二是作家渐至成熟。“不成熟”指的是“处女作”,“成熟”指的是“代表作”。这样就把表格数据分成两块了:一块是发表处女作的年龄,一块是发表代表作的年龄。而表格中发表处女作人数多(203人)的主要集中在20岁前至30岁,发表代表作人数多(176人)的主要集中在26岁至40岁,这说明成熟的作家要比不成熟时晚上10年左右。2013江苏高考真题3.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
A.涂鸦之作,不足当先生一哂,如蒙赐正,小子不胜感激!
B.欣闻敝校百年校庆,本人忝为校友,因事不能躬临为歉!
C.吉日良辰,花好月圆,恭祝一对璧人并蒂同心、白首偕老!
D.家母古稀之庆,承蒙各位亲友光临,略备薄酒,敬答厚意!
答案:
B解析:
此题考查谦敬词的使用。从B项中的“因事不能躬临”来看,是对方的百年校庆,那么“敝”字使用不得体,它是谦词,指自己的学校。2014江苏高考真题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遥远的箕山,渐渐化成了一幢巨影,遮断了我的视线。___________我在那个遗址上发掘了很久,但一无所获。
①如果是冬日晴空,从那里可以一直眺望到中岳嵩山齿形的轮廓
②箕顶宽敞平坦,烟树素淡,悄寂无声
③而遗址都在下面的河边,那低伏的王城岗上
④山势平缓,从山脚慢慢上坡,一阵工夫就可以到达箕顶
⑤如此空旷,让人略感凄凉
A.①②④⑤③
B.①④⑤③②
C.④①③②⑤
D.④②⑤①③
答案:
D
解析:
从四个选项看,或①或④做开头,①④比较,④句“山势”紧承原文句中的“箕山”,所以④做开头,去掉答案A和B;C和D比较看,②句中的“箕顶”紧承④中的“箕顶”。
2014江苏高考真题5.阅读下边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
A.人如果不用眼睛看,而只用耳朵听,肯定会受骗上当
B.人生一般总是在两种互相矛盾的真理之间寻找中庸
C.我们很少想到我们有什么,可是总想到我们缺什么
D.我们不仅希望我们自己幸福,而且也希望他人幸福
答案:
C解析:
看漫画就是要看构成和细节。漫画由两串鱼和一个人构成:从细节看,两串鱼不同,一串有四条小鱼,一串有一条大一些的鱼。再细看中间的人,拿着这一串看着另一串,比较四个选项,就知道选C项了。2014江苏高考真题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
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
①
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
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
③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
④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
⑤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
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
A.⑥③④①②⑤
B.②⑤①④⑥③
C.②④⑥③①⑤
D.⑥④②⑤③①
2015江苏高考真题答案:A解析:横线处前文描写了“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的现象,横线处首先应该对这种现象进行分析,⑥是这种习俗的动机,因此应为首句,排除B、C两项。③中“生命力”是对⑥中柳树“生殖力”的升华,因此⑥③相连。④中“这种生命力”承接③,①进一步阐释④,②⑤在语段的最后表明上述文化心理因素产生的行为结果。
2015江苏高考真题5.下列对“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标志整体呈圆形,既体现民族团结、和谐包容的文化内涵,也体现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
B.标志中的太阳神鸟图案动感很强,既体现中国文化强大的向心
力,也体现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C.标志中的神鸟与太阳光芒的数目,暗合中国文化中四季、四方、十二生肖、十二时辰等元素。
D.标志中光芒四射的太阳,既象征着光明、生命和永恒,也象征着我国飞速发展的文化产业。2015江苏高考真题答案:D解析:错在“也象征着我国飞速发展的文化产业”。“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不是同一概念。文化遗产,概念上分为有形文化遗产、无形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2015江苏高考真题(一)提炼语意考点讲解1、记叙类语段:舍枝叶取主干。记叙类语段具有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的特点。这种语段的中心事件的要素是主干,其余为枝叶。对于这种语段,可先酌情删去一些修饰限定性词语。中心事件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抓住了这些要素,就等于抓住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新闻也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的记叙类语段。例一:(2011年山东卷)下面一段文字后的四个选项中.能准确概括文字内容的一项是(
)
琴声渐起。我仿佛看见一滴滴饱满的水珠儿洒落在含苞待放的桃花上,又恋恋不舍地挂着丝儿似的落下来,犹如一个活泼的小精灵。这一条奔腾不息的大河,它裹挟者泥沙、卵石,翻滚着向前奔去,撞击着河岸,向阻挡它的一切势力发起猛烈冲击。那河上还有勇敢的艄公,正在与恶浪搏斗。一阵清风穿过树林,一粒沙子从屋檐上滚落,掉在门前那口空水缸里,清脆悦耳,回音似璧。琴声欲止,似一朵烟花静静地绽放。
A、琴音似水
B、琴音遐想
C、琴声悠扬
D、琴声如风
【解析】选B。因为A、C和D项概括片面,“琴音似水”也好,“琴声悠扬”和“琴声如风”也罢,只是概括语段内容的一个层面;只有B项中“琴音遐想
”才能概括语段文意的整个画面。2、议论类语段:提取关键语句。对于议论类语段进行提炼必须运用“关键词句提取法”。如果有中心句,中心句就是语段的核心内容;如果没有中心句,就必须提炼出能对语段内容起概括作用的关键句,再进行归纳调整。例二:(2010年浙江卷)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字)
对于五四时期的新文学阵营而言,所谓“新”,代表着晚近的先进的事物,代表着现在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而“旧”则是落后的腐朽的事物,是应该抛弃和埋葬的,可是在旧文学阵营的眼中,所谓“新”,只是新潮的、还未经过时间考验的东西,往往昙花一现,其中有太多需要去掉的夸饰和虚伪,而“旧”则是经过历史检验的真理,是过去的精华所在。
【解析】可概括为:五四时期新、旧文学阵营对“新”、“旧”的理解有差异。
(或:新、旧文学阵营对“新”、“旧”的价值判断不同。)
这是一段围绕“五四时期新、旧文学阵营”展开的议论。议论的内容是对“新”与“旧”的不同理解。3、说明类语段:切分段落层次。说明类语段具有说明文的特征,层次清晰,结构分明,可用“层次切分发”把语段的层次划分清楚之后在提炼各层次的要点,然后把各个要点进行有逻辑地“相加”,最后进行整理即可。例三:(2013年辽宁卷)概括下面语段的主要信息,不超过50个字(含标点符号)。
近日,一些网友发布信息,号召节约粮食。随后,新浪网发起“光盘行动”:拒绝浪费,从我做起,晒出自己吃光的盘子,一起向舌尖上的浪费说“不”,争做节约达人。该信息被转发约5000万次。紧接着,人民网也表示支持“光盘行动”,倡议网民“拒绝浪费,珍惜粮食。今天不剩饭,打包离开,从我做起”。新华网、光明网及其他各大网站也纷纷关注和转载。很快,活动参与者在北京实地发放宣传单6万多份,在餐饮企业张贴海报5000余张,天津、石家庄、呼和浩特等城市志愿者也纷纷发放宣传资料
【解析】可概括为:网络发起拒绝浪费的“光盘行动”,网友及媒体纷纷响应,众多志愿者
进行实地宣传。从内容上看,本材料是对光盘行动进行介绍,具有说明性的特点。据意断层,知一二句是说光盘行动的由来,其关键词是“网友发布”“拒绝浪费”“争做节约达人”“光盘行动”等;可知三至六句是介绍网络反响,其关键词是“转发”“支持”“各大网站”“关注转载”;最后一句是各地志愿者行动支持,其关键
词是“活动参与者”“志愿者”“发放宣传单”“张贴海报”等。综上,根据对材
料的理解和提炼出的关键信息,叙述组织三个层次的文字即可。(二)仿用和变换句式考点讲解1、仿写的基本要求①结构一致:句子结构形式要高度一致,或常式或变式,或陈述或疑问,或祈使或感叹;还要弄清句子内部的语意关系,或转折或递进,或因果或假设,或总分或并列等。结构一致不仅包括句式、语气的一致,还包括句子之间关系的一致。②话题一致:包括陈述对象的一致和中心主旨的一致。仿写时必须以给定的陈述对象为主语,符合文段所给定的中心主旨,循旨联想,遵旨选材,按旨索句。③修辞一致:仿句必须严格遵守例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④色调一致:仿句要同例句色彩和谐,不论语境色彩还是感情色彩。仿句立意境界要高,要有一定神韵趣味,要有哲理性和启发性,在格调上和原句保持一致。例一:(2012新课标全国卷)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梅花在冰天雪地的季节吐蕾,意在教导我们:学会坚韧;昙花于万籁俱寂的深夜绽放,意在提醒我们:不要张扬。【解析】可以仿作:荷花在绿意葱茏的夏日独芳,意在启迪我们:学会孤高;腊梅于千里冰封的雪地含笑,意在感召我们,不要放弃。对象是花卉,句式上要符合“在(时间)……,意在……。”上句教导我们学会……,下句提醒我们不要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制定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计划
- 可视化工作计划的应用案例
- 2025年酶法生产海藻糖项目建议书
- 2025年分级设备地矿勘测设备:钻探机项目建议书
- 2025年涨紧轮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面板检测系统合作协议书
- 2025年酶标记制剂项目发展计划
- 淮安市2024-2025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英语试题(含答案)
- 生物技术提升农业废弃物降解率
- 关键业务连续性恢复措施
- 深圳市中核海得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核技术利用迁建及退役项目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 第2章 Windows 10操作系统
- GPS公交车报站器使用说明书V
- 小学课堂生成性教学的问题与反思
- 建筑智能化系统介绍08685课件
- 中建(轮扣架)模板工程施工方案
- 03三阶魔方第三层还原图解
- 小区燃气安全宣传新闻稿
- 一元二次方程解法复习课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课获奖课件
- WORD一级上机题答案
- 信访事项复查复核流程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