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试卷考题整理_第1页
心理学试卷考题整理_第2页
心理学试卷考题整理_第3页
心理学试卷考题整理_第4页
心理学试卷考题整理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理学试卷考题整理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记忆:是个体对过去经验的反映,包括识记、保持和再现三个环节。2、无意注意: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而自发产生的注意。3、表象:个体感知过的保存在头脑中的事物的具体形象。4、气质:指个体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5、感觉:指个体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6、定势:以特定思路解决问题的心理准备状态。7、意志:是人自己的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组织、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8、性格:是表现在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的稳定的心理特征。9、心理学10、情绪情感11、识记:记忆过程的第一步,是获得事物映象并成为经验的过程。12、动机: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因或动力。13记忆表象:个体感知过的客观事物一旦成为记忆的内容,是以某种具体的形象保存在头脑中,这种形象就是记忆表象,它有直观性和概括性两个特征。想象:人脑在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自我意识:指一个人对自己、对自己与相关事件的关系及意义的认识。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教育和自我控制等形式能力:指使活动得以完成,并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心理特征。能力是完成任何一种活动的必要条件。四、判断说明:(先判断对或错,然后加以扼要说明;每小题3分,共12分)心理是脑的机能,只要有健全的脑,人就能产生心理活动。(x)答:错。我们说心理是脑的机能,并不意味着脑本身能单独自发地产生心理活动。人脑只是反映外界事物的物质器官,它提供了人的心理产生的可能性,而要把这种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必须依靠外界客观现实。没有客观现实的作用,即使有健全的大脑,也不可能产生心理。超额学习越多,记忆效果越好。(X)答:错。研究表明,学习程度为150%时,记忆效果最好。但超过150%,效果并不会随之再有显著的增长。因此,适度的超额学习对记忆的保持是有效的,但又要防止大量的超额学习造成的副作用。注意的转移就是指注意的分散,是注意的分心现象。(X)答:错。注意的转移跟注意的分散不同,前者是在新的需求下,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向另一个对象,使一种活动合理地被另一种活动所代替,这是注意的优良品质;而后者则是无意识地、被动地离开了当前应该注意的对象,这是注意的不良品质。学习成绩越好,说明学生能力越强。(X)答:错。学习成绩好只是代表一个人掌握的知识较多,知识的多少可以说明一个人对自然、社会的了解程度,但不能代表他能力的强弱。因为,知识水平与能力水平是不能等同起来的。在生理机制正常的情况下,只要有刺激的存在,人们就能产生感觉。(X)答:错误。并不是所有的刺激物对感官的刺激都能引起感觉,刺激物的刺激至少要达到一定的量或强度,才能引起人们的感觉。定势对问题的解决只有消极作用,没有促进作用。(X)答:错。定势是人们解决问题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虽然有时会使问题解决的思维变得呆板,具有消极作用,但有时也可以促进问题的解决。机械识记,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死记硬背,教学中不能让学生使用这种识记方法。(X)答:错。当学习材料没有内在联系,或要达到记忆的熟练程度,必要时还是可以使用机械识记的。比如学生在记历史年代、地理名称、数字、公式时,也经常使用这种识记方式。焦虑情绪对学习只有干扰和阻碍作用。(X)答:错。高度的焦虑会干扰、阻碍学习活动,但焦虑不足也会使人不够兴奋、缺乏注意,从而影响学习。因此,一定程度的焦虑对学习的正常进行是必要的。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答:这一说法对。(2分)理由是:情绪情感是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客观现实是一切心理活动的源泉。(1分)10..人的行动并非都是意志行动,只有随意的或自觉的行动才可能成为意志行动。()答:这一说法是对的。(2分)理由是:意志行动必须以随意的或自觉的行动为基础。(1分)气质没有好坏之分,是个性中最稳定的,没必要教育引导。()答:这一说法不对。(2分)理由是:气质虽没有好坏之分,且有一定稳定性,但并不意味着绝不可改变,我们可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气质并让学生扬长避短,以发展自己良好的个性品质。(1分)长时记忆的容量比短时记忆的容量小。()答:这一说法不对。(2分)理由是:短时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其容量为5〜9个项目。长时记忆的容量是无限的。(1分)“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而不能当好士兵的人也当不了元帅”。()答:这一说法是对的。(2分)理由是:有理想,渴望成就的人能得到社会的承认,而要成就一件大事业,必须从小事做起。(1分)不管在什么条件下,我们都可以做到“一心二用”。()答:这一说法不对。(2分)理由是:“一心二用”也就是注意的分配问题。注意的分配是有条件的,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中必需有一种是相当熟悉或熟练的,是“自动化”了的或“部分自动化”了的。(1分)五、简答:(每小题5分,共25分)什么是问题解决?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完成非常复杂,又未曾有过完成这类问题的经验的任务的思维活动叫做问题解决。问题中材料的组织形式、定势、功能固着、情绪与动机在制作教具时如何应用感知规律?应用感知对刺激强度的依存性规律、应用对比规律、应用知觉中对象和背景的相关规律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有哪些?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的对比关系、刺激物的活动与变化和刺激物的新异性;人的主观状态:需要和直接兴趣、情绪和精神状态什么是学习动机?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有哪些?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它是在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有交往动机、成就动机和求知欲情绪和情感有何区别和联系?答:情绪和情感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心理过程:⑴区别:情绪是由生理需要或对事物的单纯感知觉引起的,具有情境性;情感是由社会需要或对复杂事物意义引起的,具有稳定性。(3分)⑵联系:情感制约影响着情绪的表现,但情感是在不断变化的情绪中表现出来的。(2分)影响识记效果的条件有哪些?目的任务对识记效果的影响、活动的任务、性质对识记的影响、材料的数量和性质对识记的影响、识记方法对识记的影响什么是思维?思维的基本过程有哪些?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系统化和具体化性格有哪些方面的特征?答:人对现实的态度体征。是性格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人的性格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主要体现在:对待社会、集体、他人态度的特征。(2分)性格的理智特征(1分);性格的情绪特征(1分);性格的的意志特征。(1分)知觉有哪些基本特性?影响遗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防止遗忘?在概念教学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及联系?答:能力和知识、技能的关系是这样的:⑴能力与知识技能是不同的知识是人类对自然和社会认识的客观结果,而能力则是制约这种认识进行的主观因素。(2分)⑵能力与知识、技能又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能力本身也要在知识、技能的掌握过程中才能得到形成和发展。(3分)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有哪些?答: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有:⑴提出问题。(2分)⑵分析问题。(1分)⑶提出假设。(1分)⑷验证假设。(1分)人能否做到“一心两用”?怎样才能做到“一心两用”?答:根据注意分配的品质,人是可以做到“一心两用”(2分)。当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建立起一定的联系,或通过训练使复杂的活动形成一定的反应系统时,可以做到“一心两用”(3分)。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有哪些?答: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主要有:⑴对象与背景之间的差别。对象与背景之间的差别越大,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就越容易;反之,则越困难。(2分)⑵注意的选择作用。当注意指向某个物体时,该物体成为知觉对象,其他物体成为知觉背景。(1分)⑶知觉者本身的主观因素,如知觉者的兴趣、态度、情绪、知识经验、观察力和分析能力等。(2分)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答: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有:⑴问题中材料的组织形式.如果问题中材料的组织形式明确地显示了问题的条件和任务之间的关系,解决问题的方向、途径和方法就容易确定。反之,就困难。(2分)⑵定势以特定的思路解决问题的心理准备状态就是定势。定势使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具有一种倾向性,并影响问题是否顺利解决。(1分)⑶功能固着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功能,人们往往只看到事物的某些常见的功能,而忽视该事物的其他功能,这种现象叫做功能固着。功能固着对解决新问题有很大的阻碍作用。(1分)⑷情绪与动机面对问题,人们都会产生各种情绪和动机。而情绪和动机又会直接影响解决的问题。(1分)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答: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把需要分为由低至高的五种层次的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关系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3分)。认为需要作为人的基本动力,越是低层次的需要,越为大多数人所拥有,当低层次需要的满足后,高一层次的需要才会产生,真正能产生高层次需要的人比较少。(2分)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答: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可采用以下方法和措施:⑴明确每节课的具体目的和知识的具体意义。(1分)⑵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1分)⑶及时让学生知道学习结果和学习情况。(1分)⑷正确运用表扬与批评、奖励与惩罚。(1分)⑸合理组织竞赛。(1分)六、论述题(21分)请结合实际论述如何根据遗忘的规律,防止遗忘?(11分)提高记忆力要防止遗忘。为了防止遗忘,就应针对遗忘产生的原因及遗忘发展的“先快后慢”规律,正确地组织复习和练习,以便及时强化,加深理解,巩固所记内容。复习是增强记忆、克服遗忘最基本的方法之一。正确复习的方法是:1,应“趁热打铁”,及时复习;制定复习计划要有科学性;复习要经常性和多样性;经常运用识记过的材料。试分析自己的性格及其形成过程。(10分)性格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人的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每个人的性格特点就是他的生活经历和记录。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有:1、家庭环境:父母的养育方式;家庭成员的品行;父母关系的和睦程度。2、学校环境3、社会实践和自我教育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有哪些?如何正确地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来组织教学?(11分)(一)无意注意产生的原因1、刺激物的特点: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间的对比关系;刺激物的活动与变化;刺激物的新异性。2、人的主观态度:需要和直接兴趣;情绪和精神状态;期待。(二)正确地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无意注意可以成为顺利完成教学的因素,也可成为学生在学习中“分心”的原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充分发挥它的积极作用,避免其消极的影响,以提高教学的成果。1、应尽量防止引起分散学生注意的刺激的干扰:尽可能保持教育周围环境的安静;要尽量减少学生上课迟到的现象;教师要维持好课堂秩序,慎重地处理好偶发事件;教师的教态要得体。2、在教学上更为重要的是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善于发挥与教学有关的刺激物的作用,使教学过程本身足以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产生注意,以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教学内容要丰富多彩;提高教学的语言艺术;教学中要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需要哪些条件?如何促进青少年能力的发展?(10分)能力形成和发展需要的条件:A、1,素质;2,早期经验;3,教学和教育(包括环境);4,个人的努力。B、如何培养能力:1,重视早期教育,正确进行早期教育;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能力;3,在科技与课外活动中培养兴趣、促进能力的发展;4,注意能力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请结合实际论述如何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答:学生能力的发展离不开主客观条件的影响和作用。要促进学生的能力的发展,关键要为学生创造各种良好的条件。(2分)1、重视早期教育,正确进行早期教育这一论点要从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早期教育的含义、早期教育的目的、内容和方式方法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2分)2、通过恰当的、合理的、正确的,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活动来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这一论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