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学基础 第七章 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课件_第1页
水文地质学基础 第七章 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课件_第2页
水文地质学基础 第七章 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课件_第3页
水文地质学基础 第七章 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课件_第4页
水文地质学基础 第七章 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下水的补给:含水层或含水系统自外界获得水量的作用过程。

◆补给的研究包括:

补给来源;补给条件;补给量

◆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大气降水地表水凝结水来自其它含水层或含水系统的水人工补给等第七章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7.1地下水的补给◆地下水的补给:含水层或含水系统自外界获得水量的作用1一、大气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面状补给)(一)大气降水入渗机制松散沉积物中的降水入渗存在:

◆活塞式下渗◆捷径式下渗1.活塞式下渗

砂砾质土中主要为活塞式下渗一、大气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面状补给)(一)大气降水入渗机制22.捷径式下渗粘性土中活塞式与捷径式下渗同时发生2.捷径式下渗粘性土中活塞式与捷径式下渗同时发生3(二)影响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的因素1.年降水量2.降水特征3.包气带岩性与厚度4.地形5.植被上述因素是互相制约、互为条件的整体,不能孤立地割裂开来加以分析。(二)影响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的因素1.年降水量4二、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线状补给)1.地表水补给概述二、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线状补给)1.地表水补给概述52.影响补给的因素(1)透水河床的长度及河床湿周(过水断面)(2)河床透水性(3)河水位与地下水位的高差(4)河床的过水时间2.影响补给的因素63.河流渗漏量的确定河流渗漏流量Q=(Q1-Q2)t对于常年性河流,此渗漏量即为河水补给地下水的水量;对于过水时间很短的间歇性河流,将河水渗漏量当作地下水获得的补给量,会产生误差。Q1Q23.河流渗漏量的确定河流渗漏流量Q=(Q1-Q2)tQ1Q27三、大气降水及河水补给地下水水量的确定(一)降雨入渗系数α的确定:

1.平原区α的确定①利用地中渗透仪测定:

α=qx/X三、大气降水及河水补给地下水水量的确定(一)降雨入渗系数α8

②利用天然潜水位变幅确定:

qx=△h·μ△h—天然潜水位变幅;μ—水位变幅带给水度。α=△h·μ/X

③降雨入渗系数的经验值可查阅相关水文地质手册②利用天然潜水位变幅确定:92.山区入渗系数的确定:

一般可统一求算大气降水与地表水的入渗量。通过计算排泄量的途径反求补给量。

α=Q/f·x·1000Q—年地下水排泄量,相当于全年降水与河水补给地下水的量;f—汇水区面积(km2);X—年降水量(mm)。

α一般在0.2~0.5之间,南方岩溶地区α可高达0.8以上,而西北极干旱的山间盆地则趋于零。2.山区入渗系数的确定:10(二)推求降雨入渗补给量降雨入渗系数确定后,即可根据一定年份的降雨量推求该年的降雨入渗补给量。

Q=X·α·f·1000(二)推求降雨入渗补给量11四、凝结水的补给一般情况下,凝结形成的水相当有限。但是,高山、沙漠等昼夜温差大的地方,凝结作用对地下水补给的作用不能忽视。如:据研究,内蒙桌子山地区凝结水对岩溶地下水补给,陕北沙漠滩区凝结水补给,对该地区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和水土保持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凝结水的补给一般情况下,凝结形成的水相当有限121)当上、下含水层存在水头差且有联系通道时,则水头较高的含水层便补给水头较低的含水层:五、含水层之间的补给1)当上、下含水层存在水头差且有联系通道时,则水头较高的含水132)通过隔水层中存在的“天窗”发生联系:

2)通过隔水层中存在的“天窗”发生联系:143)切穿隔水层的导水断层往往是基岩含水层之间的联系通道。3)切穿隔水层的导水断层往往是基岩含水层之间的联系通道。154)钻孔或止水不良的分层钻孔,将构成含水层之间的联系通道。4)钻孔或止水不良的分层钻孔,将构成含水层之间的联系通道。165)越流5)越流17六、地下水的其它补给来源水库渗漏灌溉水入渗工业及生活废水的补给专门的人工补给六、地下水的其它补给来源水库渗漏187.2地下水的排泄地下水排泄方式:

☆泉

☆泄流

☆蒸发☆蒸腾

☆含水层之间的排泄,

☆人工排泄7.2地下水的排泄地下水排泄方式:19一、泉:1.泉的分类:(1)按补给来源:①下降泉(潜水泉或上层滞水泉)②上升泉(承压水泉)(2)按出露原因:下降泉又分:

侵蚀泉(a、b)接触泉(c)溢流泉(d、e、f、g)(注意与上升泉的区别)上升泉又分:侵蚀(上升)泉(h)断层泉(i)接触带泉(j)一、泉:202.研究泉的意义1)根据泉涌水量大小,确定含水层的富水程度。2)泉的分布反映含水层或含水通道的分布以及补给区和排泄区的位置。3)对泉水动态的研究,可判断其补给水源的类型。4)泉的标高反映地下水位标高;5)泉水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与气体成分,反映地下水的水质特点和埋藏情况。6)泉的研究有助于判断隐伏地质构造。7)一些大泉水质好,流量稳定,便于开发利用。2.研究泉的意义1)根据泉涌水量大小,确定含水层的富水程度21二、泄流

多采用河流流量过程线分割法进行估算。流量过程线的直接分割法二、泄流

多采用河流流量过程线分割法进行估算。流22三、蒸发地下水的蒸发排泄实际可以分为两种:☆土壤水的蒸发:

土壤在长期中不会累盐,也不会使地下水盐化。☆潜水的蒸发:

地下水不断浓缩盐化。四、蒸腾

◆蒸腾量与植物的品种密切相关;深度受植物根系分布深度的控制。

◆只消耗水分而不带走盐类三、蒸发地下水的蒸发排泄实际可以分为两种:237.3地下水补给与排泄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

☆补给对水质的影响:水质因补给水的矿化度与化学类型不同而发生变化。

☆排泄对水质影响:径流排泄:盐随水走蒸发排泄:水走盐留

☆两大类地下水循环:

渗入—径流型:地下水向淡化方向发展;

渗入—蒸发型:补给区地下水淡化脱盐,排泄区的地下水盐化,土壤盐渍化。7.3地下水补给与排泄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补给对水24

◆地下水的补给:含水层或含水系统自外界获得水量的作用过程。

◆补给的研究包括:

补给来源;补给条件;补给量

◆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大气降水地表水凝结水来自其它含水层或含水系统的水人工补给等第七章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7.1地下水的补给◆地下水的补给:含水层或含水系统自外界获得水量的作用25一、大气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面状补给)(一)大气降水入渗机制松散沉积物中的降水入渗存在:

◆活塞式下渗◆捷径式下渗1.活塞式下渗

砂砾质土中主要为活塞式下渗一、大气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面状补给)(一)大气降水入渗机制262.捷径式下渗粘性土中活塞式与捷径式下渗同时发生2.捷径式下渗粘性土中活塞式与捷径式下渗同时发生27(二)影响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的因素1.年降水量2.降水特征3.包气带岩性与厚度4.地形5.植被上述因素是互相制约、互为条件的整体,不能孤立地割裂开来加以分析。(二)影响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的因素1.年降水量28二、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线状补给)1.地表水补给概述二、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线状补给)1.地表水补给概述292.影响补给的因素(1)透水河床的长度及河床湿周(过水断面)(2)河床透水性(3)河水位与地下水位的高差(4)河床的过水时间2.影响补给的因素303.河流渗漏量的确定河流渗漏流量Q=(Q1-Q2)t对于常年性河流,此渗漏量即为河水补给地下水的水量;对于过水时间很短的间歇性河流,将河水渗漏量当作地下水获得的补给量,会产生误差。Q1Q23.河流渗漏量的确定河流渗漏流量Q=(Q1-Q2)tQ1Q231三、大气降水及河水补给地下水水量的确定(一)降雨入渗系数α的确定:

1.平原区α的确定①利用地中渗透仪测定:

α=qx/X三、大气降水及河水补给地下水水量的确定(一)降雨入渗系数α32

②利用天然潜水位变幅确定:

qx=△h·μ△h—天然潜水位变幅;μ—水位变幅带给水度。α=△h·μ/X

③降雨入渗系数的经验值可查阅相关水文地质手册②利用天然潜水位变幅确定:332.山区入渗系数的确定:

一般可统一求算大气降水与地表水的入渗量。通过计算排泄量的途径反求补给量。

α=Q/f·x·1000Q—年地下水排泄量,相当于全年降水与河水补给地下水的量;f—汇水区面积(km2);X—年降水量(mm)。

α一般在0.2~0.5之间,南方岩溶地区α可高达0.8以上,而西北极干旱的山间盆地则趋于零。2.山区入渗系数的确定:34(二)推求降雨入渗补给量降雨入渗系数确定后,即可根据一定年份的降雨量推求该年的降雨入渗补给量。

Q=X·α·f·1000(二)推求降雨入渗补给量35四、凝结水的补给一般情况下,凝结形成的水相当有限。但是,高山、沙漠等昼夜温差大的地方,凝结作用对地下水补给的作用不能忽视。如:据研究,内蒙桌子山地区凝结水对岩溶地下水补给,陕北沙漠滩区凝结水补给,对该地区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和水土保持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凝结水的补给一般情况下,凝结形成的水相当有限361)当上、下含水层存在水头差且有联系通道时,则水头较高的含水层便补给水头较低的含水层:五、含水层之间的补给1)当上、下含水层存在水头差且有联系通道时,则水头较高的含水372)通过隔水层中存在的“天窗”发生联系:

2)通过隔水层中存在的“天窗”发生联系:383)切穿隔水层的导水断层往往是基岩含水层之间的联系通道。3)切穿隔水层的导水断层往往是基岩含水层之间的联系通道。394)钻孔或止水不良的分层钻孔,将构成含水层之间的联系通道。4)钻孔或止水不良的分层钻孔,将构成含水层之间的联系通道。405)越流5)越流41六、地下水的其它补给来源水库渗漏灌溉水入渗工业及生活废水的补给专门的人工补给六、地下水的其它补给来源水库渗漏427.2地下水的排泄地下水排泄方式:

☆泉

☆泄流

☆蒸发☆蒸腾

☆含水层之间的排泄,

☆人工排泄7.2地下水的排泄地下水排泄方式:43一、泉:1.泉的分类:(1)按补给来源:①下降泉(潜水泉或上层滞水泉)②上升泉(承压水泉)(2)按出露原因:下降泉又分:

侵蚀泉(a、b)接触泉(c)溢流泉(d、e、f、g)(注意与上升泉的区别)上升泉又分:侵蚀(上升)泉(h)断层泉(i)接触带泉(j)一、泉:442.研究泉的意义1)根据泉涌水量大小,确定含水层的富水程度。2)泉的分布反映含水层或含水通道的分布以及补给区和排泄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