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托机构传染病管理及消毒课件_第1页
幼托机构传染病管理及消毒课件_第2页
幼托机构传染病管理及消毒课件_第3页
幼托机构传染病管理及消毒课件_第4页
幼托机构传染病管理及消毒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陕西省疾控中心张志成2016年10月20日托幼机构传染病管理及卫生消毒——陕西省疾控中心张志成托幼机构传染病管理及卫生消毒1相关标准、规范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办法(2010卫生部)消毒管理办法(卫生部2006)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规范(2012卫生部)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卫生部教育部2006消毒技术规范(卫生部2002)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卫生部2011)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GB14934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相关标准、规范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办法(2010卫生部)2传染病的定义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微生物(病毒、细菌、真菌、螺旋体、寄生虫等)感染人体后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可引起暴发、流行是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一类重要疾病,也是严重影响学生、幼儿健康的重要原因根据传播途径可分为:呼吸道传染病、肠道道传染病、血液及性传播疾病,动物源性及虫媒传播疾病传染病的定义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微生物(病毒、细菌、真菌、螺旋3传染病暴发、流行的条件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传染源:体内有病原体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传播途径: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再侵入其他易感者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容易受感染的人群两个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幼托机构是师生共同学习、生活的场所,人员众多,接触密切与频繁,师生又与社会、家庭广泛联系,传染病很容易从社会、家庭中传入幼儿园,也可以在园内中发生了传染病后由带向社会和家庭播散。儿童抵抗力相对比较弱,一旦有传染源进入,容易引发传染病局部暴发。传染病暴发、流行的条件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4学校事件概况图1:2004年1月1日-2015年12月30日学校事件类型分布学校事件概况图1:2004年1月1日-2015年15学校及幼托机构突发传染病事件概况图2:2004年1月1日起-2015年12月30日学校及幼托机构突发传染病事件病种分布2014年开始实行网络报告以来,我省共报告传染病突发事件279起其中学校事件256起,占全部传染病事件的91.76%报告最多的传染病:流行性腮腺炎、水痘、流行性感冒(甲型H1N1流感)、风疹和手足口病学校及幼托机构突发传染病事件概况图2:2004年1月1日起-6水痘流行性感冒风疹手足口病2幼托机构常见传染病简介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细菌性痢疾水痘流行性感冒风疹手足口病2幼托机构常见传染病简介麻疹流行性7流行性腮腺炎病原体:腮腺炎病毒传染源:早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传播途径:飞沫传播(唾液及污染的衣服亦可传染)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主要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发生,尤以5—15岁患者较为多见。病后可有持久免疫力。流行情况: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为主。可呈流行或散发。在儿童集体机构内易造成暴发流行。潜伏期8~30天,平均18天。起病大多较急,以耳垂周围腮腺肿大为主要症状。流行性腮腺炎病原体:腮腺炎病毒8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近十年,陕西省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流行性腮腺炎位居首位。其原因与流行性腮腺炎潜伏期长(平均潜伏期18天)、传染期长(发病前6天至发病后7天均有传染性)、症状不典型和隐性感染者较多、成人也多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毒携带者等因素密切相关。流行性腮腺炎在学龄前儿童和小学生中多发,年龄越低,发病率越高,常在小学和幼儿园造成流行。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以5-6月份和11-12月份为发病高峰期。关键控制措施:一旦发现发热伴耳垂周围肿大、胀痛的学生及幼儿,应通知其就医并居家休息。确诊病例应隔离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学生广泛接种麻腮风疫苗是防控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的有效措施。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近十年,陕西省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9水痘病原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传染源:水痘患者(自水痘出疹前1~2天至皮疹干燥结痂时,均有传染性,患水痘儿童应在结痂脱落后才返园上课)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患病学生较集中时可采取该班级停课)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传染性极强,儿童接触传染源后90%发病,故儿童集体机构易引起流行。病后免疫力持久。流行特征:全年均可发生,冬春季多见。潜伏期14~16日水痘病原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10水痘最初以发热、头痛、无力及上呼吸道炎症表现,起病后数小时或1-2日出现呈向心分布的皮疹。多为自限性,10日左右自愈。管理传染源:患病学生应在家隔离治疗至水痘全部结痂或出疹后7天。切断传播途径:开窗通风,用过氧乙酸或含氯消毒剂对污染场所进行消毒。病人用过的食具、衣物、玩具等进行消毒。流行期间暂停集体文体活动。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关键控制措施:接种疫苗是防控水痘的有效措施。托幼机构应宣传、建议未患过水痘且无接种史的学生及幼儿接种水痘疫苗。水痘暴发时同班、同宿舍密切接触的学生及幼儿可进行应急接种。水痘最初以发热、头痛、无力及上呼吸道炎症表现,起病后数小时或11流行性感冒病原体:流感病毒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病人自潜伏期末到发病后5日内均可有病毒从鼻涕、口涎、痰液等分泌物排出,传染期约1周,以病初2~3日传染性最强。传播途径:以飞沫传播为主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对同一抗原型可获不同程度的免疫力)流行特征:流行无明显季节性,以冬春季节为多。甲型:出现新亚型时,人群普遍易感而发生大流行。乙型:局部流行或散发,亦可大流行。丙型:一般只引起散发。流行性感冒病原体:流感病毒12流感和普通感冒的鉴别流感和普通感冒的鉴别13流行性感冒管理传染源:患病学生应隔离治疗1周,或至退热后2天。学校流行应进行集体检疫,并要健全和加强疫情报告制度。切断传播途径:保持开窗通风,严密消毒。健康教育工作:教育学生平时加强身体锻炼,合理饮食和休息,增强自身抗病能力,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流行病学特征:流感病毒种类多、变异性大,一种流感疫苗只能预防一种类型流感,每年在流行季节前进行含有相应病毒株流感疫苗的接种才能有效预防当年当次的流感病毒感染。流行性感冒管理传染源:患病学生应隔离治疗1周,或至退热后2天14风疹病原体:风疹是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源:病人(自发病前2日至出疹后5日内有传染性)传播途径:主要经过飞沫传播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病后有持久免疫力临床症状:低热、皮疹和耳后淋巴结肿大风疹病原体:风疹是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15风疹的传染源及传播途径临床病人先天性风疹患儿亚临床感染儿童唾液、尿液其它分泌物排出病毒空气飞沫或微滴传播妊娠期妇女感染风疹病毒胎盘胎儿风疹的传染源及传播途径临床病人先天性亚临床唾液、尿液空气飞沫16风疹流行病学特征:发病年龄以5-9岁为主,是儿童常见的一个出疹性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节为主,一般间隔3-5年,呈周期性流行关键控制措施:对低热、头痛、乏力伴有咳嗽、咽痛、皮疹等症状者应通知其就医并居家休息。确诊病例应隔离至出疹后5天。要加强对风疹疫苗的预防接种。风疹流行病学特征:发病年龄以5-9岁为主,是儿童常见的一个出17麻疹病原体:麻疹病毒。传染源:患者为唯一传染源。自发病前2天至出疹后5天内,眼结膜分泌物、鼻、口咽、气管的分泌物中都含有病毒,具有传染性。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病后有较持久的免疫力。通常6个月至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麻疹活疫苗预防接种后可获有效免疫力,但抗体水平可逐年下降,因此如再接触传染源还可发病。流行情况:发病季节以冬春季节为多。潜伏期:6-21天,平均10天麻疹病原体:麻疹病毒。18麻疹的传播途径病毒在患者呼吸道大量增殖含病毒分泌物呼吸咳嗽喷嚏排出体外并悬浮于空气中麻疹病毒气溶胶1易感者暴露在麻疹病毒气溶胶空间2被病毒气溶胶污染的衣物等呼吸道眼结膜接触(较少见)感染麻疹的传播途径病毒在含病呼吸咳嗽喷嚏排出体外麻疹1易感者暴19麻疹典型的临床症状是:起病急,发热后3—4天出疹。口腔粘膜有麻疹粘膜斑(koplik斑在口腔两侧颊粘膜靠第一磨牙处的灰白色小点,绕以红晕)及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为主要表现。若无并发症的典型麻疹全程10~14天。管理传染源:患病学生应隔离至发疹后五天,并发肺炎则隔离至出疹后10天。切断传播途径:保持室内通风,严密消毒。保护易感人群:麻疹活疫苗的应用是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根本办法。在接触病人后2天内接种麻疹活疫苗,仍可预防麻疹发生,若于接触2天后接种,则预防效果下降,但仍可减轻症状和减少并发症。麻疹典型的临床症状是:起病急,发热后3—4天出疹。口腔粘膜有20手足口病病原体: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肠道病毒71型多见传染源: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播途径: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多途径)易感人群: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5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在低年级学生中亦可发生流行。流行情况:该病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全年均可发生,一般4-7月为发病高峰。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约半数病人于发病前1~2天或发病的同时有发热,手、足、口、臀四个部位可出现斑、丘、疱疹。手足口病病原体: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肠道病毒71型21手足口病目前有EV71疫苗。指导学生养成个人良好卫生习惯,手卫生;饮食卫生。做到开窗通风。得病后应及时去医院就诊。关键控制措施:晨(午)检中发现发热、手、足、口部位出现皮疹等可疑症状者,要立即报告并通知其离校就医,住院或居家隔离治疗至症状消失为止(>1周);要加强学生洗手教育,避免密切接触;定期清洁环境,消毒餐饮具、玩具等物体表面。加强教室及居室开窗通风,避免过度拥挤;对患病学生鼻咽分泌物、粪便等可能污染到的餐具、玩具、床上用品以及便器等进行消毒。手足口病目前有EV71疫苗。22细菌性痢疾病原体:志贺菌传播途径:经粪-口途径传播,被污染的手、带菌率极高的苍蝇都是最重要的传播媒介;水源污染是造成细菌性痢疾暴发流行的重要原因。传染源:急、慢性菌痢患者和带菌者易感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一定免疫力,但持续时间短主要表现:腹痛、腹泻、排黏液脓血便以及里急后重等,可伴有发热及全身毒血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中毒性脑病细菌性痢疾病原体:志贺菌23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特征:全年均可发生,发病高峰在夏秋季节,与苍蝇滋生、生冷瓜果上市等因素密切相关。。志贺菌感染者中,70%的患者和60%的死亡患者均为儿童预防措施:幼儿园膳食卫生;环境卫生、水源卫生。培养饭前便后用肥皂流动水洗手卫生习惯。关键控制措施:一旦出现确诊病例必须及时隔离、彻底治疗至症状消失且粪便培养连续3次阴性才能复课。对与患病学生及幼儿同宿舍、同班级的接触者进行排查和检疫,医学观察7天,必要时协助疾控部门对相关学生及幼儿采集粪便培养检测。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特征:全年均可发生,发病高峰在夏秋季节,与24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控要点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控要点25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控日常管理制度及职责(一)学校及托幼机构应建立并完善的传染病日常管理制度。具体包括: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学生晨(午)检制度、因病缺课登记追踪制度、复课证明查验制度、学生健康管理制度、入园入校新生计划免疫接种证查验制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制度、通风换气制度、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等。(二)成立由园长作为第一责任人的传染病防控工作小组,全面负责学校的各项传染病防控管理工作。配备专职或兼职传染病防制保健老师,掌握托幼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提供必要的卫生资源及设施。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控日常管理制度及职责(一)学校及托幼机26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的主要预防措施(一)传染病症状监测坚持以晨(午)检为核心的传染病症状监测,及时发现可疑传染病,使传染病防控关口前移。监测症状:发热、腹泻、皮疹、黄疸、结膜充血、腮腺肿大、咳嗽、呕吐、头痛、腹痛等;监测对象:全体学生、儿童。包括因病缺勤学生的症状发生情况和就诊信息;出勤儿童有无发热、腹泻、皮疹、结膜充血、皮肤黄疸等症状发生。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的主要预防措施(一)传染病症状监测27(二)健康教育要把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充分利用健康教育课、板报、校园网络、广播等多种形式对幼儿和家长进行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幼儿和家长的卫生防病意识和社会公共卫生的责任感教育学生坚持体育锻炼,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在传染病流行季节,还应利用家长会、家校通、告家长书等

形式,宣传传染病预防知识,以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二)健康教育28(三)免疫预防托幼机构组织或宣传动员学生按照计划免疫程序接种。每学期做好新生入托入学前的疫苗接种证的查验证工作,并督促没有完成免疫接种的学生进行补种。(三)免疫预防29(四)重点场所管理按要求严格管理食堂、餐厅、自备水源等,防止食品、水污染事件的发生。保持教室及学生午休区域的桌椅、地面的卫生,对走廊、楼梯、扶手等学生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进行重点清洁;被褥经常日晒,不共用餐饮具和毛巾;保持良好的通风和空气新鲜,应根据季节和天气的不同,确定换气方式与次数。厕所建立保洁和清扫制度,落实负责厕所保洁的人员。卫生室(保健室)应坚持通风换气或紫外线空气消毒;地面、桌椅凳、床头柜采用湿式清洁(四)重点场所管理30发现患者报告各镇卫生所、疾控中心等机构病人隔离治疗登记密切接触者做好医学观察对物体表面、食具、空气等进行消毒医学观察,无续发病例可解除医学观察做好卫生宣教工作解除管理、符合返校条件者凭痊愈证明返校保健老师督促及时复检传染病管理流程图发现患者报告各镇卫生所、病人隔离登记密切接触者对物体表面、食31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

工作规范(试行)卫生部教育部2006

依据:《传染病防治法》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

工作规范(试行)卫生部教育部32学校和托幼机构职责负责建立、健全本单位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收集、汇总与报告管理工作制度;

负责指定专人或兼职教师负责本单位内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因病缺勤等健康信息的收集、汇总与报告工作;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本单位发生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接受教育行政部门与卫生行政部门对学校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督促、检查;负责组织开展对本单位全体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学校校长或者托幼机构主要领导是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第一责任人。

学校和托幼机构职责负责建立、健全本单位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33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的设置要求

1.工作认真负责,责任心强

2.了解传染病防控相关知识,专(兼)职卫生保健人员优先考虑

3.必须为学校或者托幼机构的在编人员学校疫情报告人职责

1.在校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单位传染病疫情和疑似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

2.协助本单位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发现及报告相关工作制度及工作流程;

3.定期对全校(托幼机构)学生的出勤、健康情况进行巡查;

4.负责指导全校(托幼机构)学生的晨检工作。各类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应当建立由学生到教师、到学校疫情报告人、到学校(托幼机构)领导的传染病疫情发现、信息登记与报告制度。

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34(一)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监测

学校和托幼机构应当建立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学校和托幼机构的老师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以及因病缺勤等情况时,应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及时进行排查,并将排查情况记录在学生因病缺勤、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患病及病因排查结果登记日志上。

(一)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监测学校和托幼机构应当建立学351、晨检晨检应在学校疫情报告人的指导下进行,由班主任或班级卫生员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体温测量)、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告知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要进行进一步排查,以确保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2、因病缺勤班主任应当密切关注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应当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如有怀疑,要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追查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1、晨检晨检应在学校疫情报告人的指导下进行,由班主任或班级卫36(二)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报告内容及时限

(1)在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2)当学校和托幼机构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

(3)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4)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报告方式

当出现符合本工作规范规定的报告情况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以最方便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等)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农村学校向乡镇卫生院防保组)报告,同时,向属地教育行政部门报告。(二)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报告内容及时限37托幼机构—消毒与卫生消毒基本概念消毒药械介绍卫生与消毒托幼机构—消毒与卫生消毒基本概念38基本概念消毒: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灭菌: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疫源地消毒:对存在着或曾经存在着传染源的场所进行的消毒。其目的是杀灭或去除传染源所排出的病原体随时消毒:疫源地内有传染源存在时进行的消毒。其目的是及时杀灭或去除传染源所排出的病原微生物终末消毒: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对疫源地进行的一次彻底的消毒。如传染病病人住院、转移或死亡后,对其住所及污染的物品进行的消毒;医院内传染病病人出院、转院或死亡后。对病室进行的最后一次消毒。基本概念消毒: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39物理消毒热力:煮沸、压力蒸汽、干热紫外线:紫外线灯、紫外线循环风消毒机过滤除菌:空气消毒机、空调消毒系统物理消毒热力:煮沸、压力蒸汽、干热40化学消毒含氯:二氯异氰尿酸钠、漂白粉、次氯酸钠过氧化物:过氧乙酸、过氧化氢、臭氧醛类:甲醛、戊二醛杂环类气体:环氧乙烷醇类:乙醇、异丙醇酚类:煤酚皂也(来苏尔)、石碳酸其他:碘伏、碘酒、洗必泰醇、氧化电位水、中药制剂、高锰酸钾等化学消毒含氯:二氯异氰尿酸钠、漂白粉、次氯酸钠41卫生与消毒(一)环境卫生。1.托幼机构应当建立室内外环境卫生清扫和检查制度,每周全面检查1次并记录,为儿童提供整洁、安全、舒适的环境。2.室内应当有防蚊、蝇、鼠、虫及防暑和防寒设备,并放置在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集中消毒应在儿童离园(所)后进行。3.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阳光充足。采取湿式清扫方式清洁地面。厕所做到清洁通风、无异味,每日定时打扫,保持地面干燥。便器每次用后及时清洗干净。4.卫生洁具各班专用专放并有标记。抹布用后及时清洗干净,晾晒、干燥后存放;拖布清洗后应当晾晒或控干后存放。5.枕席、凉席每日用温水擦拭,被褥每月曝晒1~2次,床上用品每月清洗1~2次。6.保持玩具、图书表面的清洁卫生,每周至少进行1次玩具清洗,每2周图书翻晒1次。卫生与消毒(一)环境卫生。42卫生与消毒(二)个人卫生。1.儿童日常生活用品专人专用,保持清洁。要求每人每日1巾1杯专用,每人1床位1被。2.培养儿童良好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应当用肥皂、流动水洗手,早晚洗脸、刷牙,饭后漱口,做到勤洗头洗澡换衣、勤剪指(趾)甲,保持服装整洁。3.工作人员应当保持仪表整洁,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和护理儿童前应用肥皂、流动水洗手;上班时不戴戒指,不留长指甲;不在园(所)内吸烟。卫生与消毒(二)个人卫生。43卫生与消毒(三)预防性消毒1.儿童活动室、卧室应当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每日至少开窗通风2次,每次至少10~15分钟。在不适宜开窗通风时,每日应当采取其他方法对室内空气消毒2次。2.餐桌每餐使用前消毒。水杯每日清洗消毒,用水杯喝豆浆、牛奶等易附着于杯壁的饮品后,应当及时清洗消毒。反复使用的餐巾每次使用后消毒。擦手毛巾每日消毒1次。3.门把手、水龙头、床围栏等儿童易触摸的物体表面每日消毒1次。坐便器每次使用后及时冲洗,接触皮肤部位及时消毒。4.使用符合国家标准或规定的消毒器械和消毒剂。环境和物品的预防性消毒方法应当符合要求(见附件3)。卫生与消毒(三)预防性消毒44一、空气消毒1、开窗通风每日至少2次;每次至少10~15分钟。

在外界温度适宜、空气质量较好、保障安全性的条件下,应采取持续开窗通风的方式。2、物理消毒法。

2.1.不具备开窗通风空气消毒条件时使用。2.2.应使用移动式紫外线杀菌灯。按照每立方米1.5瓦计算紫外线杀菌灯管需要量。采用紫外线杀菌灯进行照射消毒每日1次,每次持续照射时间60分钟2.3.禁止紫外线杀菌灯照射人体体表。2.4.采用反向式紫外线杀菌灯在室内有人环境持续照射消毒时,应使用无臭氧式紫外线杀菌灯。参考:空气消毒机的使用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规范(2012卫生部)卫生与消毒

附件3托幼机构环境和物品预防性消毒方法一、空气消毒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规范(2012卫生部)卫生与45二、餐饮具1、煮沸消毒15分钟或蒸汽消毒10分钟。1.1对食具必须先去残渣、清洗后再进行消毒。1.2煮沸消毒时,被煮物品应全部浸没在水中;蒸汽消毒时,被蒸物品应疏松放置,水沸后开始计算时间。2餐具消毒柜、消毒碗柜消毒。按产品说明使用。2.1.使用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产品。2.2.保洁柜无消毒作用。不得用保洁柜代替消毒柜进行消毒。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规范(2012卫生部)卫生与消毒

附件3托幼机构环境和物品预防性消毒方法二、餐饮具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规范(2012卫生部)卫生与消46三、毛巾类织物1、用洗涤剂清洗干净后,置阳光直接照射下曝晒干燥。曝晒时不得相互叠夹。曝晒时间不低于6小时。2、煮沸消毒15分钟或蒸汽消毒10分钟。煮沸消毒时,被煮物品应全部浸没在水中;蒸汽消毒时,被蒸物品应疏松放置。3、使用次氯酸钠类消毒剂消毒。使用浓度为有效氯250~400mg/L、浸泡消毒20分钟。消毒时将织物全部浸没在消毒液中,消毒后用生活饮用水将残留消毒剂冲净。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规范(2012卫生部)卫生与消毒

附件3托幼机构环境和物品预防性消毒方法三、毛巾类织物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规范(2012卫生部)卫生47四、抹布1、煮沸消毒15分钟或蒸汽消毒10分钟。煮沸消毒时,抹布应全部浸没在水中;蒸汽消毒时,抹布应疏松放置。2、使用次氯酸钠类消毒剂消毒。使用浓度为有效氯400mg/L、浸泡消毒20分钟。消毒时将抹布全部浸没在消毒液中,消毒后可直接控干或晾干存放;或用生活饮用水将残留消毒剂冲净后控干或晾干存放。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规范(2012卫生部)卫生与消毒

附件3托幼机构环境和物品预防性消毒方法四、抹布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规范(2012卫生部)卫生与消毒48五、餐桌、床围栏、门把手、水龙头等物体表面使用次氯酸钠类消毒剂消毒。使用浓度为有效氯100~250mg/L、消毒10~30分钟。1.可采用表面擦拭、冲洗消毒方式。2.餐桌消毒后要用生活饮用水将残留消毒剂擦净。3.家具等物体表面消毒后可用生活饮用水将残留消毒剂去除。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规范(2012卫生部)卫生与消毒

附件3托幼机构环境和物品预防性消毒方法五、餐桌、床围栏、门把手、水龙头等物体表面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49六、玩具、图书1、每两周至少通风晾晒一次。适用于不能湿式擦拭、清洗的物品。曝晒时不得相互叠夹。曝晒时间不低于6小时。2、使用次氯酸钠类消毒剂消毒。使用浓度为有效氯100~250mg/L、表面擦拭、浸泡消毒10~30分钟。根据污染情况,每周至少消毒1次。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规范(2012卫生部)卫生与消毒

附件3托幼机构环境和物品预防性消毒方法六、玩具、图书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规范(2012卫生部)卫生50七、便盆、坐便器与皮肤接触部位、盛装吐泻物的容器使用次氯酸钠类消毒剂消毒。使用浓度为有效氯400~700mg/L、浸泡或擦拭消毒30分钟。1.必须先清洗后消毒。2.浸泡消毒时将便盆全部浸没在消毒液中。3.消毒后用生活饮用水将残留消毒剂冲净后控干或晾干存放。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规范(2012卫生部)卫生与消毒

附件3托幼机构环境和物品预防性消毒方法七、便盆、坐便器与皮肤接触部位、盛装吐泻物的容器托幼机构卫生51八、体温计使用75%~80%乙醇溶液、浸泡消毒3~5分钟。使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的乙醇溶液。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规范(2012卫生部)卫生与消毒

附件3托幼机构环境和物品预防性消毒方法八、体温计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规范(2012卫生部)卫生与消52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规范(2012卫生部)卫生与消毒

附件3托幼机构环境和物品预防性消毒方法卫生手1、流动水皂液洗手2、手消液的使用3、手卫生六步洗手法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规范(2012卫生部)卫生与消毒

附件353谢谢!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谢谢!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4——陕西省疾控中心张志成2016年10月20日托幼机构传染病管理及卫生消毒——陕西省疾控中心张志成托幼机构传染病管理及卫生消毒55相关标准、规范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办法(2010卫生部)消毒管理办法(卫生部2006)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规范(2012卫生部)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卫生部教育部2006消毒技术规范(卫生部2002)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卫生部2011)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GB14934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相关标准、规范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办法(2010卫生部)56传染病的定义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微生物(病毒、细菌、真菌、螺旋体、寄生虫等)感染人体后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可引起暴发、流行是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一类重要疾病,也是严重影响学生、幼儿健康的重要原因根据传播途径可分为:呼吸道传染病、肠道道传染病、血液及性传播疾病,动物源性及虫媒传播疾病传染病的定义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微生物(病毒、细菌、真菌、螺旋57传染病暴发、流行的条件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传染源:体内有病原体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传播途径: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再侵入其他易感者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容易受感染的人群两个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幼托机构是师生共同学习、生活的场所,人员众多,接触密切与频繁,师生又与社会、家庭广泛联系,传染病很容易从社会、家庭中传入幼儿园,也可以在园内中发生了传染病后由带向社会和家庭播散。儿童抵抗力相对比较弱,一旦有传染源进入,容易引发传染病局部暴发。传染病暴发、流行的条件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58学校事件概况图1:2004年1月1日-2015年12月30日学校事件类型分布学校事件概况图1:2004年1月1日-2015年159学校及幼托机构突发传染病事件概况图2:2004年1月1日起-2015年12月30日学校及幼托机构突发传染病事件病种分布2014年开始实行网络报告以来,我省共报告传染病突发事件279起其中学校事件256起,占全部传染病事件的91.76%报告最多的传染病:流行性腮腺炎、水痘、流行性感冒(甲型H1N1流感)、风疹和手足口病学校及幼托机构突发传染病事件概况图2:2004年1月1日起-60水痘流行性感冒风疹手足口病2幼托机构常见传染病简介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细菌性痢疾水痘流行性感冒风疹手足口病2幼托机构常见传染病简介麻疹流行性61流行性腮腺炎病原体:腮腺炎病毒传染源:早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传播途径:飞沫传播(唾液及污染的衣服亦可传染)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主要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发生,尤以5—15岁患者较为多见。病后可有持久免疫力。流行情况: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为主。可呈流行或散发。在儿童集体机构内易造成暴发流行。潜伏期8~30天,平均18天。起病大多较急,以耳垂周围腮腺肿大为主要症状。流行性腮腺炎病原体:腮腺炎病毒62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近十年,陕西省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流行性腮腺炎位居首位。其原因与流行性腮腺炎潜伏期长(平均潜伏期18天)、传染期长(发病前6天至发病后7天均有传染性)、症状不典型和隐性感染者较多、成人也多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毒携带者等因素密切相关。流行性腮腺炎在学龄前儿童和小学生中多发,年龄越低,发病率越高,常在小学和幼儿园造成流行。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以5-6月份和11-12月份为发病高峰期。关键控制措施:一旦发现发热伴耳垂周围肿大、胀痛的学生及幼儿,应通知其就医并居家休息。确诊病例应隔离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学生广泛接种麻腮风疫苗是防控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的有效措施。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近十年,陕西省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63水痘病原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传染源:水痘患者(自水痘出疹前1~2天至皮疹干燥结痂时,均有传染性,患水痘儿童应在结痂脱落后才返园上课)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患病学生较集中时可采取该班级停课)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传染性极强,儿童接触传染源后90%发病,故儿童集体机构易引起流行。病后免疫力持久。流行特征:全年均可发生,冬春季多见。潜伏期14~16日水痘病原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64水痘最初以发热、头痛、无力及上呼吸道炎症表现,起病后数小时或1-2日出现呈向心分布的皮疹。多为自限性,10日左右自愈。管理传染源:患病学生应在家隔离治疗至水痘全部结痂或出疹后7天。切断传播途径:开窗通风,用过氧乙酸或含氯消毒剂对污染场所进行消毒。病人用过的食具、衣物、玩具等进行消毒。流行期间暂停集体文体活动。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关键控制措施:接种疫苗是防控水痘的有效措施。托幼机构应宣传、建议未患过水痘且无接种史的学生及幼儿接种水痘疫苗。水痘暴发时同班、同宿舍密切接触的学生及幼儿可进行应急接种。水痘最初以发热、头痛、无力及上呼吸道炎症表现,起病后数小时或65流行性感冒病原体:流感病毒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病人自潜伏期末到发病后5日内均可有病毒从鼻涕、口涎、痰液等分泌物排出,传染期约1周,以病初2~3日传染性最强。传播途径:以飞沫传播为主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对同一抗原型可获不同程度的免疫力)流行特征:流行无明显季节性,以冬春季节为多。甲型:出现新亚型时,人群普遍易感而发生大流行。乙型:局部流行或散发,亦可大流行。丙型:一般只引起散发。流行性感冒病原体:流感病毒66流感和普通感冒的鉴别流感和普通感冒的鉴别67流行性感冒管理传染源:患病学生应隔离治疗1周,或至退热后2天。学校流行应进行集体检疫,并要健全和加强疫情报告制度。切断传播途径:保持开窗通风,严密消毒。健康教育工作:教育学生平时加强身体锻炼,合理饮食和休息,增强自身抗病能力,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流行病学特征:流感病毒种类多、变异性大,一种流感疫苗只能预防一种类型流感,每年在流行季节前进行含有相应病毒株流感疫苗的接种才能有效预防当年当次的流感病毒感染。流行性感冒管理传染源:患病学生应隔离治疗1周,或至退热后2天68风疹病原体:风疹是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源:病人(自发病前2日至出疹后5日内有传染性)传播途径:主要经过飞沫传播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病后有持久免疫力临床症状:低热、皮疹和耳后淋巴结肿大风疹病原体:风疹是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69风疹的传染源及传播途径临床病人先天性风疹患儿亚临床感染儿童唾液、尿液其它分泌物排出病毒空气飞沫或微滴传播妊娠期妇女感染风疹病毒胎盘胎儿风疹的传染源及传播途径临床病人先天性亚临床唾液、尿液空气飞沫70风疹流行病学特征:发病年龄以5-9岁为主,是儿童常见的一个出疹性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节为主,一般间隔3-5年,呈周期性流行关键控制措施:对低热、头痛、乏力伴有咳嗽、咽痛、皮疹等症状者应通知其就医并居家休息。确诊病例应隔离至出疹后5天。要加强对风疹疫苗的预防接种。风疹流行病学特征:发病年龄以5-9岁为主,是儿童常见的一个出71麻疹病原体:麻疹病毒。传染源:患者为唯一传染源。自发病前2天至出疹后5天内,眼结膜分泌物、鼻、口咽、气管的分泌物中都含有病毒,具有传染性。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病后有较持久的免疫力。通常6个月至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麻疹活疫苗预防接种后可获有效免疫力,但抗体水平可逐年下降,因此如再接触传染源还可发病。流行情况:发病季节以冬春季节为多。潜伏期:6-21天,平均10天麻疹病原体:麻疹病毒。72麻疹的传播途径病毒在患者呼吸道大量增殖含病毒分泌物呼吸咳嗽喷嚏排出体外并悬浮于空气中麻疹病毒气溶胶1易感者暴露在麻疹病毒气溶胶空间2被病毒气溶胶污染的衣物等呼吸道眼结膜接触(较少见)感染麻疹的传播途径病毒在含病呼吸咳嗽喷嚏排出体外麻疹1易感者暴73麻疹典型的临床症状是:起病急,发热后3—4天出疹。口腔粘膜有麻疹粘膜斑(koplik斑在口腔两侧颊粘膜靠第一磨牙处的灰白色小点,绕以红晕)及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为主要表现。若无并发症的典型麻疹全程10~14天。管理传染源:患病学生应隔离至发疹后五天,并发肺炎则隔离至出疹后10天。切断传播途径:保持室内通风,严密消毒。保护易感人群:麻疹活疫苗的应用是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根本办法。在接触病人后2天内接种麻疹活疫苗,仍可预防麻疹发生,若于接触2天后接种,则预防效果下降,但仍可减轻症状和减少并发症。麻疹典型的临床症状是:起病急,发热后3—4天出疹。口腔粘膜有74手足口病病原体: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肠道病毒71型多见传染源: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播途径: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多途径)易感人群: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5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在低年级学生中亦可发生流行。流行情况:该病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全年均可发生,一般4-7月为发病高峰。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约半数病人于发病前1~2天或发病的同时有发热,手、足、口、臀四个部位可出现斑、丘、疱疹。手足口病病原体: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肠道病毒71型75手足口病目前有EV71疫苗。指导学生养成个人良好卫生习惯,手卫生;饮食卫生。做到开窗通风。得病后应及时去医院就诊。关键控制措施:晨(午)检中发现发热、手、足、口部位出现皮疹等可疑症状者,要立即报告并通知其离校就医,住院或居家隔离治疗至症状消失为止(>1周);要加强学生洗手教育,避免密切接触;定期清洁环境,消毒餐饮具、玩具等物体表面。加强教室及居室开窗通风,避免过度拥挤;对患病学生鼻咽分泌物、粪便等可能污染到的餐具、玩具、床上用品以及便器等进行消毒。手足口病目前有EV71疫苗。76细菌性痢疾病原体:志贺菌传播途径:经粪-口途径传播,被污染的手、带菌率极高的苍蝇都是最重要的传播媒介;水源污染是造成细菌性痢疾暴发流行的重要原因。传染源:急、慢性菌痢患者和带菌者易感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一定免疫力,但持续时间短主要表现:腹痛、腹泻、排黏液脓血便以及里急后重等,可伴有发热及全身毒血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中毒性脑病细菌性痢疾病原体:志贺菌77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特征:全年均可发生,发病高峰在夏秋季节,与苍蝇滋生、生冷瓜果上市等因素密切相关。。志贺菌感染者中,70%的患者和60%的死亡患者均为儿童预防措施:幼儿园膳食卫生;环境卫生、水源卫生。培养饭前便后用肥皂流动水洗手卫生习惯。关键控制措施:一旦出现确诊病例必须及时隔离、彻底治疗至症状消失且粪便培养连续3次阴性才能复课。对与患病学生及幼儿同宿舍、同班级的接触者进行排查和检疫,医学观察7天,必要时协助疾控部门对相关学生及幼儿采集粪便培养检测。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特征:全年均可发生,发病高峰在夏秋季节,与78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控要点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控要点79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控日常管理制度及职责(一)学校及托幼机构应建立并完善的传染病日常管理制度。具体包括: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学生晨(午)检制度、因病缺课登记追踪制度、复课证明查验制度、学生健康管理制度、入园入校新生计划免疫接种证查验制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制度、通风换气制度、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等。(二)成立由园长作为第一责任人的传染病防控工作小组,全面负责学校的各项传染病防控管理工作。配备专职或兼职传染病防制保健老师,掌握托幼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提供必要的卫生资源及设施。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控日常管理制度及职责(一)学校及托幼机80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的主要预防措施(一)传染病症状监测坚持以晨(午)检为核心的传染病症状监测,及时发现可疑传染病,使传染病防控关口前移。监测症状:发热、腹泻、皮疹、黄疸、结膜充血、腮腺肿大、咳嗽、呕吐、头痛、腹痛等;监测对象:全体学生、儿童。包括因病缺勤学生的症状发生情况和就诊信息;出勤儿童有无发热、腹泻、皮疹、结膜充血、皮肤黄疸等症状发生。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的主要预防措施(一)传染病症状监测81(二)健康教育要把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充分利用健康教育课、板报、校园网络、广播等多种形式对幼儿和家长进行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幼儿和家长的卫生防病意识和社会公共卫生的责任感教育学生坚持体育锻炼,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在传染病流行季节,还应利用家长会、家校通、告家长书等

形式,宣传传染病预防知识,以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二)健康教育82(三)免疫预防托幼机构组织或宣传动员学生按照计划免疫程序接种。每学期做好新生入托入学前的疫苗接种证的查验证工作,并督促没有完成免疫接种的学生进行补种。(三)免疫预防83(四)重点场所管理按要求严格管理食堂、餐厅、自备水源等,防止食品、水污染事件的发生。保持教室及学生午休区域的桌椅、地面的卫生,对走廊、楼梯、扶手等学生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进行重点清洁;被褥经常日晒,不共用餐饮具和毛巾;保持良好的通风和空气新鲜,应根据季节和天气的不同,确定换气方式与次数。厕所建立保洁和清扫制度,落实负责厕所保洁的人员。卫生室(保健室)应坚持通风换气或紫外线空气消毒;地面、桌椅凳、床头柜采用湿式清洁(四)重点场所管理84发现患者报告各镇卫生所、疾控中心等机构病人隔离治疗登记密切接触者做好医学观察对物体表面、食具、空气等进行消毒医学观察,无续发病例可解除医学观察做好卫生宣教工作解除管理、符合返校条件者凭痊愈证明返校保健老师督促及时复检传染病管理流程图发现患者报告各镇卫生所、病人隔离登记密切接触者对物体表面、食85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

工作规范(试行)卫生部教育部2006

依据:《传染病防治法》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

工作规范(试行)卫生部教育部86学校和托幼机构职责负责建立、健全本单位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收集、汇总与报告管理工作制度;

负责指定专人或兼职教师负责本单位内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因病缺勤等健康信息的收集、汇总与报告工作;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本单位发生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接受教育行政部门与卫生行政部门对学校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督促、检查;负责组织开展对本单位全体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学校校长或者托幼机构主要领导是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第一责任人。

学校和托幼机构职责负责建立、健全本单位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87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的设置要求

1.工作认真负责,责任心强

2.了解传染病防控相关知识,专(兼)职卫生保健人员优先考虑

3.必须为学校或者托幼机构的在编人员学校疫情报告人职责

1.在校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单位传染病疫情和疑似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

2.协助本单位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发现及报告相关工作制度及工作流程;

3.定期对全校(托幼机构)学生的出勤、健康情况进行巡查;

4.负责指导全校(托幼机构)学生的晨检工作。各类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应当建立由学生到教师、到学校疫情报告人、到学校(托幼机构)领导的传染病疫情发现、信息登记与报告制度。

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88(一)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监测

学校和托幼机构应当建立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学校和托幼机构的老师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以及因病缺勤等情况时,应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及时进行排查,并将排查情况记录在学生因病缺勤、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患病及病因排查结果登记日志上。

(一)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监测学校和托幼机构应当建立学891、晨检晨检应在学校疫情报告人的指导下进行,由班主任或班级卫生员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体温测量)、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告知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要进行进一步排查,以确保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2、因病缺勤班主任应当密切关注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应当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如有怀疑,要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追查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1、晨检晨检应在学校疫情报告人的指导下进行,由班主任或班级卫90(二)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报告内容及时限

(1)在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2)当学校和托幼机构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

(3)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4)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报告方式

当出现符合本工作规范规定的报告情况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以最方便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等)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农村学校向乡镇卫生院防保组)报告,同时,向属地教育行政部门报告。(二)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报告内容及时限91托幼机构—消毒与卫生消毒基本概念消毒药械介绍卫生与消毒托幼机构—消毒与卫生消毒基本概念92基本概念消毒: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灭菌: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疫源地消毒:对存在着或曾经存在着传染源的场所进行的消毒。其目的是杀灭或去除传染源所排出的病原体随时消毒:疫源地内有传染源存在时进行的消毒。其目的是及时杀灭或去除传染源所排出的病原微生物终末消毒: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对疫源地进行的一次彻底的消毒。如传染病病人住院、转移或死亡后,对其住所及污染的物品进行的消毒;医院内传染病病人出院、转院或死亡后。对病室进行的最后一次消毒。基本概念消毒: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93物理消毒热力:煮沸、压力蒸汽、干热紫外线:紫外线灯、紫外线循环风消毒机过滤除菌:空气消毒机、空调消毒系统物理消毒热力:煮沸、压力蒸汽、干热94化学消毒含氯:二氯异氰尿酸钠、漂白粉、次氯酸钠过氧化物:过氧乙酸、过氧化氢、臭氧醛类:甲醛、戊二醛杂环类气体:环氧乙烷醇类:乙醇、异丙醇酚类:煤酚皂也(来苏尔)、石碳酸其他:碘伏、碘酒、洗必泰醇、氧化电位水、中药制剂、高锰酸钾等化学消毒含氯:二氯异氰尿酸钠、漂白粉、次氯酸钠95卫生与消毒(一)环境卫生。1.托幼机构应当建立室内外环境卫生清扫和检查制度,每周全面检查1次并记录,为儿童提供整洁、安全、舒适的环境。2.室内应当有防蚊、蝇、鼠、虫及防暑和防寒设备,并放置在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集中消毒应在儿童离园(所)后进行。3.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阳光充足。采取湿式清扫方式清洁地面。厕所做到清洁通风、无异味,每日定时打扫,保持地面干燥。便器每次用后及时清洗干净。4.卫生洁具各班专用专放并有标记。抹布用后及时清洗干净,晾晒、干燥后存放;拖布清洗后应当晾晒或控干后存放。5.枕席、凉席每日用温水擦拭,被褥每月曝晒1~2次,床上用品每月清洗1~2次。6.保持玩具、图书表面的清洁卫生,每周至少进行1次玩具清洗,每2周图书翻晒1次。卫生与消毒(一)环境卫生。96卫生与消毒(二)个人卫生。1.儿童日常生活用品专人专用,保持清洁。要求每人每日1巾1杯专用,每人1床位1被。2.培养儿童良好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应当用肥皂、流动水洗手,早晚洗脸、刷牙,饭后漱口,做到勤洗头洗澡换衣、勤剪指(趾)甲,保持服装整洁。3.工作人员应当保持仪表整洁,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和护理儿童前应用肥皂、流动水洗手;上班时不戴戒指,不留长指甲;不在园(所)内吸烟。卫生与消毒(二)个人卫生。97卫生与消毒(三)预防性消毒1.儿童活动室、卧室应当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每日至少开窗通风2次,每次至少10~15分钟。在不适宜开窗通风时,每日应当采取其他方法对室内空气消毒2次。2.餐桌每餐使用前消毒。水杯每日清洗消毒,用水杯喝豆浆、牛奶等易附着于杯壁的饮品后,应当及时清洗消毒。反复使用的餐巾每次使用后消毒。擦手毛巾每日消毒1次。3.门把手、水龙头、床围栏等儿童易触摸的物体表面每日消毒1次。坐便器每次使用后及时冲洗,接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