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八年级上册 42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初中物理实验创新大赛说课)课件_第1页
鲁教版八年级上册 42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初中物理实验创新大赛说课)课件_第2页
鲁教版八年级上册 42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初中物理实验创新大赛说课)课件_第3页
鲁教版八年级上册 42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初中物理实验创新大赛说课)课件_第4页
鲁教版八年级上册 42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初中物理实验创新大赛说课)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程序教学反思与评价

说课的内容

鲁科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程序教学反思与评价2(一)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教材分析

《凸透镜成像规律》是《透镜》的延伸和升华,又是《生活中的透镜》《眼睛和眼镜》的理论基础,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章重点,同时也是光学的核心内容之一。课程标准要求: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学生通过探究,不仅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时要初步了解实验-分析-归纳的科学探究方法。一、教材分析《凸透镜成像规律》是《透镜》的延3

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操作,知道实像与虚像的概念,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2、通过实验测量,知道物距和焦距的定义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观察与实验收集凸透镜成像的有关数据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学会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3、培养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物理规律的能力2、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过程,体验合作交流的重要性。教材分析(二)教学目标知识1、通过实验操作,知道实像与虚像的概念,理解凸4

(三)教学重点难点

我们的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全过程缺乏经验,因而把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作为本节重点,实验中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是本节难点。教材分析

(三)教学重点难点

我们的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全过5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学生分析数据归纳规律的能力不强,而且学生对凸透镜的了解,仅凭生活经验知道它叫放大镜,能把物体放大,其成像规律知之甚少。1、知识储备:在《光的直线传播》中学过小孔成像,已初步学会描述像的性质;《平面镜成像》这一节中学习了比较实像与虚像的方法;《透镜》一节学习了测焦距的方法,会画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2、技能储备:小孔成像实验中的观察能力,平面镜成像实验中的动手能力,同时学生还会利用刻度尺读取数据的能力,为本节实验操作做好了较为充分的技能储备。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6

本实验中,教师关键应引导学生怎样合理猜想,而不是胡思乱想;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让学生明白实验应该研究什么,怎么研究;实验时,应该观察什么,测量什么,记录什么,引导学生分析表格中的数据进行比较与推理,进而表述自己得出的结论,完成实验。三、教学方法三、教学方法7

四、教学程序1、学生体验,引发猜想2、师生合作,制定方案3、分组实验,收集数据4、分析数据,总结规律5、实践运用,检验规律6、归纳小结,共同提升四、教学程序1、学生体验,引发猜想8

四、教学程序1、学生体验,引发猜想学生体验一:让学生手持凸透镜近距离观察同桌的眼睛,然后逐渐使凸透镜远离同学的眼睛,然后远离同学,最后通过凸透镜观察窗外的景物,引导学生猜想:凸透镜成像可能与物距有关。四、教学程序1、学生体验,引发猜想9

四、教学程序1、学生体验,引发猜想学生体验二:用另一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与前一个凸透镜并排放置,同时观察课本上字,学生对比所观察到的像,发现像是不同的,进而猜想:凸透镜成像可能与焦距有关。通过这2个活动,学生体验到凸透镜成像是有规律的,物距、焦距都影响所成的像,由此完成猜想。四、教学程序1、学生体验,引发猜想通过这2个活动,学生10

四、教学程序2、师生合作,制定方案猜想之后,考虑到学生从未接触过光具座,教师先展示器材,然后按顺序依次摆放物体、凸透镜、光屏,摆放好之后,再让学生思考:如何使像呈在光屏中央?然后教师再示范调节凸透镜和光屏高度。学生很容易把物体模糊的光斑当作实像,而使实验无法顺利进行,所以教师也要示范在光屏上成清晰像的要领。四、教学程序2、师生合作,制定方案11

四、教学程序根据所给器材和相关实验操作要领,组织学生讨论实验设计方案。经讨论确定实验方案:把学生分为两大组,分别给焦距为5cm、10cm的凸透镜,进行实验时,调整物距和像距,观察光屏上成倒立缩小实像、倒立放大实像、正立放大虚像时的物距和焦距,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这个实验没有规定物体一定放在什么位置,但我们的物理探究有一定的顺序性,可以提醒学生把物体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移动,在光屏上找到清晰度像,记录物距和像距。当然也可以反过来,按照从近到远的顺序移动物体,进行观察。物距像距成像大小成像正倒成像虚实四、教学程序根据所给器材和相关实验操作要领,组织学生讨12

四、教学程序3、分组实验,收集数据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给予指导纠正不妥之处,并提醒学生:及时记录数据!四、教学程序3、分组实验,收集数据13

四、教学程序4、分析数据,总结规律选择相同焦距的3组同学的数据,将这些数据输入excel表格。这是未经排序的数据这是排序后的数据四、教学程序4、分析数据,总结规律这是排序后的数据14

(四)教学设计通过排序,很明显找到大小像,虚实像的分界点。接下来再告诉学生凸透镜的焦距,让学生根据数据总结规律,生成表格,达到巩固加深的目的。物距(u/cm)像的性质大小正倒虚实像距(v/cm)U>2ff<U<2fU<f实

实倒立虚——0V>2ff<V<2f放大倒立缩小正立放大(四)教学设计物距(u/cm)像的性质大小正倒虚实像距15

四、教学程序5、实践运用,检验规律让学生思考:当光屏上成倒立缩小实像时,交换物体与光屏的位置,光屏上的像清晰吗?像的性质是怎样的?然后让学生利用器材进行检验。四、教学程序5、实践运用,检验规律16

四、教学程序6、归纳小结,共同提升运用作图法进行规律总结,使规律形象化四、教学程序6、归纳小结,共同提升172022/11/182022/11/1218

五、教学反思与评价

本实验,学生兴趣极高,但实验缺乏一定的技巧,整个探究过程离不开老师的指导,所以实验时一定要加强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大部分小组能在老师的示范与点拨下,顺利完成实验,但不可否认,总有那么几组只是好奇地观察现象,忽视了物距与像距的测量,使实验流于形式。在评估交流环节,让学生评价自己小组的探究过程与探究结果,从评估中汲取经验教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五、教学反思与评价本实验,学生兴趣极高,但实验缺19

本实验课相对于传统课堂:1、用发光体代替蜡烛。优点:安全环保,易于操作;亮度高,成像更清晰;高度稳定,可以测量其高度,也能在光屏上测出像的高度,便于比较。2、通过学生亲身体验进行合理猜想。3、利用excel表格处理数据,学生自己找到大小像,虚实像的分界点。本实验课相对于传统课堂:1、用发光体代替蜡烛。优点:安20

谢谢!谢谢!21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2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程序教学反思与评价

说课的内容

鲁科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程序教学反思与评价23(一)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教材分析

《凸透镜成像规律》是《透镜》的延伸和升华,又是《生活中的透镜》《眼睛和眼镜》的理论基础,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章重点,同时也是光学的核心内容之一。课程标准要求: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学生通过探究,不仅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时要初步了解实验-分析-归纳的科学探究方法。一、教材分析《凸透镜成像规律》是《透镜》的延24

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操作,知道实像与虚像的概念,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2、通过实验测量,知道物距和焦距的定义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观察与实验收集凸透镜成像的有关数据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学会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3、培养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物理规律的能力2、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过程,体验合作交流的重要性。教材分析(二)教学目标知识1、通过实验操作,知道实像与虚像的概念,理解凸25

(三)教学重点难点

我们的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全过程缺乏经验,因而把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作为本节重点,实验中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是本节难点。教材分析

(三)教学重点难点

我们的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全过26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学生分析数据归纳规律的能力不强,而且学生对凸透镜的了解,仅凭生活经验知道它叫放大镜,能把物体放大,其成像规律知之甚少。1、知识储备:在《光的直线传播》中学过小孔成像,已初步学会描述像的性质;《平面镜成像》这一节中学习了比较实像与虚像的方法;《透镜》一节学习了测焦距的方法,会画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2、技能储备:小孔成像实验中的观察能力,平面镜成像实验中的动手能力,同时学生还会利用刻度尺读取数据的能力,为本节实验操作做好了较为充分的技能储备。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27

本实验中,教师关键应引导学生怎样合理猜想,而不是胡思乱想;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让学生明白实验应该研究什么,怎么研究;实验时,应该观察什么,测量什么,记录什么,引导学生分析表格中的数据进行比较与推理,进而表述自己得出的结论,完成实验。三、教学方法三、教学方法28

四、教学程序1、学生体验,引发猜想2、师生合作,制定方案3、分组实验,收集数据4、分析数据,总结规律5、实践运用,检验规律6、归纳小结,共同提升四、教学程序1、学生体验,引发猜想29

四、教学程序1、学生体验,引发猜想学生体验一:让学生手持凸透镜近距离观察同桌的眼睛,然后逐渐使凸透镜远离同学的眼睛,然后远离同学,最后通过凸透镜观察窗外的景物,引导学生猜想:凸透镜成像可能与物距有关。四、教学程序1、学生体验,引发猜想30

四、教学程序1、学生体验,引发猜想学生体验二:用另一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与前一个凸透镜并排放置,同时观察课本上字,学生对比所观察到的像,发现像是不同的,进而猜想:凸透镜成像可能与焦距有关。通过这2个活动,学生体验到凸透镜成像是有规律的,物距、焦距都影响所成的像,由此完成猜想。四、教学程序1、学生体验,引发猜想通过这2个活动,学生31

四、教学程序2、师生合作,制定方案猜想之后,考虑到学生从未接触过光具座,教师先展示器材,然后按顺序依次摆放物体、凸透镜、光屏,摆放好之后,再让学生思考:如何使像呈在光屏中央?然后教师再示范调节凸透镜和光屏高度。学生很容易把物体模糊的光斑当作实像,而使实验无法顺利进行,所以教师也要示范在光屏上成清晰像的要领。四、教学程序2、师生合作,制定方案32

四、教学程序根据所给器材和相关实验操作要领,组织学生讨论实验设计方案。经讨论确定实验方案:把学生分为两大组,分别给焦距为5cm、10cm的凸透镜,进行实验时,调整物距和像距,观察光屏上成倒立缩小实像、倒立放大实像、正立放大虚像时的物距和焦距,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这个实验没有规定物体一定放在什么位置,但我们的物理探究有一定的顺序性,可以提醒学生把物体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移动,在光屏上找到清晰度像,记录物距和像距。当然也可以反过来,按照从近到远的顺序移动物体,进行观察。物距像距成像大小成像正倒成像虚实四、教学程序根据所给器材和相关实验操作要领,组织学生讨33

四、教学程序3、分组实验,收集数据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给予指导纠正不妥之处,并提醒学生:及时记录数据!四、教学程序3、分组实验,收集数据34

四、教学程序4、分析数据,总结规律选择相同焦距的3组同学的数据,将这些数据输入excel表格。这是未经排序的数据这是排序后的数据四、教学程序4、分析数据,总结规律这是排序后的数据35

(四)教学设计通过排序,很明显找到大小像,虚实像的分界点。接下来再告诉学生凸透镜的焦距,让学生根据数据总结规律,生成表格,达到巩固加深的目的。物距(u/cm)像的性质大小正倒虚实像距(v/cm)U>2ff<U<2fU<f实

实倒立虚——0V>2ff<V<2f放大倒立缩小正立放大(四)教学设计物距(u/cm)像的性质大小正倒虚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