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程与教学论课件_第1页
体育课程与教学论课件_第2页
体育课程与教学论课件_第3页
体育课程与教学论课件_第4页
体育课程与教学论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体育课程与教学论

体育课程与教学论

1

第一讲

学校体育和学校体育思想的历史回顾第一讲

学校体育和学校体育思想的历史回顾2第一,近代学校体育的兴起及发展不是本民族体育文化自身发展和改造的产物,而是在全盘引入、模仿、借鉴国外学校体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第二,从横向上看,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经历了从教会学校、洋务学堂、城市学校到农村学校这样一个逐步扩大的发展道路。第一,近代学校体育的兴起及发展不是本民族体育文化自身发展和改3第三,100年以来,我国学校体育都是首先从开设体育课开始,对全体学生实施系统的体育教育;然后才逐步向课外体育活动领域扩展。第四,在教学内容上,我国学校体育经历了从早期单一的兵式体操,到后来竞技体育项目的引入,再到现在的竞技体育、民族体育、娱乐体育“三合一”的综合项目体系。体育课程与教学论课件4第一,从单一内容向综合内容发展的转变,尽管这种转变使教学内容得到了充实,但缺乏选择性;第二,从全部照搬别国的内容到自主选择内容的转变,在教学内容选择上少了一些盲目性;第三,从盲目接受到科学选择的转变,目前我国学校体育在教学内容上日趋科学化。第一,从单一内容向综合内容发展的转变,尽管这种转变使教学内容5(1)体育教学时数一直持续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数字上,即每周2~3学时。学时的相对稳定反映了学校体育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表明了完整的教育是离不开体育的参与的。(2)从学校体育指导思想上,100年来经历了从“尚武强国”的军国民体育思想到“增强体质”、“保家卫国”的体育思想,再到现在的“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思想。体育课程与教学论课件6(3)符合青少年的身心特点与兴趣需要是学校体育内容,特别是体育教学内容发展完善的根本依据。(4)学校体育发展的物质制约性规律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认识,它是迄今为止我国学校体育没有得到很大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3)符合青少年的身心特点与兴趣需要是学校体育内容,特别是体7管理上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指导思想明确,但落实不是很到位;教学目标体系更加完善;体育课程改革走在学校体育整体改革的前列;教师队伍壮大,专业化水平较高;中考加试体育,客观上提高了学校体育的地位;形成了一条龙的业余训练体系。(5)我国学校体育在100年的发展中呈现出以下特色:(5)我国学校体育在100年的发展中呈现出以下特色:8(6)从世界范围来看,我国100年的学校体育发展,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学校体育教育体系,是对青少年进行奥林匹克教育贡献最大的学校体育。学校体育的这一特征是与我国实际国情紧密相连的,只有在中国的现实国情下,学校体育才会呈现出这样的特征。(6)从世界范围来看,我国100年的学校体育发展,形成了世界9一、近代以来我国学校体育思想发展的

阶段性特点(一)军国民体育思想时期(清末-1918)(二)自然主义体育思想时期(1919-1936)(三)民族主义体育思想时期(1937-1949)(四)苏联社会主义学校体育思想时期(1949-1966)(五)学校体育思想新的发展时期(1976-今)一、近代以来我国学校体育思想发展的

10二、近代以来几种比较有代表性的学校体育

思想简介(一)军国民体育思想简介(二)自然主义体育思想简介(三)体质教育思想简介(四)技术教育思想简介(五)快乐体育思想简介(六)全面教育思想简介(七)终身体育思想简介(八)健康教育思想简介二、近代以来几种比较有代表性的学校体育

11第二讲

学校体育功能与目标的重新认识第二讲

学校体育功能与目标的重新认识12

一、学校体育功能的重新认识(一)学校体育功能的历史演进1、从工具性认识到本质认识的回归2、从生物观向三维观的转向3、层次结构化--学校体育功能认识的新阶段一、学校体育功能的重新认识(一)学校体育功能的历史演进13(二)现代学校体育的功能

1、学校体育的主要功能(1)学校体育的健身功能(2)学校体育的教育功能(3)学校体育的娱乐功能(二)现代学校体育的功能

1、学校体育的主要功能142、学校体育的社会功能(1)文化功能(2)社会体育的基础功能(3)经济功能2、学校体育的社会功能15二、学校体育目标的重新认识(一)主客观相互统一:学校体育目标性质的认识(二)确定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依据:(1)学校体育的功能,它是学校体育目标的具体载体,是确定学校体育目标的内在依据。(2)社会的要求与教育和体育发展的需要。(3)学生的主体需要和不同学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4)我国的国情及各学校具体的物质条件设备。二、学校体育目标的重新认识(一)主客观相互统一:学校体育目标16(三)学校体育目标的一般结构第一层次:学校体育的总目标第二层次:学校体育的条件目标、过程目标和效果目标第三层次:课程目标(三)学校体育目标的一般结构17第三讲

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社会体育第三讲

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社会体育18一、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一)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联系(1)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是同属于体育大系统,它们共同协调发展不仅是各自自身独立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体育大系统的要求。(2)竞技体育的超前性、规范化、专门化的发展为近代学校体育的产生发展与不断丰富提供了最具生命力的源泉,满足了青少年学生基本活动的需要。一、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19(3)竞技体育的文化性和创造性与学校体育的使命相融合。(4)由于学校体育在特定年龄阶段的普及对所有学生来说是全面的,因而,为在全社会将竞技体育普及,进而为发展大众体育运动创造了专门的环节和途径,为进一步发展竞技体育打好基础。(5)从发展的角度看,两者相互依存,但竞技体育发展在先,学校体育发展相对在后。竞技体育在学校中的普及又反过来推动自身的持续发展。(3)竞技体育的文化性和创造性与学校体育的使命相融合。20(二)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区别(1)对象上,学校体育是普通的学生,而竞技体育是运动专业化程度很高的运动员。(2)目的上,学校体育在于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发展,而竞技体育追求运动员身体潜能的最大发挥。(3)组织形式上,学校体育以班级授课制为主,体现出群体活动的特征,而竞技体育以个人化、专门化的组织形式为主。(二)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区别21(4)内容上,学校体育体现出学生学习内容的相对的全面性和稳定性,即学习内容的变化在一段时期内的变化一般不大,而竞技体育则体现出运动员训练内容的单一性和时代性,即运动员在技术上必须时刻保持在世界的领先位置。(4)内容上,学校体育体现出学生学习内容的相对的全面性和稳定22

(5)学校体育在发展中越来越突出教育性和文化性,而竞技体育则越来越突出商业性和极端性。(6)从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来看,学校体育的影响不如竞技体育的影响大。(5)学校体育在发展中越来越突出教育性和文化性,而竞技体育23(1)从以往的经验和发展趋势来看,竞技体育进入学校甚至进入体育课堂是必然的。(2)学校体育在引入竞技体育进课堂时要避免照搬现成的竞技体系,否则,将使学校体育违背教育教学规律,进而影响教学的效果。(3)竞技体育教材化是学校体育引入竞技体育的一条较好的途径。(三)竞技体育进入学校体育应注意的问题(1)从以往的经验和发展趋势来看,竞技体育进入学校甚至进入体24(四)新时期我国学校竞技体育的趋势1、内容的多样化2、环境的自然化3、运动的科学化4、水平的多层次化5、交流的社会化、国际化(四)新时期我国学校竞技体育的趋势25(一)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区别(1)在参与主体上,社会体育的主体是全社会成员包括学生在内,而学校体育的主体就是学生。(2)在运动项目上,社会体育的参与者出于自发的需要以及健身和娱乐的需要。而学校体育在项目的要求上具有客观的强制性和约束力,并且对全体学生来说具有相对的统一性。二、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一)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区别二、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26(3)社会体育的目的在于健身、娱乐以及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而学校体育在目的上有着客观的要求,并适用于每一位学生。即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学生的心理品质、智力和审美能力等。(3)社会体育的目的在于健身、娱乐以及丰富人们的日27(4)在方法上,社会体育表现较大的随意性和较低的科学性。而在学校体育中,对各种技术都有一定的科学规定性,要求学生在从事体育活动时能按照一定的规范来进行。(4)在方法上,社会体育表现较大的随意性和较低的科学性。而在28(5)在效果上,社会体育更注重短期效益,而学校体育则要求短期效益与长远效益相结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未来发展,考虑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基础。(5)在效果上,社会体育更注重短期效益,而学校体育则要求短期29(6)在时间上,社会体育的参与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安排,没有强制性的保证,连续性较差。而学校体育的时间是从制度上予以保证,连续性、计划性很强。(6)在时间上,社会体育的参与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安30(二)社会体育对学校体育的促进作用(1)社会体育通过对广大群众的体育宣传,产生了一个很好的舆论环境,提高社会整体对体育的认识水平,为学校体育的改革和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二)社会体育对学校体育的促进作用31(2)社会体育从学生终身体育的角度对学校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使两者结合日趋紧密。(3)社会体育对学校体育的教学内容、方法、组织管理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2)社会体育从学生终身体育的角度对学校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32(4)社会体育的发展扩大了学校体育的开放性,加强了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融合与衔接,从而促进了学校体育系统的良性循环,对学校体育的深化改革具有深远的意义。(5)社会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对当前学校体育理念产生着积极的影响。(4)社会体育的发展扩大了学校体育的开放性,加强了学校体育和33(三)学校体育对社会体育的作用1、中小学体育对社会体育的基础作用2、高等学校体育对群众体育的作用3、学校体育教师是学校附近社区天然的社会体育指导员4、学校体育可为社会体育提供场地设施资源5、学校体育可丰富社会体育的活动内容(三)学校体育对社会体育的作用34第四讲

体育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研究第四讲

体育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研究35(一)体育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1、体育教学的本质与功能2、“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国家与社会对学生的体育要求3、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征4、体育课程的特点和功能一、体育教学目标的设计依据与要求(一)体育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一、体育教学目标的设计依据与要求36(二)设计体育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1)设计体育教学目标,应充分考虑时代的特点,既不要超越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又要反映当前学校体育发展的总趋势;(2)设计体育教学目标,必须从体育教学的实际出发,在学校体育目标指导下,根据本地区、本学校的具体条件,发挥自己的优势,体现自己的特色;(二)设计体育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37(3)设计体育教学目标,应注意体育教学目标的整体性,注意各项目标间的联系与衔接;(4)设计体育教学目标,特别是单元与课时的目标,力求明确、具体,凡能量化的目标,尽可能量化,不能量化的最好能有程度的要求,以利于检查、评价;(5)设计体育教学目标,应当注意体育教学目标的可控性、可调性。(3)设计体育教学目标,应注意体育教学目标的整体性,注意各项38二、体育教学目标的困惑与反思(一)“增强体质”的困惑与反思

第一,在一节时间本来就很有限的体育课上,学生有多少时间来增强体质。第二,学生体质下降的事实,是否是体育教学没能实现“增强体质”的体育教学目标所致。第三,是不是通过在体育课上的身体练习就能达到“增强体质”的体育教学目标。二、体育教学目标的困惑与反思(一)“增强体质”的困惑与反思39(二)培养“三基”目标的困惑与反思(三)培养“道德品质”目标的困惑与反思体育课程与教学论课件40三、体育教学目标的重新整合第一,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第二,培养积极参与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三、体育教学目标的重新整合第一,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41第三,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第四,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第五,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第三,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42四、体育教学内容的重新审视(一)体育教学内容的特点1、体育教学内容之间无明显的逻辑关系2、教学内容的宽泛性3、体育教学内容的变动性较大4、从学科的角度来看,体育教学内容的起终点不确定5、体育教学内容的科学含量较低四、体育教学内容的重新审视(一)体育教学内容的特点43(二)体育教学内容的发展趋势1、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从逻辑本位向学科本位转化2、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从教师价值主体向学生价值主体转化3、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从只注重发展身体素质向身、心全面发展的方向转化4、体育教学内容从规定性向选择性转化(二)体育教学内容的发展趋势44第五讲

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第五讲

体育教学模式研究45一、体育教学模式的特征(一)理论性(二)稳定性(三)直观性(四)优化性(五)对应性(六)评价性一、体育教学模式的特征46二、体育教学模式简介(一)技能掌握式的体育教学模式1、含义及其教学指导思想2、教学过程的结构特征二、体育教学模式简介(一)技能掌握式的体育教学模式47(二)注重让学生体现运动乐趣的体育教学模式

1、含义及其教学指导思想2、教学过程的结构特征(二)注重让学生体现运动乐趣的体育教学模式48(三)小群体学习式的体育教学模式1、含义及其教学指导思想2、教学过程的结构特征(三)小群体学习式的体育教学模式49(四)注重在教学中进行身体锻炼的体育教学模式1、含义及其教学指导思想2、教学过程的结构特征(四)注重在教学中进行身体锻炼的体育教学模式50(五)情景和模仿式的体育教学模式1、含义及其教学指导思想2、教学过程的结构特征(五)情景和模仿式的体育教学模式51(六)发现式的体育教学模式1、含义及其教学指导思想2、教学过程的结构特征(六)发现式的体育教学模式52(七)注重发挥学生主动性的体育教学模式1、含义及其教学指导思想2、教学过程的结构特征(七)注重发挥学生主动性的体育教学模式53(八)注重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体育教学模式1、含义及其教学指导思想2、教学过程的结构特征(八)注重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体育教学模式54(九)选择制式体育教学模式1、含义及其教学指导思想2、教学过程的结构特征(九)选择制式体育教学模式55(十)领会教学式的体育教学模式1、含义及其教学指导思想2、教学过程的结构特征(十)领会教学式的体育教学模式56谢谢!谢谢!57体育课程与教学论

体育课程与教学论

58

第一讲

学校体育和学校体育思想的历史回顾第一讲

学校体育和学校体育思想的历史回顾59第一,近代学校体育的兴起及发展不是本民族体育文化自身发展和改造的产物,而是在全盘引入、模仿、借鉴国外学校体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第二,从横向上看,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经历了从教会学校、洋务学堂、城市学校到农村学校这样一个逐步扩大的发展道路。第一,近代学校体育的兴起及发展不是本民族体育文化自身发展和改60第三,100年以来,我国学校体育都是首先从开设体育课开始,对全体学生实施系统的体育教育;然后才逐步向课外体育活动领域扩展。第四,在教学内容上,我国学校体育经历了从早期单一的兵式体操,到后来竞技体育项目的引入,再到现在的竞技体育、民族体育、娱乐体育“三合一”的综合项目体系。体育课程与教学论课件61第一,从单一内容向综合内容发展的转变,尽管这种转变使教学内容得到了充实,但缺乏选择性;第二,从全部照搬别国的内容到自主选择内容的转变,在教学内容选择上少了一些盲目性;第三,从盲目接受到科学选择的转变,目前我国学校体育在教学内容上日趋科学化。第一,从单一内容向综合内容发展的转变,尽管这种转变使教学内容62(1)体育教学时数一直持续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数字上,即每周2~3学时。学时的相对稳定反映了学校体育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表明了完整的教育是离不开体育的参与的。(2)从学校体育指导思想上,100年来经历了从“尚武强国”的军国民体育思想到“增强体质”、“保家卫国”的体育思想,再到现在的“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思想。体育课程与教学论课件63(3)符合青少年的身心特点与兴趣需要是学校体育内容,特别是体育教学内容发展完善的根本依据。(4)学校体育发展的物质制约性规律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认识,它是迄今为止我国学校体育没有得到很大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3)符合青少年的身心特点与兴趣需要是学校体育内容,特别是体64管理上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指导思想明确,但落实不是很到位;教学目标体系更加完善;体育课程改革走在学校体育整体改革的前列;教师队伍壮大,专业化水平较高;中考加试体育,客观上提高了学校体育的地位;形成了一条龙的业余训练体系。(5)我国学校体育在100年的发展中呈现出以下特色:(5)我国学校体育在100年的发展中呈现出以下特色:65(6)从世界范围来看,我国100年的学校体育发展,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学校体育教育体系,是对青少年进行奥林匹克教育贡献最大的学校体育。学校体育的这一特征是与我国实际国情紧密相连的,只有在中国的现实国情下,学校体育才会呈现出这样的特征。(6)从世界范围来看,我国100年的学校体育发展,形成了世界66一、近代以来我国学校体育思想发展的

阶段性特点(一)军国民体育思想时期(清末-1918)(二)自然主义体育思想时期(1919-1936)(三)民族主义体育思想时期(1937-1949)(四)苏联社会主义学校体育思想时期(1949-1966)(五)学校体育思想新的发展时期(1976-今)一、近代以来我国学校体育思想发展的

67二、近代以来几种比较有代表性的学校体育

思想简介(一)军国民体育思想简介(二)自然主义体育思想简介(三)体质教育思想简介(四)技术教育思想简介(五)快乐体育思想简介(六)全面教育思想简介(七)终身体育思想简介(八)健康教育思想简介二、近代以来几种比较有代表性的学校体育

68第二讲

学校体育功能与目标的重新认识第二讲

学校体育功能与目标的重新认识69

一、学校体育功能的重新认识(一)学校体育功能的历史演进1、从工具性认识到本质认识的回归2、从生物观向三维观的转向3、层次结构化--学校体育功能认识的新阶段一、学校体育功能的重新认识(一)学校体育功能的历史演进70(二)现代学校体育的功能

1、学校体育的主要功能(1)学校体育的健身功能(2)学校体育的教育功能(3)学校体育的娱乐功能(二)现代学校体育的功能

1、学校体育的主要功能712、学校体育的社会功能(1)文化功能(2)社会体育的基础功能(3)经济功能2、学校体育的社会功能72二、学校体育目标的重新认识(一)主客观相互统一:学校体育目标性质的认识(二)确定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依据:(1)学校体育的功能,它是学校体育目标的具体载体,是确定学校体育目标的内在依据。(2)社会的要求与教育和体育发展的需要。(3)学生的主体需要和不同学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4)我国的国情及各学校具体的物质条件设备。二、学校体育目标的重新认识(一)主客观相互统一:学校体育目标73(三)学校体育目标的一般结构第一层次:学校体育的总目标第二层次:学校体育的条件目标、过程目标和效果目标第三层次:课程目标(三)学校体育目标的一般结构74第三讲

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社会体育第三讲

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社会体育75一、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一)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联系(1)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是同属于体育大系统,它们共同协调发展不仅是各自自身独立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体育大系统的要求。(2)竞技体育的超前性、规范化、专门化的发展为近代学校体育的产生发展与不断丰富提供了最具生命力的源泉,满足了青少年学生基本活动的需要。一、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76(3)竞技体育的文化性和创造性与学校体育的使命相融合。(4)由于学校体育在特定年龄阶段的普及对所有学生来说是全面的,因而,为在全社会将竞技体育普及,进而为发展大众体育运动创造了专门的环节和途径,为进一步发展竞技体育打好基础。(5)从发展的角度看,两者相互依存,但竞技体育发展在先,学校体育发展相对在后。竞技体育在学校中的普及又反过来推动自身的持续发展。(3)竞技体育的文化性和创造性与学校体育的使命相融合。77(二)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区别(1)对象上,学校体育是普通的学生,而竞技体育是运动专业化程度很高的运动员。(2)目的上,学校体育在于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发展,而竞技体育追求运动员身体潜能的最大发挥。(3)组织形式上,学校体育以班级授课制为主,体现出群体活动的特征,而竞技体育以个人化、专门化的组织形式为主。(二)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区别78(4)内容上,学校体育体现出学生学习内容的相对的全面性和稳定性,即学习内容的变化在一段时期内的变化一般不大,而竞技体育则体现出运动员训练内容的单一性和时代性,即运动员在技术上必须时刻保持在世界的领先位置。(4)内容上,学校体育体现出学生学习内容的相对的全面性和稳定79

(5)学校体育在发展中越来越突出教育性和文化性,而竞技体育则越来越突出商业性和极端性。(6)从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来看,学校体育的影响不如竞技体育的影响大。(5)学校体育在发展中越来越突出教育性和文化性,而竞技体育80(1)从以往的经验和发展趋势来看,竞技体育进入学校甚至进入体育课堂是必然的。(2)学校体育在引入竞技体育进课堂时要避免照搬现成的竞技体系,否则,将使学校体育违背教育教学规律,进而影响教学的效果。(3)竞技体育教材化是学校体育引入竞技体育的一条较好的途径。(三)竞技体育进入学校体育应注意的问题(1)从以往的经验和发展趋势来看,竞技体育进入学校甚至进入体81(四)新时期我国学校竞技体育的趋势1、内容的多样化2、环境的自然化3、运动的科学化4、水平的多层次化5、交流的社会化、国际化(四)新时期我国学校竞技体育的趋势82(一)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区别(1)在参与主体上,社会体育的主体是全社会成员包括学生在内,而学校体育的主体就是学生。(2)在运动项目上,社会体育的参与者出于自发的需要以及健身和娱乐的需要。而学校体育在项目的要求上具有客观的强制性和约束力,并且对全体学生来说具有相对的统一性。二、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一)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区别二、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83(3)社会体育的目的在于健身、娱乐以及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而学校体育在目的上有着客观的要求,并适用于每一位学生。即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学生的心理品质、智力和审美能力等。(3)社会体育的目的在于健身、娱乐以及丰富人们的日84(4)在方法上,社会体育表现较大的随意性和较低的科学性。而在学校体育中,对各种技术都有一定的科学规定性,要求学生在从事体育活动时能按照一定的规范来进行。(4)在方法上,社会体育表现较大的随意性和较低的科学性。而在85(5)在效果上,社会体育更注重短期效益,而学校体育则要求短期效益与长远效益相结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未来发展,考虑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基础。(5)在效果上,社会体育更注重短期效益,而学校体育则要求短期86(6)在时间上,社会体育的参与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安排,没有强制性的保证,连续性较差。而学校体育的时间是从制度上予以保证,连续性、计划性很强。(6)在时间上,社会体育的参与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安87(二)社会体育对学校体育的促进作用(1)社会体育通过对广大群众的体育宣传,产生了一个很好的舆论环境,提高社会整体对体育的认识水平,为学校体育的改革和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二)社会体育对学校体育的促进作用88(2)社会体育从学生终身体育的角度对学校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使两者结合日趋紧密。(3)社会体育对学校体育的教学内容、方法、组织管理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2)社会体育从学生终身体育的角度对学校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89(4)社会体育的发展扩大了学校体育的开放性,加强了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融合与衔接,从而促进了学校体育系统的良性循环,对学校体育的深化改革具有深远的意义。(5)社会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对当前学校体育理念产生着积极的影响。(4)社会体育的发展扩大了学校体育的开放性,加强了学校体育和90(三)学校体育对社会体育的作用1、中小学体育对社会体育的基础作用2、高等学校体育对群众体育的作用3、学校体育教师是学校附近社区天然的社会体育指导员4、学校体育可为社会体育提供场地设施资源5、学校体育可丰富社会体育的活动内容(三)学校体育对社会体育的作用91第四讲

体育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研究第四讲

体育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研究92(一)体育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1、体育教学的本质与功能2、“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国家与社会对学生的体育要求3、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征4、体育课程的特点和功能一、体育教学目标的设计依据与要求(一)体育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一、体育教学目标的设计依据与要求93(二)设计体育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1)设计体育教学目标,应充分考虑时代的特点,既不要超越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又要反映当前学校体育发展的总趋势;(2)设计体育教学目标,必须从体育教学的实际出发,在学校体育目标指导下,根据本地区、本学校的具体条件,发挥自己的优势,体现自己的特色;(二)设计体育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94(3)设计体育教学目标,应注意体育教学目标的整体性,注意各项目标间的联系与衔接;(4)设计体育教学目标,特别是单元与课时的目标,力求明确、具体,凡能量化的目标,尽可能量化,不能量化的最好能有程度的要求,以利于检查、评价;(5)设计体育教学目标,应当注意体育教学目标的可控性、可调性。(3)设计体育教学目标,应注意体育教学目标的整体性,注意各项95二、体育教学目标的困惑与反思(一)“增强体质”的困惑与反思

第一,在一节时间本来就很有限的体育课上,学生有多少时间来增强体质。第二,学生体质下降的事实,是否是体育教学没能实现“增强体质”的体育教学目标所致。第三,是不是通过在体育课上的身体练习就能达到“增强体质”的体育教学目标。二、体育教学目标的困惑与反思(一)“增强体质”的困惑与反思96(二)培养“三基”目标的困惑与反思(三)培养“道德品质”目标的困惑与反思体育课程与教学论课件97三、体育教学目标的重新整合第一,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第二,培养积极参与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三、体育教学目标的重新整合第一,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98第三,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第四,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第五,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