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形拱桥系杆拱桥施工监控方案_第1页
异形拱桥系杆拱桥施工监控方案_第2页
异形拱桥系杆拱桥施工监控方案_第3页
异形拱桥系杆拱桥施工监控方案_第4页
异形拱桥系杆拱桥施工监控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异型拱桥施工监控方案2015年8月目录TOC\o"1-5"\h\z\o"CurrentDocument"1、工程概况1\o"CurrentDocument"1.1桥梁概况1\o"CurrentDocument"1.2施工流程3\o"CurrentDocument"1.3施工监控目的5\o"CurrentDocument"1.4施工监控依据5\o"CurrentDocument"2、施工监控总体思路与方法7\o"CurrentDocument"2.1施工监控原则7\o"CurrentDocument"2.2施工监控原理及方法8\o"CurrentDocument"2.3施工监控工作内容9\o"CurrentDocument"3、施工控制的内容和方法11\o"CurrentDocument"3.1施工过程仿真分析11\o"CurrentDocument"3.2各施工阶段主要控制指标11\o"CurrentDocument"3.3施工误差分析与调整方法12\o"CurrentDocument"4、施工监测的内容和方法14\o"CurrentDocument"4.1基础施工和支架搭设预压阶段14\o"CurrentDocument"4.2纵梁施工阶段15\o"CurrentDocument"4.3拱肋施工阶段17\o"CurrentDocument"4.4吊杆张拉阶段18\o"CurrentDocument"4.5横梁施工阶段20\o"CurrentDocument"4.6桥面系施工阶段20\o"CurrentDocument"4.7施工监测工作汇总20\o"CurrentDocument"5、施工监控精度与工作要求22\o"CurrentDocument"5.1控制精度要求22\o"CurrentDocument"5.2实施中的总体要求22\o"CurrentDocument"6、施工监控组织机构及工作程序23\o"CurrentDocument"6.1施工监控组织机构23\o"CurrentDocument"6.2各单位分工24\o"CurrentDocument"6.3施工监控工作程序26\o"CurrentDocument"7、施工监控质量及安全保障措施27\o"CurrentDocument"7.1测试方法及要求27\o"CurrentDocument"7.2测试仪器和元件要求27\o"CurrentDocument"7.3测点保护要求27\o"CurrentDocument"7.4数据分析要求27\o"CurrentDocument"7.5安全生产要求28\o"CurrentDocument"8、监控人员安排29\o"CurrentDocument"9、监控设备安排30\o"CurrentDocument"10、监控成果提交3111上海市市政公路工程检测有限公司111、工程概况1.1桥梁概况某异型拱桥位于设计道路平面圆曲线上,桥梁起点桩号为K1+194.81,终点桩号为K1+254.81,桥长60m。由于桥梁长度较小,曲线半径较大,采用弯桥直做,主体结构为直线布置,桥面板悬臂边为曲线布置,桥梁总宽为30.2〜30.25m,桥面布置为:0.3m(栏杆)+1.8〜2.0m(人行道)+2.5m非机动车道+1.7m(分隔带)+15.42m(车行道)+1.7m(分隔带)+2.5m(非机动车道)+2.8〜3.0m(人行道)=30.2〜30.25m(总宽)。桥梁设计荷载等级:城一B级,人群荷载按《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第10.0.5条取用。主桥采用下承式异形拱桥,刚拱刚梁自平衡体系;横桥向采用两片主拱肋,主拱肋为反对称布置,拱肋为矩形钢筋混凝土,主梁为纵、横梁组合梁格式结构,纵横梁均为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主桥受力体系为:拱肋与纵梁共同承重,拱脚采用拱梁固结;主拱产生的水平推力由纵梁预应力承担,形成竖向平面内自平衡体系,纵横梁组合形成平面内框架体系;荷载由桥面板传到横梁再到纵梁,由纵梁传给吊杆再传到拱肋,由拱肋传到拱脚、基础。某异型拱桥立面总体布置如图1.1.1所示,横断面如图1.1.2所示。Z5XI2.鼻00005苗丢E-0.5630ls.69lyw图1.1.1主桥立面图(单位:mm)1.独脚桩图1.1.2主桥横断面图(单位:mm)主拱横桥向反对称布置两片拱肋,拱肋布置于机非分隔带上,两片拱肋拱脚处中距为17.12m。拱肋采用平面内偏二次抛物线,矢跨58.47m,矢高14.04m,矢跨比1/4.165。拱肋为矩形钢筋混凝土结构,宽1.7m,高1.2m,拱脚入桥侧4.8m(出桥侧6m)范围加高为异形块固结于主梁上。纵、横梁均采用C50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纵梁横桥向间距为17.12m,每5m设置一道内横梁,共设置10道内横梁,纵横梁形成整体桥面系主框架梁格。纵梁为单箱双室,顶板为凸形块箱形截面,梁高2.2m,宽3m,腹板厚0.3m,底板厚0.25m;内横梁为T形断面,顶板厚0.25m,肋厚0.3m;端横梁为箱形截面,宽3m,顶底板厚0.25m,腹板厚0.5m。横梁在桥面系范围内设置2%双向横坡,中心处梁高1.8m;桥面板为分段现浇钢筋混凝土,厚0.25m。全桥布置10对斜拉吊杆,吊杆与水平夹角为54°,吊杆水平间距5m,采用平行钢丝吊杆。吊杆选用冷铸吊杆锚具,下端锚固于横梁底,上端锚固于拱肋顶部锚槽内部。吊杆索体单拱肋入桥侧4根吊杆采用109丝?7mm平行钢丝,中间3根采用85丝?7mm平行钢丝,出桥侧3根采用55丝?7mm平行钢丝,标准强度1670Mpa。下部结构采用轻型桥台,台帽及耳墙均采用C35钢筋混凝土。桥台基础采用①1.2m钻孔灌注桩,桩基持力层为⑦层。桥面采用9cm厚沥青混凝土+8cm钢筋混凝土铺装。沥青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铺装之间设置防水层;全桥采用D80型伸缩缝。全桥支座均采用GPZ(II)盆式支座。1.2施工流程主桥施工流程总体上划分为6个阶段,具体如下。第一阶段,如图1.2.1所示:1)搭设施工场地,施工道路;2)施工钻孔灌注桩;3)浇筑桥台承台。图1.2.1第一阶段施工示意图第二阶段,如图1.2.2所示:1)在桥位处搭设支架;2)立模,扎筋,安放纵、横梁预应力管道;3)在支架上浇筑纵梁、纵梁间的内横梁及端横梁混凝土,预留后浇带;4)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拆模,张拉主梁纵向预应力钢束。图1.2.2第二阶段施工示意图第三阶段,如图1.2.3所示:1)在桥面上搭设拱支架;2)立模,扎筋;3)在支架上现浇拱肋。图1.2.3第三阶段施工示意图第四阶段,如图1.2.4所示:1)图1.2.3第三阶段施工示意图第四阶段,如图1.2.4所示:1)拆除拱肋部分支架,安装拱肋横向稳定支撑装置;2)张拉拱肋吊杆。图1・2・4第四阶段施工示意图第五阶段,如图1.2.5所示:1)浇筑横梁及纵梁间的后浇带;2)张拉端横梁及内横梁底缘预应力钢束;3)浇筑悬臂部分混凝土,待预应力达到强度后张拉剩余预应力。图1.2.5第五阶段施工示意图第六阶段,如图1.2.6所示:拆除所有支架;施工桥面系及附属工程;调整索力至设计成桥索力。图1.2.6第六阶段施工示意图1.3施工监控目的本桥结构形式独特,施工工艺复杂。施工过程中结构体系将随施工阶段的不同而变化,结构的最终形成须经历一个时间跨度长而又复杂的施工与体系转换过程。桥梁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着许多误差对成桥目标的实现产生干扰,并可能导致成桥线形及内力状态与设计要求不符等问题。因此,施工过程中须对线形及内力进行控制,及时掌握结构实际状态,在必要时对施工步骤及控制条件做出调整,防止施工中的误差积累,保证最终的成桥线形与结构受力合理。本桥施工监控主要目的是确保施工过程结构安全,保证成桥后各构件的线形和内力状态符合设计要求。1.4施工监控依据《道路新建工程某异型拱桥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2015.04《道路新建工程某异型拱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2015.07《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JTG025-86);《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T8-2007)2、施工监控总体思路与方法2.1施工监控原则1、系统性原则某异型拱桥为下承式异形拱桥,属高次超静定结构,吊杆索力、温度、线形、荷载等各项因素相互影响,施工监控需全面了解吊杆索力、应力、温度、线形等指标,才能从总体上把握结构的状态;因此施工监测布设测点和确定监测频率时必须遵循系统性的原则,具体体现为:1)测试的数据可以互相验证。利用不同类型监测数据间的相关性以及测点间的对称性等来相互验证实测数据的可靠性,并综合分析结构状况。2)测试的数据要保持连续性。本桥施工周期较长,因此对测试仪器的稳定性和安装技术有很高要求,特别是在应力测试中需要选用稳定性好的测试仪器并在测点布置时考虑一定的冗余度。3)施工监控与运营期结构监测相结合,从数据的连续性等角度考虑施工监控与运营期结构监测的衔接问题。2、与桥梁结构设计相结合原则本桥结构形式复杂,施工监控工作应遵循与桥梁设计相结合的原则,具体体现为:1)对主桥结构设计中的关键部位、受施工或其它不确定因素影响所涉及的受力部位进行重点监控,作为反演分析的依据。2)依据设计计算情况,确定拱肋和主梁位移、拱肋和主梁应力的监测控制值,复核设计单位的施工阶段验算和成桥阶段计算成果。3)施工监控系统应能够保证在整个施工周期内为控制计算分析提供确切的参数,包括拱肋线形、吊杆索力、结构温度场等,以便进行施工过程验算。4)依据设计人员提出的具体要求进行针对性布点。3、与桥梁施工相结合原则1)结合施工实际确定测试方法、监测元件的种类、监测点的保护措施。结合施工工序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测点损坏而造成监测数据不连续。2)结合施工实际调整监测点的布设位置,尽量减少对施工质量影响,如在预埋混凝土应变计时,要尽可能减少对混凝土浇筑质量的影响。3)在必要时适当调整监控方案,确保工程施工按计划进度开展。4)结合施工工况和工序确定测试频率。4、适应施工监控现场变化的原则随着施工过程的逐步开展,监控人员对材料性能、结构的受力特性等将会有较好的掌握;同时随着监控过程的深入,监测的数据处理工作量会越来越大。因此为提高工作效率,及时地、准确地提供监测数据,保证施工不延期,在监测中后期,适当调整监测数量及监测频次,突出重点、确保数据准确。5、经济合理原则1)监测方法的选择,在确保测试精度前提下结合工程经验尽可能采用直观、简单、有效的方法。2)监测元件的选择,在确保可靠的基础上尽可能使用技术成熟的仪器。3)监测点的数量,在确保全面、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利用监测点之间联系和结构的对称性,减少测点数量,提高工作效率。2.2施工监控原理及方法根据本工程的具体情况及类似项目经验,本项目施工监控选用自适应控制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施工过程的反馈数据不断更正用于施工控制计算分析的相关参数,使计算分析模型适应实际施工过程,当计算模型能够较准确地反映实际施工过程后,以计算分析程序指导以后的施工过程。施工监控的基本步骤如下:1)以设计的成桥状态为目标,按照设计规定的各项参数确定每一施工步骤应达到的分目标,并建立施工过程计算分析模型;2)根据上述分目标开始施工,并测量实际结构的变形、应力、索力等数据;3)根据实际测量的数据分析和调整各设计参数,以调整后的参数重新确定以后各施工步骤的分目标,建立新的计算分析模型;4)反复上述过程使模拟计算分析结果与实际施工相吻合,各分目标成为可实现的目标,进而利用计算分析模型来指导以后的施工过程和必要的调整与控制。在施工过程中,误差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当结构的线形、内力误差能控制在精度

范围之内时,则不必调整。当误差超出控制精度范围或各工况的累积误差已不允许时,则必须进行调整。调整时,以结构线形和吊杆索力为控制目标,同时兼顾结构应力在规范规定的范围内。本桥施工控制流程见图2.2.1。图2.2.1施工控制流程2.3施工监控工作内容本项目桥梁施工监控工作总体上可分为施工控制和施工监测两部分。通过施工控制与监测的有机结合,调整控制桥梁的线形和内力,尽可能使桥跨结构的成桥状态达到或接近设计预期值。施工控制是利用高效计算机程序,按施工过程对结构进行仿真计算及结构验算;对施工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与原设计进行比较和误差分析,确定和指导每一个阶段的施工参数;预报施工中可能出现的不利状况及避免措施。施工监测是利用事先在关键部位埋设的监测仪器和相关设备,按施工控制的要求监测各种结构数据,包括几何参量和力学参量。本项目施工监测主要包括拱肋空间变形监测、拱肋应力监测、纵梁线形监测、纵梁应力监测、吊杆索力监测、基础沉降观测、温度监测等。3、施工控制的内容和方法3.1施工过程仿真分析施工过程结构状态模拟分析是施工监控的出发点。在施工监控开始前,根据施工图及施工方案,对结构进行成桥状态验算和施工过程模拟分析。本项目施工过程模拟计算采用通用桥梁分析程序MIDAS/CIVIL。按照设计及施工单位给出的施工工序及基本参数,首先确定合理的成桥状态,然后采用正装计算方法确定各施工状态下的结构受力和变形等控制数据。通过施工过程模拟分析,得出如下成果:1)对设计文件复核:对桥梁的应力、变形及整体稳定性等进行整体受力复核;对关键节点局部区域的应力及稳定进行分析;对施工过程进行模拟分析。2)确定施工参数:主要施工参数包括纵梁定位高程、拱肋定位高程、吊杆张拉力及合理张拉顺序、混凝土桥面板施工顺序等。3)对施工方案的临时变更进行及时论证:由于施工过程的复杂性,施工方案的局部改变不可避免,施工监控工作将配合好施工单位,以服务工程为原则,及时对变更的施工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并将监控指令进行相应的调整。本项目桥梁施工过程结构状态分析结果详见“某异型拱桥施工监控计算报告”,该计算分析结果在与设计单位相互校对确认无误后作为本桥施工控制的理论轨迹。3.2各施工阶段主要控制指标1)纵梁浇筑阶段根据施工控制计算结果,重点控制纵梁定位高程,辅以纵梁关键断面应力控制。纵梁施工需根据监控计算出具的“纵梁立模定位高程表”进行。2)拱肋浇筑阶段根据施工控制计算结果,重点控制拱肋定位高程,辅以拱肋关键断面应力控制。拱肋施工需根据监控计算出具的“拱肋立模定位高程表”进行。3)吊杆张拉阶段根据施工控制计算结果,重点控制吊杆索力、纵梁变形、拱肋变形,以及纵梁关键断面应力和拱肋关键断面应力。吊杆张拉施工需根据监控计算出具的“吊杆张拉顺序及张拉力”进行。4)桥面系施工阶段根据施工控制计算结果,重点控制吊杆索力、纵梁变形、拱肋变形,以及纵梁关键断面应力和拱肋关键断面应力。吊杆索力调整需根据监控计算出具的“调索张拉顺序及张拉力”进行。3.3施工误差分析与调整方法在桥梁施工过程中,由于受到混凝土浇筑偏差、预应力张拉、临时施工荷载等因素的影响,结构线形和内力会产生一定的偏差,若不加控制任其发展,可能会发生严重后果。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根据监测掌握的结构实际状态,对施工误差做到及时分析与纠正。在每个阶段施工结束后,对上个施工阶段的结构安全、施工控制目标实现情况及施工误差情况等进行分析;并根据目前施工误差情况及施工的安全风险等因素,确定施工误差调整方案,在下一节段施工前,给出新的施工监控指令。施工误差分析及调整的流程如下图所示。拱肋变形系梁变形关键部位应力吊杆索力温度弹性模量其他因素弹性模量误差温度影响徐变影响张拉力偏差安装偏差拱肋变形系梁变形关键部位应力吊杆索力温度弹性模量其他因素弹性模量误差温度影响徐变影响张拉力偏差安装偏差根据本项目桥梁特点,可能引起理论预测误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1)结构重力误差:结构重力误差主要来自构件几何尺寸的差异和材料容重的偏差,特别是混凝土材料容重在施工过程中也会出现波动,在几何尺寸不变的前提下,将引起结构重力误差。2)施工活载误差:无论是分布活载还是集中活载都可能出现误差,这种误差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活载集度和作用位置。3)预应力和索力误差:引起预应力和索力误差的因素很多,包括张拉机具、锚固设备、管道摩擦、钢索尺寸、钢索模量等。4)收缩和徐变误差:引起混凝土收缩和徐变影响误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收缩和徐变系数的取值、混凝土加载龄期大小、各节段之间龄期差异、各部件受力状态不同等。5)材料模量误差:材料弹性模量,特别是混凝土材料的弹性模量离散性很大,直接影响到结构力学性能。6)温度变化误差:桥梁结构周围环境温度的变化具有一定的随机性,会引起结构温度的变化,并通过材料热膨胀系数影响桥梁结构的变形和受力。温度变化误差涉及到周围环境温度误差、结构本身温度误差和热膨胀系数误差三个方面。7)计算模型偏差:无论采用何种结构分析方法,总是要将实际桥梁结构进行简化,并建立计算模型,正是这种简化使计算模型与实际结构之间产生了误差,即计算模型失真引起的结构状态误差。针对上述各种误差,某异型拱桥施工控制的误差调整拟采用自适应控制的方法进行控制,具体处理方案如下:1)尽可能采用实体/板壳有限元模型进行施工过程的模拟仿真分析,以尽量减小模型误差;2)比较实测值与空间理论预测值,若两种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则按原预测值继续下一节段的施工,否则进行第3)步工作;3)进一步分析误差的原因,特别对实际的设计参数进行识别,采用较为准确的参数进行结构分析,据此确定下一施工阶段的施工参数。施工监测过程中若发现位移、索力、应力等指标变化超限或与计算值相差过大等情况,将及时预警,并由施工监控领导小组组织设计、监理和施工各方,必要时聘请专家,召开专题会议,共同商议解决。4、施工监测的内容和方法施工监测是施工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施工控制提供精确、科学的参数。本桥施工监测的内容主要包括基础沉降观测、纵梁变形监测、纵梁应力监测、横梁应力监测、拱肋变形监测、拱肋应力监测、吊杆索力监测几个方面。本工程各施工阶段的监测工作内容及方法如下。4.1基础施工和支架搭设预压阶段4.1.1布设测量基准网作为几何线形测量的基准,测量控制网对施工监控工作至关重要。本项目将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测量控制点(坐标及高程),结合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布设的工作基点,在现场设置测量控制网。平面控制网采用全站仪建立,借助已建立的施工控制网。平面控制测量按照《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中的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三等测量技术要求施测,J1级仪器测角6测回,测距2测回。高程控制网采用水准仪建立,地面段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中的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三等测量技术要求执行,水准环线闭合差M±0.6寸言(单位mm,式中n为测站数),测站基、辅分划读数较差±0.5mm,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0.7mm,视距<50m。地面至梁顶的高程传递测量采用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法往返观测,传递高程间距控制在150m内,J1级全站仪垂直角3测回,距离2测回。在施工过程中,定期将现场工作基点与首级控制点进行联测,工作基点与首级控制点联测技术要求与建立监测基准网时的要求一致。同时在每次测量时,要进行工作基点之间相对关系的检测。发现相对关系不满足规范要求时,应重新计算基准点成果,根据新成果进行各监测点成果计算。4.1.2基础沉降观测在桥台施工完成之后,在桥台盖梁上布设基础沉降观测点,以监测施工过程中的基础不均匀沉降和累计沉降。结合施工现场条件,考虑到施测的方便,在每个桥台盖梁的角点及横向中点位置设置沉降观测点,测点布置如图4.1.1所示;每个桥墩设6个测点,全桥共计基础沉降监测点12个。基础沉降监测采用水准仪和配套的铟钢尺。对于基础沉降观测,在施工过程中的每个关键工况后均进行基础沉降观测,除此之外,每月固定测试1次。图4.1.1基础沉降监测点布置示意图4.1.3支架预压变形监测(1)编写支架预压监测方案根据施工单位的《支架预压方案》,按照施工结构的特点,结合现场支架布置情况,编写相应的《支架监测方案》。(2)支架监测的实施根据《钢管满堂支架预压技术规程》(JGJT194-2009)和《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的要求,按照《支架监测方案》监测支架沉降。(3)支架监测数据处理和成果提交支架预压过程中,监测点沉降观测数据成果每天以书面形式报一次参建各方,包括各监测点各个加载工况高程、本次沉降量、累计沉降量。支架预压完成后,计算弹性变形量和非弹性变形量,撰写支架监测成果总结报告,正式提交参建各方。根据支架弹性变形量数据和结构挠度理论计算值,向施工单位出具监测结构的“施工立模高程指令”。4.2纵梁施工阶段支架搭设并预压完成之后,在支架上立模,扎筋,浇筑纵梁、纵梁间的内横梁及端横梁混凝土;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拆模,张拉主梁纵向预应力钢束;该阶段的监测内容及方法如下:(1)纵梁高程控制和变形观测通过出具“立模标高指令”和检测纵梁关键点位的高程来控制纵梁高程线形。

在每侧纵梁端部及每根吊杆对应的位置上各设置1个变形监测点,测点布置如图4.1.2所示,每侧纵梁测点12个,全桥共计24个;在每个测点位置上埋设专业测量标记,并用红油漆标记。在每个施工工况,采用水准仪测量各监测点高程,计算高程变化,分析纵梁变形数据,以确保纵梁施工过程中线形满足施工监控要求。垠就虾商胶弱点反啜由#..京垠就虾商胶弱点反啜由#..京图4.1.2纵梁变形监测点布置示意图(2)纵梁控制截面应力测试在每侧纵梁的跨中、L/4及3L/4断面各设置4个应力测点,测点布置如图4.1.3所示;全桥纵梁上共计应力测点24个。图4.1.3纵梁应力测点布置示意图纵梁应力测试采用基康仪器(北京)有限公司的BGK-4200型埋入振弦式混凝土应变计,在纵梁混凝土浇筑之前沿纵桥向绑扎在受力钢筋上,传感器安装如图4.1.4所示;在混凝土浇筑三天后测试初始值,并在每个施工工况测试纵梁各个关键截面的应力,对应力进行分析。图4.1.4埋入式混凝土应变计安装示意图(3)横梁控制截面应力测试在端横梁、2#中横梁及5#中横梁的跨中断面各设置2个应力测点,测点设置在横梁的顶部和底部;全桥横梁上共计应力测点6个。在混凝土浇筑三天后测试初始值,并在每个施工工况测试纵梁各个关键截面的应力,对应力进行分析。4.3拱肋施工阶段纵梁、纵梁间的内横梁及端横梁施工完成之后,在桥面上搭设拱支架,在支架上立模、扎筋、浇筑拱肋,进行拱肋施工;该阶段的监测内容及方法如下:(1)拱肋高程控制和变形观测在每侧拱肋对应于吊杆锚固点位置及拱脚位置设置高程监测点,每侧拱肋设置12个测点,全桥共计24个;采用全站仪或水准仪检测各关键点高程,以确保拱肋施工定位高程满足要求,并在各个工况对监测点进行高程监测,分析拱肋的变形。拱肋高程监测点布置如图4.1.5所示。图4.1.5纵梁高程监测点布置示意图(2)拱肋控制截面应力测试在每侧拱肋的跨中、L/4、3L/4及拱脚断面各设置2个应力测点,测点布置如图4.1.7所示;全桥拱肋上共计应力测点20个;拱肋应力测点布置如图4.1.6所示。

£zir.A图4.1.6拱肋应力测点布置示意图£zir.A拱肋应力测试采用BGK-4200型埋入振弦式混凝土应变计,在拱肋混凝土浇筑之前沿拱肋纵向绑扎在受力钢筋上;在混凝土浇筑三天后测试初始值。并在每个施工工况测试纵梁各个关键截面的应力,对应力进行分析。4.4吊杆张拉阶段在拱肋浇筑施工完成之后,拆除拱肋部分支架,安装拱肋横向稳定支撑装置,张拉拱肋吊杆;该阶段的监测内容及方法如下:(1)吊杆索力测试本桥共20根吊杆,吊杆内力是反映桥梁施工各阶段受力状态的重要指标之一,索力测试与分析是施工监控的重要内容。吊杆索力测试拟采用振动法与千斤顶油压表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测试。振动法测试吊杆索力采用DH5906型无线索力测试系统,其基本原理是采集吊杆在环境随机振动激励下的振动信号,通过频谱分析得到其自振频率,根据弦振方程以及吊杆的固有计算参数(索长、单位索长质量),计算分析索力。考虑吊杆抗弯刚度的理论计算方法为:T=4m(f2::n2)-12-n2兀2EI/12n式中:T一吊杆索力;m—单位索长的质量;1一吊杆的自由振动计算长度;f一吊杆的第n阶自振频率;〃一振动阶数;E/—索的抗弯刚度。千斤顶油压表法测试吊杆索力的基本原理是根据千斤顶张拉油缸中的液压推算千斤顶的张拉力,该张拉力即为此时的吊杆索力。该方法简单易行,比较直观、可靠,但需事先对液压系统进行标定。振动法可以对张拉过程及成桥后的吊杆进行多次重复测试,但根据以往类似项目的经验,由于受到索道管、减振器等因素的影响,吊杆自由振动计算长度比较难以准确确定,进而可能会影响到测试精度。千斤顶油压表法仅适用于在施工过程中对吊杆索力进行测试,若对索力进行重复测试则成本较高。根据吊杆索力两种测试方法的特点,本项目拟结合吊杆张拉施工,用两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索力测试,用千斤顶油压表对频率法测试出的吊杆索力进行标定,具体操作方法如下:在吊杆张拉施工过程中,采用经过计量标定过的千斤顶精密压力表法测试吊杆张拉力,在张拉到位后稳定油压,同时采用加速度传感器测试吊杆自振频率,根据两种测试方法的等效性,对吊杆的自由振动长度进行修正,并将其作为吊杆的基本参数,在后续施工监测及运营期监测中根据修正后的计算长度采用振动法进行吊杆索力测试。(2)纵梁变形监测在吊杆张拉的各个关键工况,采用水准仪对纵梁变形进行监测;纵梁变形测点布置见4.2节。(3)纵梁应力监测在吊杆张拉的各个关键工况,对纵梁控制断面的应力进行监测;纵梁应力测点布置见4.2节。(4)拱肋变形监测在吊杆张拉的各个关键工况,采用全站仪对拱肋空间变形进行监测;拱肋变形测点布置见4.3节。(5)拱肋应力监测在吊杆张拉的各个关键工况,对拱肋控制断面的应力进行监测;拱肋应力测点布置见4.3节。4.5横梁施工阶段在吊杆张拉完成之后,浇筑横梁及纵梁间的后浇带,张拉端横梁及内横梁底缘预应力钢束,浇筑悬臂部分混凝土,待预应力达到强度后张拉剩余预应力;该阶段的监测内容及方法如下:(1)横梁应力:横梁应力测点布置及测试方法见4.2节。(2)纵梁变形:纵梁变形测点布置及测试方法见4.2节。(3)纵梁应力:纵梁应力测点布置及测试方法见4.2节。(4)拱肋变形:拱肋变形测点布置及测试方法见4.3节。(5)拱肋应力:拱肋应力测点布置及测试方法见4.3节。(6)吊杆索力:吊杆索力测试方法见4.4节。4.6桥面系施工阶段在横梁施工完成之后,拆除所有支架,施工桥面系及附属工程,调整索力至设计成桥索力;该阶段的监测内容及方法如下:(1)纵梁变形:拱肋变形测点布置及测试方法见4.2节。(2)纵梁应力:纵梁应力测点布置及测试方法见4.2节。(3)横梁应力:横梁应力测点布置及测试方法见4.2节。(4)拱肋变形:拱肋变形测点布置及测试方法见4.3节。(5)拱肋应力:拱肋应力测点布置及测试方法见4.3节。(6)吊杆索力:吊杆索力测试方法见4.4节。4.7施工监测工作汇总根据本桥的施工流程,确定各施工工况下的测试内容如表4.7.1所示。

表4.7.1施工监测流程施工阶段测试工况测试内容基础沉降支架变形拱肋变形纵梁变形拱肋应力端横梁应力第1阶段基础施工及支架搭设盖梁浇筑完成寸(初值)支架预压寸第2阶段纵梁浇筑纵梁模板定位寸(初值)纵梁混凝土浇筑寸寸纵梁预应力张拉寸第3阶段拱肋浇筑拱肋模板定位寸(初值)拱肋混凝土浇筑寸寸寸(初值)第4阶段吊杆张拉拆除拱肋部分支架寸寸寸吊杆张拉寸寸寸第5阶段横梁施工后浇带施工寸寸寸寸寸(初值)寸悬臂段施工寸寸寸寸寸张拉横梁预应力寸寸寸寸第6阶段桥面系施工桥面系施工寸寸寸寸寸注1:该工况下测量纵梁模板定位高程。注2:该工况下测量拱肋模板定位高程。215、施工监控精度与工作要求5.1控制精度要求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确定本项目桥梁各项施工控制精度要求见表5.1.1;该控制精度要求若与设计要求有出入,以设计要求为准。表5.1.1桥梁控制精度标准项目参数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拱肋线形控制轴线偏位±5mm梁轴线±10mm纵横梁安装施工控制梁高程±10mm吊杆安装施工控制吊杆长度±10mm吊点位置±10mm吊点高程±10mm吊杆拉力符合设计要求5.2实施中的总体要求1)严格控制施工临时荷载,桥上堆载应按要求定点、定量。2)所有观测记录必须注明工况(施工状态)、日期、时间、天气、气温、桥面特殊施工荷载和其它突变因素。3)每一施工工况完成后,由监控方进行测试,确认测量结果无误并进行分析处理后,下达下一工序的监控指令指导施工。4)监控指令表经有关方确认后,才能进行下一工序的施工。5)施工测试受温度影响较大,测试应在一天气温平稳时段进行,所有测试项目应基本同时进行。6、施工监控组织机构及工作程序6.1施工监控组织机构1、施工监控领导小组由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和施工控制单位参加。包括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施工控制单位的技术负责人,每单位1人,其中建设单位任组长。施工控制领导小组不定期开会,由组长召集,讨论施工控制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并提出修正方案。施工监控领导小组组织机构见图6.1.1。施工监控领导小组1建设单位技术负责人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设计单位技术负责人监理单位技术负责人监控单位技术负责人图6.1.1施工监控领导小组组织机构图2、施工监控工作小组由施工监控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参加。包括:施工监控单位的现场代表数人;施工单位的现场施工技术负责人1人;监理单位的现场代表1人;设计单位的设计代表1人;建设单位的施工现场代表1人。其中施工控制单位的现场负责人任组长。施工控制小组定期开会,由组长召集。讨论施工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修正方案。如碰到重大施工问题的,或需要修改设计的,提交施工控制领导小组讨论。施工监控小组组织机构见图6.1.2。图6.1.2施工监控小组组织机构图6.2各单位分工1、建设单位1)制定桥梁施工总体计划及分阶段工作计划;2)负责施工、监控过程中重大技术方案、施工工艺的审定;3)定期召开五方协调会议,协调相互间的工作,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4)督促各参建单位履行各自的职责,对各方的工作质量进行考核;5)对监控单位提交的监控总报告进行审定;6)履行与各方签订的合同中规定的各项权利和义务。2、设计单位1)向现场派驻有经验的设计代表,做好设计技术交底,参与施工组织设计、监控方案的审查和重大技术方案的决策,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设计问题;2)提供结构计算数据文件、图纸、结构最终内力状态和线形。包括成桥状态下的索力、结构控制截面内力和应力;成桥线形要求;考虑施工过程的结构预拱度;3)对关键工况及有较大调整时会签监控项目组签发的控制指令;4)在征得建设单位同意的情况下进行重大设计修改;5)对监控单位布设测点的合理性提出意见,根据监控数据判断其是否属于受控状态,当超出允许误差控制范围时,应及时与监控单位协调,并尽快达成以设计方意见为主导的答复意见,送交监理单位,并抄送各参建单位;6)履行与建设单位签订的合同中规定的各项权利和义务。3、施工单位1)根据总监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分阶段工作计划,制订各工序更详细的计划安排和施工方案,并及时将施工进度情况通知监理单位,由监理单位通知监控单位到现场以便监测,如变更原定施工方案应尽早提出;2)提供龄期为7、28d的混凝土强度试验及其它规范规定或监理工程师认为需要的试验数据,当原材料发生变化时需重新进行试验;3)进行支架预压试验,提供相应的试验结果;4)提供各构件预制、现浇尺寸和混凝土数量,提供施工荷载的位置和数值,对桥面施工荷载进行控制;5)负责测试元件的现场保护,并为监控单位提供现场测试的便利条件;6)履行与建设单位签订的合同中规定的各项权利和义务。4、监理单位1)向监控单位提供经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各工序时间安排表,并根据施工进度情况及时通知监控单位到现场进行相关的准备;2)对施工单位提供的原始数据如预应力张拉记录、构件尺寸、混凝土浇筑数量、现场各种材料试验数据和其它自检数据进行监理,提供主梁断面尺寸测量结果及各节段实际混凝土浇筑方量;3)对监控结果进行签收,对施工单位提供的各项数据进行签认;4)参与监控方案的审查和重大技术方案的决策;5)履行与建设单位签订的合同中规定的各项权利和义务。5、监控单位为确保监控工作顺利进行,加强施工与质量管理,成立项目部,全面负责本工程的运作,配备1个计算分析组和1个现场测试组。监控单位工作内容主要包括:1)负责监控方案的编制,按批准的方案对施工进行全面有效的监测和监控;2)在施工监控开始前,根据设计图及施工单位提供的施工方案,对结构进行全施工过程模拟计算,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实测数据对结构进行动态仿真分析;3)在各施工阶段,对各控制截面变形、控制截面应力、索力进行跟踪监测,同时与理论计算结构进行对比分析,如发现实测结果与理论值偏差较大、甚至超出强度安全控制指标等,应提请暂停施工,查明原因;4)从施工角度优化设计方案,根据施工单位实际情况及以前的经验,并根据理论计算对施工方案提出合理的改进方案,及时通报参建各方,并会同设计、监理、施工单位提出调整方案,并报建设单位;5)对施工和监理单位的测量数据进行复核;6)每月向建设单位提交监控月报(月报提供周期还应与施工进度协调)在主桥竣工后一个月内向建设单位提交施工监控总报告;7)履行与建设单位签订的合同中规定的各项权利和义务。6.3施工监控工作程序施工监控领导小组总体上指挥施工监控工作,具体实施由施工监控工作小组完成。首先由施工监控方发出施工监控指令表,报监理方确认签发至施工单位具体实施。一个阶段施工完成后,监控、监理将各相关数据汇总至施工监控工作小组进行简要小结,进而进入下一阶段的施工工作程序。施工监控工作程序见图6.3.1。图6.3.1施工监控工作程序7、施工监控质量及安全保障措施7.1测试方法及要求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