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社会教案(13篇)_第1页
小班社会教案(13篇)_第2页
小班社会教案(13篇)_第3页
小班社会教案(13篇)_第4页
小班社会教案(13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小班社会教案(13篇)

小班社会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知道哥哥姐姐能听口令走步、做操。

2.理解:整整齐齐、有精神。

3.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呈现出来。

4.情愿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共享自己的心得。

5.使小伙伴们感到欢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知识。

活动预备:

与大班老师联系一下要看哥哥姐姐走步、做操。

活动过程:

1.引发参观哥哥姐姐活动的爱好。

瞧瞧我们幼儿园有我们小班小伙伴,还有哪些小伙伴呢?

这些哥哥姐姐在干什么呢?

2.观看哥哥姐姐走步、做操。

引导幼儿看哥哥姐姐有精神地走步、做操;整整齐齐地排队做操。

理解:整整齐齐、有精神。

3.哥哥姐姐带弟弟妹妹一起练习走步。

4.游戏:“袋鼠跳”。

哥哥姐姐做大袋鼠,弟弟妹妹做小袋鼠,一起跳一跳。

活动建议:

结合“哥哥姐姐真棒”的活动,可开展“大带小”系列活动。

如:与哥哥姐姐一起做手工;哥哥姐姐带我散步等。

活动评价:

1.能不由自主地学哥哥姐姐走步、做操。

2.对哥哥姐姐有崇拜感。

活动反思:

孩子年龄尚小,并不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怎样做才是最好。要让孩子明白这些就需要在孩子的心目中树立好的榜样。

小班社会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能够发觉别人明显兴奋与不兴奋的表情,并在老师的渲染下,会用简约的语言和动作予以他人关怀和援助。

2、激发幼儿怜悯关怀他人的情感,并学会说:“我来援助你”。

活动预备:

1、老师排练表演。道具:头饰〔红花姐姐、青蛙、小山羊〕

纸撕面条、棉签、纱布。

2、图片、积木、报纸、篮子。

活动过程:

一、老师扮演红花姐姐出场,与幼儿谈话,引起幼儿对红花姐姐的认识。

“小伙伴好,我是红花姐姐,我最喜爱关怀和援助别人,还喜爱做好事,所以我每天都很欢乐。”

二、情景表演,幼儿与情景互动。

1、小青蛙出场。〔手受伤了〕

红花姐姐:小青蛙,你怎么啦?

小青蛙:森林里发大水,把树冲到了,树倒下来压到了我的手,现在我的手好痛呀!

红花姐姐:你别焦急,我来援助你。〔涂药、包扎〕

2、小山羊出场。〔难过的哭〕

红花姐姐:小山羊你怎么啦?

小山羊:森林里发大水,把吃的都冲走了,现在我又冷又饿。

红花姐姐:你别焦急,我来援助你。〔披上衣服、吃面条〕

三、老师与幼儿进行交谈。

提问:1、小伙伴们在幼儿园,老师是怎样援助你的?

2、在家爸爸、妈妈是怎样援助你的?

3、小伙伴们,平常都是老师和爸爸、妈妈援助你们,那你们援助过别人吗?

四、小青蛙敲门进来:“红花姐姐,森林里还有很多小动物也遇到了困难,他们也需要援助,你快跟我来看看。

五、拉开幕布,出示图片

红花姐姐:“哎呀!小动物们都怎么啦?”请个别幼儿起来回答〔小猫被树压着,小鸡落在水中,小熊的房子倒了,小兔饿得在哭〕。

小动物们遇到了困难,都很难过小伙伴们快来想方法帮帮小动物们,请幼儿说出怎样关怀、援助小动物们。

依据幼儿说的方法,老师将小动物解救出来。

六、延伸活动

让幼儿们自由选择援助小兔做吃的〔用报纸剪面条〕或是到结构角为小熊搭房子。

小班社会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礼貌用语款待小客人,培育小主人意识。

2.感知各种糖果食品的种类,初步学习分类。

3.体验与同伴共同共享的乐趣。

活动预备:

1.已有作客的阅历。

2.与邻班小伙伴相互熟识、交往过。

3.自制分类标识,食品假设干;炮沫板每人二块。

活动过程:

一、幼儿介绍自己的食品。

引导幼儿从食品的名称、外形、颜色、味道等方面讲解并描述。

二、给食品分类。

1.认识分类标记。

2.将食品分类。

三、电话邀请小客人。

请一位孩子打电话邀请邻班孩子来作客。

四、谈谈如何款待小客人。

引导幼儿运用礼貌用语款待小客人。〔如:相互问好、请进、请坐、请吃东西等〕

五、找伙伴找。

到后与好伙伴坐在一起,相互介绍自己的姓名、年龄等。

六、共享食品。

边共享、边体验、边沟通。

七、音乐游戏。

碰一碰互动的双方体验了共同游戏带来的欢乐。

小班社会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在睡午觉时,能把脱下的衣裤鞋子,较整齐地放在固定处。并学习何钻被窝入睡,加强保暖。

2、逐步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

3、引导幼儿初步掌控日常生活中的睡午觉。

4、遵守游戏规章,掌控游戏的玩法。

【重点与难点】

1、让幼儿懂得怎样午睡好;学习一些正确的午睡方法,逐步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

2、在日常生活中基本能做到不大喊大叫。

【活动预备】

1、寝室环境布置“怎样午睡好”

2、布娃娃一个。

【活动流程】

一、情景感知:

1、情景表演,让幼儿形象地感知怎样午睡好。(演示娃娃的午睡)让幼儿在感知“娃娃”的午睡过程中,形象地理解以下两点:

(1)为了避开起床时不受冻,能赶快穿上自己的衣、裤、鞋、袜,就应当把这些东西整齐地放在固定处。

(2)为使在睡觉时不受凉,就要盖好小棉被,学习钻被窝入睡。

二、方法传受

1、边表演边念儿歌《午睡》通过生动、有趣的形式,提高幼儿练习的爱好,援助幼儿掌控正确的方法。让幼儿边听边做,将脱下的衣物等放在固定处。

脱下鞋子和外衣,端端正正放整齐。

铺好被子上床去,小被温和盖身体。

闭上眼睛手放好,不吵不闹睡午觉。

房间里面静静静,一觉醒来精神好。

2、教幼儿把小鞋子放整齐。老师边念儿歌《小船靠岸》边引导幼儿把鞋子放整齐。

小鞋小鞋像小船,离开小脚要靠岸。

快快划呀快快划,谁的小船先靠岸?

谁的小船靠得好。

3、启发幼儿将脱下来的衣服叠整齐,老师边念儿歌《折叠衣》边教孩子叠衣服。

放平衣服对整齐,先将“两袖”向前抱,

再把“腰儿”弯一弯,看看是否叠好了。

裤腰对裤腰,裤脚对裤脚,

中间折一折,裤子就折好。

找呀找,找呀找,袜头、袜口找伙伴,找到伙伴反跟斗。

4、学钻被,盖被。可让个别幼儿示范正确方法:掀开一侧被子,躺下后双脚伸直,将掀起的被子盖在身上,盖好被边、被角。老师念儿歌幼儿跟儿歌《钻被窝》做动作。

先开一扇门,躺下把脚伸,

小门关关紧,闭上小眼睛。

(以上这些活动,还可以结合幼儿午睡生活环节进行)。

三、巩固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1)开展“赛一赛”的游戏(比一比,看谁叠得快。比一比,看谁摆得快。比一比,看谁钻得快)。并进行鼓舞和表扬。

(2)在活动之余继续进行练习,让幼儿渐渐熟识并巩固这些方法。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思路比较清楚,教态自然,能够依据教案的流程来上课。但是整个活动过程的气氛有点沉,不能够表达幼儿对活动的乐趣。

小百科:睡觉,一般是指人类睡眠,是人类不可缺少的一种生理现象。人的一生中,睡眠占了近1/3的时间,它的质量好坏与人体健康与否有亲密关系,由此可见睡眠对每一个人是多么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睡眠的质量决断着生活的质量。

小班社会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培育幼儿的环保意识,激发幼儿喜爱生活的美妙情感,体验自制玩具的乐趣。

2、知道塑料袋的基本特征及用途。

3、鼓舞幼儿依据塑料袋的形状。用夸张的形式表现出人物或动物的头部特征。

4、培育幼儿思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技能及快速应答技能。

5、意沟通,清晰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预备】

1、各种外形的塑料袋、剪刀、即时贴、皱纹纸、双面胶。

2、能比较精确地画出常见动物及人物的头部特征,会娴熟运用剪刀。

3、活动室四周张贴人物和常见动物的图片及装饰过的塑料袋。

【活动过程】

1、谈话活动。

(1)老师出示幼儿带来的塑料袋,请幼儿说一说:塑料袋从哪里来?你们用过的塑料袋是怎么处理的?

(2)引导幼儿认识各式各样的塑料袋,说出外形、颜色,并了解塑料袋的用途及特征。(较轻,不易腐蚀)

2、观看录像请幼儿观看环境污染的录像。并分组争论:用过的塑料袋该如何处理?如何减削塑料袋对环境的污染?

3、制作活动。

(1)观赏老师制作的塑料袋娃娃,说一说:娃娃是用什么做的?怎么做成的?引导幼儿观测老师制作时充分考虑了袋子的大小、外形,以及提手的外形和位置等。

(2)幼儿自制塑料袋娃娃。老师鼓舞幼儿用即时贴、皱纹纸等材料夸张地表现五官、发型等。

(3)沟通作品,请幼儿说说制作的是什么,是怎么做成的。

4、户外游戏。

老师引导幼儿将自制的塑料袋娃娃用绳子系上,手拿绳子跑起来,借助风来让娃娃飞起来。

小班社会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观赏故事《小草》,知道植物生长离不开阳光和雨水。

2.懂得感恩援助自己成长的人。

活动重点:

知道植物生长离不开阳光和雨水

活动难点:

懂得感恩援助自己成长的人

活动预备:

课件《小草》

活动过程:

一、引入

老师:小伙伴,你们知道小草是怎么长大的吗?它需要些什么?

二、故事《小草》

1.老师播放课件【整体观赏】,幼儿边看课件边观赏完整的故事,1-2次。

2.老师播放课件【第一段】,请幼儿说说画面上小草的到了谁的援助,它是怎么援助小草的,它给了小草什么?之后老师可以点击小草展示答案,也可以点击“看故事”再现相应故事情节。

3.老师播放课件【第二段】,根据第二个环节开展活动。

4.老师播放课件【第三段】,幼儿争论“小草说了什么?”之后老师可以点击小草展示答案,也可以点击“看故事”再现相应故事情节。

三、说一说

幼儿说一说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谁的援助,他们是怎样援助自己成长的?你预备怎么回报援助自己的人?

小班社会教案篇7

一、活动目标

1、体验放松、开心的心情,减轻分别焦虑感。

2、情愿参加游戏活动,初步熟识老师,亲近老师。

3、探究、发觉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激发幼儿在集风光前大胆表达、沟通的爱好。

二、活动预备

自制魔术盒、糖果和玩具假设干

三、活动过程

1、老师以小丑魔术师的身份,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爱好。

(1)导入课题,激发幼儿的爱好。

(2)老师扮演小丑,引发幼儿对魔术的爱好。

2、观看魔术表演,鼓舞幼儿与老师的互动。

(1)老师手拿魔术盒,请幼儿猜猜盒子里有没有东西,并请个别幼儿伸手摸一摸。

(2)当幼儿认为没有东西时,老师可以摇动盒子,让幼儿听到里面的声音,激发幼儿的新奇心。

(3)老师边说“变变变”,边快速地从下层拿出玩具,给幼儿惊喜的体验。

3、请幼儿吃变出来的糖果。

4、幼儿品尝糖果。

5、延伸活动:请幼儿把玩具送回家,邀请幼儿进区玩玩具。

小班社会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了解认识动物妈妈对宝宝的照看。

2、认识各种动物的`形状,了解其生活习性。

3、享受听故事和集体游戏的乐趣。

活动预备:《世上只有妈妈好》磁带、录音机、动物头饰,与本课有关的关课件。

活动过程:

1、听音乐:《世上只有妈妈好》,然后提问:这是一首什么歌曲?歌曲里唱的什么?小伙伴谁的妈妈最好?好在哪里?今日老师和小伙伴一起学习《妈妈好》这一课。

2、讲故事:在一棵很高很高的树上,鸟妈妈在鸟巢里生下了两个蛋,鸟妈妈每天孵呀孵呀,有一天鸟蛋哗啦裂开了,一只小鸟钻出来了,随后第二只小鸟也钻出来,叽叽喳喳叫着“妈妈妈妈”我的肚子好饿呀!这时鸟妈妈从远处叼来虫子一口一口的喂它们。(老师边讲幼儿边看大屏幕)。

提问:故事里有谁?鸟妈妈怎样照看它的孩子?你见过鸟巢吗?有什么用?假如其他的动物来捉小鸟,鸟妈妈会怎么办?

3、(课件展示:羊妈妈和马妈妈带孩子一起去游玩)老师讲解故事的开头,让小伙伴讲结尾。

小结:刚才讲了鸟妈妈、羊妈妈和马妈妈的故事,它们都特别爱惜自己的孩子,还有一位动物妈妈和别的妈妈不一样,你们想知道它是怎样爱惜自己的孩子的吗?请看大屏幕!

4、提问:这位动物妈妈是谁?(袋鼠)。它的孩子在哪里?在里面做什么?

小结:这位动物妈妈叫袋鼠,当大灰狼和其他的动物来侵害它们的时候,小袋鼠就藏在袋子里,里面即安全又暖和,现在我们看着小袋鼠自己编一首儿歌吧——袋鼠有个妙妙袋,

里面宝宝真可爱,宝宝不要走出来,袋子一碰就打开。(让幼儿边说儿歌边表演)

5、游戏《好妈妈》:幼儿分别戴有羊、马、鸟、鱼的头饰,其他幼儿扮演小动物,跟在妈妈后面,自加动作。

小班社会教案篇9

活动目标:

1、愿意与别班的孩子交伙伴,体验交伙伴的欢乐。

2、尝试有动作有节奏的念出自己和新伙伴的名字。

活动预备:

1、樱桃、草莓、苹果贴纸假设干,活动前贴于孩子额头。

2、动物胸卡假设干活动前贴于孩子的胸前。

3、孩子们已经会做“找个伙伴”这个游戏,学习过有节奏的念名字。

4、场地布置:把位子刻意得摆放成两个两个一组的爱心形。

活动过程:

一、迎新伙伴

苹果班的孩子欢迎其他班级的小伙伴,引导孩子们用各种方式打招呼,如“你们好!”、“HI”、“HELLO”等。

请小客人入座,各班猜想对方所在的班级,相互用洪亮、有节奏的声音来讲解并描述。如:一方孩子说:“他们是**班的”,另一方立刻回答到:“对,我们是**班的”。

二、大家认识一下吧

你们想和我做伙伴吗?那我们怎样可以成为伙伴呢?你们知道我是什么班的老师吗?知道我叫什么名字吗?

老师示范有动作有节奏的说出自己的班级和名字,如:“我是苹果班的,我叫小珠珠”,并拍三次身体的不同部位。

老师也想和你们做伙伴,你们也来介绍一下自己,象小珠珠老师那样用有动作有节奏的话来介绍,让老师和其他的小伙伴都认识你,好吗?

老师和孩子在一起,用夸张的动作重复仿照刚才介绍自己名字的幼儿,以表示关注和应答。

——相互询问对方的名字。

用协作动作有节奏的话语来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新伙伴。如:他叫***,他是**班的,并做不同的身体动作。

四、和新伙伴做个游戏

集体舞《美满拍手歌》,引导孩子们依据胸卡上的动物特征和新伙伴合作做动作,由老师评比出哪组或哪对好伙伴合作做得最好,让他们进行有节奏有动作的介绍彼此,然后大家就仿照他们的动作。

五、活动的延伸:送请柬,交新伙伴

孩子依据老师提供的信封上的班级名称及将要认识的新伙伴的照片去各班查找,然后请新伙伴带上胸卡,带回活动室相互交谈、游戏。

小班社会教案篇10

活动目标:

引导幼儿听成人指令,一页一页翻看图书。

预备材料:

1、每人一本相同图书

2、磁带、录音机

重点难点:学习翻书的方法

活动地点:活动室

活动形式:集体活动

活动过程:

1、幼儿听音乐传书,每个小伙伴都有一本图书。

2、老师请幼儿听录音磁带,听到指定的声音就把图书翻开一页。老师与幼儿一起看书,讲解并描述图片的内容。

3、对于新的图片,老师让幼儿通过举手,表达自己对图片的认识,然后师幼共同读懂图片内容。

4、读完图书,幼儿听音乐收书,最末一个小伙伴将书送到指定的位置。

小班社会教案篇11

活动目标:

1、学习正确地蹲姿。

2、养成幼儿良好的体态习惯。

3、培育幼儿的合作意识,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预备:

动物演唱会会场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爱好

设计情景:孩子们,动物演唱会结束了,我们一起去帮他们整理一下会场吧?

老师带孩子进入活动室,让幼儿整理场地并给孩子照相,引起幼儿的的憧憬和爱好。

二、幼儿观看,自己去发觉怎样的蹲才是正确的美观的。

等孩子们整理完后,老师放映孩子们整理场地的照片:“刚才,我们小伙伴好能干哦,把会场整理的这么洁净。请小伙伴们好好看,咱们是怎么整理会场的哦?”

幼儿争论后老师提问:

(1)看看都是怎么蹲的啊?谁蹲的姿态好看呢?

(2)刚才小伙伴蹲下身捡的时候,上身是怎样呢?

(3)两条腿又是怎样的?

(4)为什么蹲下时要双腿并拢,不能叉开腿?

老师小结幼儿的发言并示范正确地蹲姿,让幼儿练习。

三、玩游戏

1、“蹲蹲看”。

(1)小伙伴围成一个圆,玩“红萝卜/白萝卜”游戏。

(2)观测幼儿蹲下时两脚的位置,身体重心的改变。

(3)让孩子在“蹲蹲看”的游戏中发觉下蹲时的重心改变,体验如何是蹲得稳,如何是蹲得不好。

2、请幼儿争论

(1)游戏时怎样才能蹲得稳?为什么有的小伙伴蹲不稳?

(2)蹲时的动作要领是什么。

四、活动延伸

请小伙伴回家以后也要有个正确的蹲姿,养成良好的生活体态习惯。

小班社会教案篇12

活动目的:

1、知道吃青团是清明节的重要风俗,了解吃青团风俗的由来。

2、幼儿尝试做青团,体验制作的胜利感和分工合作的乐趣。

3、情愿沟通,清晰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4、能大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胜利的欢乐。

活动预备:

各班2斤搅和好的青团粉,豆沙馅,请老师做好预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一个青团)这是一种点心,小伙伴们认识它吗?

2、你吃过青团吗?是什么味道?

3、什么时候要吃青团?(清明节的时候)二、清明和青团为什么清明节肯定要吃青团呢?

(老师介绍清明节吃青团的由来)三、制作青团:

清明节就要到了,我们也来做青团,好不好?

1、学习做青团。

(1)老师示范,做青团的方法

A揉面将面团搓成长条状

B将长条分成较为匀称的小块

C把小块的面团搓圆,压成小碗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