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课文12寓言二则【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会写本课生字。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寓言蕴含的道理。3.情感与价值懂得应该听劝告,及时改正错误行为的道理。【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教学难点】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寓言揭示的道理。【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揭示课题,引入新课什么是“寓言二则”?理解寓言。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的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寓言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二则”就是“两个”。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则寓言故事。1.出示课题,课题是个成语,让我们一起来读一遍。(学生齐读)2.这个成语中,你有不理解的字吗?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3.现在你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了吗?(学生尝试解释)4.从这个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自由回答、提问)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听准生字的发音。2.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后把本课的生字读一遍。3.检查自学效果。(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作坊(fāngfáng)坊本(fāngfǎng)圆圈(quānjuàn)羊圈(quānjuàn)钻研(zuānzuàn)钻石(zuānzuàn)重点强调:多音字在意思上的区分。你是怎样来区分多音字的?(通过查字典区分多音字的不同意思)(2)比较字形,并组词。钻()站()叼()叨()(3)强调字形,理解字义。“窟、窿”都是穴字头,都和洞有关。注意“窿”字的“生”上面有一横。“街坊”就是邻居的意思。(4)指导写字。“亡、牢、丢、告”写在田字格的中央。“钻、劝”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三、通读课文,理解内容1.本课的生字、生词我们都弄清楚了,现在你们能读读课文吗?(指名读课文)大家思考:这篇寓言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用一句话概括)2.羊是怎样丢的呢?默读课文第1~4自然段,思考:第一次丢羊是什么原因?第二次丢羊又是什么原因?学生结合问题自由回答:第一次丢羊是因为羊圈有个窟窿。第二次丢羊是因为养羊人没有及时把羊圈修补上。小结:那么这部分内容可以用课题中的哪两个字概括?(亡羊)对,这部分内容告诉我们,养羊人为什么丢了两次羊。3.养羊人又是怎样“补牢”的呢?结果又怎样呢?让我们自由读一读第5自然段。结合朗读,自由回答:养羊人后悔了,赶快把羊圈补上了,以后再也没丢过羊。4.练习复述。四、品读评价,体会寓意1.请你评价一下这位养羊人,说说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人。(友情提示:我们不能毫无根据地随便评价他人,对养羊人做出的任何一个评价,都要有根有据,理由充分。)(1)自由读课文,动笔画一画。(2)在小组内交流。2.全班交流评价。(1)养羊人是个不听劝告的人。①从他与街坊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他不听别人的劝告。他的话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漫不经心、毫不在意、无所谓的语气)大家尝试读一读,指名朗读。街坊的话应该怎样来读?你是从哪个词知道的?(从“赶紧”一词知道街坊很为他着急,感到可惜,要读出劝的语气)(指名尝试读)分角色来读对话,体会对话双方不同的心情。②从第4自然段中的两个“又”,感觉到他这个人太一意孤行了。第一次丢羊,他就应该想到还会丢,可他偏偏不去修补羊圈,导致他第二次丢羊。这两个“又”应该怎样来读?大家尝试读第4自然段,体会养羊人的可气之处。(2)养羊人是个知错能改的人。这个养羊人真是可气,那么养羊人就没有一点儿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吗?(默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抓住“后悔没有”想象一下养羊人当时后悔的心情,尝试读出来。抓住“赶紧”“结结实实”指导朗读,从这两个词你知道了什么?(养羊人的可贵之处:发现错误后,马上就改,而且很有信心。)养羊人的最可贵之处就是他心想“现在修还不晚”。看到这句话,你想说些什么?大家自由交流。小结:这就是养羊人的闪光点,他虽然发现问题很晚,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是,一旦发现错误后,他能及时地去改正。想象一下,如果他在发现错误后,却沉浸在后悔和自责中,总是认为晚了,那么,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可见,只要有信心,知道及时改正错误,任何时候都不晚。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你想到了什么?(学生结合自己或他人的事例,自由谈)3.养羊人由开始的不在乎,到后来的后悔,再到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如果你是养羊人,你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呢?你是不是有满腹话语想对大家说呢?(奉劝大家,不要像我这样,不听他人的劝告,不能及时地改正错误。我们要虚心接受他人的劝告,发现问题及时地改正。更要记住,只要想改正错误,任何时候都不晚。)“亡羊补牢”这个成语还有后半句,你能根据寓言蕴含的道理补上后半句吗?(亡羊补牢,未为迟也)五、明确寓意,指导实际1.我们这节课学习了寓言《亡羊补牢》,你都明白了什么道理?2.在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应该怎样去做呢?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导入新课1.(出示课题)谁来读读故事的题目?(指名读、齐读:揠苗助长)2.理解“揠苗助长”的意思。“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呢?请大家打开语文书翻到第58页,认认真真地读读这个故事,要做到读准字音,读通故事,在文中画出“揠苗”的意思。3.“揠苗”是什么意思?(找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4.文中有一个句子告诉我们“揠苗”的意思,你画出来了吗?(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5.这个人为什么“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这就是“揠苗助长”的意思。谁来完整地说一说?二、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体会“焦急”的意思1.读了课文后,你能说说文中的这个人为什么要揠苗助长吗?用上“因为……所以……”来说说结果怎样。2.这个人希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一些,他当时的心情怎样?文中有一个词直接写出了他当时的这种心情,你能找出来吗?(焦急)3.教学:认识“焦”。4.“焦急”藏在这个句子里。(出示句子: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1)自由读句子,一边读一边想象农夫当时的样子。(2)读了这个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3)交流。(指名朗读)5.你还能从课文的其他语句中感受到农夫的焦急吗?读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来。(出示句子: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1)你从哪些词中体会到了他的“焦急”?巴望。“巴望”我们还可以说成。(盼望、期望、希望、渴望)
天天。他每天都到田边去看。(2)刮大风时去吗?下大雨时去吗?他这样天天去为的是什么?(为了看禾苗快快长大)(3)真是个心急的农夫,谁来读一读?(指名读)(4)听了你们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农夫眼巴巴地看着田里的禾苗的样子,听,我仿佛还听到了他正对着禾苗说悄悄话呢!他会说些什么?6.过渡:农夫希望自己的禾苗快点儿长大,他天天到田边去看,可是——(出示句子: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1)你从哪里感受到了他的焦急?(觉得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高)(2)禾苗真的没长高吗?我们来看看这两个句子,你有什么体会?比较句子: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高。(3)指导朗读。小结:禾苗在慢慢地长高,但在农夫眼里却一点儿也没有长高,他真是个性急的人。7.还从哪个句子能看出农夫的焦急?(出示句子: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1)从哪些词可以看出农夫的焦急?急忙跑:真是个急性子,想到办法之后还这么急。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忙了很长时间都还没有休息。引读:当中午太阳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时,农夫在田里。
当肚子饿得咕咕叫时,农夫在田里。
当农夫汗流浃背时,他还在田里。
(2)他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都在重复着同样的动作,难怪会累得筋疲力尽。(3)看,你能说说农夫都累成什么样子了吗?(累成这个样子就叫——筋疲力尽。)理解:筋疲力尽。(筋:筋骨;尽:完。形容非常疲乏,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4)让我们再一次把自己的感受放进句子里读读。(5)“筋、疲”两个字住进了田字格,仔细观察它们在田字格里的位置,要写好这两个字,你们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师范写、同桌互评)三、讲解植物的生长规律,引导学生体会寓意1.过渡:刚才我们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体会到种田人的急,我还从你们的朗读中感受到了他的焦急,可是,禾苗长高的事能急吗?现在我们来看一段视频。2.看了视频,你知道了什么?小结:原来植物都有一定的生长规律,种子还没有发芽,植物就不可能长高,植物还没有长得健壮,它就不可能结出种子。3.课文中的这个人犯了什么错?老师这儿有一个词语。(急于求成)他还犯了什么错?(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四、学习第3、4自然段1.这个人犯了这么严重的错误,他知道自己错了吗?我们来读读。(出示第3自然段)(1)认读“喘气”“一大截”。比较“截”与“栽”“裁”的不同。(2)从这个句子中我们知道这个农夫非但不知道自己错了,还很得意呢!谁来读读他的得意?2.他很高兴,很得意,可结果怎样?我们来看看。五、拓展小结1.如果你是他的儿子,或是他的邻居、朋友,看着枯死的禾苗,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如果你是这个农夫,你又会说些什么?请选择一个角色,说一说。2.学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3.总结: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急于求成,如果太着急,违背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反而会失败。希望我们能从文中的这个人身上吸取教训,千万不要干出这样的傻事。4.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揠苗助长》,像这样短小而生动的故事,却能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大道理,我们把这样的故事叫寓言。【板书设计】亡第一次丢羊毫不在意第二次丢羊后悔——修羊圈结果再也没丢揠苗助长希望禾苗长得快些拔高一截【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目标明确,方法落实。了解故事,读懂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这既是学习寓言的主要目标,也是学习寓言的方法。老师把学习的目标与方法清晰地教给孩子,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扎实进行,有效落实。2.循环反复,螺旋深化。第一,教学中多次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生字词的学习:在课文中整体认读,在具体的语句中读准确,在探究中理解生字词的意思。反复的认知重现,对孩子学习掌握生字是积极有效的。第二,读故事,悟出道理,却没有“到此为止”,而是多次相互碰撞:读故事,体会人物的心理;懂道理,找语句体会;创设口语交际训练平台,把故事与道理相融合,每一次的碰撞都是一次深化提升。[不足之处]结合教材特点,选择学法,但切入点的问题缺少讨论的价值。[再教设计]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悉心聆听,快速分析,及时调整方向。13画杨桃【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会写“图、课”等生字,会认“靠、而”等生字。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对话的语气。3.情感与价值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这一道理,从中受到科学的思维方法的教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事实、尊重他人的好习惯。【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这一道理,使学生从中受到科学的思维方法的教育。【教学难点】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类似画杨桃的事,并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神态、动作、心理、语言描写,把一段话说清楚。【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杨桃、五角星形的杨桃图画。【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导入课题同学们,大家一定很熟悉图画课。在课堂上,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我们会画出活泼可爱的小动物、美丽多姿的花朵,还有许多作品会得到老师的表扬。今天的图画课,老师要带领我们画杨桃,这次谁的作品会是最好的呢?让我们到文中去看一看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提出自学要求:1.初读课文,把课文读准确,给文章标好自然段序号。2.联系上下文,想想“和颜悦色、哈哈大笑”等词语的意思。3.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研读展示1.主题概括。“我”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认真地、老实地画出杨桃的样子,并且认为画得很准确,以为会得到同学们的赞扬,却被无情地嘲笑了。后来,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受到了教育。2.认真地朗读第1自然段,思考:从“认认真真”和“老老实实”这两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我”把杨桃画成了“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是因为。
(1)我的座位在教室前排靠边的地方。(2)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3)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3.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第2~4自然段,看看“我”把这幅画交出去时,同学们有怎样的反应。体会同学们第一次嘲笑“我”。(1)学生交流后,让学生读读文中同学们嘲笑“我”的句子。(2)体会同学们嘲笑的语气。①引导:你们什么时候会哈哈大笑?你们的这种笑和文中的“哈哈大笑”一样吗?有什么不同?②学生回答后板书。(嘲笑)4.小结:“我”画的杨桃遭到了同学们的嘲笑,这时候老师会怎么做呢?请大家课后继续读课文吧!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复习导入深入研读,悟情明理。教师引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小作者的画遭到了同学们的嘲笑,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师是怎么处理这件事情的。二、继续朗读课文的剩余部分1.出示两次对话。对话(1):“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它像什么?”“像五角星!”对话(2):“现在你看看那杨桃,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不……像。”“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2.指导朗读对话。3.引导学生抓住“同学们”的语言变化,体会“同学们”从误解“我”到理解“我”的变化过程。同学们仔细阅读这两段对话,细心的同学一定会发现什么。第一处对话中同学们的答句后面都有感叹号,表示不假思索的语气;第二处对话中多了三处省略号,说明同学们的回答支支吾吾,结结巴巴,迟疑。4.教师小结:前一处对话回答得很简单,很干脆,很坚定,同学们还在嘲笑“我”;后一处对话里有三个省略号,同学们的语气支支吾吾、结结巴巴(板书:结结巴巴),是知道自己错了的表现。5.找一找关于老师的描写,用笔画出来。思考讨论:(1)理解“审视”的意思,思考:老师为什么要审视?“审视”是指审慎地观察。老师之所以要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讲桌上的杨桃,是因为。
老师看问题的角度与同学们的不一样。(2)当老师审视了讲桌上的杨桃,听见同学们还在嘲笑“我”,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为什么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呢?(3)哪个词说明了老师严肃的神情延续了一段时间?(半晌)“半晌”的时间有多长?在这半晌的时间里,老师既没说什么,也没做什么。如果你就是文中的这位老师,你在考虑什么呢?(4)老师想出的好办法是什么?让学生从“我”的角度对杨桃进行仔细观察,并把看到的结果跟同学交流。这一看,同学们发现从“我”的角度看杨桃,它确实像个五角星。这一看,同学们知道嘲笑“我”是错的。他们发生了变化,说话变得结结巴巴。三、口头说话,以读促写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有嘲笑别人或被别人嘲笑的时候,也有误解别人或被别人误解的时候。当时,我们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怎么做的?想好了再说说。看谁能把自己的经历说成一段完整的话。四、积累语言,拓展延伸“你自己才是最重要的,相信你自己,一切从自己出发,这样你才能不断设计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你喜欢这段话吗?谈谈你的想法。【板书设计】画杨桃“我”的画——认认真真,老老实实老师的话——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教学反思】[成功之处]《新课程标准》在目标定位中强调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良好的语感,要靠平时多读和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来实现。上《画杨桃》这课时,我主要从读的角度入手,以读为主,朗读感悟。在学生初读课文后就安排了让学生自由表达质疑。孩子们读书后,都有一种“读完了就想说一说”的冲动。因此,我请学生自由地站起来说一说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心得。在我的鼓励下,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提出了很多有代表性的问题。这些发言,不但培养了学生自读自悟、表达质疑的能力和习惯,也使教师了解了学生初读课文之后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和疑难所在,为教师下一步的教学,提供了学情参考。[不足之处]在教学《画杨桃》一课时,教学过程不是很流畅,同时,对于字词的练习和指导不够,如对“和颜悦色”没有具体指导、理解和分析,导致目标落实不到位。[再教设计]1.好的课堂应该有所舍弃,做到重点突出。2.想要上好一堂课,老师的准备非常重要。我们要多角度、多方位地思考问题,做到多种预设。14小马过河【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认识“驮、磨”等生字,会写“愿、意”等生字,会用多音字“坊”。(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会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课文内容。2.过程与方法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3.情感与价值学习课文内容,懂得遇事要开动脑筋、具体分析、勇于实践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会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课文内容。【教学难点】理解文中老马对小马说的话,懂得遇事要开动脑筋、具体分析、勇于实践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揭示课题,自学课文(童话是儿童喜欢的体裁,无须解说,直接揭示课题,情绪即被激起。)《小马过河》是一篇童话,同学们是很喜欢读的,现在请你们自己读读课文。自学要求:生字要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了解故事里有哪几个角色。二、结合句子教学生字词(目的是让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识字,同时又可以了解故事梗概。)出示小黑板:小马驮(tuó)着麦子向磨坊(mòfáng)跑去,小河挡(dǎng)住了去路。牛伯(bó)伯(bo)说:“水很浅(qiǎn),能蹚过去。”松鼠突(tū)然说:“水深得很哩!”小马叹了口气:“唉(ài)!还是回家问问妈妈吧!”小马听了妈妈的话,抬起前蹄(tí)下了河,河水既(jì)不深,也不浅。三、指导写字1.“愿”是半包围结构,“厂”的撇要长一些。2.“意”是上中下结构,注意各部分要匀称。3.“麦、突”都是上下结构,上下部分基本相等。4.“该、伯、刻、掉”都是左右结构,“该、伯、掉”三字左窄右宽,“刻”字左宽右窄。四、范读课文小马是怎样过河的呢?请同学们听老师读课文。五、再自学课文、分段(通过下列提问,帮助学生弄清课文层次。)1.课文第1自然段说的是什么?2.小马到河边去了几次才过河?3.课文中写小马第一次过河是哪几个自然段?第二次呢?4.那么课文可分成几部分?第一部分:老马让小马帮做点儿事。第二部分:小马第一次没敢过河。第三部分:第二次小马终于过了河。六、练习1.写生字词。2.给下面的句子加冒号和引号。小马对妈妈说我很愿意帮您做事。老马说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提示注意点:引号成对使用,句末标点点在引号里面。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轻声读第一部分二、读讲第二部分1.自学。提出要求:课文中写了小马、老马、老牛、松鼠的对话,看看他们说了些什么。课文中写他们的对话时,还写出了他们说话的动作、神情和语气。你能把这些词语找出来吗?例如“小马连蹦带跳地说”,“连蹦带跳”这个词语就把小马说话时的动作和高兴的样子写出来了。自学时就把这些词语画出来。2.找出提示语,为指导表情朗读做好准备。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下列板书:小马老牛松鼠老马连蹦带跳地说高兴地说嗒嗒嗒跑过去,问道认真地说叹了口气,说难为情地说低下了头,说拦住他大叫亲切地说3.选择几个重点词语加以指点,并结合指导朗读:假如有一天,我们来到小河边,听到小马与老马,还有老牛、松鼠的对话,说话时,他们的神情、动作以及语调生动极了,这一场对话真有趣。他们一个个是怎么说的?你能学学吗?(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中,使扮演的角色在朗读课文时带有饱满的、真实的情感。这样,学生的表情朗读就很容易达到要求,而且对提示语所显示的形象有了具体的理解。)(1)“连蹦带跳地说”,表示小马高兴。还可以换成什么词语?(一蹦一跳,蹦蹦跳跳,蹦呀跳呀,又是蹦又是跳)老马也是“高兴地说”,老马、小马都很高兴。不过,一个是大人,一个是小孩儿。现在请同桌的两个小朋友分角色朗读第2自然段中老马和小马的对话。(2)小马来到一条小河边,他为难了。他心里是怎么想的?该怎么读?(轻读)谁来扮演小马?(3)小马问老牛伯伯的话后面用的是什么标点符号?表示疑问的句子怎么读呢?老牛回答时,说得很平静,因为他认为河水很浅。现在请女同学扮小马,男同学扮老牛,读读他们的对话。(4)松鼠可不同了,松鼠忙拦住小马大叫,因为是大叫,后面用了什么标点?感叹号表示语气加重。谁能扮演松鼠?(指名试读)指导朗读:“小马!”一声叫住,要读得急促些,声音要高;两个“别过河”,速度要快些,是连着说的,第二个比第一个语气加重些。(再读)(5)“小马吃惊地问”,如果没有“吃惊地”,那是一般的发问;现在是“吃惊地问”,吓了一跳,表示出小马的害怕、紧张。(6)老牛和松鼠对河水的印象完全不同,你能分别用一个词概括一下吗?(深、浅)(7)小马听了这两种完全不同的意见,他该怎么办?课文中哪两个词说明小马听了老牛和松鼠的话不动脑筋就行动了?(立刻、连忙)(8)练习朗读第3、4自然段。四个人一组,分角色朗读。(9)比较:如果省掉这些表现他们对话时的动作、神情的词语,变成“小马说……老马说……松鼠说……”,你们觉得怎么样?(10)“说”“问”都是表示动作的词,所以前面都是用“地”。(虽是指导朗读,却把课文中主要的知识点突出了,而且通过对这些词语、标点的理解来指导朗读,这就把知识的教学、能力的训练以及思维的训练结合在一起了。)4.练习。填空:我高声()喊小林飞快()跑他轻轻()问我认真()写字小红高兴()说妹妹大声()唱着歌创设情境,让学生观察人物说话时的动作、神态。教师微笑着说:“同学们说。”让学生加以描述。选一个学生蹦跳着进教室,连声喊:“我们班得了红旗了!”然后要求其他学生把这一情境加以描述。第三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复习导入二、学习第三部分1.小马怎么过的河?(自读课文)2.老马是怎么说的?(反复朗读老马的话)(出示老马的话: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3.现在请你想想,同一条河,老牛说“浅”,松鼠说“深”,他们谁说得对?为什么?(出示小河、老牛、松鼠的图片,要求学生按“因为老牛,所以;因为松鼠,所以”的句式回答。)
(借助直观形象引导学生进入推理情境。)4.小马听了老马的话,认真地试了试,试的结果怎么样?为什么?(出示小马的图片,要求学生按“因为小马既不像……也不像……所以……”的句式回答。)三、总结课文,通过说话训练,总结出寓意1.现在,你们认为这篇课文中哪句话最重要?2.齐读老马的话。3.老马说:“不……不……是不行的”。如果改成“要……要……”这样正面的说法,该怎么说呢?(做事情要动脑筋,要去试试才行。)4.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做事情要动脑筋,更要实地去试试。)四、再现课文情景,分角色复述课文1.教师出示课后第二题。2.学生各自准备。3.指名分角色复述。学生分别戴上小马、老马、老牛、松鼠的头饰表演。五、组合学习小组,合作完成任务1.分角色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评一评他们读得怎么样。2.讲《小马过河》的故事。其他同学评一评他们讲得怎么样。3.编课本剧表演《小马过河》。其他同学评一评他们表演得怎么样。4.想象小马过了河,在回来的路上,又遇到松鼠、老牛,小马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回到家里,见到妈妈,小马会说些什么。找同学说一说。其他同学评一评他们想象得怎么样。【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成功之处]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会激发起无穷的潜能。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愿意读,喜欢读,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是朗读教学的第一要务。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教师适时范读,同学分角色朗读,激发“读”的兴趣。小孩子还有一个天性就是喜欢看图片,对事物充满好奇。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我在讲授老牛和松鼠的话对不对时,特意用演示、比较的方法,这样既直观地让学生发现差别,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之处]在本课的教学中,还是留下了很多遗憾。如在讨论“同一条河,老牛说水浅,松鼠说水深,他们谁说得对?为什么?”这一环节中,同学们在探讨的时候将小马也提前拉入讨论中,一下子将我的教学计划打乱。虽然听取了一位同学的回答,但是没有让其他同学继续发挥想象、自主发言,而是又将他们生硬地拉回到了我设计的问题当中。这主要说明我的随机应变能力还很欠缺,对课堂即时生成的问题不能准确地把握,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再教设计]我们首先要认识到不管教学活动如何设计,都应把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落到实处。学生的思维是最没有束缚、最活跃的,他们的脑子里装满了许许多多奇异的幻想,我们应该为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让他们在创新的王国里自由地翱翔。口语交际【教学目标】为加强对班级图书的管理,提高图书利用率,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教学重点】了解图书管理的现状,明白制订图书借阅公约的重要性。【教学难点】制订符合本班特点的图书借阅公约。【教学准备】图片、短视频。【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激情导入班级是我们温暖的家,我们都是集体中的一员,集体的目标靠我们共同来完成。为加强对我们班图书的管理,提高图书利用率,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让我们一起来制订一份班级图书借阅公约吧!二、审题学生读要求,学生自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三、指导1.回顾班里图书借阅情况,找找借阅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展示部分图片,播放短视频)学生自由发言。请学生做主持人,主持讨论。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在集体生活中,我们应该共同遵守哪些公约?全班交流。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主持人组织。教师相机点拨,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来思考、补充。学生发表意见。教师总结,学生干部在一旁记录。拓展。学生记录公约内容。请同学们课后试着为班级整理一份班级图书借阅制度。2.把班级图书借阅制度用笔抄写在纸上,贴在墙上。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图书管理员职责1.负责班级图书的管理,每天整理好图书,要求摆放整齐有序。2.负责图书角的整洁,注意保持清洁卫生。3.负责检查和监督不爱护图书的不良现象。二、管理细则1.考虑到二年级孩子的能力,班级图书角暂不设图书目录和借阅登记簿,同学们可自由选择喜爱的图书,做到轻拿轻放、随拿随放。2.每人每次限拿一本书,看完后在书架上放好再拿下一本,不得带回家。3.要爱护书籍,不得在书上乱写、乱画、圈点,或撕扯、折叠、污损。对于不爱护书籍的同学,将给予批评教育。4.图书角开放和阅读的时间:每天中午和下午课外时间或阅读课时间。其他时间,特别是上课期间不能随便借阅。在阅读课时间,还可以进行阅读交流和沟通。5.全班同学按学号顺序依次成为班级图书管理员,一星期一换。6.家长委员会要协助学生管理好班级图书角,张贴读书名言,并对图书角进行美化布置。三、其他为了鼓励同学们多借书、多读书、会读书,同时也为了锻炼同学们的能力,培养孩子们的责任心,每月月末还将评出“优秀图书管理员”“读书小能手”,并给予奖励。希望同学们快来加入读书的行列,人人争当读书小能手!【教学反思】[成功之处]一切都是在真实的情境中,在学生思想的原态中进行的,学生能说真话、吐真情。安排学生组成四人小组进行合作讨论。学生根据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提出了很有见地的意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取长补短,收获的不仅是知识,还有合作交流的能力,真正体现了合作学习的优越性。[不足之处]在制订公约的过程中,过于倾向班组长的意见,大多时间,发言的只是几个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再教设计]班级图书阅读公约的存在是为了更好地读书,并不是一种强制约束的工具。讨论商定班级公约的过程,既是提高学生认识的过程,又是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通过公约的制订,学生不但学会了有关应用文的知识,而且增进了同学之间的了解,沟通了同学之间的看法,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懂得了更多的道理。语文园地五【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发现识字规律,自己小结识字方法。2.理解带“笑”字的词语,体会汉字的奇妙。3.积累字词,使句子更生动。4.熟读背诵《弟子规》(选文),理解其意思,激发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5.读熟《好天气和坏天气》,懂得如果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就会有不同的结果。【教学重点】发现识字规律,积累字词,体会汉字的奇妙。【教学难点】熟读背诵《弟子规》,激发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识字加油站(一)导入。出示生字:瞧,生字园里来了几个字宝宝。你认识他们吗?(二)我会认。1.出示生字。我们来和这些好朋友打个招呼吧!(学生自由读)2.小组学习生字。小组里的小伙伴互相交流一下,读了这些字,你们有什么新发现吗?3.集体交流:小组派代表汇报,总结识字方法。4.指导学生小结。“厨、厕、厢、厦”的部首都是“厂”字头。“穴、窟、窿、窑、窄”的部首都是“穴”字头。带“厂”字头的字大多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带“穴”字头的字大多是上下结构的字。按照刚才同学们发现的识字方法“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我们来认一认这些生字,看看哪组的同学认得又快又好。5.小组学习:互相认读生字、记忆生字。6.抽读生字卡片,学生说一说怎么记住这个字。二、字词句运用(一)读一读,演一演。1.出示“笑”的词语,学生自由读。思考:你发现了什么?2.讨论:这些词语都是描写什么的?有什么不同?3.同桌互相演一演这些“笑”。4.学生“开火车”读一读。5.你还知道哪些描写“笑”的词语?(二)读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试试怎样读更好。1.过渡:这些句子,你还记得是在哪篇课文中出现的吗?现在我们来读读这三个句子吧。2.指名同学读句子。3.教师出示:去掉加点字的句子。学生读读这三个句子。4.比一比:哪个句子好?好在哪里?学生小组讨论。(这些加点词更能表现人物的特点。)5.小组同学互相有感情地朗读,推荐读得好的同学范读。三、我的发现1.出示六个词语,学生认读。教诲、寻找、伙伴、灾难、明亮、柔软。2.引导分析。“寻”和“找”意思相同,“伙”和“伴”意思也相同。3.学生自己寻找其他词语的规律。4.你还发现哪些词语也有这个特点?(学生畅所欲言。)如:思考、言语、疼痛、猜测、恐惧、奇怪。四、日积月累1.过渡:谁能背诵《弟子规》?你知道这几句话的意思吗?2.教师出示书上的句子。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