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根源_第1页
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根源_第2页
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根源_第3页
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根源_第4页
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根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剖析犯罪原因明确改造目标

湖北省未成年犯管教所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根源主讲人:金文杰一个人失足入狱服刑,既是人生的一大挫折,也是人生的又一次选择,尤其是对于未成年服刑人员,你们人生的路还很漫长,如何面对服刑生活,摆在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是执迷犯罪,不思悔改,破罐子破摔,走向自我毁灭之路;二是认罪服法,悔过自新,走向新生的光明之路。相信你们会选择后者,只有深挖自身犯罪根源,明确改造目标才能,改造自我,重获新生。本次课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员们深挖犯罪原因,明确改造目标,走新生的改造之路。前言主要内容1、未成年犯的身心特点

2、从思想上剖析未成年人犯罪原因3、从心理上剖析未成年人犯罪原因4、从行为上剖析未成年人犯罪原因5、正确改造途径

主要内容

每个孩子出生时都是一张白纸,是什么让他们异于同龄人?又是什么让他们最终走上了犯罪道路?未成年犯的身心特点

未成年人正处于生理发育突进与心理发育相对滞后的矛盾中,这使得他们的性格也是处于一种相互矛盾的状态之中。如:他们要求独立的意识和愿望强烈,对家庭依赖性减弱,却离不开家庭对他们的经济支撑;有自控能力和辨别是非能力差,模仿欲强、好奇心旺盛的性格特点。性格特征性格特征思维、思想、情绪变化明显,并具有偶发性、快速性、跳跃性的特点,遇事冲动,易走极端。情绪特征情绪特征受年龄和阅历的限制,加上自我约束力差、情绪易波动,导致判断能力低下。对事物的态度、喜好、评价不隐瞒,较容易对外界的事物抱有偏见,但掩饰性较低,容易表现出来。考虑问题待事处物趋于简单、直接、甚至粗暴。认知能力认知能力未成年犯的身心特点与成年人相比,未成年人犯罪有以下特性(1)突发性。未成年人做事前经常是缺乏充分考虑、酝酿和计划的过程,很多情况下是因为受到某种影响和刺激,立即萌发想法,而突发过激行为。(2)模仿性。未成年人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同时又喜欢模仿,但他们相应的道德识别能力不足,没有较强的自控能力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容易因认同和模仿他人而产生犯罪行为。(3)易变性。未成年人动机不稳定,自控能力弱,一经诱惑,便会迅速产生不良的行为动机。如果情境有变,往往情绪激动,在短暂而模糊的意识斗争过程中可能促使初始动机发生转变。(4)盲从性。未成年人受外界的影响,常会为了达到与众人一致的行为而放弃自己的意见,受不良友伴挑拨、煽动就容易产生犯罪行为。未成年犯的身心特点主要原因

思想原因心理原因行为原因剖析未成年人犯罪原因1、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大部分学员走上犯罪道路,从根本上来说,是在错误的、扭曲的、激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支配下,产生犯罪意识,支配其做出犯罪行为,最终跌入犯罪泥潭的。

2、哥们义气的思想

许多未成年学员“哥们义气浓厚”,以此作为哥们义气处世哲学,认为“老师严,父母狠,只有哥们最亲”,“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为朋友两肋插刀是理所当然的。3、法制观念淡薄

还有很多学员几乎不具有基本的法律常识,罪与非罪的界限不清,哪些是违法行为,哪些是合法行为,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以及自己的行为会产生哪些后果,这些问题在你们心中没有清楚的认识。二.从思想上剖析原因1.好奇心重,自制力弱

青少年时期是未成年人学习知识,认知世界的主要阶段,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什么都想探究一下,而且有强烈的模仿心理,但是未成年人的社会阅历浅,辨别是非的能力差,且自制力较弱,那些良好的习惯往往是需要较高的自制力才能养成的,但是不好的行为却常常是刺激而易于沾染的。

2、做事冲动,不计后果。

自制力差还使未成年人呈现做事冲动,不计后果的特征。

3、盲从心理,易受唆使。

未成年人由于认知水平较低,对是非善恶的辨别能力较弱,容易受到不法成年人花言巧语的蛊惑,成为成年人犯罪的助手甚至沦为犯罪工具。

三.从心理上剖析原因4.逆反心理,挑战权威

从生理角度上讲,青少年时期正是逆反心理强烈的时期,许多未成年人总是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一面来看待现实,而不愿看到不利于自己的、违背其心愿的一面。

5.好胜心理,意气用事

好胜心理是未成年人普遍的心理特点,恰当的引导会让他们奋发上进。但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这种心理就会演变为意气与报复。好胜心强的未成年人喜欢模仿电影电视里的江湖义气,非常敬佩为朋友两肋插刀、赴汤蹈火的侠士风范。他们视打架斗殴为“英雄豪杰”,视冒险亡命为“快乐刺激”。为了满足好胜心,有的未成年人选择用暴力来打败别人,炫耀自己。这种好胜心的扭曲和演变,是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一大因素。

三.从心理上剖析原因总之,未成年人正处于身体、心理成长发育期,还不完全成熟,此时他们认识事物、思维能力都有一定局限性,自我保护能力和是非分辨能力较差,任何不良因素的侵入都可能引入歧途。另一方面,这一时期的未成年人自我意识不断增强,情感日益丰富,情绪不稳定,控制能力差,遇事易冲动,因而容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1、行为表现上的劣根性有些未成年学员,从小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如赌博成风、对小偷小摸不以为然、将打架斗殴视为小事等等)染上了不良行为,如赌博成瘾,浪荡成性,好吃懒做等。这些人行为上的不良习性和不良习惯,如果不及时改正,任其发展,甚至恶化就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张某,16岁,因盗窃罪被判有期徒刑。张某在上小学的时候,父亲经常从工厂里偷偷往家里拿些东西,还常常把张某叫到工厂,把一些东西悄悄装在他的书包里让他带回家。慢慢地,受父亲的影响,张某养成了一个坏习惯,经常把别人的东西“拣”回家。父母总是夸奖他有本事,“顾家”。上初中以后,张某迷上了网吧,为了有钱进网吧,张某把“拣”到的东西拿去卖,后来又伙同网友去盗窃,把盗窃来的钱拿去上网、大吃大喝、进高档舞厅。渐渐地,胆子越来越大,仅两年时间,就和同伙作案共二十多次,盗窃过的东西有钱包、手机、自行车和摩托车,价值二万七千多元,最终被追究刑事责任。

四.从行为上剖析原因

四.从行为上剖析原因2、行为方式上的盲动性许多未成年学员不经考虑、不计后果、不顾客观条件盲目地去干违法的事。很多学员完全不动脑子,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如一些打架斗殴的人,可能就是出于“哥们义气”冲着朋友的面子,也为了给自己挣“面子”,“朋友”一个电话,就冲出去打打杀杀,根本没想过其他后果。家庭、学校社会原因概析家庭教育方式不当过分溺爱式:

高压式\粗暴式:放任式:生活上倾其所有来满足孩子的愿望,对孩子的一点进步无限放大,容易造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导致孩子经不起挫折,或者觉得一切我说了算,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就要通过一些过激行为去改变。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对孩子过分严厉;或采取不听话就打的教育方式。导致孩子习得遇到困难使用暴力的解决方式;或者将自身受到的压力以暴力方式发泄到他人身上。对孩子基本不予管教→将孩子推向社会导致孩子在寻求关注或排解无聊的心理下,与社会不良青年称兄道弟,很容易就学坏了。

1.

家庭原因总之,未成年人正处于身体、心理成长发育期,还不完全成熟,此时他们认识事物、思维能力都有一定局限性,自我保护能力和是非分辨能力较差,任何不良因素的侵入都可能引入歧途。另一方面,这一时期的未成年人自我意识不断增强,情感日益丰富,情绪不稳定,控制能力差,遇事易冲动,因而容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2.学校原因

学校是培养人才、塑造人格的专业场所,是未成年人社会化的重要基地,学校教育的好坏,对未成年人的素质起着决定性的影响。良好的学校教育可以弥补和矫正家庭教育的不足,帮助未成年人抵制和消除不良因素的影响。但是,目前的学校教育还存在着种种缺陷和失误。未成年人犯罪的学校原因主要体现在:总之,未成年人正处于身体、心理成长发育期,还不完全成熟,此时他们认识事物、思维能力都有一定局限性,自我保护能力和是非分辨能力较差,任何不良因素的侵入都可能引入歧途。另一方面,这一时期的未成年人自我意识不断增强,情感日益丰富,情绪不稳定,控制能力差,遇事易冲动,因而容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2.学校原因一是重智育轻德育,教书与育人脱节。

在应试教育模式下许多学校过度重视学生的智力教育,忽视了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一心追求高升学率,不少学生存在理想信念缺失,纪律松散,盲目攀比,害怕吃苦的问题。二是重优等生,轻“差生”。

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把大部分精力集中在成绩优良的学生身上,对差生缺乏耐心教育,往往对他们采取歧视,厌弃或体罚等手段,有的被开除,有的被劝退,这类学生很容易对学校和社会产生抵触情绪和叛逆心理,自暴自弃。或者过早接触社会,一旦受不良因素影响就可能走上犯罪道路。总之,未成年人正处于身体、心理成长发育期,还不完全成熟,此时他们认识事物、思维能力都有一定局限性,自我保护能力和是非分辨能力较差,任何不良因素的侵入都可能引入歧途。另一方面,这一时期的未成年人自我意识不断增强,情感日益丰富,情绪不稳定,控制能力差,遇事易冲动,因而容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3.社会原因社会是个大课堂,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在新的形势下所产生一些社会不良风气,也会影响青少年的行为。特别是大众传媒为了商业利益,所播放的内容经常误导未成年人。一是不良文化通过网络,书刊等途径侵蚀着未成年人的头脑,特别是暴力,黄色信息对涉世不深,缺乏自控力的青少年毒害至深,促成暴力淫欲观念的形成,玩物丧志,失去对学习的兴趣,有家不归,有学不上,走向暴力犯罪和性犯罪的深渊。二是社会管理控制不力,尤其是对闲散未成年人,进城流动未成年人,违法未成年人等缺乏有效管理手段,既未组织起来劝学,亦未组织起来劝工,使他们流失在九年义务教育体系之外,留下了犯罪的隐患。总之,未成年人正处于身体、心理成长发育期,还不完全成熟,此时他们认识事物、思维能力都有一定局限性,自我保护能力和是非分辨能力较差,任何不良因素的侵入都可能引入歧途。另一方面,这一时期的未成年人自我意识不断增强,情感日益丰富,情绪不稳定,控制能力差,遇事易冲动,因而容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3.社会原因

据我所调研数据:未成年犯中,辍学后的闲散人员占78%;学生占12%;再次为务农、打工人员。这些人文化程度低,多数有着网络成瘾、抽烟、擂肥、赌博、看黄色暴力录像等不良嗜好和劣迹,他们平时处于家庭管不了、学校不愿管、社会管不好的状态,在迷茫中误入歧途。

在押未成年犯中有71%的有上网历史,其中56%平均每天上网时间达5小时以上,成网瘾状态;76%的是为了聊天、交友、玩暴力游戏;64%的因沉迷网络缺乏与家长沟通交流;25%的遭受过暴力语言攻击,呈现强烈的恐惧和焦虑心理特征;48%的有网恋行为;62%的受网络影响而辍学;74%的第一次上网时间在14岁以下;60%的因受网络色情、暴力内容的影响及为了筹集上网费而诱发抢劫、盗劫、强奸、杀人等犯罪。正确的改造途径

1、接受思想教育,加强本质改造

行为都是受思想支配的,任何犯罪都有一定的思想基础的。服刑改造,最重要的是就是过好思想本质的改造关,只有改变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才能改变错误的认知结构,才能安心改造,浴火重生。六、正确的改造途径2、接受法制教育,增强法制意识

法制教育是转变思想、矫治恶习、改过自新的强大武器,较多学员们因为不懂法或者知之不深而触犯法网,所以要抓住机会,认真学法,接受法律教育。有一名身边的服刑人员,一天夜里去功底偷东西,正好碰到保安,逃脱时打伤了保安,法院以抢劫罪判处有期徒刑6年,服刑后,他始终认为自己只是犯了盗窃罪,而不是抢劫,多次申诉,被驳回后人不死心,知道学习刑法,才解开了内心疙瘩。六、正确的改造途径3、接受道德教育,提升道德水准

一般来说,犯罪都是以道德低劣损人利己开始,以触犯法律害己告终。尽管犯罪的情节、手段和后果各不相同,然而就违法犯罪的思想基础来说,无不与道德沦丧有关。很多学员错误地认为“男女关系,人之常情”;“诈骗成交,愿者上钩”。因此,学员们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价值观、荣辱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自身道德标准,要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六、正确的改造途径4、接受文化教育,提高文化素质

“没文化,真可怕”,这句话大家都知道;没有文化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