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化社区建设工程主要危险源恶劣环境意外事故等预防和应急措施_第1页
城乡一体化社区建设工程主要危险源恶劣环境意外事故等预防和应急措施_第2页
城乡一体化社区建设工程主要危险源恶劣环境意外事故等预防和应急措施_第3页
城乡一体化社区建设工程主要危险源恶劣环境意外事故等预防和应急措施_第4页
城乡一体化社区建设工程主要危险源恶劣环境意外事故等预防和应急措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乡一体化社区建设工程主要危险源恶劣环境意外事故等预防和应急措施1.1、主要危险源分解安全施工、防火和消防措施关系到工程项目四大目标的实现,必须严加监控本工程施工现场危险源以及恶劣环境的影响,并采取各项措施加以控制,确保本工程无重大安全事故,创建施工安全工地的建设目标。施工阶序号危险源 引起伤害 预防措施 检查要点段临时用电设计电箱接地及定期电工持证上岗检查、检测记录全部用标准合格电箱是否四芯电缆施工用定期检查、检测接地检查1施工过触电电接地完好程三相线五线制规范用电行为先验收后使用主体动火手续的审批手续是否完备动火作结构施火灾分部分项工程的消防器材是否满业工安全技术交底足需要管线搬焊工持证上岗监护人及监护措迁严守“十不烧”纪施是否到位律操作人员的上岗消防器村的配制证监护人及措施地下管基坑施管线监测管线检测数据3管线损坏线工应急处理预案防范及强项措施土方开施工方案编制的施工是否按方案挖针对性进行主体基坑施工必须严放坡是否符合要基坑施结构施高处坠落格遵守时空效应1求工工物体打击零星物件的旋转降水记录出入口安全性排水设备的完好风道施基坑开挖时的排情况工水措施脚手架模板支架脚手架搭设是否必须要有方案符合有关规范要移动全部施工前技术交底求施工过高处坠落人员持证上岗所用材料是否满脚手架程实施过程中监护足要求验收合格挂牌使操作人员持证上用 岗情况验收是否挂牌人员上下通道是否安全基坑开设备完好报审验收手续合格后挂牌挖防护装置中小型触电规程执行情况6主体接地保护机械结构施机械伤害操作规程接地装置完好防护装置完好情工使用过程控制况方案的合理性和施工方案的编制针对性施工前的技术交技术交底纪录模板主体结底操作人员持证情支撑系构操作人员的持证况7高处坠落统出入口上岗支架是否符合有施工支架搭设的稳固关规范情况验收后是否挂牌拆模手续拆模手续是否完备全部火灾危险品库应单独仓库位置8危险品施工过中毒设置危险品库距离程爆炸危险品库各类危危险品分类险品不能混放 防护措施有足够的消防等警示标志防护设施、设备消防器材的有效设置醒目的标志、期制度上墙 使用中措施的落使用中的措施 实情况1.2、主要危险源、恶劣环境、意外事故等预防措施在施工全过程中一定要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93号)、《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建筑施工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16)来进行管理。本工程特点:工期紧、工作量大、施工质量安全要求高、交叉、配合作业多。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施工现场用电作业、手持电动工具作业、高处作业、立体交叉作业等均有可能出现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根据上述施工过程中危险环节作业评价出的重大危险源,采取下列监控防范措施:1.2.1、审查各类有关安全生产的文件。1.2.2、审核进入施工现场各分包单位的安全资质和证明文件。1.2.3、审核施工单位提交的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中安全技术措施。1.2.1、施工企业的安全组织体系和安全人员的配备。1.2.5、审核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结构的使用安全技术方案及安全措施。1.2.6、审核施工单位提交的关于工序交接检查、分部、分项工程安全检查报告。1.2.7、审核并签署现场有关安全技术签证文件。1.2.8、现场监督与检查:日常现场跟踪监理,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安全监理人员对各工序安全情况进行跟踪监督、现场检查、验证施工人员是否按照安全技术防范措施和按规程操作;对主要结构、关键部分的安全状况,除进行日常跟踪检查外,视施工情况,必要时可做抽检和检测工作;对每道工序检查后,作好记录并给予确认。1.2.9、触电事故1.2.9.1、施工现场可能发生触电伤害事故的环节临时用电架设未采用TN-S系统,不达“三级配电两级保护”要求;雨天露天电焊作业;不遵守手持电动工具安全操作规程;照明灯具金属外壳末作接零保护,潮湿作业末采用安全电压;高大机械设备末设防雷接地;非专职电工操作临时用电等。1.2.9.2、预防措施:施工现场做到临时用电的架设、维护、拆除等由专职电工完成;避免施工机械设备等触电。无安全防护措施时,禁止强行施工;综合采用TN-S系统和漏电保护系统,组成防触电保护系统,形成防触电二道防线;不得在电线下方施工、搭设工棚、建损造生活设施或堆放构件、架具、材料及其他杂物;坚持“一机、一闸、一漏、一箱”。配电箱、开关箱要合理设置,避免不良环境因素损害和引发电气火灾,其装设位置应避开污染介质、外来固体撞击、强烈振动、高温、潮湿、水溅、以及易燃易爆物等;雨天禁止露天电焊作业;按照《建筑施工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做好各类电动机械和手持电动工具的接地或接零保护,保证其安全使用。凡移动式照明,必须采用安全电压;坚持临时用电定期检查制度。1.2.10、高处坠落及物体打击事故预防监控措施:1.2.10.1、施工现场可能发生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事故的环节临边、洞口防护不严;高处作业物料堆放不平稳;架上嘻戏、打闹、向下抛掷料;不使用劳保用品,酒后上岗,不遵守劳动纪律;起重、吊装工末按安全操作规程操作,龙门、井架吊篮乘人。1.2.10.2、预防措施梯脚底部应坚实,不得垫高使用,梯子的上端应有固定措施;立梯工作角度以70度为宜,踏板上下间距以30cm为宜,并不得有缺档。折梯使用时上部夹角以35度为宜,铰链必须牢固,并有可靠的拉撑措施;作业人员应从规定的通道上下,不得在挑檐之间等非规定通道进行攀登,上下梯子时,必须面向梯子,且不得手持器物;悬空作业处应有牢靠的立足处,并必须视具体情况,配置防护栏网、栏杆或其它安全设施。悬空作业所用的索具、脚手板、吊篮、吊笼、平台等设备,均需经过技术鉴定或验收后方可使用;对人或物构成威胁的地方,必须支搭防护棚,保证人、物安全;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严禁投掷物料;移动式操作平台的面积不应超过10m2,高度不应超过5m,并采取措施减少立柱的长细比。装设轮子的移动式操作平台,轮子与平台的接合处应牢固可靠,立柱底端离地面不得超出80mm;操作平台台面满铺脚手板,四周必须设置防护栏杆,并设置上下扶梯;各工种进行上下立体交叉作业时,不得在同一垂直方向上操作。下层操作必须在上层高度确定的可能坠落半径范围内以外,不能满足时,设置硬隔离安全防护层;脚手架拆除或吊装设备、管线时,下方不得有其它人员操作,并设专人监护;凡在距地2m以上,有可能发生坠落的楼板边、挑檐边、屋面边、基坑边、基槽边、电梯井口、预留洞口、通道口、基坑口等高处作业时,都必须设置有效可靠的防护设施,防止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施工现场使用的龙门架(井字架),必须制定安装和拆除施工方案,严格遵守安装和拆除顺序,配备齐全有效限位装置。在运行前,要对超高限位、制动装置、断绳保险等安全设施进行检查验收,经确认合格有效,方可使用;脚手架外侧边缘用密目式安全网封闭。搭设脚手架必须编制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操作层的跳板必须满铺,并设置踢脚板和防护栏杆或安全立网。在搭设脚手架前,须向工人作较为详细的交底;模板工程的支撑系统,必须进行设计计算,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施工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1.2.11、临时用电安全技术标准:1.2.11.1、明确责任:项目应制定安全用电管理制度,明确施工用电管理人员、电气工程技术人员和各分包单位的电气负责人。1.2.11.2、具体措施:临时用电设备在5台(含5台)以上,或设备总容量在50KW(含50KW)以上者,应编制临时用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临时用电设备在5台以下和设备总容量在50KW以下者,应制定安全用电技术措施和电气防火措施。现场临时用电设施在安装后必须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工程项目应经常对临时用电工程进行安全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按照“三定”即定人、定措施、定时间认真进行解决和整改,并做好记录。安装、维修或拆除临时用电工程,必须由现场维修电工完成。作业电工必须持有有效证件。使用设备前必须按规定穿戴和配备好相应劳动防护用品,并检查电气设施和保护装置是否完好,严禁设备带“病”运转。停用的设备必须拉闸断电,锁好开关箱。对临时用电设施使用过程中发现的异常情况,要及时向有关人员报告和解决。在建工程不得在高、低压线路下方施工,高、低压线下方不得搭设作业棚、建造生活设施或堆放构件、架料及其它杂物等。在施工现场专用的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电力线路中,必须采用TN-S保护系统,施工现场的电力系统严禁利用大地作相线或零线。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必须与专用保护零线连接。专用保护零线应由工作电源侧的零线引出。正常情况时,下列电气设备不带电的外露导电部分,应做保护接零:电机、变压器、电器、照明器具、手持电动工具金属外壳。保护零线应单独敷设,不作它用,重复接地应与保护零线相连接。保护零线不得装设开关或熔断器,也不应有拧缠或接头。保护零线应用多股铜线,其截面与工作零线相同,且应不小于2.5mm2,同时要满足机械强度要求。电缆线不得直接敷设在钢管、钢门窗、脚手架等金属物上,且严禁用金属裸线绑扎。电缆线路与其附近热力管道的平行间距不得小于2m,交叉间距不得小于1m。电缆穿越建筑物、构筑物、道路、易受机械损伤的场所及地面2m至地下0.2m处,必须加设防护套管.固定机械的电源电缆沿地面敷设时应穿管并埋地。施工现场闸箱、设备、室外灯具的电源线、负荷线均不得采用塑料线。手持电动工具的负荷线必须采用耐气候型的橡皮护套铜芯软电缆。配电箱应实行分级配电,即分为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和开关箱三级。动力配电箱与照明配电箱宜分别设置,如合置在同一配电箱内,动力和照明线路应分路设置。分配电箱与开关箱的跳高原则上不得超过30m。开关箱与其控制的固定式用电设备的水平距离不宜超过3m。总配电箱应设在靠近电源处。分配电箱应设在用电设备或负荷相对集中的地方。配电箱内电器和导线严禁有任何带电明露部位。相线不得使用端子板进行接线,配电箱内工作零线和保护零线端子板应分开设置,工作零线应通过端子板连接。1.2.12、易燃、易爆、油品及化学品储存的安全要求:易燃、易爆、油品及化学品的储存应建立台账,对物品名称、数量及入库日期进行记录,并定期清点,严格控制易燃、易爆、油品及化学品的库存量;易燃、易爆、油品及化学品应储存在专用仓库、专用场地或专用储存室(柜)内,并设专人管理,易燃、易爆、油品及化学品库房管理人员应对库房进行定期检查;易燃、易爆、油品及化学品的专用仓库,应根据物品的种类和性质,设置相应的防护措施;易燃、易爆、油品及化学品应分类分项存放,堆垛之间的主要通道应有安全距离,不得超量储存。化学性质或防护、灭火方法相互抵触的化学危险品,不得在同一仓库或同一储存室内存放;易燃、易爆、油品及化学品应防止泄漏,一旦泄漏,应及时清理干净;遇火、遇潮容易燃烧、爆炸或产生有害气体的物品,不得在露天、潮湿、漏雨和低洼容易积水的地方存放;受阳光照射容易燃烧、爆炸或产生有害气体的物品和桶装、罐装等易燃液体、气体应在阴凉通风地点存放;各种气瓶的存放,要距离明火10m以上,挪动时不能碰撞,氧气瓶不能和可燃气瓶同放一处。1.2.13、机械伤害事故预防监控措施:1.2.13.1、施工现场可能发生机械伤害的环节机械设备未按说明书安装、未按技术性能使用;机械设备缺少安全装置或安全装置失效;对运行中的机械进行维修、保养、调整,未按操作规程操作;机械设备带病运作。1.2.13.2、预防措施机械设备应按其技术性能的要求正确使用。缺少安全装置或安全装置已失效的机械设备不得使用;按规范要求对机械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机械操作工持证上岗,工作期间坚守岗位,按操作规程操作,遵守劳动纪律;处在运行和运转中的机械严禁对其进行维修、保养或调整等作业;机械设备应按时进行保养,当发现有漏保、失修或超载带病运转等情况时,有关部门应停止其使用。1.2.11、中毒事故预防监控措施:1.2.11.1、施工现场可能发生中毒的环节地下存在的各种毒气;现场焚烧的有毒物质;食堂采购的食物中含有毒物质或工人食用腐烂、变质食品;工人冬季取暖时发生煤气中毒。1.2.11.2、预防措施地下施工中,要进行毒气试验和配备通风设施;严禁现场焚烧有害有毒物质;工人生活设施符合卫生要求,不吃腐烂、变质食品。炊事员持健康证上岗。暑伏天要合理安作息时间,防止中暑脱水现发生。4.2.15、火灾事故预防监控措施:1.2.15.1、施工现场发生火灾的主要环节电气线路超过负荷或线路短路引起火灾;电热设备、照明灯具使用不当引起火灾,大功率照明灯具与易燃物距离过近引起火灾,电弧、电火花等引起火灾。电焊机、点焊机使用时电气弧光、火花等会引燃周围物体,引起火灾;民工生活、住宿临时用电拉设不规范,有乱拉乱接现象。民工在宿舍内生火煮吃、取暖引燃易燃物质等。1.2.15.2、预防措施做施工组织设计时要根据电器设备的用电量正确选择导线截面,导线架空敷设时其安全间距必须满足规范要求;电气操作人员要认真执行规范,正确连接导线,接线柱要压牢、压实;现场用的电动机严禁超载使用,电机周围无易燃物,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证设备正常运转;施工现场内严禁使用电炉子,使用碘钨灯时,灯与易燃物间距要大于30cm,室内不准使用功率超过60w的灯泡;使用焊机时要执行用火证制度,并有人监护、施焊周围不能存在易燃物体,并配备防火设备。电焊机要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施工现场的高大设备做好防雷接地工作;存放易燃气体、易燃物仓库内的照明装置一定要采用防爆型设备,导线敷设、灯具安装、导线与设备连接均应满足有关规范要求。1.2.15.3、易燃、易爆危险品引起火灾、爆炸事故预防监控措施:施工现场的使用油漆、松节油、汽油等涂料或溶剂;使用挥发性易燃性溶剂稀释的涂料时使用明火或吸烟;焊、割作业点与氧气瓶电石桶和乙炔发生器等危险品的距离过小。预防措施:使用挥发性、易燃性等易燃、易爆危险品的现场不得使用明火或吸烟,同时应加强通风,使作业场所有害气体浓度降低;焊、割作业点与氧气瓶、电石桶和乙炔发生器等危险品物品的距离不得少于10m,与易燃、易爆物品的距离不得少30m。1.3、主要危险源、恶劣环境、意外事故等应急措施通过危险源辨识确定了两个重大危险源:起重吊装作业、施工用电、动火作业、土方施工。可能导致的事故有:土方坍塌、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火灾、中毒等。1.3.1、应急小组职责组长职责:全面负责应急救援行动的全面指挥,接到应急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组织救援工作人员迅速到达事故现场,分配人员积极抢救伤员、保护事故现场,控制事态的恶性发展,将事故现场和已展开救援的情况向集团公司领导报告。副组长职责:协助组长工作,在组长不在场的情况下行使组长权利、协调处理相关工作。组员职责:指挥或指导各职能小组和救援人员的工作行动,负责事故现场监控、施救、后勤保障,及组长布置的应急救援任务。通信联络组职责:负责内、外部救援机构的通信联系、协调和求助,积极配合各部门完成好抢救工作。人员救护组职责:熟悉和掌握一定的救护知识和技能;积极抢救伤员,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援和必要的现场急救,负责将伤者送至就近医院,积极配合组长与副组长的救援行动。疏导警戒组职责:负责事故现场的警戒与交通疏导,保护事故现场,防止不相关的人员进入事故现场。紧急抢险组职责:有计划地快速实施抢险工作,控制事故的发展,防止伤害事故、财产损失与人员伤亡的扩大。物资保障组职责:负责对应急响应所必备的急救工具的购置和管理,发生紧急事态或事故时,保障救援资金、设备、设施、运输车辆等物资的及时到位。1.3.2、应急预案及预防措施可能发生的原因:深基坑作业支撑体系有缺陷,支护不到位;临边防护不到位,作业人员未穿戴劳动保护用品,误操作;现场安全管理不严,设备有缺陷;施工用电不规范,安全管理人员业务技能差,作业人员不规范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发生坍塌、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安全事故。报告程序:逐级报告。处理程序:由领导小组组长布置安排各小组开展工作。应急物资及设备:施工现场配备相应的应急资源(包括:救援机械和设备、交通工具、急救医疗药品等)。外用药品:双氧水、雷佛奴尔水、红药水、碘酒、消毒的棉签、药棉、纱布、胶布、绷带、创可贴、跌打万花油、眼药水、眼膏、磺胺结晶、烫火膏、清凉油或驱风油、三角巾、急救包。内服药品:人丹、十滴水、保济丸或藿香正气丸、一般退烧药品。1.3.3、火灾事故应急预案1.3.3.1、可能发生的原因消防安全管理不到位;消防安全设施、设备配备不足,设置不合理,设施、设备过期失效;用电不规范,线路架设不合理,用电设施、设备超符合运转;违反规定使用明火和电器设备;易燃易爆物品和气瓶管理、使用不规范。1.3.3.2、可能造成的后果:火灾、爆炸事故。1.3.3.3、火灾报警与接警:现场作业人员每个人都有报警的义务和责任,发现火情或火险,应立即向有关项目经理部报告,并采取措施进行控制或消除。对于不能自救的火情,应立即拨打火警电话“119”。项目应急领导小组组长接到事故报告后,要及时向有关单位进行报告。接警人员必须立即指挥人员疏散和组织救火,根据火势具体情况,考虑是否求助外援,同时派出保卫人员对火灾现场进行保护,维持治安秩序。火险或火灾消除后,组织清理现场,恢复正常工作。1.3.3.1、安全要求按规定配备足数、有效的消防器材,加强作业人员的消防安全培训;将防火安全预案和消防器材清单报送公司安全保卫部;全体作业人员必须树立高度防火安全意识,防止各类火灾发生;对发生的火灾应立即报告或报警,积极参与救火工作;熟悉和掌握火灾时自救和救火、救人的知识和能力;增强组织纪律观念,遇火情发生时,必须听从指挥,自觉维护秩序,有顺序地撤离火灾现场,不发生因拥挤而造成的其他伤害事故;在火灾发生时,进行自救或抢救他人,必须方法得当,不准盲目地进入火场或跳楼。1.3.3.5、火灾扑救的基本方法和灭火器的使用电气设备火灾扑救方法:电气设备发生火灾时,为了防止触电事故,一般都在切断电源后才进行扑救。发电机和电动机的火灾扑救方法:发电机和电动机等电气设备都属于旋转电机类,这类设备的特点是绝缘材料比较少,这是和其他电气设备比较而言的,而且有比较坚固的外壳,如果附近没有其他可燃易燃物质,且扑救及时,就可防止火灾扩大蔓延。由于可燃物质数量比较少,就可用二氧化碳、1211等灭火器扑救。大型旋转电机燃烧猛烈时,可用水蒸汽和喷雾水扑救。实践证明,用喷雾水扑救的效果更好。对于旋转电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要用砂土扑救,以防硬性杂质落人电机内,使电机的绝缘和轴承等受到损坏而造成严重后果;变压器和油断路器火灾扑救方法:变压器和油断路器等充油电气设备发生燃烧时,切断电源后的扑救方法与扑救可燃液体火灾相同。如果油箱没有破损,可以用于粉、1211、二氧化碳灭火器等进行扑救。如果油箱已经破裂,大量变压器的油燃烧,火势凶猛时,切断电源后可用喷雾水或泡沫扑救。流散的油火,可用喷雾水或泡沫扑救。流散的油量不多时,也可用砂土压埋;变、配电设备火灾扑救方法:变配电设备,有许多瓷质绝缘套管,这些套管在高温状态遇急冷或不均匀冷却时,容易爆裂而损坏设备,可能造成一些不应有的使火势进一步扩大蔓延。所以遇这种情况最好用喷雾水灭火,并注意均匀冷却设备;封闭式电烘干箱内被烘干物质燃烧时的扑救方法封闭式电烘于箱内的被烘干物质燃烧时,切断电源后,由于烘于箱内的空气不足,燃烧不能继续,温度下降,燃烧会逐渐被窒息。因此,发现电烘箱冒烟时,应立即切断烘干箱的电源,并且不要打开烘干箱。不然,由于进入空气,反而会使火势扩大,如果错误地往烘于箱内泼水,会使电炉丝。隔热板等遭受损坏而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如果是大型电烘干室内发生燃烧,应尽快切断电源。当可燃物质的数量比较多,且有蔓延扩大的危险时,应根据烘于物质的情况,采用喷雾水枪或直流水枪扑救,但在没有做好灭火准备工作时,不应把烘干室的门打开,以防火势扩大;有时在危急的情况下,如等待切断电源后再进行扑救,就会有使火势蔓延扩大的危险,或者断电后会严重影响生产。这时为了取得扑救的主动权,扑救就需要在带电的情况下进行,带电灭火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必须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应用不导电的灭火剂如二氧化碳、1211、1301、干粉等进行灭火。不能直接用导电的灭火剂如直射水流、泡沫等进行喷射,否则会造成触电事故;使用小型二氧化碳、1211、1301、干粉灭火器灭火时由于其射程较近,要注意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在灭火人员穿戴绝缘手套和绝缘靴、水枪喷嘴安装接地线情况下,可以采用喷雾水灭火。如遇带电导线落于地面,则要防止跨步电压触电,扑救人员需要进入灭火时,必须穿上绝缘鞋。此外,有油的电气设备如变压器。油开关着火时,也可用于燥的黄砂盖住火焰,使火熄灭。扑救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火灾的基本方法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总是被储存在不同的容器内,或通过管道输送。其中储存在较小钢瓶内的气体压力较高,受热或受火焰熏烤容易发生爆裂。气体泄露后遇着火源已形成稳定燃烧时,其发生爆炸或再次爆炸的危险性与可燃气体泄漏未燃时相比要小得多。压缩或液化气体火灾一般应采取以下基本方法:扑救气体火灾切忌盲目灭火,即使在扑救周围火势以及冷却过程中不小心把泄漏处的火焰扑灭了,在没有采取堵漏措施的情况下,也必须立即用长点火棒将火点燃,使其恢复稳定燃烧。否则,大量可燃气体泄漏出来与空气混合,遇着火源就会发生爆炸,后果将不堪设想;首先应扑灭外围被火源引燃的可燃物火势,切断火势蔓延途径,控制燃烧范围,并积极抢救受伤和被困人员;如果火势中有压力容器或有受到火焰辐射热威胁的压力容器,能疏散的应尽量在水枪的掩护下疏散到安全地带,不能疏散的应部署足够的水枪进行冷却保护。为防止容器爆裂伤人,进行冷却的人员应尽量采用低姿射水或利用现场坚实的掩蔽体防护。对卧式贮罐,冷却人员应选择贮罐四侧角作为射水阵地;如果是输气管道泄漏着火,应首先设法找到气源阀门。阀门完好时,只要关闭气体阀门,火势就会自动熄灭;贮罐或管道泄漏关阀无效时,应根据火势大小判断气体压力和泄漏口的大小及其形状,准备好相应的堵漏材料(如软木塞、橡皮塞、气囊塞、粘合剂、弯管工具等);堵漏工作准备就绪后,即可用水扑救火势,也可用干粉、二氧化碳灭火,但仍需用水冷却烧烫的罐或管壁。火扑灭后,应立即用堵漏材料堵漏,同时用雾状水稀释和驱散泄漏出来的气体;一般情况下完成了堵漏也就完成了灭火工作,但有时一次堵漏不一定能成功,如果一次堵漏失败,再次堵漏需一定时间,应立即用长点火棒将泄漏处点燃,使其恢复稳定燃烧,以防止较长时问泄漏出来的大量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后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从而潜伏发生爆炸的危险,并准备再次灭火堵漏;如果确认泄漏口很大,根本无法堵漏,只需冷却着火容器及其周围容器和可燃物品,控制着火范围,直到燃气燃尽,火势自动熄灭;现场指挥应密切注意各种危险征兆,遇有火势熄灭后较长时间未能恢复稳定燃烧或受热辐射的容器安全阀火焰变亮耀眼、尖叫、晃动等爆裂征兆时,指挥员必须适时作出准确判断,及时下达撤退命令。现场人员看到或听到事先规定的撤退信号后,应迅速撤退至安全地带;气体贮罐或管道阀门处泄漏着火时,在特殊情况下,只要判断阀门还有效,也可违反常规,先扑灭火势,再关闭阀门。一旦发现关闭已无效,一时又无法堵漏时,应迅即点燃,恢复稳定燃烧;液体火灾的基本扑救方法遇易燃液体火灾,一般应采取以下基本方法:首先应切断火势蔓延的途径,冷却和疏散受火势威胁的密闭容器和可燃物,控制燃烧范围,并积极抢救受伤和被困人员,如有液体流淌时,应筑堤(或用围油栏)拦截漂散流淌的易燃液体或挖沟导流;及时了解和掌握着火液体的品名、比重、水溶性以及有无毒害、腐蚀、沸溢、喷溅等危险性,以便采取相应的灭火和防护措施;对较大的贮罐或流淌火灾,应准确判断着火面积。小面积(一般50m2以内)液体火灾,一般可用雾状水扑灭。用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灭火一般更有效。大面积液体火灾则必须根据其相对密度(比重)、水溶性和燃烧面积大小,选择正确的灭火剂扑救。比水轻又不溶于水的液体(如汽油、苯等),用直流水、雾状水灭火往往无效。可用普通蛋白泡沫或轻水泡沫扑灭。用干粉扑救时灭火效果要视燃烧面积大小和燃烧条件而定,最好用水冷却罐壁。比水重又不溶于水的液体(如二硫化碳)起火时可用水扑救,水能覆盖在液面上灭火。用泡沫也有效。用干粉扑救,灭火效果要视燃烧面积大小和燃烧条件而定。最好用水冷却罐壁,降低燃烧强度。具有水溶性的液体(如醇类、酮类等),虽然从理论上讲能用水稀释扑救,但用此法要使液体闪点消失,水必须在溶液中占很大的比例,这不仅需要大量的水,也容易使液体溢出流淌,而普通泡沫又会受到水溶性液体的破坏(如果普通泡沫强度加大,可以减弱火势),因此,最好用抗溶性泡沫扑救,用干粉扑救时,灭火效果要视燃烧面积大小和燃烧条件而定,也需用水冷却罐壁,降低燃烧强度;扑救毒害性、腐蚀性或燃烧产物毒害性较强的易燃液体火灾,扑救人员必须佩戴防护面具,采取防护措施;扑救原油和重油等具有沸溢和喷溅危险的液体火灾,必须注意计算可能发生沸溢、喷溅的时间和观察是否有沸溢、喷溅的征兆。指挥员发现危险征兆时应迅即作出准确判断,及时下达撤退命令,避免造成人员伤亡和装备损失。扑救人员看到或听到统一撤退信号后,应立即撤至安全地带;遇易燃液体管道或贮罐泄漏着火,在切断蔓延方向,把火势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的同时,对输送管道应设法找到并关闭进、出阀门,如果管道阀门已损坏或是贮罐泄漏,应迅速准备好堵漏材料,然后先用泡沫、干粉、二氧化碳或雾状水等扑灭地上的流淌火焰,为堵漏扫清障碍,其次再扑灭泄漏口的火焰,并迅速采取堵漏措施。与气体堵漏不同的是,液体一次堵漏失败,可连续堵几次,只要用泡沫覆盖地面,并堵住液体流淌和控制好周围着火源,不必点燃泄漏口的液体;干粉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右手托着压把,左手托着灭火器底部,轻轻地取下灭火器;除掉铅封;拔掉保险销;左手握着喷管,右手握着压把;在距火焰两米的地方,右手用力压下压把,左手握住其中部,将喷嘴对准火焰根部左右摆动,喷射干粉复盖整个燃烧区。1.3.1、中毒事故应急预案1.3.1.1、可能发生的原因施工现场通风系统存在缺陷,通风不畅通,作业场所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超标;作业人员未按规定佩戴防护用品;厨房、生活区卫生环境恶劣,食品变质不卫生。1.3.1.2、可能造成的后果:有毒、有害气体中毒和群体食物中毒事故。1.3.1.3、报告程序:发生有毒、有害气体中毒和群体食物中毒事故,现场人员应立即向项目监理部报告。接到事故报告人应详细了解和记录报告人单位名称、报告人姓名、事故发生地点、时间、发病情况、伤亡人数、可能发生原因(毒物名称、毒物状态)波及的范围,已采取措施和发展趋势等,并及时向公司汇报。1.3.1.1、应对方法:应急小组组长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及时派去救援队伍,通过本预案组织救援,抢险和处理工作。救援队伍到位后,迅速开展工作,分工合作。查明事故原因、控制事故现场:如是毒物泄露造成中毒事故,应及时控制造成事故的危险源,尽快组织抢险队和技术人员一起及时堵源。尽快检测中毒的化学物质及其浓度,测出事故的危害区域,提供有关数据。迅速查明事故原因、危害程度及波及范围,制定救援方案。如是固体或液体毒物,应立即停止作业;如是气体和液体毒物泄露,应停止作业,尽快堵塞;如是易燃易爆等危险性化学物质,同时应防火防爆,灭火救险。同时封存造成中毒事故的材料、设备和工具等。抢险受害人员:在采取安全防护措施时,救援人员迅速将中毒者救出现场,尽快将其移至上风向或空气新鲜的场所,保持呼吸道畅通,脱去被污染的衣服,用清水冲洗污染的皮肤和眼睛,采取紧急措施施行心肺脑复苏,立即在监护下送往医疗机构进行治疗。组织作业人员撤离:疏通应急撤离通道应标识清楚,组织作业人员撤离,如果可能泄露毒物的弥散、流动且有方向性和规律性,可以根据需要,按照毒物的流向,在远离人群、重要财产设施和相对较为安全的地方设置泄险区,用于吸纳、消除、处理毒物,减少事故造成的伤亡和损失。1.3.1.5、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考虑毒物的弥散和流动,应急救援人员应根据毒物的性质和可能浓度采取个人防护。配戴好防毒面具、防毒服、防毒靴等。采用一定的通风设施和报警装置,备用应急照明、现场急救用品、洗眼器、淋浴装置等设施。非应急救援人员不要进入中毒现场。人员救治组可在相对安全区域紧急抢救伤者,同时将遭受或者可能遭受中毒的救援人员及时送往附近医院,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1.3.1.6、外部力量动员与参与:必要时启动119、110、等社会救援系统。1.3.1.7、中毒易发的食物:扁豆中毒、蘑菇中毒、细菌性中毒、亚硝酸盐中毒。1.3.1.8、发生食物中毒后,可以采取的应急措施饮水:立即饮用大量的干净的水,对毒素进行稀释;催吐:用手指压迫咽喉,尽可能将胃里的事物排出;封存:将吃过的事物进行封存,避免更多的人受害;呼救:马上向急救中心120呼救。1.3.5、起重吊装事故救援预案1.3.5.1、可能发生事故的原因在起重吊装过程中,由于操作手操作失误,指挥判断不准确,起重工注意力不集中等多项原因。1.3.5.2、可能造成的后果导致人身伤害、设备倾倒、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等事故1.3.5.3、安全通道:起重吊装施工现场必须保持两条以上安全应急通道。1.3.5.1、应急救援措施:人身伤害:发生人身伤害事故,首先抢救伤员,进行包扎、止血,立即送往就近医院救治;设备倾倒:发生设备倾倒事故,立即撤离无关人员,保护好现场,布置防护隔离带,进行必要顶、撑、垫救援手段,防止事态扩大;高处坠落:发生人员高处坠落事故时要保护好现场,展开紧急施救;物体打击: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应保护好现场,对伤员进行紧急救治,并就近送医院救治;事故报告:发生起重吊装事故后,现场人员要立即向项目应急小组组长报告,应急小组组长要及时向甲方、监理、集团公司领导报告;应急救援物资:吊装施工作业现场应配备报警通讯工具,应急照明设备,急救物资和必要的医疗用品、担架;外部救援资源:急救120、报警110、交通事故122。1.3.6、高处坠落事故应急预案1.3.6.1、应急救援原则常备不懈;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区域为主、单位自救和社会救援相结合;迅速、准确1.3.6.2、危险源的分布情况本项目监理部范围内高空作业施工安全事故危险源主要分布情况:临时用电、模板支撑、施工机具、室外脚手架、物料提升设备、临边洞口、墙面镶贴施工、中高空吊顶作业、涂料施工。1.3.6.3、专家咨询系统与所在地质监部门建立对口联络,聘请相关专家及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专家咨询小组,对现场的安全生产管理进行咨询与指导。并当地人民医院建立救援联络,负责现场伤害事故的救援咨询和指导工作。同时,建立和当地消防、派出所的联系,定期聘请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来我单位进行高处坠落事故的预防以及其他有关安全生产方面问题的指导。1.3.6.1、职责指挥部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在接到事故报告后:根据应急救援预案和事故的具体情况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千方百计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严格执行有关救护规程和规定,严禁救护过程中的违章指挥和冒险作业,避免救护中的二次伤亡和财产损失;要保护好事故现场,不得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据。1.3.6.5、常备急救装备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冰袋、各种消毒液及物品、一次性注射器及输液装置、急救包、担架、止血带、氧气袋及各种常用小夹板或石膏绷带等;通讯装备:指挥部和各经理部配备手机和固定电话,并配备电脑、打印机、传真机和建立宽带网络。1.3.6.6、应急救援队伍任务当发生突发性重大安全事故时,应急救援队伍要通过事前计划和制定的应急救援措施,利用一切力量迅速控制事故的发展并尽可能排除事故,救援和保护好现场人员和场外人员的生命安全,将事故对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的损失降低至最小限度。应急救援队伍的基本任务: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指导群众防护,组织群众撤离;迅速控制危险源,并对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检验、监测,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及危害程度;做好现场清洁,消除危害后果;向有关部门和媒介提供详实情况;保存有关记录及实物,为后面事故调查工作做准备;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1.3.6.7、应急救援队伍训练应急训练的基本任务是:锻炼和提高救援队伍在突发事故情况下的快速抢险堵源、及时营救伤员、正确指导和帮助群众防护和撤离、有效消除危害后果、开展现场急救和伤员转送等应急救援技能和应急反应综合素质,有效降低事故危害,减少事故损失。应急训练的主要目的:测试预案和程序的充分程度,在事故发生前暴露预案和程序的缺点;测试紧急装置、设备及物质资源供应,辩识出缺乏的资源(包括人力和设备);提高现场内、外的应急部门的协调能力;判别和改正预案的缺陷;提高公众应急意识,在单位应急管理的能力方面获得大众的认可和信心;改善各种反应人员部门和机构之间的协调水平;明确每个人各自岗位和职责,增强应急反应人员的熟练性和信心;提高整体应急反应能力。应急救援队伍的培训和基本内容:各单位要采取讲座、模拟、自学、小组受训、受训者和教师互动和考试等方法,对应急救援队伍进行培训。要针对不同水平的应急救援人员分别培训。培训基本内容:报警、疏散、救援、指挥和配合。应急救援演习:目的:应急救援演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救援队伍间的协同救援水平和实战能力,检验应急救援综合能力和运作情况,以便发现问题,及时改正,提高应急救援的实战水平。演习类型:基础演习、专业演习、战术演习、自选科目演习演习的方法和内容:单项演习:通信联络、通知、报告程序演练;人员集中清点装备及物资器材到位(装车)演练;防护行动演练;医疗救护行动演练;消防行动演练;公众信息传播演练;组合演习;全面演习(综合演习);演习的时间:各单位每年至少应进行一次应急演练,演练时,要精心设计,精心准备,模拟实际施工流程,安排多种复杂情况。要通过演练,提高各级负责人的组织指挥能力和职工的抢险救援能力,完善应急组织和预案。1.3.6.8、预防事故措施高处作业基本概念: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米以上(含米)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均称为高处作业;高处作业预防事故措施;事故处理:事故上报必须实行系统上报制度,即事故工点第一管理者必须立即向各自部门第一负责人报告,安全人员必须向指挥部安质科报告,调度人员必须向指挥部调度报告,确保各系统信息及时、准确,为事故处理和消除损失的扩大赢得时间,指挥部将在1小时内及时上报公司和当地安监局。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原则: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及时准确。事故调查处理程序:组织调查组,明确任务,进行分工,尽快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在调查基础上,分析事故原因,提出防范措施。分清责任,对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填写调查报告书,结案归档。伤亡事故发生后,应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尽快进行调查处理,以便弄清情况、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吸取教训、采取措施、改进工作,并使领导和职工群众从中受到教育,防止同类事故再次发生。在调查时,要全面细致查看现场,听取当事者、知情人、见证人和基层领导的陈述;要注意发现痕迹,广泛收集物证;要做详细记录,进行拍照、画图和录象;要及时了解医疗部门对伤亡情况的报告;要组织计划、物资、财会部门提出经济损失的分析报告;根据需要,向有关部门索取与事故有关的生产、技术、设备的资料;组织技术鉴定和模拟试验等等。伤亡事故调查组职责查明伤亡事故发生的原因、过程和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情况;确定伤亡事故的性质和责任者;提出对伤亡事故有关责任单位或责任者处理依据和提出防范措施的建议;向派出调查组的人民政府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交调查组成员签名的伤亡事故调查报告书。伤亡事故调查报告书内容发生事故的时间、地点;发生事故的单位(包括单位名称、所在地址、隶属关系等)和与发生事故有关的单位及有关的人员;事故的人员伤亡情况和经济损失情况;事故的经过及事故原因分析;事故责任认定及对责任者(责任单位及责任人)处理建议;整顿和防范措施;调查组负责人及调查组成员名单(签名),必要时在事故调查报告书中还应附相应的科学鉴定资料。事故处理在处理事故时,应结合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规定,分清事故的责任,对责任者进行严肃处理;凡因下述原因造成事故,主要应当追究有关领导和管理者的责任:安全工作无人负责,安全管理混乱;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健全,职工无章可循;没有按规定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工人未经工种考试合格就上岗操作;不按规定提取、使用安全技术措施经费;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和技术改造项目不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