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语文限时训练(2)文化知识训练题(1)1(2021·新高考Ⅰ卷)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子,甲为天干首位,子为地支首位,干支相配以纪年月日,文中是纪日。B.宗室,是古代社会中对与君主同一宗族血亲的称谓,历代皇族例称为宗室。C.海内,即国内,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环绕着大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D.庶务,指国家的各种政务,后来专指朝堂之上跟军国大事相关的各种急务。2(2021·新高考Ⅱ卷)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京口,古城名,在今江苏省镇江市,是古代长江下游军事重镇,为兵家所重。B.遗民,指改朝换代后仍然忠于前朝的人,也泛指沦陷区的人民,文中指后者。C.部曲,原指古代豪门大族和将领招募的私人军,文中是指部队的编制单位。D.传檄,指檄文,是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晓谕声讨的文书,传檄即传布檄文。3(2021.卷I)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衅鼓,指古代战争时杀人或杀牲取血涂在鼓上以举行祭祀仪式。B.庙社,庙指宗庙,社指社稷,庙社在古代常用来借指国家朝廷。C.闰月,农历逢闰年加一个月,闰某月指加在某月之前的那个月。D.辎重,文中指行军时随军运载的军械、粮草、被服等军用物资。4(2021.卷Ⅱ)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犯颜,指敢于冒犯君王或尊长的威严,常常用于表示直言敢谏的执着态度。B.抵极刑,抵刑即处刑,抵极刑指犯人受到死刑外加上尸体示众的极端刑罚。C.减膳,古代帝王遇到天灾等让自己感到内疚的情况时,常食素或减少肴馔。D.大理丞,大理丞是大理寺的重要官员,大理寺是我国古代掌管刑狱的官署。5(2020.八省联考)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讳,字面意义是指不可隐讳,又常常用作对尊长者死亡的一种委婉的代称。B.结婚,文中指男方女方两家之间结成婚姻关系,现代指男性与女性结为夫妇。C.休沐,字面意义是休息沐浴,古代官员每隔一段时间休沐,也就是请假休息。D.发觉,文中指败露,现代指发现、觉察,败露也可以理解为被发现、被觉察。6(2020.卷I)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主司既可指主管某项事务的官员,又可特指科举的主试官,文中指后者。B.殿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殿廷举行,由丞相主持。C.司农是官名,又称为大司农,主要掌管农桑、仓储、租税等相关事务。D.当轴,指做官处在重要的位置,当轴者则指身居显赫职位的当权官员。7(2020.卷Ⅱ)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方士,又称方术士,指中国古代好讲神仙方术、从事巫祝术数活动的人。B.保任,意思是担保或担保者,文中特指因向朝廷推荐人才而负担保责任。C.禁中,又称禁内,指皇室宗族所居之处,因所居宫室严禁随便进出得名。D.四六之制,即骈文,因在发展中逐渐成为相对整齐的四六句式而由此得称。8(2020•卷Ⅲ)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守是郡一级的最高行政长官,主要掌管民政、司法、军事、科举等事务。B.立嗣可指无子而以同宗之子承继,又可指确立王位继承人,文中则指后者。C.周公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曾辅佐周武王讨伐商纣王最终获取天下。D.居摄是指古代帝王因年幼不能亲政,大臣代居其位来处理政务的一种制度。9(2020·新高考Ⅰ卷(山东))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辇下,又称为辇毂下,意恩是在皇帝的车驾之下,常常用作京都的代称。B.东宫是古代皇家宫殿的称呼,由于是太子所居之宫,文中用来借指太子。C.殿下是古代对太子、诸王、承相的敬称,礼尊意味次于敬称皇帝的陛下。D.追比指旧时地方官吏严逼限期办事,逾期以杖责等表示警惩,继续追逼。10(2020·新高考Ⅱ卷(海南))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乡试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由各地州、府主持,考生来自全国各地。B.宦官也称太监,是古代宫中侍奉皇帝及其家属的人员,由阉割后的男子充任。C.晏驾是帝王死去的委婉说法,“晏”义为晚,晏驾指帝王车驾未能按时发出。D.执政指掌管国家政事,又指执掌国家大权的重臣,还可作为高级官员的通称。11(2019•卷I)下列对文中划横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B.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C.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D.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往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12.(2019·全国卷Ⅱ)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缪公即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在位期间任用贤臣,使国力趋强,称霸西戎。B.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他们二人均以善于用人用计、战功赫赫留名于青史。C.变法是指对国家的法令制度作出重大变革,商鞅变法为秦国富强奠定了基础。D.黥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在犯人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在刑罚之中较轻。13.(2019·全国卷Ⅲ)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殷纣为商代末代国君,在位期间统治失控,好酒淫乐,暴敛酷刑,是有名的暴君。B.武王是周文王之子,继承其父遗志,联合众多部族与商激战,灭商,建立周王朝。C.三晋,春秋末韩、赵、燕三家分晋,战国时的韩、赵、燕三国,史上又称“三晋”。D.令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设置的最高官位,辅佐楚国国君,执掌全国的军政大权。14.(2018·全国卷Ⅰ)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B.“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称,赴阙也指入朝觐见皇帝。C.“践阼”原指踏上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D.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这里指鲁芝的谦让行为。15.(2018·全国卷Ⅱ)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惯上称为“豪右”。B.顿首,即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又常常用于书信、表奏中作为敬辞。C.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称茂才,后世有时也沿用此名。D.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则称为首都;“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16.(2018·全国卷Ⅲ)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陵寝是帝王死后安葬的陵墓,陵墓建成后,还需设置守陵奉祀的官员以及禁卫。B.“株”,本义树根,根与根间紧密相连,因而“株连”又指一人有罪而牵连他人。C.前尹在文中指开封府前任府尹;“尹”为官名,如令尹、京兆尹,是知府的简称。D.御名指皇帝名讳,古代与皇帝有关的事物前常加“御”字,如御玺指皇帝印信。17.(2017·全国卷Ⅰ)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B.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C.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18(2017•卷Ⅱ)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下车,古代可以代指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B.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C.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D.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师”,现代泛指首都。19.(2017·全国卷Ⅲ)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殿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B.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C.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的影响也很大。D.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20.(2016·全国卷Ⅰ)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B.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C.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21.(2016·全国卷Ⅱ)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B.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C.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D.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22.(2016·全国卷Ⅲ)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B.教坊司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的教习等演出事务。C.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D.历史上的“两京”有多种所指,文中则指明代永乐年间迁都以后的南北两处京城。23(2015•卷Ⅰ)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24(2015•卷Ⅱ)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B.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D.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文化知识训练题(2)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B.礼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典礼、科举、学校、土地户口等事宜。C.靖康元年,采用的是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D.谥,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2.(2017·天津卷)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的干支纪年法中的“地支”是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B.韩愈《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C.古代以山之南、水之北为阳,山之北、水之南为阴,如衡阳在衡山之南,江阴在长江之南。D.土地孕育五谷,五谷之长为稷,古代帝王对土神“社”和谷神“稷”进行祭祀,后世以“社稷”代称国家。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江南,长江以南的总称,在不同历史时期,江南的所指区域不尽相同。B.三司,是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宋代的三司指兵部、刑部、户部。C.太宗,是一种庙号,庙号是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供奉祭祀时追尊的名号。D.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是仿唐代的道制而置,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4.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漕运”是指利用水道调动粮食(主要是公粮)的一种专业运输。运送粮食的目的是供宫廷消费、百官俸禄、军饷支付和民食调剂。B.“隆庆”属于年号,“隆庆元年”指该帝王即位第一年。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C.“致仕”是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D.“卒”是古代称大夫的死,古代帝王和王后死叫崩,古代诸侯王死叫薨,古代所有人之死亡均可称“死”。5.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京兆:地名,古代的二级行政单位,所管辖范围大致相当于陕西西安及其附近所属地区。B.奉诏:接受皇帝的命令。奉,这里意为恭敬地献上。诏,帝王所发的文书命令,亦即诏书。C.御史中丞:官名,汉朝为御史大夫的次官,唐复置御史大夫,亦往往缺位,仍以中丞代行其职。D.仪同三司:非三司而仪制同于三公。三司即三公。唐代称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为三司。6.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高祖,是皇帝的谥号。我国封建时代,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等。B.仆射,官名,秦始置,汉以后因之,宋以后废,太平天国曾设仆射一职。位仅次尚书令,职权渐重。C.丁父忧,是指遭逢父亲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D.禳厌,禳除邪恶灾祸。禳原为古代祭祀名,在我国古代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不仅形式多样,且影响深远。7.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即位”指开始做帝王或诸侯,可以指自己打下的江山,也可以是继承位子。B.“刺史”是古代官职名,其职权在不同的时期不完全相同,有时是个虚衔。C.“端拱”是宋太宗的一个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比如雍熙。D.“金陵”是南京的别称,南京是我国著名的六朝古都,其别称还有建康、江宁、天京、汴梁、石头城等。8.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御史是中国古代的官职名称,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御史的设置一直延续到清朝。B.法书又称法帖,是指人们学习书法可以作为楷模的范本。有时也以此表示对古代名家墨迹的敬称,或以此誉称表达对书法作者的尊重。C.甲子是天干地支纪时循环中的第一个。古人创设十二天干、十地支,彼此两相组合用于纪时,六十为一轮回,并用以记年、月、日、时。D.墓志铭一般由志和铭两部分组成。志多用散文,记叙死者世系、名字、爵位及生平事迹等;铭多用韵文,表示对死者的悼念和赞颂。9.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历数”指观测天象以推算年时节候的方法,主要运用的是历史和算术知识。B.“孤”古时称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的人,年老无子女的人称为“独”。C.“有司”通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D.“五经博士”是学官名。五经即《书》《诗》《礼》《易》《春秋》。10.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布衣,即平民。古代平民穿麻布葛衣,故“布衣”成了平民的代称。《出师表》“臣本布衣”中的“布衣”亦为此义。B.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亦可表年份,一般由皇帝发起。“雍熙初”中的“雍熙”是宋太宗在位时的年号。C.刑部,是中国古代官署的名称,六部之一,掌管国家的法律、刑狱的事务。宋代刑部主官为尚书,刑部侍郎是次官。D.禁中,也作“禁内”,指帝王接见大臣,商讨、处置国家重要事务的办公场所。未经帝王允许,不许人在其中随便进出。1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黜陟”指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降。其中“黜”指对官员的晋升或进用,“陟”指对官吏的降职或罢免。B.“陛下”原来指的是帝王宫殿的台阶之下,后来引申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时对帝王的敬称。C.“逆龙鳞”比喻犯人主或强权之怒。传说龙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触之者,则必杀人。后人用“龙鳞”指皇帝或其威严。D.“徒流”是古代刑法。“徒”是剥夺罪犯一定期限的自由并强制其服劳役,“流”是将罪犯放逐到边远地区进行惩罚。1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字”是古人入学时取的,通常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也便于他人称呼。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B.“礼部”为中国古代官署。其长官为礼部尚书,主要管理全国学校事务、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等事宜。C.“疏”指古代一种重要文体,用于臣下向皇帝分条陈述意见。疏还可指对古书的旧注做进一步解释。D.“轩辕”即黄帝,生于轩辕之丘,号轩辕氏,被尊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1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会试”是我国封建社会科举考试的一种。乡试的第二年由皇帝主持在京城举行,因为在春天举行,又称春试或春闱。B.“致仕”就是旧时官员交还官职,即今所谓退休。依照古制,官员在一般情况下七十岁致仕,有疾患的则可以请求提前。C.“服阕”是指旧时官员三年守丧期满除服。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按例要离职回籍守丧,满三年后朝廷再授予新的职务。D.“尚书”是中国古代官名。始置于战国时代,或称“掌书”,到了隋唐时确定为尚书省下设的六个部的最高行政长官。14.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未冠: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结发戴冠,以示成年,称“弱冠”,未成年称“未冠”。B.荫:古代的一种制度,子孙因先辈有勋劳或官职而依照往例受到封赏或免罪。C.社稷:社,谷神;稷,土神。古代帝王祭祀他们以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后用作国家的代称。D.三秩:秩,古代官吏的俸禄,引申指官吏的职位和品级,三秩,即三级或三等。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B.“吏部”掌管全国文武官员的选用、任免、考核、调动等事务,主管是吏部尚书和吏部侍郎。C.“春秋”既可指春季秋季,也可指我国特定的历史时代,还可指儒家经典,文中用以指年龄。D.“少牢”指我国古代祭祀时用羊和猪当祭品,“太牢”则指祭祀帝王时用牛、羊和猪当祭品。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癸巳、戊戌都指年份。中国自古便有十天干与十二地支,形成天干地支纪年法。B.微服是指为隐藏身份、避人耳目而改换成平民的服装,古代专指有身份的官吏私访。C.请老,指古代官吏请求退休。退休制度是我国古代官僚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D.行辈,即排行和辈分。儒家文化强调论资排辈,汉族重宗族的观念一直延续至今。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解褐”指脱去粗布衣服,换上官服,入仕做官。上古时期所谓“布”,是指麻织品或葛织品,用麻葛织品做成的布衣,也叫“褐”。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左右各一,中间为通道。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C.“卒”是古代称大夫的死,古代帝王和王后死叫“崩”,古代诸侯王死叫“薨”,古代其他人的死亡均称为“死”。D.“从事”,官名。汉制,州刺史的辅佐官吏如别驾、主簿、功曹等均称从事史。汉以后三公及州郡长官都自辟僚属,多称“从事”。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织造,明设立的专局,掌管丝织品生产,供官府使用。B.服阕,古礼规定,父母死后,须守丧三年,期满除服。C.登闻鼓,设置在朝堂之外,让臣民击鼓诉说冤抑之情。D.文渊阁,即文渊阁大学士,是内阁长官。1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B.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C.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D.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2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建储,意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B.太后,是指皇帝的母亲,一般居住在中宫。C.留中,是封建社会皇帝对臣子的奏章采取的一种做法,即把臣子的奏章留在宫禁中,不交议也不批复。D.台谏,包括台官和谏官。台官,唐宋时指御史台的官员,明朝通称御史为台谏,其职责是在朝规谏皇帝,出朝奉命巡视,主要是纠察百官之失。2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烽火,古代边防通信的重要手段,烽火燃起表示国家战事的出现。B.壁垒,古代指军营周边的围墙,泛指防御工事,现多用来比喻对立的事物和界限。C.扬州,古时又称广陵、维扬,“淮左名都,竹西佳处”即指此地。D.藩,古代称属国属地或分封的土地,后来借指京畿附近的重要城市。2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会试”是我国封建社会科举考试的一种。由皇帝主持在京城举行,因为在春天举行,又称春试或春闱。B.“致仕”就是旧时官员交还官职,即今所谓退休。依照古制,官员一般在七十岁致仕,有疾患的则可以请求提前。C.“服阕”是指旧时官员三年守丧期满除服。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按例要离职回籍守丧,满三年后朝廷再授予新的职务。D.“尚书”是中国古代官名。始置于战国时代,到了隋唐时确定为尚书省下设的六个部的最高行政长官。2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表,中国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是封建社会臣下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B.擢,在原官职上提拔;出,离开京城外调(与“入”相对,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为荣)。C.刺史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监察制度。始于秦,完善于汉,东汉以后刺史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唐白居易曾任杭州、苏州刺史,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D.有司,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司”即“主管”“管理”。文化知识训练题(3)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古代称一举足为“跬”,举足两次为“步”。“跬步”指极短的距离。B.长兄,对大哥的尊称。长君,对皇帝兄长的尊称,如“前长君为奉车”。C.社日,祭祀土地神之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立秋后第五个戊日为秋社。D.后土,指地神,与皇天相对。比如“孺卿从祠河东后土”中“后土”。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古人有名有字。婴儿出生三个月时由父母命名,供长辈呼唤。字是男子二十岁加冠时所取,用于与人交往时自称。B.陛下,原指宫殿中立在台阶下的侍者,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姓名,须呼侍者,请为代转,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D.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E.从弟即堂弟。唐宋以后,以同祖父不同父且比自己年幼的同辈男性为从弟。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古代人的名字和现代有很大的差别。名是出生后不久父母起的,供长辈呼唤;字是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或女子十五岁行笄礼时才起的,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B.年号是古代帝王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称号,用以褒贬善恶,如“崇祯”“康熙”皆是,还有“洪武”为明代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是明代的第一个年号。C.嫡母,是封建家庭中妾生的子女对父亲正妻的称呼。在古代,嫡妻所生子女称作嫡出,而姬妾所生的子女称作庶出。D.“杏林”是中医学界的代称。人们常用“杏林”称颂医生,医家每每以“杏林中人”自居。后世遂以“杏林春暖”“誉满杏林”等来称颂医家的高尚品质和精良医术。4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丈人”在古代可以是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也可以专指妻父,《苏武传》中“汉天子我丈人行也”中的“丈人”是前一个意思。B.文人的文集命名方式多种多样,如《白氏长庆集》是白居易的文集,这是以自己住所的名字命名的。C.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死了叫“薨”,而士死则称为“不禄”。D.“单于”是汉代匈奴部落最高首领的称号,后世鲜卑等少数民族首领也称单于。5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明清时参加科举考试并通过殿试的读书人都称“进士”。宋代科举有州试、省试和殿试三级,第一名分别称作会元、解元和状元。B.封建时代如果官员的母亲死去,无论此人担任何官职,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他就必须离职并回到祖籍守孝,这种行为被称为“丁母忧”。C.夺情是中国古代丁忧制度的延伸,意思是国家夺去了孝亲之情,即古代官员丧服未满而朝廷强令其出仕。D.太后是封建时代对帝王母亲的尊称。皇帝以嫡子身份继位的,生母(先帝皇后)在则以生母为皇太后,生母已经去世的,则以先帝皇后(继任皇后)为皇太后。6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童子,指童子科考试。童子科是古代选拔神童的制度,汉代已有,开始以荐举为主,后来增加了考试,能够通过考试的神童称为童生。B.疏,是古代臣下向帝王进言的奏章的一种,用以向帝王陈述意见或进行说明,也可以用来陈情,与对经书作注解的注疏不同。C.大中祥符是宋代的一个年号。在我国历史上,一个帝王在位期间不一定只用一个年号,一个年号也不一定只有一个帝王使用。D.《左氏春秋》是为《春秋》作注解的一部史书,在古代典籍中,隶属于四大部类中的经部。7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授”“擢”“迁”等都表示官职变化,其中“迁”专指降职。B.“建节”即执持符节,古代使臣受帝王之命,必建节以为凭信;后来也指大将受朝廷之命出镇边关。C.“羽檄”又称“羽书”,古代军中的紧急文书会插上鸟羽,要求迅速传递。后即以“羽檄”指代军中文书。D.“黥”指在人脸上刺字并涂墨的刑罚,是古代肉刑的一种。中国古代的肉刑还有劓、剕和宫刑等。8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姻亲,指由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是血亲中的一部分。B.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C.“庶”旧指宗族中嫡亲以外的支属,与“嫡”相对,如“庶子”指非正妻所生的儿子。D.古代祭祀用羊、牛、猪各一头叫“少牢”,用羊、猪各一头叫“太牢”。因此,古人又把牛叫“太牢”,羊叫“少牢”。E.薨,古代用以称诸侯之死,《礼记》记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后世皇帝的宠妃以及没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可称薨。F.顿首,一种跪拜礼,以头叩地即抬起而不停留,常用于书简表奏结尾,表示感谢。9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受”“拜”等是古代授受官职的术语,常见的还有“徙”“迁”“转”等。“擢”“升”是提升职务,“谪”“左迁”是降低职务。B.“国子学”即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构,有时兼为最高学府;“家塾”,即私塾,旧时家庭、宗族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C.“朕”是古代皇帝的自称,此外皇帝还可以用“寡人”“孤”自称。“卿”可以是皇帝对臣下的称呼,臣称皇帝可用“陛下”“皇上”等称呼。D.“谥”是谥号,是朝廷对帝王、贵族、大臣、平民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或褒或贬的称号,如诸葛亮谥号为“忠武”,岳飞谥号为“武穆”。10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伏惟”是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说话表示恭敬的习惯用语。B.“青庐”是用青布搭成的棚,是古代举行婚礼的地方。C.“跽”指双膝着地,上身挺直,这种动作因与跪的动作相似,也叫“长跪”。D.“禊事”是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游,以祈福消灾的一种祭祀活动。11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B.“改元”,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称为“改元”,同一皇帝在位时只改一次年号。C.“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D.“卒”,专用于指大夫或相当于大夫及其以上的高级官员的死。唐代以后则用作“死”的通称。其他意为“死”的词还有崩、薨等。12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干支纪年法中的“地支”是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B.帝王纪年法分为年号纪年和按照帝王即位年次纪年两种,例如“永元二年”就属于后一种。C.至和、元丰都是宋朝皇帝的年号,用以纪年;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新皇帝登位都会改换年号。D.古人会依据月相纪日,如“朔”指农历每月初一,“望”指农历每月十五,“晦”指农历每月三十。E.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历法上自古以来就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萌芽于西汉初,始行于王莽,通行于东汉以后。例如乙亥年的下一年为丙午年。13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惯上称为“豪右”。B.古文中的“江左”多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古人叙地理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江左即江东。C.古代以山之南、水之北为阳,山之北、水之南为阴,如衡阳在衡山之南,江阴在长江之南。D.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则称为首都。“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E.《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14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阙”原指皇宫前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称,“赴阙”也指入朝觐见皇帝。B.车裂,古代的一种酷刑,以车马撕裂人的肢体。C.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项羽灭秦后曾将此地封给秦军的三位降将,故得名。D.阳、阴,古代地形有阴阳之说,以水南、山北为“阳”,以水北、山南为“阴”。15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气,自然气候变化的六种现象,指阴、阳、风、雨、晦明。“御六气之辩”就是能驾驭天气的变化。B.农历每月第一天叫晦,每月十五叫望,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朔。C.旬,古代的计时单位,一旬十天。“逍遥游”中“旬有五日而后反”,意思是十五天以后才返回。在古代,一旬还可以指十岁,“年过六旬”,就是指60多岁。D.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为七尺或八尺。其他长度单位还有咫、尺、寻、常等,古代七尺或八尺为“寻”,倍寻为“常”。16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寒食节,在冬至后的一百零五天,在清明后的一日或二日。寒食节日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B.斋戒,主要用于祭祀、行大礼等严肃庄重的场合,以示虔诚庄敬。“斋”亦作“齐”,主要是沐浴更衣、不吃荤。“戒”主要是指戒游乐,比如减少娱乐活动。后以此指称相似的宗教礼仪。C.下里巴人,“下里”“巴人”皆为古代楚国的歌曲名,且为民间歌曲。所以后来用“下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作品。D.阳春白雪,“阳春”“白雪”都是古代楚国的歌曲名,属于较高级的音乐。后来用“阳春白雪”比喻高深的、典雅的文学艺术作品。17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帝王死后,朝廷会据其事迹给予褒贬善恶的谥号。比如“景帝”的“景”是表扬性的谥号。B.《尚书》,“四书”之一,是我国第一部古典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尚”即“上”,意为上古之书。C.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殿试者,录取为进士。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D.古代重视祭祀,帝王通常亲自祭祀,有时也会委托臣子代替自己。18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黜陟”,指官吏的进退、升降。“陟”指晋升、进用,“黜”指降职或罢免。B.“朕”就是“我”的意思,早先没有特殊的含义,无论王公贵族还是市井小民,都可以自称“朕”。从秦始皇开始,成为皇帝专用的自称。C.“幸”既可指古代皇帝对人宠爱,也可以指帝王的亲临垂顾,无论是哪种意义,都不能用在除帝王个体之外的任何人身上。D.“符”是中国古代传达命令、征调兵将的一种凭证,用金、铜、竹、木等不同原料制成。双方各执一半,合之以验真假。19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蜉蝣是一种小飞虫,生存期很短,古人说它朝生暮死。人们常用它比喻人生短促。B.古代打井至深处时地下水呈黄色,又因人死后埋于地下,故古人以地极深处黄泉地带为人死后居住的地下世界。C.古代称人行走,举足一次为“跬”,举足两次为“步”,故半步称“跬”。D.“五声”也称“五音”,即我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变徵、羽五个音级。20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朔漠”,指北方的沙漠地区。如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B.“连衡”即“连横”,战国时张仪游说六国各自同秦国联合称连衡,与苏秦游说六国联合抗秦的合纵主张相对。C.“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D.在“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中,“亲戚”指的是外亲,也就是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缘关系的人。2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代,选官制度实行察举制和征辟制。所谓察举,就是由公卿、列侯、刺史及郡国守相等推举人才,由朝廷考核后任以官职。征辟,一般对被征辟者的资历不加限制,只看才学,是当时一种比较自由的仕宦途径。B.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古代科举考试按照等级次序先后分为童生试、乡试、会试、殿试。C.“秋试”因考期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闱,是对科举制度中乡试的借代性叫法,考中者称为进士。D.殿试录取者中一甲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状元、榜眼、探花,就像一个鼎的三只足,所以又称三鼎甲;状元居三鼎甲之首,因而状元又被称为鼎元。2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是古代官职调动的一种叫法,一般指升职。表达“降职”意思的时候,古代常常用“左迁”一词。B.古代常用的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等。如“正统二年”中的“正统”是年号,这里采用的是年号纪年法。C.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明清时,用年号来称呼。D.擢,提升官职,其他如“除”“拔”“拜”也指官职的提升,“改”“徙”“调”等都可以表示官职的变动,而“出”特指离京外调,“入”则指入京为官。2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诏狱,指皇帝下令查办的案件或关押钦犯的牢狱。文中指后者。B.夺俸,官吏因过失而被罚扣其俸禄。俸即俸禄,指官吏每年或每月所领的薪金。C.兵部,古代官署名,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兵械、军令等,其长官为兵部尚书。D.存问,指慰问并进行请教,在古代,多用于君主对臣下的一种关心和虚心纳谏。限时训练(2)答案文化知识训练题(1)1.D根据文意也可推知,专指朝堂之上跟军国大事相关的各种急务,错误。“隋主好自专庶务,不任群臣,群臣恐惧,唯知禀受奉行而已,莫之敢违。”“庶务”是指国家各种政务;亦指这些事务的经办人员。2.C.“文中是指部队的编制单位”错。从原文来看,“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这里的“部曲”是指祖逖的私家军队。故选C。3C.“闰某月指加在某月之前那个月”错误,闰月加于某月之后叫“闰某月”。故选C。4B.“抵极刑”,极刑即死刑,“抵”意为达到,意即达到判处死刑的地步。没有尸体示众之意。故选B。5(3分)C“休沐”的字面意思是休息、沐浴,实际上就是古代政府官员的休息日。汉代官吏每工作五天休息一天,称为“休沐”。唐、宋官员十日一休,称旬假或旬休。特别注意:休沐是正常休假,无需请假。这个考点也是个常识,既然是法定假日,当然无需请假。6BB项,“由丞相主持”错。科举史上的殿试是由武则天首创的。宋朝正式成制,金、元、明、清四代沿用。又称御试、廷试,即指皇帝亲自出题考试。因此应当是由皇帝主持。7答案:C解析:C项,“指皇室宗族所居之处”错误,应是“封建帝王所居宫苑”。8答案:A解析:A项,“太守是郡一级的最高行政长官,主要掌管民政、司法、军事、科举等事务”说法错误。太守不负责掌管军事和科举,太守的职责是“治民、进贤、决讼、检奸,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9.答案:C解析:C项,“殿下是古代对太子、诸王、丞相的敬称”说法有误。殿下是中国古代对皇后、皇太子、诸王的敬称,次于对皇帝的敬称“陛下”。也指现代社会用于对君主制国家王储、王子、公主等的敬称。不能称丞相为“殿下”。10[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文化知识。“考生来自全国各地”错误。考生应是来自本地的州、府,后续殿试的考生才是来自全国各地。11.答案:A解析:“诸子百家是对先秦时期各学术派别的总称”,而且汉代董仲舒倡导“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可知影响最深远的三家应该是“儒、法、道”而非“农”,故选A。12.B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B项,“汤武”指商汤与周武王。13.C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三晋”是战国时期韩国、赵国、魏国三国的合称。春秋末,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卿大夫瓜分,各立为国,史称“三晋”。14.C解析C项,“践阼”,走上阼阶主位。古代庙堂前有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阼阶上为主位,借指帝位。“践阼”没有“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的意思。15.D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师”单用时,没有“国都”的意思。A、B、C三项涉及称谓、礼仪、科举等内容,备考时,需分类总结记忆。16.C解析:“尹”会意字,左边一撇表示笔,右边是“又”(手),象手拿笔,以表示治事;本义为治理,是官的通称。“令尹”春秋战国时楚国执政官名,相当于宰相。“京兆尹”为古代京师的地方长官。都不是“知府”的简称。17.B解析B项“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理解错误。姻亲与血亲不同,不是血亲的一部分。18.答案:B解析:“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错误。考通“拷”,是“拷问”之意。19.C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本题宜用直接选取法。近侍“职位很高”不对,有些近侍职位不一定高,“对帝王的影响也很大”过于绝对。20.C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从所给的四个选项看,C项,“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错误。“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不限定是朝廷中的,也包括地方上的。21.D解析本题考查“中宫”“陛下”“吏部”“移疾”等古代文化常识。D项,“移疾”指旧时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求退的婉辞。“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的表述错误。22.A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掌管土地、户籍等的是户部,不是礼部。23答案:D解析:“太子”专指已确定继承皇位或帝位的帝王的儿子。24答案:C解析:C项错在“长子继承”,应为“嫡长子继承”。文化知识训练题(2)1.解析B项,“土地户口”错误,不是礼部掌管内容,而是户部掌管内容。答案B2解析《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是指《诗》《书》《易》《礼》《春秋》《乐》。答案B3.解析B项,宋代的三司是指盐铁、度支、户部。答案B4解析D项,“死”是指古代平民的死亡,而非泛指所有人的死亡。答案D5解析B项,“奉,这里意为恭敬地献上”错误;奉,恭敬地用手捧着。答案B6解析A项,“高祖”是皇帝的庙号。答案A7解析D项,“汴梁”不是南京的别称,而是开封的别称。答案D8解析C项,题干中“十二天干、十地支”错误,应该是“十二地支、十天干”。答案C9解析A项,“主要运用的是历史和算术知识”错。答案A10解析D项,禁中,指帝王所居的宫苑。答案D11解析A项,“黜”“陟”的意思说反了。答案A12解析A项,“入学”错误,“字”是古人成年时取的。答案A13解析A项中说会试“由皇帝主持”错误,会试由礼部派官员主持。答案A14解析C项,“社,谷神;稷,土神”有误,应为“社,土神;稷,谷神”。答案C15解析根据积累的文化常识可知:吏部掌管全国文官,兵部掌管全国武官。故选B。答案B16解析根据积累的文化常识可知:“专指有身份的官吏私访”错误,“微服私访”的还有帝王。答案B17解析根据积累的文化常识可知:死就是指古代平民的死亡,而非泛指其他所有人的死亡。故选C。答案C18A[织造是官署机构名称,也是官职名称,在文段语境中是指官职名称。作为机构名称源自明代,当时朝廷在江宁、苏州、杭州各地设立专局,管理织造各项衣料及制帛诰敕彩缯之类,以供皇帝及宫廷祭祀颁赏之用。作为官职名称,是指掌管织造的提督中官。A项有两处错误,一是把官职名称和官署机构弄混了,二是把机构的功能说错了。]19D[在表述“移疾”时,将个别现象扩大为全部的内容。大多数时候,“移疾”是用上书称病的方式请求退职。]20B[太后不住在中宫,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21D[理解A、B两项中“烽火”“壁垒”的意思可以从盛度绘《西域图》《河西陇右图》,介绍西域的地势、军事部署等内容进行推断。由“相望”“备御之道”可知,“烽火”是边防军事的通信手段,古代边境报警时燃烧烟火,依靠“相望”传递信息;“壁垒”是一种军事防御工事。C项,由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烟花三月下扬州”可知,“扬州,古时又称广陵”正确。“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语出姜夔的《扬州慢·淮左名都》,有“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其中的“维扬”也就是扬州。D项,由“真宗祀汾阴,仁宗在藩邸”可知,此时真宗在位,仁宗在“藩邸”。古时皇帝从诸皇子中择嫡长子或最优秀的皇子作为皇位继承人,而其余的皇子则会被安排到全国各地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踩高跷幼儿园教案
- 保护牙齿教案反思小班
- 汉真有趣说课稿
- 航空航天履约管理办法
- 塑料大棚建设安装协议
- 临时医疗电源租赁合同
- 电信业不合格服务管理
- 航空航天设施保温施工协议
- 脊椎病诊断与治疗
- 研发项目保密规则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3阶段练习题 参考答案 2023年春 江南大学
- 中医基本技能操作针刺法
- 保温砂浆施工规程
- 夏商周考古课件 第3章 二里冈文化(4-6节)
- GB/T 29790-2020即时检验质量和能力的要求
- GB 40165-2021固定式电子设备用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安全技术规范
- 音标3元音字母e发音用上课
- 深圳市失业人员停止领取失业保险待遇申请表空表
- 第十三章医疗服务管理课件
- 工程质保期满验收报告模板
- 《中国当代文艺思潮》导论文艺思潮的基本概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