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复习课件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96ba85fcbbd4fa14136f0f0630e75c9/196ba85fcbbd4fa14136f0f0630e75c91.gif)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复习课件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96ba85fcbbd4fa14136f0f0630e75c9/196ba85fcbbd4fa14136f0f0630e75c92.gif)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复习课件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96ba85fcbbd4fa14136f0f0630e75c9/196ba85fcbbd4fa14136f0f0630e75c93.gif)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复习课件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96ba85fcbbd4fa14136f0f0630e75c9/196ba85fcbbd4fa14136f0f0630e75c94.gif)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复习课件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96ba85fcbbd4fa14136f0f0630e75c9/196ba85fcbbd4fa14136f0f0630e75c9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21.《庄子》二则北冥有鱼
第六单元21.《庄子》二则北冥有鱼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复习课件míngkūnpéngtuán振奋,文中指用力鼓动翅膀悬挂记载盘旋飞翔离开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表示选择这样míngkūnpéngtuán振奋,文中指用力鼓动翅膀悬挂冥溟海助词,的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它的表示选择代词,代大鹏冥溟海助词,的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它连词,表顺承连词,表修饰凭借用连词,表顺承连词,表修饰凭借用振奋,文中指用力鼓动翅膀发怒气息,文中指风休息这样表肯定判断振奋,文中指用力鼓动翅膀发怒气息,文中指风休息这样表肯定判断6.重点句子翻译。(8分)(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当它鼓动翅膀奋起直飞的时候,翅膀就好像悬挂在天空的云。(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
(3)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4)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6.重点句子翻译。(8分)7.作家作品。(6分)庄子,名______,________(朝代)时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哲学家,______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________”。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在政治上主张__________________。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具有__________风格。《庄子》今存33篇,其中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周战国道家老庄无为而治浪漫主义7.作家作品。(6分)周战国道家老庄无为而治浪漫主义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复习课件DDAA3.庄子在文中把鲲鹏描写得如此神奇,有什么作用?(4分)①文中起笔即以极度夸张的手法描述了巨鲲变化为大鹏的不凡过程,这个巨大的鹏鸟还要腾空而起乘风作万里游,使人感到惊骇万分,神奇莫测。这给寓言故事制造了一种神秘的气氛。②寄托了庄子的逍遥游思想,表现了他的美好向往。4.庄子的思想精髓是“逍遥游”,你怎样理解这种思想?从文中对大鹏的描写来看,你觉得大鹏达到真正的逍遥了吗?为什么?(4分)是指人应当摆脱一切现实束缚,以获取最大的精神自由。文中的大鹏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尽管大鹏能在九万里的高空翱翔,但它也还是有所恃,必须借助于大风才能飞翔。
3.庄子在文中把鲲鹏描写得如此神奇,有什么作用?(4分)二、比较阅读【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乙】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笑之曰:“彼且二、比较阅读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节选自《庄子·逍遥游》)记载尽头长度到……地方去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6.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三处)(2分)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这只鸟,海动风起时就将迁往南海。(2)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穿越云层,背负青天,然后向南飞翔,将要到南海去。
6.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三处)(2分)8.结合甲、乙两文,简要分析鹏和斥的形象。(4分)鹏硕大无比,如文中“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翼若垂天之云”;有崇高理想,追求自由自在的“逍遥游”,如文中“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斥不可能理解大鹏展翅高飞的理想境界,它们认为“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不必像鹏那样飞到九万里高空再飞翔。所以它们目光短浅。8.结合甲、乙两文,简要分析鹏和斥的形象。(4分)【乙参考译文】在草木不生的极远的北方,有个大海,就是天池。里面有条鱼,它的身子有几千里宽,没有人知道它有多长,它的名字叫作鲲。有一只鸟,它的名字叫作鹏。鹏的背像泰山,翅膀像天边的云,借着旋风盘旋而上九万里,超越云层,背负青天,然后向南飞翔,将要飞到南海去。小泽里的麻雀讥笑鹏说:“它要飞到哪里去呢?我一跳就飞起来,不过数丈高就落下来,在蓬蒿丛中盘旋,这也是极好的飞行了。而它还要飞到哪里去呢?”这是大和小的分别。【乙参考译文】在草木不生的极远的北方,有个大海,就是天池。里第六单元21.《庄子》二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第六单元21.《庄子》二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复习课件háotiáoxún表判断疑问代词,怎么完全,肯定(是这样)追溯háotiáoxún表判断疑问代词,怎么完全,肯定(是这样)固然本来怎么安全固然结实、坚固固然本来怎么安全固然结实、坚固5.重点句子翻译。(4分)(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2)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却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5.重点句子翻译。(4分)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复习课件【解析】A.和/同“举”,举荐;B.助词,的/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C.固然/本来;D.怎么。D【解析】A.和/同“举”,举荐;B.助词,的/位于主谓之间,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B.安知/我不知/鱼之乐C.子/固非鱼也D.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解析】正确的划分是: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A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3.下列关于课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本文写了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桥上游玩时讨论“水中的鱼儿究竟快乐不快乐”的故事。B.惠子好辩重分析,以认知的心态来对待事物,因此,对问题总是要寻根究底。C.庄子智辩重观赏,以欣赏的心态来对待事物,因此,对待外界事物重在欣赏。D.本文表现了庄子的机智与巧妙的论辩风格,也表现了庄子的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思想。【解析】从文中“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可知,本文讨论的话题是“知不知鱼之乐”,而不是“水中的鱼儿究竟快乐不快乐”。
A3.下列关于课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4.课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的插图引起了小风的注意,图中两人(假设左边为A,右边为B)究竟哪一个是庄子,哪一个是惠子呢?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帮小风分析一下。要求观点鲜明,有理有据,表达通畅。(130字左右)(5分)4.课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的插图引起了小风的注意,图示例一:我认为A是庄子,B是惠子。从动作神情看,A侧身俯视桥下游鱼,关注自然;神情专注,对鱼充满兴趣,而B面向A,对鱼毫无兴趣,同时,目不斜视,一脸严肃,仿佛正在跟A辩论。据我了解,庄子是个充满情趣的浪漫之人,而惠子是个严谨好辩之人,所以,A是庄子,B是惠子。示例二:我认为A是惠子,B是庄子。从外貌和衣着看,A腰有环珮,以冠束发(领口端正、衣着整洁),据此判断社会地位较高。而B衣着随意,领口敞开(布巾束发、手持竹杖),显然是平民样貌。据我了解,惠子身有官职,物质生活比较优越;庄子最是厌恶功名束缚,生活清贫,这些都与图中信息吻合。所以,A是惠子,B是庄子。(从神情、动作、构图、主次等角度言之有理即可。)示例一:我认为A是庄子,B是惠子。从动作神情看,A侧身俯视桥二、比较阅读【甲】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选自《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乙】予尝步自横溪,有二叟分石而钓,其甲得鱼至多且易取;乙竟日亡所获也,乃投竿问甲曰:“食饵同,钓之水亦同,何得失之异耶?”甲曰:“吾方下钓时,但知有我而不知有鱼,目不瞬,神不变,鱼忘其为我,故易取也。子意①乎鱼,目乎鱼,神变则鱼逝矣,奚②其获?”乙如其教,连取数鱼。予二、比较阅读叹曰:“旨哉!意成乎道也。”(选自宋代林昉《田间书·杂言·钓鱼记》)【注释】
①意:意愿,愿望。②奚:怎么,哪里。D叹曰:“旨哉!意成乎道也。”D6.下列对《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本文写了一场轻松风趣的对话,惠子力辩,拘泥于事物的真实性;庄子巧辩,超然于事物之外。B.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很快乐,这其实只是一种主观看法,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C.惠子认为水中的游鱼并不快乐,所以当庄子说出自己的看法时,他立即给予了反驳。D.庄子的形象在简洁的对话中得以体现,他机敏、诙谐、富有情趣。
C6.下列对《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7.下列对《钓鱼记》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这篇文章运用对比手法,生动地写出了甲乙两老汉“钓同而得失异”的情形。B.甲老汉之所以屡有收获,主要得益于他冷静沉着,不浮躁,不急于求成。C.作者认为“意成乎道”,意思是说要实现愿望必须掌握一定的规律和方法。D.故事说明了在客观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专注于目标和结果的人往往容易获得成功。
D7.下列对《钓鱼记》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8.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也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确定的!
(2)食饵同,钓之水亦同,何得失之异耶?我们钓鱼用的鱼饵相同,钓鱼的河水也相同,为什么有钓得到鱼和钓不到鱼的不同呢?8.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乙参考译文】我曾经漫步经过溪流,有两位老人分别坐在(一块)石头的两旁钓鱼,其中甲得到的鱼十分多,并且很轻易就钓到。乙一天都没有收获,(乙)就扔下钓竿问甲:“我们钓鱼用的鱼饵相同,钓鱼的河水也相同,为什么有钓得到鱼和钓不到鱼的不同呢?”甲说:“我开始下钩的时候,心中想到的只是我自己而不是鱼,眼睛不眨,神色不变,鱼忘了(坐这的是)我,所以容易上钩。您(一心)想到的是鱼,眼里看到的是鱼,神态(总是)变,鱼(自然)就逃离,哪里还会有收获呢?”乙按照他教的做,接连钓到好几条鱼。我感叹道:“这说到了事物的宗旨,成为哲理了啊!”【乙参考译文】我曾经漫步经过溪流,有两位老人分别坐在(一块)三、课外阅读惠子相梁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子知之乎?夫鹓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有人想栖息在这时三、课外阅读有人想栖息在这时10.请划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限划两处)(2分)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惠施在梁国做宰相,庄子去看望他。
12.请揣摩庄子对惠子说话时的神态或表情,用一个词描摹。(2分)冷笑(或嗤笑、愤怒、鄙夷)。13.本文比喻巧妙贴切,请你说说“鹓”和“鸱”分别比喻什么?(4分)文中“鹓”比喻高洁之士;“鸱”则比喻醉心于名利,猜忌他人的小人。10.请划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限划两处)(2分)第六单元22.《礼记》二则
第六单元22.《礼记》二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复习课件yáozhǐzhǎngyuèxiàojǔmùguānfènyáozhǐzhǎngyuèxiàojǔmùguānfèn味美达到极点好处困惑自我反思互相推动、互相促进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才干出众
味美达到极点好处困惑自我反思互相推动、互相促进指儒家推崇的上培养供养职分,职守女子出嫁厌恶图谋之心兴起从外面把门带上培养供养职分,职守女子出嫁厌恶图谋之心兴起从外面把门带上3.通假字。(6分)(1)学学半“_____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2)选贤与能“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3)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前一个)学敩教导与举推举,选举矜鳏老而无妻3.通假字。(6分)(前一个)学敩教导与举推举,选举矜鳏代词,指代“食”的对象副词,表推测,大概同“敩”,教导学习闭塞闩上老而无子只是代词,指代“食”的对象副词,表推测,大概同“敩”,教导学习闭动词,以……为亲名词,父母是为了动词,以……为亲名词,父母是为了味美目的,意旨困惑困难勉励与“弱”相对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大路味美目的,意旨困惑困难勉励与“弱”相对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女子出嫁回归,回来兴起兴盛兴起从事某种活动培养修理、兴建等女子出嫁回归,回来兴起兴盛兴起从事某种活动培养修理、兴建等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子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子7.重点句子翻译。(10分)(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所以学习以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
(2)故曰:教学相长也。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3)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
7.重点句子翻译。(10分)(4)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让老年人能够善终,青壮年可以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年幼的孩子可以健康成长。(5)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财货,(人们)厌恶把它扔在地上,(捡起来)却并非自己想私藏。
(4)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8.作家作品。(3分)《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相传此书的编定者是______(朝代)经学家______。其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仪礼,集中体现了先秦______学派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西汉戴圣儒家8.作家作品。(3分)西汉戴圣儒家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复习课件一、课内阅读1.《大道之行也》中,作者描述的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2分)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2.如何理解《大道之行也》中,“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含义?(3分)每个人都应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养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会亲如一家。一、课内阅读3.《大道之行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本文寄托着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表达了作者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的思想感情。4.学完《虽有嘉肴》,对你的学习生活有哪些启发呢?请结合自身实际具体谈一谈。(4分)文中用类比的手法阐明“教学相长”的道理,即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在我们的学习与生活中,也要教学相结合,相互促进提高。
3.《大道之行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二、比较阅读【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选自《礼记·学记》)【乙】孔子学琴于师襄子,十日不进①。师襄子曰:“可以益②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技也。”有间③,曰:“已习其技,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④也。”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黑而长,眼如远视,如王天下,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二、比较阅读子离席再拜,曰:“此曲确《文王操》⑤也。”
(选自《史记》,有删改)【注释】①进:继续学(新内容)。②益:增加,加深。③有间:过了一段时间。④为人:作曲的人。⑤《文王操》:周文王谱写的琴曲名。B解析】A.副词,表推测/代词;B.学习;C.反思/同“返”;D.表转折/表并列。子离席再拜,曰:“此曲确《文王操》⑤也。”B解析】A.副词,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弗食,不知其旨也。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
(2)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技也。我已经熟悉了这首曲子,(但是)还没有掌握它的(弹奏)技法(技巧)。
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7.选出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
)(3分)A.甲、乙两文都是关于学习的,甲文谈了“教学相长”的观点,乙文讲述了孔子拜师学琴的故事。B.《礼记》,儒家经典之一。战国至秦汉间礼仪论著的汇编,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C.乙文中孔子学琴经历了熟悉曲子、掌握技法、领会志向(主旨)、融入曲子(理解作者)的过程。D.乙文中孔子一直不换新内容,是因为他认为《文王操》是最容易学的曲子。【解析】他并没有认为《文王操》是最容易学的曲子,而是不愿在学习上浅尝辄止。
D7.选出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3分)D8.孔子学琴的故事印证了“学然后知不足”的道理,请结合乙文具体分析。(3分)示例:孔子学习了十天,熟悉曲子后,发现自己没有掌握技法;再学习了一段时间,发现自己没有领会到曲子所表达的志向;又学习一段时间,发现没有融入作品理解作者。于是一直学习,直到最后融入作品中,他真正做到了“学然后知不足”。8.孔子学琴的故事印证了“学然后知不足”的道理,请结合乙文具【乙参考译文】孔子向师襄子学琴,学了十天仍没有学习新曲子。师襄子对他说:“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已经熟悉了这首曲子,(但是)还没有掌握它的(弹奏)技法(技巧)。”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学会弹奏的技巧了,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还没有领会曲子的意境。”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领会了曲子的意境,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还不了解作者。”又过了一段时间,孔子神情时而庄重穆然,若有所思,时而怡然高望,志意深远。孔子说:“我知道他是谁了,那人皮肤深黑,体形颀长,眼光明亮远大,像个统治四方诸侯的王者,若不是周文王还有谁能撰作这首乐曲呢?”师襄子听到后,赶紧起身拜了两拜,回答道:“这支曲子确实叫作《文王操》啊!”【乙参考译文】孔子向师襄子学琴,学了十天仍没有学习新曲子。师三、课外阅读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选自《论语·子路》)三、课外阅读D
D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君子对于自己的言论,不能随便(要做到一丝不苟)罢了。
11.请用一个成语概括文中孔子所持的观点,并运用此成语造一个句子。(3分)名正言顺。示例:选举结果公布了,苏同学所得票数最高,名正言顺地成为学生会主席。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参考译文】子路(对孔子)说:“卫国国君等待您去治理国家,您打算先从哪些事情做起呢?”孔子说:“首先必须正名分!”子路说:“有这样做的吗?您想得太不合时宜了。这名怎么正呢?”孔子说:“仲由,真鲁莽啊!君子对于他所不知道的事情,一般采取保留的态度。名分不正,说起话来就不顺当合理;说话不顺当合理,事情就办不成;事情办不成,礼乐也就不能兴盛;礼乐不能兴盛,刑罚的执行就不会得当;刑罚不得当,百姓就不知怎么办好。所以,君子一定要定下一个名分,必须能够说得明白,说出来一定能够行得通。君子对于自己的言论,不能随便(要做到一丝不苟)罢了。”【参考译文】子路(对孔子)说:“卫国国君等待您去治理国家,您第六单元23.*马说
第六单元23.*马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复习课件zhǐpiáncáolìsìsùxiànzhǐpiáncáolìsìsùxiàn只,仅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有时这犹,尚且怎么按照才能、才干通晓,明白面对只,仅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有时这犹,尚且怎么按照才能、才干通3.通假字。(4分)(1)才美不外见“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见现显现、表现食饲喂3.通假字。(4分)见现显现、表现食饲喂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无义代词,代千里马音节助词,不译结构助词,的连词,表转折,但是连词,表修饰
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无义代词,代千里马音节助词,不译结代词,它的表示加强诘问语气代词,它副词,表推测,恐怕按照因为名词,能力、才能动词,能够代词,它的表示加强诘问语气代词,它副词,表推测,恐怕按照因为量词,餐、顿同“饲”,喂动词,吃动词,用马鞭驱赶名词,马鞭量词,餐、顿同“饲”,喂动词,吃动词,用马鞭驱赶名词,马鞭这判断词怎么安全;安定;安装等有时或许同“饲”,喂吃这判断词怎么安全;安定;安装等有时或许同“饲”,喂吃7.重点句子翻译。(4分)(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能力(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的不识得千里马啊!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尽名词作动词,用马鞭驱赶形容词作动词,吃尽7.重点句子翻译。(4分)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尽名词作动8.作家作品。(5分)韩愈,字________,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________”。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他提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唐代____________的领袖之一,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退之韩昌黎文以载道文道合一古文运动8.作家作品。(5分)退之韩昌黎文以载道文道合一古文运动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复习课件一、课内阅读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4分)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借有关伯乐与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____________,将人才比作____________,以伯乐喻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集中抨击了封建社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社会现象。2.文中“呜呼”一词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蕴含着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痛恨。
食马者千里马能识别人才、任用人才的人统治者不识人才,摧残、埋没人才一、课内阅读食马者千里马能识别人才、任用人才的人统治者不识人3.如果想成为“千里马”,你认为最重要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各是什么?(4分)主观条件:自强不息,把握机遇。客观条件:有良好的成长环境,有识才、爱才、用才的伯乐。
4.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4分)示例:我要毛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或:我要努力完善自己,做得更好;我要做到心态平和,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3.如果想成为“千里马”,你认为最重要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各二、比较阅读【甲】《马说》【乙】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①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臣之子皆下才也。有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可告以天下之马②。请见之。”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③而黄。”使人往取之,牡④而骊⑤。报穆公,穆公不说,召伯乐,曰:“子所荐求马者,马色牝牡,尚弗能知,又安知天下之马也?”伯乐曰:“皋之所观,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马至,果天下之马也。二、比较阅读(选自《九方皋相马》,有改动)【注释】①姓:指子孙。②天下之马:指天下最好的马。③牝(pìn):母马。④牡:公马。⑤骊(lí):纯黑色马。6.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穆公见之,使行求马。秦穆公接见了九方皋,派(他)前去寻找好马。B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文通过对千里马不遇伯乐的议论,表达作者对贤才难遇明主的愤懑,寄寓着对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希望。B.乙文通过记叙伯乐举荐九方皋为秦穆公寻找天下最好的马的故事,告诉我们看待事物要独具慧眼,看其实质。C.甲文中表明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但其根本原因是食马者“真不知马”。D.乙文中秦穆公起初不高兴,原因是他看到九方皋找到的马,想当然地认为这不是天下最好的马。D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8.有人认为,只要是千里马,才能就会施展出来;也有人认为,千里马须遇伯乐,方有机会施展才能。你怎么看呢?说说理由。(4分)点拨:任选一种说法表明自己的观点,言之成理即可。8.有人认为,只要是千里马,才能就会施展出来;也有人乙参考译文】秦穆公对伯乐说:“您的年岁高了,您的子孙中有可以派去寻求天下好马的人吗?”伯乐答道:“我的儿子们都是才能一般的人,我有一个朋友叫九方皋,这个人对于马的识别本领不在我之下,他可以识别天下最好的马。请让他拜见您。”秦穆公接见了九方皋,派(他)前去寻找好马。三个月后返回报告说:“已经得到它了,在沙丘。”穆公问:“什么马?”答道:“是一匹黄色母马。”派人前去取得它,却是一匹黑色公马。回去报告给穆公,穆公不高兴,召唤伯乐对他说:“你所派遣的找马人,毛色雌雄尚且不能知道,又怎么能知道天下最好的马?”伯乐道:“九方皋所观察的,是得到了它的精微,而放弃了它的粗略,省察其内部而忘却其表象。看见了他所应当看见的地方,而看不见他不必乙参考译文】秦穆公对伯乐说:“您的年岁高了,您的子孙中有可以看见的地方;考察了他所应当考察的地方,抛弃了他所不必考察的地方。”马到了,果然是天下最好的马。看见的地方;考察了他所应当考察的地方,抛弃了他所不必考察的地三、课外阅读沈宣词尝为丽水令,自言家大梁①时,厩常列骏马数十,而意常不足。咸通六年,客有马求售,洁白而毛鬣类朱,甚异之,酬以五十万,客许而直未及给,遽为将校王公遂所买。他日谒公遂问向时马。公遂曰:“竟未尝乘。”因引出,至则奋眄②,殆不可跨,公遂怒捶之,又仆,度终不可禁。翌日,令诸子乘之,亦如是;诸仆乘,亦如是,因求前所直售宣词。宣词得之,复如是。会魏帅李公蔚市贡马③,前后至者皆不可。公阅马,一阅遂售之。后入飞龙④,上最爱宠,为当时名马。(选自《唐语林》)【注释】①大梁:今河南开封,古时称大梁。②奋眄:举头斜视,不驯服的样子。③贡马:向皇帝进贡的马。④飞龙:指皇家。三、课外阅读10.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两处)(2分)他日谒公遂问向时马他日/谒公遂/问向时马11.下面句子的横线处省略了主语,根据文意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翌日,________令诸子乘之,亦如是。A.沈宣词B.客C.王公遂D.李公蔚BC10.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两处)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客许而直未及给,遽为将校王公遂所买。客人答应(把马卖给沈宣词),但(沈宣词)还没来得及给钱,马就被将校王公遂买走了。
13.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售”有以下两个义项:①卖出去;②买。“公阅马,一阅遂售之”中的“售”字,选用哪个义项才符合文意?选出正确义项,并用自己的话简述理由。(4分)此处的“售”是“买”的意思。从“李公蔚市贡马”“后入飞龙”等可知李公蔚是买马的,从“一阅遂售之”可见李公蔚买马的果断、坚决。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14.韩愈的《马说》深刻阐述了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联系《马说》,结合本文,简述王公遂不能让所买之马成为“名马”的原因。(5分)韩愈的《马说》告诫世人,要发掘良马潜能,首先要深谙马的习性,懂得如何驾驭,但王公遂买马后一直“未尝乘”,在骑马失败后,还“怒捶之”,最后转手卖了,可见他不懂策马之道,更没有能力发掘良马潜能,使其成为名马。14.韩愈的《马说》深刻阐述了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策之【参考译文】沈宣词曾经是丽水县令,他常说家在大梁的时候,家中马厩里曾经有骏马几十匹,然而中意的却很少。咸通六年,门客有马要出售,此马通体雪白,但是颈上的鬣鬃却有点近似红色,(沈宣词)对此感到十分奇异,于是答应给门客五十万钱作酬劳,门客答应(把马卖给他),但他还没来得及给钱,马就被将校王公遂买走了。过了几天,沈宣词去拜见公遂,问起当时那匹马,公遂说:“我竟然还没有骑过呢。”于是将马牵出,马举头斜视,一副不驯服的样子,不肯移动,公遂生气地去捶马,又让马去驾车,觉得这样也不行,于是就将马关了起来。第二天,叫几个孩子去骑这匹马,还是和昨天一样,让家仆去骑,也是一样。于是将马卖给了之前打算买的沈宣词。宣词得到马以后,情况也和公遂一样。恰好魏帅李公蔚在街市买贡马,前后来的马都不合心意。李公蔚看【参考译文】沈宣词曾经是丽水县令,他常说家在大梁的时候,家中(沈宣词的这匹)马,第一眼看见就把它买了下来。后来这匹马进了飞龙厩,是皇上最喜爱的马,成了当时的名马。(沈宣词的这匹)马,第一眼看见就把它买了下来。后来这匹马进了第六单元24.唐诗三首卖炭翁第六单元24.唐诗三首卖炭翁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复习课件zhépiānxīnchìbìnchì木柴谋求轻快的样子指皇帝的命令调转吆喝挂同“值”,价钱zhépiānxīnchìbìnchì木柴谋求轻快的样子指皇3.重点句子默写。(6分)(1)诗中勾画卖炭翁肖像,表现烧炭生活艰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中表现卖炭翁矛盾心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描写“宫市”掠夺的残酷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作家作品。(5分)白居易,字乐天,号__________,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________并称“刘白”。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香山居士刘禹锡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3.重点句子默写。(6分)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可怜身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复习课件一、课内阅读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一、课内阅读1.诗中“驱将”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1分)2.“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有什么表达作用?(3分)写出了卖炭翁的辛苦,又写出了牛车的重量,说明了卖炭翁的勤劳。3.“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表现了宫使怎样的形象?(3分)“翩翩”本意是形容轻快洒脱的情状。这里表现了宫使得意忘形、骄横无礼的样子,与卖炭翁为生活操劳的凄惨的个人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露了唐代“宫市”剥削百姓的罪恶行径。4.“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说明了卖炭翁怎样的心理?(3分)说明了卖炭翁虽万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心理。
赶着走
1.诗中“驱将”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5.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A.《卖炭翁》一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B.“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C.“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D.“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D5.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D【解析】“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作者并没有直接写卖炭翁雪地赶车行走的艰难过程。
【解析】“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作者并没有直接写卖炭翁雪地赶二、课外阅读观刈①麦(节选)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②。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③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④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二、课外阅读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注释】①刈(yì):割。②覆陇黄:小麦黄熟时盖住了田埂。③饷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④但惜:只是珍惜。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6.“力尽不知热”“家田输税尽”这两句诗中都有一个“尽”字,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这两个“尽”字的理解。(3分)第一个“尽”主要体现农民劳动的艰辛程度,第二个“尽”揭示农民贫困的原因:租税之重。
7.本诗中“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与《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你分析它们的共同点。(3分)①都是心理活动描写;②都描写了矛盾心理(或都有反常对比);③都反映了劳动人民的不幸。
6.“力尽不知热”“家田输税尽”这两句诗中都有一个“尽”字,第六单元24.唐诗三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第六单元24.唐诗三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复习课件juànàoqǐnɡqīnshàsāngwùxiànjuànàoqǐnɡqīnshàsāngwùxiàn挂着高狠心如此、这样一会儿停止接近怎能、如何到,即“彻晓”(到天亮)庇护都高耸的样子挂着高狠心如此、这样一会儿停止接近怎能、如何到,即“彻晓”(3.下列诗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俄顷/风定/云墨色B.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C.八月秋高/风怒号D.风雨/不动安如山【解析】正确的划分是:风雨不动/安如山。
D3.下列诗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4.重点句子默写。(6分)(1)诗中表现诗人崇高理想和美好心愿以及忧国忧民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中表达作者博大胸襟和济世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诗中不仅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也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心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4.重点句子默写。(6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何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复习课件一、课内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一、课内阅读3.“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两句诗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环境描写。渲染了诗人悲凉凄惨的生活状态。
4.请从诗中找出一处抒情的诗句,并分析其蕴含的情感。(3分)示例:“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在身处逆境时还心怀天下,忧国忧民,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和崇高的理想。3.“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两句诗属于什么描写?有1.“归来倚杖自叹息”中的“倚杖”与诗中哪个词相照应?作者叹息什么?(3分)老无力。作者叹息自己的苦;周围人的苦;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2.“自经丧乱少睡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作者从眼前的处境扩展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经历,从风雨飘摇中的茅屋扩展到战乱频繁、残破不堪的国家,表达了作者关心民间疾苦,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1.“归来倚杖自叹息”中的“倚杖”与诗中哪个词相照应?作者叹二、课外阅读(遂宁中考)虞美人·听雨[宋]蒋捷①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注释】①蒋捷,字胜欲,生活在宋、元换代之际,一生饱经战乱。宋咸淳十年(1274)进士,几年后宋亡,不仕。二、课外阅读5.这首词按照________顺序,截取了词人一生中三幅富有象征性的画面。形象地表达了作者三个时期在歌楼、客舟、________听雨的不同心情。(2分)
6.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的画面,并说说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画面:客船上,一个壮年男子听着雨声,望着江面,看见江面开阔,云脚低垂,一只失群孤飞大雁在西风中哀鸣。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孤苦漂泊中悲凉哀伤的思想感情。时间僧庐5.这首词按照________顺序,截取了词人一生中三幅富有第六单元24.唐诗三首石
壕
吏
第六单元24.唐诗三首石壕吏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复习课件yúyùyèshù【解析】裙,泛指衣服。
Byúyùyèshù【解析】裙,泛指衣服。B3.重点句子默写。(6分)(1)诗中揭示“吏”与“老妇”尖锐矛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中表明兵役苛酷,战争惨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诗中暗示“老妇”被带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3.重点句子默写。(6分)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一男附书至二男4.作家作品。(7分)杜甫,字子美,自号__________,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______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________”,他的诗被称为“______”。他创作了《______》“______”“______”等名作。少陵野老李白诗圣诗史春望三吏三别4.作家作品。(7分)少陵野老李白诗圣诗史春望三吏三别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复习课件一、课内阅读石壕吏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一、课内阅读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1.请从表现手法或语言运用的角度赏析“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诗。(2分)示例一:运用对比的手法,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对比强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的尖锐矛盾。示例二:运用两个相同的状语“一何”,加重了感情色彩,有力地渲染出“吏”如狼似虎的横蛮气势,并为老妇的诉说营造出悲愤的气氛。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2.“独与老翁别”换成“挥手别老翁”好不好?请简要分析。(3分)不好,“独与老翁别”暗示老妇已被带走。诗人日暮投宿,老翁与老妇共同接待,一夜之间,只剩老翁。“独”表现了作者悲愤之情,“挥手别老翁”表现不出这种意思和情感。
3.这首诗中流露出的诗人的感情,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对老妇一家遭遇的悲哀和同情B.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和关注C.对老妇一家不敢反抗的谴责D.对下层官吏暴虐的愤怒B2.“独与老翁别”换成“挥手别老翁”好不好?请简要分析。(3二、课外阅读恨别①杜甫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②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③。【注释】①这是杜甫上元元年(760)在成都写的一首诗。②胡骑:指安史之乱的叛军。③幽燕:760年,校检司徒李光弼在此大败叛军。二、课外阅读4.请联系写作背景,分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3分)①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②听闻官军战胜叛军后的喜悦、高兴之情;③渴望早日平定叛乱的忧国忧民的情感。5.联系诗中“四千里”“五六年”,品味“兵戈阻绝老江边”中的“老”字的表达效果。(3分)“四千里”,恨离家之远,“五六年”,伤战乱之久,“老”字传神地写出了诗人久久不能返乡的无奈、悲凉、孤独的处境。4.请联系写作背景,分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3分)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
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1.(东营中考)在我国,“和”文化意蕴丰厚,深入人心。请你参加“‘和’文化的魅力”综合性学习。(6分)【源流追踪】(1)“和”金文写作,是“”的省略,吹奏用芦管编成的“排笛”,乐音美妙谐调;“”即说话、言论。“”“”以后者比喻前者。“(郑)纲等从而和之,议始定”即用其本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则用其引申义:______________。(2分)言论相互响应、谐调(或声音相应)和睦1.(东营中考)在我国,“和”文化意蕴丰厚,深入人心。请你参(2)试根据下面的材料,概括“和”包括哪些方面的思想内涵。(2分)①夫和(不同因素和谐相处)实生物,同则不继(发展)。(《国语·郑语》)②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吕氏春秋·义赏》)③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周易·乾》)和而不同(或和实生物)敬畏自然(或不违天时、取之有度)天人合一
(2)试根据下面的材料,概括“和”包括哪些方面的思想内涵。(【“和”远流长】(3)3月22日“国际幸福日”到来之际,班级举办“‘和’美中国”文化传承活动,请提出一项倡议。(2分)示例一:举办人类“和谐发展,共筑幸福”主题演讲或征文活动,交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意义。示例二:开展“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繁衍的环境”志愿者宣传活动,向社会传递“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发展观。示例三:举办“拯救濒危生物”图文展览,让人们更多了解濒危生物相继灭绝的可怕现实。示例四:开展“扫黑除恶”手抄报展览活动,宣传国家扫黑除恶的法律法规以及取得的成果。示例五:开展“杜绝校园暴力,创建和美校园”专项教育治理活动,做好自尊自律、防微杜渐工作。示例六:开展向“结对”学校贫困生爱心捐助活动,与他们共筑美好理想。【“和”远流长】2.班级举行“和”文化探究活动,请你参加。(7分)(1)请你搜集古人与“和”有关的资料,如成语、名言、故事等,仿照示例,谈谈你对“和”的理解。(2分)示例:从“六尺巷”的故事中,我了解到“和”是忍让与宽容。示例:从“将相和”的故事中,我了解到“和”是谦逊与认错。
2.班级举行“和”文化探究活动,请你参加。(7分)(2)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威仪尽失,礼崩而乐坏,政治上的多元状态造就了思想上的极度自由和解放。一时间,社会上各种思想流派如同绚丽的百花竞相开放,被称为诸子百家。中国文化由此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这为“百家争鸣”。诸子百家是泛指,其中对中国后世文化产生巨大影响的主要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在诸子百家几百年的发展中,思想不断地交锋与融合,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也由此奠定。读到这段历史,小明同学深有感触,想写一副对联,还没写好,请你帮他完成。(2分)百家争鸣,各领风骚多彩流派群芳绚(
),博采众长大美中华(
)文化融合底蕴深(2)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威仪尽失,礼崩而乐坏,政治上的多元(3)放学后,你和同学兴高采烈地跑到操场上准备打篮球。这时,又来了另外一个班的同学。“我们先到!场地该归我们。”“凭什么?场地又不是你们班的。”大家互不相让。此时,请你用“和”理念来劝说,化解这场争吵。(30字左右)(3分)示例:大家不要吵了,都各退一步吧。球场这么大,我们完全可以一起来玩呀。这样不是比争吵要好很多吗?(3)放学后,你和同学兴高采烈地跑到操场上准备打篮球。这时,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8分)材料一:对于中国人来说,以和为贵、与人为善,信守和平、和睦、和谐,是生活习惯,更是文化认同。习近平同志说:“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材料二: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8分)(1)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的主要信息。(2分)示例:中国文化崇尚“和”。
(2)简要概括材料二中除文字以外的画面内容,并解释其寓意。(4分)示例:图画以一个人在水边放鹅为主体,背景是开满水面的荷花,“荷”与“和”谐音,寓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3)中华文明一直推崇“和”文化。明代郑和下西洋所体现的睦邻政策,是今天中国政府所推行的“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政策的重要源泉。请你举出一个历史上“以和为贵”的例子。(2分)示例一:战国时期,蔺相如和廉颇将相和,同心协力保卫赵国。示例二: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合作一致对外,最终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1)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的主要信息。(2分)第六单元名著导读(二)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第六单元名著导读(二)1.保尔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是一位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在____________(人名)的引导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在治疗伤寒期间,保尔读了《___________》一书,主人公的坚强使他深受感动;他在身体瘫痪、双目失明的情况下,完成了中篇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朱赫来牛虻暴风雨所诞生的1.保尔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是一位坚强的无产阶级2.下列关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3分)A.这是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一部长篇小说,作品真实地再现了苏联国内革命战争前后的社会特点和时代画卷,热情歌颂了为祖国而战的年轻一代的精神风貌。B.书中在描写筑路这个情节时,着力描写了险恶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表现了保尔和战友们在极端艰难困苦的条件下显现出来的英雄本色。C.书中保尔共有四次“面临死亡的经历”,其中第一次是在与波兰白军的战斗中保尔的腿受伤并得了伤寒。2.下列关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D.达雅陪同患伤寒症病愈后的保尔来到烈士墓前悼念革命战友,墓前默念的那段“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的名言成了保尔人生的准则,同时也揭示了全书的主旨。E.丽达是保尔的初恋女友,她美丽动人,容易亲近,但后来变得自私自利。保尔最终与她分手。(
)【解析】D.并无达雅陪同。E.保尔的初恋女友是冬妮娅。
DED.达雅陪同患伤寒症病愈后的保尔来到烈士墓前悼念革命战友,墓3.(云南中考)名著阅读。(3分)保尔缓慢地,一行又一行,一页又一页地写着。他忘却一切,全部身心都沉浸在书中的人物形象当中,也初次尝到了创作的艰辛。有时候那些鲜明生动的景象清晰地重新浮现在他的脑海里,但他无法用笔墨表达,写出来的字句苍白无力,缺少生气和激情。已经写好的部分,他必须逐字逐句地记住,否则,线索一断,写作就要受到阻碍。选段出自《__________________》,作品中保尔身体瘫痪、双目失明后,在母亲和__________(人名)的帮助下仍然顽强地进行文学创作。这也是作者________________(人名)人生经历的写照。(3分)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达雅奥斯特洛夫斯基3.(云南中考)名著阅读。(3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达雅奥斯特4.(杭州中考)艾青被称为“太阳和火把”的歌手,他常用“太阳”的意象,表达对光明、自由、胜利的不懈追求。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江姐(《红岩》)、贝多芬(《名人传》)都能体现出这种追求。请选择其中一位,结合作品分析。(4分)4.(杭州中考)艾青被称为“太阳和火把”的歌手,他常用“太阳示例一:我选保尔·柯察金。他追求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人类的解放。在敌人的严刑拷打面前,他坚贞不屈;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他勇往直前。即使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他也没有放弃。可以说,他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奉献了全部精力和整个生命。示例二:我选江姐。临近解放,江姐组织越狱斗争。敌人策划在逃跑前杀害共产党人,为了不暴露越狱计划、保护同志们,江姐毅然走向刑场。她的一生是追求光明、追求胜利的一生。示例三:我选贝多芬。他从小受酗酒父亲的虐待,中年遭遇耳疾折磨和侄子的不孝,但他在痛苦中坚持创作,谱写了《英雄交响曲》《欢乐颂》等乐曲。他用音乐的语言表达对命运的抗争,对自由、平等、博爱的热切追求。示例一:我选保尔·柯察金。他追求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人类的5.根据所读的名著,完成下列题目。(6分)(1)编辑部想为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配一张封面画。请结合你的阅读思考,从下边A、B两图中选择一幅,并简述理由。(3分)5.根据所读的名著,完成下列题目。(6分)
示例一:我选A,A画的是保尔·柯察金在战场上冲锋的情景。小说多次写他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冲锋在前,英勇作战,身受重伤的事迹,体现了他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用战场上的画面作为封面,可以激发读者深入阅读的兴趣。示例二:我选B,B画的是保尔·柯察金在病床上仍然坚持写作的画面。小说中写他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后开始文学创作,在与病魔的搏斗中,多次令死神望而却步,体现出钢铁般的意志。用这幅画作为封面,可以激发读者深入阅读的兴趣。
示例一:我选A,A画的是保尔·柯察金在战场上冲锋的情景。(2)小宇和小丽围绕《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柯察金形象展开了讨论。请你帮助小丽将应答补充完整,有理有据地说服小宇。(3分)小宇:我感觉小时候的保尔·柯察金是个坏孩子,非常顽皮,非常坏,结果被瓦西里神父开除了。小丽:我觉得不是这样,________。这样的孩子,怎么能说是一个坏孩子呢?(2)小宇和小丽围绕《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柯察金形象
示例一:保尔·柯察金待人彬彬有礼,他经常说:“我该干什么呢?”可见他是一个尊敬别人,有礼貌的人。示例二:他对那些欺压良善、为非作歹的人,恨得咬牙切齿,小小年纪,就已经有了正确的是非观。示例三:他听从哥哥的教导,有了一种力量,什么苦他都忍着,每天都紧张劳累地工作。他是一个勤劳懂事的人。
示例一:保尔·柯察金待人彬彬有礼,他经常说:“我该干什6.结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具体内容,选择梁晓声的一个观点,结合当今实际加以阐述。(4分)文学作品应该有几种魂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至少有三种:第一种,革命者的革命信念和革命行动。第二种,情爱,这是永恒的,不会消失的。第三种,与苦难和厄运抗争,战胜生命,这点更没有过时。——梁晓声
6.结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具体内容,选择梁晓声的一个观点示例:选择第三种,保尔被赶出学校后,偶然与冬妮娅相遇,并结为朋友,但由于革命需要,他不得不离开冬妮娅。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中他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右腿残疾,脊椎的伤痛越来越严重,最后终于瘫痪。苦难与厄运伴随保尔的一生,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沮丧,而是勇于抗争,战胜磨难,开始他艰难的写作生涯,拥有新的生活。当今社会苦难和厄运依然存在,如汶川地震、金融危机等,我们只有勇于抗争,战胜磨难,才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因此,与苦难和厄运抗争,战胜生命,这点并没有过时。
示例:选择第三种,保尔被赶出学校后,偶然与冬妮娅相遇,并结为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二)(一)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1.这首诗隐含的两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2.诗人描写了古寺的肃穆、幽深和宁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对名胜的喜爱(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追求。
曲径通幽万籁俱寂(一)题破山寺后禅院曲径通幽万籁俱寂3.“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中的“深”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说说你对这个词的理解。(2分)深,指草木幽深茂密,写出了禅院中花木繁盛的样子,表现了禅院幽深安静、优美迷人的环境。
4.“万籁此都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充电桩采购合同
- 企业正式聘用合同模板
- 2024年智能穿戴设备技术研发合同
- 破火器和喷洒系统的应用
- 中石化成品油购销合同
- 房屋承租转租合同书
- 有关设备采购合同范本
- 工程担保合同的反担保
- 新装修插座采购合同范本年
- 南方公司电网基建项目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工作指引
- 挖掘机售后保养及维修服务协议(2024版)
- 公司组织架构与管理体系制度
- 2023-2024年度数字经济与驱动发展公需科目答案(第5套)
- 职业分类表格
- 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
- 电网建设项目施工项目部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标准化管理手册(变电工程分册)
- 口腔门诊部设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体检科运营可行性报告
- 北京市丰台区市级名校2024届数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设立项目管理公司组建方案
- 薪酬战略与实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