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纯露的化学成分及抑菌活性研究课件_第1页
茶树纯露的化学成分及抑菌活性研究课件_第2页
茶树纯露的化学成分及抑菌活性研究课件_第3页
茶树纯露的化学成分及抑菌活性研究课件_第4页
茶树纯露的化学成分及抑菌活性研究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茶树纯露的化学成分及抑菌活性研究茶树纯露的化学成分及抑菌活性研究1茶树纯露(teatreehydrosol,TTH)是桃金娘科(Myrtaceae)白千层属(MelaleucaL.)植物互叶白千层(Melaleucaalternifolia)的枝叶在水蒸气蒸馏生产精油时分离出来的水相,为无色的澄清水溶液,具有清新、肉豆蔻芳香气味。白千层属植物大多数为多年生木本植物,全世界有290种,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和东南亚。茶树纯露(teatreehydrosol,TTH)是桃金2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广西、广东、云南、海南、福建等地。目前已开展化学成分或药理活性研究的本属植物有12种,包括白千层M.leucadendron、互叶白千层M.alternifolia、千层金M.bracteata、石南叶白千层M.ericifolia、绿花白千层M.viridiflora、下垂白千层M.armillaris、M.styphelioides、M.linarrifolia、M.fulgens、五脉白千层M.quinquenervia、M.squarrosa和M.linarrifolia。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广西、广东、云南、海南、福建等地。目前已开展3《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和《新华本草纲要》等经典著作对白千层均有收录,其叶味辛性凉,具有祛风解表、利湿止痒之功效,主治感冒发热、风湿骨痛、腹痛泄泻、风疹、湿疹;其皮味淡性平,具有安神解毒之功效,主治失眠、多梦、神志不安、创伤化脓。《新华本草纲要》还收录了白树(M.viridiflora),即绿花白千层,其种子油主治烧伤。《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和《新华本草纲要》等经典著作对白4白千层属植物最具代表性产品是其枝叶经水蒸气蒸馏得到的精油,商品名为茶树油(teatreeoil,TTO),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由细菌和真菌引起的皮肤粘膜感染、口腔黏膜溃疡、牙龈炎和手足癣等疾病。TTH作为TTO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通常被作为废物排掉,既污染环境,又浪费资源。白千层属植物最具代表性产品是其枝叶经水蒸气蒸馏得到的精油,商5本文为国内外首次对TTH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和抑菌活性评价,筛选出TTH中具有抑菌活性的成分,以期为TTH的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预实验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TTH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采用GCMS分析和质谱库检索(NIST和AMDIS)及文献对比,鉴定了76种化学成分,包括45种单萜、18种半萜、5种倍半萜及烃类成分。本文为国内外首次对TTH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和抑菌活性评6这些成分均主要存在于茶树油中,属于TTH与TTO相交叉的弱极性成分而非主要成分。TTH中化学成分的富集采用A和B大孔吸附树脂进行二级富集分离操作。这些成分均主要存在于茶树油中,属于TTH与TTO相交叉的弱极7采用50%乙醇和95%乙醇作为洗脱剂,依次分别对A和B大孔吸附树脂柱进行洗脱,分别得到4个部分,M1-50%,M1-95%,M2-50%和M2-95%。采用常规正相硅胶柱色谱、中压制备液相色谱、制备薄层色谱、制备HPLC及SephadexLH-20等方法对各部分所含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的分离和纯化。采用50%乙醇和95%乙醇作为洗脱剂,依次分别对A和B大孔吸8从第1部分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为MA-1、MA-3、MA-4、MA-5和MA-6。从第2部分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为MA-9、MA-10、MA-11、MA-12、MA-13、MA-14、MA-15、MA-16、MA-17、MA-18、MA-19、MA-20和MA-22。从第1部分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为MA-1、MA-3、MA9从第3部分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为MA-21、MA-23、MA-24和MA-25。通过理化性质和MS、NMR波谱数据分析及文献对比,从中鉴定了15个化合物,包括10个单萜,trans-1,4-terpin(MA-1),cis-1,8-terpin(MA-3),1S,2S,4S-trihydroxy-p-menthane(MA-4),trans-1,8-terpin(MA-5),2-endohydroxy-1,8-cineole(MA-12),2-endo-hydroxy-1,4-cineole(MA-14),7-hydroxymenthol(MA-16),p-menth-1-ene-4,8-diol(MA-18),(+)-terpinen-4-ol(MA-21)和p-menth-3-ene-1,2-diol(MA-22);2个倍半萜,aromadendrane-4β,10β-diol(MA-20)和3,4-dehydroglobulol(MA-24);1个苯酚,carvacrol(MA-9);1个苯甲酸,3,4,5-三甲氧基苯甲酸甲酯(MA-11)和1个链烷烃,nhexadecane(MA-13)。从第3部分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为MA-21、MA-23、10该1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白千层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所有单萜均为单环单萜,所有倍半萜均为双环倍半萜。单萜中p-menth-1-ene-4,8-diol,(+)-terpinen-4-ol和p-menth-3-ene-1,2-diol含有一个双键;trans-1,4-terpin,cis-1,8-terpin,trans-1,8-terpin,7-hydroxymenthol,p-menth-1-ene-4,8-diol和pmenth-3-ene-1,2-diol均含有两个羟基;倍半萜中3,4-dehydroglobulol含有一个双键,aromadendrane-4β,10β-diol含有两个羟基。该1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白千层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所有单萜均为11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对从茶树纯露中分离出来的4个部分进行抑菌活性研究。测试菌株有12种,分别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白色念珠菌(Candidaalbicans)、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副伤寒乙沙门菌(SalmonellaparatyphiB)、化脓链球菌(Streptococcuspyogenes)、金黄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腐生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saprophyticus)、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epidermidis)、藤黄微球菌(Micrococcusluteus)、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pneumoniae)、福氏志贺氏菌(Shigellaflexneri)、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aeruginosa)。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对从茶树纯露中分离出来的4个部分进行抑菌活12P1对藤黄微球菌、白色念珠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具有较强抑制活性。其中,P1(v:100%,50%,25%)对藤黄微球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34.6、29.6和22.7mm;P1(v:100%,50%,25%)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33.2、32.6和33.3mm;P1(v:100%,50%,25%)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6.8、22.6和20.6mm。P1对藤黄微球菌、白色念珠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具有较强抑制活性。13P1对大肠杆菌、副伤寒乙沙门菌、化脓链球菌、金黄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具有中等抑制活性。P1(v:100%,50%,25%)对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1.1、22.7和16.3mm;P1(v:100%,50%,25%)对副伤寒乙沙门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0.2、18.4和14.3mm;P1(v:100%,50%,25%)对化脓链球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4.3、12.3和11.0mm;P1(v:100%,50%,25%)对金黄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6.9、15.8和11.0mm;P1(v:100%,50%,25%)对腐生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6.6、16.9和10.3mm;P1(v:100%,50%,25%)对表皮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5.4、12.6和6.8mm;P1(v:100%,50%,25%)对肺炎克雷伯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9.0、16.9和14.2mm。P1对大肠杆菌、副伤寒乙沙门菌、化脓链球菌、金黄葡萄球菌、腐14P2对白色念珠菌、枯草芽孢杆菌、藤黄微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具有中等抑制活性。P2(c:600、300mg/mL)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2.6和6.2mm;P2(c:600、300mg/mL)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2.9和10.4mm;P2(c:600、300mg/mL)对藤黄微球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3.5和9.8mm;P2(c:600、300mg/mL)对肺炎克雷伯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0.8和7.0mm。P2对白色念珠菌、枯草芽孢杆菌、藤黄微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具有15P4在所筛选菌株范围内抑菌活性较弱。P4(c:600mg/mL)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圈直径为7.4mm;P4(c:600mg/mL)对化脓链球菌的抑菌圈直径为6.4mm;P4(c:600mg/mL)对藤黄微球菌的抑菌圈直径为6.1mm;P4(c:600mg/mL)对肺炎克雷伯菌的抑菌圈直径为6.1mm。P4在所筛选菌株范围内抑菌活性较弱。P4(c:600mg/16P3在所筛选菌株范围内没有抑菌活性。采用肉汤稀释法(96孔板法)测定化合物的体外抑菌活性。P3在所筛选菌株范围内没有抑菌活性。采用肉汤稀释法(96孔板17测试菌株有8种,分别为枯草芽孢杆菌(B.subtilis)、白色念珠菌(C.albicans)、大肠杆菌(E.coli)、副伤寒乙沙门菌(S.paratyphiB)、金黄葡萄球菌(S.aureus)、腐生葡萄球菌(S.saprophyticus)、藤黄微球菌(M.luteus)和肺炎克雷伯菌(K.pneumoniae)。化合物C-11对金黄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藤黄微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MIC分别为0.312、0.625、0.625和10mg/mL;化合物C-12对金黄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藤黄微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MIC分别为0.625、2.5、2.5和2.5mg/mL;化合物C-7对金黄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藤黄微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MIC分别为1.25、1.25、1.25和2.5mg/mL;化合物C-14对金黄葡萄球菌、藤黄微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MIC分别为2.5、2.5和2.5mg/mL;化合物C-8对藤黄微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MIC分别为2.5和1.25mg/mL;化合物C-5对金黄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藤黄微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MIC分别为2.5、5、5和2.5mg/mL;化合物C-4对金黄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藤黄微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MIC分别为2.5、5、5和2.5mg/mL;化合物C-3对金黄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藤黄微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MIC分别是5、5、5和2.5mg/mL。测试菌株有8种,分别为枯草芽孢杆菌(B.subtilis)、18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C-7、C-11和C-12为茶树纯露的主要抑菌活性成分。综合实验数据表明,P1对白色念珠菌、枯草芽孢杆菌和藤黄微球菌具有较强抑制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C-7、C-11和C-12为茶树纯露的主19P2对白色念珠菌、枯草芽孢杆菌、藤黄微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具有中等抑制活性。P4对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大肠杆菌、副伤寒乙沙门菌、化脓链球菌、金黄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藤黄微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福氏志贺氏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抑制活性较弱。P2对白色念珠菌、枯草芽孢杆菌、藤黄微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具有20P3对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大肠杆菌、副伤寒乙沙门菌、化脓链球菌、金黄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藤黄微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福氏志贺氏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没有抑制活性。化合物C-7、C-11和C-12为茶树纯露的主要抑菌活性成分。P3对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大肠杆菌、副伤寒乙沙门菌、化21茶树纯露的化学成分及抑菌活性研究茶树纯露的化学成分及抑菌活性研究22茶树纯露(teatreehydrosol,TTH)是桃金娘科(Myrtaceae)白千层属(MelaleucaL.)植物互叶白千层(Melaleucaalternifolia)的枝叶在水蒸气蒸馏生产精油时分离出来的水相,为无色的澄清水溶液,具有清新、肉豆蔻芳香气味。白千层属植物大多数为多年生木本植物,全世界有290种,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和东南亚。茶树纯露(teatreehydrosol,TTH)是桃金23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广西、广东、云南、海南、福建等地。目前已开展化学成分或药理活性研究的本属植物有12种,包括白千层M.leucadendron、互叶白千层M.alternifolia、千层金M.bracteata、石南叶白千层M.ericifolia、绿花白千层M.viridiflora、下垂白千层M.armillaris、M.styphelioides、M.linarrifolia、M.fulgens、五脉白千层M.quinquenervia、M.squarrosa和M.linarrifolia。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广西、广东、云南、海南、福建等地。目前已开展24《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和《新华本草纲要》等经典著作对白千层均有收录,其叶味辛性凉,具有祛风解表、利湿止痒之功效,主治感冒发热、风湿骨痛、腹痛泄泻、风疹、湿疹;其皮味淡性平,具有安神解毒之功效,主治失眠、多梦、神志不安、创伤化脓。《新华本草纲要》还收录了白树(M.viridiflora),即绿花白千层,其种子油主治烧伤。《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和《新华本草纲要》等经典著作对白25白千层属植物最具代表性产品是其枝叶经水蒸气蒸馏得到的精油,商品名为茶树油(teatreeoil,TTO),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由细菌和真菌引起的皮肤粘膜感染、口腔黏膜溃疡、牙龈炎和手足癣等疾病。TTH作为TTO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通常被作为废物排掉,既污染环境,又浪费资源。白千层属植物最具代表性产品是其枝叶经水蒸气蒸馏得到的精油,商26本文为国内外首次对TTH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和抑菌活性评价,筛选出TTH中具有抑菌活性的成分,以期为TTH的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预实验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TTH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采用GCMS分析和质谱库检索(NIST和AMDIS)及文献对比,鉴定了76种化学成分,包括45种单萜、18种半萜、5种倍半萜及烃类成分。本文为国内外首次对TTH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和抑菌活性评27这些成分均主要存在于茶树油中,属于TTH与TTO相交叉的弱极性成分而非主要成分。TTH中化学成分的富集采用A和B大孔吸附树脂进行二级富集分离操作。这些成分均主要存在于茶树油中,属于TTH与TTO相交叉的弱极28采用50%乙醇和95%乙醇作为洗脱剂,依次分别对A和B大孔吸附树脂柱进行洗脱,分别得到4个部分,M1-50%,M1-95%,M2-50%和M2-95%。采用常规正相硅胶柱色谱、中压制备液相色谱、制备薄层色谱、制备HPLC及SephadexLH-20等方法对各部分所含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的分离和纯化。采用50%乙醇和95%乙醇作为洗脱剂,依次分别对A和B大孔吸29从第1部分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为MA-1、MA-3、MA-4、MA-5和MA-6。从第2部分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为MA-9、MA-10、MA-11、MA-12、MA-13、MA-14、MA-15、MA-16、MA-17、MA-18、MA-19、MA-20和MA-22。从第1部分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为MA-1、MA-3、MA30从第3部分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为MA-21、MA-23、MA-24和MA-25。通过理化性质和MS、NMR波谱数据分析及文献对比,从中鉴定了15个化合物,包括10个单萜,trans-1,4-terpin(MA-1),cis-1,8-terpin(MA-3),1S,2S,4S-trihydroxy-p-menthane(MA-4),trans-1,8-terpin(MA-5),2-endohydroxy-1,8-cineole(MA-12),2-endo-hydroxy-1,4-cineole(MA-14),7-hydroxymenthol(MA-16),p-menth-1-ene-4,8-diol(MA-18),(+)-terpinen-4-ol(MA-21)和p-menth-3-ene-1,2-diol(MA-22);2个倍半萜,aromadendrane-4β,10β-diol(MA-20)和3,4-dehydroglobulol(MA-24);1个苯酚,carvacrol(MA-9);1个苯甲酸,3,4,5-三甲氧基苯甲酸甲酯(MA-11)和1个链烷烃,nhexadecane(MA-13)。从第3部分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为MA-21、MA-23、31该1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白千层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所有单萜均为单环单萜,所有倍半萜均为双环倍半萜。单萜中p-menth-1-ene-4,8-diol,(+)-terpinen-4-ol和p-menth-3-ene-1,2-diol含有一个双键;trans-1,4-terpin,cis-1,8-terpin,trans-1,8-terpin,7-hydroxymenthol,p-menth-1-ene-4,8-diol和pmenth-3-ene-1,2-diol均含有两个羟基;倍半萜中3,4-dehydroglobulol含有一个双键,aromadendrane-4β,10β-diol含有两个羟基。该1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白千层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所有单萜均为32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对从茶树纯露中分离出来的4个部分进行抑菌活性研究。测试菌株有12种,分别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白色念珠菌(Candidaalbicans)、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副伤寒乙沙门菌(SalmonellaparatyphiB)、化脓链球菌(Streptococcuspyogenes)、金黄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腐生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saprophyticus)、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epidermidis)、藤黄微球菌(Micrococcusluteus)、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pneumoniae)、福氏志贺氏菌(Shigellaflexneri)、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aeruginosa)。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对从茶树纯露中分离出来的4个部分进行抑菌活33P1对藤黄微球菌、白色念珠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具有较强抑制活性。其中,P1(v:100%,50%,25%)对藤黄微球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34.6、29.6和22.7mm;P1(v:100%,50%,25%)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33.2、32.6和33.3mm;P1(v:100%,50%,25%)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6.8、22.6和20.6mm。P1对藤黄微球菌、白色念珠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具有较强抑制活性。34P1对大肠杆菌、副伤寒乙沙门菌、化脓链球菌、金黄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具有中等抑制活性。P1(v:100%,50%,25%)对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1.1、22.7和16.3mm;P1(v:100%,50%,25%)对副伤寒乙沙门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0.2、18.4和14.3mm;P1(v:100%,50%,25%)对化脓链球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4.3、12.3和11.0mm;P1(v:100%,50%,25%)对金黄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6.9、15.8和11.0mm;P1(v:100%,50%,25%)对腐生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6.6、16.9和10.3mm;P1(v:100%,50%,25%)对表皮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5.4、12.6和6.8mm;P1(v:100%,50%,25%)对肺炎克雷伯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9.0、16.9和14.2mm。P1对大肠杆菌、副伤寒乙沙门菌、化脓链球菌、金黄葡萄球菌、腐35P2对白色念珠菌、枯草芽孢杆菌、藤黄微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具有中等抑制活性。P2(c:600、300mg/mL)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2.6和6.2mm;P2(c:600、300mg/mL)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2.9和10.4mm;P2(c:600、300mg/mL)对藤黄微球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3.5和9.8mm;P2(c:600、300mg/mL)对肺炎克雷伯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0.8和7.0mm。P2对白色念珠菌、枯草芽孢杆菌、藤黄微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具有36P4在所筛选菌株范围内抑菌活性较弱。P4(c:600mg/mL)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圈直径为7.4mm;P4(c:600mg/mL)对化脓链球菌的抑菌圈直径为6.4mm;P4(c:600mg/mL)对藤黄微球菌的抑菌圈直径为6.1mm;P4(c:600mg/mL)对肺炎克雷伯菌的抑菌圈直径为6.1mm。P4在所筛选菌株范围内抑菌活性较弱。P4(c:600mg/37P3在所筛选菌株范围内没有抑菌活性。采用肉汤稀释法(96孔板法)测定化合物的体外抑菌活性。P3在所筛选菌株范围内没有抑菌活性。采用肉汤稀释法(96孔板38测试菌株有8种,分别为枯草芽孢杆菌(B.subtilis)、白色念珠菌(C.albicans)、大肠杆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