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关节先天畸形课件_第1页
骨关节先天畸形课件_第2页
骨关节先天畸形课件_第3页
骨关节先天畸形课件_第4页
骨关节先天畸形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骨关节先天畸形第二章骨关节先天畸形

第三节脊柱、胸廓畸形主要内容

第一节上肢畸形

第二节下肢畸形第三节脊柱、胸廓畸形主要内容第一节上肢畸形一、先天性肩关节脱位

第一节上肢畸形

先天性肩关节脱位(congenitaldislocationoftheshoulderjoint)比较少见。常与肩胛骨发育不良、喙突畸形、锁骨畸形等同时存在,肩关节不稳而经常性脱位。肩胛骨关节盂常发育不全,关节对位困难,肩胛骨向后上移位多见,肱骨头位置与关节盂错位或半脱位。

上肢的先天性发育畸形少见,多在出生后不久即被诊断,症状也较为明显,X线摄片是主要的检查方法,CT扫描和三维重建有助于矫形手术前的分析和精确评价。一、先天性肩关节脱位第一节上肢畸形先天性肩关节右侧肩关节脱位X线表现右侧肩关节脱位X线表现

二、先天性尺桡骨联合

第一节上肢畸形

先天性尺桡骨联合(congenitalradioulnarjoint)是骨联合畸形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多见于尺桡骨的近侧,部分患者伴桡骨小头脱位。患者前臂的旋转功能受限,患者前臂常固定于旋前位置,但是一些患者到较大年龄才就诊,原因是患者常可通过肩关节的旋转功能来部分代偿前臂的旋转功能。

X线表现:尺桡骨之间的骨性联合,一般正侧位片能发现尺桡骨的交叉畸形和其他畸形。二、先天性尺桡骨联合第一节上肢畸形先天性尺桡骨联

尺桡骨联合X线表现

A.正位片B.侧位片:尺桡骨联合骨性联合尺桡骨联合X线表现

三、肘内、外翻

第一节上肢畸形

肘关节的内翻畸形、外翻畸形,主要由肱骨内上髁或外上髁的骨骺发育不平衡,可导致内外髁的大小形态不一致,使前臂肱骨长轴与尺骨长轴形成的外开的角度异常,造成肘关节的内、外翻畸形。

X线表现:测量方法:以前臂肱骨长轴与尺骨长轴在肘关节相交处的外开的角度来判断内、外翻的程度。前臂外开角正常男性约为170度;女性约为160度。角度变小为肘外翻,角度为180度则称为直肘,大于190度为肘内翻。三、肘内、外翻第一节上肢畸形肘关节的

双侧肘外翻X线表现双侧肘关节外翻畸形,双前臂外开角小于160度

右侧肘内翻X线表现右前臂外开角大于190度,右侧肘内翻畸形双侧肘外翻X线表现右侧肘内翻X线表现

四、马德隆畸形

第一节上肢畸形Madelung畸形是由于桡骨远端内侧骨骺发育不全,外侧骨骺发育正常,导致桡骨变短向内侧弯曲,凸向外后方,尺桡远侧关节半脱位。以女性为多见,可双侧发病,出现运动功能障碍,特别是对前臂旋转功能、腕关节屈曲功能等影响较大。

X线表现:马德隆畸形常见桡骨变短,远端形态改变,桡骨关节面倾斜角度增大,尺桡远侧关节可半脱位,腕部诸骨形态和排列也发生相应改变,以月骨为前端呈尖角状排列。桡骨弯曲,凸向后外方。患侧前臂长度可短于正常侧。四、马德隆畸形第一节上肢畸形MadeluMadelung畸形X线表现Madelung畸形X线表现一、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第二节下肢畸形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congenitalhipdislocation)是常见的先天性骨关节畸形,是由于股骨颈部骨化障碍所致。

(一)临床与病理本病可单侧或双侧发病,女性多于男性,患儿站立行走较晚,单侧者走路跛行,双侧者走路左右摇摆呈鸭步,下肢缩短,臀部翘起。会阴部加宽,髋关节弹响。Trendelenburg征阳性。髋关节的髋臼、股骨头和关节囊的发育异常,浅小的髋臼不能保持股骨头于髋臼内,股骨头向外上移位即发生脱位。脱位的股骨头将与髋臼上部和髋臼外结构形成假关节,股骨头短小、股骨颈与股骨干角度增大。一、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第二节下肢畸形先天性髋关节脱

(二)影像学表现

1.X线表现(1)髋臼:髋臼变浅,髋臼角增大。(2)股骨头:股骨头骨骺出现比健侧晚,小而扁平,且不规则。股骨头向外上移位,位于Perkin方格的外上象限,Shenton线不连续;股骨头可与髂骨翼形成假关节。股骨颈可变短小。(3)髋关节软组织密度增高,为髋关节外上方弧形或三角形的软组织影。

2.CT表现

CT扫描重建可以明确显示髋关节形态及与股骨头的关系。一、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二)影像学表现一、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左侧先天性髋关节脱位X线表现左侧髋臼角增大,左股骨头骨骺小而扁平,向外上移位,位于Perkin方格的外上象限,Shenton线不连续

双侧先天性髋关节脱位X线表现双侧髋臼角增大,双侧股骨头骨骺小而扁平,位于Perkin方格的外上象限,Shenton线不连续,双髋关节外上方见弧形软组织影左侧先天性髋关节脱位X线表现双侧先天性髋关

二、髋内翻

第二节下肢畸形

髋内翻(coxavara)是少见的先天性畸形,一般由于股骨颈骨化障碍导致股骨颈受力影响后的角度发生改变。症状明显,小儿开始行走后,变形越来越明显,下肢较短,走路无痛性跛行,身材较矮。成年人常有行走后疼痛。

X线表现:股骨颈弯向内翻位,股骨颈部变短且增宽;股骨颈干角变小,可近似直角,但Shenton线连续。大粗隆位置较高。二、髋内翻第二节下肢畸形髋内翻(co

右侧髋内翻X线表现右股骨颈弯向内翻位,股骨颈部增宽;颈干角变小,Shenton线连续。大粗隆位置升高右侧髋内翻X线表现

三、膝内翻

第二节下肢畸形

膝内翻(varusknee)又称为“O”型腿,为胫骨上端内侧骨骺发育障碍或发育迟缓所致。常继发于软骨发育不良、骨骺发育不良或佝偻病。弯曲部位在胫骨。患者站立时双膝不能靠拢。

X线表现:双侧胫腓骨正位片(包括双膝关节)可见胫骨内上髁发育较小,关节面倾斜,胫骨向内弯曲呈内翻位。

膝外翻(valgusknee)又称为“X”型腿,与膝内翻相反,膝关节向外成角畸形。患者站立时双侧股骨内侧髁虽然靠拢,但双踝却相互分离。为股骨外上髁发育障碍或先天性形成不全所致。常继发于佝偻病,发育迟缓所致。

X线表现:双侧股骨外上髁发育较小,关节面向外倾斜。

四、膝外翻三、膝内翻第二节下肢畸形膝内翻(varu

五、马蹄内翻足

第二节下肢畸形

马蹄内翻足(clubfoot)分为先天性与后天性,可单侧或双侧。先天性者多由于足掌侧、内侧和跟腱等部位的肌腱、肌肉先天性发育障碍、萎缩、缩短,从而导致足向内侧、向后方翻转,形似马蹄而得名。

X线表现:足前部内翻,距下关节形态呈倒转状,正位显示距骨中轴线偏离,与第1跖骨成角。距骨变宽、变平,跟骨变短、变宽,向内轻度旋转,移向后上方,足舟骨向内上后方移位,跗骨、跖骨也伴随着相互靠拢和重叠改变,第5跖骨肥大,足踝部形似马蹄。五、马蹄内翻足第二节下肢畸形马蹄内翻足

马蹄内翻足X线表现正位片:距骨扁而宽,距骨中轴的延长线向外偏离第1跖骨;侧位片:足弓凹陷,第5跖骨肥大马蹄内翻足X线表现

六、扁平足

第二节下肢畸形

扁平足(flatfoot)是非常多见的畸形。大多为后天性。明显的扁平足,易出现临床症状,以足部内侧行走后疼痛为多见,先天性者,轻度扁平足,畸形不显著,症状轻微,许多患者并未发觉自己存在扁平足。

X线表现:摄片时应直立水平投照,可见第一跖骨近端下缘位置下降,可以接近第一跖骨前下缘与跟骨后下缘的连线,距骨前部下降,可呈垂直状,头部指向下方,足舟骨与距骨头部向靠近,甚至足舟骨位置上移至距骨头部上方,跟骨前部下移,后部上抬与胫骨相接近。六、扁平足第二节下肢畸形扁平七、多趾、缺趾、巨趾畸形

第二节下肢畸形

趾骨(包括指骨)的畸形非常多见,多发生于第1和第5趾骨(指骨)。多趾、缺趾、巨趾畸形,可单独发生,也可同时发生。多趾有三种类型:多生趾型最常见,多趾与正常趾骨形态和结构相似,可以是一节或多节趾骨,构成关节,相应跖骨头部呈分叉状与多生趾骨形成关节。

多趾软组织型仅为软组织与正常趾相连,没有骨骼结构。

多趾骨型趾骨分叉形成额外的趾,此型少见。缺趾较少见,诊断也是非常容易。

巨趾累及的范围和程度非常不一,一趾或多趾,先天性巨趾多伴有软组织的肥大增生,甚至波及其他部位,邻近趾骨则可发育不良或不发育。七、多趾、缺趾、巨趾畸形第二节下肢畸形趾骨(包括

右足多趾畸形X线表现右足可见6节趾骨,第5、6节趾骨于第5跖骨头部呈分叉状并形成关节

右足巨趾畸形X线表现右足第2趾巨趾畸形伴有软组织的肥大增生右足多趾畸形X线表现右足巨趾畸形X

八、跟骨距骨桥

第二节下肢畸形

跟骨距骨桥(talocalcanealbridge)是指跟骨的载距突及距骨的内结节畸形增大,在距下关节内侧形成骨性连接、纤维组织或软骨组织的连接,不连接形成假关节。临床上局部疼痛和活动受限,局部有硬块或结节状病灶,足部内翻、外翻受限,以及扁平足表现。

X线表现:①完整跟骨距骨桥②不完整跟骨距骨桥

CT扫描和重建是诊断跟骨距骨桥良好的方法,可显示跟骨和距骨内侧的异常骨块、纤维连接或软骨连接。八、跟骨距骨桥第二节下肢畸形跟骨距骨桥

跟骨距骨桥X线表现

A.正位片B.侧位片:骨桥呈舌形骨片从后上斜向前下(黑箭),跟骨载距突与距骨内结节相连接处见透亮带(白箭),为不完整跟骨距骨桥跟骨距骨桥X线表现

脊柱、胸廓畸形常同时存在,一般症状轻微,或无甚症状,临床可为偶然发现。

移行椎(transitionalvertebra)为最常见的脊柱发育异常,由于脊柱错分节所致。某一段脊椎数目减少或增加而由另一段脊椎的增加或减少来补偿,椎体的总体数目不变。腰椎骶化:第5腰椎移行为骶椎,腰椎为4个,骶椎6个。第5腰椎一侧或两侧横突宽而长,与骶髂骨融合或形成假关节,腰5、骶1椎体融合。

骶椎腰化:第1骶椎向上移行为腰椎,使腰椎为6个,骶椎4个。

颈7椎胸化:第7颈椎出现横突过长、颈肋形成,两侧可不对称。

胸12腰化:胸12椎体的肋骨短小或完全缺如,形如腰椎。

腰1胸化:腰1椎体出现短小的肋骨,较少见。

一、移行椎

第三节脊柱、胸廓畸形脊柱、胸廓畸形常同时存在,一般症状轻微,或无甚骶椎腰化X线表现A.正位B.侧位:第1骶椎向上移行为腰椎,6个腰椎骶椎腰化X线表现颈肋X线表现右侧第7颈椎横突旁见颈肋颈肋X线表现

脊柱裂(spinabifida)是先天性的脊椎发育异常,脊椎椎弓的骨性连续性中断,最常见于腰骶椎。分为隐性脊柱裂和显性脊柱裂。二、脊柱裂

第三节脊柱、胸廓畸形

影像学表现:

1.X线表现

正位片上,儿童可因较薄的椎弓重叠在椎体上,不易显示缺损,仅表现为椎弓根距离增宽。隐性脊柱裂:椎弓中央有透亮裂隙,椎板部分或全部缺如。棘突可完全缺如;游离在缺口内,称为游离棘突。显性脊柱裂:伴发脊膜膨出时,侧位片上可见棘突后向膨出的软组织影。脊柱裂(spinabifida)是先天性的脊椎发育

二、脊柱裂

影像学表现:

2.CT表现

CT扫描和重建是显示先天性脊柱裂的最佳方法,显示椎弓根缺损处的软骨、软组织。脊膜膨出为软组织影,其内可见水样密度的脑脊液。

3.MRI表现可清楚显示脊膜囊膨出的全貌、范围及其内容物。在T1WI上呈低信号,而相应脊髓组织的信号较高,在T2WI上囊内液信号增高,而其脊髓组织的信号较低。二、脊柱裂影像学表现:

脊柱裂CT表现

A.CT横断位:第1骶椎见透亮裂隙,其中可见游离棘突(白箭);

B.CT重建图像:椎管外凸可见到软组织影(白箭)脊柱裂CT表现

脊柱裂MRI表现A.MRI矢状面T1WIB.MRI矢状面T2WI:腰骶异常脂肪团块影(白箭)脊柱裂MRI

半椎体(hemivertebra)畸形较少见。半椎体多呈楔形,半椎体可以单发或多发。两个半椎体不能联合而形成椎体矢状裂。

X线表现:

半椎体幼儿常呈圆形球状,随着椎体不断生长,半椎体将逐渐呈扁平、楔形。与楔形椎体相邻的椎体常代偿增大。常致椎体侧弯、侧突、驼背。

椎体裂正位片上椎体由尖端相对的两部分构成,形如蝴蝶,故又称为蝴蝶椎。相邻的椎体补偿性增大,并向蝴蝶椎中央部凸出。三、半椎体及椎体裂

第三节脊柱、胸廓畸形半椎体(hemivertebra)畸形较少见。半椎体

半椎体X线表现第4腰椎半椎体(白箭)

胸椎蝴蝶椎X线表现半椎体X线表现胸椎蝴蝶椎X线表现

阻滞椎(blockvertebra)指脊椎发育过程中的分节停滞,导致椎体先天性互相融合和数量减少,多见于颈椎。临床上,两个椎体的融合可无症状,或较轻的不适或活动不便。多个椎体的融合畸形,常见活动障碍和颈腰痛。

X线表现:两个椎体的相邻边缘融合,椎间隙消失,部分椎体融合则表现为椎间隙的部分消失。多个椎体的融合,一般都见到脊柱生理弧度消失表现。有时部分融合仅少量边缘的骨质相连,

CT检查和三维重建才能明确诊断。四、阻滞椎

第三节脊柱、胸廓畸形阻滞椎(blockvertebra)指脊椎发育过程

阻滞椎X线表现

A.颈椎侧位片:颈椎第2、3椎体融合;B.颈椎侧位;颈椎第5、6椎体融合;C.腰椎侧位片:腰椎第3、4椎体融合阻滞

脊柱弯曲畸形(flexiondeformitiesofthespine)常为脊柱椎体的畸形而继发的改变,包括半椎体、蝴蝶椎、椎体部分融合等。

X线表现:需拍脊柱全长X线正侧位片。脊柱侧弯可能是后天的,继发于某一脊柱病变之后。一般先天性的脊柱侧弯畸形,常见胸廓仍然两侧对称。腰椎先天性侧弯时,常见胸椎朝相反方向侧弯得以纠正脊柱弯曲,故呈“S”状。五、脊柱弯曲畸形

第三节脊柱、胸廓畸形脊柱弯曲畸形(flexiondeformities

脊柱弯曲畸形X线表现胸腰椎呈“S”弯曲,椎间隙左右不等宽脊柱弯曲畸形X线表现

脊柱滑脱症(spondylolisthesis),指相邻两个椎体的位置异常,以上一椎体相对于下一椎体的滑移。分为先天性和创伤性两种。六、脊椎滑脱症

第三节脊柱、胸廓畸形

(一)临床与病理多发生于20~40岁的成年人,男性多见。多发生在第5腰椎,第4腰椎次之,上部腰椎及下部颈椎亦可发生。主要症状为下腰部进行性疼痛,可伴有一侧或双侧下肢放射性痛。创伤与症状发生有密切关系。脊椎滑脱症所致峡部裂隙呈斜形、水平或略向前突的弧形,边缘不规整。峡部缺损、断裂可为单侧或双侧。脊柱滑脱症(spondylolisthesis),指六、脊椎滑脱症(二)影像学表现

1.X线表现

(1)正位片:可在椎弓下方显示由内上斜向外下方的斜形透亮间隙,边缘不规整。(2)侧位片:椎弓峡部缺损位于椎弓的上下关节突之间,为自后上斜向前下方呈透亮裂隙样,边缘可有骨硬化。

Meyerding方法测量:椎体向前滑动超过1/4为Ⅰ度滑脱;在1/4~2/4为Ⅱ度滑脱;2/4~3/4为Ⅲ度滑脱;大于3/4为Ⅳ度滑脱。(3)斜位片:椎弓峡部见一带状透亮裂隙。

2.CT表现

CT扫描和重建是最佳的显示和诊断的方法,清晰显示附件异常。六、脊椎滑脱症(二)影像学表现

腰椎滑脱症X线表现

A.侧位片:第5腰椎向前滑脱,Meyerding法测量约Ⅱ度(白箭);B.左斜位片:椎弓峡部见线样裂隙(黑箭)腰椎滑脱症X线表现七、肋骨畸形

第三节脊柱、胸廓畸形

肋骨畸形(libmalformations)非常多见,可分为肋骨联合畸形、肋骨分叉畸形、肋骨数量增多或减少的畸形等。临床症状少见,多为体检或偶尔发现。肋骨联合:以上部肋骨的畸形为多见,常见为两根肋骨前部融合呈较宽而扁平的一根肋骨,也可见两根肋骨之间有骨性结构连接。有时见到多根肋骨的融合。肋骨分叉:最多见的部位是第2~4肋骨,表现为肋骨前部呈叉状、弧形或环状结构。七、肋骨畸形第三节脊柱、胸廓畸形肋骨畸形(lib肋骨畸形CT表现CT三维重建图像:右胸第3前肋呈叉状肋肋骨畸形CT表现第二章骨关节先天畸形第二章骨关节先天畸形

第三节脊柱、胸廓畸形主要内容

第一节上肢畸形

第二节下肢畸形第三节脊柱、胸廓畸形主要内容第一节上肢畸形一、先天性肩关节脱位

第一节上肢畸形

先天性肩关节脱位(congenitaldislocationoftheshoulderjoint)比较少见。常与肩胛骨发育不良、喙突畸形、锁骨畸形等同时存在,肩关节不稳而经常性脱位。肩胛骨关节盂常发育不全,关节对位困难,肩胛骨向后上移位多见,肱骨头位置与关节盂错位或半脱位。

上肢的先天性发育畸形少见,多在出生后不久即被诊断,症状也较为明显,X线摄片是主要的检查方法,CT扫描和三维重建有助于矫形手术前的分析和精确评价。一、先天性肩关节脱位第一节上肢畸形先天性肩关节右侧肩关节脱位X线表现右侧肩关节脱位X线表现

二、先天性尺桡骨联合

第一节上肢畸形

先天性尺桡骨联合(congenitalradioulnarjoint)是骨联合畸形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多见于尺桡骨的近侧,部分患者伴桡骨小头脱位。患者前臂的旋转功能受限,患者前臂常固定于旋前位置,但是一些患者到较大年龄才就诊,原因是患者常可通过肩关节的旋转功能来部分代偿前臂的旋转功能。

X线表现:尺桡骨之间的骨性联合,一般正侧位片能发现尺桡骨的交叉畸形和其他畸形。二、先天性尺桡骨联合第一节上肢畸形先天性尺桡骨联

尺桡骨联合X线表现

A.正位片B.侧位片:尺桡骨联合骨性联合尺桡骨联合X线表现

三、肘内、外翻

第一节上肢畸形

肘关节的内翻畸形、外翻畸形,主要由肱骨内上髁或外上髁的骨骺发育不平衡,可导致内外髁的大小形态不一致,使前臂肱骨长轴与尺骨长轴形成的外开的角度异常,造成肘关节的内、外翻畸形。

X线表现:测量方法:以前臂肱骨长轴与尺骨长轴在肘关节相交处的外开的角度来判断内、外翻的程度。前臂外开角正常男性约为170度;女性约为160度。角度变小为肘外翻,角度为180度则称为直肘,大于190度为肘内翻。三、肘内、外翻第一节上肢畸形肘关节的

双侧肘外翻X线表现双侧肘关节外翻畸形,双前臂外开角小于160度

右侧肘内翻X线表现右前臂外开角大于190度,右侧肘内翻畸形双侧肘外翻X线表现右侧肘内翻X线表现

四、马德隆畸形

第一节上肢畸形Madelung畸形是由于桡骨远端内侧骨骺发育不全,外侧骨骺发育正常,导致桡骨变短向内侧弯曲,凸向外后方,尺桡远侧关节半脱位。以女性为多见,可双侧发病,出现运动功能障碍,特别是对前臂旋转功能、腕关节屈曲功能等影响较大。

X线表现:马德隆畸形常见桡骨变短,远端形态改变,桡骨关节面倾斜角度增大,尺桡远侧关节可半脱位,腕部诸骨形态和排列也发生相应改变,以月骨为前端呈尖角状排列。桡骨弯曲,凸向后外方。患侧前臂长度可短于正常侧。四、马德隆畸形第一节上肢畸形MadeluMadelung畸形X线表现Madelung畸形X线表现一、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第二节下肢畸形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congenitalhipdislocation)是常见的先天性骨关节畸形,是由于股骨颈部骨化障碍所致。

(一)临床与病理本病可单侧或双侧发病,女性多于男性,患儿站立行走较晚,单侧者走路跛行,双侧者走路左右摇摆呈鸭步,下肢缩短,臀部翘起。会阴部加宽,髋关节弹响。Trendelenburg征阳性。髋关节的髋臼、股骨头和关节囊的发育异常,浅小的髋臼不能保持股骨头于髋臼内,股骨头向外上移位即发生脱位。脱位的股骨头将与髋臼上部和髋臼外结构形成假关节,股骨头短小、股骨颈与股骨干角度增大。一、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第二节下肢畸形先天性髋关节脱

(二)影像学表现

1.X线表现(1)髋臼:髋臼变浅,髋臼角增大。(2)股骨头:股骨头骨骺出现比健侧晚,小而扁平,且不规则。股骨头向外上移位,位于Perkin方格的外上象限,Shenton线不连续;股骨头可与髂骨翼形成假关节。股骨颈可变短小。(3)髋关节软组织密度增高,为髋关节外上方弧形或三角形的软组织影。

2.CT表现

CT扫描重建可以明确显示髋关节形态及与股骨头的关系。一、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二)影像学表现一、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左侧先天性髋关节脱位X线表现左侧髋臼角增大,左股骨头骨骺小而扁平,向外上移位,位于Perkin方格的外上象限,Shenton线不连续

双侧先天性髋关节脱位X线表现双侧髋臼角增大,双侧股骨头骨骺小而扁平,位于Perkin方格的外上象限,Shenton线不连续,双髋关节外上方见弧形软组织影左侧先天性髋关节脱位X线表现双侧先天性髋关

二、髋内翻

第二节下肢畸形

髋内翻(coxavara)是少见的先天性畸形,一般由于股骨颈骨化障碍导致股骨颈受力影响后的角度发生改变。症状明显,小儿开始行走后,变形越来越明显,下肢较短,走路无痛性跛行,身材较矮。成年人常有行走后疼痛。

X线表现:股骨颈弯向内翻位,股骨颈部变短且增宽;股骨颈干角变小,可近似直角,但Shenton线连续。大粗隆位置较高。二、髋内翻第二节下肢畸形髋内翻(co

右侧髋内翻X线表现右股骨颈弯向内翻位,股骨颈部增宽;颈干角变小,Shenton线连续。大粗隆位置升高右侧髋内翻X线表现

三、膝内翻

第二节下肢畸形

膝内翻(varusknee)又称为“O”型腿,为胫骨上端内侧骨骺发育障碍或发育迟缓所致。常继发于软骨发育不良、骨骺发育不良或佝偻病。弯曲部位在胫骨。患者站立时双膝不能靠拢。

X线表现:双侧胫腓骨正位片(包括双膝关节)可见胫骨内上髁发育较小,关节面倾斜,胫骨向内弯曲呈内翻位。

膝外翻(valgusknee)又称为“X”型腿,与膝内翻相反,膝关节向外成角畸形。患者站立时双侧股骨内侧髁虽然靠拢,但双踝却相互分离。为股骨外上髁发育障碍或先天性形成不全所致。常继发于佝偻病,发育迟缓所致。

X线表现:双侧股骨外上髁发育较小,关节面向外倾斜。

四、膝外翻三、膝内翻第二节下肢畸形膝内翻(varu

五、马蹄内翻足

第二节下肢畸形

马蹄内翻足(clubfoot)分为先天性与后天性,可单侧或双侧。先天性者多由于足掌侧、内侧和跟腱等部位的肌腱、肌肉先天性发育障碍、萎缩、缩短,从而导致足向内侧、向后方翻转,形似马蹄而得名。

X线表现:足前部内翻,距下关节形态呈倒转状,正位显示距骨中轴线偏离,与第1跖骨成角。距骨变宽、变平,跟骨变短、变宽,向内轻度旋转,移向后上方,足舟骨向内上后方移位,跗骨、跖骨也伴随着相互靠拢和重叠改变,第5跖骨肥大,足踝部形似马蹄。五、马蹄内翻足第二节下肢畸形马蹄内翻足

马蹄内翻足X线表现正位片:距骨扁而宽,距骨中轴的延长线向外偏离第1跖骨;侧位片:足弓凹陷,第5跖骨肥大马蹄内翻足X线表现

六、扁平足

第二节下肢畸形

扁平足(flatfoot)是非常多见的畸形。大多为后天性。明显的扁平足,易出现临床症状,以足部内侧行走后疼痛为多见,先天性者,轻度扁平足,畸形不显著,症状轻微,许多患者并未发觉自己存在扁平足。

X线表现:摄片时应直立水平投照,可见第一跖骨近端下缘位置下降,可以接近第一跖骨前下缘与跟骨后下缘的连线,距骨前部下降,可呈垂直状,头部指向下方,足舟骨与距骨头部向靠近,甚至足舟骨位置上移至距骨头部上方,跟骨前部下移,后部上抬与胫骨相接近。六、扁平足第二节下肢畸形扁平七、多趾、缺趾、巨趾畸形

第二节下肢畸形

趾骨(包括指骨)的畸形非常多见,多发生于第1和第5趾骨(指骨)。多趾、缺趾、巨趾畸形,可单独发生,也可同时发生。多趾有三种类型:多生趾型最常见,多趾与正常趾骨形态和结构相似,可以是一节或多节趾骨,构成关节,相应跖骨头部呈分叉状与多生趾骨形成关节。

多趾软组织型仅为软组织与正常趾相连,没有骨骼结构。

多趾骨型趾骨分叉形成额外的趾,此型少见。缺趾较少见,诊断也是非常容易。

巨趾累及的范围和程度非常不一,一趾或多趾,先天性巨趾多伴有软组织的肥大增生,甚至波及其他部位,邻近趾骨则可发育不良或不发育。七、多趾、缺趾、巨趾畸形第二节下肢畸形趾骨(包括

右足多趾畸形X线表现右足可见6节趾骨,第5、6节趾骨于第5跖骨头部呈分叉状并形成关节

右足巨趾畸形X线表现右足第2趾巨趾畸形伴有软组织的肥大增生右足多趾畸形X线表现右足巨趾畸形X

八、跟骨距骨桥

第二节下肢畸形

跟骨距骨桥(talocalcanealbridge)是指跟骨的载距突及距骨的内结节畸形增大,在距下关节内侧形成骨性连接、纤维组织或软骨组织的连接,不连接形成假关节。临床上局部疼痛和活动受限,局部有硬块或结节状病灶,足部内翻、外翻受限,以及扁平足表现。

X线表现:①完整跟骨距骨桥②不完整跟骨距骨桥

CT扫描和重建是诊断跟骨距骨桥良好的方法,可显示跟骨和距骨内侧的异常骨块、纤维连接或软骨连接。八、跟骨距骨桥第二节下肢畸形跟骨距骨桥

跟骨距骨桥X线表现

A.正位片B.侧位片:骨桥呈舌形骨片从后上斜向前下(黑箭),跟骨载距突与距骨内结节相连接处见透亮带(白箭),为不完整跟骨距骨桥跟骨距骨桥X线表现

脊柱、胸廓畸形常同时存在,一般症状轻微,或无甚症状,临床可为偶然发现。

移行椎(transitionalvertebra)为最常见的脊柱发育异常,由于脊柱错分节所致。某一段脊椎数目减少或增加而由另一段脊椎的增加或减少来补偿,椎体的总体数目不变。腰椎骶化:第5腰椎移行为骶椎,腰椎为4个,骶椎6个。第5腰椎一侧或两侧横突宽而长,与骶髂骨融合或形成假关节,腰5、骶1椎体融合。

骶椎腰化:第1骶椎向上移行为腰椎,使腰椎为6个,骶椎4个。

颈7椎胸化:第7颈椎出现横突过长、颈肋形成,两侧可不对称。

胸12腰化:胸12椎体的肋骨短小或完全缺如,形如腰椎。

腰1胸化:腰1椎体出现短小的肋骨,较少见。

一、移行椎

第三节脊柱、胸廓畸形脊柱、胸廓畸形常同时存在,一般症状轻微,或无甚骶椎腰化X线表现A.正位B.侧位:第1骶椎向上移行为腰椎,6个腰椎骶椎腰化X线表现颈肋X线表现右侧第7颈椎横突旁见颈肋颈肋X线表现

脊柱裂(spinabifida)是先天性的脊椎发育异常,脊椎椎弓的骨性连续性中断,最常见于腰骶椎。分为隐性脊柱裂和显性脊柱裂。二、脊柱裂

第三节脊柱、胸廓畸形

影像学表现:

1.X线表现

正位片上,儿童可因较薄的椎弓重叠在椎体上,不易显示缺损,仅表现为椎弓根距离增宽。隐性脊柱裂:椎弓中央有透亮裂隙,椎板部分或全部缺如。棘突可完全缺如;游离在缺口内,称为游离棘突。显性脊柱裂:伴发脊膜膨出时,侧位片上可见棘突后向膨出的软组织影。脊柱裂(spinabifida)是先天性的脊椎发育

二、脊柱裂

影像学表现:

2.CT表现

CT扫描和重建是显示先天性脊柱裂的最佳方法,显示椎弓根缺损处的软骨、软组织。脊膜膨出为软组织影,其内可见水样密度的脑脊液。

3.MRI表现可清楚显示脊膜囊膨出的全貌、范围及其内容物。在T1WI上呈低信号,而相应脊髓组织的信号较高,在T2WI上囊内液信号增高,而其脊髓组织的信号较低。二、脊柱裂影像学表现:

脊柱裂CT表现

A.CT横断位:第1骶椎见透亮裂隙,其中可见游离棘突(白箭);

B.CT重建图像:椎管外凸可见到软组织影(白箭)脊柱裂CT表现

脊柱裂MRI表现A.MRI矢状面T1WIB.MRI矢状面T2WI:腰骶异常脂肪团块影(白箭)脊柱裂MRI

半椎体(hemivertebra)畸形较少见。半椎体多呈楔形,半椎体可以单发或多发。两个半椎体不能联合而形成椎体矢状裂。

X线表现:

半椎体幼儿常呈圆形球状,随着椎体不断生长,半椎体将逐渐呈扁平、楔形。与楔形椎体相邻的椎体常代偿增大。常致椎体侧弯、侧突、驼背。

椎体裂正位片上椎体由尖端相对的两部分构成,形如蝴蝶,故又称为蝴蝶椎。相邻的椎体补偿性增大,并向蝴蝶椎中央部凸出。三、半椎体及椎体裂

第三节脊柱、胸廓畸形半椎体(hemivertebra)畸形较少见。半椎体

半椎体X线表现第4腰椎半椎体(白箭)

胸椎蝴蝶椎X线表现半椎体X线表现胸椎蝴蝶椎X线表现

阻滞椎(blockvertebra)指脊椎发育过程中的分节停滞,导致椎体先天性互相融合和数量减少,多见于颈椎。临床上,两个椎体的融合可无症状,或较轻的不适或活动不便。多个椎体的融合畸形,常见活动障碍和颈腰痛。

X线表现:两个椎体的相邻边缘融合,椎间隙消失,部分椎体融合则表现为椎间隙的部分消失。多个椎体的融合,一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