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第二十六章治疗心力衰竭药物课件_第1页
药理学第二十六章治疗心力衰竭药物课件_第2页
药理学第二十六章治疗心力衰竭药物课件_第3页
药理学第二十六章治疗心力衰竭药物课件_第4页
药理学第二十六章治疗心力衰竭药物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十六章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本章的学习要求:1.掌握强心苷类的作用、应用、不良反应及中毒的防治,并熟悉其作用机理和中毒机理。2.熟悉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抑制药卡托普利的作用、机制、临床用途和不良反应。3.熟悉利尿药、血管扩张药、β受体阻断药的作用特点和应用。第二十六章本章的学习要求:1是多种病因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不能排出足够的血液以满足全身组织代谢需要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早期,交感神经系统和RAAS激活,心肌增生肥厚等发挥代偿作用。这是使心脏功能进一步损害,形成恶性循环因素。随病情发展,最终进入心脏泵血功能衰竭、动脉系统供血不足及静脉系统血液淤滞的失代偿阶段。慢性心功能不全又称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heartfailure,CHF)●●临床表现以组织血液灌流不足及体循环和/或肺循环淤血、呼吸急促、乏力、运动耐量下降及体液潴留造成的肺淤血和外周水肿为主要特征。是多种病因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不能排出足够的血液以满足全身组2CHF时心肌功能及结构变化心功障碍

(收缩功能↓①,舒张功能↓⑧)输出量↓神经激素↑(RAA↑④,CA↑)钠水贮留⑤血容量↑静脉淤血血管收缩阻抗↑顺应性↓后负荷↑②血管肥厚、重构⑥心肌β1受体↓⑦心收缩力↓顺应性↓心肌肥大、重构⑥回心血量↑前负荷↑③图26-1心功不全的病理生理学及药物作用的环节RAA: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CA:儿茶酚胺;①正性肌力药;②减后负荷药;③减前负荷药;④抗RAA系统的药;⑤利尿药;⑥改善心血管病理重构的药物;⑦β受体阻断药;⑧改善舒张功能的药物第一节CHF的病理生理学及治疗CHF药物的分类CHF时心肌功能及结构变化320世纪40~60年代主要使用洋地黄和利尿药20世纪70~80年代主要使用强心药、利尿药及扩张血管药20世纪90年代至今主要使用强心药、利尿药、β受体阻滞药、ACE抑制药及AT1拮抗药CHF药物治疗的演变过程分三个阶段:现代治疗的目标是:传统的治疗是仅限于缓解症状,改善血流动力学,增加心输出量,降低左心室舒张末压。缓解症状,防止或逆转心肌肥厚,延长寿命,降低病死率和提高生活质量。本章重点介绍强心苷类、血管紧张素I转化酶抑制药及β受体阻滞药。●●20世纪40~60年代主要使用洋地黄和利尿药CHF药物治疗4治疗心力衰竭药物的分类1.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药(1)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抑制药:卡托普利等。(2)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拮抗药:氯沙坦等。(3)醛固酮拮抗药:螺内酯。2.利尿药氢氯噻嗪、呋塞米等。3.β受体阻断药:美托洛尔、卡维地洛等。4.强心苷类药:地高辛等。5.扩血管药:硝普钠、硝酸异山梨酯、肼屈嗪、哌唑嗪等。6.非苷类正性肌力药:米力农、维司力农等。第一节CHF的病理生理学及治疗CHF药物的分类治疗心力衰竭药物的分类第一节CHF的病理生理学及治疗C5用于治疗CHF是抗CHF药物治疗最重要的进展之一,二者通过降低代偿性升高的RAAS活性,扩张血管以减轻心脏负荷,改善血流动力学,抑制CHF时的心肌重构,改善心肌的顺应性和舒张功能,缓解或消除症状,改进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第二节ACEⅠ和AngⅡ受体阻滞药用于治疗CHF是抗CHF药物治疗最重要的进展之一,二者通过6美国和欧洲的心衰治疗指南认为:所以心衰患者,包括无症状性心衰,除非有禁忌症或不能耐受,均需应用ACEI,且需无限期的终生应用。美国和欧洲的心衰治疗指南认为:所以心衰患者,包括无症状性心衰7一、ACEI卡托普利(captopril)、依那普利(enalapril)、赖诺普利(lisinopril)、雷米普利(ramipril)、福辛普利(fosinopril)及奎那普利(quinapril)。【药理作用】1.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心脏后负荷。2.减少醛固酮生成减轻钠水潴留,降低心脏前负荷。3.抑制心肌及血管重构。4.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5.降低交感神经活性。一、ACEI8【临床应用】1.ACE抑制药对各阶段心力衰竭者均有有益作用,故现已与利尿药一起作为治疗心力衰竭的一线药物广泛用于临床,特别是对舒张性心力衰竭者疗效明显优于传统药物地高辛。2.高血压和糖尿病肾病对于糖尿病,无论有无高血压均能阻止肾功能恶化。【临床应用】1.ACE抑制药对各阶段心力衰竭者均有有益作用,9二、AT1受体阻滞药氯沙坦(losartan)和缬沙坦(valsartan)。理论上可将ACE途径和糜酶途径所生成的AngII全阻断,逆转心肌肥大和心血管重构。实际效果仅不产生咳嗽及血管神经性水肿,也不产生逃逸现象(即ACEI使用半年后,AngII水平可恢复到发病前状态),其他效果类似ACEI。AT1受体拮抗药缺乏ACEI的缓激肽-NO途径的心血管保护作用,也无胰岛素增敏作用。二、AT1受体阻滞药10三、抗醛固酮药临床研究证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螺内酯(spironolacton)可明显降低CHF病死率,防止左室肥厚时心肌间质纤维化,改善血流动力学和临床症状。CHF时单用螺内酯仅发挥较弱的作用,但与ACE抑制药合用则可同时降低AngⅡ及醛固酮水平,既能进一步减少患者的病死率,又能降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效果更佳。三、抗醛固酮药11第三节利尿药CHF患者多有钠水潴留。血容量增加,加重了心脏的前负荷;外周阻力加大,加重了心脏的后负荷。利尿药减轻心脏的负荷,利于CHF患者心功能的改善。首选噻嗪类药物,必要时用强效利尿药,应用这类药物应用时应注意补钾。保钾利尿药因可拮抗醛固酮的作用,又可减少钾的丢失,可与噻嗪类或髓袢利尿药合用。●●●●●第三节利尿药●●●●●12第四节β受体阻滞药以往:CHF列为β受体阻滞药禁忌症。现在:在心肌状况严重恶化之前早期应用可降低CHF患者的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有可能成为治疗CHF的一线药物,但这些结果都是在应用ACEI、洋地黄类和利尿剂控制心衰,血流动力学稳定,特别是病人体重恒定,保持干体重的基础上加用β受体阻滞药综合治疗的。第四节β受体阻滞药13心衰时慢性肾上腺素能系统的激活对心肌细胞的损伤介导心室重塑,心肌β受体下调,心肌收缩和舒张期张力增高,耗氧量增加和舒张功能受损。心衰时慢性肾上腺素能系统的激活对心肌细胞的损伤介导心室重塑,14【治疗CHF的作用机制】1.逆转心肌重构长期使用可防止心脏病的发展,逆转慢性肾上腺素能神经系统激活介导的心肌重构。2.改善心功能和心肌缺血

①恢复β受体对正性肌力药的敏感性。②抑制RAAS和血管加压素的作用,减轻心脏的前、后负荷。③减慢心率,减少心肌细胞Ca2+内流,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供血,利于心室充盈。3.抗心律失常减少CHF时快速型心律失常。【治疗CHF的作用机制】1.逆转心肌重构长期使用可防止心15【临床应用】适用于CHF的有选择性β1受体阻滞药,如美托洛尔(metoprolol)、比索洛尔(bisoprolol)和兼有β1、β2和α1受体阻滞作用的制剂,如卡维地洛(carvedilol)、布新洛尔(bucindolol)。【临床应用】16所有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心功能Ⅱ、Ⅲ级(NYHA)患者,LVEF<40%,病情稳定者,除非有禁忌症或不能耐受者,必须应用β受体阻滞药。使用时应告知患者:①症状改善常在治疗2~3月后才出现,即使症状不改善,也能防止疾病的进展。②不良反应常发生在治疗早期,一般不妨碍长期治疗。③应自小剂量开始,逐步增加剂量。在用药过程中,要密切观察药物反应,如心衰加重则应减量或停药。所有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心功能Ⅱ、Ⅲ级(NYHA)患者,LV17【禁忌症】①支气管痉挛性疾病。②心动过缓(心率<60次/min)及低血压。③二度及以上房室传导阻滞(除非已安装起搏器)。④有明显体液潴留,需大量利尿者,暂时不能用。⑤急性心力衰竭,包括难治性心力衰竭。【禁忌症】18主要作用心脏,能增强心肌收缩力的苷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CHF及某些心律失常。临床应用的药物:地高辛(digoxin)毛花苷丙(lanatoside,西地兰,cedilanid)毒毛花苷K(strophanthinK,毒毛旋花子苷K)洋地黄毒苷(digitoxin)第五节强心苷类(cardiacglycosides)主要作用心脏,能增强心肌收缩力的苷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CHF19常用强心苷起效快慢、作用时间长短有别。洋地黄毒苷脂溶性高,po吸收完全,F100%,形成肝肠循环,t1/2长,作用完全消失需2~3周。地高辛poF60%~80%,个体差异大。不同产品吸收率变动20%~80%,注意调整剂量。代谢少,还原为二氢地高辛,这有赖于肠道内细菌存在。t1/2为33~36h。肾功能不全者清除慢,易中毒,适当减量。毛花苷C和毒毛花苷K需iv,显效快,作用时间短。【体内过程】常用强心苷起效快慢、作用时间长短有别。【体内过程】201.对心脏的作用(1)正性肌力作用:选择性作用于心肌特点为:①心肌收缩力↑,收缩速度↑,收缩期↓,舒张期相对↑,利于冠状动脉对心肌供血。②衰竭心肌耗氧量↓。用药后因心排空完全,室壁张力降低和心率减慢,导致心肌耗氧量降低>>因①引起的心肌耗氧量增加。③心输出量↑,工作效率↑。【药理作用】1.对心脏的作用【药理作用】21抑制心肌细胞膜上Na+,K+-ATP酶使胞内[Na+]↑,[K+]↓,Na+与Ca2+交换,细胞内游离Ca2+↑,发挥正性肌力作用。同时,由于胞内K+量↓,易发生心律失常(见图24-4)【作用机制】抑制心肌细胞膜上Na+,K+-ATP酶使胞内[Na+]↑,[22【药理作用】(2)负性频率作用。心排出量↑,使CHF时的交感神经兴奋性反射性↓,迷走神经兴奋性↑,从而心率↓。增加心肌对迷走神经的敏感性,心率↓。阿托品对抗强心苷过量所引起的心动过缓和传导阻滞,说明负性频率与迷走神经有关。【药理作用】(2)负性频率作用。23(3)对心肌电生理的影响。对心肌电生理的影响比较复杂,有对心肌细胞的直接作用和间接通过迷走神经的反射作用;还与用药剂量、心肌部位、心肌状态等有关。【药理作用】(3)对心肌电生理的影响。【药理作用】24①心室以上部分与兴奋迷走神经有关。迷走神经兴奋窦房结3期K+外流加速,最大舒张电位(MDP)负值↑,窦房结的自律性↓;心房肌3期K+外流加速,复极↑,心房肌有效不应期(ERP)↓;房室结0期Ca2+内流受阻,房室传导↓。②心室浦肯野纤维与直接抑制Na+,K+-ATP酶,导致细胞内缺钾,MDP负值↓有关。MDP上移可使浦肯野纤维的ERP↓,并可使MDP与阈电位的距离↓,自律性↑。这两种作用均易诱发室性心律失常。①心室以上部分与兴奋迷走神经有关。25【药理作用】2.对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作用

①中毒量兴奋CTZ而引起呕吐,可增强交感神经兴奋性导致快速心律失常。②治疗量兴奋迷走神经中枢、敏化窦弓压力感受器→心率↓和房室传导↓。③抑制RAAS使肾素活性↓,AngⅡ及醛固酮生成、分泌↓,对心脏的保护。3.利尿

增加心排出量,使肾血流量增加而对CHF患者有明显利尿作用;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膜Na+,K+-ATP酶而抑制肾小管对Na+的重吸收,排Na+利尿。【药理作用】2.对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作用①中毒量兴奋C261.CHF多种原因都有治疗作用,但疗效:最好——对伴心房颤动且心室率较快者;较好——对高血压、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所致者;较差——对继发于甲状腺功能亢进、重度贫血等疾病者,由于心肌能量代谢障碍;疗效差,易发生强心苷中毒——对肺源性心脏病、活动性心肌炎等有心肌缺氧和损害者;疗效很差或无效——对机械因素所致者,如缩窄性心包炎、严重二尖瓣狭窄等,因心室舒张和充盈受限。【临床应用】●●●●●1.CHF多种原因都有治疗作用,但疗效:【临床应用】●●●272.某些心律失常(1)心房纤颤:抑制房室传导,使较多的心房冲动不能下传到心室,从而减慢心室率,改善心室的泵血功能,增加心排出量。(2)心房扑动:缩短心房不应期,引起更频繁的折返激动,使扑动转为颤动,进而通过治疗颤动的机制产生疗效。部分患者停用后,因骤然减少折返激动,恢复窦性节律。(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提高迷走神经兴奋性。【临床应用】2.某些心律失常【临床应用】28安全范围小,一般治疗量已接近中毒量的60%多种因素均可诱发中毒,如低血钾、低血镁、高血钙、心肌缺血缺氧、肾功能不全等,所以中毒的发生率高。【不良反应及防治】●●【不良反应及防治】●●29(1)心脏反应:是中毒最严重的反应,各种心律失常都有可能出现。室性早搏最多见且发生早,室性心动过速和室颤最为严重。(2)房室传导阻滞(3)窦性心动过缓(60次/min以下)1.不良反应的主要表现(1)心脏反应:是中毒最严重的反应,各种心律失常都有可能出现30预防:首先纠正各种诱发或加重强心苷中毒的因素。使用强心苷时要密切观察中毒先兆和心电图变化,如出现一定数目的室性早搏、窦性心动过缓及视觉障碍,应及时停用强心苷及各种有排钾作用的药物。监测血药浓度有助于中毒的预防和及早发现。2.不良反应的预防与治疗预防:2.不良反应的预防与治疗31●停药、补钾,但不可过量,以防止高血钾发生而影响肾功能;并发传导阻滞的强心苷中毒不能补钾,因可致心脏停搏●心律失常严重者可用苯妥英钠●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纤颤可用利多卡因●对心动过缓和房室传导阻滞等缓慢型心律失常不宜补钾,可用阿托品●对危及生命的极严重中毒者宜用地高辛抗体Fab片段作静脉注射抢救。每80mg能拮抗1mg地高辛。2.不良反应的预防与治疗●停药、补钾,但不可过量,以防止高血钾发生而影响肾功能;并发32(2)胃肠道反应:中毒的早期反应,常见有厌食、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3)CNS反应:有眩晕、头痛、失眠、谵妄、幻觉等,偶见惊厥;视觉障碍为强心苷中毒的特征,可表现为黄视、绿视及视物模糊。(2)胃肠道反应:中毒的早期反应,常见有厌食、恶心、呕吐、腹33【临床用法】1.全效量法传统用法,先在短期内给予足够的剂量,即全效量(又称负荷量或“洋地黄化量”),以达到有效血药浓度,获得治疗上的全效,再逐天补充体内消除的药量。这种方法显效快,但易致强心苷中毒,临床现已少用。2.每天维持量法地高辛t1/2为36h,每天给予维持量(0.25mg),经6~7天可获治疗效果,适用于病情不急的患者。优点是明显降低了全效量法的高中毒率。用药剂量应个体化,即使对同一患者也应根据病情不同及伴发病调整剂量。【临床用法】34【应用注意】与其他药物合用时,由于药物相互作用,易引起严重不良反应,应特别予以注意:①奎尼丁可置换组织中的地高辛,使地高辛的血药浓度提高一倍,合用时应将地高辛用量减少1/3~1/2。②许多药物可减少地高辛经肾脏清除而升高其血药浓度,如维拉帕米、硝苯地平、胺碘酮、卡托普利等。合用时应酌情减少地高辛的用量。③强心苷与β受体阻滞药和利血平合用,可导致房室传导阻滞,发生严重的心动过缓。【应用注意】35第六节血管扩张药对于应用正性肌力药和利尿药无效的难治病例,应用血管扩张药,适当减轻心脏的前、后负荷,有助于改善心脏功能。各种血管扩张药对动脉、静脉的扩张作用有所不同,应根据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选用(见表24-2)。第六节血管扩张药36第七节非强心苷类正性肌力药近年来人工合成了一些非强心苷类正性肌力作用药,主要有β受体激动药及磷酸二酯酶Ⅲ抑制剂等,可通过提高细胞内cAMP水平而增加心肌收缩力,扩张外周血管,短期应用有良好的血流动力学效果,但长期用其治疗严重CHF时,可引起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升高,因此不宜作为治疗CHF的常规用药。第七节非强心苷类正性肌力药37β受体激动药共同特点:兴奋心脏β1和β2受体以及血管平滑肌β2和DA受体,产生正性肌力和血管扩张作用。短期改善CHF的血流动力学,长期并不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代表药: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异波帕明注意事项:①安全性和有效性尚待观察,不适用于CHF常规治疗,较轻CHF多不使用。②与强心苷类不同,不同制剂其血液动力学效应差异大,血液动力学监护下用药。③有诱发心律失常和心绞痛的潜在危险——最大缺点。④长期应用产生耐受性,使疗效降低。β受体激动药38磷酸二酯酶抑制药氨力农(armrinone)和米力农(milrinone)具正性肌力和血管扩张作用【临床应用】用于急性心功能不全的治疗,但对严重CHF并没有很好的疗效,反而对其生存有害。其减少生存率的机制可能与促进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关。【不良反应】长期应用发生率高,以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较常见,也可发生血小板减少及肝脏损害,尤以口服用药多见。静脉注射给药可能产生严重心律失常。米力农第二代产品,作用更强,而且口服给药没有严重的不良反应。因其对患者的生存有不利影响,所以不主张长期用药。磷酸二酯酶抑制药【临床应用】用于急性心功能不全的治疗,但对严39第八节钙通道阻滞药优点:扩张外周血管和冠状动脉,减轻左室负荷,改善心功能,常用于治疗伴有高血压、心绞痛或因肥厚型心肌病所致的CHF。缺点:负性肌力作用可加重CHF,造成不良后果,甚至增加死亡率。因此不把钙拮抗药作为常规CHF治疗药物。第二代、第三代对CHF治疗的价值还有待今后临床实验进一步评估。第八节钙通道阻滞药40第二十六章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本章的学习要求:1.掌握强心苷类的作用、应用、不良反应及中毒的防治,并熟悉其作用机理和中毒机理。2.熟悉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抑制药卡托普利的作用、机制、临床用途和不良反应。3.熟悉利尿药、血管扩张药、β受体阻断药的作用特点和应用。第二十六章本章的学习要求:41是多种病因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不能排出足够的血液以满足全身组织代谢需要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早期,交感神经系统和RAAS激活,心肌增生肥厚等发挥代偿作用。这是使心脏功能进一步损害,形成恶性循环因素。随病情发展,最终进入心脏泵血功能衰竭、动脉系统供血不足及静脉系统血液淤滞的失代偿阶段。慢性心功能不全又称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heartfailure,CHF)●●临床表现以组织血液灌流不足及体循环和/或肺循环淤血、呼吸急促、乏力、运动耐量下降及体液潴留造成的肺淤血和外周水肿为主要特征。是多种病因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不能排出足够的血液以满足全身组42CHF时心肌功能及结构变化心功障碍

(收缩功能↓①,舒张功能↓⑧)输出量↓神经激素↑(RAA↑④,CA↑)钠水贮留⑤血容量↑静脉淤血血管收缩阻抗↑顺应性↓后负荷↑②血管肥厚、重构⑥心肌β1受体↓⑦心收缩力↓顺应性↓心肌肥大、重构⑥回心血量↑前负荷↑③图26-1心功不全的病理生理学及药物作用的环节RAA: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CA:儿茶酚胺;①正性肌力药;②减后负荷药;③减前负荷药;④抗RAA系统的药;⑤利尿药;⑥改善心血管病理重构的药物;⑦β受体阻断药;⑧改善舒张功能的药物第一节CHF的病理生理学及治疗CHF药物的分类CHF时心肌功能及结构变化4320世纪40~60年代主要使用洋地黄和利尿药20世纪70~80年代主要使用强心药、利尿药及扩张血管药20世纪90年代至今主要使用强心药、利尿药、β受体阻滞药、ACE抑制药及AT1拮抗药CHF药物治疗的演变过程分三个阶段:现代治疗的目标是:传统的治疗是仅限于缓解症状,改善血流动力学,增加心输出量,降低左心室舒张末压。缓解症状,防止或逆转心肌肥厚,延长寿命,降低病死率和提高生活质量。本章重点介绍强心苷类、血管紧张素I转化酶抑制药及β受体阻滞药。●●20世纪40~60年代主要使用洋地黄和利尿药CHF药物治疗44治疗心力衰竭药物的分类1.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药(1)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抑制药:卡托普利等。(2)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拮抗药:氯沙坦等。(3)醛固酮拮抗药:螺内酯。2.利尿药氢氯噻嗪、呋塞米等。3.β受体阻断药:美托洛尔、卡维地洛等。4.强心苷类药:地高辛等。5.扩血管药:硝普钠、硝酸异山梨酯、肼屈嗪、哌唑嗪等。6.非苷类正性肌力药:米力农、维司力农等。第一节CHF的病理生理学及治疗CHF药物的分类治疗心力衰竭药物的分类第一节CHF的病理生理学及治疗C45用于治疗CHF是抗CHF药物治疗最重要的进展之一,二者通过降低代偿性升高的RAAS活性,扩张血管以减轻心脏负荷,改善血流动力学,抑制CHF时的心肌重构,改善心肌的顺应性和舒张功能,缓解或消除症状,改进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第二节ACEⅠ和AngⅡ受体阻滞药用于治疗CHF是抗CHF药物治疗最重要的进展之一,二者通过46美国和欧洲的心衰治疗指南认为:所以心衰患者,包括无症状性心衰,除非有禁忌症或不能耐受,均需应用ACEI,且需无限期的终生应用。美国和欧洲的心衰治疗指南认为:所以心衰患者,包括无症状性心衰47一、ACEI卡托普利(captopril)、依那普利(enalapril)、赖诺普利(lisinopril)、雷米普利(ramipril)、福辛普利(fosinopril)及奎那普利(quinapril)。【药理作用】1.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心脏后负荷。2.减少醛固酮生成减轻钠水潴留,降低心脏前负荷。3.抑制心肌及血管重构。4.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5.降低交感神经活性。一、ACEI48【临床应用】1.ACE抑制药对各阶段心力衰竭者均有有益作用,故现已与利尿药一起作为治疗心力衰竭的一线药物广泛用于临床,特别是对舒张性心力衰竭者疗效明显优于传统药物地高辛。2.高血压和糖尿病肾病对于糖尿病,无论有无高血压均能阻止肾功能恶化。【临床应用】1.ACE抑制药对各阶段心力衰竭者均有有益作用,49二、AT1受体阻滞药氯沙坦(losartan)和缬沙坦(valsartan)。理论上可将ACE途径和糜酶途径所生成的AngII全阻断,逆转心肌肥大和心血管重构。实际效果仅不产生咳嗽及血管神经性水肿,也不产生逃逸现象(即ACEI使用半年后,AngII水平可恢复到发病前状态),其他效果类似ACEI。AT1受体拮抗药缺乏ACEI的缓激肽-NO途径的心血管保护作用,也无胰岛素增敏作用。二、AT1受体阻滞药50三、抗醛固酮药临床研究证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螺内酯(spironolacton)可明显降低CHF病死率,防止左室肥厚时心肌间质纤维化,改善血流动力学和临床症状。CHF时单用螺内酯仅发挥较弱的作用,但与ACE抑制药合用则可同时降低AngⅡ及醛固酮水平,既能进一步减少患者的病死率,又能降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效果更佳。三、抗醛固酮药51第三节利尿药CHF患者多有钠水潴留。血容量增加,加重了心脏的前负荷;外周阻力加大,加重了心脏的后负荷。利尿药减轻心脏的负荷,利于CHF患者心功能的改善。首选噻嗪类药物,必要时用强效利尿药,应用这类药物应用时应注意补钾。保钾利尿药因可拮抗醛固酮的作用,又可减少钾的丢失,可与噻嗪类或髓袢利尿药合用。●●●●●第三节利尿药●●●●●52第四节β受体阻滞药以往:CHF列为β受体阻滞药禁忌症。现在:在心肌状况严重恶化之前早期应用可降低CHF患者的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有可能成为治疗CHF的一线药物,但这些结果都是在应用ACEI、洋地黄类和利尿剂控制心衰,血流动力学稳定,特别是病人体重恒定,保持干体重的基础上加用β受体阻滞药综合治疗的。第四节β受体阻滞药53心衰时慢性肾上腺素能系统的激活对心肌细胞的损伤介导心室重塑,心肌β受体下调,心肌收缩和舒张期张力增高,耗氧量增加和舒张功能受损。心衰时慢性肾上腺素能系统的激活对心肌细胞的损伤介导心室重塑,54【治疗CHF的作用机制】1.逆转心肌重构长期使用可防止心脏病的发展,逆转慢性肾上腺素能神经系统激活介导的心肌重构。2.改善心功能和心肌缺血

①恢复β受体对正性肌力药的敏感性。②抑制RAAS和血管加压素的作用,减轻心脏的前、后负荷。③减慢心率,减少心肌细胞Ca2+内流,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供血,利于心室充盈。3.抗心律失常减少CHF时快速型心律失常。【治疗CHF的作用机制】1.逆转心肌重构长期使用可防止心55【临床应用】适用于CHF的有选择性β1受体阻滞药,如美托洛尔(metoprolol)、比索洛尔(bisoprolol)和兼有β1、β2和α1受体阻滞作用的制剂,如卡维地洛(carvedilol)、布新洛尔(bucindolol)。【临床应用】56所有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心功能Ⅱ、Ⅲ级(NYHA)患者,LVEF<40%,病情稳定者,除非有禁忌症或不能耐受者,必须应用β受体阻滞药。使用时应告知患者:①症状改善常在治疗2~3月后才出现,即使症状不改善,也能防止疾病的进展。②不良反应常发生在治疗早期,一般不妨碍长期治疗。③应自小剂量开始,逐步增加剂量。在用药过程中,要密切观察药物反应,如心衰加重则应减量或停药。所有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心功能Ⅱ、Ⅲ级(NYHA)患者,LV57【禁忌症】①支气管痉挛性疾病。②心动过缓(心率<60次/min)及低血压。③二度及以上房室传导阻滞(除非已安装起搏器)。④有明显体液潴留,需大量利尿者,暂时不能用。⑤急性心力衰竭,包括难治性心力衰竭。【禁忌症】58主要作用心脏,能增强心肌收缩力的苷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CHF及某些心律失常。临床应用的药物:地高辛(digoxin)毛花苷丙(lanatoside,西地兰,cedilanid)毒毛花苷K(strophanthinK,毒毛旋花子苷K)洋地黄毒苷(digitoxin)第五节强心苷类(cardiacglycosides)主要作用心脏,能增强心肌收缩力的苷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CHF59常用强心苷起效快慢、作用时间长短有别。洋地黄毒苷脂溶性高,po吸收完全,F100%,形成肝肠循环,t1/2长,作用完全消失需2~3周。地高辛poF60%~80%,个体差异大。不同产品吸收率变动20%~80%,注意调整剂量。代谢少,还原为二氢地高辛,这有赖于肠道内细菌存在。t1/2为33~36h。肾功能不全者清除慢,易中毒,适当减量。毛花苷C和毒毛花苷K需iv,显效快,作用时间短。【体内过程】常用强心苷起效快慢、作用时间长短有别。【体内过程】601.对心脏的作用(1)正性肌力作用:选择性作用于心肌特点为:①心肌收缩力↑,收缩速度↑,收缩期↓,舒张期相对↑,利于冠状动脉对心肌供血。②衰竭心肌耗氧量↓。用药后因心排空完全,室壁张力降低和心率减慢,导致心肌耗氧量降低>>因①引起的心肌耗氧量增加。③心输出量↑,工作效率↑。【药理作用】1.对心脏的作用【药理作用】61抑制心肌细胞膜上Na+,K+-ATP酶使胞内[Na+]↑,[K+]↓,Na+与Ca2+交换,细胞内游离Ca2+↑,发挥正性肌力作用。同时,由于胞内K+量↓,易发生心律失常(见图24-4)【作用机制】抑制心肌细胞膜上Na+,K+-ATP酶使胞内[Na+]↑,[62【药理作用】(2)负性频率作用。心排出量↑,使CHF时的交感神经兴奋性反射性↓,迷走神经兴奋性↑,从而心率↓。增加心肌对迷走神经的敏感性,心率↓。阿托品对抗强心苷过量所引起的心动过缓和传导阻滞,说明负性频率与迷走神经有关。【药理作用】(2)负性频率作用。63(3)对心肌电生理的影响。对心肌电生理的影响比较复杂,有对心肌细胞的直接作用和间接通过迷走神经的反射作用;还与用药剂量、心肌部位、心肌状态等有关。【药理作用】(3)对心肌电生理的影响。【药理作用】64①心室以上部分与兴奋迷走神经有关。迷走神经兴奋窦房结3期K+外流加速,最大舒张电位(MDP)负值↑,窦房结的自律性↓;心房肌3期K+外流加速,复极↑,心房肌有效不应期(ERP)↓;房室结0期Ca2+内流受阻,房室传导↓。②心室浦肯野纤维与直接抑制Na+,K+-ATP酶,导致细胞内缺钾,MDP负值↓有关。MDP上移可使浦肯野纤维的ERP↓,并可使MDP与阈电位的距离↓,自律性↑。这两种作用均易诱发室性心律失常。①心室以上部分与兴奋迷走神经有关。65【药理作用】2.对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作用

①中毒量兴奋CTZ而引起呕吐,可增强交感神经兴奋性导致快速心律失常。②治疗量兴奋迷走神经中枢、敏化窦弓压力感受器→心率↓和房室传导↓。③抑制RAAS使肾素活性↓,AngⅡ及醛固酮生成、分泌↓,对心脏的保护。3.利尿

增加心排出量,使肾血流量增加而对CHF患者有明显利尿作用;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膜Na+,K+-ATP酶而抑制肾小管对Na+的重吸收,排Na+利尿。【药理作用】2.对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作用①中毒量兴奋C661.CHF多种原因都有治疗作用,但疗效:最好——对伴心房颤动且心室率较快者;较好——对高血压、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所致者;较差——对继发于甲状腺功能亢进、重度贫血等疾病者,由于心肌能量代谢障碍;疗效差,易发生强心苷中毒——对肺源性心脏病、活动性心肌炎等有心肌缺氧和损害者;疗效很差或无效——对机械因素所致者,如缩窄性心包炎、严重二尖瓣狭窄等,因心室舒张和充盈受限。【临床应用】●●●●●1.CHF多种原因都有治疗作用,但疗效:【临床应用】●●●672.某些心律失常(1)心房纤颤:抑制房室传导,使较多的心房冲动不能下传到心室,从而减慢心室率,改善心室的泵血功能,增加心排出量。(2)心房扑动:缩短心房不应期,引起更频繁的折返激动,使扑动转为颤动,进而通过治疗颤动的机制产生疗效。部分患者停用后,因骤然减少折返激动,恢复窦性节律。(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提高迷走神经兴奋性。【临床应用】2.某些心律失常【临床应用】68安全范围小,一般治疗量已接近中毒量的60%多种因素均可诱发中毒,如低血钾、低血镁、高血钙、心肌缺血缺氧、肾功能不全等,所以中毒的发生率高。【不良反应及防治】●●【不良反应及防治】●●69(1)心脏反应:是中毒最严重的反应,各种心律失常都有可能出现。室性早搏最多见且发生早,室性心动过速和室颤最为严重。(2)房室传导阻滞(3)窦性心动过缓(60次/min以下)1.不良反应的主要表现(1)心脏反应:是中毒最严重的反应,各种心律失常都有可能出现70预防:首先纠正各种诱发或加重强心苷中毒的因素。使用强心苷时要密切观察中毒先兆和心电图变化,如出现一定数目的室性早搏、窦性心动过缓及视觉障碍,应及时停用强心苷及各种有排钾作用的药物。监测血药浓度有助于中毒的预防和及早发现。2.不良反应的预防与治疗预防:2.不良反应的预防与治疗71●停药、补钾,但不可过量,以防止高血钾发生而影响肾功能;并发传导阻滞的强心苷中毒不能补钾,因可致心脏停搏●心律失常严重者可用苯妥英钠●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纤颤可用利多卡因●对心动过缓和房室传导阻滞等缓慢型心律失常不宜补钾,可用阿托品●对危及生命的极严重中毒者宜用地高辛抗体Fab片段作静脉注射抢救。每80mg能拮抗1mg地高辛。2.不良反应的预防与治疗●停药、补钾,但不可过量,以防止高血钾发生而影响肾功能;并发72(2)胃肠道反应:中毒的早期反应,常见有厌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