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二试题:第一单元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_第1页
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二试题:第一单元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_第2页
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二试题:第一单元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33/33/3一、单项选择题1.明代中叶以后……湖广地区以种粮为主,而山东、河南许多农民那么以种棉为业;苏州、福州兴旺的丝织业所用的生丝,要从湖南运来;而松江的棉布业,又要靠山东、河南出产的棉花。这主要说明明中期以后〔〕A.涌现出一批新兴工商业市镇B.男耕女织的传统社会分工开始打破C.出现了资财雄厚的豪商大贾D.生产部门间地域分工趋势日渐明显2.据唐代天宝年间统计的全国户口数字,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占45.5%,以北那么占到54.5%;而据北宋?太平寰宇记?所载:“北宋初期全国户数,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已占59.1%,以北那么为40.9%。〞这一变化〔〕A.推动了对外贸易通道的变化B.导致了宋代政治中心的南移C.说明了社会经济进一步开展D.加剧了人地矛盾的锋利程度3.17世纪,中国人已普遍穿着棉布冬装,而不再穿着宋代时流行的麻布或亚麻布服装。与前文所述现象出现无关的是〔〕A.中国棉纺织技术的进步B.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开展C.新的经济作物品种的种植D.社会经济生产的专业化4.在东北,以粟末靺鞨为主体的渤海国,与唐朝往来非常频繁,在中原文明的强有力的影响下,社会经济如农业、蚕桑业、畜牧业、手工业、商业都有了显著的开展和进步,有“海东盛国〞之誉。材料主要反映了唐朝时〔〕A.形成了民族融合的高潮B.制度文明的先进性C.先进生产方式向边疆扩展D.社会经济出现繁荣局面5.史载秦朝规定“子壮那么出分〞,结果民间多数为父子两代三口家庭;汉朝稍改其制,提倡“父母在不分异〞,即父母亡后再分家,这样便形成了三代五口之家。这一变化说明〔〕A.精耕细作生产模式的形成B.商品经济开展冲击家庭结构C.牛耕技术支配家庭的规模`D.大土地所有制开始逐步形成6.促成江南经济开始赶上北方的最重要的客观原因是〔〕A.北方人口大量南迁B.南方社会相对稳定C.统治阶级的倡导D.自然环境优越7.秦汉时期,漕运为东西方向,漕粮通过黄河、渭河由东向西运抵长安;唐代,漕运线路由秦汉时期的东西向呈现出东南、西北向的变动。宋元明清时期,漕运那么转变为南北方向,由南至北。漕运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是〔〕A.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B.关中自然环境的恶化C.国家疆域的不断扩大D.经济政治格局的变迁8.明中后期以来,由于人地矛盾突出、战乱频繁等因素,中原汉族人口携带先进技术大量向西南云贵地区迁移,形成长时间的移民潮。这种潮流客观上〔〕A.使中原和西南的经济连成整体B.开创了解决人地矛盾的新模式C.弱化了中央政府对边疆的管理D.推动了该地区政治体制的革新9.据刻印于1645年的?地图综要?记载:“中国之地,四通八达。莫假设楚也。楚固泽国,耕稼甚饶,一岁再获,柴桑〔今九江〕吴郡〔今苏州〕多仰给焉。谚日:‘湖广熟,天下足’,言其土地广沃,而长江转输便易。〞从材料中不能看出楚地〔两湖地区〕〔〕A.土地肥沃,农业兴旺B.交通便利,商贸兴盛C.盛产粮食,大量外输D.人口稠密,城镇繁荣10.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开展的主要原因不包括〔〕A.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先进生产技术B.统治者推行一系列有利于农业开展的政策C.南方民族融合,加速了当地经济的开展D.农作物品种的增多,单位面积产量提高11.唐朝后期由于关中地区经济的衰退,漕运困难,皇帝多就食洛阳。这种现象〔〕A.导致唐朝由盛转衰B.促使政府加强对黄河下游的管理C.推动政治中心的东移D.说明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12.自南宋起,江浙地区人才密集,有“财赋之地,人文渊薮〞的说法。这反映出〔〕A.经济重心南移带来政治重心南移B.经济重心南移带来文化重心南移C.北方战乱频繁导致中原人口南迁D.南方自古以来就是人才聚集之地13.按照明朝的法律,屠宰耕牛是犯罪行为:“成心杀死他人马牛的,杖七十,徒一年半;私宰自己马牛的,杖一百。耕牛伤病死亡的,不报官府,私自开剥,笞四十。〞上述法律规定反映了明朝〔〕A.政府严格控制经济活动B.农耕经济出现衰退情况C.农用动力没有实质变化D.屠宰耕牛成为普遍现象14.北宋以后,北方水利工程工程日趋减少,南部各省如江苏、浙江、福建那么快速增加,甚至明代的湖南与云南也增加了许多水利工程。关于上述变化的正确解读是〔〕A.显示政府对南方农业生产的重视B.可看出粮食作物生产中心的转移C.水利工程大多位于人口迁出地区D.上述省份都是工商业兴旺的地方15.“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的是:〔〕A.北宋时期江浙地区商品经济繁荣B.南宋政权重视农业生产,江南经济超过北方C.中唐以后南方农业进入了全面开发期D.北宋立国后主要依靠东南的财富力量16.宋代的蚕桑生产区域遍布黄河流域、珠江流域和长江流域,但据?宋会要•食货?记载,北宋时仅长江流域的成都府路、梓州路和两浙路每年上贡的丝绸己达266万多匹,占据全国的三分之二。这说明长江流域〔〕A.丝织品市场需求量较大B.民众的纺织积性性较高C.丝织技艺水平相对较高D.区域内经济开展不平衡17据白寿彝?中国通史?记载:六朝时期大中型墓葬多数发现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在江苏、浙江、江西、湖南、湖北乃至两广与云南等地呈渐次下降分布,随葬品规格也依次降低。据此我们可以推断〔〕A.南方依然保存宗法分封制度B.官僚统治阶级内部等级森严C.中原人口南迁逐步开发江南D.长江中下游成为全国经济重心18.唐代人口迁移受法律严格限制,只能在特定范围内,作有条件的迁移。而宋代那么逐步放开对人口迁移的限制,尤其是乡村客户〔无地农户〕有了迁徙自由。这一变化〔〕A.反映中央集权趋于弱化B.说明政府鼓励民众迁移C.推动传统社会结构变迁D.有益于封建统治的维系19.“宋以后,不管是政治上的风云人物还是文坛领军人物,大多是南方的面孔了。在科举考试中,南方人的优势明显。〞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考试制度不公平B.经济重心南移C.商品经济开展D.中央集权加强20.南宋时,民间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到了明清时期,“湖广熟,天下足〞“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江浙一带的农业开始转型B.经济重心已经向中部移动C.太湖流域经济开始大衰退D.江浙地区不再是经济重心二、非选择题21.江南地区在中国古代的地位由边缘到中心,不断开展。阅读材料,答复下列问题。材料一: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饮食还给,不忧冻饿,亦亡千金之家。信巫鬼,重淫祀。——?汉书·地理志下?材料二:〔江南〕川泽沃衍,有海陆之饶,珍异所聚,故商贾并凑。其人君子尚礼,庸庶敦厐,故风俗澄清,而道教〔按:指儒家礼教〕隆洽,亦其风气所尚也。——?隋书·地理志下?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从汉到隋江南地区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主要原因。材料三:明清时期,星罗棋布的江南市镇大都位于交通便利之区,农村居民出户,不到十里就有一个市或镇可以买卖货物。市镇的地位大致在农村与府城之间。苏州府城位于江南水网的中心地带,各主要水路把郊区市镇与苏州府城紧密地连在一起。——李伯重?多视角看江南经济史?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江南市镇开展的影响。材料四:(松江)嘉、隆以来,豪门贵室,导奢导淫,博带儒冠,长奸长傲,日有奇闻叠出,岁多新事百端。……伦教荡然,纲常已矣。材料五:前明吾乡(苏州)富家甚多,席费千钱而不为丰,长夜流酒而不知醉。……有邹望,亦有田三十万亩,僮仆三千人,……而好讼致穷。——[清]钱泳?登楼杂记?〔3〕根据材料四、五,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社会风气?这些特征与材料三有何内在联系?答案1.D2.A3.B4.C5.C6.A7.D8.D9.D10.D11.C12.B13.C14.B15.B16.C17.C18.C19.B20.A21.〔1〕变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