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_第1页
中国当代文学_第2页
中国当代文学_第3页
中国当代文学_第4页
中国当代文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当代文学人文与传媒学院任茹文

第五章转换时期的戏剧

第三节革命样板戏

第四章50-70年代的小说创作(参见课本第六、八、十章)

本章目录:一、关于50-70年代农村题材小说的基本问题二、农村题材小说代表性作家作品三、关于“革命历史小说”四、在主流之外的小说

一、关于50-70年代的农村题材小说

1、乡土文学的深厚传统

鲁迅式启蒙主义的忧患与批评:《闰土》《祝福》《阿Q正传》沈从文式的诗意想象背后的沉忧隐痛:《贵生》《丈夫》《边城》

2、农村题材小说的特征与中心作家群的文化性格立场、视野、情感、方法的转变描写对象、作品主题、艺术手法语言风格等多方面的转变。

3、农村小说兴盛的原因:

◆A、“讲话”之后解放区文学传统的直接传承;“讲话”用阶级分析的方法,雄辩地颠倒了鲁迅一代“弃医从文”故事中的医生与病人、精神洁者与精神污者、启蒙者与被启蒙者之间角色分配。

拿未曾改造的知识分子和工人农民比较,就觉得知识分子不干净了,最干净的还是工人农民,尽管他们手是黑的,脚上有牛屎,还是比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都干净。说理的首先一个方法,就是重重的给病患者一个刺激,向他们大喝一声,说“你有病啊!”使患者为之一惊,出一身汗,然后好好地叫他们治疗。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42

◆B、当时文学界对表现农村生活变革重要性的强调。我国农村人口有五亿多,而十年来从土地改革,经过劳动互助,合作化高潮而发展到了人民公社的普遍建立,从个体经济占绝对优势到集体经济占绝对优势的态势,从消灭剥削阶级残余到消灭资产阶级残余的斗争,几乎是几个世纪的变化,在我国是短短十年间就实现了。这种迅速急遽的变化,必然突出地要求在文学上得到反映。————邵荃麟在《文学十年历程》1958

中国的社会主义是一个有具体历史内涵的观念,是带着西方无政府主义和中国古代井田制度理想的混合物。——陈建华:《‘革命’的现代性——中国革命话语考论》,上海古籍2000

二、农村题材小说代表性作家作品:柳青:《创业史》李准:《不能走那条路》《李双双小传》周立波:《暴风骤雨》《山乡巨变》

1、柳青的生平与创作。

柳青(1916~1978),原名刘蕴华,抗战时期开始文学生涯,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地雷》、《牺牲者》、长篇小说《种谷记》、《铜墙铁壁》、《创业史》(第一、二部),中篇小说《狠透铁》,散文特写集《皇甫村的三年》和《柳青小说散文集》等。(见《柳青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1)创作主旨中国农村为什么会发生社会主义革命、这次革命是怎样进行的和这次革命的必然历史趋势。通过各阶级人物在合作化运动中的行动、思想和心理的变化过程表现这个主题思想。

“我要把梁生宝描写为党的忠实儿子.我以为这是当代英雄最基本、最有普遍性的性格特征.在这部小说里,是因为有了党的正确领导,不是因为有了梁生宝,村里掀起了社会主义革命浪潮.是梁生宝在社会主义革命中受教育和成长着.小说的字里行间徘徊着一个巨大的形象---党,批评者为什么始终没有看见它?”

------柳青:《提出几个问题来讨论》,1963《延河》8月号

开头:

天黑定了。汤河丸石和沙子混合着的河滩上,挺神秘地出现了一粒豆大的灯火光。五个男人、一个女人和一个小孩,冷得簌簌发抖,在那里聚齐了。梁三树根一般粗糙的大手,小心翼翼地捧着早晨从镇上买来的一尺红标布。他感激地说:“众位乡亲,为俺们的事,受冷受冻……”“甭说了,甭说了。俺们冷一刻有啥呢?”“但愿你两口,白头到老,俺乡党也顺心……“就是这话。对,说得对!”“天星全了,快动手吧!”

结尾:梁三老汉提了一斤灯油,庄严地走过庄稼人群。一辈子生活的奴隶,现在终于带着生活主人的神气了。他知道蛤蟆滩以后的事儿不会少的,但最替儿子担心骇怕的事情已经过去了。

(2)、

历史地位与评价论争:ԁ反映农村广阔生活的深刻程度ԁ创作了“一组达到相当艺术水平的人物”。【从阿Q、朱老忠、梁生宝身上,看到中国农民的人生道路和历史变迁】

姚文元:《从阿Q到梁生宝---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看中国农民的历史道路》严家炎:《谈<创业史>中梁三老汉的形象》,《文学评论》作品里思想上最先进的人物,并不一定就是最成功的艺术形象。作为艺术形象,《创业史》里最成功的是梁三老汉。这样说,我以为并不是降低了《创业史》的成就,而正是为了正确地肯定它的成就。梁三老汉虽然不属于正面英雄形象之列,但却具有巨大的社会意义和特有的艺术价值。作品对土改后农村阶级斗争和生活面貌揭示的广度和深度,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这个形象的完成。

60年代关于《创》的争论:

主要是关于人物形象塑造及其美学评价的争论。60年代初期,劭荃麟与严家炎从中国农民的精神传统考虑,认为作品真实的传达了普通农民在变革时期的矛盾、犹豫、彷徨甚至自发反对变革的历史现状。梁三老汉在人物精神心理上的丰满程度和他与中国传统农民在精神上的联系,是《创业史》艺术上的最大成就。

1964年,《文艺报》:《关于写中间人物的材料》《十五年来资产阶级是怎样反对创造工农兵英雄人物的?》文章认为解放以来,我们和资产阶级文艺家在人物创作问题上一直进行着长期的、反复的、激烈的斗争。是表现、歌颂工农兵,努力塑造革命的英雄人物形象,还是表现、歌颂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而丑化劳动人民,这就是斗争焦点。自此,塑造“工农兵英雄人物”开始成为文学创作唯一具有合法性的美学标准。

(3)、作家的创作自觉与艺术追求

柳青的三篇创作谈:《二十年的信仰和体会》《美学笔记》《延安精神》

(4)、艺术局限性作者对农民的历史境遇和心理情感的熟悉、弥补了这种观念论证式的构思和展开方式可能出现的弊端,但反过来这种写作方式还是极大的限制了作者生活体验敞开的程度。

所有上述的问题,如果离开了作家的思想、个性、才能和气质,无论怎样也不能从根本上说清楚。而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者不承认天生的作家:作家的思想、个性、才能和气质,是在社会生活和艺术创造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这就不能不归结成一个作家的生活道路问题了。——《二十年的信仰和体会》

2、周立波〈山乡巨变〉

2、周立波〈山乡巨变〉

这是一种特别厉害的感情,你不要控制,它会淹没你,跟你的一切,你的志向、事业、精力,甚至于生命。不过,要是控制得宜,把它放在一定的适当的地方,把它围在牢牢合适的圈子里,好象洞庭湖里的滔天的水浪一样,我用土堤把它围了起来,就会不至于泛滥,就会从它的身上,得到灌溉的好处,得到天长地远的、年年岁岁的丰收。--------周立波:《山乡巨变》

以一种突破语言束缚的方式,准确地勾画人物心理、传达时代气氛方面是一种勇敢的探索。

2、李准《不能走那条路》:

传统的父子冲突主题在新社会形态的新模式。《李双双小传》:

采取了民间传统艺术中的“二人”对戏模式,即一个心直口快、活泼大胆、纯洁乐观的旦角和一个自私胆小、好心善良、趣味横生的丑角展开性格冲突的轻喜剧。

这个主题上还蕴涵着更加重大的东西,那就是这一对普通农民夫妻中的关系变化,反映了我们这个社会的变化。……从写人出发、从写性格冲突出发,把这两人人换到什么地方都可以。

——李准《向新人物精神世界学习探索——〈李双双〉创作上的一些感想》,《人民日报》1962年12月

电影《李双双》(1962年)鲁韧作品李双双的性格特点干活积极

急性如火

举止粗鲁

刚正不阿

强与弱反抗与妥协民主与独裁无私与投机疑问:这些是女性的特质吗?是“解放”,还是“异化”?

“解放了,男女都一样”是那个时代的时尚话语。那时代的女性似乎急于摆脱就是男尊女卑带给她们的不公与“耻辱”,提到“解放她们”首先想到的便是“与男人一样”。这是她们自愿的结果,也是一种必须的选择。“泯灭性别以后的所谓‘男女平等’,对妇女而言,便是无视其生理和心理特点,在主观控制上片面强调妇女要跟男人们完全一样,在思想和体力行为模式上,消除了妇女选择的自主权,实则是在传统的尊卑之外又平添了一份妇女所承受不起的负担。”而说到底,李双双进入历史的方式却是泯灭性别,什么都要达到和男人一样,无论智力还是体力上的。自然,李双双改变了孙喜旺的看法:“女人家,懂什么!”男女间智能的差异遭到了彻底否定,但在各种建筑工地上,涌现出了一大批雄性化的“铁女人”。试问我们该如何理解“男女平等”?无意识的男性中心视角

互为因果、互相渗透的双重意图一篇小说的两面:A面:女性群体借用政治话语完成自身性别身份的改造B面:政治话语借用女性身份改造的需要完成对民众的改造且为女儿身,怀藏男儿情。情夜燃忧思,孤灯映蝉鸣。露晨入社去,迟暮归家来。不合淑女妆,且留豪情心。

——金子轶

三、关于“革命历史小说”

1、概念

1960年茅盾使用了“革命历史题材”这一概念。80年代黄子平提出“革命历史小说”这一概念。【《革命.历史.小说》牛津大学出版社】

*革命历史小说因所具有的革命内涵而与其他历史题材严格区分开来,特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历史。“在既定的意识形态的规限内,讲述既定的历史题材,以达成既定的意识形态目的”。在当代中国的文学史话语中,专指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后创作的,以1921年中共建党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段历史为题材的小说作品。

2、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的功能:普及主流意识形态的历史观念和历史知识;高扬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

3、革命历史小说的艺术形态:(1)“史诗性”

主要表现为“揭示历史本质”的目标,在结构上的宏阔时空跨度与规模,重大历史事实加上艺术虚构的,重在英雄形象的创造,高扬着英雄主义的基调。《保卫延安》、《红旗谱》、《红岩》《红日》等。

传统的讲史小说通常是以动乱和灾难开头。“话头”

《三国演义》的开头:谈东汉末年的“致乱之由”,乃起自恒灵二帝以及“中涓弄权”。《水浒传》起于瘟疫横行,仁宗遣人驱灾,导致洪太尉误走妖魔。

“革命历史”小说亦往往从灾难或失败开始。

《保卫延安》起于延安即将失陷。《林海血原》始于土匪屠杀百姓。《红日》的开头是涟水之战,解放军吃了败仗。《红岩》始于地下联络站出了叛徒,大批革命者被捕入狱。

创作者历史时间观的演变:

治乱相间的循环史观——进步与落后的进化史观《三国演义》: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革命历史小说: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最后走向完全光明的未来。作者和读者都深深意识到自己置身于滚滚向前的历史洪流中,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2)诗化色彩

故事发展和情节设计带有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

4、革命历史小说的抒情化一支

孙犁茹志鹃

茹志鹃:《如愿》《春暖时节》《静静的产院》《里程》新生活场景:里弄工厂、生产福利合作社、公社卫生院、公社大队《百合花》(1958)A、日常生活和生命气息中的英雄形象B、现实落差、生命体验与家园记忆”我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着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

淡化阶级仇恨与战争正义性的关联;人道主义的深切关怀

孙犁:《风云初记》以抗日战争为背景,塑造了一批在战争中成长起来的农民军人形象。单纯美丽的女性形象:吴春儿、李佩钟

5、革命历史小说的世俗化与通俗化

民间文化与世俗生活以改头换面的方式对革命意识形态话语的渗透,使战争题材小说具有传统侠义江湖小说的传奇性面貌。

曲波:《林海雪原》知侠:《铁道游击队》

座山雕:天王盖地虎。假胡标(杨子荣):宝塔镇河妖。座山雕:脸红什么?假胡标:精神焕发。座山雕:怎么又黄拉?!假胡标:防冷涂的蜡。八大金刚:么哈?么哈?假胡标:正晌午时说话,谁也没有家。

四、在主流之外的小说

(参见课本第十章)1、重要作家作品

作家作品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刘宾雁《在桥梁工地上》宗璞《红豆》1、重要作家作品

路翎《‘洼地’上的战役》陆文夫《小巷深处》邓友梅《在悬崖上》白危《被围困的农庄主席》李国文《改选》

2、背景(1)最早源于对苏联作品的讨论:

肖洛霍夫《被开垦的处女地》尼古拉耶娃《拖拉机站站长和总农艺师》奥维奇金《区里的日常生活》

1956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周恩来作了著名的《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革命需要知识分子,建设尤其需要知识分子。”这次会议有一个重要文件,是当时“中央研究知识分子问题十人小组办公室”起草的《关于高级知识分子待遇问题的意见》,随后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口号。(2)百花时代:“知识分子的早春天气”

(3)艺术特点

对外部世界和社会生活作出反映,大胆揭示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走进人性深处,突破私人情感的题材禁区,张扬人道主义精神。

2、走进人性深处,突破私人情感的题材禁区,张扬人道主义精神。

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宗璞《红豆》邓友梅《在悬崖上》陆文夫《小巷深处》

四、《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作品细读

3、人物形象

刘世吾形象描述:条件成熟论林震形象描述:决不容忍

4、主题分析:

(1)揭露和批判新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环境下官僚主义顽疾的小说.(2)以个人体验和感受为原发点,通过个人理想激情和现实环境的冲突,表现叙述人心路历程的成长小说.参考文章:黄子平:《病的隐喻与文学生产----丁玲的《在医院中》及其他》,唐小滨《大众文艺与意识形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1、邵燕祥《去病和苦口》(《文艺学习》1957年第1期)2、一艮《不健康的倾向》(《文艺学习》1957年1期)3、徐凯《关于〈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的讨论》《光明日报》1957年3月2日)4、王愚《让我们感受到时代的精神——评〈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延河》1957年11期5、王杏有《文学应肩负起“干预生活的使命”——重读〈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辽宁大学学报)1979年第5期)6、杨桂欣:《从林震到吕氏浮——王蒙创作管窥》(《文艺理论研究》1981年第1期)7、洪子诚:《“外来者”的故事:原型的延续与变异》(《海南师范学院》1997年第3期)8、谢泳:《重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南方文坛》2002年第6期)

5、延伸学习:相关文章

【延伸思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