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后的诗歌题型的解题技巧(上海卷)课件_第1页
新高考后的诗歌题型的解题技巧(上海卷)课件_第2页
新高考后的诗歌题型的解题技巧(上海卷)课件_第3页
新高考后的诗歌题型的解题技巧(上海卷)课件_第4页
新高考后的诗歌题型的解题技巧(上海卷)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7新高考后

诗歌题型解读---上海卷2017新高考后1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语文科目考试说明(四)古代诗文1.理解①理解词语、句子在诗文中的含义。②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③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④筛选、整合文中信息。⑤概括部分或整体的文章内容。⑥概括对象特点、文章主旨、思想观点⑦概括结构特点,梳理行文思路。2.运用①运用语文知识,依据语境、内容,进行断句、排序、判断等。②分析词、句、段在文中的作用。③分析所用材料、方法的作用。④分析各部分间的关系。⑤分析作者的情感、写作的背景和意图。⑥分析常见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3.综合

①评价作品的思想意义和社会价值。②评价作品的艺术特色。③赏析作品的语言运用。④赏析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和句子⑤赏析作品使用的手法。⑥赏析作品的意象、意境。⑦探究作品内涵,形成自己的见解。一、明确考纲要求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语文科目考2二.以2017上海春考--2018秋考四套卷为例,解读新高考中诗歌题型2017上海秋考广陵赠别(唐)李白

玉瓶沽美酒,数里送君还。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间。天边看渌水,海上见青山。兴罢各分袂,何须醉别颜。12.本诗共有几个字押韵,正确的一项是()(1分)

A.两个B.三个C.四个D.五个13.以下评价适合于本诗的一项是()(2分)A.含蓄委婉B.雄奇瑰丽C.高亢豪放D.明快俊逸14.本诗是怎样抒写临别感情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5分)本诗前两联描写写饮酒送别,“数里送君还”中的“数里”,写出别情的深厚。第三联借景抒情,以壮阔的景色写出送别时的洒脱。尾联直接抒情,表达不须因离别而醉酒,也体现了洒脱的情怀。CD

押韵,作品风格,表现手法二.以2017上海春考--2018秋考四套卷为例,解读新高考32017上海春考杂诗(明)丰坊孤松挺穹壁①,下临万里波。激湍啮其根,惊飚撼其柯。纷纷穴赤蚁,袅袅缠青萝。群攻未云已,生意当如何。严霜一夕坠,高标复嵯峨②。君子固穷节,感慨成悲歌。13.从题材上看,本诗属于()。A写景诗

B咏物诗C哲理诗D闲适诗14.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孤松”二句使用起兴的手法,巧妙引出描写对象。B.“急湍”二句中“啮”“撼”动词使用精确,有表现力。C.“纷纷”二句运用叠词,描摹事物的形态,鲜明生动。D.“群攻”二句巧用问句,语意形成转折,承接自然。1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本诗托物言志,借写“孤松”身处险境却高挺入云的形象①,表达了对君子身处困厄①仍坚守气节、孤高傲世的赞美①,及对奸佞小人的愤慨和蔑视①。或作者以孤松自比,表达了对奸佞小人①的蔑视和对遭受打击的愤慨①,表现了自己孤高傲世的精神①和坚守节操的意志①。注①穹壁:高高的崖壁②嵯峨:高耸的样子BA题材,手法,思想感情2017上海春考杂诗(明)丰坊注①穹壁42018上海春考

少年行(唐)王昌龄西陵侠少年,送客短长亭。青槐夹两道,白马如流星。闻道羽书急,单于寇井陉。气高轻赴难,谁顾燕山铭。12.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1分)A.律诗B.近体诗C.古体诗D.曲子词13.下列对本作品风格的评价正确的一项是()。(2分)A.沉郁顿挫B.刚健豪迈C.平淡自然D.遒劲高古14.结合作品,对作者塑造的少年形象加以赏析。(5分)全诗塑造了毅然奔赴国难、不计功名的热血少年的形象。第一句以“西陵”和“侠”点明少年的身份和侠义情怀;第二句写送别场面,烘托少年此行的豪壮;“青槐”两句,色彩鲜明,一静一动,运用衬托和比喻,刻画少年的勃勃英姿;五六两句交代出征的原因是敌寇入侵,七八两句直接赞美少年的气节。(说明:少年形象的概括2分;结合具体诗句的分析3分)C

B体裁,作品风格,赏析形象2018上海春考少年行(唐)王昌龄CB5

2018上海秋考从军行【唐】崔国辅塞北胡霜下,营州索兵救。夜里偷道行,将军马亦瘦。刀光照塞月,阵色明如昼。传闻贼满山,已共前锋斗。12.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从对仗的情况看,本诗不是一首律诗。B.从诗歌的内容看,本诗是一首边塞诗。C.“将军马亦瘦”句写粮草耗尽而战马变瘦。D.“刀光照塞月”句写刀光与月光交相辉映。13.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2分)A.慷慨激昂B.清新流畅C.深沉含蓄D.刚劲凝练14.扣住“传闻”二字,赏析“传闻贼满山,已共前锋斗”两句。(4分)“传闻”在诗中是“听说”之,①“传闻贼满山,已共前锋斗”两句写行军途中得到消息,说贼兵人多势众,已与我军前锋交战②“传闻”二字,点出这些消息的来源。③两句以听闻的方式侧面虚写,④让人感受到行军者听到消息时紧张、担忧、关切的复杂情感,很有感染力(共4点,1点1分)C

选D给2分;选A给1分题材体裁句意理解,作品风格,赏析句子2018上海秋考从军行【唐】崔国辅62017春13.从题材上看,本诗属于(B)(1分)A写景诗B咏物诗C哲理诗D闲适诗2017秋12.本诗共有几个字押韵,正确的一项是(C

)(1分)A.两个B.三个C.四个D.五个2018春12.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C)(1分)A.律诗B.近体诗C.古体诗D.曲子词2018秋12.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A从对仗的情况看,本诗不是一首律诗B从诗歌的内容看,本诗是一首边塞诗C“将军马亦瘦”写粮草耗尽战马变瘦D“刀光照塞月”写刀光月光交相辉映。2016秋13.下列各组词语不符合对仗要求的一项是(

D)(1分)A第一、二句中的“白雪”与“清江”B第三、四句中的“诸弟”与“一身”C第五六句中“供多病”与“答圣朝”D第七八句中“时极目”与“日萧条”考点:2.①运用语文知识,依据语境、内容,进行断句、排序、判断等解析:正确识记古诗词中的基础知识—题材,体裁,押韵,对仗等诗歌知识题材体裁押韵体裁题材内容理解对仗诗歌第一题2017春13.从题材上看,本诗属于(B)(1分)题材体72017春14.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3分)A.“孤松”二句使用起兴的手法,巧妙引出描写对象。B.“急湍”二句中“啮”“撼”动词使用精确,有表现力。C.“纷纷”二句运用叠词,描摹事物的形态,鲜明生动。D.“群攻”二句巧用问句,语意形成转折,承接自然。2017秋13.以下评价适合于本诗的一项是(D

)(2分)A.含蓄委婉B.雄奇瑰丽C.高亢豪放D.明快俊逸2018春13.下列对本作品风格的评价正确的一项是(B)(2分)A.沉郁顿挫B.刚健豪迈C.平淡自然D.遒劲高古2018秋13.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D给2分;A给1分)(2分)A.慷慨激昂B.清新流畅C.深沉含蓄D.刚劲凝练考点:1.⑥概括对象特点、文章主旨、思想观点;2.

⑥分析常见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解析:要结合所给选项,通过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及风格的确定,准确把握诗歌的风格。表现手法作品风格作品风格作品风格诗歌第二题2017春14.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3分)82017春1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2017秋14.本诗是怎样抒写临别感情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5分)2018春14.结合作品,对作者塑造的少年形象加以赏析。(5分)2018秋14.扣住“传闻”二字,赏析“传闻贼满山,已共前锋斗”两句。(4分)2.⑤分析作者的情感、写作的背景和意图---思想感情3.⑤赏析作品使用的手法---描写抒情3.⑥赏析作品的意象、意境----人物形象3.③赏析作品的语言运用---炼字炼句

。高考卷上诗歌的第一、二题是诗歌术语、基本常识等的理解判断,平时听老师讲析时要弄懂术语,精准记忆,做题时要仔细比较,问题不大。第三题较难,有赏析手法、语言、形象和思想情感等,且都有变式,所以要认真审题,并按套路答题,下面就这四种题型重点解说。诗歌第三题2017春1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2.9三.重点讲析诗歌第三题。例:2017春

杂诗(明)丰坊挺穹壁,下临万里波。激湍啮其根,惊飚撼其柯。纷纷穴赤蚁,袅袅缠青萝。群攻未云已,生意当如何。严霜一夕坠,高标复嵯峨。君子固穷节,感慨成悲歌1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本诗托物言志,借写“孤松”身处险境却高挺入云的形象①,表达了对君子身处困厄①仍坚守气节、孤高傲世的赞美①,及对奸佞小人的愤慨和蔑视①。或作者以孤松自比,表达对奸佞小人的蔑视和对遭受打击的愤慨,表现自己孤高傲世的精神和坚守节操的意志.考点:

2.⑤分析作者的情感、写作的背景和意图---思想感情技巧:分析诗歌的情感可从诗歌的标题、作者及注释、诗歌中的景物及其特点、表示情感的词语和手法等方面考虑。此诗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抓诗歌的抒情方式,从“孤松”的特征分析情感,紧扣“君子固穷节”。答题模式:①运用…手法②写出…(内容)③抒发…情感,表达…思想。三.重点讲析诗歌第三题。10实战训练(2016秋)野望(唐)杜甫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13.下列各组词语不符合对仗要求的一项是(

)。(1分)A第一、二句中“白雪”与“清江”

B第三、四句中“诸弟”与“一身”C第五、六句中“供多病”与“答圣朝”D第七八句中“时极目”与“日萧条”14.从“切合题目”的角度分析本诗,恰当的一项是()。(2分)A第一二句中的"西山""南浦"切合"野"字B第三四句"海内""天涯"切合"野望"二字。C第五六句中的"迟暮""涓埃"切合"望"字。D第七句中的"出郊""极目"切合"野望"二字15.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5分)首联以景写情,三城边防堡垒白雪皑皑,传达忧国之情,看到送别之地,流露思家之情。颔联接着第二句,通过写兄弟远隔,自己孤身飘零,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及自己的悲苦之情。颈联暗接全诗第一句,写自己年老多病、无以报国,表达无奈和郁闷之情。尾联下句直接表达对家国之事的忧虑之情(每句都答)DD实战训练(2016秋)野望(唐)杜甫D11例:2017秋广陵赠别(唐)李白玉瓶沽美酒,数里送君还。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间。天边看渌水,海上见青山。兴罢各分袂,何须醉别颜。14.本诗是怎样抒写临别感情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5分)本诗前两联描写写饮酒送别,“数里送君还”中的“数里”,写出别情的深厚。第三联借景抒情,以壮阔的景色写出送别时的洒脱。尾联直接抒情,表达不须因离别而醉酒,也体现了洒脱的情怀。考点:3.⑤赏析作品使用的手法---描写抒情技巧:表现手法是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首先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其次,要对诗句进行全面多角度分析。

表现手法①表达方式:描写方…,抒情手法有直抒和间接抒情…

②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③表现手法:衬托、对比、虚实…答题模式:①运用…手法;②结合诗句分析这种手法(这种手法写出…内容);③表达…感情或旨意。例:2017秋广陵赠别(唐)李白12实战练习(闵行2019一模)送孙十尉温县钱起飞花落絮满河桥,千里伤心送客遥。不惜芸香染黄绶,惟怜鸿羽下青霄。云衢有志终骧首,吏道无媒且折腰。急管繁弦催一醉,颓阳不驻引征镳。12.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飞花落絮”点明了送别的时令。B.“千里”写出孙十赴任路途遥远。C.“急管繁弦”写音乐演奏的杂乱。D.“征镳”指纵马踏上赴任的路程。13、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2分)A.流丽含蓄

B.豪迈雄奇C.清新明快

D.深沉婉转14、本诗是怎样抒写临别情感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4分)首句描写暮春之景来渲染离别的情绪①,第二句“伤心”二字直抒胸臆,写送别的难舍②;三四句以借代手法感叹孙十的怀才不遇(空有才华却志向不得伸展/带有为其不平之意)③;五六句直接表达勉励和劝慰之情④;最后两句写乐声的急迫和夕阳落下,表现不舍离别又不得不离别的矛盾心情⑤;全诗情景交融,表达了深沉的离别之情⑥(任答一点得1分)C,反映的是主观情绪的急迫D(2分)A(1分实战练习(闵行2019一模)送孙十尉温县钱起C,13例:2018春少年行(唐)王昌龄西陵侠少年,送客短长亭。青槐夹两道,白马如流星。闻道羽书急,单于寇井陉。气高轻赴难,谁顾燕山铭。14.结合作品,对作者塑造的少年形象加以赏析。(5分)全诗塑造了毅然奔赴国难、不计功名的热血少年的形象。第一句以“西陵”和“侠”点明少年的身份和侠义情怀;第二句写送别场面,烘托少年此行的豪壮;“青槐”两句,色彩鲜明,一静一动,运用衬托和比喻,刻画少年的勃勃英姿;五六两句交代出征的原因是敌寇入侵,七八两句直接赞美少年的气节。考点:3.⑥赏析作品的意象、意境---意象-形象(景象、物象、事像、人物)技巧:①知人论世,关注背景(自然、社会环境);②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③要把握形象的特征;④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⑤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答题模式:①人物身份性格等(怎样人)。②人物的形象特点、思想感情等(形象特点/特征)。③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形象意义)。

例:2018春少年行(唐)王昌龄14

实战练习

客至(唐)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1.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1分)A.古体诗B.近体诗C.歌行D.诗余2.对作品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第一、第二两句先从户外的景色着笔,点明客人来访的时间、地点等。B第三、第四两句将笔触转向庭院,点题“客至”。C第五、第六两句实写竭诚待客的情义和盘中羞涩的愧疚。D第七、第八两句宕开一笔,表达与客隔篱相呼尽兴对饮的愿望。3.请结合作品,对“主人”形象加以赏析。本诗塑造了一个热情好客的主人形象(什么形象)。主人家中盘飧俭素,仍置酒邀客,更呼邻共饮,兴致盎然,可见他为人热情好客、性格豪爽,不因贫困而忧虑(形象特点)。全诗流露诗人诚朴恬淡的情怀和好客的心境(形象意义)。BD实战练习客至(唐)杜甫BD15例:2018上海秋考从军行【唐】崔国辅塞北胡霜下,营州索兵救。夜里偷道行,将军马亦瘦。刀光照塞月,阵色明如昼。传闻贼满山,已共前锋斗。14.扣住“传闻”二字,赏析“传闻贼满山,已共前锋斗”两句。“传闻”在诗中是“听说”之,“传闻贼满山,已共前锋斗”两句写行军途中得到消息,说贼兵人多势众,已与我军前锋交战①。“传闻”二字,点出这些消息的来源②。两句以听闻的方式侧面虚写③,让人感受到行军者听到消息时紧张、担忧、关切的复杂情感,很有感染力④。

(共4点,1点1分)考点:3.③赏析作品的语言运用---炼字炼句技巧:赏析的词语、句子往往运用了某种词法、句法、手法,赏析的词语要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句子要联系上下句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分析。答题模式:①写出词、句的意思或深层意思;②分析词、句在写景、抒情、写人方面的作用(用…手法写出…内容)③说明艺术效果。例:2018上海秋考从军行【唐】崔国16

实战练习(浦东2019一模)秋光

陆游

小圃秋光泼眼来,老人隐几兴悠哉!翩翩蝴蝶成双过,两两蜀葵相背开。

雨足疏篱引荒蔓,人稀幽径长新苔。贫家灶冷炊烟晚,待得邻翁卖药回。12.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首联“泼”突出了秋色之浓,“隐几”则流露出悠然之态。B.颔联“翩翩”“两两”巧用叠词,凸显出自然风光的和美。C.颈联“引”“长”二字,以动写静,静中显动,富有情趣。D.全诗意象丰富,描绘细致,境界开阔,有浓郁的田园气息。13.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2分)

A.浓艳明丽B.清新自然C.古朴典雅D.冲淡平易14.扣住“待”字,赏析“贫家灶冷炊烟晚,待得邻翁卖药回”两句。(4分)“待”是“等待”的意思。家境贫寒,晚上生火做饭很晚,但这样正好,可以等邻居卖药归来。(1分)这两句上句实写,下句虚写,虚实结合。(1分)一个“待”字,表现了乡间民风的淳朴,作者与邻里相处的和睦。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耐人寻味。(2分)DB实战练习(浦东2019一模)秋光陆游D17建议:

最后的语文复习可以采取“切块”分割式,及“条目”梳理法。例如“识记”的复习,可分为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文学常识又可分为诗文名句、文体特征、作家流派及其风格特点等。可以自问自查,也可与同学互问互答,交流复习进程,彼此促进,也利于加深印象。建议:182017新高考后

诗歌题型解读---上海卷2017新高考后19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语文科目考试说明(四)古代诗文1.理解①理解词语、句子在诗文中的含义。②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③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④筛选、整合文中信息。⑤概括部分或整体的文章内容。⑥概括对象特点、文章主旨、思想观点⑦概括结构特点,梳理行文思路。2.运用①运用语文知识,依据语境、内容,进行断句、排序、判断等。②分析词、句、段在文中的作用。③分析所用材料、方法的作用。④分析各部分间的关系。⑤分析作者的情感、写作的背景和意图。⑥分析常见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3.综合

①评价作品的思想意义和社会价值。②评价作品的艺术特色。③赏析作品的语言运用。④赏析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和句子⑤赏析作品使用的手法。⑥赏析作品的意象、意境。⑦探究作品内涵,形成自己的见解。一、明确考纲要求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语文科目考20二.以2017上海春考--2018秋考四套卷为例,解读新高考中诗歌题型2017上海秋考广陵赠别(唐)李白

玉瓶沽美酒,数里送君还。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间。天边看渌水,海上见青山。兴罢各分袂,何须醉别颜。12.本诗共有几个字押韵,正确的一项是()(1分)

A.两个B.三个C.四个D.五个13.以下评价适合于本诗的一项是()(2分)A.含蓄委婉B.雄奇瑰丽C.高亢豪放D.明快俊逸14.本诗是怎样抒写临别感情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5分)本诗前两联描写写饮酒送别,“数里送君还”中的“数里”,写出别情的深厚。第三联借景抒情,以壮阔的景色写出送别时的洒脱。尾联直接抒情,表达不须因离别而醉酒,也体现了洒脱的情怀。CD

押韵,作品风格,表现手法二.以2017上海春考--2018秋考四套卷为例,解读新高考212017上海春考杂诗(明)丰坊孤松挺穹壁①,下临万里波。激湍啮其根,惊飚撼其柯。纷纷穴赤蚁,袅袅缠青萝。群攻未云已,生意当如何。严霜一夕坠,高标复嵯峨②。君子固穷节,感慨成悲歌。13.从题材上看,本诗属于()。A写景诗

B咏物诗C哲理诗D闲适诗14.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孤松”二句使用起兴的手法,巧妙引出描写对象。B.“急湍”二句中“啮”“撼”动词使用精确,有表现力。C.“纷纷”二句运用叠词,描摹事物的形态,鲜明生动。D.“群攻”二句巧用问句,语意形成转折,承接自然。1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本诗托物言志,借写“孤松”身处险境却高挺入云的形象①,表达了对君子身处困厄①仍坚守气节、孤高傲世的赞美①,及对奸佞小人的愤慨和蔑视①。或作者以孤松自比,表达了对奸佞小人①的蔑视和对遭受打击的愤慨①,表现了自己孤高傲世的精神①和坚守节操的意志①。注①穹壁:高高的崖壁②嵯峨:高耸的样子BA题材,手法,思想感情2017上海春考杂诗(明)丰坊注①穹壁222018上海春考

少年行(唐)王昌龄西陵侠少年,送客短长亭。青槐夹两道,白马如流星。闻道羽书急,单于寇井陉。气高轻赴难,谁顾燕山铭。12.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1分)A.律诗B.近体诗C.古体诗D.曲子词13.下列对本作品风格的评价正确的一项是()。(2分)A.沉郁顿挫B.刚健豪迈C.平淡自然D.遒劲高古14.结合作品,对作者塑造的少年形象加以赏析。(5分)全诗塑造了毅然奔赴国难、不计功名的热血少年的形象。第一句以“西陵”和“侠”点明少年的身份和侠义情怀;第二句写送别场面,烘托少年此行的豪壮;“青槐”两句,色彩鲜明,一静一动,运用衬托和比喻,刻画少年的勃勃英姿;五六两句交代出征的原因是敌寇入侵,七八两句直接赞美少年的气节。(说明:少年形象的概括2分;结合具体诗句的分析3分)C

B体裁,作品风格,赏析形象2018上海春考少年行(唐)王昌龄CB23

2018上海秋考从军行【唐】崔国辅塞北胡霜下,营州索兵救。夜里偷道行,将军马亦瘦。刀光照塞月,阵色明如昼。传闻贼满山,已共前锋斗。12.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从对仗的情况看,本诗不是一首律诗。B.从诗歌的内容看,本诗是一首边塞诗。C.“将军马亦瘦”句写粮草耗尽而战马变瘦。D.“刀光照塞月”句写刀光与月光交相辉映。13.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2分)A.慷慨激昂B.清新流畅C.深沉含蓄D.刚劲凝练14.扣住“传闻”二字,赏析“传闻贼满山,已共前锋斗”两句。(4分)“传闻”在诗中是“听说”之,①“传闻贼满山,已共前锋斗”两句写行军途中得到消息,说贼兵人多势众,已与我军前锋交战②“传闻”二字,点出这些消息的来源。③两句以听闻的方式侧面虚写,④让人感受到行军者听到消息时紧张、担忧、关切的复杂情感,很有感染力(共4点,1点1分)C

选D给2分;选A给1分题材体裁句意理解,作品风格,赏析句子2018上海秋考从军行【唐】崔国辅242017春13.从题材上看,本诗属于(B)(1分)A写景诗B咏物诗C哲理诗D闲适诗2017秋12.本诗共有几个字押韵,正确的一项是(C

)(1分)A.两个B.三个C.四个D.五个2018春12.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C)(1分)A.律诗B.近体诗C.古体诗D.曲子词2018秋12.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A从对仗的情况看,本诗不是一首律诗B从诗歌的内容看,本诗是一首边塞诗C“将军马亦瘦”写粮草耗尽战马变瘦D“刀光照塞月”写刀光月光交相辉映。2016秋13.下列各组词语不符合对仗要求的一项是(

D)(1分)A第一、二句中的“白雪”与“清江”B第三、四句中的“诸弟”与“一身”C第五六句中“供多病”与“答圣朝”D第七八句中“时极目”与“日萧条”考点:2.①运用语文知识,依据语境、内容,进行断句、排序、判断等解析:正确识记古诗词中的基础知识—题材,体裁,押韵,对仗等诗歌知识题材体裁押韵体裁题材内容理解对仗诗歌第一题2017春13.从题材上看,本诗属于(B)(1分)题材体252017春14.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3分)A.“孤松”二句使用起兴的手法,巧妙引出描写对象。B.“急湍”二句中“啮”“撼”动词使用精确,有表现力。C.“纷纷”二句运用叠词,描摹事物的形态,鲜明生动。D.“群攻”二句巧用问句,语意形成转折,承接自然。2017秋13.以下评价适合于本诗的一项是(D

)(2分)A.含蓄委婉B.雄奇瑰丽C.高亢豪放D.明快俊逸2018春13.下列对本作品风格的评价正确的一项是(B)(2分)A.沉郁顿挫B.刚健豪迈C.平淡自然D.遒劲高古2018秋13.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D给2分;A给1分)(2分)A.慷慨激昂B.清新流畅C.深沉含蓄D.刚劲凝练考点:1.⑥概括对象特点、文章主旨、思想观点;2.

⑥分析常见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解析:要结合所给选项,通过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及风格的确定,准确把握诗歌的风格。表现手法作品风格作品风格作品风格诗歌第二题2017春14.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3分)262017春1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2017秋14.本诗是怎样抒写临别感情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5分)2018春14.结合作品,对作者塑造的少年形象加以赏析。(5分)2018秋14.扣住“传闻”二字,赏析“传闻贼满山,已共前锋斗”两句。(4分)2.⑤分析作者的情感、写作的背景和意图---思想感情3.⑤赏析作品使用的手法---描写抒情3.⑥赏析作品的意象、意境----人物形象3.③赏析作品的语言运用---炼字炼句

。高考卷上诗歌的第一、二题是诗歌术语、基本常识等的理解判断,平时听老师讲析时要弄懂术语,精准记忆,做题时要仔细比较,问题不大。第三题较难,有赏析手法、语言、形象和思想情感等,且都有变式,所以要认真审题,并按套路答题,下面就这四种题型重点解说。诗歌第三题2017春1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2.27三.重点讲析诗歌第三题。例:2017春

杂诗(明)丰坊挺穹壁,下临万里波。激湍啮其根,惊飚撼其柯。纷纷穴赤蚁,袅袅缠青萝。群攻未云已,生意当如何。严霜一夕坠,高标复嵯峨。君子固穷节,感慨成悲歌1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本诗托物言志,借写“孤松”身处险境却高挺入云的形象①,表达了对君子身处困厄①仍坚守气节、孤高傲世的赞美①,及对奸佞小人的愤慨和蔑视①。或作者以孤松自比,表达对奸佞小人的蔑视和对遭受打击的愤慨,表现自己孤高傲世的精神和坚守节操的意志.考点:

2.⑤分析作者的情感、写作的背景和意图---思想感情技巧:分析诗歌的情感可从诗歌的标题、作者及注释、诗歌中的景物及其特点、表示情感的词语和手法等方面考虑。此诗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抓诗歌的抒情方式,从“孤松”的特征分析情感,紧扣“君子固穷节”。答题模式:①运用…手法②写出…(内容)③抒发…情感,表达…思想。三.重点讲析诗歌第三题。28实战训练(2016秋)野望(唐)杜甫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13.下列各组词语不符合对仗要求的一项是(

)。(1分)A第一、二句中“白雪”与“清江”

B第三、四句中“诸弟”与“一身”C第五、六句中“供多病”与“答圣朝”D第七八句中“时极目”与“日萧条”14.从“切合题目”的角度分析本诗,恰当的一项是()。(2分)A第一二句中的"西山""南浦"切合"野"字B第三四句"海内""天涯"切合"野望"二字。C第五六句中的"迟暮""涓埃"切合"望"字。D第七句中的"出郊""极目"切合"野望"二字15.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5分)首联以景写情,三城边防堡垒白雪皑皑,传达忧国之情,看到送别之地,流露思家之情。颔联接着第二句,通过写兄弟远隔,自己孤身飘零,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及自己的悲苦之情。颈联暗接全诗第一句,写自己年老多病、无以报国,表达无奈和郁闷之情。尾联下句直接表达对家国之事的忧虑之情(每句都答)DD实战训练(2016秋)野望(唐)杜甫D29例:2017秋广陵赠别(唐)李白玉瓶沽美酒,数里送君还。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间。天边看渌水,海上见青山。兴罢各分袂,何须醉别颜。14.本诗是怎样抒写临别感情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5分)本诗前两联描写写饮酒送别,“数里送君还”中的“数里”,写出别情的深厚。第三联借景抒情,以壮阔的景色写出送别时的洒脱。尾联直接抒情,表达不须因离别而醉酒,也体现了洒脱的情怀。考点:3.⑤赏析作品使用的手法---描写抒情技巧:表现手法是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首先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其次,要对诗句进行全面多角度分析。

表现手法①表达方式:描写方…,抒情手法有直抒和间接抒情…

②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③表现手法:衬托、对比、虚实…答题模式:①运用…手法;②结合诗句分析这种手法(这种手法写出…内容);③表达…感情或旨意。例:2017秋广陵赠别(唐)李白30实战练习(闵行2019一模)送孙十尉温县钱起飞花落絮满河桥,千里伤心送客遥。不惜芸香染黄绶,惟怜鸿羽下青霄。云衢有志终骧首,吏道无媒且折腰。急管繁弦催一醉,颓阳不驻引征镳。12.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飞花落絮”点明了送别的时令。B.“千里”写出孙十赴任路途遥远。C.“急管繁弦”写音乐演奏的杂乱。D.“征镳”指纵马踏上赴任的路程。13、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2分)A.流丽含蓄

B.豪迈雄奇C.清新明快

D.深沉婉转14、本诗是怎样抒写临别情感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4分)首句描写暮春之景来渲染离别的情绪①,第二句“伤心”二字直抒胸臆,写送别的难舍②;三四句以借代手法感叹孙十的怀才不遇(空有才华却志向不得伸展/带有为其不平之意)③;五六句直接表达勉励和劝慰之情④;最后两句写乐声的急迫和夕阳落下,表现不舍离别又不得不离别的矛盾心情⑤;全诗情景交融,表达了深沉的离别之情⑥(任答一点得1分)C,反映的是主观情绪的急迫D(2分)A(1分实战练习(闵行2019一模)送孙十尉温县钱起C,31例:2018春少年行(唐)王昌龄西陵侠少年,送客短长亭。青槐夹两道,白马如流星。闻道羽书急,单于寇井陉。气高轻赴难,谁顾燕山铭。14.结合作品,对作者塑造的少年形象加以赏析。(5分)全诗塑造了毅然奔赴国难、不计功名的热血少年的形象。第一句以“西陵”和“侠”点明少年的身份和侠义情怀;第二句写送别场面,烘托少年此行的豪壮;“青槐”两句,色彩鲜明,一静一动,运用衬托和比喻,刻画少年的勃勃英姿;五六两句交代出征的原因是敌寇入侵,七八两句直接赞美少年的气节。考点:3.⑥赏析作品的意象、意境---意象-形象(景象、物象、事像、人物)技巧:①知人论世,关注背景(自然、社会环境);②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③要把握形象的特征;④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⑤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答题模式:①人物身份性格等(怎样人)。②人物的形象特点、思想感情等(形象特点/特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