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测量与评价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课件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d4adfab36a058228e42c366c7ca9ca7/fd4adfab36a058228e42c366c7ca9ca71.gif)
![体育测量与评价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课件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d4adfab36a058228e42c366c7ca9ca7/fd4adfab36a058228e42c366c7ca9ca72.gif)
![体育测量与评价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课件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d4adfab36a058228e42c366c7ca9ca7/fd4adfab36a058228e42c366c7ca9ca73.gif)
![体育测量与评价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课件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d4adfab36a058228e42c366c7ca9ca7/fd4adfab36a058228e42c366c7ca9ca74.gif)
![体育测量与评价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课件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d4adfab36a058228e42c366c7ca9ca7/fd4adfab36a058228e42c366c7ca9ca7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身体素质也称为身体适应性,是指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协调及平衡等机能能力的总称,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肌肉工作中的综合反映。运动能力是指人体运动中掌握并有效地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体现在大脑皮质主导下的不同肌肉的协调性。第1页/共49页身体素质也称为身体适应性,是指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力量1
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关系: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是体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价一个人体质好坏的主要依据之一,两者与人的体型、体格、机能、神经反应和心理等均由密切关系。同时,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也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一般运动能力强的人身体素质也好,而且身体素质好的人,运动能力也比较容易提高,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第2页/共49页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关系:第2页/共49页2
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在体育教学、训练以及科研和国民体质监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诊断和评价青少年儿童的身体素质水平,了解未成年人身体素质的发展情况;第二、预测少年儿童的运动能力,为运动员选材提供较准确的依据;第三、评价体育教学和训练的效果,为改进和提高教学和训练水平提供科学依据;第四、测量与评价国民体质状况,为政府只能部门提供决策依据。第3页/共49页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在体育教学、训练以及科研和3第一节速度的测量与评价速度素质是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其表现形式有反映速度、动作速度和位移速度等。速度素质是人们生活和体育运动中的一项很重要的身体素质,是体质评价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衡量身体训练水平和竞技能力高低的客观依据。速度素质不仅是运动员选材客观依据之一,而且也对其他身体素质发展有着积极影响。速度素质影响因素较多,如运动员的肌肉类型、肌肉的收缩速度、力量、年龄、性别、体型、柔韧性以及协调性等。第4页/共49页第一节速度的测量与评价速度素质是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其表4一、速度的分类及测量形式(一)速度的分类反应速度是指人体对各种刺激作出应答的快慢。动作速度是指人体完成某一单一动作或成套动作的快慢。位移速度是指人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或单位距离所需要的最短时间。第5页/共49页一、速度的分类及测量形式(一)速度的分类第5页/共49页5(二)速度素质的测量形式
速度素质的测量,通常采用固定距离计时,固定时间计距离等方法来测定。第6页/共49页(二)速度素质的测量形式速度素质的测量,通常采用固6二、测量的内容和方法(一)位移速度测量
1.50m跑;2.4秒钟快跑第7页/共49页二、测量的内容和方法(一)位移速度测量第7页/共49页7(二)动作速度测量1.两手快速敲击测量意义:主要反应受试者的两手快速交替重复特定动作的能力。测量仪器:时间计数自动控制器、金属敲击棒两支。2.坐姿快速踏足第8页/共49页(二)动作速度测量1.两手快速敲击第8页/共49页8(三)反应速度测量1.简单反应时测量意义:主要反应受试者对特定光信号反应的速度。适用对象:适用于6岁至老年人。测量仪器:光反应时测量仪。2.选择反应时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神经与肌肉系统协调性和快速反应能力。测量仪器:反应时测试仪第9页/共49页(三)反应速度测量1.简单反应时第9页/共49页9第二节力量的测量与评价(一)肌肉力量的测量1.握力图5-5握力测试测量意义:是测量上肢静力性力量的常用指标,它主要反映受试者前臂及手背部肌肉的抓握能力。测量仪器:指针式握力计或电子握力计。图5-5握力测试第10页/共49页第二节力量的测量与评价(一)肌肉力量的测量图5-5握力102.背力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背部肌肉的力量。测量仪器:电子背力计或背肌拉力计。背肌耐力测试 用背力计测腹肌力第11页/共49页2.背力背肌耐力测试 用背力计测腹肌力第11页/共49页113.腹肌力1分钟仰卧起坐使用器材:垫子、秒表。图5-7仰卧起坐第12页/共49页3.腹肌力图5-7仰卧起坐第12页/共49页12(二)爆发力的测量1.立定跳远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向前跳跃时下肢肌肉的力量和爆发力。场地器材:量尺、标志带、平地2.纵跳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垂直向上跳跃时下肢肌肉快速收缩的能力。测量仪器:电子纵跳计或纵跳计第13页/共49页(二)爆发力的测量1.立定跳远第13页/共49页133.原地纵跳摸高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垂直向上跳跃时下肢肌肉快速收缩的能力。测量器材:纵跳测量板(标有刻度,固定于墙上)、皮尺、白粉末。第14页/共49页3.原地纵跳摸高第14页/共49页14(三)力量测量的注意事项1.进行负重测量时,。要根据受试者的身体情况,选择适当的重量,避免负荷过重或负荷过轻而导致测量无效。
2.测量前,受试者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加强安全保护措施,要经常检查器械,以免受伤。
3.在使用留针式仪器时,每次测试后切记指针回“0”。每测100次应校对一次仪器,误差不得超过正负0.5kg。第15页/共49页(三)力量测量的注意事项1.进行负重测量时,。要根据受试15第三节耐力的测量与评价
耐力素质是指人体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特定强度负荷或动作质量的能力。第16页/共49页第三节耐力的测量与评价耐力素质是指人体在较长时16一、耐力素质的分类及测量形式(一)耐力素质的分类按人体的生理系统分类,耐力素质可分为肌肉耐力和心血管耐力。肌肉耐力又称力量耐力,力量耐力又可分为动力性力量耐力和静力性耐力;心血管耐力又可分为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动力性力量耐力是指机体在动力性工作中多次完成相应强度的肌收缩的能力,静力性力量耐力是指机体在静力性工作中长时间保持相应强度的肌紧张的能力。有氧耐力是指机体在氧气在氧气供应比较充足的情况下,能坚持长时间工作的能力。有氧耐力通常叫一般耐力。一般耐力与心肺功能的关系极为密切,可代表心肺功能的水平。无氧耐力也叫速度耐力,是指机体以无氧代谢为主要功能形式,坚持长时间工作的能力。第17页/共49页一、耐力素质的分类及测量形式(一)耐力素质的分类第17页/共17(二)耐力素质的测量形式
根据耐力素质的特点,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测量形式:定量计时:定时计量:极限式测量:第18页/共49页(二)耐力素质的测量形式根据耐力素质的特点,通常采18二、耐力素质的测量内容与方法(一)一般耐力的测量1.800m跑(女)或1000m跑(男)图8-2750米×8往返场地跑2.12分钟跑3.50×8往返跑图8-2750米×8往返场地跑第19页/共49页二、耐力素质的测量内容与方法(一)一般耐力的测量图8-2719(二)速度耐力的测量测量项目:400m跑第20页/共49页(二)速度耐力的测量第20页/共49页20(三)动力性力量耐力的测量1.俯卧撑;2.引体向上第21页/共49页(三)动力性力量耐力的测量第21页/共49页21(四)静力性力量测量1.屈臂悬垂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上肢肌群和肩带肌群的静力性力量耐力。测量仪器:高单杠、秒表、凳子第22页/共49页(四)静力性力量测量1.屈臂悬垂第22页/共49页22三、耐力测量的注意事项1.在测量时,应向受试者做必要的宣传鼓动工作,以鼓励受试者尽力完成测验。
2.在进行肌肉耐力测量时,每个测试者应负责一名受试者的测量,并及时、明确指出错误动作。错误动作不计入成绩。
3.耐力测量均测一次,测量后应让受试者自行放松。
4.肌肉耐力的测验可用定时计数的形式进行,时间可选择30秒或1分钟。第23页/共49页三、耐力测量的注意事项1.在测量时,应向受试者做必要的宣23第四节柔韧性测量与评价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关节在不同方向上的运动能力,以及肌肉、韧带的伸展能力。柔韧素质对保证速度、力量素质的充分发挥,保证动作的协调性,增加动作的幅度以及防止伤害事故均有重要意义。柔韧素质的好坏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高低,具有重要的影响,而且在保证中老年人的周围神经及血管的正常生理机能方面,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柔韧素质的测定越来越受到重视。柔韧性的好坏取决于关节结构,关节的灵活性,韧带及肌肉的弹性和神经系统对肌肉的调节能力。第24页/共49页第四节柔韧性测量与评价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关节在不同方向上的运24一、柔韧性的分类及测量形式(一)柔韧性分类柔韧素质可分为绝对柔韧性和相对柔韧性两类。绝对柔韧性是指反映受试者本身或某部位所具有的柔韧性。相对柔韧性是指受试者某一部位的柔韧性与另一部位之比的一种相对值。相对柔韧性排除了受试者身体差异。(二)柔韧性的测量形式柔韧性的测量形式有绝对柔韧性测量和相对柔韧性测量之分。第25页/共49页一、柔韧性的分类及测量形式(一)柔韧性分类第25页/共49页25二、柔韧性的测量内容和方法(一)绝对柔韧性的测量1.坐位体前屈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躯干和下肢各关节可能达到的活动幅度,以及下肢肌群、韧带的伸展性和弹性。测量器材:坐位体前屈测量计,薄垫子第26页/共49页二、柔韧性的测量内容和方法(一)绝对柔韧性的测量第26页/共263.俯卧背伸除此之外,还有前后劈腿、左右劈腿、转体及关节运动幅度的测量等测量指标。第27页/共49页3.俯卧背伸第27页/共49页27(二)相对柔韧性的测量1.后屈体造桥2.俯卧抬臂3.转肩第28页/共49页(二)相对柔韧性的测量1.后屈体造桥第28页/共49页28(三)柔韧性测量的注意事项1.受试者在测量前应做好准备活动。测量时动作勿过大或过猛,免拉伤,同时应由一同伴保护并协助完成测量。2.受试者在测量中应与测试者配合,当受试者身体处于最大伸展部位时,要尽量稳定一些时间,以便测量。测试者动作要迅速、准确。3.评价时要注意,有些实测值是越大越好,而有些值是越笑越好。第29页/共49页(三)柔韧性测量的注意事项1.受试者在测量前应做好准备活动。29第四节灵敏性测量与评价灵敏性是指人体在各种复杂的条件下,快速、准确、协调地完成改变身体姿势、运动方向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它不仅与年龄、性别、疲劳、体型和神经类型有关,而且与力量、速度和协调性等素质有密切关系。第30页/共49页第四节灵敏性测量与评价灵敏性是指人体在各种复杂的条件下,快速30一、灵敏性的测量形式灵敏性的测量形式分为:疾跑方向的转换身体位置的变化身体局部的方向转换第31页/共49页一、灵敏性的测量形式灵敏性的测量形式分为:第31页/共49页31二、灵敏性的测量内容和方法1.往返跑(4×10m)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的速度及在快跑中急停、急起和快速变换动作方向的能力。图8-3010米×4往返场地跑第32页/共49页二、灵敏性的测量内容和方法1.往返跑(4×10m)图8-30322.“十”字变向跑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在快跑中快速变换身体方向的能力。3.反复侧跨步4.10秒立卧撑第33页/共49页2.“十”字变向跑第33页/共49页33五、象限跳
(1)受试对象:男、女,20-39岁。
(2)动作规格:双足同时跳跃
(3)测试场地:在平坦的地面上画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约1米长)。将测试地面分为4个象限,并标示数字
(4)测试方法:受试者双脚并拢,微屈膝立于象限"1"中。听到开始信号后,双脚并拢按1→2→3→4→1的顺序跳跃,计完成10次循环动作所需时间。
(5)测试单位:秒(精确到1/100秒)。
(6)测试器材:秒表、发令哨、直尺、粉笔。
(7)注意事项:双脚要同时起跳、落地;受试者每完成一次时,测试员应向受试者提示次数第34页/共49页五、象限跳(1)受试对象:男、女,20-39岁。
(2)动34三、灵敏性测量的注意事项1.应根据受试者的性别、年龄、群体特征选择适宜的灵敏性测量方法;2.严格控制测量条件,如动作规格、完成次数、测试时间等。3.测试前应做好准备活动,并指导测试者进行必要的练习。第35页/共49页三、灵敏性测量的注意事项1.应根据受试者的性别、年龄、群体特35第六节协调能力的测量与评价协调能力是机体不同系统、不同部位和不同器官协同配合完成某一动作或技战术活动的能力。它是运动机能和技术的基础。协调能力好的人做一个动作或参加一项运动时,身体各部位就会配合得很好,且动作协调优美;协调性差的人,做出的动作可能会生硬、别扭。协调能力的水平与一个人神经系统的灵活性、个性心理特征、智力水平、运动技巧的储备数量、运动能力的发展水平等因素具有密切关系。第36页/共49页第六节协调能力的测量与评价协调能力是机体不同系统、不同部位36一、协调能力的分类及测量形式
协调能力可分为一般协调能力和专项协调能力。协调能力的测量形式一般有测量按固定的路线移动所需要的时间,测量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动作的次数,以及测量掷远的距离及准确性等。第37页/共49页一、协调能力的分类及测量形式协调能力可分为一般协调37二、协调能力的测量内容和方法1.足球曲线运球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在运动中既要观察目标,又要在快速移动中完成运球的协调能力。图5-37曲线运球场地图第38页/共49页二、协调能力的测量内容和方法1.足球曲线运球图5-37曲382.双脚连续跳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在连续跳跃过程中的速度感、节奏感,以及眼与脚的协调动作能力。3.对墙传球4.投远(垒球、网球、手球、实心球)5.投准第39页/共49页2.双脚连续跳第39页/共49页39三、协调性测量的注意事项1.受试者测验前做好准备活动,以免受伤2.测试前指导测试者进行必要的联系3.严格控制测试条件,如动作规格、完成次数、测试时间等。第40页/共49页三、协调性测量的注意事项1.受试者测验前做好准备活动,以免受40第七节平衡性的测量与评价平衡性是维持身体姿势的能力。人体的平衡能力是人体的中枢神经、前庭分析器、本体感受器及视觉感受器等机能能力的综合反映。平衡性与很多项目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均有密切的关系。如体操的平衡木、自由体操、跳马、花样滑冰、滑雪等项目;第41页/共49页第七节平衡性的测量与评价平衡性是维持身体姿势的能力。人体的41一、平衡性的分类及测量形式(一)平衡性的分类平衡性分为静态平衡性和动态平衡性。静态平衡性是指人体在相对静止的状态下,保持姿势稳定的能力。动态平衡性是指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维持平衡的能力。(二)平衡性的测量形式静态平衡性以时间形式来测量,而动态平衡性以时间、距离或分值等多种形式测量。第42页/共49页一、平衡性的分类及测量形式(一)平衡性的分类第42页/共4942二、平衡性的测量内容和方法(一)静态平衡性的测量1.闭目单足立测量意义:主要反映人体的静态平衡能力,也可评价受试者在不依赖视觉的情况下,位置感觉和本体感觉间的协调能力。2.单足前脚掌站立3.鹤立测验第43页/共49页二、平衡性的测量内容和方法(一)静态平衡性的测量第43页/共43(二)动态平衡性的测量1.平衡木行走测量意义:主要反映人体动态平衡的能力。测量仪器:高30cm、宽10cm、长10m的平衡木,两端的七点线和终点线外各加一块与平衡木等高的20cm×20cm的平台。2.闭目原地踏步走3.直线行走第44页/共49页(二)动态平衡性的测量1.平衡木行走第44页/共49页44三、平衡性测量的注意事项1.在闭目单足立测量时,受试者周围2m不能有其他物体,以免受试者身体失去平衡摔倒碰伤。2.在进行静态平衡性的测量时,受试者所穿鞋对平衡能力的测量结果有影响,所以,要统一赤足测量。3.进行动态平衡能力的测量时,受试者可按测量方法练习几次,体会正确的动作要领。第45页/共49页三、平衡性测量的注意事项1.在闭目单足立测量时,受试者周围245第八节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的成套测验
单项身体素质的测验只能测量某一单项素质的属性,对客观地了解学生整体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有必要进行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的成套测验。第46页/共49页第八节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的成套测验单项身体素质的46根据测试者的需要如何设计、编制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的成套测验,如何选择和使用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的成套测验,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测试者的研究或测量的目的;受试者的年龄、性别、发育水平以及运动能力;各种测量的条件,包括场地器材、测试人员等;测验编制与实施的要求。第47页/共49页根据测试者的需要如何设计、编制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的成套测验,47一、巴罗(Barrow)运动能力测验二、斯科特(Scott)运动能力测验三、埃默里(Emory)运动能力测验四、勒森(Lesson)运动能力测验五、卡膨特(Carpenter)运动能力测验六、其他国家中小学运动能力测验七、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评价指标和得分第48页/共49页一、巴罗(Barrow)运动能力测验第48页/共49页48感谢您的观看!第49页/共49页感谢您的观看!第49页/共49页49身体素质也称为身体适应性,是指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协调及平衡等机能能力的总称,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肌肉工作中的综合反映。运动能力是指人体运动中掌握并有效地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体现在大脑皮质主导下的不同肌肉的协调性。第1页/共49页身体素质也称为身体适应性,是指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力量50
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关系: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是体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价一个人体质好坏的主要依据之一,两者与人的体型、体格、机能、神经反应和心理等均由密切关系。同时,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也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一般运动能力强的人身体素质也好,而且身体素质好的人,运动能力也比较容易提高,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第2页/共49页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关系:第2页/共49页51
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在体育教学、训练以及科研和国民体质监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诊断和评价青少年儿童的身体素质水平,了解未成年人身体素质的发展情况;第二、预测少年儿童的运动能力,为运动员选材提供较准确的依据;第三、评价体育教学和训练的效果,为改进和提高教学和训练水平提供科学依据;第四、测量与评价国民体质状况,为政府只能部门提供决策依据。第3页/共49页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在体育教学、训练以及科研和52第一节速度的测量与评价速度素质是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其表现形式有反映速度、动作速度和位移速度等。速度素质是人们生活和体育运动中的一项很重要的身体素质,是体质评价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衡量身体训练水平和竞技能力高低的客观依据。速度素质不仅是运动员选材客观依据之一,而且也对其他身体素质发展有着积极影响。速度素质影响因素较多,如运动员的肌肉类型、肌肉的收缩速度、力量、年龄、性别、体型、柔韧性以及协调性等。第4页/共49页第一节速度的测量与评价速度素质是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其表53一、速度的分类及测量形式(一)速度的分类反应速度是指人体对各种刺激作出应答的快慢。动作速度是指人体完成某一单一动作或成套动作的快慢。位移速度是指人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或单位距离所需要的最短时间。第5页/共49页一、速度的分类及测量形式(一)速度的分类第5页/共49页54(二)速度素质的测量形式
速度素质的测量,通常采用固定距离计时,固定时间计距离等方法来测定。第6页/共49页(二)速度素质的测量形式速度素质的测量,通常采用固55二、测量的内容和方法(一)位移速度测量
1.50m跑;2.4秒钟快跑第7页/共49页二、测量的内容和方法(一)位移速度测量第7页/共49页56(二)动作速度测量1.两手快速敲击测量意义:主要反应受试者的两手快速交替重复特定动作的能力。测量仪器:时间计数自动控制器、金属敲击棒两支。2.坐姿快速踏足第8页/共49页(二)动作速度测量1.两手快速敲击第8页/共49页57(三)反应速度测量1.简单反应时测量意义:主要反应受试者对特定光信号反应的速度。适用对象:适用于6岁至老年人。测量仪器:光反应时测量仪。2.选择反应时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神经与肌肉系统协调性和快速反应能力。测量仪器:反应时测试仪第9页/共49页(三)反应速度测量1.简单反应时第9页/共49页58第二节力量的测量与评价(一)肌肉力量的测量1.握力图5-5握力测试测量意义:是测量上肢静力性力量的常用指标,它主要反映受试者前臂及手背部肌肉的抓握能力。测量仪器:指针式握力计或电子握力计。图5-5握力测试第10页/共49页第二节力量的测量与评价(一)肌肉力量的测量图5-5握力592.背力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背部肌肉的力量。测量仪器:电子背力计或背肌拉力计。背肌耐力测试 用背力计测腹肌力第11页/共49页2.背力背肌耐力测试 用背力计测腹肌力第11页/共49页603.腹肌力1分钟仰卧起坐使用器材:垫子、秒表。图5-7仰卧起坐第12页/共49页3.腹肌力图5-7仰卧起坐第12页/共49页61(二)爆发力的测量1.立定跳远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向前跳跃时下肢肌肉的力量和爆发力。场地器材:量尺、标志带、平地2.纵跳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垂直向上跳跃时下肢肌肉快速收缩的能力。测量仪器:电子纵跳计或纵跳计第13页/共49页(二)爆发力的测量1.立定跳远第13页/共49页623.原地纵跳摸高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垂直向上跳跃时下肢肌肉快速收缩的能力。测量器材:纵跳测量板(标有刻度,固定于墙上)、皮尺、白粉末。第14页/共49页3.原地纵跳摸高第14页/共49页63(三)力量测量的注意事项1.进行负重测量时,。要根据受试者的身体情况,选择适当的重量,避免负荷过重或负荷过轻而导致测量无效。
2.测量前,受试者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加强安全保护措施,要经常检查器械,以免受伤。
3.在使用留针式仪器时,每次测试后切记指针回“0”。每测100次应校对一次仪器,误差不得超过正负0.5kg。第15页/共49页(三)力量测量的注意事项1.进行负重测量时,。要根据受试64第三节耐力的测量与评价
耐力素质是指人体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特定强度负荷或动作质量的能力。第16页/共49页第三节耐力的测量与评价耐力素质是指人体在较长时65一、耐力素质的分类及测量形式(一)耐力素质的分类按人体的生理系统分类,耐力素质可分为肌肉耐力和心血管耐力。肌肉耐力又称力量耐力,力量耐力又可分为动力性力量耐力和静力性耐力;心血管耐力又可分为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动力性力量耐力是指机体在动力性工作中多次完成相应强度的肌收缩的能力,静力性力量耐力是指机体在静力性工作中长时间保持相应强度的肌紧张的能力。有氧耐力是指机体在氧气在氧气供应比较充足的情况下,能坚持长时间工作的能力。有氧耐力通常叫一般耐力。一般耐力与心肺功能的关系极为密切,可代表心肺功能的水平。无氧耐力也叫速度耐力,是指机体以无氧代谢为主要功能形式,坚持长时间工作的能力。第17页/共49页一、耐力素质的分类及测量形式(一)耐力素质的分类第17页/共66(二)耐力素质的测量形式
根据耐力素质的特点,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测量形式:定量计时:定时计量:极限式测量:第18页/共49页(二)耐力素质的测量形式根据耐力素质的特点,通常采67二、耐力素质的测量内容与方法(一)一般耐力的测量1.800m跑(女)或1000m跑(男)图8-2750米×8往返场地跑2.12分钟跑3.50×8往返跑图8-2750米×8往返场地跑第19页/共49页二、耐力素质的测量内容与方法(一)一般耐力的测量图8-2768(二)速度耐力的测量测量项目:400m跑第20页/共49页(二)速度耐力的测量第20页/共49页69(三)动力性力量耐力的测量1.俯卧撑;2.引体向上第21页/共49页(三)动力性力量耐力的测量第21页/共49页70(四)静力性力量测量1.屈臂悬垂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上肢肌群和肩带肌群的静力性力量耐力。测量仪器:高单杠、秒表、凳子第22页/共49页(四)静力性力量测量1.屈臂悬垂第22页/共49页71三、耐力测量的注意事项1.在测量时,应向受试者做必要的宣传鼓动工作,以鼓励受试者尽力完成测验。
2.在进行肌肉耐力测量时,每个测试者应负责一名受试者的测量,并及时、明确指出错误动作。错误动作不计入成绩。
3.耐力测量均测一次,测量后应让受试者自行放松。
4.肌肉耐力的测验可用定时计数的形式进行,时间可选择30秒或1分钟。第23页/共49页三、耐力测量的注意事项1.在测量时,应向受试者做必要的宣72第四节柔韧性测量与评价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关节在不同方向上的运动能力,以及肌肉、韧带的伸展能力。柔韧素质对保证速度、力量素质的充分发挥,保证动作的协调性,增加动作的幅度以及防止伤害事故均有重要意义。柔韧素质的好坏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高低,具有重要的影响,而且在保证中老年人的周围神经及血管的正常生理机能方面,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柔韧素质的测定越来越受到重视。柔韧性的好坏取决于关节结构,关节的灵活性,韧带及肌肉的弹性和神经系统对肌肉的调节能力。第24页/共49页第四节柔韧性测量与评价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关节在不同方向上的运73一、柔韧性的分类及测量形式(一)柔韧性分类柔韧素质可分为绝对柔韧性和相对柔韧性两类。绝对柔韧性是指反映受试者本身或某部位所具有的柔韧性。相对柔韧性是指受试者某一部位的柔韧性与另一部位之比的一种相对值。相对柔韧性排除了受试者身体差异。(二)柔韧性的测量形式柔韧性的测量形式有绝对柔韧性测量和相对柔韧性测量之分。第25页/共49页一、柔韧性的分类及测量形式(一)柔韧性分类第25页/共49页74二、柔韧性的测量内容和方法(一)绝对柔韧性的测量1.坐位体前屈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躯干和下肢各关节可能达到的活动幅度,以及下肢肌群、韧带的伸展性和弹性。测量器材:坐位体前屈测量计,薄垫子第26页/共49页二、柔韧性的测量内容和方法(一)绝对柔韧性的测量第26页/共753.俯卧背伸除此之外,还有前后劈腿、左右劈腿、转体及关节运动幅度的测量等测量指标。第27页/共49页3.俯卧背伸第27页/共49页76(二)相对柔韧性的测量1.后屈体造桥2.俯卧抬臂3.转肩第28页/共49页(二)相对柔韧性的测量1.后屈体造桥第28页/共49页77(三)柔韧性测量的注意事项1.受试者在测量前应做好准备活动。测量时动作勿过大或过猛,免拉伤,同时应由一同伴保护并协助完成测量。2.受试者在测量中应与测试者配合,当受试者身体处于最大伸展部位时,要尽量稳定一些时间,以便测量。测试者动作要迅速、准确。3.评价时要注意,有些实测值是越大越好,而有些值是越笑越好。第29页/共49页(三)柔韧性测量的注意事项1.受试者在测量前应做好准备活动。78第四节灵敏性测量与评价灵敏性是指人体在各种复杂的条件下,快速、准确、协调地完成改变身体姿势、运动方向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它不仅与年龄、性别、疲劳、体型和神经类型有关,而且与力量、速度和协调性等素质有密切关系。第30页/共49页第四节灵敏性测量与评价灵敏性是指人体在各种复杂的条件下,快速79一、灵敏性的测量形式灵敏性的测量形式分为:疾跑方向的转换身体位置的变化身体局部的方向转换第31页/共49页一、灵敏性的测量形式灵敏性的测量形式分为:第31页/共49页80二、灵敏性的测量内容和方法1.往返跑(4×10m)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的速度及在快跑中急停、急起和快速变换动作方向的能力。图8-3010米×4往返场地跑第32页/共49页二、灵敏性的测量内容和方法1.往返跑(4×10m)图8-30812.“十”字变向跑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在快跑中快速变换身体方向的能力。3.反复侧跨步4.10秒立卧撑第33页/共49页2.“十”字变向跑第33页/共49页82五、象限跳
(1)受试对象:男、女,20-39岁。
(2)动作规格:双足同时跳跃
(3)测试场地:在平坦的地面上画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约1米长)。将测试地面分为4个象限,并标示数字
(4)测试方法:受试者双脚并拢,微屈膝立于象限"1"中。听到开始信号后,双脚并拢按1→2→3→4→1的顺序跳跃,计完成10次循环动作所需时间。
(5)测试单位:秒(精确到1/100秒)。
(6)测试器材:秒表、发令哨、直尺、粉笔。
(7)注意事项:双脚要同时起跳、落地;受试者每完成一次时,测试员应向受试者提示次数第34页/共49页五、象限跳(1)受试对象:男、女,20-39岁。
(2)动83三、灵敏性测量的注意事项1.应根据受试者的性别、年龄、群体特征选择适宜的灵敏性测量方法;2.严格控制测量条件,如动作规格、完成次数、测试时间等。3.测试前应做好准备活动,并指导测试者进行必要的练习。第35页/共49页三、灵敏性测量的注意事项1.应根据受试者的性别、年龄、群体特84第六节协调能力的测量与评价协调能力是机体不同系统、不同部位和不同器官协同配合完成某一动作或技战术活动的能力。它是运动机能和技术的基础。协调能力好的人做一个动作或参加一项运动时,身体各部位就会配合得很好,且动作协调优美;协调性差的人,做出的动作可能会生硬、别扭。协调能力的水平与一个人神经系统的灵活性、个性心理特征、智力水平、运动技巧的储备数量、运动能力的发展水平等因素具有密切关系。第36页/共49页第六节协调能力的测量与评价协调能力是机体不同系统、不同部位85一、协调能力的分类及测量形式
协调能力可分为一般协调能力和专项协调能力。协调能力的测量形式一般有测量按固定的路线移动所需要的时间,测量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动作的次数,以及测量掷远的距离及准确性等。第37页/共49页一、协调能力的分类及测量形式协调能力可分为一般协调86二、协调能力的测量内容和方法1.足球曲线运球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在运动中既要观察目标,又要在快速移动中完成运球的协调能力。图5-37曲线运球场地图第38页/共49页二、协调能力的测量内容和方法1.足球曲线运球图5-37曲872.双脚连续跳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在连续跳跃过程中的速度感、节奏感,以及眼与脚的协调动作能力。3.对墙传球4.投远(垒球、网球、手球、实心球)5.投准第39页/共49页2.双脚连续跳第39页/共49页88三、协调性测量的注意事项1.受试者测验前做好准备活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物联网技术在现代物流中的应用与挑战
- 现代城市住宅区的绿色规划与实践
- 现代人如何通过饮食改善肠胃问题
- 国庆节活动方案百米画
- 牙科患者需求与商业价值挖掘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英语 Unit 6 Earth first预习 新知早知道2说课稿 外研版必修第二册
- 12《示儿》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 《11~20的认识-11~20的认识》(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 第一节 人口分布(2)说课稿 新人教版必修2
- 1学会尊重-《每个人都应得到尊重》(说课稿)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
- 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模考试卷·创意情境 统编版
- 2024年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各地真题)
- 2024年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附答案
- 经理层年度任期经营业绩考核及薪酬办法
- 2024年高考英语新闻报道阅读理解训练历年真题
- 2024高考物理广东卷押题模拟含解析
- 青少年农业科普馆建设方案
- 新测绘法解读
- 提高感染性休克集束化治疗达标率
- 译林版七年级下册英语单词默写表
-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简便计算大全600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