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件:4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_第1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件:4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_第2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件:4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_第3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件:4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_第4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件:4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交通与通信工具的进步课程标准: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民社会生活的影响。第二节交通与通信工具的进步课程标准: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件:4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古代:出行基本靠走,通信基本靠吼现代:天翻地覆的变化天涯若比邻古代:出行基本靠走,通信基本靠吼天涯若比邻一、交通工具的更新(一)古代交通工具(含义:人们出行和物资运输的工具)

从《清明上河图(局部)》中,你可以看出北宋时期人们使用哪些交通工具?一、交通工具的更新(一)古代交通工具(含义:人们出行和物资骑马骑驴骑驴乘船轿子牛车骑马骑驴骑驴乘船轿子牛车一、交通工具的更新(一)古代交通工具陆上:马、马车、牛车、驴、驴车、轿子等水上:木帆船等(二)近现代交通工具的更新(表现)人力车、自行车、摩托车、汽车、火车、有轨电车、磁悬浮列车轮船飞机陆上:水上:空中:顺序:轮船、自行车、火车、汽车、电车、飞机时间:186518681876190219081909一、交通工具的更新(一)古代交通工具陆上:马、马车、牛车、探究一:近代中国交通工具发展的特征时间:动力:技术:地区差别:使用对象:发展进程:发展种类:人力、畜力、自然力机械力(蒸汽——电力)

官方富人——平民、普及引进设备自制自研城市显著,乡村缓慢——不平衡

先慢后快

平面(海陆)——立体(海陆空)——并行应用?起步晚,落后于同时代的西方国家探究一:近代中国交通工具发展的特征时间:人力、畜力、自然力机材料一“西方资本主义东来使中国社会蹒跚地走入了近代,走这条路不是中国民族选择的结果,而是外国影响造成的。于是有种种变态。”

——陈旭麓

反对接受抢修探究二:国人对铁路的态度经历怎样的变化过程?材料二(P.70“知识链接”)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在一片反对声中建成通车。铁路建成后,由于清政府视先进的蒸汽机车为怪物,尤其害怕它隆隆的震颤声惊动了附近的皇陵,就让骡马充当“火车头”,这就出现了“马拉火车”的天下奇闻。随着时间推移,人民对火车不再陌生,出现修筑铁路的热潮,火车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材料一“西方资本主义东来使中国社

(1)反对阶段:请分析当时顽固派反对修铁路的理由,你认为有道理吗?为什么?反对修铁路的理由有:①扰民②夺民生计③为外敌缩地④因雇洋匠而导致白银外流(资金不足)⑤破坏风水火车会发出噪音修建铁路会占用土地,铁路的出现会导致传统的船夫、苦力和农民破产,导致小农经济解体铁路快捷的运输便于列强侵略中国封建迷信维护封建经济基础反对接受抢修探究二:国人对铁路的态度经历怎样的变化过程?(1)反对阶段:请分析当时顽固派反对修铁路的理由,你认为有

材料三19世纪末,列强竞相在中国投资修筑铁路,如俄、德、英、法分别修筑了中东铁路、胶济铁路、广九铁路、滇越铁路等。列强通过修路获得了高额利润,控制铁路沿线的大片土地和资源以及运输军队等。列强控制的铁路延伸到哪里,他们的势力就扩展到那里。

列强投资修筑铁路,客观上推动旧中国铁路的发展。

(2)接受阶段:材料四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状况: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549家1912-1919年的8年间,新建厂矿企业470多家,新增资本达13000多万银元,超过了过去半个世纪的成就。——摘自人民版历史必修二《剑桥中华民国史》数据中国民族工业年均增长率1894-1912年15%1912-1920年13.4%1923-1936年8.7%1912-1949年8.4%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对运输业的不断需求材料三19世纪末,列强竞相在中国投资修筑铁路,如对铁路“利害”认识的的转变材料五1867年,李鸿章认为铁路、电报“有大利于彼(洋人),有大害于我”。

——《筹办夷务始末》李鸿章奏章1874年冬,李鸿章“曾谒晤恭邸(见奕訢),极陈铁路利益”……奕訢“意以为然”。

——《李文忠公全书》民族意识觉醒和救亡图存的强烈愿望修路,修更多的铁路!(3)抢修阶段:中国抢修铁路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事件(?)抢修铁路反映了中国人的什么愿望?对铁路“利害”认识的的转变材料五1867年,我国2003年建成第一条高铁线路,2013年建成13条高铁线路。预计从2010年起至2040年,用30年的时间,将全国主要省市区连接起来,形成国家网络大框架。我国2003年建成第一条高铁线路,2013年路是沟通路是什么?路是期盼路是观念的改变、经济的发展路是距离的缩短、是交通的便捷路是……希望路是沟通路是什么?路是期盼路是观念的改变、经济的发展路是距离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唐朝诗人杜甫的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通讯方式?此外,中国古代的通讯方式还有哪些?通信发展知识拓展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唐朝诗人杜甫的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通讯方二、邮电通信设施的逐渐完善

1、落后的邮政通信方式:烽火台——“烽火戏诸侯”飞鸽传书、鸿雁传书驿站——旧时公文和文书的传递靠驿站,驿站靠驿马民信局——通过邮差步行或小船运送二、邮电通信设施的逐渐完善1、落后的邮政通信方式:2、近现代邮电通信事业的发展时间邮政通信事业成就二次鸦片战争后1866年1896年辛亥革命后1949年11月中国加快通信建设步伐海关开始试办邮政

正式办理大清邮政改为中华邮政,邮路进一步扩展邮电部成立,开创邮政和电信合一新时代2、近现代邮电通信事业的发展时间邮政通信事业成就二次鸦片战争

近现代电信事业发展——电报、电话(1)电报:

时间

中国电报发展成就1877年1906年1932年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电报线,成为自办有线电报开端(目的)无线电报创设并得到发展(官商通用)除国内无线电报外,还开设国际无线电报业务近现代电信事业发展——电报、电话(1)电报:时间中(2)电话:

时间

成就1882年

民国成立后20世纪80年代后

截止2003年电话传入中国电话线路与电话营业局所继续增加通信技术迅猛发展电话业务居世界第一位,固定电话和移动用户各占一半(2)电话:时间探究三:近代以来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对人们的社会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

材料一:一些闭塞地区的经济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所有这一切,无意中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卢汉铁路、津浦铁路贯通后,人们渐弃船运改乘火车。由于火车售票时不分性别,男女杂坐同一车厢的情景也就见怪不怪了。民国后,“婚礼铁路”作为时髦的象征,成为青年男女热衷的蜜月旅行交通工具。山西大同的传统婚俗仪式繁琐复杂。1914年,平绥铁路修竣通车,大同婚俗遂为之一变:“(删)旧习之繁重,行文明之结婚。”——摘编自王方星、董强《铁路与近代时尚生活》探究三:近代以来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对人们材料三哈尔滨原为松花江右岸的渔村,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后因沙俄开筑铁路一跃而起,发展成为东北地区的一个中心城市。青岛昔日也是胶州湾东岸的一个荒僻渔村,1904年胶济铁路的修筑直接缔造了它的繁荣,至1910年,青岛人口已达16.5万人,进出口贸易激增,成为华北地区第二港。——周积明《最初的纪元》

材料四:俄国外交大臣维特揭示列强争夺路权的奥秘说:“欧洲列强十分清楚,在中国保障经济势力的有利方法之一是将铁路建筑权抓在手里。”材料三哈尔滨原为松花江右岸的渔村,光绪二十四年(189探究三:近代以来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对人们的社会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

1、积极影响:(1)推动各地的经济思想文化交流和发展;

(2)推动了中国的近(现)代化进程;(3)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4)改变了出行方式和交流方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5)促进城市化进程,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2、消极影响:近代便利列强对华军事侵略和经济掠夺;交通事故、能源危机、交通堵塞、环境污染等;信息泄密与诈骗、网瘾、手机控;亲情、友情疏远等。探究三:近代以来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对人们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中国政、经、思的变化交通与通讯的变化传统农业社会近代工业社会加快中国近(现)代化进程课堂小结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中国政、经、思的变化交通与通讯的变化传统农业第二节交通与通信工具的进步课程标准: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民社会生活的影响。第二节交通与通信工具的进步课程标准: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件:4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古代:出行基本靠走,通信基本靠吼现代:天翻地覆的变化天涯若比邻古代:出行基本靠走,通信基本靠吼天涯若比邻一、交通工具的更新(一)古代交通工具(含义:人们出行和物资运输的工具)

从《清明上河图(局部)》中,你可以看出北宋时期人们使用哪些交通工具?一、交通工具的更新(一)古代交通工具(含义:人们出行和物资骑马骑驴骑驴乘船轿子牛车骑马骑驴骑驴乘船轿子牛车一、交通工具的更新(一)古代交通工具陆上:马、马车、牛车、驴、驴车、轿子等水上:木帆船等(二)近现代交通工具的更新(表现)人力车、自行车、摩托车、汽车、火车、有轨电车、磁悬浮列车轮船飞机陆上:水上:空中:顺序:轮船、自行车、火车、汽车、电车、飞机时间:186518681876190219081909一、交通工具的更新(一)古代交通工具陆上:马、马车、牛车、探究一:近代中国交通工具发展的特征时间:动力:技术:地区差别:使用对象:发展进程:发展种类:人力、畜力、自然力机械力(蒸汽——电力)

官方富人——平民、普及引进设备自制自研城市显著,乡村缓慢——不平衡

先慢后快

平面(海陆)——立体(海陆空)——并行应用?起步晚,落后于同时代的西方国家探究一:近代中国交通工具发展的特征时间:人力、畜力、自然力机材料一“西方资本主义东来使中国社会蹒跚地走入了近代,走这条路不是中国民族选择的结果,而是外国影响造成的。于是有种种变态。”

——陈旭麓

反对接受抢修探究二:国人对铁路的态度经历怎样的变化过程?材料二(P.70“知识链接”)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在一片反对声中建成通车。铁路建成后,由于清政府视先进的蒸汽机车为怪物,尤其害怕它隆隆的震颤声惊动了附近的皇陵,就让骡马充当“火车头”,这就出现了“马拉火车”的天下奇闻。随着时间推移,人民对火车不再陌生,出现修筑铁路的热潮,火车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材料一“西方资本主义东来使中国社

(1)反对阶段:请分析当时顽固派反对修铁路的理由,你认为有道理吗?为什么?反对修铁路的理由有:①扰民②夺民生计③为外敌缩地④因雇洋匠而导致白银外流(资金不足)⑤破坏风水火车会发出噪音修建铁路会占用土地,铁路的出现会导致传统的船夫、苦力和农民破产,导致小农经济解体铁路快捷的运输便于列强侵略中国封建迷信维护封建经济基础反对接受抢修探究二:国人对铁路的态度经历怎样的变化过程?(1)反对阶段:请分析当时顽固派反对修铁路的理由,你认为有

材料三19世纪末,列强竞相在中国投资修筑铁路,如俄、德、英、法分别修筑了中东铁路、胶济铁路、广九铁路、滇越铁路等。列强通过修路获得了高额利润,控制铁路沿线的大片土地和资源以及运输军队等。列强控制的铁路延伸到哪里,他们的势力就扩展到那里。

列强投资修筑铁路,客观上推动旧中国铁路的发展。

(2)接受阶段:材料四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状况: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549家1912-1919年的8年间,新建厂矿企业470多家,新增资本达13000多万银元,超过了过去半个世纪的成就。——摘自人民版历史必修二《剑桥中华民国史》数据中国民族工业年均增长率1894-1912年15%1912-1920年13.4%1923-1936年8.7%1912-1949年8.4%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对运输业的不断需求材料三19世纪末,列强竞相在中国投资修筑铁路,如对铁路“利害”认识的的转变材料五1867年,李鸿章认为铁路、电报“有大利于彼(洋人),有大害于我”。

——《筹办夷务始末》李鸿章奏章1874年冬,李鸿章“曾谒晤恭邸(见奕訢),极陈铁路利益”……奕訢“意以为然”。

——《李文忠公全书》民族意识觉醒和救亡图存的强烈愿望修路,修更多的铁路!(3)抢修阶段:中国抢修铁路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事件(?)抢修铁路反映了中国人的什么愿望?对铁路“利害”认识的的转变材料五1867年,我国2003年建成第一条高铁线路,2013年建成13条高铁线路。预计从2010年起至2040年,用30年的时间,将全国主要省市区连接起来,形成国家网络大框架。我国2003年建成第一条高铁线路,2013年路是沟通路是什么?路是期盼路是观念的改变、经济的发展路是距离的缩短、是交通的便捷路是……希望路是沟通路是什么?路是期盼路是观念的改变、经济的发展路是距离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唐朝诗人杜甫的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通讯方式?此外,中国古代的通讯方式还有哪些?通信发展知识拓展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唐朝诗人杜甫的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通讯方二、邮电通信设施的逐渐完善

1、落后的邮政通信方式:烽火台——“烽火戏诸侯”飞鸽传书、鸿雁传书驿站——旧时公文和文书的传递靠驿站,驿站靠驿马民信局——通过邮差步行或小船运送二、邮电通信设施的逐渐完善1、落后的邮政通信方式:2、近现代邮电通信事业的发展时间邮政通信事业成就二次鸦片战争后1866年1896年辛亥革命后1949年11月中国加快通信建设步伐海关开始试办邮政

正式办理大清邮政改为中华邮政,邮路进一步扩展邮电部成立,开创邮政和电信合一新时代2、近现代邮电通信事业的发展时间邮政通信事业成就二次鸦片战争

近现代电信事业发展——电报、电话(1)电报:

时间

中国电报发展成就1877年1906年1932年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电报线,成为自办有线电报开端(目的)无线电报创设并得到发展(官商通用)除国内无线电报外,还开设国际无线电报业务近现代电信事业发展——电报、电话(1)电报:时间中(2)电话:

时间

成就1882年

民国成立后20世纪80年代后

截止2003年电话传入中国电话线路与电话营业局所继续增加通信技术迅猛发展电话业务居世界第一位,固定电话和移动用户各占一半(2)电话:时间探究三:近代以来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对人们的社会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

材料一:一些闭塞地区的经济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所有这一切,无意中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现代化进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